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猝死
合集下载
法医 2013-09-13--3 猝死(2004级)
第六章 猝死
第一节 概述
猝死 (sudden death)是外表似乎健 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急速的、出人 意料的死亡。
猝死的完整术语应该是急速的意外的 自然性疾病死亡。
猝死可以是潜在的器质性病变发展的 不可逆转的结果,也可以是由于功能失 调如心室纤颤或心跳骤停或急性呼吸衰 竭等所致。
死亡
暴力死
2、现场勘察 猝死现场有以下几种:
1)医院内猝死 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死于门诊、 急诊室或病房。
2)独居一室,或有家属在一起者。 3)死于旅游或出差途中,如旅馆、车站、车上、 码头、轮船上等公共场所。 4)与他人争吵、斗殴、遭受轻微损伤,于气愤 后突然死亡。
猝死是维安·福
通过尸体剖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绝大
多数猝死的死亡原因可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仍有少数虽做了全面系统剖验,仍未发 现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由于这类 猝死往往是以功能代谢障碍为主,因此需 要更加仔细的检查和检测,诸如心脏传导 系统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离子检 测分析等,包括钾、钠、镁、钙等离子的 比值检测等。
3.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确定死因
当暴力死已被排除,但自然性疾病的 器质性病变轻,例如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呈Ⅲ级狭窄,生前又无明显症状,此时 只能推断死因;但生前如有心绞痛发作史 及相应的症状,心脏传导系统未见病变, 则可判断冠心病为其死因。
4.病变轻不足以确定死因
此时就应采取排除法,首先必须排除 暴力性死亡包括外伤、窒息、中毒等,然 后再结合案情及全面系统检查资料,包括 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判定或推测,如果找不 到致死性病变而死者是在睡眠中死亡,在 青壮年男子,诊断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SMDS),在小儿应考虑为婴幼儿猝死综 合征(SIDS)。
5.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第一节 概述
猝死 (sudden death)是外表似乎健 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急速的、出人 意料的死亡。
猝死的完整术语应该是急速的意外的 自然性疾病死亡。
猝死可以是潜在的器质性病变发展的 不可逆转的结果,也可以是由于功能失 调如心室纤颤或心跳骤停或急性呼吸衰 竭等所致。
死亡
暴力死
2、现场勘察 猝死现场有以下几种:
1)医院内猝死 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死于门诊、 急诊室或病房。
2)独居一室,或有家属在一起者。 3)死于旅游或出差途中,如旅馆、车站、车上、 码头、轮船上等公共场所。 4)与他人争吵、斗殴、遭受轻微损伤,于气愤 后突然死亡。
猝死是维安·福
通过尸体剖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绝大
多数猝死的死亡原因可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仍有少数虽做了全面系统剖验,仍未发 现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由于这类 猝死往往是以功能代谢障碍为主,因此需 要更加仔细的检查和检测,诸如心脏传导 系统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离子检 测分析等,包括钾、钠、镁、钙等离子的 比值检测等。
3.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确定死因
当暴力死已被排除,但自然性疾病的 器质性病变轻,例如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呈Ⅲ级狭窄,生前又无明显症状,此时 只能推断死因;但生前如有心绞痛发作史 及相应的症状,心脏传导系统未见病变, 则可判断冠心病为其死因。
4.病变轻不足以确定死因
此时就应采取排除法,首先必须排除 暴力性死亡包括外伤、窒息、中毒等,然 后再结合案情及全面系统检查资料,包括 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判定或推测,如果找不 到致死性病变而死者是在睡眠中死亡,在 青壮年男子,诊断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SMDS),在小儿应考虑为婴幼儿猝死综 合征(SIDS)。
5.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法医学课件9-猝死
五、其它原因
• 异位妊娠
• 羊水栓塞
• 成人急死综合症 SMDS(Sudden
心脏疾患
Manhood Death Syndrome)
• 婴幼儿急死综合症 SIDS(Sudden
呼吸中枢不全
Infant Death Syndrome)
• 抑制死
• 抑制死
由于身体某些部位受到轻微的、对正常人不足以构成死亡 的刺激或外伤,通过神经反射在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2分 钟)引起心跳停止而死亡,尸体剖验不能发现明确死因者 称抑制死(death from inhibition)。这种猝死者,常在受 到某种因素刺激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迅速昏厥或神志 丧失,数秒钟或一、二分钟之内心跳停止而死亡。 • (一)原因 导致抑制死的机制可能是某些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反射性 地引起心脏抑制、心跳骤停而猝死。常见的刺激有:①打 击胸部、上腹部、会阴部、喉头;②颈动脉窦或眼球突然 受到压迫或颈部过度伸展;③声门、喉头等部位受到冷水 刺激;④胸腹腔的浆膜突然遭受牵拉刺激如腹腔手术、胸 腹腔穿刺等;⑤扩张尿道、扩张宫颈或肛周脓肿切开引流 等;⑥极度惊吓、恐惧、悲哀、疼痛等精神刺激。
五、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 (一)现场勘查 • (二)案情调查 • (三)尸体解剖和辅助检查(生化、毒物、药物、细 菌等实验室检查) • (四)死因分析及鉴定 • 死因明确(排除暴力死及损伤)—死因鉴定
•
病变不足以死——排除法确定或分析可能的死因
• 自然疾病与损伤共存——难,损伤与疾病的参与度
第二节
Marfan综合症
猝死机理:儿童多死于感染;成人多死于心血管病,
如心力衰竭、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破裂等。
鉴定要点:典型的Marfan综合征有上述眼部、骨
法医学课程猝死教学课件
三、猝死的原因
(一)、内因:潜在性疾病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 (二)、外因(诱因)
1、精神因素(喜、怒、悲、乐、恐、惊)(每 界世界杯足球赛都有心脏病人死在电视机前)
2、过度疲劳(99年南宁市利民旅社麻醉抢劫案, 潘某,男性,48岁,患有心肌炎,从钦州来到南 宁,当晚与2名“三陪女”发生性关系,后被其中 一名用“三唑伦”麻醉抢劫,到凌晨2点多钟死亡)
第六章 猝死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猝死的概念、 原因及诱因,理解其法医学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猝死的概念、特点。 难点:猝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讲授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由于潜在疾病或
功能障碍而突然发生出乎意外的非暴力性死亡。 二、猝死的特点 1、 突然性 2、 意外性 3、 潜在性 4、 非暴力性
3、轻微外伤 4、其他: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度吸烟等
四、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揭露与证实犯罪行为
3、研究猝死的病因和死亡机理
(二)、方法
1、案情调查
2、现场勘查
3、尸体检查
4、毒物分析
5、分析死因
第二节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一、冠心病 (柳州市与鹿寨县交界的一个
68岁的农民放牛时与别人争吵致心肌梗塞而 死)
第二节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二、心肌炎 (南宁市利民旅社的案例) 三、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南宁市前市长宋福民
之死)
四、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死因与机理不明确,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多为青壮年(20—40岁) 2、 多为男性 3、 多死于睡眠中 4、 死亡迅速(即时死) 5、 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好 6、 无明显诱因
法医学--猝死分类与鉴别
引起猝死的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中神经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其它 合计
计数 421 215 141 76 89 75 1017
% 41.4 21.1 13.9 7.5 8.8 7.4 100.0
五、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猝死为自然病死。但有些被怀疑为暴力死(包 括中毒);也有他杀后伪报猝死;还有些发生在与 人争吵、殴斗以及不明情况下(有无传染病、流行 病、工伤、职业病或医疗纠纷等),为查明死因、 澄清死亡性质均应进行法医学鉴定。 (一)步骤 ①认真仔细的案情调查; ②全面重点的现场勘查; ③完整系统的尸体解剖; ④必要可靠的辅助检查; ⑤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
二、猝死的特点
㈠意外性 猝死的主要特点是其意外性,貌似健康的人突然
死亡。猝死的意外性比突然性更具有法医学意义。 ㈡突然性
从发病开始到死亡的时间,WHO规定以24小时为 限。有的在几十秒钟内死亡,称为即时死 (instantaneous death)。 ㈢自然性与非暴力性
猝死的基本属性就是自然死亡或病死。判定猝死, 必须首先排除暴力死因,并查明致命性疾病和机能障 碍。
14*13*2cm3) ▪ 主动脉瘤(距主动脉瓣上0.5cm,直径6.5cm,
瘤壁极薄,有破口) ▪ 肺动脉瓣6.5cm(正常8.5cm),距肺动脉瓣口
4cm处,肺动脉直径1.5cm,仅容纳一小指通过。 ▪ 左侧甲状腺腺瘤伴囊性变。
概述
一、猝死的概念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一个貌似健 康的人,由于患有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 碍,发生突然的出人意外的非暴力死亡。
六、猝死尸体的一般病理所见
除特异的病理改变外,常可见一些非特异 的急性死亡的改变如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 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液不凝,呈暗红色,无鸡脂 样凝血块形成;左心及腔静脉扩张、充血;肺、 肝、肾、脾等各器官显著淤血;心和肺的浆膜 及其它器官表面可有小出血点。
法医学-第六章-猝死
毒性心肌炎近年有增多趋势。
心 肌 炎
心肌炎死亡机制
心力衰竭或重度传导阻滞所致的致死性 心律失常。
未累及心传导系统的轻度心肌炎猝死的 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有人提出,可能与 心室肌电不稳定和一过性危险因素的交 互作用有关。
(四)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变, 又称特发性心肌病,包括家族性心肌病、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心内膜弹性纤维 增生症。
梅毒性主动脉瘤多发生在主动脉弓,呈囊状扩张, 破裂后致死。
胸 主 动 脉 破 裂 出 血
主 动 脉 瘤 破 裂静脉、右心的血栓,可随血 流到达肺脏;按其大小而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其 分支。
若肺有严重瘀血,支气管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则所支配的肺组织发生出血性梗死。 如果栓子大,阻塞发生于主干,或有较多小栓子, 阻塞了多数肺动脉分支,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心肺 反应,甚至造成猝死。
1.大脑出血常见于基底节和内囊。
2.脑桥出血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特 别是恶性高血压所致.因于脑桥中线动脉破裂, 病变自脑桥中部开始,向脑桥基底和被盖发展。
3.小脑出血除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外,隐性血 管畸形是自发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这种 血管畸形体积小,平时多无症状,一旦破裂出 血,可迅速致死。
新生儿和幼儿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成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统或
神经系统疾病居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疾病较少。 生殖系统疾病猝死,尤其羊水栓塞症是青壮年孕 妇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猝死诱因如下:
精神、心理因素 过冷过热 体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 其他暴饮暴食可诱发部分急性出血坏死性
根据损伤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分类:
心 肌 炎
心肌炎死亡机制
心力衰竭或重度传导阻滞所致的致死性 心律失常。
未累及心传导系统的轻度心肌炎猝死的 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有人提出,可能与 心室肌电不稳定和一过性危险因素的交 互作用有关。
(四)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变, 又称特发性心肌病,包括家族性心肌病、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心内膜弹性纤维 增生症。
梅毒性主动脉瘤多发生在主动脉弓,呈囊状扩张, 破裂后致死。
胸 主 动 脉 破 裂 出 血
主 动 脉 瘤 破 裂静脉、右心的血栓,可随血 流到达肺脏;按其大小而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其 分支。
若肺有严重瘀血,支气管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则所支配的肺组织发生出血性梗死。 如果栓子大,阻塞发生于主干,或有较多小栓子, 阻塞了多数肺动脉分支,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心肺 反应,甚至造成猝死。
1.大脑出血常见于基底节和内囊。
2.脑桥出血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特 别是恶性高血压所致.因于脑桥中线动脉破裂, 病变自脑桥中部开始,向脑桥基底和被盖发展。
3.小脑出血除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外,隐性血 管畸形是自发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这种 血管畸形体积小,平时多无症状,一旦破裂出 血,可迅速致死。
新生儿和幼儿猝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成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统或
神经系统疾病居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疾病较少。 生殖系统疾病猝死,尤其羊水栓塞症是青壮年孕 妇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猝死诱因如下:
精神、心理因素 过冷过热 体力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 其他暴饮暴食可诱发部分急性出血坏死性
根据损伤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分类:
《猝死法医学》课件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猝死的定义和分类
猝死的定义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 非暴力性的死亡
猝死的发生时间通常在数小时至数 天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猝死的原因包括心脏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猝死的发生地点通常在家中、工作 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程序
现场勘查:收集现场证据,了解死亡环 境
尸表检查:观察尸体外观,记录损伤情 况
解剖检验:对尸体进行解剖,检查内部 器官和组织
病理学检验:对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学 检查,确定死因
毒物学检验:检测尸体中的毒物,确定 是否存在中毒
综合分析:结合现场勘查、尸表检查、 解剖检验、病理学检验和毒物学检验的 结果,综合分析死因。
猝死的分类
心源性猝死: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非心源性猝死:由于非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如肺栓塞、脑出血等 遗传性猝死: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猝死,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药物性猝死: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猝死,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猝死的流行病学
猝死的定义: 突然发生的、 出乎意料的死
医等
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供应全身 心律失常:心脏跳动不规律,导致心脏无法正常工作 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 脑卒中: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意识丧失、肢体瘫痪等症状 肺栓塞:血栓阻塞肺部血管,导致肺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主动脉破裂,引起剧烈胸痛、休克等症状
法医鉴定常识----第七章急死ppt课件
特点:
1、年龄以出生后7天至2岁者为多; 2、多死于睡眠中,一般在凌晨3时至10时; 3、多数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前驱症状。
4、死亡过程迅速,有时突然发现死于母亲怀抱中。 5、尸体剖验常无特殊改变,仅见内脏淤血,心肺表面
点状出血。
确定急死,必须排除外伤、窒息、中毒等其他损伤后, 方能认定。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在小儿,肺炎占首位,主要发生于1岁以下小
儿。主要为支气管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肺结核性疾病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多见,癫痫、脑内
肿瘤也可引起猝死。 (一)脑出血 多见于内囊和基底节区。多见于老年患有高血压病
的人。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损伤性和自发性两类,自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疾
液体和电解质的丧失 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可致急性气道阻塞
(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
便血等。 死亡原因:穿孔后引起急性腹膜炎。
(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并可发展
为休克。 死亡原因主要是休克、心跳骤停。 (四)急性大块肝坏死
(二)案情调查 (三)尸体解剖及辅助检查 (四)死因分析及鉴定结论
根据死亡案例的法医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大致有 以下几种鉴定结论: 1、猝死死因明确 2、自然性疾病同时体内有药(毒)物。 3、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确定死因 4、病变轻不足以确定死因
5、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按心2; ②厚层梗死:超过心壁厚度的1/2; ③透壁梗死:可直接引起心脏破裂或日后形成室壁 瘤,破裂致猝死。 (2)心肌梗死的病变 (3)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1、年龄以出生后7天至2岁者为多; 2、多死于睡眠中,一般在凌晨3时至10时; 3、多数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前驱症状。
4、死亡过程迅速,有时突然发现死于母亲怀抱中。 5、尸体剖验常无特殊改变,仅见内脏淤血,心肺表面
点状出血。
确定急死,必须排除外伤、窒息、中毒等其他损伤后, 方能认定。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在小儿,肺炎占首位,主要发生于1岁以下小
儿。主要为支气管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二)支气管哮喘 (三)肺结核性疾病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多见,癫痫、脑内
肿瘤也可引起猝死。 (一)脑出血 多见于内囊和基底节区。多见于老年患有高血压病
的人。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损伤性和自发性两类,自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疾
液体和电解质的丧失 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可致急性气道阻塞
(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多见于小儿和老年人,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
便血等。 死亡原因:穿孔后引起急性腹膜炎。
(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并可发展
为休克。 死亡原因主要是休克、心跳骤停。 (四)急性大块肝坏死
(二)案情调查 (三)尸体解剖及辅助检查 (四)死因分析及鉴定结论
根据死亡案例的法医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大致有 以下几种鉴定结论: 1、猝死死因明确 2、自然性疾病同时体内有药(毒)物。 3、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确定死因 4、病变轻不足以确定死因
5、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按心2; ②厚层梗死:超过心壁厚度的1/2; ③透壁梗死:可直接引起心脏破裂或日后形成室壁 瘤,破裂致猝死。 (2)心肌梗死的病变 (3)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法医学----猝死
• 光镜下,心肌纤维呈不均匀性肥大。心肌细胞核增 大。心内膜及间质纤维化常见并有多发散在淋巴细 胞灶状浸润。
某男,38岁,农民。某日因盗窃电机被抓 获,在带回公安局的路途中逃跑,被民警追赶约30 米远后突然倒地, 当民警赶到踢其臀部一脚时,发
现已死亡。 尸检体表及内脏未见损伤。心重400g ,左右心室腔明显扩张,乳头肌及肉柱变扁平,心
死,心肌间质灶性纤维化; • 死亡机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鉴定要点
• 心肌间质检见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 局部心肌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病变 • 死前症状表现要有心慌、心音低钝、相应的心电图
改变等。 国内外均有报告5~10%的非心肌炎死亡(如机
械性损伤、中毒等)的组织学切片上可见到或多或 少的心肌间质内小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但心肌无变 性坏死改变。 有条件的地方应送交病变组织或血液 给病毒室做病毒分离,以便确定病毒类型。
尸解所见:胸部及体表其他部位未见损伤。 心重525g,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扩张。
膈面房室沟以下、后室间沟两侧可见 9.7cm×6cm的透壁性出血梗死区,乳头肌未见断 裂。距室间隔膜部下4cm的室间隔近心尖处见一梗 死后穿孔。此外,在房室沟下方0.5cm处的右心室 后壁梗死区内有2个小囊腔,其直径分别为1.2cm和 0.8cm。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肥厚性心肌病
• 左右心室明显肥大 • 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与左心室厚度比为
1.5~1.8:1(正常为0.95:1) • 镜下肥大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某男,30岁,工人。某日上班劳动未 发现异常。当晚九时与妻性交后入睡时,妻听
其有鼾声,叫他不应,推之不动后,发现已死 。尸检见心脏明显增大,重800g。室间隔厚 1.6cm,左心室游离壁厚1.2cm,心腔狭小。 双肺水肿。末发现心脏血管有先天性畸形和其
某男,38岁,农民。某日因盗窃电机被抓 获,在带回公安局的路途中逃跑,被民警追赶约30 米远后突然倒地, 当民警赶到踢其臀部一脚时,发
现已死亡。 尸检体表及内脏未见损伤。心重400g ,左右心室腔明显扩张,乳头肌及肉柱变扁平,心
死,心肌间质灶性纤维化; • 死亡机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鉴定要点
• 心肌间质检见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 局部心肌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病变 • 死前症状表现要有心慌、心音低钝、相应的心电图
改变等。 国内外均有报告5~10%的非心肌炎死亡(如机
械性损伤、中毒等)的组织学切片上可见到或多或 少的心肌间质内小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但心肌无变 性坏死改变。 有条件的地方应送交病变组织或血液 给病毒室做病毒分离,以便确定病毒类型。
尸解所见:胸部及体表其他部位未见损伤。 心重525g,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扩张。
膈面房室沟以下、后室间沟两侧可见 9.7cm×6cm的透壁性出血梗死区,乳头肌未见断 裂。距室间隔膜部下4cm的室间隔近心尖处见一梗 死后穿孔。此外,在房室沟下方0.5cm处的右心室 后壁梗死区内有2个小囊腔,其直径分别为1.2cm和 0.8cm。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心律失常;
肥厚性心肌病
• 左右心室明显肥大 • 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与左心室厚度比为
1.5~1.8:1(正常为0.95:1) • 镜下肥大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某男,30岁,工人。某日上班劳动未 发现异常。当晚九时与妻性交后入睡时,妻听
其有鼾声,叫他不应,推之不动后,发现已死 。尸检见心脏明显增大,重800g。室间隔厚 1.6cm,左心室游离壁厚1.2cm,心腔狭小。 双肺水肿。末发现心脏血管有先天性畸形和其
《猝死法医学》课件
猝死法医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安全问 题,其中猝死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猝死可能 涉及多种潜在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肌梗死、脑 出血、肺栓塞等,这些疾病的突然发作可能导致患者 迅速死亡,甚至无法及时救治。因此,猝死法医学的 研究对于预防和减少猝死的发生、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
如药物过量、电击伤、溺水等。
02
猝死法医学
猝死法医学的概念
猝死法医学的定义
猝死是指由潜在的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导致的突然和 意外的死亡。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 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研究和解决与法律相关的的 人体损伤、死亡和犯罪问题的学科。猝死法医学是这 两者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猝死的流行 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死亡 证明、死亡调查和相关案例的解决等。
医疗纠纷
在医疗纠纷中,猝死可能成为医疗过失或事故的 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猝死案例进行法医学分析 ,可以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或不当,为纠 纷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司法鉴定
在涉及死亡的案件中,猝死可能成为犯罪或意外 事件的重要线索。通过对猝死案例进行法医学鉴 定,可以确定死亡原因和过程,为案件的侦破和 审判提供重要证据。
其他原因猝死
01
02
03
药物中毒
药物过量或滥用药物可导 致心脏毒性作用,如洋地 黄中毒等,可引起猝死。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的 电生理功能,导致心律失 常和猝死。
肺栓塞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肺组 织缺血、缺氧、坏死等可 导致猝死。
04
猝死的病理生理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猝死法医学》课件
猝死及法医学鉴定-大学课件
04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方法
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是猝死鉴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尸体的详细检查,可以了解死者 的身体状况、器官病变等情况,为判断死因提供依据。
尸体解剖应由专业的法医进行,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尸体解剖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尸体保存情况、死亡时间等, 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误判。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疾病
体检的重要性
强调定期进行体检对及早发现潜在疾病的重要性, 预防猝死的发生。
体检项目选择
指导公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如 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压等。
体检结果解读
提供体检结果解读的指导,帮助公众正确理解体 检报告,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改善生活习惯,降低猝死风险
01
法医学鉴定通过病理学、毒理学、病理生理学等方 面的检查,确定猝死的具体原因,如心肌梗死、脑 出血等。
这些死因的确定有助于了解猝死的发病机制,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判断猝死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在一些猝死案例中,可能存在 与外部因素有关的嫌疑。
法医学鉴定通过调查死者生前 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用药 情况、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 判断猝死是否与外部因素有关 。
猝死的分类
根据猝死的病因,可以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 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而非心源性猝死则 是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
根据猝死的诱因,可以分为病理性猝死和生理性猝死。病理 性猝死是指由于病理过程导致的猝死,而生理性猝死则是由 生理变化或环境因素引起的。
02
猝死的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由于肺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低氧 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猝死 。
法医学课件)07猝死
•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编写的:正常心电图指南及其临床应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学报》)。
危险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等与猝死的风险增加有着密 切的关系。
猝死的预防方法
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医 疗等途径对降低猝死发生率 均有帮助。
猝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
猝死的诊断方法
2
心电图、血液检测、参考病史等均对猝
死的诊断有所帮助。
3
猝死的常见症状
突然昏倒、心跳骤停、无响应,没有人 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紧急处理可能导致 死亡。
3 未来发展趋势
猝死科学研究与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改善猝死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
猝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了解猝死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鉴定要点、预防和治疗、意 义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有效地降低猝死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国家心血管研究所协同编写的指南: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臟协會急救和 心肺复苏指南(2015 AHA/ACC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猝死
猝死是突然心跳骤停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常见的、一过性的病症,它可能 发生在有高风险的个体身上,也有可能在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的身体健康的 个体身上发生。
猝死的定义和分类
猝死的定义
猝死指突然死亡,通常发生在无预警症状的情况下,常常由于心律失常引起。
猝死的分类
猝死可分为器质性、非器质性立即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尽快到医 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猝死的病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心肌梗塞 急性肺栓塞 肥厚性心肌病
危险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 等与猝死的风险增加有着密 切的关系。
猝死的预防方法
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医 疗等途径对降低猝死发生率 均有帮助。
猝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
猝死的诊断方法
2
心电图、血液检测、参考病史等均对猝
死的诊断有所帮助。
3
猝死的常见症状
突然昏倒、心跳骤停、无响应,没有人 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紧急处理可能导致 死亡。
3 未来发展趋势
猝死科学研究与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改善猝死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
猝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了解猝死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鉴定要点、预防和治疗、意 义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有效地降低猝死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国家心血管研究所协同编写的指南: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臟协會急救和 心肺复苏指南(2015 AHA/ACC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猝死
猝死是突然心跳骤停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常见的、一过性的病症,它可能 发生在有高风险的个体身上,也有可能在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的身体健康的 个体身上发生。
猝死的定义和分类
猝死的定义
猝死指突然死亡,通常发生在无预警症状的情况下,常常由于心律失常引起。
猝死的分类
猝死可分为器质性、非器质性立即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尽快到医 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猝死的病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心肌梗塞 急性肺栓塞 肥厚性心肌病
《法医病理学》第二十章猝死概论
02
猝死病理生理学基础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肺复苏
是针对心脏骤停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循 环功能。
脑缺血缺氧损伤机制
脑缺血
是指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猝死诊断中 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之 一,可以及时发现心 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异常情况。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 心脏结构和功能,发 现心脏瓣膜病、心肌 病等疾病。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 者的生化指标、炎症 指标等,为猝死的病 因诊断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以协助发现脑 血管病变、肺部病变 等可能导致猝死的疾 病。
死因鉴定和死亡时间推断方法
死因鉴定
结合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综合分析死因。对于猝死事件, 应重点考虑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原因。
VS
死亡时间推断
根据尸体现象、胃内容物消化程度、尸温 变化等因素综合推断死亡时间。在猝死事 件中,准确的死亡时间推断对于案件调查 和后续处理至关重要。
法医病理学在猝死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对尸体的剖验、组织病理学检查 、毒物分析等手段,确定死因、死亡时间和致死手段,为案件的调查和审判提 供证据。
新型检测技术在猝死研究中应用前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与猝死 相关的基因变异和表达水平,为猝死的预
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猝死及法医学鉴定
猝死及法医学鉴定
目 录
• 猝死的定义与特征 • 猝死的常见原因 • 法医学鉴定在猝死中的作用 • 法医学鉴定方法 • 猝死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猝死的定义与特征
猝死的定义
01
猝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因内在 疾病导致突发死亡,通常在出现 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
02
猝死通常是由心脏疾病、脑部疾 病等内在疾病引起,但也可能与 外部因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 等有关。
定期进行体检
建立健康档案
为个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身体状况、家族病史等信息,为预防猝死提供依据。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等猝死相关疾病。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 及时治疗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猝死高危疾病,应及 早发现并进行治疗,降低猝死风险。
机体功能状态的方法。
在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中,生化检 验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代谢异常、 药物中毒等与猝死相关的生化变
化。
生化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样品采集时间、保存 条件等,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
条件和操作过程。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脑电图等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脑部病 变等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肺功能下降,易发 生猝死。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状态 可引起昏迷、休克甚至猝 死。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 并发症,可导致心律失常 和猝死。
肾上腺危象
肾上腺功能减退的严重并 发症,可引起血压下降、 昏迷和猝死。
其他原因
药物中毒
目 录
• 猝死的定义与特征 • 猝死的常见原因 • 法医学鉴定在猝死中的作用 • 法医学鉴定方法 • 猝死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猝死的定义与特征
猝死的定义
01
猝死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因内在 疾病导致突发死亡,通常在出现 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
02
猝死通常是由心脏疾病、脑部疾 病等内在疾病引起,但也可能与 外部因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 等有关。
定期进行体检
建立健康档案
为个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身体状况、家族病史等信息,为预防猝死提供依据。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等猝死相关疾病。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 及时治疗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猝死高危疾病,应及 早发现并进行治疗,降低猝死风险。
机体功能状态的方法。
在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中,生化检 验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代谢异常、 药物中毒等与猝死相关的生化变
化。
生化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样品采集时间、保存 条件等,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
条件和操作过程。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脑电图等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脑部病 变等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肺功能下降,易发 生猝死。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状态 可引起昏迷、休克甚至猝 死。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 并发症,可导致心律失常 和猝死。
肾上腺危象
肾上腺功能减退的严重并 发症,可引起血压下降、 昏迷和猝死。
其他原因
药物中毒
鉴定猝死的法医学意义
现场勘查
现场保护:确保现场不受破坏,保持原 始状态
尸体检查:观察尸体外观,记录尸体位 置、姿势、衣着等
现场调查:了解现场环境、人员情况、 事件经过等
尸体解剖:对尸体进行解剖,了解内部 器官情况,寻找死因
病理学检验:对尸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 验,确定死因
鉴定报告:根据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结 果,撰写鉴定报告,明确死因和死亡时 间
改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 累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 度饮酒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 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
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和污染,提高空 气质量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 的疾病
06 猝死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心源性猝死
法医鉴定:根据尸体检验结果,进行 法医鉴定,确定死因、死亡时间等
实验室检查
添加项标题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
添加项标题
尿液检查: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分、酮体等指标
添加项标题
心电图检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添加项标题
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用于观察心脏、血管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情况
尸体检验
尸体检查:对尸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包括外观、内部器官、骨骼等
病理学检查:对尸体进行病理学检查, 包括组织切片、细胞学检查等
毒物学检查:对尸体进行毒物学检查, 包括血液、尿液、组织等
遗传学检查:对尸体进行遗传学检查, 包括DNA分析、基因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对尸体进行影像学检查, 包括X光、CT、MRI等
诊断: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
治疗:紧急抢救,但 未能成功
法医学--猝死
死亡急速:<24 h(6 h) 即时死(instantaneous death);
意外性:最具法医学意义; 自然死亡:根本属性
潜在器质性疾病、突发功能障碍。
猝死概述
猝死的一般统计资料
性别:男性>女性(2:1); 年龄:0~6个月、30~①60医岁院之内间就;诊
②独居一室者
季节:任何季节,寒冷③、旅炎游热/出为差多途;中 场所:任何场所。 ④争吵/斗殴过程
猝死及法医学鉴定
(Sudden Death)
概述
定义——猝死概述
猝死的定义 猝死(sudden death):
是指貌似健康的人由于潜在的疾病或 功能障碍急性发作,所引起的突然的、意 外的自然死亡。
sudden unexpected nature death
特征——猝死概述
猝死的特征
法医鉴定——猝死
5.2 疾病和中毒分析
——自然疾病、体内有毒(药)物同时存在 检出致死量毒(药)物→判定中毒死。 毒(药)物量少:
疾病是否严重并足以致死; 毒物是否与治疗、嗜好或职业接触有关;
法医鉴定——猝死
5.3 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①单纯因损伤致死(为致命伤); ②如单脾纯肿大因,疾腹病部受致打死击(后致破死裂致性死病。变); ③损伤是主因,疾病是辅助因素;
In sleep In Hospital Walking,Riding Running Athletics and Competition Quarrelling and Exciting Alcohol Drinking, Smoking, Overeating Constipation, Increassing of Abdominal Pressure Bathing,Swimming,Over cooling,Overheating Resting Others
意外性:最具法医学意义; 自然死亡:根本属性
潜在器质性疾病、突发功能障碍。
猝死概述
猝死的一般统计资料
性别:男性>女性(2:1); 年龄:0~6个月、30~①60医岁院之内间就;诊
②独居一室者
季节:任何季节,寒冷③、旅炎游热/出为差多途;中 场所:任何场所。 ④争吵/斗殴过程
猝死及法医学鉴定
(Sudden Death)
概述
定义——猝死概述
猝死的定义 猝死(sudden death):
是指貌似健康的人由于潜在的疾病或 功能障碍急性发作,所引起的突然的、意 外的自然死亡。
sudden unexpected nature death
特征——猝死概述
猝死的特征
法医鉴定——猝死
5.2 疾病和中毒分析
——自然疾病、体内有毒(药)物同时存在 检出致死量毒(药)物→判定中毒死。 毒(药)物量少:
疾病是否严重并足以致死; 毒物是否与治疗、嗜好或职业接触有关;
法医鉴定——猝死
5.3 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①单纯因损伤致死(为致命伤); ②如单脾纯肿大因,疾腹病部受致打死击(后致破死裂致性死病。变); ③损伤是主因,疾病是辅助因素;
In sleep In Hospital Walking,Riding Running Athletics and Competition Quarrelling and Exciting Alcohol Drinking, Smoking, Overeating Constipation, Increassing of Abdominal Pressure Bathing,Swimming,Over cooling,Overheating Resting Othe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者 文剑成 李德祥 杨清玉 东京都监察医务院 Helpern Luccke
(1957) (1988) (1992) (1968)
(1943)
(1968)
心血管系统 40.9 41.4 53.2
53.7
44.9 38.0
呼吸系统 23.2 21.1 14.4
11.2
23.1 22.0
CNS
11.6 13.6 17.7
尸解所见:胸部及体表其他部位未见损伤。心 重525g,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扩张。
膈面房室沟以下、后室间沟两侧可见 9.7cm×6cm的透壁性出血梗死区,乳头肌未见断 裂。距室间隔膜部下4cm的室间隔近心尖处见一梗 死后穿孔。此外,在房室沟下方0.5cm处的右心室 后壁梗死区内有2个小囊腔,其直径分别为1.2cm 和0.8cm。
6.1.3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病史,症状 (二)现场勘验:医院、独居、旅游、争斗等 (三)法医解剖及辅助检查:
1.在前面调查基础上,选择尸检方式及观察重 点(如气胸试验)
2.仔细:因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注意细微损伤 3.收集毒化检材(根据症状,指导收集)
猝死的死因分析
病死 无明显病变猝死,排除性诊断(综合征) 有毒物,有病变
血、血栓形成; 注意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某男,56岁,工人。某年6月10日上午9时与 邻居发生纠纷,并被拳打胸部,即自觉心悸、心前 区疼痛,休息后症状缓解。6月24日凌晨1时30分左 右,突觉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加剧,大汗,恶心, 含服三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经心电图检查后以急 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过去有高血压病史4~5年, 近一年来偶发心悸。经对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6月 29日早晨,患者在床边解大便约10分钟后,突感胸 骨后剧烈疼痛。体检:左4~5肋间出现全收缩期杂 音,向左下及胸骨右缘传导,伴震颤,杂音呈喷射 性;心率逐渐增快,血压呈进行性下降;伴大汗淋 漓,皮肤湿冷,尿少;心电图检查未见新的梗死区, 但S-T段上抬明显。疑急性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 并发休克,抢救无效于7月2日晚8时50分死亡。
19.6
17.9 18.0
消化系统 18.2 7.2 6.4
泌尿生殖系统 1.7 9.2 4.2
5.5
9.7 17.0
其他
4.4 7.5 4.1
10.0
4.4 5.0
小计
181 3的法医学问题
怀疑为自杀死; 怀疑为他杀死; 怀疑为意外死; 怀疑为医疗事故; 暴力杀人后伪造自然疾病死亡或猝死;
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 内肿瘤、癫痫等。 呼吸系统
肺炎、支哮、肺结核
消化系统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急 性肝坏死
其它
羊水栓塞、SMDS(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SIDS(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6.2.1 冠心病
1.发生率:与国外比较,与过去比较,年龄趋 小
2. 2/3以猝死形式死亡
病理诊断: ①冠心病,左、右心室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左主干病变1级,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主支均为4级, 右主支并发斑块内出血及新鲜血栓形成;梗死区心肌 软化及囊腔形成; ②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及扩张; ③主动脉粥样硬化症; ④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水肿; ⑤慢性肺淤血; ⑥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⑺脾细小动脉硬化症。
主动脉粥样硬化(表面的纤维帽)
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
死亡机制
心室纤颤,心电衰竭 冠状动脉痉挛 粥样斑块破裂出血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
心肌梗死,瘢痕形成100倍
乳头肌断裂
冠状病法医学鉴定
死前的症状与体征; 结合案情与现场情况,排除机损、机窒、电
击、中毒等; 尸检粥样硬化病变应在二级上以,或伴有出
第六章
猝死
6.1 概述
疾病
医学名词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 对立面是健康 结果为疾病死亡
自然疾病
法医学名词 不包括物理性、化学
性 对立面是物理性、化
学性暴力引起的疾病 结果为自然死亡或非
暴力死亡
6.1.1 猝死的概念
Sudden death 貌似健康,由于潜在自然 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猝死尸体一般征象
1、尸斑早而显著,暗紫红色。 2、窒息征象。 3、心肌纤维断裂,末梢动脉收缩状。
6.1.2 猝死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1.揭露犯罪: 投毒——猝死 机窒——猝死 2.保护无辜:
尤其是医院中死亡者 3.分析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分析有关恶性事故的原因。司机、驾驶员的健康 4.提供医学资料:
普通病理病例不足, 法医中罕见情况多,如川畸病,提 供诊疗经验,冠心病死因。
(1)毒大——中毒死 (2)毒量小——猝死 有伤有病变: (1)致命伤——伤死 (有致命伤+病变) (2)伤轻微——间隔长——病死 (3)损伤主因——病辅因 (4)病主,伤促
6.2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心血管系统: 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
瓣膜病、主动脉瘤、肺动脉栓塞 等。 中枢神经系统
3.男性多
4.诱因:体力活动上升,精神紧张,睡眠
5.症状(1)阿—斯综合征(无症状)
神经痛
(2)心绞痛—误诊,胃炎,结石,肋间
病理变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无血栓或心肌梗死 左前降>右冠动脉>左旋、左主干,均多在近段 分级:Ⅰ级<25%,
Ⅱ级25-50%, Ⅲ级50-75%, Ⅳ级>75%
主A粥样硬化40倍
猝死的特点
意外性:貌似健康的人; 突然性:一般为24小时内;
有一定的诱因 本质是自然疾病死亡
猝死发生的原因
内因:器质性病变、功能性障碍
外因:诱因
猝死的原因
主因
心血管系统 首位
CNS
次
RS
次
婴幼儿——呼吸系统
诱因 精神因素(交感、副
交感神经) 过冷过热 体力活动 暴饮暴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主干病变1级,左前降支 4级伴有钙化,左旋支4级,右主支4级,在距右主 支开口2cm处有一长1.4cm的新鲜附壁血栓形成。
镜检:左心室后壁大片心肌坏死,其周围有明显 的出血带和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邻近的心 肌细胞胞浆呈空泡状。右心室壁梗死区心肌及心外 膜下脂肪组织也发生大片坏死及重度出血,伴有中 性白细胞浸润。右心室后壁梗死区的囊腔内有附壁 血栓形成。右主干4级斑块致管腔完全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