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八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八知识点

必修三专题七知识点

(一)经典力学

1、奠基者——伽利略(16世纪末17世纪初)

(1)贡献:

A、通过实验验证,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2)意义: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创立者——牛顿

(1)标志: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 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3)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3、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

①经典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③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

技术的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⑤为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相对论与量子论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提出/创立意义

狭义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

的电动力学》

反映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

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广义相对论1916年第一次阐述了四维空间和物资分布相

联系的重要思想

(2)评价:

A、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

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6.3《神权下的自我》(共38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6.3《神权下的自我》(共38张PPT)

宗教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教;
(3)波及领域不同:
文艺复兴主要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 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
• 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
鼓吹人性解放
宣扬思想自由
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 (人成为神的附属品)
冲突
十四 世纪 西欧 资本 主义 萌芽
7、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 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8、影响:
(1) 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 1054年
东正教 (东派)
公教(天主教) (西派)
——薄伽丘《十日谈》(教材105页)
(第一天故事第二)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 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 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 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 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 至……耽溺男风。” 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 贪得无厌,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 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 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 的美名来盗卖圣职。 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权威—— 天主教会的虚伪和腐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主干知识: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

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

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2)从1986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1.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2.主要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参考课件3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参考课件3
②《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 了条件。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
? 3
五、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 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 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 经济基础。
15011900年
在世界科技中的比 例
50%
62% 71% 58% 29%
导致中国古代科技最终从先进到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六、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 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3.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 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 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影响:
(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课文注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课文注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课文注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从1927年1月4日开始,毛泽东考察了湘潭、湘乡、衡阳、醴陵、长沙五县。历时32天,行程700千米。回到武汉后,着手撰写考察报告,并于3月完成。全文有两万多字。《报告》叙述了湖南农民所做的14件大事,认为都是革命的行动和志愿自主革命的措施。《报告》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了在农村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民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的基本思想,通篇贯穿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革命思想。他充分肯定了农民革命的大方向始终没有错,并列举农民协会所做的14件大事,以此来批判反动阶级对农民运动的责难。经过这次考察,毛泽东更加肯定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说明农民问题是决定中国革命全局的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组织和依靠农民,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它连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等文章,是党在大革命时期正确路线的重要代表著作,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物——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 1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

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课标知识点解读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子

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A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孟子:A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B“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A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B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朱熹:理比气更根本,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为一,这就是“太极”。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高二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

高二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

高二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

《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老子的思想蕴含

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

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

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

主张。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

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

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

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1百家争鸣(共4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1百家争鸣(共45张PPT)
23
2.庄子
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 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 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 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 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 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 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 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 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
观) 维护社会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 稳定: 税)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09 3
zxb
21
孔子问道于老子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的 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学者 感叹羡慕不已,这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
2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 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 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 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
百家争鸣的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崩溃,诸侯崛起, 各种力量争衡较量;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世界潮流课件 (共17张PPT)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大胆批判君主 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严复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 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 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 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 的。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 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 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 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 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 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康有为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 系易,以变易为义。” (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谭嗣同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 恨。” ( 严 )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
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 的思想?
1)作为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 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 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 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因此,他们的思想具有有保存和维护封建 统治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原因

政治: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

经济(根本):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

思想: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社会阶级:“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

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

1、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

(1)核心: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礼(维护周礼克己复礼贵贱有序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3)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

(4)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孟子(战国)

(1)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核心)学说。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2)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伦理观:性本善

(4)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5)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

(1)“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2)“仁政”: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共4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共46张PPT)
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观唯心论)。
方法论: “发明本心” (求理的方法:通过内心反
省得到理)(不需要学习体会,反对格物致知)。
王守仁,号阳明,人称王阳 明。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 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 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 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 儒。故称之为“真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因 此,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 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 孟、朱、王。
( 儿媳郁郁而终。此思想家会是 朱熹 )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1、什么是理学?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 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什么是理? (“理” 的含义)
人性和儒家的伦理道德就是理,理就是天理。“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 种东西,是天下万物永恒的普遍法则。它体现在社 会上是儒家“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 就是人性。
根 么重 极据 样说 问材 的教 题料 不、 和三 足轻世指?思界出辨本佛,原教理问、论题道性的教、深盛哲入行学 探的性 讨原不 ,因足 权?; 威并缺 性指乏 不出对 足儒终 ;学有什
一、儒学的困境(背景)
材料四: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 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 度的利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 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 发宋 失展代 的看商 问理品 题经学—济的西的兴繁北起荣大引》学起社孙会学道功德《、人从性商修品养的经缺济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 文艺复兴 (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 文艺复兴 (共24张PPT)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
L a b
拥有生命。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
教之中,而在科学之中
——达芬奇 达· 芬奇1452-1519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大师们,不管是文学还是艺
术,他们都在打破对人性的束缚或者说和天主 教会、宗教神学思想是相反的,对立的。。。
完善导学稿:
反对 封建 ,主要反对天主 教会和宗教神学对人、人性的束缚 6、斗争目的: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强调 追求现实的幸福 。 7、性质:文艺复兴发生于 14~17世纪的欧洲, 是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 发起的弘扬 资产阶级 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
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 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文艺复兴年代有哪些杰出人物和作品呢?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薄伽丘 14 文学 世纪 三杰
作品
《十日谈》
但丁 彼特拉克
《神曲》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源自文库
15 美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世纪 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摩西》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处于宗教文化中的人民的精神状态是 ???
选词: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人性压抑、 张扬个性、思想禁锢、思想开放、愚昧无知、以人为 本、言论自由、神为中心、追求享乐 欧洲 中世 禁欲苦行 人性压抑 思想禁锢 愚昧无知 神为中心 纪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专题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

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

三个阶段:器物技艺(经济)→社会制度(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具体过程:

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器物)

农民阶级:《资政新篇》(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度)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向俄国学习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文化)

二、专题知识详解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贡献:P50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53

(1)兴起背景:

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

①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

②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

胡适: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

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④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4.概述(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54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知识详解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专题主干知识: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及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的概貌及中国古代艺术精神。

3、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专题知识详解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3.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

(3)启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知识详解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专题主干知识

人文精神的内涵:即人文主义,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

人文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希腊时代,即智者运动,思想家们突破神灵的束缚,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二是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三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与天赋人权。

二、专题知识详解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P100 (1)智者运动背景: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②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③平民地位的提高④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智者学派主张和特点:

①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②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③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工具

(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①普罗塔戈拉,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②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观点评价: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思的第一次觉醒

(4)智者运动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滥觞。

(5)苏格拉底的代表主张和评价:

①提出“美德即知识”。评价: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

历史必修三完整提纲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形成与数理科学的兴起

1.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a.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b.科学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2.数理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a.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拓扑学的发展

b.伽利略的力学理论与物理学的发展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微积分学的发展

第二章: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重构

1.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a.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b.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世界历史的重构

a.欧洲列强的崛起与新帝国主义时期

b.19世纪的亚非拉与殖民地统治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a.帝国主义与导致战争的冲突

b.战争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

2.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a.俄国革命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

b.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a.日本侵略与太平洋战争

b.德国的侵略与欧洲战争

c.原子弹的投放与战争的结束

2.冷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与竞争

b.冷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第三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化的挑战

1.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与应对

a.恐怖主义的崛起与全球安全形势的紧张

b.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与平衡

2.全球化的挑战与应对

a.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b.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挑战

第六章: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

1.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建立

a.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b.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挑战

2.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a.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进程

a.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

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解读】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