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中外翻译简史
![中外翻译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27a759f7770bf78a6529548a.png)
中外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从现有史实来看,中国翻译史始于东汉末年安世高的佛经翻译。
大体经历了五个高潮。
1. 佛经翻译(公元148年至1111年)佛经翻译始于东汉,盛于唐朝,式微于北宋,元以后为尾声。
起始阶段(公元148—316年)的译家及译作主要有:安世高,译籍30部,41卷,现存22部,26卷;支谦,译有《大明度无极经》。
兴盛阶段(公元317—617年)的译家及译作主要有:释道安,编有《众经目录》,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中提出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倾向于直译;鸠摩罗什,共译74部,现存39部,如《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金刚经》等,倾向于意译;真谛,共译64部,现存26部,如《摄大乘论》等;彦琮,共译23部。
全盛阶段(公元618—906年)的译家及译作主要有:玄奘,通称“三藏法师”,629年前往印度那烂陀寺求学,带回梵文经典657部,十九年中共译经论75部,1335卷,主持了译场,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和“五不翻”原则。
2、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主要是耶稣会士和中国士大夫相结合进行的,汉译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古希腊哲学、科学等。
从事或组织翻译的代表人物有: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利玛窦(Matteo Ricci)、汤若望(Jean Adam Schull von Bell)、林则徐、魏源、李善兰、徐光启、徐寿等,主要译作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奇器图说》、《四洲志》、《西艺知新》及续编等。
另外,还设有我国最早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校——四夷馆(明代),创办了同文馆、京师译学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墨海书馆、益智书会、文会馆、广学会等翻译编译机构。
3、清末民初的社科、文学翻译清末民初的社科翻译属严复最为著名。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几道。
译西学颇多,影响深远,如:《天演论》(T. Henry 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原富》(Adam Smith, Inquiry into the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群学肄言》(H. Spencer, Study of Sociology),《群己权界论》(John Stuart Mill, On Liberty),《社会通诠》(E. Jenks, History of Politics),《法意》(C.D.S. Montesquien, Spirit of Law),《穆勒名学》(John Stuart Mill, System of Logic),《名学浅说》(W.S. Jevons)等。
西方第四次翻译高潮
![西方第四次翻译高潮](https://img.taocdn.com/s3/m/e70b70d25fbfc77da269b1fe.png)
西方第四次翻译高潮
3 )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朴素语言译朴素语言,以高雅风格 译高雅风格。 4 )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他在《新约》的译序中,写过一 段常为人们引用的名言:“但愿每一个妇女都能读到圣保罗的福音和使 徒行传,但愿能把它们译成所有的语言,不仅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懂 得,而且也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懂得。但愿农夫能在梨边吟诵《圣 经》,织工能在织布机边用《圣经》驱散心头的烦闷,旅行者能用《圣 经》消遣以解除旅途的疲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路德的《圣经》德译本是西方翻译史上对民族语言的发展造成了巨大而直接影响的第 一部翻译作品。与古希腊的《七十子希腊文本》、古罗马第一位翻译家安德罗尼柯的 《奥德赛》、哲罗姆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齐名,在西方翻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 一席。
西方第四次翻译高潮
• 他的翻译观点可归纳如下:
西方第四次翻译高潮
马丁· 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和翻译家。他先从希腊语译出《新约》,于1522年出版,后 从希伯来语译出《旧约》,于1534年出版。在翻译中,路德遵循通俗、明了、能为大 众接受的原则, 译文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它不仅对德国人的生活和宗 教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创造了为民众所接受的文学语言形式,对德国语言的统一
他从新教徒立场出发,从希腊语翻译《新约》。1525年刊行,后反复修订,多次出版。
1)翻译可与信仰无关。译者的力量在于他是否有坚实的语言能力,而不在他是否信奉上
帝。 2)《圣经》翻译必须尊重语言习惯。
西方第四次翻译高潮
• 西方翻译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大特点:
西欧各民族语的翻译得到了平行的,独立的发展。拉丁语的使用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fc1a76b90d6c85ed3ac630.png)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8e33476e0b1c59eef8c7b429.png)
西方翻译简史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昆体良 (AD 95-?)《演说术原理》 中提出翻译必须与原作“竞争(媲美)”之说。
Jerome 哲罗姆,约340年-420年,早期西方基督教会四大权威神 学家之一,被认为是罗马神父中最有学问的人
“不能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意译原则;必须区分《圣经》翻译 和世俗文学翻译;只有正确的理解和博学才能进行正确的翻译。”
他还声称翻译又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真正的翻译是指文学作 品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翻译,这类翻译相对较复杂,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理 解和阐释能力,并能保持原文的风格等等。机械翻译是指实用性的翻 译,如商业翻译,此类翻译相对容易,而且几乎是一种机械的活动。施氏 认为,笔译属于真正的翻译,口译则属于机械的翻译。他的这一翻译类 型区分后来影响了德国功能派赖斯的翻译类型学理论
只有上完课后他才会如释重负。 [误]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nce said that before class he felt as if faced with a
formidable enemy, in class he felt like walking on ice, and only after class would he feel relieved. [正]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nce said that before class he felt as if faced with a formidable enemy, in class he felt like walking on eggs, and only after class would he feel relieved.
莱昂纳多 布鲁尼 阿蕾蒂诺
![莱昂纳多 布鲁尼 阿蕾蒂诺](https://img.taocdn.com/s3/m/e625eb02f12d2af90242e6ed.png)
Part 2
Thought
布鲁尼在翻译时不采用逐子翻译,而 使用灵活的意译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 义。他认为,与语言文字的特征相比, 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能把握原文的 韵律和节奏,尤其是原作者特有的风 格。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 努力保留原作的风格。
Part 2
Thought
布鲁尼在翻译时不采用逐子翻译,而 使用灵活的意译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 义。他认为,与语言文字的特征相比, 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能把握原文的 韵律和节奏,尤其是原作者特有的风 格。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 努力保留原作的风格。
Part 2
Thought
他以译者/译文语言为中心,强调译者 在处理原作方面的自由,这实际是人 文主义在翻译中的体现,他被认为是 西方翻译史上人文主义者最早的代表 之一。
Thank you
Leonardo Bruni Aretino
利奥那多· 布鲁尼· 阿蕾蒂诺
目录
简介
翻译思想
Part 1
Introduction
继但丁之后的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 时期的 翻译家是利奥那多· 布鲁尼 (Leonardo Bruni,1369-1444)。他 年轻时期学习过法律, 后来兴趣逐 渐转到古希腊/古罗马的语言和文学 上。
Part 1
Introduction
1405年,布鲁尼在朋友的帮助下获 得机会在教皇英诺森七世(Pope Innocence Ⅶ)身边任秘书。1410年, 布鲁尼被选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 1416年获得佛罗伦萨公民身份,但 后来因为树敌太多离开政界。
P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2
Thought
此外,他还翻译了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 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传记。布鲁尼的主要著 作是《佛罗伦萨史》(History of Florence), 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现代史学 著作。他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曾翻译过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作品,还关注 和研究过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 的作品。
国外翻译家
![国外翻译家](https://img.taocdn.com/s3/m/fca6d214cc1755270722086f.png)
洪堡特的主要翻译观点
1.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一种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语言带有特有的民族特征,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了 其文化特色; 2.对语言了解的越多,民族之间的距离就越大; 3.翻译要深入了解原文作者所处的时代、氛围、戏剧 舞台上的人物性格,力求戒除译文晦涩的一面,保 证译文的可读性; 4.翻译诗剧的音韵,一定要保持其音韵美。
施莱尔马赫对翻译类型的划分: 1.笔译:主要是从事文学艺术翻译 口译:主要是从事商业翻译 2.真正翻译:笔头翻译 机械翻译:口译 3.翻译的两种途径:一是尽可地不去打扰原作者的安 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二是尽可地不去打扰读者 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施格莱尔的主要翻译思想
1.反对法国式的意译和归化; 2.涉及诗歌翻译,它是一门非常艰难的艺术; 3.从解释学的角度认为,翻译是一种泛艺术行为。
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
1.翻译分为口Leabharlann 和笔译 2.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 3.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思维的辩证关系 4.翻译可有两种不同的途径
西方近代翻译理论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末 组员:李莉荧 金瑞 陈嫣然 王慧萍 史晶晶 梁玉超 段利 婷 唐寅瑞
一.法国翻译理论家:艾蒂安· 多雷
观点:1.译者必须完全理解原作的内容; 2.译者必须通晓译文语言和所译语言; 3.译者必须避免逐字对译,以免有损原意的传达和语 言的美感; 4.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 5.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相当 的效果,即译者必须讲究译作的风格。
二.德国翻译理论家
1.马丁· 路德 2.洪堡特 3.施格莱尔 4.施莱尔马赫
路德的主要翻译原则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https://img.taocdn.com/s3/m/6f5ad8794693daef5ff73d7f.png)
• 艾蒂安·多雷(Etienne Dolet,1509-1546)是法国 著名人文主义者、印刷商、学者和翻译家,早年 曾在巴黎、帕多瓦(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及威尼 斯等地求学和生活。多雷在里昂期间,曾经写过 古典作家 的作品,其中包括《圣经·新约》、弥撒曲以及他 的好友拉伯雷的作品。多雷的翻译选材内容十分 广泛,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文学、宗教等等。
• 但丁在他的《论俗语》(De vulgari eloquentia) 和《飨宴》(Convivio)两部著作中阐述了他的翻 译观:“……要让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乐、 和谐的作品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被破坏 其全部优美的和谐感。正因为如此,荷马的史诗 遂未译成拉丁语,同理,《圣经·诗篇》的韵文之 所以没有优美的音乐和谐感,就是因为这些韵文 先从希伯来语译成希腊语,再从希腊语译成拉丁 语,而在最初的翻译中其优美感便完全消失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 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掀起了科学、 艺术和文学的发展高潮,人文主义思想在 这个时期萌芽,它主张人性解放,反对中 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对人性的压抑,要 求自由地表达自我,封建蒙昧思想遭到否 定。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的 典籍被重新发现,并被翻译成欧洲各种民 族语言,对欧洲各民族国家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前往威尼斯和罗马搜集并研究古籍手稿,还比较了各种流 传版本。《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前后花了阿米欧17年 的时间才译完就足以说明这本译作的质量。不仅如此,他
的译本的影响还超越了法国传播到英国,并给莎士比亚的 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
• 雅克·阿米欧(Jacques Amyot, 1513-1593)是另 一位法国著名翻译家。阿米欧19随时在巴黎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政府高官家里任家庭教 师。1547年,他翻译了希腊作家赫里奥多罗斯的 作品《伊索比亚人》的一部分。这部译作为他赢 得了教会的工作,使他有机会和财力远赴意大利 研究普鲁塔克的作品。1559年,阿米欧又翻译了 朗戈斯的田园小说和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 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这部译作成为阿米欧的成 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法国的普鲁塔克”。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翻译家及其理论,修订稿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翻译家及其理论,修订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ddc4d83186bceb19e8bb22.png)
"Skopos theory"
• German functional school of translation theory is the "Skopos theory". • They considered translation as a kind of behavior, who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depended on the purpose. The TLT came from the author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under a certain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ime, location, culture , situation) and specific receivers; the SLT is created by the translator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receivers with a certain language (time, place, culture, situation) . Under the frame of this theory,the so called "purpose" refers to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 Style transference depends on the readers' requirement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artin Luther (马丁· 路德)
• Luther followed the simple principle of the translation that people could accept it.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b19123186bceb18e8bba6.png)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
![西方近现代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5f2c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f.png)
雅克·阿米欧(法语:Jacques Amyot,1513年-1593年),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法国人文主义者。他以翻译古希腊作家的著作 而闻名。他最著名的译著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1559年),这本译著不仅影响法国文学散文,而且,该书英文 转译也为莎士比亚的罗马历史剧提供了历史素材。
(英国)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德语:Erasmus (Desiderius) von Rotterdam,又译埃拉斯默斯,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 斯谟),生于约1466年10月27日,卒于1536年7月12日),是 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 神学家。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
---- 《论翻译的方法》 (Ueber die verschiedenen Methoden des Uebersezens)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 1767年9月8日 – 1845年5月12日),德国诗人、翻译家及批评家, 并且是德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他所翻译的莎士比亚 使得该作家的作品成为了德语经典著作。他不仅在美学、建筑学、 语言学、文艺批评等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翻译领域也颇有建树, 堪称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三)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四)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
(五)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
(六)翻译分为三类:
①逐字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意译
③拟作
他将诗歌翻译分为三类:“逐字译”(metaphrase),“意译” (paraphrase)和“拟作”(imitation)。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48d141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8.png)
冯骥才简介冯骥才(1909年7月11日-1981年9月17日),原名赵定,字骥才,汉族,河北省安平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系(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冯骥才曾师从李煜、李毓秀、熊藻、杨国维等诗人,他以古典诗歌抒发思想、抒写情怀,是当时最具有创造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深受文学史家魏晋宋玄评价,有新意、精练、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特别是带有豪放的性格,被世人誉之为“新诗四大家”之一。
冯骥才的散文也颇具特色。
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写作的题材,比如写他见过的文人墨客,写他乡村里的风俗、乡亲彼此之间的交往,写他对自然风景的感受,甚至写他梦里的幻想,等等。
他的散文题材新颖,内容幽默,视角独特,他的文笔流畅,叙述细腻,语言优美,是文艺复兴时期散文的精品,备受读者喜爱。
冯骥才还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他曾将英文诗、罗马史诗翻译成汉语,例如他对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伯特利传》一书进行了汉译,屡获文艺史家的赞赏。
同时,他也翻译了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英国作家乔治桑等人的作品,也得到了一致肯定。
冯骥才在新中国创办了《诗刊》,推动了当时的新诗运动,所以他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家长”。
1957年,他出版了《流浪者》一书,该书被修订成《冯骥才诗全集》,收录了其一生的著作,今日仍受到读者的欢迎。
冯骥才的一生是文的抒发,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甚广,在世界文化史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普遍的赞誉。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贡献者,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一笔。
冯骥才是宋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翻译家,他的诗歌翻译蕴藉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注入新思潮,培育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坚实文艺功底的作家,著有《冯骥才诗全集》、《洪水》、《流浪者》等作品。
他的文学作品抒发的是一位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对岁月流逝的深情;他的文笔简洁有力,每句都把情思灌注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西方翻译史简单列表(条理清晰 一目了然)
![西方翻译史简单列表(条理清晰 一目了然)](https://img.taocdn.com/s3/m/70857df3ba0d4a7302763a6b.png)
西方翻译史简单列表
西方翻译史
一、古代(公元前3世纪至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
二、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至13世纪末)
三、文艺复兴时期
四、17至20世纪上半叶
五、二战以来
翻译理论:
布拉格学派——雅可布逊
伦敦学派——卡特福德
美国结构学派——Bloom field
交际理论——奈达
苏联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作家和翻译家)和语言学派(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第一个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
其继承者多为语言学家和翻译教学工作者,认为翻译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派:翻译是艺术,属于美学范畴。
语言学派:翻译是一种语言行为,再现语言功能。
中西方翻译简史包含中西方翻译大家简介
![中西方翻译简史包含中西方翻译大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ee99e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8.png)
德莱顿(Dryden)(1631--1700)
• 翻译是艺术 • 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 • 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 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在译文的措词上可以有自
由,意义上却毫无自由。 • 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 • 翻译三分法:“词译、释译、拟译”
泰特勒(Tytler)
• 《论翻译的原则》 • 优秀译作标准 • 翻译三原则:“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风格
• 真谛三藏到中国后20余年适逢兵乱,于颠沛流离中仍能译出一百多部 重要经论,是鸠摩罗什以后玄奘以前贡献最大的译师。
• 彦琮在《辩正论》中批评了历代译经之得失,提出“宁贵朴而近理, 不用巧而背源”,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和倾向直译的。最大贡献是提出 了“八备”(eight qualifications),即一个合格的佛经翻译工作者应 该具备的八项条件.
第三次高潮
• 出现在11-12世纪。 • 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
带回巴格达。 •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
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
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奈达(Nida)
• 理论原则:
•
语言的共性---可译性;
•
差别在于对语言的需求
• 翻译的性质
• 翻译的功能
• 语义分析
翻译的性质
: • Nida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385fb0b4daa58da0114abf.png)
古今论衡ANCIENT AND MODERN -171-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学翻译活动研究*罗鸿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1)摘 要:在欧洲发展史上,文艺复兴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对于人性解放以及突破教会的黑暗统治、反对封建体制等意义重大。
在文艺复兴时期,民族语言得到大范围推广,且基于推动社会变革的希望,文艺复兴的关键倡导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形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的高潮,对于民众思想启蒙以及社会变革而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在对西方文学翻译活动进行研究时,基于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文化翻译实践以及文化效应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在进行文学翻译活动时应把握的要点。
关键词:文艺复兴;西方文学翻译;文化效应中图分类号: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9)02-0171-003根据多数史学界的观点,在对世界历史进行时间划分时,选择的分水岭一般为公元1500年。
以汤因比和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例,两人分别在著作《历史研究》和《全球通史》中都将公元前1500年作为世界史的分水岭,在论述著作内容时,会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论述。
文艺复兴运动则是在14世纪末兴起的,起源于意大利,并于15世纪和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
在文艺复兴时期,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古希腊世俗文化的译介,助力思想启蒙,帮助实现社会变革。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思想运动之一,大力倡导人文主义,并将其作为思想核心,提出的著名思想为“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在人文主义指引下,文艺复兴运动反对神性而倡导人性,并且借助人权反对神权;以人为中心,对人的智慧以及人的力量进行充分肯定,赞美人性,抨击封建等级制度,并对宗教的专横统治进行抵制。
文艺复兴思潮的出现,也使得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成为人们追寻的主要目标;文艺复兴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突破愚昧,承认现世幸福。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地位与权益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地位与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7705d2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4.png)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地位与权益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地位和权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过去,女性通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认为只适合在家庭中担负起家务和生育的角色。
然而,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女性开始逐渐获得更多的机会,包括接受教育、参与文化活动以及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地位与权益的变化,并探讨这一时期对现代女性权益运动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开始有机会接受教育。
在中世纪,女性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女性学者和作家开始受到重视。
例如,意大利的芭芭拉·皮克特拉(Barbara Pierronello)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翻译家,她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并翻译了许多古代经典作品。
她的才华和学识确立了她在当时男性主导的学术界的地位。
这种对女性教育的重视也在其他国家出现,逐渐拉近了男女在知识获取上的差距。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也开始在文化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许多女性艺术家和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意大利的阿米拉·贝尼尼(Amira Benini)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她的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
她的作品通过绘画强调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并对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提出了质疑。
她的艺术作品不仅获得了国内外的赞誉,还启发了其他女性艺术家的创作。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也逐渐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女性开始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例如,意大利的卡塔里娜·德·梅迪奇(Caterina de' Medici)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成功地维护了她的家族利益,并在政治交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的成功为其他女性证明了她们在社会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鼓励了其他女性积极参与政治和商业。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时期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历史中的文学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历史中的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f38c1d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9.png)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历史中的文学《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是英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一部传记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深入描绘了17世纪英国女性政治家罗兰夫人的生平和事业,展现了她在男性主导的政治世界中的非凡魅力和卓越成就。
通过对罗兰夫人的生活和思想进行深入挖掘,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伟大风采,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学遗产。
在介绍《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位杰出女性本身。
罗兰夫人(Margaret Roper)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她出生于1505年,是英国知名学者、翻译家托马斯·莫尔的长女。
罗兰夫人自幼聪慧过人,酷爱学习,尤其擅长拉丁文。
她与父亲托马斯·莫尔关系亲密,两人在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学术研究上有着深厚的共鸣。
在莫尔被处死后,罗兰夫人将其父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出版,同时她自己也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和学者。
罗兰夫人智慧过人,也是当时英国女性中的佼佼者,她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对社会政治和宗教文化都有深刻的见解。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是由英国历史学家威廉·赫林(William Roper)于1557年撰写的一部传记文学作品,全名为《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托马斯·莫尔的生平史料,今编者亲历记》。
威廉·赫林是托马斯·莫尔的女婿,也是罗兰夫人的丈夫,他对罗兰夫人有着深厚的了解和亲密的关系。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一书充分展现了罗兰夫人的卓越才华和非凡魅力,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她的政治活动和社会地位。
这部作品的出版,为罗兰夫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学遗产,同时也为后世研究她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所展现的罗兰夫人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文学遗产。
这部作品的出版不仅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罗兰夫人的生平和事业,也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这部作品的出版也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新的文化气息,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莎翁简介
![莎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e9cb08f84868762caaed5e8.png)
文艺复兴
培根
蒙田
薄伽丘 莫尔 拉斐尔
达芬奇
伽利略
开普勒 哥白尼
人文主义
托马斯·莫尔: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的创始人,代表作《乌托邦》
克里斯托弗·马洛 :英国伊丽莎白年代的剧
作家、诗人及翻译家,善写无韵诗(blank verse)及悲剧,代表作《帖木耳大帝》和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威廉·莎士比亚
高纳里尔
奥斯华德 (管家)
非难
李尔
肯特伯爵先行
里根
爱德伽
葛罗斯特伯爵
诬陷
爱德蒙
康华尔公爵 葛罗斯特 里根 信 锁住
肯特
奥斯华德 高纳里尔
李尔和弄人
荒原
李尔
汤姆(爱德伽)
葛罗斯特 康华尔
转移地点 杀死
爱德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仆人
圣徒(考狄利娅)
李尔
攻打英国
俘虏 爱德蒙
处死
里根 毒死
爱德蒙
高纳里尔
自杀身亡
爱德伽 重伤 爱德蒙 后悔 考狄利娅死 李尔死 撤销命令
捉弄
马伏里奥
玛丽亚 (女仆)
费斯特(小丑)
关入暗室
奥西诺 西萨里奥(薇奥拉) 奥利维娅
托比害怕
安德鲁生气
错认 西萨里奥 安东尼奥 (薇奥拉) 被逮捕
安德鲁
错认 刺伤
西巴斯辛
奥利维娅
奥西诺公爵
薇奥拉
奥利维娅 托比
西巴斯辛
玛丽亚
《李尔王》
高纳里尔
李尔 里根 考狄利娅 肯特伯爵 忠言逆耳 放逐 法兰西国王 乔装 侍从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 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 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 “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 的宙斯”。本•琼斯称他为 “时代的灵魂”,马克思 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 才之一”。
西方翻译史[重点]
![西方翻译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e4613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1.png)
西方翻译简史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
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一)古代西方翻译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
首先是肇始阶段。
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
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
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
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
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
20世纪西方国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译
![20世纪西方国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5695f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f.png)
20世纪西方国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译古希腊罗马神话被认为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研究这些神话故事。
在20世纪,西方国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下面将介绍一些20世纪西方国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翻译的重要性及影响。
1. 翻译的重要性作为西方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希腊罗马神话在西方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研究这些领域的学者来说,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翻译成为重要的手段。
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而是要理解原著背后的文化、历史、宗教等因素,将其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2. 早期翻译在欧洲中世纪,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翻译开始盛行。
这其中最著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奥维德的《变形记》的翻译,该书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
在19世纪,以德国为中心的学者开始研究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其重新翻译。
这种翻译主要围绕着学术研究展开,旨在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3. 20世纪现代翻译20世纪是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现代翻译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翻译家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进行了重新解释,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翻译家及其作品。
(1) 罗伯特·耳朵雷罗伯特·耳朵雷是20世纪最重要的翻译家之一,他将古希腊文学译成现代英语。
他的著作《希腊神话》(Mythology)是对古希腊神话的全面研究,讲述了神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 羅勃特·格雷夫斯(3) 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重要的作家和翻译家,他将荷马史诗《奥德赛》翻译成了英语。
其翻译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将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诗歌篇章用现代的叙事语言进行了表达。
(4) 阿·波洛克阿·波洛克是一位英国作家和评论家,他的著作《金色之枝》是一部被广泛接受的古希腊神话新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但丁之后的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翻译家是利奥那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1369-1444)。他年轻时期学习过法律, 后来兴趣逐渐转到古希腊、古罗马的语言 和文学上。1405年,布鲁尼在朋友的帮助 下获得机会在教皇英诺森七世(Pope Innocence VII)身边任秘书。1410年,布 鲁尼被选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1416年获 得佛罗伦萨公民身份,但后来因为树敌太 多而离开了政界。
• 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五原则”, 在西方翻译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译者必须完全理解所译作品的内容; 2 译者必须通晓所译语言和译文语言; 3 译者必须避免字字对译,因为字字对译有损原意 的传达和语言的美感; 4 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 5 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适 当的效果。
• 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1490/1494-1536) 是当时圣经翻译领域最为知名的译者。他所翻译 的《圣经》成为英国第一部印刷出版的《圣经》 版本。廷代尔受过良好的古典学术训练,在语言 方面既有天赋,他能同样熟练地运用除英语之外 的七种语言,包括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 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这无疑为他 从事圣经翻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难怪他 成为直接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圣经》的第 一位英国人。
• 莫尔抨击廷代尔,说他是骗子、伪君子、 魔鬼,“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嫉妒”。然而, 让廷代尔感到安慰的是,虽然他的译本受 到了来自宗教权威方面的打压,却在民间 受到了普遍热烈的欢迎。这大大激励了廷 代尔,于是他再接再厉,着手《圣经·旧约》 的翻译。但非常不幸,1535年,廷代尔被 人出卖,之后被捕,不久在安特卫普被判 绞刑处死。
布鲁尼最主要的著作是《佛罗伦萨史》(History of Florence),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现代史学著作。 他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曾翻译过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的哲学作品,还关注和研究过古罗马历史 学家塔西陀(Tacitus)的作品。此外,他还翻译 了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 传记。布鲁尼在翻译时不采用逐字翻译,而是用 灵活的意译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义。他认为,与 语言文字的特征相比,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能 把握原文的韵律和节奏,尤其是原作特有的风格。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努力保留原作 的风格。”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1552-1637)出生在英 格兰埃塞克斯郡一个牧师家庭,幼年在家乡一所学校就读, 后赴剑桥三一学院。去的医学学位后,荷兰德约1595年来 到考文垂,从医之余他也翻译了很多东西,其中包括1600 年翻译的李维的《罗马史》(Romane Historie),以及 1603年翻译的普鲁塔克的《道德论说文集》 (Moralia),1606年翻译的绥通纽斯的《十二凯撒传》 (The Historie of the Twelve Caesars)和古希腊戏剧家 色诺芬的《居鲁士劝学录》(Cycropaedia)等。荷兰德 的翻译均译自原文,减少了译文以讹传讹的可能。由于出 色的翻译实践,荷兰德生前被称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 “总翻译家”。他的译文地道,风格优美,其译作对英语 语言表现力的锻造作出了独特贡献。
1 但丁、布鲁尼的翻译贡献
• 阿利盖利 但丁(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 阿利盖利·但丁(意大利语: 但丁 , 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 世纪末, 年 年 世纪末 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男性诗人, 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男性诗人,这就是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被恩格斯誉为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 但丁 )。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 (1265—1321)。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 )。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 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 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 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 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 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 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 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 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 位诗人” 位诗人”。
• 文艺复兴使意大利成为欧洲众多学者向往 的知识之城,他们纷纷来此学习,并将学 到的知识传播到欧洲各个地方,促进了学 术和文化的交流。文艺复兴的氛围很快就 影响到了法国,这个时期的法国在翻译领 域取得了令人瞩目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随着民族语古法语的逐渐成熟,从希腊语、 拉丁语和阿拉伯语翻译成古法语的作品逐渐增多。 其次,翻译的题材多样,既有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的哲学、政治著作,也有阿拉伯语的医学、天 文和算术作品。 最后,古法语和当时刚刚出现不久的其他民族方 言如意大利语、英语之间也有部分的翻译交流, 如将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的意大利语作品翻 译成古法语等。
• 但廷代尔的圣经翻译之途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所持宗教观的不同,廷代尔不为当时 英国国内主流教派所容忍,因此不得不离 开英格兰来到德国。在德国,廷代尔虽然 身陷困境,生活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自 己的圣经翻译事业。终于在1525年,经过 多年不懈努力,廷代尔翻译的英语《圣 经·新约》得以出版。然而,这部译作随即 就遭到了包括托马斯·莫尔在内的宗教权威 人士的斥责和咒骂。
• 艾蒂安·多雷(Etienne Dolet,1509-1546)是法国 著名人文主义者、印刷商、学者和翻译家,早年 曾在巴黎、帕多瓦(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及威尼 斯等地求学和生活。多雷在里昂期间,曾经写过 一篇很有影响的关于拉丁语的评论,一举奠定了 自己的学者声誉。他翻译、编辑过一些古典作家 的作品,其中包括《圣经·新约》、弥撒曲以及他 的好友拉伯雷的作品。多雷的翻译选材内容十分 广泛,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文学、宗教等等。
• 雅克·阿米欧(Jacques Amyot, 1513-1593)是另 一位法国著名翻译家。阿米欧19随时在巴黎大学 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政府高官家里任家庭教 师。1547年,他翻译了希腊作家赫里奥多罗斯的 作品《伊索比亚人》的一部分。这部译作为他赢 得了教会的工作,使他有机会和财力远赴意大利 研究普鲁塔克的作品。1559年,阿米欧又翻译了 朗戈斯的田园小说和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 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这部译作成为阿米欧的成 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法国的普鲁塔克”。
• 他翻译的《圣经》连同他的尸体一起被付诸一炬。 廷代尔前后从事圣经翻译长达16年,他的译本对 后来圣经翻译的 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是 他以后所有英语圣经翻译的基础。16、17世纪影 响最大的三本《圣经》译本(《日内瓦版圣经》、 《杜艾版圣经》、《钦定本圣经》)都受到了他 的影响。有学者称,《钦定本圣经》中90%的内 容原封不动地来自廷代尔的《圣经》译本。与廷 代尔相比,那些翻译古典作品的翻译家们要幸运 的多,他们起码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包括诺斯和荷兰德。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 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掀起了科学、 艺术和文学的发展高潮,人文主义思想在 这个时期萌芽,它主张人性解放,反对中 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对人性的压抑,要 求自由地表达自我,封建蒙昧思想遭到否 定。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古希腊和罗马的 典籍被重新发现,并被翻译成欧洲各种民 族语言,对欧洲各民族国家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 阿米欧在翻译中注意从希腊语和拉丁语借 用词汇,同时大胆为法语创立各科新词语, 使法语大为丰富,并为法语的统一和发展 铺平了道路,其译文的文学风格也成为当 时法兰西作家竞相效仿的对象。著名文人 蒙田曾说如果没有阿米欧的译作,法国人 甚至不会写作。
3 廷代尔、荷兰德等人的翻译活动
与法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活动发展的 状况相似,英国也是在16世纪开始有了一 批数量可观的经典译作,其中就包括廷代 尔1525年翻译的《圣经》,诺斯1579年翻 译的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 传》,荷兰德1600年翻译的李维的作品等 等。
• 然而也正是翻译让多雷惹了大祸。他翻译 的一则柏拉图的对话录《阿克塞欧库斯》 (Axiochus)中少了几个字,结果被索邦 的神学人员审查发现,认为他的翻译亵渎 了灵魂不朽的信念,反动的宗教法庭于是 判多雷死刑,后来他的译本连同他的尸体 一起被焚烧。正因为这样,多雷被人称为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殉道者”。
• 但丁在他的《论俗语》(De vulgari eloquentia) 但丁在他的《论俗语》 ) 飨宴》 和《飨宴》(Convivio)两部著作中阐述了他的翻 两部著作中阐述了他的翻 译观: 要让大家都懂得, 译观:“……要让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乐、 要让大家都懂得 任何富于音乐、 和谐的作品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被破坏 其全部优美的和谐感。正因为如此, 其全部优美的和谐感。正因为如此,荷马的史诗 遂未译成拉丁语,同理, 圣经·诗篇 诗篇》 遂未译成拉丁语,同理,《圣经 诗篇》的韵文之 所以没有优美的音乐和谐感, 所以没有优美的音乐和谐感,就是因为这些韵文 先从希伯来语译成希腊语, 先从希伯来语译成希腊语,再从希腊语译成拉丁 而在最初的翻译中其优美感便完全消失了。 语,而在最初的翻译中其优美感便完全消失了。”
• 评论家认为,这两部作品确立了阿米欧的历史地位,一是 因为他的精彩译笔,二是因为这两部书迎合了法国人急于 了解伟人的伦理、历史、深化和心理的兴趣。另外,他的 翻译活动得到了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支持和赞助。正因为 这样,阿米欧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翻译,做到精益求精。 在翻译中,为了确保内容的准确,避免误解,阿米欧专门 前往威尼斯和罗马搜集并研究古籍手稿,还比较了各种流 传版本。《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前后花了阿米欧17年 的时间才译完就足以说明这本译作的质量。不仅如此,他 的译本的影响还超越了法国传播到英国,并给莎士比亚的 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