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唐朝官员劳动关系
唐太宗的人事原则
![唐太宗的人事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3ad90a650e52ea5518988b.png)
唐太宗的人事原则最近专家挖掘到了隋炀帝的墓葬,据说十分寒酸,其实也不奇怪,亡国之君,能有葬身之地就不错了。
由此想到隋朝末年,群雄并起,与此同时,各路人才在群雄之间做选择,跳槽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是隋朝的将军,明年就在瓦岗山上混,再过一阵就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这已不是新鲜事。
而对于这些跳槽的英雄,如何让其安心做业务,忘掉过去的失败和挫折,也是各集团老板面临的工作,能安抚好新员工的情绪,也能助他们逐鹿天下,经营天下,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隋炀帝与员工之间隔着厚厚的隔膜,也是导致其殒命江东的原因之一。
人事原则:不划小圈子对新旧员工一视同仁据《资治通鉴》第192卷记载,公元626年,即武德九年,唐太宗登基的第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唐朝这家集团举行了新老员工的大聚会。
岂以新旧为先后本来是喝酒的,大伙应该高高兴兴,没想到在上酒席点名的时候,分了先后,叫人气不顺的是,有些秦王府的老员工(李世民登基前被封秦王)居然排在诸如魏征、秦叔宝、程咬金等这些新员工的后面。
魏征本来是瓦岗寨跳槽过来的,后来在晋王府干活,还是李世民的俘虏,秦叔宝和程咬金也是瓦岗寨跳槽过来的。
老员工们于是当着老板李世民的面发生争执,房玄龄也向唐太宗报告:“皇上,那些当年跟随您在秦王府工作的员工,很多都有怨言,他们说在秦王府工作好几年,现在您登基了,他们的头衔官职范围在那些新人的后面。
”对这个情况,唐太宗解释说:“至公无私,才能服天下之心。
”怎么样才算是“至公无私”呢?唐太宗说:从来不在员工中分出什么新与旧的圈子——“岂以新旧为先后哉”,我个人的管理风格和人事工作风格就是,不管新旧,只要是贤良的,就重用,希望各位用贤能与否来衡量排名,而不是用新旧与否的眼光。
由此来看,唐太宗的人事组织观点就是“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唐太宗对于新员工,还是有格外的心理安抚工作的。
心理辅导一:照顾新人的挫折情绪公元633年,贞观七年,正月,唐王朝的员工举行大型聚会,这次聚会对于被邀请者的要求是:三品以上官员;各地的州牧,即太守刺史之类;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酋长。
唐代劳资关系研究
![唐代劳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8900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3.png)
唐代劳资关系研究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通过实践探索了一系列劳资关系问题。
在唐代劳资关系研究的历史上,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唐代的劳动制度唐代的劳动制度主要体现在政府管理下的官员、官府、农民、手工业者等群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上。
在唐朝,官府的工人、匠人、书吏等组成大规模的生产队伍,从事土木工程、兵器制造、衣料制作等工作。
政府给予他们出色的待遇,杏黄色的长袍标志着他们的专业身份,同时也得到了家族膜拜以及意味着地位的丝带。
农民主要是以地为基础的生产者,以种植、养殖作为主要生产方式。
政府负责管理土地,对土地进行分配,并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相对于官府工人和手工业者,农民的收入较为稳定,但税负较重,仅靠清平调等劳役来弥补。
此外,政府还颁布了一些法令和条例,限制了工人的随意离开,每个阶层都有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二、唐代的雇佣制度在唐代,雇佣制度逐渐形成。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家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开始雇佣外来劳工。
由于唐朝行商路线广泛,多数手工制造行业职工会因远足而随之被雇佣,而雇佣期长短不一。
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规定雇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利益。
这种雇佣制度不仅为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的保障,也使得工人与商人之间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为唐代商业繁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唐代农民工和工匠的权益在唐代,农民工和工匠在经济生活和社会地位上面临着许多问题,并且长期受到剥削。
为了保护农民工和工匠的权利,唐朝政府在当时采取了许多措施。
政府颁布了《诏书》,“常率开膛破肚之辈,无怨可之者”。
这些措施展现了政府对工人的保护,但有时也对工人造成了不小伤害。
此外,唐朝还实现了建立贫民基金会,聚资给贫户进行转贷,提供粮食、物品等帮助,帮助工匠等民间困难群体改善生计。
虽然这些措施对于当时贫苦工人的生活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受土地、资源和官品的限制,农民工和工匠的社会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大唐管理制度规定
![大唐管理制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feb86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7.png)
大唐管理制度规定一、政治管理1. 皇帝权威:皇帝是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享有绝对的权力。
皇帝制定政策、法律,颁布朝令夕改,指挥军队,平定叛乱,处理政务等。
皇帝的权威不可挑战,任何人都必须服从皇帝的命令。
2. 官职制度:大唐实行严格的官职制度,按照官员的地位和职责分为各种级别,从县令到皇帝都有相应的官职。
官员需经过科举考试,严格选拔,任人唯贤,一批优秀的官员为帝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监察制度:大唐建立了严密的监察制度,专门设立监察机构,监督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监察机构由皇帝任命,独立于其他政府机构,权威性强。
4. 税收管理:大唐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按照土地面积和收成多少分配纳税人的税款。
税收征收情况由官员负责核实和执行,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正常运转。
5. 地方法制:大唐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明确了土地的归属和征用程序。
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二、经济管理1. 水利工程:大唐兴修水利工程,引水灌田,便利农业生产。
皇帝下令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贸易管理:大唐实行开放政策,鼓励商业贸易,促进经济的发展。
帝国设立了专门的贸易机构,管理进出口贸易,确保贸易活动的稳定和有序进行。
3. 货币制度:大唐制定了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单位和材质。
铸造铜钱和银币,通行一定的汇率和规格,便利货物的交换和结算。
4. 商业法规:大唐颁布了一系列商业法规,规范商业活动的行为,保护商人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商业法规包括价格管制、商品质量监督、交易仲裁等内容。
5. 产业政策:大唐鼓励各地发展不同的产业,促进经济的多元化。
帝国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文化管理1. 教育体系:大唐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设立学校和书院,招收学生,培养人才。
教育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文学、数学、音乐等,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
汉人唐朝企业管理
![汉人唐朝企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cbf53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3.png)
汉人唐朝企业管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
在唐朝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唐朝汉人企业管理的特点和经验。
首先,唐朝汉人企业管理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
在唐朝的经济发展中,政府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唐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以科举制度为主,这就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唐朝政府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许多人才也在商业和手工业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唐朝汉人企业管理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唐朝的企业注重“仁爱”、“和谐”、“诚信”的理念。
企业家们在经营中注重与员工的关系,经营者视员工为企业的财富,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发展。
同时,唐朝的企业家还注重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
这种和谐、互利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内部协作顺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再次,唐朝汉人企业管理注重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唐朝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科技成果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中。
企业家们鼓励员工进行科技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
同时,唐朝的企业管理也注重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这种持续的创新精神,使得唐朝的企业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最后,唐朝汉人企业管理注重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唐朝的企业家们不仅关注企业的盈利,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企业文化中,注重“义利兼顾”的理念,使得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对员工、消费者、社会的责任。
唐朝的企业家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帮助弱势群体。
这种积极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使得唐朝的企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综上所述,唐朝汉人企业管理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经验。
这些特点和经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朝职官管理什么工作制度
![唐朝职官管理什么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fc776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9.png)
唐朝职官管理制度探析摘要: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的职官管理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通过对唐朝职官管理制度的探讨,分析其特点、制度及影响,以期为了解和研究唐朝职官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一、唐朝职官管理制度的特点1. 完善的职官体系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官体系,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
中央职官体系包括三省六部制,地方职官体系包括道、州、县等。
各个层次的职官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共同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服务。
2. 严格的选拔制度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选拔制度,主要包括科举制和选拔制。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选拔制则通过推荐、考察等方式选拔官员。
这两种制度相结合,使得唐朝官员整体素质较高,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3. 明确的职责分工唐朝职官管理制度明确了各个职官的职责分工,中央职官负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管理,地方职官负责地方政务、治安、税收等事务的管理。
职责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国家各项事务的顺利进行。
4. 严密的监察制度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建立了严密的监察制度,对官员的言行进行监督和管理。
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负责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地方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监察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防止官员滥用权力,滥用职守,维护国家政治的稳定。
二、唐朝职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职官管理制度主要采用三省六部制。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提案、执行事务。
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管理。
2. 科举制和选拔制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实行科举制和选拔制。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选拔制则通过推荐、考察等方式选拔官员。
这两种制度相结合,保证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3. 职官等级制度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实行职官等级制度,分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等。
唐朝职官管理制度
![唐朝职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4345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0.png)
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其政治管理制度相当完善,尤其在官员选拔和管理方面,有着一整套严密的制度。
唐朝的职官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的,它体现了尊重知识、重视才能、公正选拔的原则,为唐代社会的高度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职官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科举制度。
唐朝实行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以取代世族世袭制度。
科举考试设有进士科、明经科和明法科,分别选拔文学、经义和法律方面的人才。
进士科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明经、明法科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诗文、经义、法律等,对考生的才能、品德、学问进行全面考核。
科举考试是严格的,需要经过多次筛选才能得到官职。
首先是乡试,在乡级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者将有资格参加州试;州试合格者再参加省试;省试合格者即可成为举人;最终通过殿试的考核,便可成为进士,即可获得官职。
科举制度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确保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唐朝以科举为主要渠道选拔官员,打破了世族世袭的限制,让更多具备才智和品德的人有机会成为官员,使政治更加公正和高效。
除了科举制度,唐朝的职官管理制度还包括选拔官员的其他途径。
例如抽举、推荐和调任等方式选拔的官员,也能在唐朝政府体系中获得相应地位。
这种多元化的选拔方式,使得官员的来源更加广泛,政府能够吸纳更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唐朝职官管理制度对官员有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制度。
一旦官员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会被免职查办。
这种严格的惩罚机制,保证了唐代政府官员的廉洁和执行力,保持了政府的清廉和稳定。
此外,在管理上,唐朝还规定了官员的差遣和升降职等制度。
官员在任期满后,根据绩效和品德表现,可能会被调离原职或调整级别。
这种灵活的升降机制,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调配人才资源,保持政府的高效运转。
总的来说,唐朝职官管理制度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尊重才能、公正选拔、严格管理的原则。
这种制度为唐代政府提供了优秀的官员队伍,确保了政府的高效运转和廉洁执行,为唐朝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时的管理制度
![唐朝时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6c46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1.png)
唐朝时的管理制度1.政治管理制度唐朝时期的政治管理制度主要以官制为核心。
官制是唐朝政治管理体系的基本形式,也是统治者统治和管理范围的范本。
唐朝的官制主要包括官职、衙门、主官、副官等。
官职是官制的核心,分为文职和武职,文职包括吏部尚书、尚书令、中书令等,武职包括兵部尚书、骑兵尉、戍卒等。
衙门是官的办事处所,主要分为中央衙门和地方衙门。
中央衙门包括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等,地方衙门包括州、县等。
主官是掌握实权的官员,副官则是辅助主官工作的官员。
唐朝的官制具有严密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官职职责。
官员按照等级和职权划分官职,等级越高职位越重要,责任越重大。
官员的任免、升迁、考核等都需经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
此外,唐朝政府还实行了严格的监察制度,设立了御史台来监督官员的政绩和廉政,确保政府的廉洁和效率。
2.军事管理制度唐朝的军事管理制度主要以制度为基础,以军队为主体。
唐朝军队分为禁军和屯田军两大部分。
禁军是皇帝的亲卫部队,主要负责维护皇室安全和维持社会稳定,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建。
禁军分为内侍、神策军和侍卫等部分,人数众多,武装精良,是唐朝的主要战斗力量。
屯田军则是由农民组成的边防军队,主要负责严防边疆地区,打击敌寇,维护国家安全。
唐朝的军事制度严格遵循着“将兵、将政”、“精兵、精将”、“矢口器械”、“远攻近集”等原则,重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力的提高。
唐朝还设立了各级军事机构,包括中书省、兵部尚书等,统一管理和指挥军事力量。
并且,唐朝还实行了军功爵位制度,对军队中的英雄和功勋者进行奖赏和封爵,激励军队的战斗积极性。
3.经济管理制度唐朝的经济管理制度主要以徭役制度为基础。
徭役制度是唐朝政府用来征收人头税和劳役的一种制度,是财政收入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来源。
徭役制度根据土地面积和户口数来确定徭役额度,不同地区和不同户口征收的徭役额度也不同。
唐朝还实行了均田制和市易制度来调节经济关系。
均田制是唐朝政府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不均问题,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
人员管理制度的历史
![人员管理制度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da51c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1.png)
人员管理制度的历史1. 古代的人员管理制度在古代社会,人员管理主要是由宗族、家长或君主负责管理的。
例如,在中国古代,宗族制度是一种重要的人员管理形式。
家族长辈通常会对家族成员进行指导和管理,包括教育、职业选择和婚姻等方面。
而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君主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人员安排,通过官员和官僚来实现人员管理目的。
2. 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员管理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制造业的兴起,人员管理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工厂所有者和经理开始聘请工人和职员,设立管理体系和工作规章制度。
同时,一些早期的人事管理实践也开始兴起,例如利用劳动力资源、分配职责和薪酬等。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工会运动的盛行,人员管理制度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改革。
例如,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实行劳动保障制度。
因此,企业开始注意到员工的福利和工作条件,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例如实行奖金制度、提供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等。
3. 现代的人员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人员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实现经营目标,必须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这包括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晋升和奖惩制度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人员管理制度也越来越注重人机结合和智能化应用。
企业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同时,一些新兴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在人事管理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例如员工参与式管理、弹性工作制度和多元文化管理等。
总的来说,人员管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宗族制度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变革,再到现代科技化的发展。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人员管理制度也将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期望。
唐代对匠人管理制度的研究
![唐代对匠人管理制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bfc8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2.png)
唐代对匠人管理制度的研究匠人在唐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艺和技术对唐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匠人,唐代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本文将从制度和政策两个方面对唐代对匠人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一、制度1. 匠人行会制度在唐代,匠人通常都会组成行会进行自我管理。
行会内部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行会规章、成员管理、工艺技术传承等。
行会规章一般由行会成员共同制定,用来规范行会成员的行为和工作。
成员管理方面,一般采取推荐制度,即由资深成员推荐新加入的成员。
此外,行会还会有一套成员的技术传承制度,保证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2. 政府监管制度唐代政府对匠人行业也进行了相对细致的管理。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匠人监察机构,专门负责对匠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些监察机构通常会设立匠人监察官,由专门负责匠人行业管理的官员来执掌。
匠人监察官有权对匠人行业的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匠人们按照规定进行生产。
3. 地方性制度除了行会和政府,地方上也有一些制度和政策来管理匠人。
比如一些寺庙和庙宇会设立专门的匠作坊,由僧人监管匠人的工作。
地方性制度还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对匠人的一些补贴政策,以刺激匠人的生产和技术创新。
二、政策1. 对匠人工资的规定唐代政府对匠人的工资也有一些规定。
比如,政府会对某些行业的匠人实行价格管制,确保匠人的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
政府也会对一些技术比较高的匠人实行特别的工资政策,以鼓励匠人提高技术水平。
2. 对匠人技术传承的扶持为了鼓励匠人进行技术传承和创新,唐代政府还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匠人。
比如,政府会对一些技术特别高的匠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传承。
此外,政府也会对一些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以促进匠人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3. 对匠人行为的规范唐代政府也对匠人的行为进行了一些规范。
比如,政府会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处罚,比如对偷工减料、偷税漏税等行为进行处罚。
唐朝的主要管理制度
![唐朝的主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ab8ce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e.png)
唐朝的主要管理制度首先是官制。
唐朝的官制是严密而规范的。
唐朝的官员分为文武两部,文官主要分为几级,从上到下依次是:尚书、中书令、地官、都官、州官、县官。
武官同样也有不同的职位,包括将军、都督、节度使等。
唐朝官员晋升要经过科举考试,这是一个公平而合理的选拔制度,不仅促进了官员的素质提高,也减少了贵族世袭的现象,使得官员更有实力和能力来执行政治任务。
其次是律制。
唐朝历来重视法治,制定了很多法律条文,对人民的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
唐律规定了很多条例,包括刑法和民法等,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唐律的实施还包括了一系列的程序规定,规定了司法程序和诉讼程序等,以保证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唐律的制定和实施,不仅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也提高了人们的法治观念,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是监察制。
唐朝设置了很多监察机构,如御史台、检校台等,对官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以防止官员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
御史们还可以向皇帝上奏事情,揭发官员的不良行为,保证了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唐朝的监察制度对维护政府的权威和权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财政制度。
唐朝的财政制度主要包括征税和赋役等,征税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税收来维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唐朝的税收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规定了不同的税种和税率,根据人口和土地的不同性质来征税,保证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充实。
此外,唐朝还设立了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负责收取和管理税收,保证了税收的及时和有效征收。
总的来说,唐朝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完善而规范的制度体系,通过官制、律制、监察制和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唐朝的管理制度为后世所借鉴和效仿,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成功的朝代,其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唐朝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唐代社会管理制度
![唐代社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2b0a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f.png)
唐代社会管理制度首先,唐代社会的管理制度中有官制的存在。
唐代的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两个层面。
中央官制包括三省、六部和监察机构等。
三省分别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分别负责政务处理、议政、书奏等工作。
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分别负责人事、财政、礼仪、军事、刑罚和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监察机构则是对官员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府高效运转。
地方官制中,唐代设立了州、县两级行政机构,分别由州官和县官统治,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其次,唐代社会管理制度中还有考试制度的存在。
唐代考试制度包括科举制度和选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通过一系列的考试选拔官员,确保政府人才的优质和素质。
唐代科举分为进士、明经、明法等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经学、法律、政治等方面。
选举制度是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和评定,通过选举选拔合格官员,确保地方政府运转有序。
再次,唐代社会管理制度中还有土地制度的存在。
唐代土地制度包括均田制和土地编制两个方面。
均田制是对土地的均分,确保农民有土地种植,保障社会稳定。
土地编制则是对土地的规划和编排,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后,唐代社会管理制度中还有法律制度的存在。
唐代法律制度包括宪法、刑法、律例等多方面的法律文件,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
唐代法律对各种犯罪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惩罚,确保社会的安定和治安。
总的来说,唐代社会管理制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制度体系,通过这样的制度,唐朝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这种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灵活性,为唐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唐朝罪犯劳动管理制度的现代借鉴意义12完整篇.doc
![论唐朝罪犯劳动管理制度的现代借鉴意义12完整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5e9b7c92ed630b1c58eeb535.png)
论唐朝罪犯劳动管理制度的现代借鉴意义13第2页把罪犯的劳动态度、业绩作为其认罪悔罪的表现之一,列入考核奖惩内容。
在罪犯减刑条件、奖励条件、惩处条件中与劳动相关的条款占有较大的比重。
从罪犯角度看,投入监狱服刑改造,参加劳动在其服刑生活的时空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法律规定的服刑的重要内容。
4、劳动改造实施的强制性。
我国监狱工作坚持劳动改造罪犯的强制性,并把劳动改造作为我国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来对待,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符合改造罪犯的实际。
做到劳动项目科学、劳动定额合理、劳动管理文明、劳动考核公正,切实使劳动的过程成为改造罪犯成新人的过程,真正实现劳动改造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尽最大可能减少劳动改造实施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目标偏差。
三、重视罪犯发挥技艺和教习技艺工作(1)重视发挥罪犯才能和技艺所谓发挥罪犯技艺是指,深度发掘罪犯能力和技艺并加以肯定,在监狱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充分发挥罪犯的这些能力和技艺,已达到保证监狱正常运行、加强监狱建设、推动罪犯积极改造的目标。
1、发挥罪犯才能和技艺的可行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犯罪结构呈现高智能犯罪、高学历犯罪以及高技能犯罪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犯罪人拥有较高的逻辑思维、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监狱罪犯群体也是一个人才的仓库,这为发挥罪犯技艺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都拥有生理、安全、享受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罪犯也不例外,他们在监狱的充分保障和积极管理下,越来越追求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罪犯在监狱中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和技艺可以得到荣誉和来自监狱干警、罪犯的赞许和尊重,这不仅是自我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在监狱中的社会化模拟刑法规定对于监狱有重大贡献的应当减刑,作为一种法律规定的明示和引导,罪犯会充分把握机会,尽最大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技艺,提高罪犯量化分数,为减刑、假释提供必要依据监狱自身也需要不断发展,但是我国西部省份的一些监狱在资金投入、设施配备和警察素质上还存在一定不足,所以监狱要加强自我建设和发展当然可以发挥罪犯的才能和技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罪犯改造积极性,也会节约监狱物资开支,让罪犯在监狱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现实监狱生活中,已经出现此类的历史经验,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和经验充分证明发挥罪犯才能和技艺的可行性2、如何发挥发挥罪犯才能和技艺根据罪犯所拥有的能力适时给予施展的机会和平台,具体方法如下:对于具有领导能力的罪犯可视能力大小安排相应罪犯管理职务,发挥其能力,配合监狱干警带动全体罪犯积极劳动、积极改造;对于具有文艺和体育才能的罪犯,监狱在开展各项活动时要充分发挥这一类罪犯的能力,用他们的能力影响更多的罪犯,这有利于监狱生活的多样性发展,有助于活跃罪犯改造气氛,丰富罪犯单调的监狱生活;对于拥有一技之长的罪犯,例如机纺、机电维修等,可以给予教学授课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这一类罪犯的才能通过其本人教学,传授给其他罪犯,将强罪犯之间的沟通和友谊建设,促进相互积极改造;另外,对于个别罪犯拥有的特殊才能,如网络工程、企业运作、洗衣师、电工等,监狱可以利用这些人才,加快监狱自身建设,提高监狱运行效率。
汉人唐朝企业管理
![汉人唐朝企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85e4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0.png)
汉人唐朝企业管理汉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候,商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日益成熟。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汉人唐朝企业管理的特点和经验。
一、组织结构在唐朝,企业的组织结构大致分为官营企业、宗族企业和私人企业三种类型。
官营企业由官府直接管理,主要是国家垄断性企业,如盐铁官营、瓷器官营等。
宗族企业则由宗族家族经营,以家族为单位,传承经营,如茶叶、绸缎、陶瓷等。
私人企业则由个人或集体所有制的方式运营,如商号、作坊等。
这三种企业类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商业网络。
官营企业的管理结构相对规范,由官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设有相应的职务和人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会计人员等,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有条不紊。
宗族企业和私人企业则主要依赖家族成员或雇佣的员工进行管理,管理结构相对较为简单。
二、人才管理唐朝企业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
官营企业中常常会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关键职务,同时也会依托朝廷官员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吸引人才加入企业。
宗族企业和私人企业则重视家族传承和人才培养,经营者通常会传授家族绝活给家族成员,并且重视培养优秀的员工。
在唐朝,人才选拔注重综合能力,不仅重视专业技能,还重视人品、忠诚度和管理能力。
唐朝企业也注重员工的激励和奖惩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三、财务管理唐朝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规范,官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由官府封建办事处和户部进行监管,执行统一的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
宗族企业和私人企业的财务管理则由家族和私人经营者自行进行管理,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在财务管理方面,唐朝企业注重记账、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特别是在货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唐朝企业还注重风险控制,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市场营销在唐朝,市场营销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朝官员劳动关系
![唐朝官员劳动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16e2989227916888586d74d.png)
唐朝官员劳动关系唐朝官员品级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勋:国公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来宾、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上:职官:黃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都尉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別驾、下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朝议大夫武散官:宁远将军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別驾文散官: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武散官:游击将军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议郎武散官:昭武校尉勋:骁骑尉正六品下: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文散官:承议郎武散官:昭武副尉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文散官:奉议郎武散官:振威校尉勋:飞骑尉从六品下: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文散官:通直郎武散官:振威副尉正七品上: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文散官:朝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勋:云骑尉正七品下: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別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从七品上: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別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文散官:朝散郎武散官:翊麾校尉勋:武骑尉从七品下: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別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文散官:宣义郎武散官:翊麾副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文散官:给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正八品下: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文散官:征事郎武散官:宣节副尉从八品上: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文散官:承奉郎武散官:御侮校尉从八品下: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文散官:承务郎武散官:御侮副尉正九品上: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文散官:儒林郎武散官:仁勇校尉正九品下: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文散官:登仕郎武散官:仁勇副尉从九品上: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文散官:文林郎武散官:陪戎校尉从九品下: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文散官:将仕郎武散官:陪戎副尉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唐朝官员品级俸禄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要紧有米、田两种。
唐基层管理制度范文
![唐基层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4a70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b.png)
唐基层管理制度范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富裕的一个时期,其基层管理制度在当时十分完善。
下面将从基层组织架构、人员选拔、考核评价、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层组织架构唐代基层管理以县为单位,县设有县尉、士曹、主簿等职位,负责管理县内事务。
在县下面,设有乡、市、庄等基层单位。
乡、市、庄的组织架构和县类似,设有乡尉、庄长等职位,分别负责管理乡里和庄园的事务。
乡里设有吏员,包括门丁、村吏等,他们负责管理人口登记、税收征收、土地分配等事务。
庄园设有守候,由守候和义务劳动者组成。
守候负责管理庄园的安全和生产,义务劳动者负责农田开垦、农作物的种植等工作。
二、人员选拔唐代的基层管理制度注重选拔人才。
县级以上的官员由朝廷任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
在选拔基层官员时,一般会采取考试、策问、考绩等形式,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各级职位。
考试主要考察人员的政治素质、军事才能、文学才华等方面的能力。
策问则是通过面试的形式,了解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能力。
考绩则是通过对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的评价,来确定是否能够晋升或保持原职位。
三、考核评价唐代基层管理制度中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每年都会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绩成就、廉政修德、人员选拔和事务处理等方面。
政绩成就方面,评价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如是否成功打击犯罪、是否改善了农业生产等。
廉政修德方面,评价人员是否廉洁奉公,是否有贪污受贿的行为。
人员选拔方面,评价人员在选拔人才、培养干部方面的表现。
事务处理方面,评价人员在处理各项事务时是否公正、高效、合理。
四、福利待遇唐代基层管理制度还注重维护基层干部的权益,给予他们一定的福利待遇。
基层干部在职期间享受一定的薪酬,同时还有一定的福利待遇,如官宦、产业免税、低息贷款等。
官宦是指政府提供给基层干部的值守权利和商业特权,使其在商业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和特权。
产业免税是指在基层干部经商时,免除其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税收。
大唐严格的管理制度
![大唐严格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8e9a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0.png)
大唐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政治管理制度在大唐时期,政治是王朝的核心。
为了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大唐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政治管理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官僚制度。
1. 官僚制度大唐时期,官僚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僚制度的核心是选贤任能,以实现政府的高效管理和良好治理。
官员分为九品、九阶,分别对应不同的职位和职权。
所有官员都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资格担任官职。
官员的晋升和升迁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认可和尊重。
2. 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唐时期,政府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的大政方针和决策,地方政府则负责具体的地方事务和管理。
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种部门和机构,如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等,为中央政府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3. 赋税制度在大唐时期,政府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
按照户口和田地的大小,确定每户应交的税收额度。
政府按照相应的比例收取税收,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这一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了国家的财政稳定。
4. 惩戒与奖励制度在大唐时期,政府设立了严格的惩戒与奖励制度。
对于不履行职责、不忠不孝、贪污受贿等行为,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而对于表现卓越、勇敢善良、贡献卓越的人员,政府则给予丰厚的奖励和荣誉。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军事管理制度在大唐时期,军事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大唐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军事管理制度。
1. 军队编制大唐时期,军队分为禁军和边军两大类。
禁军主要负责维护京城和皇宫的安全,边军主要负责边境的防卫和巡逻。
军队按照职能和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兵种和部队,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兵役制度在大唐时期,实行了兵役制度。
每个家庭都要根据户籍状况,派遣家庭成员参加军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
对于义务兵役的家庭,政府要给予相应的物资和福利支持,确保他们参军有拿得出手的装备和弹药。
唐朝人的管理制度特点
![唐朝人的管理制度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f683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4.png)
唐朝人的管理制度特点
政治制度是唐朝管理制度的核心,唐太宗建立了健全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朝廷能够更加
有效地统治全国。
唐太宗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建立了官僚体系,实行选才
用人的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推行州县制,统一法律律例,推行科举制度等。
这
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影响力,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经济制度也表现出一些特点。
唐朝实行的均田制、郡县官田制和府兵制等农业政策,促进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唐朝还推行了一系列商业政策,如推行市
易法、设立商业税收等,不断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朝的这些经济政策为中国的经济
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方面,唐朝实行了兵役制度,建立了府兵制,充实了朝廷军队的人员。
唐朝还实行
了交趾制度、马政制度等,有效地加强了军队的建设和管理。
在文化方面,唐朝推行了学
校教育制度,设立了官办学校和私立学校,推行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朝还在文化领域实行了一些管理制度,如对书籍的管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等。
总的来说,唐朝的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系、地方政府制度、军事制
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特点,这些制度构成了唐朝的管理制度体系。
这些制度的建立
和不断改进,为唐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军事的强盛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辉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唐朝国家管理制度
![唐朝国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dc2b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1.png)
唐朝国家管理制度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国家管理制度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唐朝的国家管理制度是一个总揽全局的制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唐朝的国家管理制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主要由官制、选官制度和声望权力制衡构成。
唐朝的官制分为三公九卿,三公分别是尚书令、侍中和中书令,九卿则是司农卿、户部卿、工部卿、刑部卿、兵部卿、度支卿、吏部卿、户部卿和礼部卿。
官制赋予了政府官员权力与责任,保障了政府按规范的程序进行运作,避免了过多权利的滥用。
而选官制度则对政府官员的选拔有一定的规范,选官主要依据考试制度,唐朝时期有科举制度,并对贤能有会的人提供了广泛的进入政府官员行列的机会。
由此,唐朝政府官员的能力往往比较强大,也使得政府的运作更加高效。
声望权力制衡则是唐朝政权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地方上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在寺庙中信望,接纳民众的权力。
唐朝时期的这一制度,使得政府官员不敢蛮横,能保护了民众的利益。
经济制度唐朝的经济制度主要是税收、贸易、货币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唐朝的税收制度主要有田赋和丁役两种形式,尤其是田赋,是唐朝时期的主要税收形式。
田赋实行的是按农田收成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税收,这种形式能够有效的确保政府的财政收益,也对地方经济有一定的等级意义。
唐朝的贸易制度相对而言比较发达,出现了一些货币经济,俸禄、遣唐使、设使库等项目的设立和实行,使得中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而且,唐朝时期还开展有潼、张、蜀、茶、茶马等贸易,使得很多地方都有了交流。
土地制度方面,唐朝时期实行“完善土地法”,鼓励农业,发展农桑种植,使得农业得到了发展。
总之,唐朝时期的经济制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制度唐朝的军事制度主要是战争指挥及各个军队的管理制度。
唐朝时期,建立了专门的武官系统,使得武官得到了长期的支持,也让军队得到了发展。
唐代管理有关的故事短篇
![唐代管理有关的故事短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7a3c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1.png)
唐代管理有关的故事短篇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管理制度也经历了许多独特的故事。
下面是一篇关于唐代管理的故事短篇:唐代,长安城中的一家面粉店,店主名叫张大鹏。
张大鹏是一位勤奋而有智慧的人,他经营的面粉店生意非常兴隆。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张大鹏也开始面临一些管理上的困难。
面对门庭若市的生意,张大鹏感到亟需雇佣一位助手来帮助他打理生意。
但当地的商业管理制度很严格,任何店铺都需要向官府申报并得到批准,才能雇佣员工。
于是,张大鹏决定去拜访官府,请求能否为自己的面粉店申请一位助手。
在官府,张大鹏见到了一位名叫孙大明的官员。
孙大明是一位非常负责的官员,他对待每个商户的申请都非常认真仔细。
张大鹏向孙大明解释了自己生意越来越大的情况,并请求能够为自己的面粉店招募一名助手。
孙大明听完张大鹏的请求后,思考片刻说道:“我理解你的需求,但是招募助手需要经过一些程序和审核,需要一段时间。
你可以先把你的具体需求写成一份申请书,交给我,我会尽快为你处理。
”张大鹏听了孙大明的话非常感激,他回到面粉店,立刻就开始撰写申请书。
在申请书中,张大鹏详细描述了自己面粉店的规模和生意情况,以及聘请助手的原因和计划。
他还列举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对员工的要求,希望能够吸引到一个合适的助手。
不久,孙大明收到了张大鹏的申请书。
孙大明细心阅读了申请书,对其中的内容印象深刻。
他决定亲自前往张大鹏的面粉店,了解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审批申请。
在面粉店,孙大明亲自询问了张大鹏店铺的运营情况,并与他深入交谈了一番。
孙大明发现,张大鹏不仅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而且对员工关系也很重视,希望能够找到一位能和自己合作默契的助手。
于是,孙大明在详细调查和了解后,最终批准了张大鹏的申请。
他表示,张大鹏的面粉店的管理态度和经营理念确实很值得肯定,他相信张大鹏一定能够找到一位合适的助手,将生意做得更好。
张大鹏非常高兴,他立刻开始为面粉店的助手招聘展开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管理)唐朝官员劳动关系唐朝官员劳动关系唐朝官员品级正壹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从壹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勋:国公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壹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均督、大均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县公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均督、上均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均督、上州刺史、大均督府长史、大均护府副均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上:职官:黃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均护府副均护、上府折冲均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均尉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均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均尉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驾、大均督府/大均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均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均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均督/上均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均尉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均督/上均护府司马、中州別驾、下府折冲均尉文散官:朝议大夫武散官:宁远将军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均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別驾文散官: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爵:开国男勋:骑均尉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均督府/上州司马、驸马均尉、奉车均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均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武散官:游击将军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均尉文散官:朝议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正六品下: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文散官:承议郎武散官:昭武副尉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俩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文散官:奉议郎武散官:振威校尉勋:飞骑尉从六品下: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均尉文散官:通直郎武散官:振威副尉正七品上: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文散官:朝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正七品下: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別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从七品上: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均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均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別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文散官:朝散郎武散官:翊麾校尉勋:武骑尉从七品下: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別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文散官:宣义郎武散官:翊麾副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俩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武散官:宣节校尉正八品下: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文散官:征事郎武散官:宣节副尉从八品上: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文散官:承奉郎武散官:御侮校尉从八品下: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均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均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文散官:承务郎武散官:御侮副尉正九品上: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文散官:儒林郎正九品下: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文散官:登仕郎武散官:仁勇副尉从九品上: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均督/均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文散官:文林郎武散官:陪戎校尉从九品下: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文散官:将仕郎武散官:陪戎副尉流外壹等:诸卫/均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壹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均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唐朝官员品级俸禄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俩种。
唐时无论职事官或勋官、散官,均可按官品占有不同数量的永业田,职事官仍可按品占有不等数量的职分田。
另外,京官每年仍有禄米,从正壹品七百石到从九品递降到三十石,高级官员仍有货币形式的俸禄。
唐朝官员每十天休假壹天,称“荀假”。
此外,仍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假七天)、定省节(三年探望父母壹次,共三十五天)、婚假(九天)、丧假(视和死者关系而定时间长短)、病假(最长不超百日,过百日则解职)。
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能够退休,称致仕,五品之上官员退休由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由尚书省批准。
五品之上官员退休享受半俸,有功之臣因皇帝特恩者可获全俸。
唐代官员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
唐代官员有散官和职官之分。
散官是壹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等级称号,没有实际职掌,相当于我们今天机关里的局级、处级纪检监察员之类。
职官表示实际职守,有职有权。
各级官员的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而俸禄只依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
领取的俸禄包括禄米、俸钱和职分田等。
以安史之乱为界线分为前后俩个时期。
前期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
京官正壹品每年给禄米700石,从壹品600石,正九品40石,从九品30石。
月俸开始时称俸料,只给铜钱和食料。
唐玄宗开元年间,月俸又包括杂用、防阁和庶仆等内容。
防阁是壹种卫士,相当于今天的警卫员,五品之上的官员才配有防阁;庶仆是壹般的佣人,配给六品以下的官员。
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但支付时往往付给谷帛等实物。
唐代官员的俸钱中不但有生活费,仍包括办公费,总的趋势是数额不断增加,而且地方官的俸钱高出京官。
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的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壹、禄米。
《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壹品七百石,从壹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均是每年供给壹次,外官无禄。
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
”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壹等给禄,壹品以50石为壹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壹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壹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壹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壹等。
若无粟则以盐代禄。
此外,百官于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壹季或壹年。
二、土地。
于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
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壹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
诸州均督、均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
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均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80亩。
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100顷,职事官壹品60顷,郡王、职事官从壹品50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35顷,县公、职事官三品25顷,递至九品2顷。
上柱国30顷,柱国25顷,上护军20顷,护军15顷,散官五品之上给同职事官。
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
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壹种限田措施,且不能实授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