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

合集下载

《万历十五年》概述

《万历十五年》概述

《万历十五年》概述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创作的一部历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981年。

这本书以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为切入点,通过对该时期关键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分析,探究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明朝的走向和后来的历史进程。

书中涉及的六个主要人物包括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他们的命运和选择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例如,万历皇帝虽然年幼即位,但他的权力和行为却受到了各种限制和制约,反映了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复杂关系;张居正作为首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挽救明朝的危局,但最终却因自己的权力欲望和政治手腕而引发更大的危机。

此外,书中还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明朝的发展状况,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的结构和文化。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分析,揭示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如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文官集团的权力斗争、商业资本的发展与传统社会的冲突等。

总的来说,《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深刻揭示明朝历史发展脉
络和内在矛盾的著作,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来观察和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黄仁宇的明史著作,该书英文名直译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开篇通过琐碎的记叙方式说1587年无事可记。

但在作者大历史观的视野下,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贽等历史人物的剖析解读,为读者层层揭开了这一年为什么会无事可记。

作者认为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万历十五年,实际上映射出的正是明朝高度发展的文官集团和礼仪道德对国家和社会的束缚,导致了明朝的衰退,也为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万历十五年》是明史研究上非常奇特的一本书。

这本书将两种完全相反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书中列举万历皇帝朱翊钧,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南京督察院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的人物事件,作者在浩繁的史料中,将细枝末节的小事,有序地联系起来,看似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但僵化低效的帝国体制,使所有人的努力均显得徒劳而悲壮,无力扭转大厦将倾的崩毁命运。

作者以他的“大历史观”从中找寻日后中国天翻地覆的历史诱因。

这本书为如何看待明朝历史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黄仁宇自己说:“《万历十五年》一书虽只叙述明末一个短时间的事迹,在设计上讲却属于大历史(macro-history)的范畴。

”《万历十五年》的出版之路几经曲折,但在中国出版后在华人世界掀起风潮,反过来提高了在西方的知名度;学术界外公众的认可又反过来影响学界同行对其观点的评价。

该书自1982年出版至今,依然受到
读者青睐,经久不衰,但各方评价也褒贬不一,截止2022年,在售各种版本《万历十五年》有20种。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一般史家认为的明朝灭亡之起点,如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万历二十年(1592年)援朝鲜之战,万历三十一年间的“妖书案”,接下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败等。

与这些年份相比,万历十五年(1587年)虽然有海瑞、戚继光的去世,但终究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书名:无关紧要的1587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黄仁宇提出与其他史学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无重大动荡,实际上可能却是明朝发展至尽头而步向灭亡的一年。

黄仁宇引用典籍,特别是《神宗实录》,就此年中发生的立储之争和一连串使万历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作分析,研究发生在万历帝身上的变化。

黄仁宇指出,虽然最后万历帝在种种问题上妥协,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对抗无效之后,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方式。

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看是有其无限权力,但终归也要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官集团的掣肘。

另外书中还提到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掣肘,而得不到有意义的发展。

对海瑞,黄仁宇形容“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对戚继光,黄仁宇评“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表现于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过远。

”;而对李贽,黄仁宇也评说李贽不过是反映明朝在儒家伦理文化趋于僵化下,思想界的苦闷和困局。

内容叙事探讨历史学家江政宽认为《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带有一点心理史学的影子,在以往,人物的心思一向是文学家驰骋的领域,黄仁宇虽然去揣测人物的想法、动机等,但不能意味这非历史研究,因为黄仁宇的推论或想像皆有广博的史料支撑,故应将之可视为“以文学手法撰成的历史着作”。

也因如此,冰冷的历史在黄仁宇的笔下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读 书 分享
肆 叁贰壹







关 键








CONTENTS
目 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生于湖南长沙。
1936年就读天津南开大学。抗战爆发,黄仁宇辍学, 自成都中央军校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四代理连长。
1943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
《启发》
《万历十五年》带给我们的思索:
• 明朝乃至中国的官僚体制; • 国家运行组织方式(国家财税制度、人事制度、军事制度、治理模式); • 道德与礼仪、技术及效率; • 对人性的理解; • 观察与分析历史的方式。
万历十五年读 书 分享
这一年。 • 六、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的一年。 • 七、哲学家李贽削发为僧的前一年…
《内容概要》
内容概要
• 全书语调平实,言语诙谐,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 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 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
• 第一章、万历皇帝 (大明帝国被既得利益集团垄断者) • 第二章、首辅申时行 (失败的政制体制改革) • 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 (失败的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失败的构建和谐社会) •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失败的文官集团先进性) •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失败的军事危机处理) •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
编者对万历的评价是两个字“神宅”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安徽凤阳,湖北江 陵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 忠”,追赠: 上柱国 。 明代内阁首辅政治家,改革家。代表作品: 《张文忠公全集》 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系列系统的 顶层设计,改革的理念开始向现代管理模式演化。他是一个天 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 年,终成大器。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 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 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万历十五年简介及书评

万历十五年简介及书评

万历十五年简介及书评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由黄仁宇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

该书以“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这种大历史观旨在从宏观的、系统的角度看待历史,将历史视为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

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再现了万历年间朝中上下七零八落的事态,深刻揭示了以德替法制度的混乱以及传统道德治理国家制度的困境。

书中对万历皇帝、元辅张居正、首辅申时行、清官海瑞、名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等六人的生活和命运进行了详细描述,展示了他们如何在制度和道德的双重压力下挣扎求存。

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

《万历十五年》所表达的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即大多数人都披着满口仁义道德的外衣,却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书中还对海瑞和戚继光两人进行了比较,突显了海瑞的不合实际和戚继光的实事求是,引发读者对于传统儒家道德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进行深思。

《万历十五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通过对万历十五年的深入挖掘,黄仁宇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历史、社会和人性。


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万历十五年作品及作者简介

万历十五年作品及作者简介

万历十五年作品及作者简介导读:《万历十五年》内容简介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

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作者简介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万历十五年》经典语录/名句但是迷信与非迷信,其间的分野也可能极为模糊。

例如,当一个人强迫自己对一件事情、一种前途建立信念,则其与宗教式的皈依就相去极微。

因为凡是一个人处于困境,他就不愿放弃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这种可能性极为渺茫,没有根据,他也要把它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

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

这里的地下玄宫,加上潮湿霉烂的丝织品和胶结的油灯所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法冲破的凝固和窒息。

他朱翊钧生前有九五之尊,死后被称为神宗显皇帝,而几百年之后他带给人们最强烈的印象,仍然是命运的残酷。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

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大历史观”的开山之作。

本书以1587年为切入点,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人物的描写,揭示了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展现了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作者黄仁宇采用了一种“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将历史的时间线拉长,将历史事件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对于历史的研究不能只关注单个事件,而应该将其放在整个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

在本书中,黄仁宇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明朝中晚期的政治制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皇帝的权力被文官集团所架空,文官集团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争斗,导致了明朝政治的混乱和衰落。

同时,黄仁宇还关注了明朝的经济问题。

他认为,明朝中晚期的财政状况已经十分糟糕,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而开支却不断增加,导致了国家财政的崩溃。

这也是明朝政治混乱和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文化方面,黄仁宇认为,明朝中晚期的文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保守和僵化,文人士大夫们沉醉于诗词歌赋和科举考试,而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这种文化氛围也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衰落。

总之,《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深刻的历史著作,它以1587年为切入点,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明朝中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揭示了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英文名:Ray Huang,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 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 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 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macro-history)的倡导者而为 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黄仁宇娶美国人盖儿(Gayle)为妻,并育有一子杰弗逊 (Jefferson)。
万历的悲剧 名为天子,实际受制于廷臣。 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 度的产物,皇帝只是个牌位。 [活着的祖宗]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 汉族,幼名张白圭。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 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 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 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 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 靖二十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 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 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 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 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立储之争
万历因宠爱郑贵妃,而欲立其子福王朱常洵 为太子。但因《四书》中的伦理道德限制以及 群臣的逼迫施压,与臣僚们持续十年之久的对 抗之后(臣僚不让他立常洵为太子,他也不立 常洛为长子),最终妥协。 因立储问题以及张居正事件,他对群臣起了 报复心理。之后消极怠工,荒淫享乐,政治腐 败。 最好的例证:1587年阳历三月二日,空穴来风 的午朝事件。
上的表现。
史书评价张居正
《明神宗实录》:“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 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 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 十年内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 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 (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惜其偏 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 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 几,而戮辱随之。” • 《明史》:“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 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 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 可弗戒哉! •

《万历十五年》简介

《万历十五年》简介

谢谢大家
二、内容概述
• 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一个大黑暗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 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这个 悲剧一直延续到1840年而发挥成了极致。
三、书籍的历史地位
• 这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 • 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
述历史的新方式。 • 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乎所有的历史书都是一种模式,一种口吻,一种角度,只提供了一种画面。 • 黄仁宇的这本书,简直是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人
都会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 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 铁幕。
二、内容概述
• 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 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
• 在这些人物中既有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又有权倾一时的重臣张居正; 既写了当权的保守派官僚海瑞,又写了身为布衣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而 这些人物之间又暗藏着各种矛盾:有万历皇帝同群臣之间的矛盾,有各级官 僚之间的矛盾,有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等等。
《万历十五年》
魏都区烟草专卖局卷烟客户服务部 段泓宇
一、简介
•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黄仁宇的一部明史研 究专著。不仅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一、简介
•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也是一本畅销学术书。可以说, 在散文里面,它的历史水平最高,在历史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 自然不言而喻,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果 你希望给自己的标签加一个历史爱好者,那这本书是必读书。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由于时代的局限,看不到不合理的地方,只好把自己框 成一个道德的标本。对于当时的其他官员来说,水至清则无 鱼,他们虽敬重海瑞的正直,但是海瑞的这种正直,明朝混 乱的朝局之上,却只能令很多只能靠人情来维持的治理手段 和方式举步维艰。可以说,海瑞的理想化塑造了他,也将他 置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海瑞一生最大的悲剧,其实是生不逢时。海瑞一生空有理想 抱负,只能被朝廷安排在官阶非常高的闲职上,免得碍事。 也许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他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一个迂 腐的老先生。但是我中华民族之大,能有这样一位生平并不 幸福、却坚持原则到死的典范,也算是历史的大笔为时代写 了一笔悲壮的色彩吧。
思想代表人物(李贽)
在明朝如此推崇道德一元论思想的局面下,与之相对的思 想也就出现了,这个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 李贽一生在明朝这种非常看重等级和伦理的社会风气中提出了 “平等”的思想,他抨击地主阶级,质疑道德一元论对于人的 绑架,崇尚民主自由。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他一生都依赖 权贵阶层的接济过着舒服的体面生活,所以对于地主和权贵阶 层的抨击并不能彻底。 而且由于时代所限,他所提出的观点和思想不能触及明 朝思想的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只是因为说出了很多官 员和读书人的一些想法而流行于世,也为他带来很大的名气— —以至于朝廷最后理所当然视他所刊发的书册为毒草,要捉拿 他进诏狱。 1602年,李贽在狱中趁监守不注意自杀了。一方面,他确 实到了失望乃至绝望的边缘,另一方面,历史和时代确实也没 有给他看清楚一些事情、提出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机会。
黄仁宇
组员: 李斯灵 周淼迪 蔣哲炫 施劲泽
书籍简介
《万历十五年》是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也 是他一生最负盛名的作品,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Significance》,意为《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初稿是 用英文写的,198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其后由作者自 己译为中文,并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分为七个章节,作 者选取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六位代表人物,包括万历皇帝, 两位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抗倭 名将戚继光,明朝思想家李贽,由他们的人生际遇说开去, 介绍当时的社会和风物,并站在人物背后鞭辟入里地洞察 了整个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触及了明朝一元论 宇宙观的道德治国的根本思想,由明帝国数位浪潮之巅的 人物的失败和人生悲剧总结出了明朝治国的失败的根本原 因——也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封建社会一直以来的弊病。

万历十五年一书讲解

万历十五年一书讲解

万历十五年一书讲解万历十五年是一本由中国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著的历史著作,该书以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对明朝万历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本文将对《万历十五年》一书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通过对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国家衰落的原因。

他以万历十五年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一年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展示了明朝政治体制的弊端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首先,黄仁宇在书中指出了明朝政治体制的腐败和僵化。

他通过对明朝官僚制度的解析,揭示了官员晋升的不公平性和贪污腐败的现象。

他指出,明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流动性,但也造成了官员的普遍贪污和腐败。

此外,他还对明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制度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固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其次,黄仁宇在书中对明朝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指出,明朝晚期的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和商业衰落等方面。

他认为,明朝政府对土地兼并问题的处理不当,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进而引发了农民起义。

同时,明朝商业的衰落也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此外,黄仁宇还对明朝文化的衰落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他认为,明朝晚期的文化出现了严重的保守主义倾向,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封闭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停滞不前。

他指出,明朝政府对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缺乏重视,使得中国在这一时期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同时,他还对明朝文人的墨守成规和思想僵化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保守主义思想也是明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通过对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讲解,揭示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明朝画卷。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的兴衰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作品评价
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这本书的撰写,确实拓新了我们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
中国当代学者王小波: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它的毛病。这是因为此 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 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做人做事的。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 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槽。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 同样是他们交的学费。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万历十五年是 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 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少一些造罐子的人,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 了。
叙事角度
《万历十五年》以散漫的笔调叙事,叙事视角转换灵活而自由。全书多以全能视角叙事,但作者常转换叙述 的角度。如在第一章“万历皇帝”一章中,作者以万历皇帝的角度,描述了身为君主的种种限制与无奈,从深层 角度分析了其消极怠政的原因及其逐渐消极反抗的过程。作者从万历皇帝的角度展开分析,剖析其怠政的原因, 站在万历皇帝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不一样的皇帝,使读者对万历皇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 使得万历皇帝这一形象生动而丰满,更对其昏庸的印象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
作品鉴赏
主要思想
艺术特色
《万历十五年》以1587年为关节点,在历史的脉络中延伸,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大事与人 物着手,记叙了明朝中晚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开始走向衰败的迹象。作者指出,“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 小节,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正 是从这些细枝末节的中,作者认识到,万历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历史的 关节点。

万历十五年书籍简介

万历十五年书籍简介

万历十五年书籍简介你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历史书籍,并不是关于方程式的内容。

以下是一份关于万历十五年书籍简介的文档:万历十五年书籍简介一、基本概述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最出名、也是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

作者以“万历十五年”(1587年)为横断面,从看似末端小节的事件入手,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二、内容结构与主要部分1. 人物刻画书中刻画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众多人物。

万历皇帝在年幼即位后,最初受到张居正的严格教导和辅佐,在张居正死后,他开始尝试摆脱文官集团的束缚,却陷入了与大臣们的长期对抗中,最终消极怠政。

张居正生前权倾朝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考成法和一条鞭法等,试图挽救明朝的颓势,但他个人生活奢华,死后被清算,他的改革成果也大打折扣。

申时行作为张居正之后的首辅,试图在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调和矛盾,但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难以两全。

海瑞是清官的代表,他坚守儒家的道德规范,在贪污成风的官场中格格不入,他的理想主义行事风格难以在现实中全面推行。

戚继光在军事上成就斐然,他创建了戚家军,革新军事战术,但在明朝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下,他的军事力量发展也受到诸多限制。

李贽是晚明的思想家,他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挑战,追求个性解放,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思想被视为异端,最终自刎身亡。

2. 社会风貌与政治制度展现从书中可以看到明朝的政治制度,如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治理模式。

明朝的文官集团以儒家道德为准则,他们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官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这个集团内部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朝廷的决策。

在社会经济方面,明朝虽然有一定的商业发展,但受到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未能实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型。

三、历史意义1. 对明史研究的意义为明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打破了传统按照朝代编年或者重大事件叙述的模式,而是从一个看似平凡的年份入手,深入挖掘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和问题。

人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评论:《万历十五年》

人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评论:《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一部历史著作。

本书以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一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剖析,揭示了明朝中叶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

在万历十五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明朝正值鼎盛时期。

然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明朝已经出现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宦官和东厂的腐化、士人阶层的困境、地方势力的抬头等诸多问题,共同导致了明朝社会的动荡和衰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书以万历十五年为视角,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变革与沉痛。

历史叙事的革新:《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著作。

作者黄仁宇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融入到叙事之中,使得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与传统的历史著作不同,本书不再局限于时间线的陈述,而是通过对一个特定时期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历史的脉络与规律。

人物描绘的生动性:在《万历十五年》中,作者黄仁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如皇帝万历、大臣张居正、士人海瑞等。

这些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些人物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各种问题的产生及演变。

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在《万历十五年》中,作者深入剖析了明朝社会的各种问题,如官僚体制的僵化、科举制度的弊端、地方势力的膨胀等。

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明朝盛极而衰的原因,并为我们反思历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对现代意义的思考:《万历十五年》虽然讲述了明朝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故事,但其中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仍然具有现代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警惕历史的悲剧重演,并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从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提供智慧和力量。

文学价值:作为一部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分钟速读《万历十五年》

五分钟速读《万历十五年》

五分钟速读《万历十五年》五分钟速读《万历十五年》萤火虫沙龙2017-05-15《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是一本畅销学术书。

可以说,在散文里面,它的历史水平最高,在历史书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

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地步。

如果你希望给自己的标签加一个历史爱好者,那这本书是必读书。

那么,这个本书讲的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从名字上看,黄仁宇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

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黄仁宇先生选取了最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帝国的运作面貌,从而归纳出中国是一个依靠道德而不是技术在运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溃。

黄仁宇先生以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来解释这一观点。

因为让领导先走的原因,第一篇是:万历皇帝。

开篇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万历十五年的三月二日,本来清静的大街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大堆官员奔赴皇宫。

原来,传出来消息,万历皇帝要开会:午朝,所以大家拼命赶,迟到了要扣工资嘛。

结果满头大汗跑到端门,发现没有任何要开会的样子,负责点名的侍卫将军也不在。

显然,这是出了乌龙,万历皇帝根本没有开会,所以大家拍拍屁股回家了。

但接下来,万历皇帝很生气,竟然扣全体官员的工资。

黄仁宇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显然,他是要告诉读者,明朝万历的管理已经失去了控制,连开会这种事情都组织不好了。

对此,万历皇帝当然勃然大怒。

但是,这个庞大的机构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很多史书把问题推到了万历皇帝身上,因为万历皇帝是有名的旷工皇帝。

正是因为他开会不规律,所以才会出乌龙。

但黄仁宇先生并不这样认为。

他说:看了我的论述,你可能对万历皇帝更多的是同情。

因为万历同样是一个失去技术手段皇朝的牺牲品。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万历十五年平淡无奇,明朝注定灭亡。

”也就是说,在平淡无奇的一些日常生活背后,导致了一个不平凡的大帝国的灭亡,这实在是非常经典的。

你仿佛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后感觉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支撑着它,使你认清一个历史的必然性,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决定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而是决定在万历十五年。

书中介绍了受制于他人事事不能自己做主的万历皇帝,深谙为臣之道,处事圆滑的首辅申时行,出色的改革家张居正,孤独的将领戚继光,古怪的模范官吏海瑞,还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

作者写这本书时说“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点”。

书中所写的人物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其中缘由并非其个人所致,而是当时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他们只是制度的牺牲品。

对于万历皇帝,所有人都认为他昏庸无能,但他也值得同情。

他虽贵为天子却事事被他人压制,群臣在立储问题上与他针锋相对,使他最后被迫妥协。

在无奈下,他用沉默向百官反抗,开始了长达三十二年的罢工。

因此,使中国的国力不断衰败,这让人十分扼腕。

由于成宪的不可更改,一个年轻地皇帝没有把自己创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利用,他的个性也无从发挥,反而被半信半疑地引导进这乌有之乡,充当着活着的祖宗。

甚至几百年之后,他还始终背上昏君的骂名。

在儒家的道德中做官要清廉,做人得正直,孝顺。

但现实却是做官的贪污腐败,做人背信弃义。

张居正想改变现状,但无奈根基太深无法撼动。

海瑞为官清廉与体制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悲剧命运。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道德维系的体制,但这种道德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所以当道德与现实相差过大时,人们选择放弃道德,成为“两面派”,开始了明着一套,背着一套。

但是与此同时,实事求是的戚继光却也是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只能说这套制度对于两方面的人都不适用,本应该被取缔。

《万历十五年》揭示的制度性缺陷说明明朝的衰败已是历史的必然,而这种衰败,也代表着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中国大历史的转折点,而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深远。

《万历十五年》赏析

《万历十五年》赏析
存 在
万宠文无 里爱官为 长郑发而 子氏文治
冷评
落判





申非非昏
时常常昏 行的的欲

的繁沉睡 工杂闷 作
约视不不
束小停能 皇孩的干

帝看重 待复
和调调道
事和解德 佬官的是

员标否
的准高



陷最最 入好坏 道的的


立与罢
嫡群工
问臣不
题产上
生朝


二 正出另 德征修 皇蒙豹 帝古房
的的自
代困治
表惑模
与式
矛的
盾困

四 固整改 有个变 模社困 式会难 思 想 的 枷 锁


黄仁宇说:中国的症结无非是用道德代替技术。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造,
皇帝、首辅、军将、地方官员、哲学家、乡绅等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一场大
的改变,而非局部的改造可以完成。
黄仁宇先生也指出了,道德不是解决问题的先头兵,而应该充当社会的
最后防线。当技术,比如行政手段、法律能够解决时,我们不要动用道德。
因为法律诚可贵,道德价更高。

好奇心是寻求知识的动力。

道德是社会组织的底线,法律、制度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遵守制度与规定,发现问题与弊端,改善制度与规定。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

章 节
一 万历皇帝 二 首辅申时行 三 世间已无张居正 四 活着的祖宗 五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六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七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午万管皇
朝历理朝 乌勃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简介
一般史家认为的明朝灭亡之起点,如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万历二十年(1592年)援朝鲜之战,万历三十一年间的“妖书案”,接下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败等。

与这些年份相比,万历十五年(1587年)虽然有海瑞、戚继光的去世,但终究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书名:无关紧要的1587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黄仁宇提出与其他史学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无重大动荡,实际上可能却是明朝发展至尽头而步向灭亡的一年。

黄仁宇引用典籍,特别是《神宗实录》,就此年中发生
的立储之争和一连串使万历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作分析,研究发生在万历帝身上的变化。

黄仁宇指出,虽然最后万历帝在种种问题上妥协,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对抗无效之后,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方式。

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看是有其无限权力,但终归也要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官集团的掣肘。

另外书中还提到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掣肘,而得不到有意义的发展。

对海瑞,黄仁宇形容“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对戚继光,黄仁宇评“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表现于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过远。

”;而对李贽,黄仁宇也评说李贽不过是反映明朝在儒家伦理文化趋于僵化下,思想界的苦闷和困局。

内容叙事探讨
历史学家江政宽认为《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带有一点心理史学的影子,在以往,人物的心思一向是文学家驰骋的领域,黄仁宇虽然去揣测人物的想法、动机等,但不能意味这非历史研究,因为黄仁宇的推论或想像皆有广博的史料支撑,故应将之可视为“以文学手法撰成的历史著作”。

也因如此,冰冷的历史在黄仁宇的笔下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不过黄仁宇的叙事体仍有其缺点:第一点、黄仁宇勾勒人物心思的笔法是经由“结果论”而产生的,因为历史已经发生过,所以黄仁宇才有能其推断,这与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因此黄仁宇的推断是否妥贴,还有待商榷。

第二点、在历史想像的部分黄仁宇用的是“肯定”的语句表达,因此人物在无形中就被附加上了黄仁宇想像的性格,显然太过武断而不够谨慎,可谓历史想像发挥过了头。

黄仁宇在书成后,寄往剑桥。

李约瑟看完后,写信给他说:“哎呀,一切靠抽税而转移!”
目录
1.自序
2.第一章万历皇帝
3.第二章首辅申时行
4.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
5.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6.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7.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8.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9.附录及后记
10.附录一
11.附录二
12.参考书目
13.《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14.陶希圣读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