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注释、翻译、简答题【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庄子·养生主》。
庖丁,名为“丁”的厨师。
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②【文惠君】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
③【所触】接触的地方。
④【履】踩。
⑤【踦(yǐ)】支撑,接触。
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⑥【砉(xū)然向(xiǎng)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
向,同“响”。
⑦【奏刀騞(huō)然】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
奏,进。
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⑧【中(zhòng)音】合乎音律。
⑨【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⑩【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乃,又。
会,音节、节奏。
⑪【盖(hé)】同“盍”,何、怎么。
⑫【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⑬【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
进,超过。
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⑭【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
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⑮【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
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⑯【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
臣,庖丁自称。
遇,接触。
⑰【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官知,感官的知觉,这里指视觉。
神欲,精神活动。
⑱【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⑲【批大郤(xì)】击入大的缝隙。
批,击。
郤,同“隙”,空隙。
⑳【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处进刀。
导,顺着、循着,这里指引刀而入。
窾,空。
㉑【因其固然】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㉒【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意思是,用刀的技术高超,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
《庖丁解牛》详细(含知识梳理)
成语积累
游刃有余: 现在用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 易举。
目无全牛: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 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 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随堂练习
1.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C )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 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写作手法
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
以无厚入有间
对比
合作探究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 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 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族 ①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②每至于族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③士大夫之族 类 ④族秦者秦也 灭族,使......灭族
4、然
①奏刀騞然
助词,拟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闷热/烦闷 拗口/执拗 横财/横幅 高涨/头昏脑涨
B、重创/创伤 应允/应战 刊载/载体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C、中肯/中标 哄抢/哄骗 分散/散漫 仆人/前仆后继
D、奢靡/风靡 停泊/血泊 牵强/强迫 弄堂/弄假成真
A.mēn/mèn B.chuāng C.zhòng D.mí/mǐ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 牛体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社__会__,
读_庖丁解牛_浅谈庄子之道
大 众 文 艺大138摘要:庄子是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他对于道的理解和感悟,在中国古代是最具开放性和艺术性的。
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塑造许多的艺术形象,并常常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暗喻其“道”。
庖丁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庖丁解牛之道,比较真实的表达出庄子对道的体悟。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来谈一谈对庄子之道的理解。
关键词:庄子;庖丁解牛;道“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文章大致讲述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并告诉文惠君由“技”入“道”的道理。
而文惠君在听取庖丁的陈述之后,却只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在文章最后,文惠君总结性的说出了“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因此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篇关于养生的文章,实则不然。
庄子是借庖丁之口,讲述自己的“道”。
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庄子之“道”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一、道无处不在《庄子•知北游》中曾经记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由此可见庄子的道不分高低贵贱,也无处不在。
同样,这样的思想在庖丁身上也有体现。
关于庖丁的身份,历来有许多争议,有的版本译为“厨师”或者“厨子”,也有翻译为“姓丁的厨子”,也有人认为是“屠夫”。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可见在孟子时代,即有庖与厨的职业区分。
由此可见,“庖”翻译成厨师是不对的。
庖丁解牛之时,“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庖丁解牛的过程是一气呵成的。
因此,庖丁的身份应该是比较接近屠夫的。
总体而言,庖丁的身份地位并不高,与高高在上的文惠君相比,自然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人物。
身份地位低位的庖丁尚且能悟道,而文惠君却不能悟道,只能领略到养生的道。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在庄子看来,“道”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区别只在于悟性的高低。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一课《庖丁解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庖丁解牛》【单元说明】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单元所选的散文都以形象性取胜。
《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
《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内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不过,《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
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
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自刎乌江。
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赠马赐头的豪侠意气。
此文刻画出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项羽诀别美人名骓时的泪水,陷入绝境的宣言,东城突围的声威,乌江拒渡的笑谈,自刎之前的回顾,都令人难以忘怀。
《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你修炼到哪一层级了?
《庖丁解⽜》的三重境界,你修炼到哪⼀层级了?《庖丁解⽜》是庄⼦讲的⼀个⼩故事,他以杀⽜为例向梁惠王讲述养⽣之道。
虽然短短⼏百字,庖丁解⽜的三重境界却让⼈深思良久。
本来是要给梁惠王讲养⽣之道,但庄⼦却在⼤谈庖丁如何解⽜,好像作⽂离题,思维太过跳跃。
其实,庄⼦是⼀个善于讲故事的⼤师,喜欢⽤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譬喻,以⼩见⼤、由浅⼊深,让⼈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庖丁解⽜神乎其技,⼀把⼑⽤起来出神⼊化,可以⼗九年后依然如新。
由此可见,杀⽜⼑都可以养护,⽣命也是可以养护的。
第⼀重境界:所见莫⾮全⽜者庖丁最开始学杀⽜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头⽜的形象,这是⼀个笼统含混的意象。
如何下⼑,如何运⼑,如何收⼑,各个环节如何相互配合,庖丁此时还有些模糊。
此时,⼈们看到的只是事物本来呈现出的⾯貌,也是最基本的样⼦,背后的规律和结构性内容是不显现的。
第⼆重境界:未尝见全⽜也按照西⽅结构主义的理论,结构指的是'事物系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式或联结⽅式'。
结构主义强调相对的稳定性、有序性和确定性。
三年之后,庖丁技艺开始⼩成。
此时他眼⾥已经没有⼀头完整的⽜的形象了。
此时,⽜的形象结构化、具象化了。
⽜变成了⽜头、⽜⾝、⽜尾、⽜股、⽜腱等⼀系列⾻头与肌⾁的组合。
从⼀个⽆从下⼿的结构整体,进⼊到组成这个整体的细微结构,并逐层解构,⼈的认知也就逐渐深化。
第三重境界:官知⽌⽽神欲⾏第⼆境界的⽬⽆全⽜看起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在杀了⼏千头⽜之后,庖丁解⽜的技艺进⼀步提⾼,终于达到了'官知⽌⽽神欲⾏'。
进⼊化境的庖丁,最后可以不⽤眼睛等感官系统就能⼈⼑合⼀,游刃有余。
举个例⼦,在电视剧《⼠兵突击》中,A⼤队的⼈经过训练后,可以⽤未经校准的枪⽀,在视线不佳的情况下打出10环的好成绩。
他们靠的就不是借助纯感官,⽽是靠训练出来的记忆。
经过刻意训练,⼈的认知⽔平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达到更好的境界。
《五灯会元》中曾有⼀段关于青原惟信的记载:'⽼僧三⼗年前未参禅时,见⼭是⼭,见⽔是⽔。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庄子谈养生之道(备课资料)
庄子谈养生之道说起养生,恐怕没有哪一家比道家更注重也更善于养生的了。
作为道家文化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庄子又是怎么看待养生的呢?一、不求巧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生命是有长度的,至少对于没有得道的人来说,生命一定是有限的,甚至是短暂的。
那么知识又是无限的,没办法穷尽的。
这里的知识就是指人间的分别。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庄子在“齐物论”里说过: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就是说,你如果在具体的色相上去较真,不会有结果的,那非把你累死不可。
所以庄子这里就说了,用有限的生命去寻求无限的色相分别是非常危险的。
那些东西费神费心,都是在消耗你的生命,而且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执意要那么干,硬是要把某个领域里的事情搞清楚,那你必死无疑。
过去我们就听说过一个博士在研究一种昆虫的第八种死法,结果那个昆虫没死,博士却被累死了。
对于俗世来说,只有执着才可能成功,而对于道家来说,你所谓的成功是用你的生命换来的,相当于早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多做善事,而且不求回报,恶事一点不要做。
有人说,为恶无近刑就是指做恶要做到不触犯法律的程度,大恶不做,小恶可也。
这种解释是不对的。
佛教就讲究因果关系,凡事有因必有果,做恶必有恶报,那怎么可能是养生之道呢?电视上报道过不少长寿者,没有一个不是信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什么是缘督以为经呢?有人说是打通任、督二脉;也有人说是通畅七经八络。
其实,缘,就是指顺应。
督,就是指大道。
经,即经典、正法。
就是指顺应大道,并把这一点当做经典加以奉行,这才是养生的根本。
保身是指没有危险;全生是指不仅没有危险,而且活得还不错;养亲是指可以比长辈活得长,如果不注意养生的话,长辈还活着,而你却死了,那怎么可以颐养亲人呢?可以尽年,就是说会正常死亡,而不会横死的。
什么是横死呢?《药师经》上就说了,像得病死的,被判死刑的,火烧死的,渴死的、饿死的等等都属于横死。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周·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以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教案:《庖丁解牛》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庄子·养生主》。
文章通过庖丁解牛的过程,阐述了养生之道的智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子的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3. 学习课文中的养生之道,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寓言,领会其哲理。
3. 学会应用课文中的养生之道,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的理解与应用。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字词句子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如烹饪一道美味的菜肴,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养生之道。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 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寓言,引导学生理解其哲理。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课文中的养生之道。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应用课文养生之道的实践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庖丁解牛》2. 主要内容:养生之道3. 比喻、寓言:庖丁解牛的过程4. 养生之道:顺应自然、调整心态、养生保健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应用《庖丁解牛》中养生之道的实践体会。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庄子》其他篇目,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难点1. 重点: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的理解与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养生之道,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重点解析1. 比喻、寓言的理解与应用:课文中的比喻、寓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比喻、寓言,并解释其意义。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人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常说的身和心。
那么,人生一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且看庄子的《养生主》。
读庄子的文章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就篇论篇,而应该把句放入段、把段放入篇、把篇放入整部《庄子》来读,否则就会读不懂、歪读、误读,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读庄子的难处。
第二,不能无限拔高甚至神化庄子,不管他说什么,都硬要往现代社会的核心思想上靠。
下面就用这两个原则来解读《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养生的主旨、要领”。
《养生主》所讲的养生是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不是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后世道教的练功、延寿、修仙,是理解偏了庄子的思想。
尽管这类人尊庄子为南华真人,但庄子称他们为“益寿者也”、“彭祖之流”、“神仙家流也”,对他们不大以为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第一段:主旨和总纲。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开门见山,揭出主旨和文章的总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痛苦而必败;养生的要领在于“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困于外物。
总括起来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又分为两部分,到“殆而已矣”为止,讲的是“生命和求知”,后半段讲的是“身、心、精神、生死”。
“求知”是“认识论”问题,《齐物论》对此作了集中论述。
“求知”是生命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首要问题,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全文起首,紧承《齐物论》的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第一部分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这是字面意思。
《庖丁解牛》
于
天然结构 空隙
空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
宾语前置 的标志
本来的结 构
顺着
依照
脉络相连 的地方
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未曾尝试
名作状, 每年
一般
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
磨刀石
名作状 每月
磨出
翻译: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 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 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 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 • • •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通假字
“向”
通“响” 通“盍” 通“缮”
“盖”
“善”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 状语
一词多义
•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 进乎技矣(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 译) • 依乎天理(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 译) •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 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庄子庖丁解牛
秦王。 相如奉璧奏 秦王。——《史记 廉颇蔺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列传》 使奏其技。 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郭象 注:“既适牛 又合音节。 连词, 表并列。 理,又合音节。”乃:连词,而,表并列。会: 说文·会部 会部》 合也。 段注: 礼经》 《说文 会部》:“合也。”段注:“《礼经》: 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 故本义为“ ‘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故本义为“盖 仪礼·士虞礼 士虞礼》 命佐食启会。 子”,如:《仪礼·士虞礼》:“命佐食启会。” 合也。谓敦盖也。 郑玄 注:“会,合也。谓敦盖也。”文中此处义为 “音节、节奏”。如:《周礼·春官 大胥》:“以 音节、节奏” 周礼 春官·大胥》 春官 大胥 六乐之会正舞位。 六乐之会正舞位。” 郑玄 注:“大同六乐之节奏 正其位,使相应也。 此句意为: 正其位,使相应也。” 此句意为:合于桑林舞曲的 节奏,又合于经首乐章的韵律。( 。(按 古君王、 节奏,又合于经首乐章的韵律。(按:古君王、贵 族祭祀杀牲,必用鸾刀,其环与锋有铃,割牲时声 族祭祀杀牲,必用鸾刀,其环与锋有铃, 音合乎音乐节拍。) 音合乎音乐节拍。)
危险, 语气词。 ⑤殆——危险,疲困。已,语气词。 ⑥已而 危险 疲困。 为知者——已而,既然如此。为知,追求知 已而, 为知者 已而 既然如此。为知, 识。 ⑦为善无近名——即“无为善近名”, 为善无近名 即 无为善近名” 养生的人,不可做善事,因为善就接近有名 养生的人,不可做善事, 为恶无近刑——语序与前句子,指 语序与前句子, 誉。 ⑧为恶无近刑 语序与前句子 不可为恶,因为为恶就会受刑戮惩罚。 不可为恶,因为为恶就会受刑戮惩罚。 ⑨ 缘督以为经——缘,顺。 督,中,此处指 缘督以为经 缘 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经,常。
庄子选──庖丁解牛(精实版.教用)
庄子选──庖丁解牛庄子一、写作背景庄子的终极关怀是每个人的形体和精神自由,他的最终理想是人与自然万物合一。
本文节选自养生主(养生的原则,护养精神、护养生命的主体),养生之道,要像庖丁解牛般避开矛盾,才能如保护刀刃般的保护自己,顺应自然,进而无入而不自得。
在庖丁解牛寓言前,有一段总说全篇主题的议论,指出养生之旨是“缘督以为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语译: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只会令人疲困罢了;既然这样还要汲汲追求知识,就更加疲困不堪了!做世人认为的好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世人认为的恶事也不宜触犯刑罚。
顺应着自然的道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顾全天性,可以保养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三、国学常识(二)老庄比较四、课文深究五、难句精解1.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的声音合乎古乐的节奏旋律,可知其技艺之精熟高妙2.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此为解牛之道,比喻处世、养生当掌握规律,顺应自然,与世无忤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喻不知处世之道(因其固然)的人,将徒然耗损形神、毁伤心性(以解牛之刀喻人身)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比喻处世、养生当守中顺理、避实就虚六、形音义比较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八、修辞举隅九、成语集锦十、延伸学习1.舐痈吮痔(舐痈吮痔:比喻阿谀谄媚之徒的无耻行为)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
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庖丁解牛》读后感范文800字左右初中5篇
《庖丁解牛》范文800字左右初中5篇《庖丁解牛》范文800字左右初中(一)读罢《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我对庄子的养生之道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善刀而藏之”,即在处理问题时要顺应事物开展的规律,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康。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不认清自己的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并成效甚微。
这些人正像是“乌鸦喝水”这那么寓言故事中的那只乌鸦。
这只乌鸦想要喝杯子里的水,但当它把嘴伸进杯子里时却发现够不到。
它费了半天的劲,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这就好比是《庖丁解牛》中的“良庖”与“族庖”。
他们未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及道理,只知道蛮干,“岁更刀”、“月更刀”,技艺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可谓是事倍功半。
但是,假如我们能掌握这些规律与方法,并付诸理论,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那只乌鸦,它后来想到了一个主意:把一些小石块衔进杯子里,这样水面就会上升,自然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喝到水了。
于是它成功了。
不妨比拟一下同一只乌鸦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不难发现,前一次乌鸦费的力气要比后一次多很多,而且没有成功;后一次它发现了处理这个问题的本质,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获得成功。
这跟庖丁用刀的道理一样:遇到“节者有间”,那么“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每至于族”,那么“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解牛有时会遇到筋骨交织的地方,好比行事遇到障碍,便要巧妙地避过,且加倍小心慎重,集中精神去应付。
于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
庖丁用这种方法,“十九年而刀刃假设新发于硎”。
这就好比人生处世,面对种.种困难,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损。
庖丁之所以用刀美妙绝伦,是因为他掌握理解牛的规律及方法,“得养生焉”。
我们要学会使用“养生之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的身心,游刃有余地养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各门学科的学习要领,不采取“题海战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效率的学习。
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会挖掘工作中的技巧,不盲目硬做,而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理论活动。
庖丁解牛
寓言更为普遍的含义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 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 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能力拓展: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 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 学,你怎么看?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和“无 用”,他们关心人处于乱世如何立身处世而自 保,告诉我们要灵活地跟身边的险恶环境周旋, 并适当地躲避它。身处逆境,当我们无法改变 外界环境时,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独善 其身,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这样就可以抚慰 人们因生活的苦难而造成的心灵创伤。这也正 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 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 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 好的原因。
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词类活用及句式。 三、翻译句子。 四、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 个:解;后一个:作为) • 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 介词:因为)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 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碰)技经肯 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 后置
书面翻译以上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
翻译下列几个句子:
1、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 进乎技矣(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 译) • 依乎天理(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 译) •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 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 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 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 “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 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 言。把握儒道两家的不同思想。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乎”、“然”、“为”、“于”等虚 词的用法。
•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 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 人主义色彩。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积累文中成语:
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游刃有余: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 目无全牛:
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 踌躇满志: 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社会 用牛体 ___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 ,
牛的天理
比喻
社会的肌理 避开社会矛盾 保身、尽年
解牛方法(道)比喻
刃被保
比喻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 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 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 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
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 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 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 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 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 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 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 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著名教育专家程少堂教授说过,任何文本,都有一体四面:文言、文章、文学、文化。
这节课,我们从四个维度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庖丁解牛》的语言艺术1.读文:学生齐读、单独读注意字音:“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的“技”,应读技zhi,指支脉。
“嘻,善哉!技盖(he)至此乎?”2.学生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抽检。
3.解题:庖丁解牛庖,是厨师的意思,丁是名。
“庖丁”意思是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如师旷,师,乐官的称谓。
一个名叫旷的乐师。
奕秋,奕,下棋的高手,一个名叫秋的下棋高手。
问:书中两个人物,除了庖丁,还有一个是谁呢?他在本文中说了几句话,找找看?师:两句话都用了“善哉”这个词,但前面一句在“善哉”前面用了“嘻”字,“嘻,善哉!”后面一句没用。
庄周《庖丁解牛》原文译文鉴赏
庄周《庖丁解牛》原文|译文|鉴赏《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的作品。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
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庖丁解牛》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
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 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 “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 作为实践的目标。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_牛__体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社__会__,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 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 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 样来保护自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
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 么? (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思考: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解牛的三种境界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 —— “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目有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
《 庄 子 养 生 主 》
庄子: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国人,著名的思 想家, 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老__子_ 并称为“老庄 ”。
《庄子》: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_寓__言__
来说明道理。
《庄子》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共33篇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1、实词释义
①两涘渚崖之间 ②不辩牛马 ③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动词,听说/名词,学问
④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涘:水边、岸。 通“辨”,分辨。 小看。
尽。
2、句式
①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莫若已)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
成语探源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叹自己的微小, 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 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三境也。 。
——王国维《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 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 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 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 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 人主义色彩。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寓言
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 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 或劝诫的性质。
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想想作者写作这 则寓言的用意是什么。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 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 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伯始旋其 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 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 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 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生焉。”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 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 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 系?
思考: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 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 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 《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 “《经首》之会”?
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 种艺术的享受!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 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 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 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 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 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 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 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
10
15
积累文中成语:
游刃有余: 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
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 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
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 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 得意。
切中肯綮: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有关时代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
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 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 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 社会。
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
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 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 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 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 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 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 绝不勉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 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 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 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 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