第八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总结篇一: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绪论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植物生产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⑤明显的季节性⑥严格的地域性3、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①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②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③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④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⑤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细胞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侧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又称质膜。

4、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5、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6、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由于分裂过程中午纺锤丝出现,故称无丝分裂。

7、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称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8、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生物灾害:11、篇二:6、植物生产与环境- 1 -植物生产与环境(种植类专业适用)教材依据中职及高职种植类专业《植物生长与环境》;中职《植物》《土壤肥料》《农业气象》。

课程内容与规划1.含课程体系结构;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种植类专业《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作物种子生产》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注:作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和花卉)。

植物生产和环境试题

植物生产和环境试题

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测验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和()三层。

2、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3、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的主要场所。

4、细胞繁殖的方式有()、()和()三种。

5、机械组织按其细胞壁增厚方式不同,可分为()和(),其中后者为没有原生质体的死细胞,如()和()。

6、被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有两类:一类是()和(),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另一类是()和(),输导有机物。

7、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柱由()、()、()和()组成,其中()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以及一部分维管形成层。

8、多数双子叶植物茎的木栓形成层是由()转变的。

9、禾本科植物的叶主要由()和()组成,有的还有()和()。

10、双子叶植物幼茎的各维管束之间,有许多辐射状排列的薄壁细胞,称为()。

它外连皮层、内连髓,具有()和()的作用。

11、发育成熟的胚囊具有七个细胞(或八个核),其中靠近珠孔端的形成一个()和两个(),靠近合点端的形成三个(),位于胚囊中部的形成一个()或两个()。

12、西瓜、南瓜等植物的果实,()十分发达,是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二、解释名词(每词3分,共15分)1、胞间连丝2、次生分生组织3、皮孔4、运动细胞5、无融合生殖三、选择题1、禾本科植物茎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因渗入了(),从而使硬度增强,加强了保护和支持功能。

A.木质B.木栓质C.脂类化合物D.二氧化硅2、水稻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则其发育成熟的花粉粒(三核)共含有()条染色体。

A.12B.24C.36D.723、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增粗生长主要是()活动的结果。

A.顶端分生组织B.侧生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D.次生分生组织4、在双子叶植物的多年生茎中,一般()的比例最大。

A.初生木质部B.初生韧皮部C.次生木质部D.次生韧皮部5、以下植物中,具根状茎的是()A.莲B.甘薯C.马铃薯D.洋葱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中央液泡的形成标志着细胞已发育成熟。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教学目标:◆掌握:当地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二十四节气与主要农事活动。

◆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小气候。

◆了解:主要农业气象要素。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4学时、技能训练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教学重点:◆昼夜与四季的变化规律。

◆我国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太阳辐射。

一、主要农业气象要素农业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大气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变化和物理过程中,常用既定性又定量的特征量。

主要农业气象要素有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降水、空气湿度、气压与风等。

(一)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是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又称太阳辐照度。

主要由太阳高度角和昼长决定。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应用的风障阳畦、日光温室等,其塑料薄膜向南倾斜就是对太阳辐射能利用的一个典范。

2.光照度光照度是衡量光照强弱的指标,常以勒克斯(lx)表示,可用照度仪测定。

3.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是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光合有效辐射的照度和总量的时空分布,可供确定进入农田、植物群落的能量,对拟定适宜的群体结构和估算产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气压1.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当温度一定时,地面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速度是不等的。

2.气压随光照、温度变化一日中,夜间气压高于白天,上午气压高于下午;一年中,冬季气压高于夏季。

当暖空气来临时,会引起气压减小;当冷空气来临,会使气压增高。

3.气压的水平分布气压分布形式有:一是低压,二是高压,三是低压槽,四是高压脊,五是鞍形场。

(三)风1.风的基本知识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常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风的形成:风的形成受几种作用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在不同情况下,四种力的作用不同,因此形成的风速和风向各异的各种风。

风力等级:根据风力大小和地面物体的征象,通常用13个等级表示风速,即风力等级。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趋利避害以求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科学。

农业生产不仅取决于农业生产对象和过程本身的特性,而且与气象条件这个最活跃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光、热、水、气等气象条件及其不同的组合,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也构成了重要的外界条件,显著地影响着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整个生产过程。

因而,农业气象学涉及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及它们的相关科学,是多学科交叉,互相渗透的边缘学科,属应用气象学中重要的分支。

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条件和农业气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A.太阳辐射指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辐射。

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分为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几种。

太阳辐射与热量、水分条件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农业气候类型,影响到农业生物的地域分布、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

太阳辐射也是农业小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光能和它的热效应直接影响动植物体的热量平衡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太阳光谱太阳辐射光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几个波谱范围,如图所示。

在地球大气上界,太阳总辐射能量中,波长小于400纳米的紫外辐射约占9%,波长在400~760纳米的可见光区的辐射约占45.5%,波长超过760纳米的红外辐射约占44.5%。

太阳光谱中能量密度最大值出现在475纳米处。

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而言,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范围在380~710纳米。

光合有效辐射对估算植物的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

2.感光性植物发育速度对光照长度反应的特性。

植物的发育,尤其是开花,受昼夜光照与黑暗交替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不同植物按光周期的类型分为三类:长日性植物,在一定发育时期,只有日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缩短日照长度,则可能延迟,甚至不开花;短日性植物情况相反;光期纯感植物,开花与否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教案名称:农业气象学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熟悉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1.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3.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

5.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6.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案例介绍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介绍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讲解常用的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如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的测量。

4.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介绍气象要素对农作物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对种子萌发、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介绍如何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如选择适合的播种期、施肥期等。

3.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病虫害的影响,如温湿度对病菌和虫害的传播、云量对病虫害的发生等。

4.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如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温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3.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农业气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水稻种植、果树栽培等。

4.总结:总结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

5.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农业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论文。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作业表现:检查和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和内容。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物体的全部生命过程,既存在它内部生命活动的矛盾,又存在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一个辩证的统一整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就是这些矛盾作用下的结果。

生物有机体发展的内因充满着各种矛盾,同化和异化则是基本矛盾,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

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外因也是一个复杂的外部矛盾的总体,既有不同的外界自然因子如土壤、气候、地形地势等与生物有机体的矛盾,又有外界人为因素如农业措施,社会经济条件条件等与其生育的矛盾,外部矛盾是生物体发展的条件,它和内部矛盾一起,影响生物体发展的进程,参与决定生物体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2、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环境的诸因子中,气象因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因子。

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地域性和季节性都很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制宜”,所谓时,实际是指气象条件,说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推行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一个显著特点。

3、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4、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六)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就其最主要的作用而言是产生光合效应、热效应和光的形态效应。

项目七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项目七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
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标准 受冷空气侵袭,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 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
不同季节对应的天气现象
冬季:剧烈降温。 春季:普遍的大风和降温。 秋季:不如冬春季节猛烈。
危害
农业 晚春:使幼嫩的作物和果树遭受冷害 或晚霜 的冻害 秋季:初霜往往使作物的收成受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
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的现象。 类型 早霜冻(秋霜冻、初冬霜冻、初霜冻) 是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 晚霜冻(春霜冻、晚冬霜冻、终霜冻) 是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发生的霜冻。
白霜 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
常见有:气压、风、云、光、热、水、气象灾害等。 本节重点讲气压和风
1.主要农业气象要素——气压
气压(大气压强)P 大气受地球引力作用而具有的重量。 气压的单位 国际标准单位:帕(帕斯卡 Pa)和百帕(百帕斯卡 hPa)
1hPa=100Pa=100N/m2 标准大气压(0℃,45°N/S,海平面上) P0=760mm汞柱=1013.25hPa
冬季: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和果树受到
不 同程度的冻害。
畜牧业 北方大风雪使牧区牲畜遭到冻饿和死亡。
渔业 在海上,由于寒潮常形成风力6级以上的大风 和浪高3m以上的大浪,使渔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有益方面
低温和大雪对于冬小麦的越冬和消灭病虫害是有利 的
寒潮危害
防御
牧区 采取定居、半定居的放牧方式,搭建塑料棚。 农业 采用露天增温、加覆盖物、设风障、搭拱棚等 方法 保护菜畦、育苗地和葡萄园。
顺时针旋转
向四周辐散
G
绝热下沉
多晴好天气
③槽(低压槽)象山谷

农业气象与农作物生产

农业气象与农作物生产

农业气象与农作物生产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业气象在农作物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业气象,简单来说,是研究和应用气象知识在农业上的技术和方法。

它涵盖了气候变化、降水、温度、光照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农业气象不仅可以帮助农民预测天气和抵御灾害,还能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首先,农业气象能够帮助农民预测天气和抵御灾害。

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农民正准备收割庄稼,突然遭遇了恶劣的天气,例如强降雨、狂风等。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到天气预报,或者对天气的反应不够敏锐,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严重损失。

而农业气象的研究和应用则可以帮助农民准确预测天气,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例如,通过气象预报可以提醒农民,当天或者几天后可能会有暴雨,农民可以提前收割农作物或搭建遮阳棚,以防止农作物受损。

其次,农业气象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

例如,某些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和光照有不同的要求。

农业气象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态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气候指导,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和地点。

此外,农业气象还可以指导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

降水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也是非常关键的。

农业气象可以提供准确的降水预报和土壤水分情况,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提高用水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农业气象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气候变化和降水情况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对于粮食作物来说,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导致颗粒不饱满、产量下降甚至减产。

而果树作物则对寒冷和低温比较敏感。

农业气象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和灾害预警,帮助农民及时采取保护和抗旱措施,减少农作物产量的损失。

同时,农业气象还可以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等,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古人曾说:“农耕之本,必先顾天”。

农业的发展与天气密切相关,因此气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展开探讨。

一、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农业气象学是以现代气象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于农业各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天气、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气象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

各种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植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30℃之间。

当气温超出这个范围时,会对植物的生理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温度变化及其趋势来预测植物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2.日照及光照强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是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充分的日照可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

同时,光照强度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日照及光照强度变化,提供相应的实时数据,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及作物管理策略,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3.降水及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降水和湿度是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气象要素。

降水不仅能够提供作物的水分需求,还能够带来养分物质。

而湿度则是影响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因素。

针对这两个问题,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降水和湿度变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节约水资源。

4.风向与风速对气象要素的影响风向和风速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方面。

因此,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风向和风速变化,对作物生长及防治农业灾害提供重要参考。

二、农业气象技术的应用农业气象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气象数据进行农业生产决策农业气象技术可以通过监测与预测天气、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农民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及作物管理策略,同时也可以预测农业灾害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损失。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1.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1.2 分析不同植物对生长条件的适应性和需求。

1.3 探讨人类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优化植物生长。

第二章:土壤的类型与性质2.1 介绍土壤的类型,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

2.2 分析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

2.3 探讨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改良土壤的方法。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3.1 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2 探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3.3 分析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4.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4.2 探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3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周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5.1 介绍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包括病菌、害虫等。

5.2 分析植物病虫害的症状及其识别方法。

5.3 探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第六章:植物的繁殖方式6.1 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6.2 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6.3 探讨人工繁殖方法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章:农业生产技术7.1 解释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7.2 探讨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环节。

7.3 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第八章:农业气象灾害与防御8.1 介绍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包括旱灾、洪灾、冻害等。

8.2 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8.3 探讨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及其应用。

第九章: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9.1 了解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2 分析农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9.3 探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第十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农业气象应用相关知识PPT课件( 67页)

农业气象应用相关知识PPT课件( 67页)
(2)通风库贮藏 通风库是目前蔬菜贮藏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隔热结构和较完善的通风系统,是利用空气的对流而起 到降温作用,多用于秋冬季。但在高温季节,外界气温高, 为使库内保持较低的温度,白天停止放风,加强夜间放风,
也可使库温比外界温度低10℃,起到短期贮藏作用。
(3)气调贮藏 是通过降低贮藏环境中O2的含量和增高CO2的含 量以达到贮藏的目的,气调库贮藏也称之为CA-贮藏;气
二、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气候 1、寒温带针叶树种 2、温带针叶树种 3、温暖带针叶树种 4、落叶阔叶林树种 5、常绿阔叶林树种 6、季雨林和雨林树种
三、林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1、冻裂
冻裂是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巨变致使树干纵向 冻裂。 原因:温度变化幅度、树种类、树皮光滑程度、密度。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农业和农作物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 特点。雨热同季与雨热不同季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也不同。 (如地中海气候)
3、作物对光、热、水组合的要求。
一般日照时数多的地区,作物产量高。日照时数与水温条 件不配合,作物生产不同。
年日照时间数多,而水分少的地区作物产量低,水分多得 地区作物产量高。
防御措施:保持一定密度;用草绳等保护物进行包扎。
第八章 农业气象应用
“纳沙”
2011年9月27日,菲律宾,在“纳沙”台风抵达马尼拉和吕宋岛后, 居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强大的降水量使电路系统中断,人们工作 停止;并迫使成千上万个居民撤离到疏散中心。居民们不得不在齐腰 深的水中前行,还要躲避在水中漂浮着得树枝和杂物。据报道,“纳 沙”在菲律宾至少已造成7人死亡。
(4)收获期的农业气象问题 收获过早、过迟都将影响作物产量 小麦以蜡熟中期收获最为适宜。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 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

《农业气象实验》课件

《农业气象实验》课件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03
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如气候分区、种
植制度优化等。
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提供适宜的气象条件
通过气象监测和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适宜的气象条件,如播种 、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
降低灾害损失
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防措施,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损 失。
提高产量与品质
根据气象条件调整种植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02
农业气象实验的目 的和意义
实验目的
1 2 3
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农业气象实验,可以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 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农业生产的最佳气象条件
农业气象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农作物在不同气候条 件下的生长表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最佳的气象条 件。
农业气象的重要性
农业气象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指导农业生产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
气象要素变化规律
01
研究气温、降水、风、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预报与预防
02
预测和预防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农业 、气象、生态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未来农业气象实验应注重长期观测和动态分析,加强数据共享和分析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通过农业气象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农业气象服务 的需求和不足,为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依 据。

农业气象与农作物产量预测

农业气象与农作物产量预测

农业气象与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而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业气象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气象因素的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气温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气温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不同的农作物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当气温超过一定范围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导致产量减少。

因此,通过对气温的监测和预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品种,提高产量。

二、降水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的农作物来说,适宜的降水量也是不同的。

在干旱地区,适时的降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而在湿润地区,过多的降水则容易导致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影响产量。

因此,通过对降水的监测和预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灌溉和排水,提高产量。

三、日照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日照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适宜的日照时间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过多或过少的日照时间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因此,通过对日照的监测和预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四、其他气象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除了气温、降水和日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气象因素也对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风速对农作物的传粉和传播病虫害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对湿度对农作物的蒸腾作用和病虫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这些气象因素的监测和预测,可以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农业管理措施,提高产量。

总结起来,农业气象与农作物产量预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气象因素的监测和预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灌溉和排水,选择适宜的品种,提高产量。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业气象与作物生长关系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业气象与作物生长关系

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业气象与作物生长关系农业知识科普:了解农业气象与作物生长关系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气候条件对于作物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农业气象与作物生长关系对于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业气象的定义与重要性,并探讨气象因素如何影响作物生长和农作物的适应策略。

一、农业气象的定义与重要性农业气象,顾名思义,是研究农业与气象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气候、天气、降水、温度、光照和风力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了解农业气象有助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预测灾害风险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气象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作物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合理控制温度可以促进作物的发芽、开花和结果。

2. 光照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助于激活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从而促进生长发育。

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作物对于光照的强弱和光周期有较高的要求。

3. 降水适宜的降水对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植物的营养吸收和物质转运,并能维持植物体内的稳定温度。

然而,过量的降水可能导致水浸和灌溉不足可能导致干旱,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4. 风力适度的风力有助于增加空气对流,促进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然而,过强的风力可能导致作物倒伏、传粉困难和蒸腾速率增加,对作物生长不利。

三、适应气象因素的农作物管理策略1. 温室管理温室是一种良好的方式,可以调控温度和光照条件,保护作物免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温室管理,可以延长生长季节,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水利建设农业灌溉系统的建设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水分不足问题,保证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

同时,排水系统的建设也有助于避免水浸和积水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农学专业赛课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

农学专业赛课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

农学专业赛课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在农业发展中,气象因素对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了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的研究。

本文将就农学专业赛课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气候因素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高温、低温、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气候因素与作物关系的研究对于合理进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的意义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预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精确预测作物产量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等方面。

通过建立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可以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进行决策,有效地规划作物种植、施肥、灌溉等工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更好地抵御病虫害的发生。

三、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的方法及过程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的研究主要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建立和模型验证等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收集气象数据、农作物生产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气象因素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合适的模型来描述气象因素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最后,通过模型验证,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的应用案例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以小麦为例,研究人员通过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确定了小麦的适宜种植时期、精确的施肥和灌溉方案,并预测了小麦的产量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类似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农作物,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总结:农业气象与作物生产模型研究是农学专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范本模板】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范本模板】

目录绪论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农业气象的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的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的名词解释一、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农业气象,顾名思义即为农业与气候的关系。

农业作为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之一,其发展与天气气候密不可分。

气象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以及农业产量等方面。

因此,农业气象的研究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气候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有所不同,对低温或高温的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

恰当的温度有利于作物的萌芽、生长和开花结实,而极端高温或低温则会对作物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2. 降水: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

适宜的降水量和分布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促进养分的吸收和传输,维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然而,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不利影响,过多降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而干旱则会导致作物缺水而减产。

3. 光照:光照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对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适度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因此,光照的质量和量度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结果。

4. 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温度升高、降水变化、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多等。

这些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灌溉、病虫害防控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准确地了解气候变化并针对性地制定适应措施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是指基于气象科学与技术,为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及相关决策者提供农田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农田天气决策、农业气候资源评估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这些服务有助于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灾害风险。

农业气象服务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短信、电话、互联网等渠道将气象信息及时传达给农业生产者。

同时,农业气象服务还可以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提供具体的栽培技术和农业管理建议,使其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

气象与农业关系

气象与农业关系

气象与农业关系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它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发展这門科学的目的,首先是用来防止水、旱,风、冻等自然灾害;其次是揭示气候资源,以供人类应用于生产建设;并进一步利用所腮谶到的规律来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从来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风调雨顺,庄稼就可丰收;天时不利,就会减产。

这道理是很明显的。

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是光、热和水分。

光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样,植物才能从碳中制造出有机物质来。

植物生长地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很大,因为只有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植物才能生活得好。

此外,每一种植物又都有一个最高和最低温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植物就不能发育;甚至会死亡。

当然土壤中含有足量的水分,也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土壤中没有水分,植物就不能够生长和发育。

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好环,也不单是和一个气象要素有关系,而是受各种气象要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适中井有足够的日光,才有利于小麦赭实、器官发育和大粒种子的形成,收成才会好;不然就会影响产量。

所以,气象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气候形成因素
某地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因素,一般认为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下垫面的性质及分布。但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作用 越来越明显,已列为气候形成的第四个主要因素。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气候和候型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 1.季风性显著 冬季盛行大陆季风,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 而干燥;夏季盛行海洋季风,我国多数地区为东南风到西南风,天 气高温多雨。我国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雨季开始、结束和主要雨 带的位置与夏季风始、未进退一致;雨量年际变化大;降雨量集中 、雨热同期;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大陆性强 主要表现为:气温日、年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大,夏季普 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 份;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
3.气候类型多样 从气候带来说,自南到北有热带、亚热带、温带,还有高原 寒冷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的面积占87.0%,其中亚热 带和南温带面积占41.5%。从干燥类型来说,从东到西有湿 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干旱等类型,其中半干旱、 干旱面积占50%。 4.气象灾害频繁 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 ,连续效应显著,灾情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常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昼夜与四季
•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一周,便是一个昼夜约;地球环绕 太阳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便是一年约365d。 昼夜的长短随纬度、季节不同而变化。地球在环绕太阳公转时,地轴 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33′的夹角。地轴的方向不变,这一特点是产 生地球上季节交替和日照长短随纬度、季节而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我 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二十四节气的歌谣,以便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 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被物体吸收后,部分转变为 热能而产生热效应,常用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等来表示,太阳辐射强度是单 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又称太阳辐照度。 太阳辐射强度主要由太阳高度角和昼长决定。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角的正弦 成正比。在日变化中,晴天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所以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一 般说来,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所以,太阳辐射强度也随纬度的增加 而减弱。 太阳辐射通过宇宙空间而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在大气层中被反射、折射、散射和 吸收等,最后达到地面只剩48%左右,约5%被地面反射;地面吸收43%左右, 其中直接辐射占27%,散射辐射占16%左右。 太阳辐射光谱是指太阳辐射中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光谱, 分为三个光谱区:紫外线区(波长小于400nm)、可见光(波长400~760nm )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 光照度是衡量光照强弱的指标,常以勒克斯(lx)表示,可用照度仪测定。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谱为380~710nm,也有 采用400~760nm的。叶绿素a、b的吸收光 谱,有两个高峰,一个在600~700nm,一 个在400~500nm,其他色素也各有自己的 吸收带和吸收高峰。光合有效辐射包括所 在波长范围内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 X· 摩尔达乌用下面简便公式计算光合有效 辐射。Q为日总量或月总量。Q = 0.43S'+ 0.57D式中:S'—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 D—太阳辐射的漫射辐射。
1.熟练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农业小气候。 2.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与合理开发利 用。 3.了解: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主要农业气 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植物生长与农业气象→ 本章概述→重点难点
1.太阳辐射。 2.我国气候的特点。 3.常见农业技术措施的农业小气候效应。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主要表现在: 1.有限性 尽管农业气候资源周而复始年年都有,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每 年都有一定的量,是有限的。不用使资源流失,少用浪费资源,多 用会导致农业失败,所以要充分利用。 2.波动性 每年各种农业气候资源的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年际变化很大, 所以要有农业气候资源的动态意识。一方面要加强预测,另一方面 在进行农业决策时,要考虑80%的保证率,减少风险。 3.空间差异性 特别是在山区,往往在一个不大的地区,如一个乡,存在多种农业 气候类型,在这种地区更应强调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4.整体性 各气候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各地光、热、水资 源的组合,往往影响着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效应的发挥。
《植物生产与环境》
授课教师:杨 川
剑阁县武连七一中学
植物生长与农业气象→ 本章概述→内容简介
一、主要农业气象要素及农业气候 主要农业 气象要素、气候的基本知识、农业小气候。 二、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 农业气候 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方法。 三、农业小气候的特点、二十四节气。
植物生长与农业气象→ 本章概述→学习目标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气压
气压又称为大气压强。间位为百帕(hPa),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 少,一日中,夜间气压高于白天,上午高于下午。一年中,冬季 气压高于夏季。 气压的水平分布用等压线或等压面来表示。等压线是在海拔高度 相同的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指空间相等的各点 组成的面。
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风
5.脆弱性 由于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和农业技术措施失当,使农业气候资 源的有效性降低,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农业气 候资源往往会向着不利于植物生产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提高 抗灾能力,加强投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农业小气候与二十四节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