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纯化与鉴定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指南
二、Hela细胞核提取物的Sephacry S-300 HR柱层析98实验3 序列特异性DNA亲和层析101一、用制备凝胶电泳纯化寡核苷酸 105二、DNA亲和介质的制备107三、亲和层析中非特异性竞争DNA的正确使用112四、亲和层析的操作 113实验4 DNA酶I足迹分析117一、DNA酶I足迹探针的制备118二、DNA酶I足迹分析122实验5 凝胶迁移变动分析126实验6 肝素-Sepharose CL-2B的制备129试剂的配制 131参考文献 138第3单元 大肠杆菌中过表达重组蛋白的纯化 Richard R. Burgess和Mark W. Knuth141实验1 大肠杆菌细胞的破碎和包涵体的配制144实验2 包涵体沉淀的溶解、重折叠和离子交换层析148 实验3 可溶性提取物(核心RNA聚合酶-复合物)的聚乙烯亚胺沉淀和免疫亲和层 152 析一、PEI沉淀法分级分离可溶性提取物153二、免疫亲和层析 154实验4 定量测定与制备小结158一、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158二、定量SDS凝胶染色与扫描159三、定量蛋白质斑点印迹 160四、酶测定法 163五、纯化记录表 164六、蛋白质纯化总结表与主要组分的总电泳照片 165实验5 蛋白质的鉴定167一、纯蛋白质的紫外光谱——A280mm/A260nm167二、消光系数的测定(Scopes法)167三、过载染色SDS凝胶扫描法估测纯度169四、由非变性凝胶电泳迁移率法评估均一性 169方案补充实验:从过表达细菌提纯 172一、快速蛋白质斑点印迹试验 172二、是可溶的还是不溶的? 173三、溶解包涵体沉淀需多少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 173四、沉淀和RNA聚合酶需多少聚乙烯亚胺?174五、从PEI沉淀洗脱和RNA聚合酶需多少盐?175六、透析法除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需多少时间? 176五、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亲和性的测定 202实验2 膜胰岛素受体的溶解205一、胰岛素受体的溶解及活性测定 211二、溶解膜蛋白用的去垢剂的筛选 213实验3 溶解受体的凝集素亲和层析215实验4 部分纯化受体的胰岛素亲和层析219一、胰岛素亲和层析 220二、配体与活化介质的偶联 221实验5 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交联223实验6 胰岛素激素的胰岛素受体自磷酸化226实验7 胰岛素受体糖基化的分析229试剂的配制 234参考文献 240附录 243附录1 pH的测量243附录2 缓冲液的配制245附录3 电导率的测量247附录4 固态硫酸铵法分级分离248附录5 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249一、电泳 251二、凝胶染色 256三、样品制备(沉淀法) 259附录6 蛋白质的过甲酸氧化263附录7 用亚氨基二乙酸Sepharose 6B分离磷酸肽265附录8 蛋白质内序分析用肽段的分离与纯化267附录9 推荐读物269技术索引 271主题索引 273。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பைடு நூலகம்质沉淀
蛋白质是亲水胶体。 1. 蛋白质是亲水胶体。 水化层与双电层使蛋白质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 水化层与双电层使蛋白质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
球状的水溶性蛋白疏水基团借疏水作用聚合在分 子内部, 子内部,而亲水基团则分布于表面与周围水分子 结合形成水化层; 结合形成水化层; 水化层 同时蛋白质表面的可解离基团带有相同的净电荷, 同时蛋白质表面的可解离基团带有相同的净电荷, 与其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 与其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 双电层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温度 pH值 值 蛋白质浓度 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 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 解度大 。
※ 有机溶剂沉淀反应
:用与水互溶的乙醇、丙酮等夺取 用与水互溶的乙醇、
水膜,降低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膜,降低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 蛋白质颗粒凝集而沉淀。不同蛋白质所需溶剂浓度不同, 蛋白质颗粒凝集而沉淀。不同蛋白质所需溶剂浓度不同, 可进行分级沉淀,但易引起变性,与有机溶剂浓度、 可进行分级沉淀,但易引起变性,与有机溶剂浓度、作 用时间和沉淀温度有关。 用时间和沉淀温度有关。 例如:丙酮沉淀。使用丙酮沉淀时,必须在 ~ ℃ 例如:丙酮沉淀。使用丙酮沉淀时,必须在0~4℃低温 下进行,丙酮用量一般 倍于蛋白质溶液体积 倍于蛋白质溶液体积。 下进行,丙酮用量一般10倍于蛋白质溶液体积。蛋白质 被丙酮沉淀后,应立即分离。除了丙酮以外, 被丙酮沉淀后,应立即分离。除了丙酮以外,也可用乙 醇沉淀。 醇沉淀。
(2)不可逆沉淀
在强烈沉淀条件下,不仅破坏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在强烈沉淀条件下,不仅破坏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而且也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而且也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产生的蛋白质沉淀不可 能再重新溶解于水。 能再重新溶解于水。 由于沉淀过程发生了蛋白质的结构 和性质的变化,所以又称为变性沉淀。 和性质的变化,所以又称为变性沉淀。 如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 如加热沉淀、强酸碱沉淀、重金属盐 沉淀和生物碱沉淀等都属于不可逆沉淀。 沉淀和生物碱沉淀等都属于不可逆沉淀。
trna结合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trna结合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TRNA结合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许多技术和实验步骤。
以下是一般的实验流程:
1. 细胞培养和TRNA结合蛋白质提取:首先,需要选择一种可供TRNA结合蛋白表达的细胞。
表达TRNA结合蛋白的细胞可以通过病毒转染、质粒转染或基因编辑等方法获得。
然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培养、细胞裂解和蛋白质提取的步骤,获得含有TRNA结合蛋白的蛋白提取物。
2. 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SDS-PAGE、2D-PAGE等,可以对提取物进行蛋白质分析,并定位TRNA结合蛋白的位置。
3. 亲和层析纯化:从蛋白提取物中纯化TRNA结合蛋白,可以使用亲和柱层析技术。
通常,这种方法是基于TRNA分子与TRNA结合蛋白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对纯化物进行一系列精简的层析、洗脱和再结晶等步骤,纯化出TRNA结合蛋白。
4. 电泳分离和氨基酸测定: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纯化的TRNA结合蛋白进行分离。
分离出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氨基酸测定,获得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位置和序列。
5. 质谱分析:使用质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TRNA结合蛋白的完整的序列和特
定结构。
通过使用MALDI-TOF质谱、毒蕈碱胶板电泳或其他质谱技术,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残基序列等信息。
6. 功能分析:最后,通过功能实验,可以确定TRNA结合蛋白通过哪些方式与其靶标mRNA或其他蛋白分子相互作用,并参与哪些细胞生物学或生物化学过程中。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蛋白质的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纯化蛋白质可以用于结构解析、功能研究、动态过程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验。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逆渗透法和层析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 盐析法盐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随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蛋白质的纯化。
该方法是利用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与水结合能力降低,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应用盐析法时,需要先调节溶液的盐浓度使蛋白质溶解,然后逐渐加入盐使其过饱和,蛋白质便会析出。
最后通过离心将蛋白质的沉淀物分离,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2.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的pores 来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凝胶通常是聚丙烯酰胺(也称作Polyacrylamide)或琼脂糖。
研究者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到过滤膜上,较小的蛋白质能够通过pores,较大的分子则被排出。
通过选择不同大小的凝胶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来选择合适数目的过滤膜。
凝胶过滤法需要进行缓冲液体积的连续换流,将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静电吸引力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基质通常是富含正离子或负离子的高分子材料。
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样品溶液在特定的pH 下流经离子交换基质,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能够与基质发生反应,吸附在基质上。
为了获得纯化蛋白质,需要通过梯度洗脱,逐渐改变缓冲液pH 或离子浓度,使吸附在离子交换基质上的蛋白质逐渐释放出来。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配体相互作用特异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天然物质,如金属离子、辅酶或抗体,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结构。
在亲和色谱法中,样品溶液经过含有配体的固定相,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
然后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条件(如pH、温度或离子浓度)来洗脱纯化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胰岛素的分离纯化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的 分离纯化通常采用离子交换色谱
和结晶法。
胰岛素的分离纯化对于治疗糖尿 病具有重要意义。纯化的胰岛素 可以用于注射,帮助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水平。
在胰岛素的分离纯化过程中,需 要特别注意避免蛋白质的聚集和 变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
利用半透膜,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分 子大小和形状差异进行分离。
色谱分离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吸附、分配等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纯度鉴定
化学分析
电泳分析
利用蛋白质中的特定化学基团进行定量分 析,如测定氨基酸组成和序列、测定肽键 等。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差异进 行分离,再通过染色或放射自显影等技术 进行检测。
有机溶剂沉淀法
利用有机溶剂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 蛋白质发生沉淀。常用的有机溶剂有 乙醇、丙酮等。
离心法
高速离心法
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中 的悬浮颗粒沉降,从而实现蛋白质的 分离。
超速离心法
在高速离心的基础上,利用密度梯度 离心技术,将不同密度的蛋白质进行 分离。
膜分离法
微滤
利用微孔滤膜,将溶液中的悬浮颗粒和微生物截留,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受pH、离子强度、温度 等因素影响。不同蛋白 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沉淀法
利用蛋白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改变 某些条件(如pH、离子强度、温度 等)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离心分离
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 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和沉降系数 差异进行分离。
膜分离
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通常采用色谱技术,如凝胶过滤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这些技术可以根据蛋白质 的大小、电荷和疏水性等性质进行分离。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蛋白质纯化与鉴定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解析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纯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纯化的目的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蛋白质,使其达到高纯度并可供进一步研究。
纯化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大小、电荷、氢键、亲和性等特性的利用。
1. 分子大小分子大小是蛋白质纯化中最常用的原理之一。
常见的技术包括凝胶过滤、超速离心和透析等。
凝胶过滤是利用滤膜的孔径大小将分子按大小分离,大分子会滞留在凝胶中,而小分子则通过滤膜。
超速离心则是通过离心的力将分子按大小分离,大分子相对于小分子会沉降得更快。
透析则是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让目标蛋白质在液相中透析。
2. 电荷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基团,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会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和等电聚焦等技术进行纯化。
在离子交换色谱中,蛋白质在具有相反电荷的交换树脂上吸附,通过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pH值来洗脱目标蛋白质。
等电聚焦则是通过在pH梯度中,蛋白质在等电点向电极方向移动,实现纯化。
3. 氢键氢键是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利用氢键的特性可以进行水相相互作用色谱的纯化。
该技术通过蛋白质与水相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4. 亲和性亲和性是蛋白质纯化中常用的原理之一,通过将特定配体固定在固定相上,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发生亲和作用,实现纯化。
常见的技术包括亲和层析、亲和电泳、亲和免疫吸附等。
二、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蛋白质纯化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特性和纯化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纯化。
1. 酸碱沉淀法酸碱沉淀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质纯化方法,通过调节溶液的pH 值,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溶解性差异,可以采用酸性或碱性条件进行沉淀。
此外,在沉淀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其他技术如离心和过滤等进一步提高纯度。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与鉴定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与鉴定技术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组成元素之一,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的发育、代谢、传递遗传信息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它们进行纯化和鉴定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一、蛋白质的纯化与鉴定技术1. 活性层析技术活性层析是从混合样品中纯化蛋白质的一种常用技术。
它基于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把想要纯化的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分离出单一种类的蛋白质,还可以根据蛋白质与配体的亲和性进行分层次纯化。
同时,利用不同的配体也能够分离出不同功能的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对蛋白质的纯化范围。
2.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电荷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固定在树脂表面上的离子,通过与蛋白质表面的离子相互作用,将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分离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以及酸性和碱性细胞因子等物质。
3. 尺寸排除层析技术尺寸排除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大小的分离方法。
它通过让大分子在固定相中的孔隙中滞留时间长,从而将大分子和小分子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如重组蛋白、抗体等。
4. 逆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逆相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亲水性的分离方法。
它利用逆相柱的反相作用,将亲水性较小的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常常被用于提纯高表达体系中的蛋白质。
5. 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SDS-PAGE是一种基于蛋白质质量和电荷的分离技术,通过在凝胶中加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还原剂,可以使不同电荷和大小的蛋白质变得相同,从而进行准确的大小分离。
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检测蛋白质表达的方法,它利用特异性抗体将蛋白质分子分离出来,并将其转移到膜上,然后通过特异性抗体进一步检测目标蛋白质的表达量。
二、核酸的纯化与鉴定技术1. 常规离心技术常规离心技术是一种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预纯化的方法,通过调整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细胞组分分离出来。
蛋白质分离纯化与鉴定
蛋白质分离纯化与鉴定蛋白质分离纯化与鉴定是蛋白质的关键步骤,它包括从蛋白质样品中分离出蛋白质和去除剩余的其他杂质,从而确保得到高纯度的蛋白质,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步骤对蛋白质进行识别和定量。
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鉴定依赖于特定的结合机制来对蛋白质样品和它们之间的干扰进行分离,纯化和定量,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结合机制,包括静电结合、磁性结合和生物类比结合。
静电结合是利用离子的电荷来实现蛋白质的结合的一种方法,如逆流苯胺凝胶电泳(IEX)、硼滤膜萃取(BFE)、凝胶乳液沉淀(GFC)等。
其优势是有效的提取蛋白质,不会分离出太多的杂质,因此可用于纯化以及分离同种蛋白质,但存在着选择性不高和操作复杂的问题。
磁性分离是利用磁性粒子将蛋白质(如金蛋白)从样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主要应用于从生物体或细胞内筛选靶向蛋白质,如免疫磁珠筛选和快速免疫磁珠筛选等。
优势是极好的选择性和高回收率,缺点是不能太多的纯化和定量。
生物类比结合是指使用小分子有机分子的氢键与蛋白质聚合体的氢键形成竞争,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表面可溶性结构发生变化,以达到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鉴定的目的。
生物类比结合技术同时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低毒性及可控性优点。
如两亲聚酰胺模型(TCA)技术、新型聚乙二醇活性纤维素(PEG)技术等。
优势在于可同时提取多种蛋白质,经纯化后的蛋白质也能保留蛋白质的完整性,但缺点是技术操作比较复杂,耗时较久。
蛋白质分离纯化与鉴定是一个综合技术,因此在蛋白质分离纯化及鉴定过程中应根据蛋白质特性,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结合机制,进行一系列的步骤,以得到最纯净的蛋白质分离纯化,识别和定量的目的。
蛋白纯化的方法
蛋白纯化的方法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蛋白质的研究十分重要。
蛋白质的纯化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为此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蛋白质纯化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1. 溶液分离法溶液分离法是蛋白质纯化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不同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差异来实现的。
在实验过程中,将混合蛋白质溶液加入到不同的溶液中,通过调整pH 值、离子强度等条件,使目标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沉淀或溶解,从而实现纯化。
2.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分离的纯化方法。
该方法是将混合蛋白质溶液加入到分子筛中,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无法通过分子筛,被筛除,而较小的蛋白质分子则可以通过分子筛,被收集到溶液中。
通过调整分子筛的孔径大小,可以实现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的纯化。
3. 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电荷和大小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是将混合蛋白质溶液加入到凝胶中,然后通过电场的作用,使蛋白质在凝胶中移动,从而实现纯化。
根据蛋白质电荷和大小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蛋白质的分离。
4.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亲和性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混合蛋白质溶液加入到含有特定配体的层析柱中,目标蛋白质与配体发生亲和作用,被留下,而其他杂质则被冲洗掉。
通过改变配体的种类和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蛋白质的选择性分离。
5.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色谱柱填料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混合蛋白质溶液加入到色谱柱中,在特定的流动相条件下,不同蛋白质通过色谱柱填料的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分离出来。
液相色谱法可以实现高效、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纯化是蛋白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以上几种纯化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蛋白质的高效分离和纯化,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层析法:包括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吸附层析以及亲和层析等。
2. 电泳法:包括区带电泳、等电点聚焦等。
3. 有机溶剂提取: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能使一些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因此,控制有机溶剂的浓度可以分离纯化蛋白质。
4. 盐析:将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沉淀。
5. 免疫沉淀法:利用特异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蛋白,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性质,可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获得抗原蛋白。
6. 透析和超滤法: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超滤法应用正压或离心力使蛋白质溶液透过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达到浓缩蛋白质溶液的目的。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必要时可以组合使用。
请注意,不同方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可能存在差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一)水溶液提取法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
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
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
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
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pH值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
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盐浓度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
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
升浓度为宜。
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
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
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度为10%,40度为6.6%)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蛋白质纯化方法
蛋白质纯化方法蛋白质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其纯化方法的选择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蛋白质制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纯化蛋白质能够去除与目标蛋白质无关的其他生物分子,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纯度和活性。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一、溶液层析溶液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该方法利用分子大小、电荷和亲水性等差异,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溶液层析方法包括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1. 凝胶层析凝胶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方法。
常见的凝胶材料有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丙烯酰胺薄膜和聚糖凝胶等。
这些凝胶材料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通过选择合适孔径的凝胶材料,可以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分离开来。
2.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电荷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纯化材料表面的离子交换基团与蛋白质间的电荷交互作用,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阳离子交换材料选择带有阴电荷的材料,而阴离子交换材料选择带有阳电荷的材料。
3.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亲和性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纯化材料表面的特定化合物与目标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分离开来。
常见的亲和层析材料有亲和树脂和亲和薄膜等。
二、电泳分离电泳分离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电荷和大小的分离方法。
常见的电泳分离方法包括SDS-PAGE和等电聚焦。
1. SDS-PAGESDS-PAGE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将蛋白质分子包裹成带负电的复合物,使其在凝胶电泳时按照分子大小分离开来。
通过引入分子量标记物,可以根据标记物的迁移距离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
2. 等电聚焦等电聚焦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电荷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胶体颗粒的电动流动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在不同的pH值时停止运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等电聚焦在凝胶上形成pH梯度,蛋白质在梯度中由于电荷变化发生位置变化。
三、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纯化方法。
蛋白质纯化和鉴定技术
蛋白质纯化和鉴定技术近年来,蛋白质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生命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不仅承担着生命体内物质转化和生长发育的任务,还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开展蛋白质研究对于增进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蛋白质纯化和鉴定技术则是蛋白质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蛋白质纯化是指通过一系列具有选择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目标蛋白质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蛋白质纯化最初的目的是为研究人员提供足够纯度的蛋白质样品,以利于后续的功能和结构分析。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需要更高纯度的蛋白质。
因此,蛋白质纯化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制药、医学诊断、基因工程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目前,蛋白质纯化技术主要包括离子交换、分子筛、凝胶过滤、亲和层析、逆相层析、电泳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各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目标蛋白质的大小、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纯化要求等因素。
例如,对于较小的蛋白质,分子筛和凝胶过滤法是常用的纯化方法;对于大分子复合物或已知的结构域,亲和层析法则经常用于富集目标蛋白质。
然而,蛋白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蛋白质的失活、失去特异性或聚集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一些辅助工具也被应用于蛋白质纯化,例如保护剂、还原剂、表面改性剂等。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保持天然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需要采用温和的纯化条件,例如低温、原处性、无需或少需添加保护剂等。
纯化后的蛋白质如何鉴定其纯度和质量也是蛋白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传统上,蛋白质纯度评估主要依靠胶体银染、染料结合、免疫学检测、活性分析等方法进行。
这些方法虽然直观、便捷,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胶体银染法中银染胶对经典的低丰度致癌基因表达的靶分子能够检测得非常精细地蛋白质表达分析方法,但是其重复性和定量性相对较差。
因此,近年来,许多高通量和高分辨率的蛋白质鉴定技术被提出并得到成功应用。
蛋白质的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纯化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蛋白质的纯化对于研究其生物学功能以及制备生物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逆向相色谱层析等。
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蛋白质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电荷相互作
用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离子交换树脂与蛋白质之间的电荷差异,将蛋白质通过树脂的吸附和洗脱来实现纯化。
凝胶过滤层析是一种分子筛分离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孔径的凝胶筛选蛋白质。
较大分子的蛋白质无法通过较小孔径的凝胶,而较小分子的溶液则能够通过较小孔径的凝胶,从而实现纯化。
亲和层析是通过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纯化
的方法。
亲和层析分为正向亲和和反向亲和两种。
正向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其特定配体之间的结合选择性,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反向亲和层析则是利用特定配体与目标蛋白质之间的结合选择性,将非目标蛋白质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逆向相色谱层析是通过蛋白质与逆向相色谱树脂之间的亲水性
相互作用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逆向相色谱层析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逆向相色谱树脂的亲水性差异,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以上是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蛋白质特性和实验需求。
蛋白质纯度鉴定
蛋白质纯度鉴定一、介绍蛋白质是生命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纯度鉴定是研究和应用蛋白质的基础工作。
本文将详细探讨蛋白质纯度鉴定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
二、蛋白质纯度鉴定的原理蛋白质纯度鉴定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物化性质和分离纯化的方法。
蛋白质的物化性质包括分子量、电荷、溶解度等。
2.1 分子量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可通过SDS-PAGE、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其中,SDS-PAGE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速率,可以推断出其分子量大小。
2.2 电荷鉴定蛋白质的电荷性质可以通过等电聚焦电泳进行鉴定。
等电聚焦电泳利用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电荷状态差异,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出来,可以推断出其等电点和电荷情况。
三、蛋白质纯度鉴定的方法3.1 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是蛋白质纯度鉴定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离子交互作用,将蛋白质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来。
通过调整溶液的离子浓度和pH值,可以控制蛋白质的结合和洗脱。
3.2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亲和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具有亲和性的配体固定在层析基质上,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吸附和洗脱。
亲和层析法不仅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也可以用于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如小分子药物、互补的DNA或RNA)的相互作用研究。
3.3 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混合物样品通过特定孔径的凝胶过滤膜,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
较大分子的蛋白质无法通过孔径较小的凝胶,进而得到纯化的目标蛋白质。
3.4 透析法透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和浓缩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差异,通过使用透析袋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如盐、小分子混合物)进行分离。
透析法适用于蛋白质纯化前的提纯工作,也可以作为一种蛋白质溶液去盐和换缓冲液的方法。
igg分离纯化和鉴定
igg分离纯化和鉴定分离纯化和鉴定是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提取目标物质并确定其纯度和特性。
下面以IGG为例,介绍分离纯化和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分离纯化IGG的第一步是蛋白质提取。
可以选择适当的提取缓冲液,将IGG所在的样品(如血浆或细胞培养液)与提取缓冲液进行适当的混合,使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
提取后,可以使用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
将混合物进行离心,使得IGG和其他蛋白质分离。
离心后,可以将上清液取出,其中含有较高纯度的IGG。
为了进一步提高IGG的纯度,可以使用亲和层析等技术。
亲和层析是利用IGG与特定配体之间的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方法。
可以将配体固定在柱子上,然后将提取的上清液通过柱子,IGG会与配体结合,其他蛋白质则流过。
最后,通过改变柱子的条件,如改变pH值或添加特定溶剂,可以使IGG与配体解离,从而获得纯净的IGG。
获得纯净的IGG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SDS-PAGE可以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分离出来,可以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进行比较,确定IGG的分子量。
Western blotting则可以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确认IGG的存在。
除了分子量和存在性,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对IGG进行鉴定,如免疫荧光和ELISA等。
免疫荧光可以通过特异性抗体与IGG结合后的荧光信号来检测IGG的存在。
ELISA可以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定量IGG的含量。
总的来说,分离纯化和鉴定IGG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以获得高纯度的IGG,并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IGG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蛋白质的研究和应用中。
深入解析蛋白质表征研究的实验步骤
深入解析蛋白质表征研究的实验步骤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功能分子之一,对于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的结构鉴定是生物药物领域中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深入解析蛋白质表征研究的实验步骤,带您了解蛋白质结构鉴定的过程。
步骤一:蛋白质纯化蛋白质表征研究的第一步是蛋白质的纯化。
由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复杂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纯化步骤将目标蛋白质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离心、层析、电泳等。
离心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密度进行分离,层析则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介质,电泳则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和大小进行分离。
图1。
步骤二:蛋白质结构预测在蛋白质表征研究中,蛋白质结构的预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算法预测,可以得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以及可能的折叠方式。
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图2。
步骤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蛋白质表征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质谱仪的高精度测量,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和组成。
质谱分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如质谱图谱、质谱成像等,对蛋白质进行全面的表征。
同时,质谱分析还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修饰和变异,为蛋白质结构鉴定提供重要的信息。
步骤四:核磁共振(NMR)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蛋白质表征研究中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核磁共振仪的测量,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原子间距离、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等信息,从而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非破坏性的特点,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动态性具有重要意义。
步骤五: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蛋白质表征研究中最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制备成晶体,并通过X射线的衍射测量,可以得到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
X射线晶体学可以提供蛋白质的原子级别的结构信息,对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步骤六:电子显微镜(EM)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是蛋白质表征研究中新兴的结构鉴定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小分子量测定法
测定蛋白质中某一微量元素的含量 如Mb含Fe为0.335%,则M=55.8/0.335%=16700。
这就是最小分子量。其实,真实分子量是最小分子 量的n倍,n指Fe的数目,Mb的n=1,所以 M=167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凝胶过滤法 (gel filtration)
分子筛效应: 大分子先洗脱下来 小分子后洗脱下来
一、蛋白质的酸碱性质
两性电解质 可解离基团:α-NH3+
α-COO侧链上的功能基团 氨基酸有的化学性质蛋白质就有 pI=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时的pH
水化膜
+++
酸
+
+碱
++
碱
- -
- -
酸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在等电点的蛋白质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脱水作用
++ +
+
+
+ ++
脱水作用 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① SDS-蛋白质形成复合物,1.4克SDS与1克蛋白质结 合,相当于每两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一个分子的SDS。 这样,蛋白质的原有电荷效应被覆盖,带有相同密度 负电荷,分子量大小与迁移率成正比。
② SDS改变蛋白质分子单体构象,全部变成似雪茄烟 形的长椭圆棒型。
四、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形状
1、前处理(pretreatment)
去杂质、脱脂
细胞破碎
机械破碎法
研磨法 组织捣碎器法 超声波法 压榨法 冻融法
溶胀 自溶 化学法 酶解法
缓冲液溶提、离心或过滤去除细胞碎片
缓冲液的选择
离子强度:0.1-0.2 M pH范围:7.0 - 8.0
最常使用的两种缓冲液
磷酸盐缓冲液 Tris缓冲液
1966年,Andrews得出一个经验公式: lgMr = a/b—Ve/bVo
Ve 为洗脱体积。它是自加样品开始到该 组分的洗脱峰(峰顶)出现时所流出的 体积。Vo为外水体积,Mr 为相对分子质 量,a和b为常数。
5、 SDS-PAGE 测分子量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添加成分
1、抗氧化剂:DTT,BME,Cys,GSH 2、酶抑制剂:EDTA,蛋白酶抑制 PMSF 3、酶的辅因子或辅基 4、植物细胞(酚类化合物):PVP 5、抗菌剂:NaN3
2、粗分级分离
目的:去除杂蛋白,核酸,多糖等杂质, 同时浓缩蛋白质溶液
特点:简便,处理量大
方法: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分 级分离、超过滤、凝胶过滤、冷冻真空 干燥、加热变性沉淀,等等。
通常长轴与短轴之比小于10者为球状蛋白 质,大于10者为纤维状蛋白质。
球状蛋白质
近似于球形或椭圆形,生物界中的大多数蛋白 质为球状蛋白质,如大多数的酶类、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以及多种溶解于胞液或体液中的蛋 白质。球状蛋白质一般可溶于水,并且具有特 异的生物学活性(如血红蛋白运输氧、酶起催 化作用等)。
Advanced Biochemistry Fall 2015
Protei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I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必要性
需要单一的蛋白质研究其结构与功能
化学修饰需要单一的蛋白质
纯化改造过的蛋白质,从而开发出性 能更优良的蛋白质
Lecture Outline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包括
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二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三级结构 (tertiary structure) 四级结构 (quaternary structure)
球状和纤维蛋白质
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可分为: 球状蛋白质(globular protein) 纤维状蛋白质(fibrous protein)
纤维蛋白质
纤维状蛋白质多是构成机体的结构 材料,如皮肤、肌腱、软骨及骨组 织中的胶原蛋白,肺、大动脉等中 的弹性蛋白,毛发及皮肤中的角蛋 白,蚕丝中的蚕丝蛋白等。它们一 般难溶于水,在机体中起着粘合、 支撑、保护、负重和营养等功能。 纤维状蛋白质的更新较慢。
第二部分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原则和程序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分子量范围可达1万 至100万之间,其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为胶粒 范围之内。
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颗粒表面电荷(双电层) 水化膜:1g蛋白结合0.3-0.5g水
蛋白质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以及不能通过半透膜等 性质
三、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蛋白质分子大小 6—1,000 kD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基础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原则和程序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纯度鉴定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层析技术 蛋白层析的主要技术
10/12/2015
3
第一部分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基础:
结构和特性
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
1. 酸碱性质 2. 胶体性质 3. 分子量的测定 4. 结构和形状
单位:Dalton(道尔顿),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学说创始人John Dalton. 1道尔顿=1×C12绝对质量/12=1/N g( 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1.67×10-27千克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1、最小分子量测定法: 2、渗透压法 3、超离心法 4、凝胶过滤法 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增加蛋白制品 (preparation) 的纯度 (purity) 或比活(specific activity)。 去除变性的和不要的蛋白质。 所得蛋白质的产量达到最高值。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前处理(pretreatment) 粗分级分离(rough fractionation) 细分级分离(fine fractionation) 结晶(crystallization)及蛋白质的鉴定
脱水作用
--
酸-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不稳定的蛋白质颗粒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溶液中蛋白质的聚沉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胶体性质(colloidal system)
胶体溶液的特点: 分散相质点直径在1-100 nm内 分散相质点带同种静电荷,不易聚集沉淀 溶于水 大多数球状蛋白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
3、细分级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