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28页PPT

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28页PPT
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源自文库

“庖丁解牛”故事的养生思想

“庖丁解牛”故事的养生思想

“庖丁解牛”故事的养生思想

作者:林书立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6期

林书立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一文。《养生主》开篇便提出“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的养生思想。意思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做善事不追求名声,做

恶事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一定要遵循中正之道,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应该指出,《养生主》一文并不是谈论具体

的养生方法,而是阐述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应该如何保护好身体,保全住生命,从而让自己既能奉养双亲,又能享尽天年。

《养生主》一文开篇便提出总的养生思想,接着用4个故事从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庖丁

解牛”是本文的第一个故事,它说明要按照客观规律来应对复杂的世务,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身”、“全生”。这是从社会人即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个角度来陈述的。下面的三个故事,则是

从自然人即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个角度,或者说从人应该如何看待生命体自身这个角度来陈述的。分别强调要让生命体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存在、运行;要让生命体按其自然的时空模式活动,

自由自在地生活;要让生命体按其自身的规律过完一生。

“庖丁解牛”的故事讲述庖丁历经19年,终于练就一身神奇的宰牛技艺。他宰牛的时候看不见整个的牛,而是在用“神”看牛。他依照牛的天然生理结构运刀,刀劈骨肉间的缝隙,从

没有磕碰过筋腱、骨肉,更不用说大骨了。“游刃有余”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庖丁解牛”一直用来比喻技艺熟练、神奇,但《庄子·养生主》讲述这个故事,显然不在于赞誉庖丁的技艺,而是借此阐述重要的养生思想,所以当庖丁讲完自己的宰牛经验之后,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么,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番话,究竟悟到了哪些具体的养生思

《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庖丁解牛》原文以及译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参考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

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的养生之道

作者:刘波

来源:《中华儿女》2015年第01期

庄子的《养生主》,谈的是养生之道,不是养生的小道,而是养生的大道。

养生,如同减肥、瑜伽、高尔夫一样,也已经逐渐成为今天富起来的人们日益重视的方面。于是,中医养生、饮食养生、气功养生林林种种,好不热闹。而当一个话题逐渐成为民众热烈讨论的内容时,其实往往距离真理已经很遥远了。

庄子的养生,和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都没关系。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庖丁解牛》里面谈到三种解牛方式:除了“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还有庖丁以无厚入有间的游刃有余的解牛法。不要理解为技术上的不同,技术的不同永远体现在认知的差别上。画家之间的高低,恒在于对自然、经典的认知水准。有了深入准确的认知,然后有精到、高妙的表现和把握。同样,没有庖丁这样的认识,如何能有这样精审独到的方法呢?

其实《庄子》全书讨论的,无不关乎生命。“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以鸟养养鸟”等命题都关乎个体生命的尊严和自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是庄子对待知识的态度。可惜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大都在“以有涯随无涯”,在追逐教学大纲要求中气喘吁吁,所学大大超越负荷。家长会基本是一种派活儿,把学校和家庭连成一体,共同监督那些本该放飞梦想、强健体魄、完善灵魂的孩子们达到教学、考试的要求。这是典型的“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学习当然重要,可是相比而言,身體健康和心灵健全更加重要。在身心健康这样如隋侯之珠一样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和学习成绩这个微不足道的千仞之雀之间,我们居然选择后者。

《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共28页文档

《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共28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Biblioteka Baidu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读_庖丁解牛_浅谈庄子之道

读_庖丁解牛_浅谈庄子之道

大 众 文 艺

大138

摘要: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他对于道的理解和感悟,在中国古代是最具开放性和艺术性的。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塑造许多的艺术形象,并常常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暗喻其“道”。庖丁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庖丁解牛之道,比较真实的表达出庄子对道的体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来谈一谈对庄子之道的理解。

关键词:庄子;庖丁解牛;道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文章大致讲述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并告诉文惠君由“技”入“道”的道理。而文惠君在听取庖丁的陈述之后,却只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在文章最后,文惠君总结性的说出了“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实则不然。庄子是借庖丁之口,讲述自己的“道”。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庄子之“道”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道无处不在

《庄子•知北游》中曾经记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由此可见庄子的道不分高低贵贱,也无处不在。同样,这样的思想在庖丁身上也有体现。

关于庖丁的身份,历来有许多争议,有的版本译为“厨师”或者“厨子”,也有翻译为“姓丁的厨子”,也有人认为是“屠夫”。《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可见在孟子时代,即有庖与厨的职业区分。由此可见,“庖”翻译成厨师是不对的。庖丁解牛之时,“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庖丁解牛的过程是一气呵成的。因此,庖丁的身份应该是比较接近屠夫的。

《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太极养生之道

《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太极养生之道

《庄⼦》:庖丁解⽜中的太极养⽣之道

庖丁解⽜的故事,相信⼤家都不陌⽣。⽂惠王说⾃⼰听了庖丁这番话由此懂得了养⽣的道理,庖丁不过是⼀个宰⽜的,⼜怎么会和养⽣扯上关系呢?其实道理是相通的,我们是在养⽣,⽽庖丁是在养他那把⼑。

庖丁说: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把⼑,因为他是在割⽜;⼀般的厨师每个⽉就得更换⼀把⼑,因为他是在砍⽜;⽽我的⼑,⽤了⼗九年,宰杀的⽜也有数千头了,但⼑刃锋利得就好像在磨⼑⽯上刚磨好的⼀样。

我们且⾃问⼀下:谁敢保证⾃⼰活过⼗九年⽽⾝上没有丝毫伤痕,不产⽣任何疾病?⼑⼦每天在⽜⾝中游⾛,⼑刃如同纸⼀样薄,⽜的⾝体⾥到处都是坚硬的⾻头,庖丁尚且可以做到解⽜数千头⽽⼑刃依然如新。因为他在解⽜的时候顺应了⽜的⾝体结构,所以⼑⼦不会遭到损伤,这可不正是顺应⾃然的养⽣之⾄⾼境界么?

庖丁解⽜

⼑如果经常去砍⾻头,就很容易造成损伤,⼀个⽉就得换⼀把。但我们的⾝体不是⼑,伤了就是永远的隐疾,没有可以更换的地⽅。所以我们才更要珍惜⾃⼰的⾝体,胜过庖丁爱他那把⼑。

庖丁的解⽜⼑⾮常锋利,本性属刚。但他在肢解⽜的时候,从来不让⼑锋和坚硬的⽜⾻头碰撞,⽽是轻轻绕过⾻头,慢慢切开经络,轻轻松松让⽜解体,⼑锋却从来不伤。这就是刚⽤之以柔。

如果刚⽤之以刚,直接拿⼑来强⾏砍⾻头,⼀个⽉就要换⼀把⼑,所以柔弱胜刚强。⼈们常⽤⾆头和⽛齿来⽐喻柔弱胜刚强,这其实和“⽐谁活得久”是⼀个道理。

婴⼉⽐成⼈柔弱,但婴⼉精⽓和之⾄,⽐成⼈拥有更旺盛的⽣命⼒,所以婴⼉能够战胜成⼈。婴⼉战胜成⼈,并不是靠⾃⾝的⼒量与成⼈直接交锋,⽽是借天道之⼒削之。别⼈⾃取灭亡了,我就胜了,这就是“不争⽽善胜”。

读_庖丁解牛_浅谈庄子之道

读_庖丁解牛_浅谈庄子之道

大 众 文 艺

大138

摘要: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他对于道的理解和感悟,在中国古代是最具开放性和艺术性的。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塑造许多的艺术形象,并常常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暗喻其“道”。庖丁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庖丁解牛之道,比较真实的表达出庄子对道的体悟。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来谈一谈对庄子之道的理解。

关键词:庄子;庖丁解牛;道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文章大致讲述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并告诉文惠君由“技”入“道”的道理。而文惠君在听取庖丁的陈述之后,却只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在文章最后,文惠君总结性的说出了“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实则不然。庄子是借庖丁之口,讲述自己的“道”。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庄子之“道”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道无处不在

《庄子•知北游》中曾经记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由此可见庄子的道不分高低贵贱,也无处不在。同样,这样的思想在庖丁身上也有体现。

关于庖丁的身份,历来有许多争议,有的版本译为“厨师”或者“厨子”,也有翻译为“姓丁的厨子”,也有人认为是“屠夫”。《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可见在孟子时代,即有庖与厨的职业区分。由此可见,“庖”翻译成厨师是不对的。庖丁解牛之时,“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庖丁解牛的过程是一气呵成的。因此,庖丁的身份应该是比较接近屠夫的。

庖丁解牛的养生观

庖丁解牛的养生观

庖丁解牛的养生观

“庖丁解牛”这个典故来自庄子的名篇《养生主》,庄子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讲如何杀牛,而是以此来表达他的养生观念。

庖丁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着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用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运转刀刃时自然游刃有余。庖丁从不切割筋骨,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仍锋利如新。梁惠王听完庖丁解牛之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即“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庖丁的刀在使用时,从不割肉、砍骨头,而是依循牛本身的规律解开牛的身体,这样牛刀的寿命就长久。牛刀好比是人的身体,身体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各种伤害,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勉强硬碰,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于峰)

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解剖了全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

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2017年(第7卷)第08期

民族传统体育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是生命哲学的一个难题,“何如养生”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庄子的养生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熟知的《庖丁解牛》,看似是与《卖油翁》《百步穿杨》等故事讲一样,讲述“孰能生巧”的道理,实则《庖丁解牛》中蕴含了庄子的养生智慧,为大众日常养生实践指明了方向。《庖丁解牛》和养生有关吗?是否牵强?的确,《庖丁解牛》和养生密不可分。《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必然与养生有关。最后一段,梁惠王感慨曰“善哉!吾闻厄丁之言,得养生焉” [1]。再者,《养生主》的开头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天年”。在《庖丁解牛》中,庄子以庖丁为梁惠王宰牛为喻,通过寓言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的养生见解。本文阐述《庖丁解牛》中庄子的养生智慧,为人们安身立命、颐养天年提供理论指导。

1 养生之要在于“重道”

《老子》和《庄子》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虚静”等养生观念。在《庄子》三十三篇中,几乎每一篇都涉及到了养生的内容,其特点是借助寓言故事,阐发生命本来的价值和意义。

在《庖丁解牛》开篇,庖丁就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庖丁喜欢追求自然的大道,已超越了技巧层面,到了得心用手的、极其纯熟的程度。所谓的道,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他与众不同之处,所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硬割断筋肉的;一般的厨

《庖丁解牛》里的养生大法

《庖丁解牛》里的养生大法

《庖丁解牛》里的养生大法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篇,中学时学过,时过三十年,今日重读,却别有一番感触。

庄子把这篇文章归到养生主,一定是养生的法宝,而庄子是千古圣人,一定是话里有话,杀牛和养生有什么关系?文惠君最后听懂了,我们是不是也能理解呢?

话说庖丁以娴熟的技法,瓦解了一头牛后,文惠君十分惊讶,庖丁曰:别人一年甚至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而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和新的一样,是因为掌握了游刃有余的要领。

百度上搜一下“庖丁解牛”的词条,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却是“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完全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被庖丁醇熟的解牛技法所吸引,哈哈一乐,拂袖而去。如同看耍猴的并无二致,这很符合当前人们的快餐文化。

稍有用心者,体会到“游刃有余”的重要,以为挖到了宝,在官场上、生意场上世故圆滑、多方应酬,在不同的场合之间,大展游刃有余之能事。

古人微言大义,庄子又是千古圣贤,这篇传世名篇,绝不是逗乐,更不是叫人老于世故,如果仅限于这个层面,那就太小看庄子了。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被收入了《养生主》呢?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

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的本意是,人体就是一把刀,如果不断地和周围的事物对抗,逆于阴阳,冬天做夏天的事,夏天干冬天的事,不是“割”就是“折”,不是用力砍,就是用力掰,很快就会坏掉。牛的结构就是天地自然,“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如果顺应自然,不和天地对抗,即使用了十九年的刀,也会“若新发于硎”,和刚磨过一样。

《庖丁解牛》之“养生之道”解读

《庖丁解牛》之“养生之道”解读

手—“触” 足—“履”
动作:

肩—“倚” 膝—“踦”
技 术





声音:砉 騞 “合于《桑林》之舞 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的赞扬对表现庖丁解牛起到了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了庖丁的高超的技艺
引出下文对实质问题的探讨
2、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天道,自然规律)
3、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 才达到当下这个境界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 的体会。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庄子的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
“养生之道” 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 重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承 认知识的地位,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 顺应自然之道。
书上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 生哲学,你怎么看?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 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 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 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 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 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 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 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 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 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庄子 养生主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庄子 养生主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又是一年夏至到。此时的庄子已到天命之年,他和蔺且来到了他一直崇尚的楚越之地,楚越淳朴的民风,山清水秀的景观都令庄子深深的着迷。

一天晚饭后,蔺且陪同庄子在离住处不远的田埂上散步。两边水田里尚未成熟的水稻

散发而出阵阵清香,微风一吹,清香随着风势飘散在空气中,使人感觉呼吸的转瞬之间,

那股稻香味已经沁入五脏六腑中,顿觉神清气爽。

田埂两边三三两两的孩童们正在捕捉萤火虫,孩童们嬉闹声,稻田里蛙鸣声加上周围

乘凉人的笑声使乡村静谧的夜晚陡添了诸多生气和活力。

看到庄子的心情很好,精神头也足,蔺且就想和老师开个玩笑,蔺且说:“道家代表

人物杨朱提倡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如果有人需要老师奉献身体的某个部分,老师您

会如何应对?”

庄子静默了一会儿,问道:“你说说老子为何提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

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蔺且想了想,不太肯定的说:“老子赞同贵身思想,他希望人们重视自己的身体,爱

惜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像爱惜自己那样珍惜别人的生命,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动荡。老子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君主能够像爱惜自己那样爱惜天下苍生,能够像爱惜自己那样

治理天下,这样的君主,老百姓也能够放心的把身家性命连同天下托付给他。”

庄子赞赏地点点头:“理解的不错,这些天来我俩一直在讨论有关生命的问题:从生

命存在的意义到生命的起源;思考是屈服于世俗的各种成见还是要超脱于世俗的羁绊;思

考天地万物的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思考天地万物之前的无的状态为何会消灭;思考生命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从《庖丁解牛》管窥庄子的养生智慧

作者:王会儒赵桂林袁辉陈矗石曙光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8期

摘要: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是生命哲学的一个难题。该文以《庖丁解牛》为例阐述庄子的养生智慧,旨在为人们安身立命、颐养天年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认为《庖丁解牛》通过寓言故事,巧妙地表达了庄子养生之要在于“重道”、在于“养心”、在于“顺应社会”的要点;尊重规律,超然物外,护持心中的一片净土,就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庖丁解牛》庄子养生智慧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3(b)-0221-03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是生命哲学的一个难题,“何如养生”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庄子的养生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熟知的《庖丁解牛》,看似是与《卖油翁》《百步穿杨》等故事讲一样,讲述“孰能生巧”的道理,实则《庖丁解牛》中蕴含了庄子的养生智慧,为大众日常养生实践指明了方向。《庖丁解牛》和养生有关吗?是否牵强?的确,《庖丁解牛》和养生密不可分。《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必然与养生有关。最后一段,梁惠王感慨曰“善哉!吾闻厄丁之言,得养生焉” [1]。再者,《养生主》的开头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天年”。在《庖丁解牛》中,庄子以庖丁为梁惠王宰牛为喻,通过寓言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的养生见解。本文阐述《庖丁解牛》中庄子的养生智慧,为人们安身立命、颐养天年提供理论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庄子谈养生之道(备课资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庄子谈养生之道(备课资料)

庄子谈养生之道

说起养生,恐怕没有哪一家比道家更注重也更善于养生的了。作为道家文化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庄子又是怎么看待养生的呢?

一、不求巧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生命是有长度的,至少对于没有得道的人来说,生命一定是有限的,甚至是短暂的。那么知识又是无限的,没办法穷尽的。这里的知识就是指人间的分别。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庄子在“齐物论”里说过: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就是说,你如果在具体的色相上去较真,不会有结果的,那非把你累死不可。所以庄子这里就说了,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无限的色相分别是非常危险的。那些东西费神费心,都是在消耗你的生命,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执意要那么干,硬是要把某个领域里的事情搞清楚,那你必死无疑。过去我们就听说过一个博士在研究一种昆虫的第八种死法,结果那个昆虫没死,博士却被累死了。对于俗世来说,只有执着才可能成功,而对于道家来说,你所谓的成功是用你的生命换来的,相当于早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多做善事,而且不求回报,恶事一点不要做。有人说,为恶无近刑就是指做恶要做到不触犯法律的程度,大恶不做,小恶可也。这种解释是不对的。佛教就讲究因果关系,凡事有因必有果,做恶必有恶报,那怎么可能是养生之道呢?电视上报道过不少长寿者,没有一个不是信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什么是缘督以为经呢?有人说是打通任、督二脉;也有人说是通畅七经八络。其实,缘,就是指顺应。督,就是指大道。经,即经典、正法。就是指顺应大道,并把这一点当做经典加以奉行,这才是养生的根本。保身是指没有危险;全生是指不仅没有危险,而且活得还不错;养亲是指可以比长辈活得长,如果不注意养生的话,长辈还活着,而你却死了,那怎么可以颐养亲人呢?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
(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
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
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 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 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 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而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道家看儒家
以道家的立场来看,儒家所调的道德规 条,礼制规范,这皆是人为的标准,束 缚人的本性,而且大大违反了自然。人 唯有返回自然本性,自然各得其所。
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 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 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 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 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 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介词结构后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 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 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 《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 “《经首》之会”?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 种艺术的享受!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 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 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 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 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 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 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
·
《 庄 子 养 生 主 》
庄子: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国人,著名的思 想家, 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老__子_ 并称为“老庄 ”。
《庄子》: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_寓__言__
来说明道理。
《庄子》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共33篇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 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 “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 作为实践的目标。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 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 绝不勉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 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 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 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 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 道理。
寓言
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 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 或劝诫的性质。
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想想作者写作这 则寓言的用意是什么。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 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 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伯始旋其 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 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
10
15
积累文中成语:
游刃有余: 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
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
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
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 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 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 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 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 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 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 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生焉。”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 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 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 系?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 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 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 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 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 人主义色彩。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wk.baidu.com
1、实词释义
①两涘渚崖之间 ②不辩牛马 ③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动词,听说/名词,学问
④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涘:水边、岸。 通“辨”,分辨。 小看。
尽。
2、句式
①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莫若已)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
成语探源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 生发起感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 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 得意。
切中肯綮: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有关时代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
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 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 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 社会。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_牛__体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社__会__,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 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 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 样来保护自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
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 么? (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思考: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解牛的三种境界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 —— “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目有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 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王国维《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