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 许志鸣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合集下载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我们将对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发展进行概述。

接着,我们会回顾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历史,并分析当前的技术现状。

我们还会探讨黑木耳栽培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

我们将展望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我们会总结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探讨,希望能够为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关键问题,研究方向,展望,总结1. 引言1.1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概述黑木耳,又称云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得到了广泛关注。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进行,经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黑木耳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研究者们致力于解决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黑木耳栽培技术将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为我国的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正文2.1 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历史回顾黑木耳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类,早在古代就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据史料记载,黑木耳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中国。

最早栽培黑木耳的民间技术被称为“竹墙木耳”,即在竹墙上用竹屑和木屑制作成的人工墙壁上培育黑木耳菌丝。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黑木耳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我国黑木耳的规模化栽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栽培黑木耳最早和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许志鸣丽水农业科学研究院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许志鸣丽水农业科学研究院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许志鸣(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浙江丽水 323000)一、黑木耳人工栽培的起源关于黑木耳人工栽培的起源,有多种说法,通常认为其原始的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1]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

直至清朝后,我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才开始人工种植黑木耳。

实际上,野生黑木耳资源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中部的秦岭、伏牛山,西部四川的大巴山,以及华东的武夷山脉均有分布。

故黑木耳被我国人民采集食用的习俗在我国分布较广。

其中所提到的黑木耳的“原木砍花”法种植一说,应该出自于王祯的《农书》中记载“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之解说,王祯在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

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其一是王祯在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任职后再作的《农书》,而这两处均与浙江丽水相邻,而与四川的大巴山区相距千里,故王祯所掌握的关于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应更多的来自于浙闽山区的生产实践。

其二是王祯的《农书》著成时间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而浙江龙泉的何澹(1146—1219)于嘉定二年(1209)六月至五年初,在其主持修撰《龙泉县志》中记载了香菇砍花法栽培技术全过程,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精确、最完整的人工栽培香菇的记录。

何澹的关于香菇“砍花法”早于五祯的《农书》近100年。

是否有理由认为,当年吴三公发明的香菇的“砍花法”栽培技术,同样已经被当地的山民运用于黑木耳的生产,只不过是由于香菇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而黑木耳比较多地作为药物使用而被忽视。

在王祯所记录的黑木耳的“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的生产方式,应该是对包括浙江丽水在内的武夷山区的山项目来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作者简介:许志鸣(1957-),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1982年1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从事食用菌栽培管理研究。

黑木耳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探寻

黑木耳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探寻

黑木耳栽培技术与实施要点探寻作者:磨长寅黄永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8期黑木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食用的食物之一,也称木耳、光木耳、云耳。

分类上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

黑木耳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发现了黑木耳这种食物,而且还学会了用木耳烹饪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伟大啊,为我们留下这么多财富。

1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虽然已经开始食用黑木耳,但它的种植技术,人们却还没有掌握,古代的人们只知道在树干上摘木耳,然后作食用。

黑木耳对人的身体来说是一种很健康的食物,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药物来治病。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详细介绍了木耳的药用性。

可见,早在古代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黑木耳的食用性和药用性。

在古代,人们用黑木耳来止血活血,给产后孕妇用来滋补身体、清肺润肺。

黑木耳中富含大量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而且矿山工人和煤矿工人也常食用黑木耳,它不仅可以清肺润喉,还可以强壮身体。

所以,从古至今,黑木耳一直是人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人们用黑木耳来烹饪各种美食。

所以,黑木耳的种植技术只有少数人掌握,农民用这项技术来获得经济效益,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2 黑木耳的生长条件任何生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合适的Ph值,黑木耳也不例外。

黑木耳属于营腐生植物,光照对于木耳的生长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不过,阳光直射下的黑木耳生长的更好,而在阴暗环境下生长出来黑木耳的质量较差。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所含的成分中水分是最多的,不过在它的生长阶段过程中,不可以浇过多的水,它适宜在干燥的环境下生长。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菌类,在生长过程中,它要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要保持周围环境定期通风,长时期不通风,黑木耳就会腐烂,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适宜的温度对植物来说也是必要的条件,黑木耳一般适合在22℃~32℃下生长,这样的温度下更加适合黑木耳的生长。

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姓名:李进明学号:1231100319班级:农科123班摘要:在自然界中,黑木耳侧生于枯木上,它是由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三部分组成。

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是由担孢子-—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称为一个生活周期或称为一个世代。

正文: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

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

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远比一般蔬菜和水果高。

且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B的含量是米、面、蔬菜的十倍,比肉类高3—6倍。

铁质的含量比肉类高100倍。

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磷的含量也比鸡蛋、肉类高,是番茄、马铃薯的4—7倍。

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很多药用功效。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为主。

一、黑木耳栽培发展在早期,我国的黑木耳产区是采用老法栽培,有的是借助于黑木耳孢子的自然传播;有的是借助于老耳木的菌丝蔓延;有的是利用碎木耳来接种。

五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艰苦的努力,成功地培育出纯菌种,并应用于生产,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半人工栽培状态,不仅缩短了黑木耳的生产周期,而且产量也获得了成倍的增长,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又开展了代料栽培黑木耳的研究,现已应用于生产。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木屑、玉米蕊、稻草作原料,用玻璃瓶、塑料袋等容器栽培黑木耳。

代料栽培资源丰富,产量高,周期短,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方法。

二、黑木耳的形态特征在自然界中,黑木耳侧生于枯木上,它是由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三部分组成。

(一)菌丝体:黑木耳菌丝体,由许多具有横隔和分枝的绒毛状菌丝所组成,单核菌丝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是黑木耳分解和摄取养分的营养器官,生长在木棒、代料或斜面培养基上,如生长在木棒上则木材变得疏松呈白色;生长在斜面上,菌丝呈灰白色绒毛状贴生于表面,若用培养皿进行平板培养,则菌丝体以接种块为中心向四周生长,形成圆形菌落,菌落边缘整齐,菌丝体在强光下生长,分泌褐色素使培养其呈褐色,在菌丝的表面出现了黄色或浅褐色。

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
发菌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菌丝快速萌发和生长。定期检查发菌情况,及时处理污染和杂菌。
出耳管理和采收
出耳管理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开洞、挂袋、喷水等出耳管理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耳片生长 。
采收
当耳片长成、颜色变深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应避免损伤耳片和菌袋,并及时晒干或烘干,以便 保存和销售。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 、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铁和钙的 含量较高。
药用价值
黑木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传统中 医认为黑木耳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 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贫血、便血、 咳嗽等症状。
黑木耳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黑木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市场需求不断 增长。
培养料酸败的防治
培养料酸败
在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如果放置时间 过长或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酸败,产生有 害物质,影响黑木耳的生长。
防治方法
选择新鲜的培养料,合理配比培养料的成分 。在栽培过程中,要控制好培养室的温度和 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对于已经发生酸败的 培养料,应进行更换或处理。
木耳流耳的防治
04
黑木耳栽培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新型栽培模式
01
02
03
工厂化栽培模式
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 ,实现黑木耳的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
生态栽培模式
利用自然环境,结合黑木 耳生长需求,实现有机、 环保的生产方式。
立体栽培模式
利用空间资源,采用多层 次、多品种的栽培方式,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高效接种技术
功能性品种
开发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 黑木耳品种,满足消费者 多样化需求。

浙江黑木耳栽培技术

浙江黑木耳栽培技术

概述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又名木耳、光木耳、云木耳、木耳菜、黑菜。

是著名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黑木耳营养丰富,蛋白质的含量高于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铁的含量为所有蔬菜之首,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是中国菜谱中不可缺少的配料。

黑木耳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

黑木耳属胶质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它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尘粒、杂质等并使之排出体外,是从事采煤、化工、毛纺织和理发职业人员的保健食品。

黑木耳的栽培与食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书籍《礼记》、《吕氏春秋》、《齐民要术》、《菌谱》、《农书》、《广菌谱》中都有记载。

从前,黑木耳主要靠段木自然接种法生产,就是把长有菌丝的耳木捣碎、撒播在段木的表面;或者在段木上砍出刀痕,采用孢子液点种或喷抹等方法进行栽培,这些方法技术很落后,木耳产量低而且不稳定。

丽水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黑木耳生产的主产区。

丽水市的食用菌科技人员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行品种筛选、纯菌种段木接种栽培技术研究,并获得了成功,选育的新科品种具有单片、耳片较大、肉质厚、耐泡、朵形好、发泡系数大、产量高和适应性强等优点而名扬全国,产品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奥地利、德、美、法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一直深受欢迎,市场行情一直看好。

日商在我国商讨出口黑木耳时曾指名道姓地说:“要正宗的山兰牌黑木耳”。

山兰牌黑木耳就是由丽水市云和县注册的采用新科品种生产的黑木耳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纯菌种段木接种栽培技术在云和县、景宁县得到较大面积推广,90年代发展迅速,并形成以异地开发为主的产业特色,分布16个省84个县,异地开发人员达5000多人,年平均播种量达1000万袋,产量达1.2万吨。

随着段木黑木耳栽培规模的扩大,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段木资源日益贫乏,为使该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丽水市(原地区)林科所于1994年在丽水市科技局(原地区科委)资助下立项开展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1997年与云和县农业局进行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推广,通过试验、创新、完善三个阶段,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代料黑木耳发展的出耳期霉菌感染问题,从品种选择、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形成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黑木耳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食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黑木耳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野生采摘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下面是关于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的探讨。

一、黑木耳的生理特性1. 黑木耳是一种菌类,其主要生长在植物的枝干或树皮上。

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在25℃左右的温度下生长比较理想。

2. 黑木耳的取食范围很广,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其中主要最爱葡萄糖和木糖。

3. 黑木耳的种植周期为3-8个月不等,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太低,会影响黑木耳的生长和产量。

二、黑木耳的种植条件1. 温度:黑木耳适合在15℃-30℃的温度下生长,一般以20℃左右为宜。

2. 光照:由于黑木耳生长在林木间,所以不喜欢强烈的光照,一般需要半阴凉的环境下生长。

3. 湿度:黑木耳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对湿度要求比较高,一般在80%以上为宜。

4. 通风:黑木耳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流通,否则会因为过度潮湿导致病虫害滋生。

三、黑木耳的栽培方法1. 培养基: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足够的养分,一般采用谷物、豆类或蔬菜类底物作为培养基,添加适量的水和糖类物质。

2. 接种:将培养好的黑木耳菌丝输送到木质材料上,然后放入培养房内进行接种。

一般接种密度为100g/平方米左右,间隔10-15cm左右即可。

3. 环境调控:为了使黑木耳生长得更好,需要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控。

例如,在生长早期需要较高的温湿度,而在后期则需要逐渐降温降湿。

4. 营养提供:为了保证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及时提供养分和水分。

一般以葡萄糖和木糖为主要供应物质,同时加入适量的肥料和复合微生物制剂。

四、黑木耳的病虫害防治1. 真菌病: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真菌的侵袭,最常见的是白絮病和灰瘤病。

为了防止真菌的扩散,需要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蔡为明,范丽军,叶祥发,金群力,冯伟林,宋婷婷,沈颖越
申请号:CN201810846618.8
申请日:20180727
公开号:CN108834749A
公开日:
201811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木耳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制种、接种、菌丝培养、刺孔养菌、排场和出耳管理,其中,出耳管理为环境的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5.0%,耳片湿度为80.0%~87.0%时,喷水,使耳片湿度达到89.0%~94.5%;环境的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45.0%~70.0%,耳片湿度降低到73.0%~81.0%时,喷水,使耳片湿度达到88.0%~92.0%;环境的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于70.0%,耳片湿度降低到68.0%~79.0%时,喷水,使耳片湿度达到86.0%~90.0%。

本发明可以缩短黑木耳生长周期,提高黑木耳的产量,提高黑木耳的泡发率,还可以有效防止畸形耳产生。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黑木耳栽培新技木

黑木耳栽培新技木

04
黑木耳的采收与加工技术
采收时间与方法的确定
采收时间
黑木耳在秋季和春季的9-10点之间进行采收,此时的黑木耳 质量最佳。
采收方法
使用竹刀或塑料刀进行采收,采收时应注意避免损坏菌袋和 黑木耳的完整度。
干制与包装技术
干制
采收后应立即进行晾晒或烘干,使黑木耳的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
包装
包装材料应干净、卫生,并符合食品级要求。包装前应将黑木耳进行整理和分级,确保产品质量和外 观。
自动化栽培技术
总结词
自动化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劳动成本。
详细描述
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黑木耳的栽培 ,如自动控温、自动喷水、自动翻 菌等,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生产。
总结词
自动化栽培技术有助于实现黑木耳 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详细描述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实现 黑木耳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 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工厂化栽培技术能够实现黑木耳的快速、大 量生产。
在封闭式厂房内,通过设施设备控制光照、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黑木耳的工业 化生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工厂化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 位面积产量。
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实现土地 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黑木耳的单位面积产 量。
技术创新与提升空间
技术创新
近年来,黑木耳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出现 了许多新的栽培方法和栽培技术。例如, 通过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更高效地生 产菌种;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更好 地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提高黑木 耳的品质和产量。
提升空间
虽然现有的黑木耳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改进。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黑木 耳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更好地控制病虫害 等。

《黑木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黑木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黑木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黑木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黑木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与实践指南》一、黑木耳概述黑木耳,又称木耳、木菌、树耳等,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

在我国,黑木耳的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它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营养价值高,享有“素中之荤”的美誉。

黑木耳的定义与分类黑木耳属于木耳科木耳属的一种真菌,学名为Auriculariaauriculajudae。

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黑木耳可分为陆地栽培种和野生种。

其中,陆地栽培种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段木、菌包等原料进行栽培的黑木耳;野生种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黑木耳。

按照木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黑木耳还可以分为多个品种,如耳片呈圆形的皱木耳、耳片呈皱波状的毛木耳等。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其中,膳食纤维含量尤为丰富,有助于预防便秘、降低血脂、减少肥胖等。

此外,黑木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黑木耳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益胃、润肺止咳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黑木耳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

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黑木耳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在我国,黑木耳的主产区有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栽培规模和产量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

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21,29(2):161~162作者简介:张志龙(1960—),农民高级技师,从事食用菌规模化栽培15年。

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张志龙1 洪金良2 金群力3(1. 常山县志龙家庭农场,浙江 常山 324200;2. 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常山 32420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 310021)摘 要 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志龙家庭农场新昌黑木耳栽培基地为例,简述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其主要技术环节有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菌棒排场、出耳管理、采收、田间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 黑木耳;简易;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2-161-02为提高黑木耳栽培产量,我们在规模化基地实施简易设施栽培模式,经过10年的实践与创新,每棒可产干品100~150 g 。

现以浙江省常山县志龙家庭农场新昌黑木耳栽培基地为例,简述黑木耳简易设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拌料、装袋新昌基地生产季节安排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81%、麦麸10%、棉籽壳8%、碳酸钙1%,含水量55%。

料袋规格15×53(cm ),每棒装料干重1.4~1.5 kg ,料棒长40~42 cm 。

培养料应干湿适当,料过干,装袋不紧实,打孔后菌丝不易恢复,晒棒后出耳容易不齐,耳薄、产量低;料过湿,发菌慢、污染率高,易烂棒。

木屑粗细搭配,棉籽壳提前1天预湿。

拌料时间不能过长,尽可能在5 h 内完成装袋,否则料酸化影响发菌。

装袋要松紧适度,太紧易破袋,过松菌棒易脱壁,影响产量。

2 灭菌、冷却升温灭菌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

争取5 h 内升温至98 ℃以上,保持14~16 h ,闷灶,自然降温至60 ℃左右出灶。

灶中间放置感应式温度计。

菌棒堆放场地需通风良好,提前清理干净,并用生石灰消毒,再用甲酚皂消毒液加哒螨灵、敌敌畏喷地面1次,铺上塑料薄膜,再喷1次。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黑木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栽培介质的研究黑木耳在栽培过程中需依靠介质提供养分和水分。

传统的介质选用稻草或玉米秸秆等,但这些介质吸水能力较差,导致木耳的生长周期长,产量低。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蘑菇渣、木质废料等作为介质,不仅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量,还可以提高菌丝的质量和活力。

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黑木耳喜欢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在菌丝培养和子实体形成阶段,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最适宜的温度为18-27摄氏度,最适宜的湿度为80-90%。

在这个范围内,黑木耳的菌丝能够迅速生长并形成大量的子实体。

三、光照对黑木耳生长的影响光照对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

在黑木耳的菌丝培养阶段,需要避光,保持培养室内的暗环境,促进菌丝的生长。

而在子实体形成阶段,需要适量的光照,可以提升形成实体的速度和品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

四、栽培技术的改良传统的黑木耳栽培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量低下、易感染病虫害等。

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良技术,如使用微生物肥料、控制病虫害等。

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有效地提高产量和品质。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证黑木耳的质量和产量。

五、营养成分的研究黑木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多糖、维生素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黑木耳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为黑木耳的食用和药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对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涉及栽培介质、温度湿度控制、光照条件、病虫害防治、营养成分等方面。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黑木耳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一直备受研究。

本文对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在黑木耳育种技术方面,通过品种改良和优化栽培条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黑木耳种质资源的研究不断丰富,为黑木耳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

在栽培技术改良方面,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栽培技术,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

环境因素对黑木耳的生长也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栽培环境。

黑木耳栽培技术在市场上的应用也受到关注,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综合以上研究现状,对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育种、种质资源、环境因素、市场应用、现状、展望1. 引言1.1 黑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概述黑木耳,又称云耳、银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黑木耳育种技术方面,研究人员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等方式,不断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黑木耳种质资源研究则致力于搜集和保存黑木耳的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在黑木耳栽培技术改良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

与此黑木耳栽培与环境因素研究也不可忽视,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提高了黑木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而关于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市场应用研究则探讨了黑木耳在各种市场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

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十分丰富,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黑木耳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以满足人们对黑木耳的需求。

2. 正文2.1 黑木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黑木耳育种技术是黑木耳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黑木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黑木耳需求的增加,黑木耳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黑木耳代用料栽培

黑木耳代用料栽培

黑木耳代用料栽培黑木耳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单产和产量大幅度的增长,但还满足不了外贸出口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代用料栽培木耳新技术的试验研究。

目前主要以塑料袋栽培为主,其方法如下:(1)生产流程40天左右的栽培种(塑料袋)接种后经2个月左右→栽培袋(塑料袋)开洞→耳芽形成→成熟采收→第二次耳芽7~10天15~20天10天形成→成熟采收→第三次耳芽形成→采收15~20天10天15-20天(2)选用优良菌种栽培黑木耳的菌种,是由段木栽培黑木耳菌种中驯化筛选而来的,因此,并不是所有适于段木栽培菌种都可作为代料栽培的菌种。

栽培种的菌龄在30~45天为适宜,这样的栽培种生命力强,可以减少培养过程杂菌污染,也能增强栽培时的抗霉菌能力。

一般选择菌丝体生长快,粗壮,接种后定植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片大、肉厚、颜色深的作为菌种。

(3)栽培季节在陕西及附近几个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可以栽培两次,春季一月上旬开始制原种,二月上旬制栽培种,三月中旬制栽培袋,四、五、六月出耳。

秋季八月中旬制栽培袋,九、十、十一月出耳。

3.栽培方法(1)配方许多农林产品下脚料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基配方:①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阔叶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②棉籽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③玉米芯培养基配方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70%~80%锯木屑(阔叶树)10%~2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④稻草培养基配方稻草(新鲜稻草粉碎或铡成小段)75%麸皮(或米糠)15%锯木屑(阔叶树)8%石膏粉1%白糖1%水65%左右如果条件许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百分之二的黄豆粉更好。

(2)调料与装袋将以上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把糖溶解在水中注入培养料内,加水翻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

黑木耳地栽新技术

黑木耳地栽新技术

黑木耳地栽新技术汇报人:2023-12-15•黑木耳地栽技术概述•黑木耳地栽技术的前期准备•黑木耳地栽技术的操作流程目录•黑木耳地栽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黑木耳地栽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黑木耳地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目录01黑木耳地栽技术概述黑木耳地栽技术是一种利用农业用地进行黑木耳种植的新技术,通过在适宜的条件下对黑木耳进行人工栽培,实现黑木耳的规模化、高效益生产。

黑木耳地栽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农业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黑木耳地栽技术的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黑木耳地栽技术的历史与发展黑木耳地栽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黑木耳地栽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生态环保的需要。

黑木耳地栽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包括可以利用农业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优势黑木耳地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改善食品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黑木耳地栽技术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意义黑木耳地栽技术的优势与意义02黑木耳地栽技术的前期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水质优良、无污染源的地区,同时考虑气候、土壤、排水等因素。

场地选择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平整土地,搭建菇棚,设置排水沟等。

场地准备根据市场需求、当地气候条件和黑木耳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菌种。

菌种准备从信誉良好的菌种场购买菌种,确保菌种质量。

培养料配制与消毒培养料配制根据黑木耳生长需要,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培养料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料放在水泥地面上,用石灰水或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杀死培养料中的病菌和虫卵。

03黑木耳地栽技术的操作流程接种与发菌管理接种选择健康的黑木耳菌种,使用专业的接种工具进行接种。

蘑菇

蘑菇

黑木耳代料栽培致富kx.xxz.g o 2007-7-27 湘西州科学技术协会聂林富李焕芹聂凤君编著目录一、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一)概述1、经济价值2、代料栽培必须转向新资源3、代料栽培发展前景(二)代料栽培的经济效益1、综合开发变废为宝2、代料栽培生产周期短,转化率高,效益好(三)黑木耳代料栽培生物学特征1、黑木耳代料栽培形态特征2、黑木耳代料栽培生活史3、黑木耳代料栽培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二、黑木耳菌种制作(一)黑木耳代料栽培原、辅料及菌种的选择1、原料选择及黑木耳代料栽培所需的原材料2、培养基中常用的辅助原料3、黑木耳菌种的选择(二)原种(二级菌种)制作技术1、原种的科学配方2、培养基的制作方法3、装袋(瓶)与灭菌方法4、料袋(瓶)接种与菌丝培养(三)栽培种(三级菌种)生产技术1、菌袋选择与质量要求2、栽培种的科学配方3、培养基的制作方法4、装袋标准与菌袋拧结通氧封口新技术5、料袋灭菌与接种6、栽培种立体吊袋菌丝培养新技术三、黑木耳高产优质栽培配套设施(一)机械设备(二)灭菌设施(三)喷灌设施四、优质黑木耳高产栽培管理新技术(一)出木耳前的管理技术1、黑木耳代料栽培出耳季节的安排2、出木耳床(棚)场地的选择及搭建3、菌袋割口新方法(二)黑木耳高产栽培管理新技术1、全光照开放式倒袋地栽管理技术2、林地仿野生菌袋地摆栽培管理技术3、野外大地遮阳网交替式栽培管理技术4、野外棚式立体吊袋栽培管理技术5、林间开放式立体吊袋栽培管理技术6、野外立体串袋栽税管理技术(三)秋木耳制种与栽培管理技术1、制种时间2、栽培管理(四)黑木耳反季节栽培管理技术1、制种时间2、栽培管理五、黑木耳采收与加工技术(一)生产周期(二)成熟标志(三)采收方法(四)晾晒干制技术1、自然光照晾晒法2、烘干法3、干木耳吸潮法(五)采收后的继续管理措施(六)黑木耳产品包装与贮藏方法1、检测干度2、包装要求3、运输4、专仓贮藏5、防治害虫(七)优质黑木耳产品分级标准与卫生指标1、商品等级2、检验方法(八)原种及栽培种的保藏方法1、原种保藏方法2、栽培种保藏方法3、原种与栽培种保藏注意事项六、黑木耳病虫害防治(一)黑木耳病菌的鉴别(二)常见菌袋污染病菌的原因分析(三)病菌及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七、黑木耳栽培区出耳后废料(菌糠)再利用(一)利用出木耳后的废料栽培高产平菇及榆黄蘑(二)利用黑木耳废料栽培滑子蘑(三)利用黑木耳废料栽培元蘑(四)利用黑木耳废料覆土栽培榛蘑(五)出耳后的菌糠再生产黑木耳的利用率(六)出耳后的废料综合利用(七)黑木耳栽培主产区应注意的事项八、黑木耳代料栽培疑难解答附录附一、黑木耳代料栽培常用原、辅料的营养成分及共碳氮比附二、无公害黑木耳栽培常用消毒剂、农药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附三、无公害黑木耳栽培常用消毒剂、农药浓度及其配制方法附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木耳协会、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菌株简介附五、黑木耳代料栽培(1万袋)成本核算。

黑木耳优质高产人工栽培技术

黑木耳优质高产人工栽培技术

黑木耳优质高产人工栽培技术
潘志萍;闫庆琦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黑木耳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

人工栽培栽培黑木耳可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耳场设置、耳棒制作与排场、接种培养、出耳期管理、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环节进行探究总结,为提高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品质与产量提供必要依据。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潘志萍;闫庆琦
【作者单位】兴安盟科右前旗农业科学研究所;兴安盟科右前旗农业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7
【相关文献】
1.黑木耳代用料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2.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袋料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4.黑木耳优质高产代料栽培技术研究
5.秦巴山区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季稻—黑木耳轮作生产技术

单季稻—黑木耳轮作生产技术

单季稻—黑木耳轮作生产技术
莫钦勇;陈志伟
【期刊名称】《蔬菜》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单季稻—黑木耳轮作已成为丽水市农业高效种植模式之一.该轮作模式采用水旱轮作,合理安排时间差,充分利用单季稻冬季空闲田,发展袋料黑木耳全光照露天喷湿棒式栽培,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培育优势产业,综合经济显著,实现667m2"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莫钦勇;陈志伟
【作者单位】丽水市南明山街道农业公共服务站,浙江丽水 323000;云和县山农黑木耳专业合作社,浙江云和 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单季稻-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J], 高国明;陈钦宏;俞爱英
2.浙西南山区单季稻-黑木耳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J], 韦宝余;林文熙;雷文勋;
3.景宁县黑木耳-单季稻生态高效二元栽培关键技术 [J], 夏建平
4.黑木耳单季稻养鸭种养结构研究与实践 [J], 何建清;王伟平
5.仿生黑木耳与单季稻轮作高效栽培新技术 [J], 杨华;陈江海;曹隆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及栽培技术的演变许志鸣(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浙江丽水 323000)一、黑木耳人工栽培的起源关于黑木耳人工栽培的起源,有多种说法,通常认为其原始的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1]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

直至清朝后,我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才开始人工种植黑木耳。

实际上,野生黑木耳资源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中部的秦岭、伏牛山,西部四川的大巴山,以及华东的武夷山脉均有分布。

故黑木耳被我国人民采集食用的习俗在我国分布较广。

其中所提到的黑木耳的“原木砍花”法种植一说,应该出自于王祯的《农书》中记载“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之解说,王祯在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

有两个事实值得注意:其一是王祯在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任职后再作的《农书》,而这两处均与浙江丽水相邻,而与四川的大巴山区相距千里,故王祯所掌握的关于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应更多的来自于浙闽山区的生产实践。

其二是王祯的《农书》著成时间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而浙江龙泉的何澹(1146—1219)于嘉定二年(1209)六月至五年初,在其主持修撰《龙泉县志》中记载了香菇砍花法栽培技术全过程,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精确、最完整的人工栽培香菇的记录。

何澹的关于香菇“砍花法”早于五祯的《农书》近100年。

是否有理由认为,当年吴三公发明的香菇的“砍花法”栽培技术,同样已经被当地的山民运用于黑木耳的生产,只不过是由于香菇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而黑木耳比较多地作为药物使用而被忽视。

在王祯所记录的黑木耳的“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的生产方式,应该是对包括浙江丽水在内的武夷山区的山项目来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作者简介:许志鸣(1957-),男、浙江丽水人,高级农艺师,1982年1月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从事食用菌栽培管理研究。

民所种植黑木耳方法的总结。

也由此说明,丽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的地区之一。

有关史料记载丽水地区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情况。

1209年嘉定《龙泉县志》就有记载"大木以十数,几年所蔽覆,此柱其耳(黑木耳)乎",可见黑木耳早已成为龙泉百姓生计来源。

二、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演变通常认为黑木耳的人工栽培主要经历了孢子自然接种、孢子液人工喷洒接种、菌种接种段木栽培和菌种接种代料栽培4个发展阶段。

栽培模式也经过了瓶栽、块栽、床栽和袋栽等不同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从古文献记载的有关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式的内容看,今天的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是人类对黑木耳的生长规律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而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为孢子自然接种阶段。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木耳篇记载,“恭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

软者并堪啖。

楮耳人常食,槐耳疗痔。

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此处所说的“恭曰”,被认为是指唐朝曾主持编撰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的苏敬,后避讳改名苏恭。

因此,现有资料多以此为依据,推定我国黑木耳栽培的历史有1400年的历史了。

该阶段的人工栽培技术,是以改善野生黑木耳的生长环境为特征,“以草覆之”,以减少光照对黑木耳生长的影响,为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提供一个散射光的环境,并增加出耳环境中的湿度,附以“浆粥”为营养,提高野生黑木耳的产量。

应该是我国古代劳动者对黑木耳生长规律和所需要的环境的一个最初的认识经验总结。

第二阶段是以子实体接种栽培。

宋元时期的王祯《农书》中记载“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以蒿叶及土覆之,时用泔浇灌……雨露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

其中“以蕈碎锉,匀布坎内”即人工接种,用黑木耳的子实体替代自然空气中的黑木耳孢子,不仅提高了耳木“受种”的机率,“以蕈碎锉”所得到的是黑木耳的营养体与孢子的混合物,以这些材料作为“种子”进行播种,有意或无意地开始了黑木耳菌丝体克隆繁殖技术利用。

人工接种后,“时用泔浇灌”,为菌种提供营养和湿度条件。

至清代,湖北的郧属等地已发展为黑木耳的重要产区。

《湖北道志》记载:“木耳,《黄州府志》以为罗田专产、然它县亦有之。

《道城志》谓之木蕊,亦木耳也。

上游诸郡枣阳、南漳、谷城、兴山、归州、巴东、长阳等处所出亦盛,而以郧属产者最为著名,世谓之郧耳。

”另外,房县的栽培已达到相当规模,排架在山上的耳木“杈丫纵横,如结栅栏”。

另外大巴山南麓的四川南江、万源、太平等地已是具有成熟栽培木耳经验的产地,这些地方将直径若茶皿的育成树砍为节,“头年卧山,次年立架,一经春雨则茁生木耳”,而对称之为“木耳厂”的种耳之山,记述更为详尽:“择山内八九年,五六年花粟、青冈栎、梓树用之,不必过大,每年十月内,将树伐倒,纵横山坡上,雨淋日晒,至次年二三月间,将木立起,二三十根攒一架,再经淋晒,四五月内即结木耳,第一年结耳尚少,二年最旺,三年后木朽烂不出耳矣。

采耳遇天晴则晒晾,阴雨用火焙干,然后打包”。

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20世纪的60-70年代。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了黑木耳的生长规律,开始利用孢子液喷洒接种的方法进行黑木耳生产,使黑木耳的第二代栽培技术具有了现代科技的内涵。

从现代生物技术看,利用黑木耳孢子液喷洒接种提高了耳木上孢子浓度,保证了耳木的受孢子粉几率。

且接种方便,效率高。

但存在的问题是黑木耳通过有性过程进行繁殖,增加了黑木耳品质的变异性,易导致黑木耳种质变化。

第三阶段为椴木接种阶段。

自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Robter Hooke,1635—1703)发现了细胞后,人类对生物认识从宏观表面深入到了微观内部,对微生物的认识也从子实体阶段发展到菌丝体阶段。

生物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有可能从真菌的子实体获得菌丝体细胞,并进行繁殖培养,获得纯菌丝体,开始菌丝接种培养。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邓庄研究了木耳、砂耳、银耳等25种大型真菌的菌种和普通实验用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培养时所需要营养、Ph值、温度、湿度、光照、通气以及接种至出菇所需时间等。

并根据不同种类子实体对温度的要求划分了三个类型:低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4℃,最适温度在20℃以下,如香菇、双孢蘑菇等)、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适在20~24℃以下,如大肥菇、紫菇、黄伞、木耳等)、高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30℃以上,最适在24℃以上,如牙齿草菇、银丝菇等);又根据子实体发生对温度的反应,分为变温结实型和恒温结实型(变温处理对子实体分化无促进作用,如木耳、草菇、茛丝菇等),为黑木耳的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自此开启了黑木耳椴木接种栽培阶段。

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开始出现了纯菌种人工接种栽培阶段。

与此同时,黑木耳良种选育工作也系统地开展起来,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关于黑木耳人工栽培的第三阶段,利用黑木耳孢子液喷洒接种进行黑木耳生产的技术,现有文献多停留在有此阶段之说,未见其始于何时,出于何人之作。

有龙泉地方史料介绍,“民国末期(19l2-1949), 丽水开始出现人工椴木接种生产黑木耳, 龙泉人李师颐利用黑木耳孢子液喷洒接种的方法,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研发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从史料看,李师颐主要贡献在于香菇的栽培技术研究。

19世纪未20世纪初,一部分在国外留学的知识分子,怀着救国、实业救国的宏伟理想,开始在国内传播西方和日本的先进种菇技术,开展各种食用菌的栽培试验。

30年代福建的潘志农先生,早年旅居南洋,1926年开始学习种菇,回国后,龙泉的李师颐便与其多有交往,通过与潘志农先生交流,李师颐开始了银耳和香菇的栽培研究,先后出版了《银耳香菰系列律》(1930年)和《改良段木种菰术》(1939年),由此可见,李师颐应该没有涉及到黑木耳的人工孢子液喷洒接种的研究。

据《中国食用菌产业科学与发展》(张金霞,2009)介绍,王清水(1929年)曾在银耳栽培上,采用孢子液或银耳干粉洒在椴木上进行人工栽培,虽能增长,但表现不稳定。

1942-1945年,曾在四川工作的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在日本人发明的孢子液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人工培养银耳孢子液接种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黑木耳人工栽培的第三阶段应该迟于人工银耳孢子液接种。

有资料认为人工黑木耳孢子液接种技术是由杨新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2]。

1977年7月,丽水地区副食品公司组织所属各县有关单位人员共14人赴湖北省房县学习黑木耳栽培技术。

之后,以菌丝体菌种接种的段木接种栽培技术在云和县、景宁县得到较大面积推广。

随着黑木耳椴木人工接种技术的推广,浙江省丽水地区的传统食用菌产区通过从湖北房县引进了黑木耳椴木人工接种栽培技术,并逐步推广开来。

黑木耳椴木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发展,又刺激了黑木耳菌种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医药公司在云和县投资兴办了云和菌种场,由该菌种负责闽、浙两省茯苓、黑木耳菌种供应与技术培训任务。

菌种在云和县建立后,推进了云和黑木耳的生产,使云和黑木耳成为浙江省的出口名牌。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政府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浙江省丽水地区安仁镇建起了大小菌种场150多家,年生产销售段木黑木耳菌种2000万包,销往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20多个省市,成为国内最大的黑木耳菌种生产基地。

第四个阶段为代料栽培。

1997年8月,丽水地区(市)林科所(院),丽水地区(市)科委(科技局)支持下,开展了黑木耳袋栽品种对比试验,至1997年通过云和县农业局进行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推广,完成了试验、创新、完善三个阶段,标志着丽水市的黑木耳生产进入了袋料栽培木耳阶段,黑木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丽水市(原地区)林科所于的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代料黑木耳发展的出耳期霉菌感染问题,从品种选择、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形成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

为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几乎与此同时,1998年春夏之交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国家加大了森林保护力度及生态防护林建设,加大退耕还林等力度,段木砍伐被严格控制,段木栽培黑木耳数量急转直下,当时安仁的黑木耳菌种场不知何去何从,生产出来的黑木耳菌种曾经一度滞销。

龙泉菌农谢富忠等人开始将卖不了的菌种仿香菇栽培一样,在菌袋上刺孔后搬至大田试着出耳,做起黑木耳袋料试栽,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来了黑木耳的代料栽培技术,在丽水地区的龙泉、云和等地逐步推广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