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懋巧用三余
弟子规典故之《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董遇,字季直。
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董遇三余读书编辑当以“三余" 以:用讷(ne四声):口齿不流利。
性质讷:秉性纯朴而不善言辞。
采稆负贩:稆:一种自生的谷物。
负,背。
贩,卖。
这里的意思就是采集谷物背去卖掉。
岁:年。
其义自见的见:“见”不读“jiàn”而读"xiàn". 通假字,“见”通“现”,整个句子的翻译是(文章或书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会体现出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遇善治《老子》的治:遇善治《老子》的治...遇:董遇。
善:善于、喜欢(这里指对……有研究)。
治:学习。
董遇善于学习《老子》。
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是(有的人)。
句子翻译:1.苦渴无日:(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是临时的空闲时间。
译文/董遇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季中便投靠朋友段煨。
初中文言文习题:《董遇“三余”读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初中文言文习题:《董遇“三余”读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②人有从学者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或问“三余”之意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5.这段文字围绕读书讲了哪两方面内容?
6.文中所说的“三余”,其具体内容是哪“三余”?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三余读书【精要整理】
“三余”读书【文白及要义整理】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1、从:跟从。
2、遇:董遇,三国时人。
3、苦:极为,极力渴:苦苦渴:苦于。
4、以:是、用。
5、岁:年(这里指一年)。
6、善:善于、喜欢(这里指对……有研究)。
治:学习。
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备注: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陈寿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董遇,字季直。
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董遇巧用三余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旁白:三国时期有关个名叫董遇的人,家中很贫寒,但董遇仍旧刻苦读书。
他常和哥哥上山打柴来维持生计。
这天,北风呼啸……董遇:(跟在哥哥后面,手里捧着书)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哥哥:哎!你现在还这么用功,你都读了一上午的书了。
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不还是照样缺钱?董遇:(头也不抬,盯着书)就算没钱,我也要读书!(两人下)旁白:后来,由于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对《春秋左氏传》也深有见解,写成了《朱墨别异》这本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于是,当时的读书人纷纷前来向他求学,但董遇却将他们杜绝在蹦外。
求学者:(七嘴八舌)老师,老师!收我们为徒,教教我们吧!求学者一:(敲门)董老师,我知道你喜欢小动物,特地为你准备了一只小宠物,你就教教我读书的方法吧!董遇:(看了他一眼,继续读书)道可道,非常道……求学者二:(敲门)老师,这次特意前来拜访您,是希望您能告诉我读书的好方法。
瞧,我给您准备了厚礼(揭开红盖子)ipad!董遇:(摇摇头,叹口气)哎,我不要。
名可名,非常名……求学者三:老师,我请你去吃大餐,你就收我为徒吧!董遇:哎,你们都进来吧!(求学们涌进门,盘腿坐下)其实学文这东西不须我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求学者们:(摇摇头)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董遇:你们要善于利用三种剩余的时间!一个求学者:哪三种时间呀?其他求学者:(七嘴八舌)就是,就是!快告诉我们吧!董遇:你们不要急,听我说,你们要记在心上,这就是读书方法。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而对于你们,其实,只要从玩游戏,养宠物,大吃大喝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就可以了。
求学者:(点头)是呀!是呀!多谢老师的指点,我们会像您一样利用时间的。
谢谢老师。
旁白:同学们,在平日里我们也要多多挤出时间放在学习上,这样我们的学习成绩就可以节节高升了!(落幕)。
董遇巧用三余
董遇巧用三余《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wēi)。
采稆(lǚ)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木讷而好学。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动乱,董遇和他哥哥季中去投靠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采摘野稻子担负去买,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董遇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不改,依旧坚持读书。
董遇善于研究《老子》,替它作了注释;又善于研究《春秋左氏传》,又写成《朱墨别异》。
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他,就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
”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求学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随时有余。
”故事:汉献帝时,为躲避关中的动乱,董遇和哥哥一起去投靠一位大将军。
一路上他和哥哥捡拾野生的稻穗去卖,来养活自己。
董遇勤奋好学,一有空就把随身携带的书籍拿出来读。
哥哥经常嘲笑他说:“肚子都吃不饱,读书有何用?傻瓜!”但董遇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有人问他:“您是怎样利用时间来读书的?”他回答说:“一年当中,冬天是读书的最好时间;一天当中,夜晚可以用来读书;下雨的日子,闲暇无事,可以用来读书。
”也就是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努力读书,谁都可以取得成功。
董遇的三余读书法简单介绍动 话
董遇的三余读书法简介1. 董遇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他的三余读书法是其独特的一种阅读方法,对于理解和解析古籍文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董遇的三余读书法做一个简要介绍。
2. 三余读书法的概念a. 三余读书法是董遇创立的一种文学阅读方法,主要是指在阅读文献时要注重文字的本身,其背后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三者相互辅助,相得益彰。
b. 三余读书法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要深入挖掘文字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 三余读书法的具体内容a. 钦重文字本身i. 董遇强调在阅读文献时要充分关注语言文字的使用,文字的韵律、韵脚、节奏等方面的特点都需要被认真对待。
ii. 文字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有着重要的意义。
b. 钻研文字之外的意义i. 除了注重文字本身之外,董遇还提倡在阅读时要深入挖掘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ii.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c. 辅以情感i. 除了注重文字和含义之外,董遇强调在阅读文献时还要辅以情感,即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ii.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精髓所在,只有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魅力和韵味。
4. 三余读书法的意义和价值a. 三余读书法提倡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b. 三余读书法通过注重文字、含义和情感的综合运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魅力。
c. 三余读书法的提倡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5. 结语总体来说,董遇的三余读书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方法,它注重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三余读书法的意义和价值更是不可小觑。
文言文阅读读书“三余”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读书“三余”并回答问题
一、文言文原文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遇:指董遇,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②训注:注释。
训,词义解释。
③别异:辨别异同。
④苦渴:苦恼于。
二、回答课后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遇善治《老子》()或问“三余”之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译文:
3.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三、习题参考答案
1.治:研究或:有的人
2.(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3.(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示例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文言文阅读《墨池》《三余》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墨池》《三余》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于无日。
”董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二、回答课后习题1. 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2. 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2)a 或问“三余”之意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 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三、习题参考答案1. 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
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 分。
4. 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
(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参考文档】三余阅读答案的内容-范文模板 (1页)
【参考文档】三余阅读答案的内容-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三余阅读答案的内容
三余阅读答案
一个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质朴,迂腐而又好学..有人想跟着他学习,他却不肯轻易去教,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说是书读够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跟从他学习的人说:”想学习却没有时间.”董遇说:”应该做到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时间过得最慢的,阴雨天
是平时最难熬的.”由于这样,很少有跟从董遇学习的学生了.
三余阅读答案
采稆负贩的负:采稆负贩的负,..负,就是“背”的意思.贩,卖.成语的意思就是采集“稆”这种东西背去卖掉.忘恩负义的负:忘恩负义的负...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其意自见的见:其意自见的见...“其义自见”中的“见”不读“jian”而读"xian".通假字,“见”通“现”,整个句子的翻译是(文章或书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会体现出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翻译句子性质讷而好学:为人朴实
敦厚却从小喜欢学习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没有多少农活的时候;夜间不便下地劳动的时候;雨天不好出门干活的时候.”。
从“三余”做起
作者: 齐东野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83-83页
主题词: 明帝;魏略;王肃;《老子》;朱墨;裴松之;大司农;《左氏传》;举孝廉;侍中
摘要: <正> 近因查核东汉刘协谥号追称的始末,读《三国志、魏书、王肃传》,其中云:“明帝不从使称皇,乃迫谥曰汉孝献皇帝。
” 《王肃传》末曰:“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
”董遇是怎样一位人士?“三余”之说,同他有何干系?一查裴松之的注所引《魏略》,它向我们介绍了董遇其人。
《魏略》称:“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及建安初,……郡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
……黄初中,出为郡守。
明帝时,入为侍中、小司农。
数年,病亡。
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编’。
‘言读书百编而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余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余文言文阅读答案三余文言文阅读答案三篇篇一:三余文言文阅读答案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②人有从学者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或问三余之意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A.性质讷而好学 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C.面山而居 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5. 这段文字围绕读书讲了哪两方面内容?6. 文中所说的三余 ,其具体内容是哪三余 ?参考答案:董遇三余读书)1.①背②跟从,随从③见同现④有人 2.C 3.①苦于没有时间②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③读书百遍而(书中)的意义自然的显现(出来) 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5.书要多读要抓紧空余时间读6.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
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
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
弟子规小故事之董遇巧用三余
弟子规小故事之董遇巧用三余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弟子规小故事之董遇巧用三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董遇巧用三余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而有些人却能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工作……你看:此时屋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屋内滴水成冰,异常寒冷。
董遇呵了呵早已冻僵的双手,又捧起那本研读了许久的书,孜孜不倦地吟读起来……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只有董遇还伴着微弱的灯光,逐字逐句地背诵着老子的文章……雨稀稀沥沥地下个不停,茅草屋又漏了,董遇挪了挪桌子,勉强找了个不漏的地方又提起笔来……董遇正是凭着这种善于利用时间、刻苦钻研的劲头,终于成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
董遇生活在汉献帝兴平年间,当时社会兵荒马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董遇的父母相继死在了乱军之下,仅留下孤苦的董遇兄弟二人。
他俩只得远走他乡,投亲靠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从小酷爱读书、勤奋好学的董遇,即使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不幸,即使生存环境这样艰苦,还总是怀里揣着一本书,一有空就掏出来诵读。
看到他那专心的样子,哥哥常常笑他:“书呆子,读书能填饱肚子吗?”每每这时,董遇常常自信地说:“能!哥哥,你看着吧!”然后继续看书。
白天,董遇兄弟俩上山打柴,然后背到街上卖几个钱,维持生活。
但董遇仍然没有放松学习,每天早晨出门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将书带上,打柴空闲时,就拿出来诵读。
哥哥看了总会心疼地劝慰他:“砍了半天柴,还不嫌累呀!快把书收起来歇一歇。
”“我不累,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
”董遇就是这样见缝插针,刻苦自学。
经过多年勤学苦练,董遇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他对老子的学说很有研究,专门替《老子》作了注释。
他还精心攻读过《左氏春秋》,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下了《朱墨别异》一书。
弟子规小故事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
弟子规小故事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时间:三国时期。
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清)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
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
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
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
(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
关于“三余”余利宝
《关于“三余”|余利宝》摘要:董遇“三余”读书的故事,是十分著名的,”可见作为典故,“三余”一般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并非是张岱“十分推崇”“董遇的‘三余’之游北京大学出版社八二年一月版《美学向导》119页,张岱条下说:张岱赞赏过去的林和靖与苏东坡,十分推崇当时的董遇。
他说董遇的“三余”之游,即于岁之余――冬,日之余――雨,月之余――夜游览西湖,能发现和领略一般人平时所不能赏到的湖山之美。
查《西湖梦寻》卷一头条“西湖总记・明圣二湖”,张岱原文是这样的:“……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
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
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雪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蒙,何逊晴光滟潋。
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 两段文字相比较,前者把善读书的三国时人董遇,说成了与张岱同时代的明末人。
董遇“三余”读书的故事,是十分著名的。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三国时魏人董通常教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晋代的陶潜先生《感士不遇赋序》也说:“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可见作为典故,“三余”一般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
张岱说的是:善读书无过董遇的“三余”,善游湖的人(即引文中那个“者”字),也要会利用董遇所说的“三余”。
并非是张岱“十分推崇”“董遇的‘三余’之游。
” 另,《三国志・王肃传》裴注,引董遇原话“三余”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张岱改“阴雨者时之余”为“雨者,月之余”,而《美学向导》作“日之余――雨”“月之余――夜”。
董遇“阴雨者时之余”本意最通且贴切,张岱“雨者月之余”勉强可解,而《美学向导》中“月之余――夜”则该作何解?.。
三余 诗句
三余的诗句不肯喧喧奏子虚,何心江上惜三余。
——《再和》晁说之安得身间饶目力,年年铅椠课三余。
——《季夏郊墅即事》程公许欣然会意便忘食,心醉何止勤三余。
——《李氏娱书斋》吴可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
——《次韵能之贺除》徐侨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灯火勤三余。
——《韩魏公读书堂》游酢白酒延宾出自如,收书养性务三余。
——《榴皮题壁》朱景行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苏轼纵横惭七略,废惰失三余。
——《窗黑》陆游散尽千金买尽书,短檠两夜趁三余。
——《和张器先十绝》杨万里少年基一篑,长岁足三余。
——《次韵高子勉十首》黄庭坚学似贫家老破除,古今迷忘失三余。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二首》黄庭坚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余。
——《畴甫叔挽诗二首》洪咨夔游目爱三余。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五》庾信单族未应惭四姓,寸阴端合竞三余。
——《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书疾》葛立方浮云供一扫,直笔用三余。
——《次韵胡明仲见寄二首》朱翌家学三余足,词场一眼空。
——《挽钱公起》王珪老来不复较三余,只养恬愉守故居。
——《清明书事》曹勋闻道山炉一炷香,三余常得寸心降。
——《和郑国哭来自江州道中之什》曹勋每惜南冠懒读书,欣逢之子富三余。
——《挽端州黄大用大用喜读书有志行数过予讲讨虽》胡寅少年勤苦惜三余,老去惟思泛五湖。
——《再和》吴芾此外儒生真气习,简编犹欲趁三余。
——《次韵十诗》楼钥交亲应笑我,术业废三余。
——《继朱叔谦所寄韵》杨冠卿家有校书诗百首,可能乞我助三余。
——《简周文显借王有道集二首》赵蕃明经传一相,考古付三余。
——《叶路分居思堂》叶适牙签三万轴,研究勤三余。
——《次韵戴成叔》陈著世上纷纷博一庐,案头矻矻守三余。
——《又次韵帅初诸前七首》陈著欲就前贤去不如,几年功力在三余。
——《迓朱侍讲》项安世精言通九译,博学本三余。
——《送译学靳教授》方回腹贮三余学,才工十咏诗。
读书“三诀”
读书“三诀”
晓钟
【期刊名称】《实践:思想理论版》
【年(卷),期】1994(000)009
【摘要】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学士,都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读书要诀,成为今人和后人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财富。
三余——东汉末年的董遇,善于抓‘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好——西汉文学家刘向在《说苑·建本》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三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读书很善于利用时间,连马上、枕上、厕上这‘三上’时间也从不放过。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晓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9
【相关文献】
1.读书的津逮方法的精华--周永年《先正读书诀》评析 [J], 雷树德;刘芳
2.曾国藩的读书“三字诀” [J], 王俊楚;
3.擒拿秘籍《九重天》破解探析--总诀、无极诀、阴阳诀、三才诀和四象诀的破解
[J], 刘明亮
4.读书三诀 [J], 张兴武
5."快乐读书吧"教学"四字诀" [J], 张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小故事——“有余力则学文”
董懋巧用三余
三国时,魏国有一个名人叫董懋。
自幼家庭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忙于奔命。
他每天上午要上山砍柴,下午要下地种庄稼,空下来还要到田埂上给牛割草,太阳下山了,还要赶回去给全家烧饭。
根本没有时间和钱上学。
有一天,他爷爷快死了,临终时紧紧拉着他的手,叮咛道:“阿懋啊!人不识字,会吃大亏的。
”说完就断气了。
他爷爷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自己不识字,而吃了大亏,为此竟送了命, 所以才留下这临终的遗言.
从此董懋只要一有空,就会坐下来读书学习,由此他的知识也变得十分渊博。
州里的人都十分佩服他。
到了四十岁,他文章名声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懋告诉他们说:“我家里很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
没有书,我就捡别人扔掉的书和写过字的纸拿来当书读;没有老师,看见识字的,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我就追着求教。
平时,读书没有时间。
但我想,只要有心想学,时间总可以挤出来的。
我平日为生活整天忙碌,但我会忙里偷闲,巧用三余,照样可以抽出时间进行学习的。
”有人急忙问:什么叫三余呢?”董懋笑着说:“三余
就是冬余、日余、夜余。
具体说:冬者,岁之余。
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空余的时间;夜者,日之余。
说的是,晚上,是一天空余的时间;雨者,时之余。
说的是,雨天是平日空余的时间。
我的学习时间,就是充分利用这三余的时间才得到一些效果的。
”人们听了,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一个穿的很体面的秀才很有感触地说:“看来只要自己要,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的。
”从此人们更加佩服董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