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诚信政府 提升政府公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

建设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诚信政府;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41-02

一、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意义

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可见,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以及政权稳固的重要尺度,对于构建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在“5?12”大地震后,政府在灾情的发布、应急

的速度、媒体的报道上,做到了与地震灾情的“零时差对接”,信息披露的涉及面也前所未有的开放,制止了谣言,稳定了人心,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公众对救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阻力变得宽容而体谅,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事件、社会公共事件屡屡轮番地消耗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每每“事”起,民众几乎众口一词地质疑当地政府对事因的判断、解释;民众和政府各执一词;社会舆论“一边倒”,引导着事件发酵升级。“事”发后,当地政府缺乏可供应急使用的信用资源,面对民众,显露出无能、无威望、不服众的窘态,出现管治危机。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浙江钱云会事件概莫能外。从正反两个方面我们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

的基本要求。

再次,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刚刚过去的5年,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绩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所有这些,使中国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升。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比如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被侮辱的是老百姓一颗助人为乐的善良之心,使老百姓丧失了助人为乐的信心和热心;被损害的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山西育苗门”调查事件、“躲猫猫”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等都说明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三、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

(二)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各系统,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全面推广听证制度。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总之,政府公信力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政府公信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始终要高度重视,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不能放松。政府公信力丧失很容易,可以在朝夕之间;但要重建与提升政府公信力,则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因此,全社会要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努力把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还信于民。政府提倡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真诚的态度,还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3] 单光鼎.关键是提升政府公信力.

[责任编辑李可]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