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全)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一)伯诺里方程实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能量方程实验)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 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P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如图所示,测点5至测点7,管渐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 P >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 <0。
而据能量方程E 1=E 2+h w1-2,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 2恒小于E 1,(E-E )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上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 )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222gAQ E pZ H p -=+=γ,任一断面起始的总水头E 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 为定值时,Q 增大,g v 22就增大,则γpZ +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 相应减小,故γpZ +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 )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g A Q g A Q A Q g v g v v p Z H P 2222222212222222122ζζγ+-=+-=⎪⎪⎭⎫ ⎝⎛+∆=∆ g A Q A A 212222122⎪⎪⎭⎫ ⎝⎛-+=ζ式中ζ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 增大,H ∆亦增大,()P P -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3、 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0.7cm ,γpZ H P +=均为37.1cm (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各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微课(精)
水力分析与计算
管道不同进口边界条件,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水池中水面线为测压管水头线
水力分析与计算
管道不同出口边界条件,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自由出流:在管道出口处,测压管水头线末端落在管轴线处。
淹没出流:下游水池流速等于零,在管道出口处,测压管水头线 末端落在下游水面处。
淹没出流:下游水池流速不等于零,在管道出口处,测压管水头线 末端比下游水面稍低;
水力分析与计算
图 5-8
水力分析与计算
4
定性绘制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
1
2
3
hi
4
0 0
2
3
Pi r
i2
2g i
总水头线 H h
1
w15
2
2g
5
4
Zi
测压管水头线 6
1
5
6
水力分析与计算
5
定性绘制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
1
总水头线
测压管水头线
2
3
总结: 1.注意管道上下游进出口情况,不要画错; 2.测压管水头线要从下游向上游绘制,把握好末端情况; 3.管径大的管段,两线平缓,间距小,管径小时相反; 4.有局部损失地方,总水头线竖直下降。
水力分析与计算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主 讲 人: 王勤香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014.10
水力分析与计算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两线绘制目的: 分析有压管道压强沿程变化,判断管道布设及体型设计合理性。 总水头线与测压管水头线绘制两线绘制原则及方法: (1)先绘总水头线再绘测压管水头线,绘制总水头线一般从上游进口断 面开始,向下游绘制,测压管水头线一般从出口断面开始,向上游绘制,测压 管水头线低于总水头线一个流速水头值; (2)对于管径不变的管道,二者为倾斜下降相互平行的直线; (3)有局部水头损失断面假设局部水头损失集中在一个断面上,总水头 线画成竖直下降的直线。 (4)在绘制水头线时,应注意管道进、出口的边界条件。管道出口为自 由出流时,测压管水头线末端与出口断面中心重合。管道出口为淹没出流时, 在下游流速v2≈0时,测压管水头线末端与下游水面齐平;在下游流速v2≠0时, 测压管水头线末端一般情况下稍低于下游水面。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注意
§5-2-4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绘制§5-2-4-1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具体步骤测压管水头线与能头线的绘制的具体步骤(观看动画)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为了了解管中动水压强沿程变化的情况。
,计算相应的流速υi、沿程水头损失h fi和1、根据和顺利完成的流量Qi局部水头损失h ji。
2、自管道进口到出口,算出第一管段两端的总水头值,并绘出总水头线.3、在绘制测压管水头线之前,常先绘制总水头线,这是因为任一断面的测压管水头等于该断面的总水头与流速水头之差。
在绘制总水头线时,局部水头损失可作为集中损失绘在边界突然变化的断面上,沿程水头损失则沿程逐渐增加的,因此总水头线在有局部水头损失的地方是突然下降的,而在有沿程水头损失的管段中则是逐渐下降的。
从总水头线向下减去相应断面的流速水头值,便可绘出测压管水头线。
也可算出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值,即可绘出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
管道出口断面压强受到边界条件的控制。
由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和基准线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明确地表示出管道任一断面各种单位机械能量的大小。
§5-2-4-2 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应注意的问题沿管长均匀分布。
1、在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时,等直径管段的hf2、在等直径管段中,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平行。
3、在绘制水头线时,应该注意管道出口的边界条件条件,如图5-6所示。
图5-6图5-7当上游行近流速水头时,总水头线的起点在上游液面,如图5-6(a),当时,总水头线在起点较上游液面高出,如图5-6(b)。
4、此外,还应注意管道出口的边界条件,如图5-7所示。
图5-7(a)为自由出流,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画在出口断面的形心上;图5-7(b)为淹没出流,且下游流速水头,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与下游液面平齐;图5-7(c)亦为淹没出流,且下游流速水头,表示管流出口的动能没有全部损失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为尚有一部分转化为下游势能,使下游液面抬高,高于管道出口断面的测压管水头,故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低于下游液面。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沿程阻力实验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响实验结果?
2、根据实测m值判别实验流区。 lghf~lgv曲线斜率m=1.0~1.8,即hf与v1.0~1.8成正比,所以流动为层流,紊 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2、管道当量粗糙度如何测得? 当量粗糙度的测量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2.流 量 增 加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有 何 变 化 ?为 什 么 ?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 量 增加 ,测 压 管 水 头 线(P-P)总 降 落 趋 势 更 显著。这 是 因 为 测压管水头 , 管 道 过 流 断 面 面 积 A 为 定 值 时 , Q增 大 就 增 大 ,而 且 随 流 量 的 增 加 阻 力损 失 亦 增 大 ,管 道 任 一 过 水 断 面 上 的 总 水 头 E相 应 减 小 ,故 的减小更加显著。
测压管水头高于管轴线的部分其压强水头正,否则为负。
调整管道布置避免产生负压 如上图知,管道任意断面的压强水头 若H0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压强水头的因素为上式中的后三项。较有效的方 法是降低管线的高度,以提高管道中压强的大小,避免管道中出现负压。
伯努利方程实验思考题
1.测 压 管 水 头 线 和 总 水 头 线 的 变 化 趋 势 有 何 不 同 ?为 什 么 ? 测 压 程 只 条 件 部 分 9,管 而 据 即 恒 下 降 越 大 水 头 管 水 头 线(P-P)沿 程 可 升 可 降 。而 总 水 头 线(E-E)沿 降 不 升 。这 是 因 为 水 在 流 动 过 程 中 ,依 据 一 定 边 界 ,动 能 和 势 能 可 相 互 转 换。 测 点5 至 测 点7, 管 收 缩, 势 能 转 换 成 动 能,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降 低。 测 点7至 测 点 渐 扩,部 分 动 能 又 转 换成 势 能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升 高 。 能 量 方 程E1=E2+hw1-2, hw1-2为 损 失 能 量 ,是 不 可 逆 的 , 有 hw1-2>0,故 E2恒 小 于E1,(E-E)线 不 可 能 回 升。(E-E) 线 的 坡 度 越 大 ,即J越 大 ,表 明 单 位 流 程 上 的 水 头 损 失 ,如 图2.3的 渐 扩 段 和 阀门 等 处 ,表 明 有 较 大 的 局 部 损 失 存 在 。
第五版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流体力学》答案1-6.当空气温度从00C 增加至020C 时,ν值增加15%,容重减少10%,问此时μ值增加多少?⎡⎤⎣⎦解0000000000(115%90%)()()0.035 3.5%gggγγννμμρνρνμρνγν⨯---====1-7.图示为一水平方向运动的木板,其速度为1m s ,平板浮在油面上,油深 1mm δ=,油的0.09807Pa s μ=,求作用于平板单位面积上的阻力?⎡⎤⎣⎦解10.0980798.070.001du Pa dy τμ==⨯= 1-9.一底面积为4045cm ⨯,高为1cm 的木板,质量为5kg ,沿着涂有润滑油的斜面等速向下运动,已知1m v s =,1mm δ=,求润滑油的动力粘滞系数?⎡⎤⎣⎦解0T GSin α-= 55255131313T GSin G g g α==⋅=⨯⨯=所以 10.400.451800.001du T A dy μμμ==⨯=但 259.8070.10513180Pa s μ⨯==⋅⨯所以1-10.一个圆锥体绕其铅直中心轴等速旋转,锥体与固定壁的间距为δ=1mm ,全部为润滑油充满,μ=0.1Pa.s ,当旋转角速度ω=16s -1,锥体底部半径R =0.3m,高H =0.5m 时,求:作用于圆锥的阻力矩。
解: 取微元体, 微元面积:阻力矩为:阻力: 阻力矩51213GVδ22cos 0dhdA r dl r du r dy dT dA dM dT rππθωτμμδτ=⋅=⋅-====⋅0333012cos 12()cos 12cos HHHM dM rdT r dAr r dh r dh r tg h tg h dhττπθωμπθδθωμπθδθ====⋅⋅=⋅⋅⋅=⋅=⋅⋅⋅⋅⎰⎰⎰⎰⎰⎰1-14.图示为一采暖系统图,由于水温升高引起水的体积膨胀,为了防止管道及暖气片胀裂,特在顶部设置一膨胀水箱,使水的体积有自由膨胀的余地,若系统内水的总体积38V m =,加热前后温度差050t C =,水的热胀系数0.0005α=,求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解因为 dV V dt α=所以 30.00058500.2dV Vdt m α==⨯⨯=2-2.在封闭管端完全真空的情况下,水银柱差250Z mm =,求盛水容器液面绝对压强1p 及测压管中水面高度1Z ?⎡⎤⎣⎦解312013.6109.80.056664a p Z p γ=+=⨯⨯⨯=11 6.6640.686809.8p Z m mm γ==== 2-6.封闭容器水面的绝对压强20107.7KNp m =,当地大气压强298.07a KNp m =,试求(1)水深0.8h m =的A 点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2)若容器水面距基准面高度5Z m =,求A 点的测压管高度和测压管水头。
武汉大学水力学教材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恒定管流1、并联管道中各支管的单位机械能损失相同,因而各支管水流的总机械能也应相等。
( )2、图示虹吸管中B点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 )3、恒定管流的总水头线沿流程下降,而测压管水头线沿流程可升可降。
( )4、在等直径圆管中一定发生均匀有压流动。
( )5、各并联支管的水头损失相同,所以其水力坡度也相同。
( )6、图示两个容器由两根直管相连,两管的管径、管长及糙率均相同,所以通过的流量相等。
( )径偏小,不能通过要求的设计流量。
( )8、图示A、B 两点间有两根并联管道 1 和 2 。
设管 1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1,管 2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2。
则h f1与h f2 的关系为()(1)h f1 >h f2;(2)h f1<h f2;(3)h f1 = h f2;(4)无法确定。
9、图示为坝身下部的三根泄水管 a、b、c,其管径、管长、上下游水位差均相同,则流量最小的是()。
(1)a管;(2)b管;(3)c管;(4)无法确定。
10、在管道断面突然扩大处,测压管水头线沿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管道断面突然缩小处,测压管水头线沿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示为一串联管段恒定流。
各管段流量q v1、q v2、q v3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管段流速 v1、v2、v3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对于有压管流出口为自由出流时,测压管水头线终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为淹没出流时,若下游水池中流速v2=0,测压管水头线终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v2≠0,测压管水头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下游水面。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可以精确地描述某一特定点的水头高 度和水流状态,提供详细的水流信息。 缺点:只能描述某一特定点的水流状 态,无法提供整个水流区域的信息。
04
实际应用案例
总水头线绘制案例
案例一
某城市给水系统
介绍
某城市给水系统采用重力流输水,需要绘制总水头线 来评估系统性能。
绘制方法
根据泵站和水塔的位置,计算各点的水头高度,并绘 制总水头线。
测压管水头线
在流体力学、环境科学、气象学等领域中,测压管水头线被 广泛应用于测量和描述某一特定点的水头高度和水流状态。 例如,在气象观测中,测压管水头线被用来测量和描述大气 中的压力分布。
优缺点比较
总水头线的优点
可以描述整个水流区域的水头分布和 能量状态,能够提供全面的水流信息。 缺点:对于某一特定点的水流状态描 述不够精确。
测压管水头线绘制案例
案例三:某水库
介绍:某水库用于农业灌溉和居民供水,需要绘制测压管水头线来监测水库的运行 状态。
绘制方法:在库区设置测压管,测量水位高度,并绘制测压管水头线。
测压管水头线绘制案例
• 结果:通过测压管水头线,可以及时发现水库的异常情况, 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测压管水头线绘制案例
不同点
总水头线通常是指整个水流区域的水头高度,而测压管水头线则是指某一特定点 的水头高度。此外,总水头线是绝对水头,而测压管水头线是相对水头。
应用场景比较
总水头线
在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中,总水头线被 广泛应用于描述整个水流区域的水头分布和能量状态。例如 ,在水电站的水轮机设计中,总水头线是重要的设计参数。
案例四
某地下水井群
介绍
某地下水井群用于农业灌溉,需要绘 制测压管水头线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 化。
测压管水头线
§5-2-4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绘制§5-2-4-1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具体步骤测压管水头线与能头线的绘制的具体步骤(观看动画)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为了了解管中动水压强沿程变化的情况。
1、根据和顺利完成的流量Qi,计算相应的流速υi、沿程水头损失h fi和局部水头损失h ji。
2、自管道进口到出口,算出第一管段两端的总水头值,并绘出总水头线.3、在绘制测压管水头线之前,常先绘制总水头线,这是因为任一断面的测压管水头等于该断面的总水头与流速水头之差。
在绘制总水头线时,局部水头损失可作为集中损失绘在边界突然变化的断面上,沿程水头损失则沿程逐渐增加的,因此总水头线在有局部水头损失的地方是突然下降的,而在有沿程水头损失的管段中则是逐渐下降的。
从总水头线向下减去相应断面的流速水头值,便可绘出测压管水头线。
也可算出各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值,即可绘出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
管道出口断面压强受到边界条件的控制。
由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和基准线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明确地表示出管道任一断面各种单位机械能量的大小。
§5-2-4-2 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应注意的问题1、在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时,等直径管段的hf沿管长均匀分布。
2、在等直径管段中,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平行。
3、在绘制水头线时,应该注意管道出口的边界条件条件,如图5-6所示。
图5-6当上游行近流速水头时,总水头线的起点在上游液面,如图5-6(a),当时,总水头线在起点较上游液面高出,如图5-6(b)。
4、此外,还应注意管道出口的边界条件,如图5-7所示。
图5-7图5-7(a)为自由出流,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画在出口断面的形心上;图5-7(b)为淹没出流,且下游流速水头,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与下游液面平齐;图5-7(c)亦为淹没出流,且下游流速水头,表示管流出口的动能没有全部损失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为尚有一部分转化为下游势能,使下游液面抬高,高于管道出口断面的测压管水头,故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低于下游液面。
武汉大学水力学教材答案第六章
武汉大学水力学教材答案第六章第六章恒定管流1、并联管道中各支管的单位机械能损失相同,因而各支管水流的总机械能也应相等。
( )2、图示虹吸管中B点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 )( )4、在等直径圆管中一定发生均匀有压流动。
( )5、各并联支管的水头损失相同,所以其水力坡度也相同。
( )( )( ) 8、图示A、B 两点间有两根并联管道 1 和 2 。
设管 1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1 ,管 2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2。
则h f1与h f2 的关系为()(1)h h(2)h<h f2;(3)h f1 = h f2;(4)无法确定。
c,其管径、管长、上下游水位差均相同,则流量最小的是()。
b管;(3)c管;(4)无法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管道断面突然缩小处,测压管水头线沿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示为一串联管段恒定流。
各管段流量q v1、q v2、q v3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管段流速 v1、v、v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为淹没出流时,若下游水池中流速v2=0,测压管水头线终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v2≠0,测压管水头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游水面。
13、定性绘出图示等直径短管道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并标明符号及负压区。
M、N 两点的压强高度p m/ g 及p n/ρg。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1)
本科教学实验指导书水力学实验易文敏编写李克锋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言水力学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观察分析水流现象,验证所学理论,学会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整理实验资料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每个实验者有观察现象,进行操作和组织实验的机会,并能独立进行整理分析实验成果,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各项实验分别介绍了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设备、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可供实验者编写实验报告时参考的表格。
要求做好实验后,实验者要独立认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按时交指导教师批阅。
为了使实验者能深入地掌握和巩固有关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项目的结尾都列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供实验者进一步深入思考,并要求在实验报告中作出书面回答,随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批改。
实验一 静水压强一、实验目的:1. 实测容器中的静水压强;2. 测定X 液体的容重;3. 通过实验,掌握静水压强的基本方法和了解测压计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如图所示,1管和2管、3管和4管、5管和6管组成三支U 型管,其中5管和6管组成的U 型管装X 液体,其余U 型管装水。
1管、3管和5管与大气连通,2管、4管和6管与水箱顶部连通。
3管和4管组成的U 型管的底部与水箱的A 点连通,1管和2管组成的U 型管的底部与水箱的B 点连通。
水箱底部与调压筒连通。
三、实验原理:利用调压筒的升降来调节水箱内液体表面压强和液体内各点的压强。
1. 根据静水压强基本公式:p=p 0+ρg h 可得p A =ρg 水(▽3-▽A ) p B =ρg 水(▽1-▽B )2. 由于2、4、6管与水箱顶部连通,所以2、4、6管液面压强与水箱液面压强相同,于是可得:p 0=ρg 水(▽1-▽2)= ρg 水(▽3-▽4)=ρg X (▽5-▽6)ρg X =6543∇-∇∇-∇ρg 水 或ρg X =6521∇-∇∇-∇ρg 水3. 若水箱内气体压强p 0≠p a ,则p 1≠p 2、p 3≠p 4、p 5≠p 6。
水力学实验报告材料思考地的题目答案详解(全)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一)伯诺里方程实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能量方程实验)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 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P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如图所示,测点5至测点7,管渐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 P >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 <0。
而据能量方程E 1=E 2+h w1-2,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 2恒小于E 1,(E-E )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上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 )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222gAQ E pZ H p -=+=γ,任一断面起始的总水头E 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 为定值时,Q 增大,gv 22就增大,则γp Z +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 相应减小,故γpZ +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 )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g A Q g A Q A Q g v g v v p Z H P 2222222212222222122ζζγ+-=+-=⎪⎪⎭⎫ ⎝⎛+∆=∆ g A Q A A 212222122⎪⎪⎭⎫ ⎝⎛-+=ζ式中ζ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 增大,H ∆亦增大,()P P -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3、 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0.7cm ,γpZ H P +=均为37.1cm (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各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流体力学》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流体力学》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观察恒定流条件下管道断面或管程高度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置时能、压强势能和动能的沿程变化规律;考察均匀流、渐变流、急变流及水流的特征;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绘制测压管的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5.1所示图5.1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流量调节阀 说明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1.毕托管侧压管(表3.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H ’(g up2z 2++=γ),需注意一般情况下H ’与断面总水头H (gυγp z 22++=)不同(因一般u ≠υ),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2.普通测压管(表3.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秤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
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2、3……,n )i w i i i i h gp z g p z -+++=++122111122υαγυαγ 取α1 = α2 = … αn =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p z +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υ及g22αυ,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
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武汉大学水力学教材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恒定管流1、并联管道中各支管的单位机械能损失相同,因而各支管水流的总机械能也应相等。
( )2、图示虹吸管中B点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 )( )4、在等直径圆管中一定发生均匀有压流动。
( )5、各并联支管的水头损失相同,所以其水力坡度也相同。
( )( )( )8、图示A、B 两点间有两根并联管道 1 和 2 。
设管 1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1 ,管 2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2。
则h f1与h f2 的关系为()(1)h h(2)h<h f2;(3)h f1 = h f2;(4)无法确定。
,其管径、管长、上下游水位差均相同,则流量最小的是()。
b管;(3)c管;(4)无法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管道断面突然缩小处,测压管水头线沿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示为一串联管段恒定流。
各管段流量q v1、q v2、q v3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管段流速 v1、v、v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为淹没出流时,若下游水池中流速v2=0,测压管水头线终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v2≠0,测压管水头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游水面。
13、定性绘出图示等直径短管道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并标明符号及负压区。
并标出管中的 M、N 两点的压强高度p m/?g 及p/ρg。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全)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一)伯诺里方程实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能量方程实验)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 可正可负。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P 恒为正,即J>0。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如图所示,测点5至测点7,管渐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 P >0。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 <0。
而据能量方程E 1=E 2+h w1-2,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 2恒小于E 1,(E-E )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 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上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 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 )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222gAQ E pZ H p -=+=γ,任一断面起始的总水头E 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 为定值时,Q 增大,g v 22就增大,则γpZ +必减小。
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 相应减小,故γpZ +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 )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g A Q g A Q A Q g v g v v p Z H P 2222222212222222122ζζγ+-=+-=⎪⎪⎭⎫ ⎝⎛+∆=∆ g A Q A A 212222122⎪⎪⎭⎫ ⎝⎛-+=ζ式中ζ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 增大,H ∆亦增大,()P P -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3、 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0.7cm ,γpZ H P +=均为37.1cm (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各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伯努利方程实验思考题答案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测点5 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
而据能量方程E1=E2+hw1-2, h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 hw1-2>0,故 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有如下二个变化:(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 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如图),测点高差0.7cm,HP=均为 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
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
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2018年伯努利实验报告思考题
2018年伯努利实验报告思考题伯努利实验报告思考题伯努利方程实验思考题答案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 ,为什么 ,答: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
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
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
测点5 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
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
而据能量方程E1=E2+hw1-2, h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 hw1-20,故 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
(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 ,为什么 ,答: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
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 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
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 (如图) ,测点高差0.7cm,HP=均为 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
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
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
沿程阻力实验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响实验结果?
2、根据实测m值判别实验流区。
lghf~lgv曲线斜率m=1.0~1.8,即hf与v1.0~1.8成正比,所以流动为层流,紊 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2、管道当量粗糙度如何测得?
பைடு நூலகம்
当量粗糙度的测量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及Re,然后用下式求解。
也可用
1 2 lg( K 2.51 )
3.7d Re
K
~ Re关系,直接由莫迪图查得
d
,进而得出当量粗糙度K。
3、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分析原因。
通常试验点所绘得的 ~Re关系曲线处于光滑管区,本报告所列的
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有的实验结果相应点落到了莫迪图中光滑管区的右下 方。对此须认真分析。
伯努利方程实验思考题
1.测 压 管 水 头 线 和 总 水 头 线 的 变 化 趋 势 有 何 不 同 ?为 什么?
测 压 管 水 头 线(P-P)沿 程 可 升 可 降 。而 总 水 头 线(E-E)沿 程 只 降 不 升 。这 是 因 为 水 在 流 动 过 程 中 ,依 据 一 定 边 界 条 件 ,动 能 和 势 能 可 相 互 转 换。 测 点5 至 测 点7, 管 收 缩, 部 分 势 能 转 换 成 动 能,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降 低。 测 点7至 测 点 9,管 渐 扩,部 分 动 能 又 转 换成 势 能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升 高 。 而 据 能 量 方 程E1=E2+hw1-2, hw1-2为 损 失 能 量 ,是 不 可 逆 的 , 即 恒 有 hw1-2>0,故 E2恒 小 于E1,(E-E)线 不 可 能 回 升。(E-E) 线 下 降 的 坡 度 越 大 ,即J越 大 ,表 明 单 位 流 程 上 的 水 头 损 失 越 大 ,如 图2.3的 渐 扩 段 和 阀门 等 处 ,表 明 有 较 大 的 局 部 水头损失存在。
武汉大学水力学教材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恒定管流1、并联管道中各支管的单位机械能损失相同,因而各支管水流的总机械能也应相等。
( )2、图示虹吸管中B点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 )3、恒定管流的总水头线沿流程下降,而测压管水头线沿流程可升可降。
( )4、在等直径圆管中一定发生均匀有压流动。
( )5、各并联支管的水头损失相同,所以其水力坡度也相同。
( )6、图示两个容器由两根直管相连,两管的管径、管长及糙率均相同,所以通过的流量相等。
( )7、设计管道时,若选用的糙率大于实际的糙率,则求得的管道直径偏小,不能通过要求的设计流量。
( )8、图示A、B 两点间有两根并联管道1 和2 。
设管1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1,管 2 的沿程水头损失为h f2。
则h f1与h f2 的关系为()(1)h f1 >h f2;(2)h f1<h f2;(3)h f1 = h f2;(4)无法确定。
9、图示为坝身下部的三根泄水管a、b、c,其管径、管长、上下游水位差均相同,则流量最小的是()。
(1)a管;(2)b管;(3)c管;(4)无法确定。
10、在管道断面突然扩大处,测压管水头线沿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管道断面突然缩小处,测压管水头线沿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示为一串联管段恒定流。
各管段流量q v1、q v2、q v3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管段流速v1、v2、v3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于有压管流出口为自由出流时,测压管水头线终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口为淹没出流时,若下游水池中流速v2=0,测压管水头线终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v2≠0,测压管水头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下游水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流 量 增 加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有 何 变 化 ?为 什 么 ? . 有如下二个变化: 显著。 (1)流 量 增 加 ,测 压 管 水 头 线(P-P)总 降 落 趋 势 更 显著。这 是 因 为 ) ) 测压管水头 , 管 道 过 流 断 面 面 积A为 定 值 时 ,Q增 大 为 增 就 增 大 ,而 且 随 流 量 的 增 加 阻 力损 失 亦 增 大 ,管 道 任 一 过 水 断 面 上 的 总 水 头 E 相 应 减 小 ,故 的减小更加显著。
负压段的判别
测压管水头高于管轴线的部分其压强水头正,否则为负。 测压管水头高于管轴线的分其压强水头正,否则为负。
调整管道布置避免产生负压 如上图 如上图知,管道任意断面的压强水头 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压强水头的因素为上式中的后三项。 若H0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压强水头的因素为上式中的后三项。较有效的方 法是降低管线的高度,以提高管道中压强的大小,避免管道中出现负压。 法是降低管线的高度,以提高管道中压强的大小,避免管道中出现负压。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 绘制
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具体步骤
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为了了解管中动水压强沿程变化的情况。 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为了了解管中动水压强沿程变化的情况。 计算相应的流速υ 沿程水头损失h 1、根据和顺利完成的流量Qi,计算相应的流速 i、沿程水头损失 fi和局部 根据和顺利完成的流量Q 水头损失h 水头损失 ji。 算出第一管段两端的总水头值,并绘出总水头线 2、自管道进口到出口,算出第一管段两端的总水头值 并绘出总水头线 自管道进口到出口 算出第一管段两端的总水头值 并绘出总水头线. 3、在绘制测压管水头线之前,常先绘制总水头线,这是因为任一断面的测压 在绘制测压管水头线之前,常先绘制总水头线, 管水头 等于该断面的总水头 之差。 与流速水头 之差。
没有全部损失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 没有全部损失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为尚有一部分转化为下游势 使下游液面抬高,高于管道出口断面的测压管水头, 能,使下游液面抬高,高于管道出口断面的测压管水头,故测压管水 头线的终点应低于下游液面。 头线的终点应低于下游液面。 5、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以上升或下降,但总水头线沿程只能下降。 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以上升或下降,但总水头线沿程只能下降。
(2)测 压 管 水 头 线(P-P)的 起 落 变 化 更 为 显 著 。 ) )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 中 为 两 个 断 面 之 间 的 损 失 系 数 。管 中 水 流 为 紊 流 时 , 接 近 于 常 数 ,又 管 道 断 面 为 定 值 ,故Q 增 大 ,H 亦 增 大 , (P - P )线 的 起 落 变 化 就 更 为 显 著 。
λ = π gd h f / 8lQ
2 5
2
d和Q的影响最大,Q有2%误差时, λ 就有 %的误差,而 和 的影响最大 的影响最大, 有 %误差时, 就有4%的误差, d有2%误差时, λ 可产生 %的误差,而Q的误差可经多次测量消 有 %误差时, 可产生10%的误差, 的误差可经多次测量消 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 %。如果排除 除,而d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由仪器制作时测量给定,一般 %。如果排除 值是以实验常数提供的 由仪器制作时测量给定,一般<1%。 这两方面的误差,实验结果仍出现异常, 这两方面的误差,实验结果仍出现异常,那么只能从组管的水力特性及其光洁度 等方面深入研究。还可以从减阻剂对水流减阻作用上探讨,因自动水泵供水时, 等方面深入研究。还可以从减阻剂对水流减阻作用上探讨,因自动水泵供水时, 会渗入少量油类高分子物质。总之,还需进一步探讨。 会渗入少量油类高分子物质。总之,还需进一步探讨。
在绘制总水头线时,局部水头损失可作为集中损失绘在边界突然变化 在绘制总水头线时,局部水头损失可作为集中损失绘在边界突然变化 可作为集中损失绘在 的断面上,沿程水头损失则沿程逐渐增加的, 的断面上,沿程水头损失则沿程逐渐增加的,因此总水头线在有局部水 头损失的地方是突然下降的 而在有沿程水头损失的管段中则是逐渐下 突然下降的, 头损失的地方是突然下降的,而在有沿程水头损失的管段中则是逐渐下 降的。从总水头线向下减去相应断面的流速水头值, 降的。从总水头线向下减去相应断面的流速水头值,便可绘出测压管水 头线。 头线。 均匀流时只有沿程水头损失,而且沿程的水力坡度J不变, 均匀流时只有沿程水头损失,而且沿程的水力坡度J不变,总水头损失应为一直 又因各过水断面平均流速相等,所以各过水断面上的流速水头也相等. 线.又因各过水断面平均流速相等,所以各过水断面上的流速水头也相等.由此可 均匀流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 知,均匀流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 非均匀流分为渐变流与急变流,渐变流近似于均匀流,急变流与均匀流不同, 非均匀流分为渐变流与急变流,渐变流近似于均匀流,急变流与均匀流不同,其 沿程各过水断面上的流速及流速分布不相等, 沿程各过水断面上的流速及流速分布不相等,所以非均匀流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 失即水力坡度J也不相等,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是互不平行的曲线. 失即水力坡度J也不相等,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是互不平行的曲线.
当上游流速水头 当
时,总水头线的起点在上游液面,如图1(a) 总水头线的起点在上游液面, (a) (b)。 ,如图1(b)。 (b)
时,总水头线在起点较上游液面高出
所示。 4、此外,还应注意管道出口的边界条件,如图2所示。 此外,还应注意管道出口的边界条件, 所示
(a)为自由出流 图2(a)为自由出流,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画在出口断面的形心上; (a)为自由出流,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应画在出口断面的形心上; (b)为淹没出流 图2(b)为淹没出流,且下游流速水头 (b)为淹没出流, ,测压管水头线的终点 应与下游液面平齐; 应与下游液面平齐; (c)亦为淹没出流 图2(c)亦为淹没出流,且下游流速水头 (c)亦为淹没出流, ,表示管流出口的动能
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应注意的问题
1、在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时,等直径管段的hf沿管长均匀 在绘制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时,等直径管段的h 分布。 分布。 2、在等直径管段中,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平行。 在等直径管段中,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平行。 3、在绘制水头线时,应该注意管道进口的边界条件,如图1所示。 在绘制水头线时,应该注意管道进口的边界条件,如图1所示。
沿程阻力实验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管道安装成倾斜,是否影 、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管道安装成倾斜, 响实验结果? 响实验结果? 2、根据实测m值判别实验流区。 、根据实测 值判别实验流区 值判别实验流区。 lghf~lgv曲线斜率 曲线斜率m=1.0~1.8,即hf与v1.0~1.8成正比,所以流动为层流,紊 成正比,所以流动为层流, 曲线斜率 即 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未达阻力平方区。 2、管道当量粗糙度如何测得? 、管道当量粗糙度如何测得? 当量粗糙度的测量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伯努利方程实验思考题
1.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和 总 水 头 线 的 变 化 趋 势 有 何 不 同 ? 为 什 么 ? 测 压 程 只 条 件 部 分 9, 管 而 据 即 恒 下 降 越 大 水 头 管 水 头 线 ( P - P ) 沿 程 可 升 可 降 。 而 总 水 头 线 ( E - E) 沿 降 不 升 。这 是 因 为 水 在 流 动 过 程 中 ,依 据 一 定 边 界 , 动 能 和 势 能 可 相 互 转 换 。 测 点 5 至 测 点 7, 管 收 缩 , 势 能 转 换 成 动 能 ,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降 低 。 测 点 7至 测 点 渐 扩,部 分 动 能 又 转 换成 势 能 ,测 压 管 水 头 线 升 高 。 E1=E2+hw1- hw1能 量 方 程E1=E2+hw1-2, hw1-2为 损 失 能 量 ,是 不 可 逆 的 , hw1-2>0, E2恒 E1,( ,(E (E有 hw1-2>0,故 E2恒 小 于E1,(E-E)线 不 可 能 回 升。(E-E) 线 的 坡 度 越 大 , 即 J越 大 , 表 明 单 位 流 程 上 的 水 头 损 失 2.3的 ,如 图2.3的 渐 扩 段 和 阀门 等 处 ,表 明 有 较 大 的 局 部 损 失 存 在 。
1
λ
然后用下式求解。 及Re,然后用下式求解。 然后用下式求解
K 关系, 也可用 λ ~ Re关系,直接由莫迪图查得 关系 d
λ
= −2 lg(
K 2.51 + ) 3.7 d Re λ
,进而得出当量粗糙度K。 进而得出当量粗糙度 。
3、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与莫迪图吻合与否?分析原因。 关系曲线处于光滑管区, 通常试验点所绘得的 λ ~Re关系曲线处于光滑管区,本报告所列的 关系曲线处于光滑管区 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 试验值,也是如此。但是,有的实验结果相应点落到了莫迪图中光滑管区的右下 对此须认真分析。 方。对此须认真分析。 如果由于误差所致, 如果由于误差所致,那么根据下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