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供给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货币供给
三、名词解释
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独立于货币需求,由中央银行意志、货币政策决定或由经济过程之外的因素决定,从而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6、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由货币创造者创造货币开始到货币持有者持有货币为止时的货币量,是货币流通的静态概念即货币存量。

四、简答题
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1)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货币乘数;(2)商业银行受市场利率、再贴现率、预期存款流失等方面的影响,来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货币乘数;(3)公众通过影响现金漏损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来影响货币乘数。

2、简述中央银行是如何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1)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

表面上看,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然而这种控制是相对的,因为中央银行控制流通中现金部分的能力并不强,最终受制于社会各经济主体的现金需求,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更体现了中央银行控制的相对性,即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决策。

(2)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r d和r t:它们对货币乘数都有影响,并且与货币乘数呈反向变化关系。

通常,中央银行对其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但因存款准备率变动对经济的震荡影响较大,故中央银行对这一工具的运用比较谨慎。

而且,商业银行往往会通过调整超额准备率来抵消或增强其约束力。

3、简述货币进行层次划分的意义及划分依据。

答:大多数国家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科学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摸清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脉搏,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

(2)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货币领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3)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政策在不同货币层次中的传递机制,弄清货币政策通过不同货币层次影响经济的方式和程度,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

(4)有助于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分析市场动向和经济变化趋势,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4、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100万元的国债,这对基础货币有何影响?
答:(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2)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100万元国债,则工商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相应减少100万元,也就是工商银行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了100万元。

这将直接减少基础货币的数量,即基础货币减少100万元。

五、计算题
1、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提现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8%,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

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2%,存款扩张倍数有何变化?解:
(1)存款扩张倍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金率
=1/(7%+10%+8%)=4
(2)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2%,存款扩张倍数为: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准备金率=1/(2%+10%+8%)=5
2、假定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3%,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2%,流通中现金比率为30%,活期存款中有60%转化为定期存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10000亿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货币乘数;
(2)货币供给量。

解:
(1)m=(1+30%)/(10%+60%*3%+2%+30%)=2.968
(2)B=15000+10000=25000
M=25000*2.968=74200 (元)
3、假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8000亿元。

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9%,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0.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4%。

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多少?
(2)如果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均提高1%,则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M1分别有何变化?
解:
(1)根据基础货币定义,可知:B=R+C=12000 + 8000 = 20000 (亿元)
货币乘数表达式: m
1=M 1/ B=(C+D)/ (R+C) =( c +1) / [ r
d
+r
t
×t+e +c] =(1+0.04) / (0.1 +0.03×0.2 +0.02 +0.04) =520/83≈
6.265
∵m
1=M 1/ B ,∴M 1=B m
1
=20000×6.265≈125300 (亿元)
答: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20000亿元、6.265倍、125300亿元。

(2)当r
d =0.11,r
t
=0.04时, m
1
=M 1/ B=( c +1) / [ r
d
+r
t
×t+e +c]=
(1+0.04) / (0.11 +0.04×0.2 +0.02 +0.04)=520/89≈5.8427 M 1=B m
1 =20000×5.8427≈116854 (亿元)
法定准备金率上调的结果是,货币供给量减少了8446亿元
4、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在整个银行体系没有任何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有一家银行的客户提走了1000元的支票存款,试用T形账户写出前三家银行的存款收缩情况,并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收缩总额。

解:
(1)前三家银行的存款收缩T形帐户:
资产商业银行A 负债
存款准备金—1000 支票存款—1000
资产商业银行A 负债
存款准备金—100 支票存款—1000
贷款—900
资产商业银行B 负债
存款准备金—90 支票存款—900
贷款—810
资产商业银行C 负债
存款准备金—81 支票存款—810
贷款—729
(2)存款收缩总额=-1000/10%=-10000 (元)
六、论述题
1、试论述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2、试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是如何分别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3、试论述货币供给机制中政府财政赤字弥补的三种方式是如何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4、论述货币供给产生的过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因素有哪些?
1、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由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可知,决定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基本因素可以概括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

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主要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或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的。

(1)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

一是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收益动机,视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来决定增减超额准备金数量,从而影响超额准备率,进而影响货币乘数。

二是商业银行出于风险规避动机,为防止存款流出造成可能的损失而保有准备金,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增加基础货币。

因此,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会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②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决定借款规模的主要是市场利率和再贴现率。

显然,市场利率越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积极性越大,而再贴现率越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动力就越小。

反之亦然。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使基础货币增加,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增强。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给量。

(2)社会公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①通货比率(k),即流通中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通货比率与货币乘数有关,而直接取决于公众的意愿,间接地受到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银行恐慌效应、非法经济活动、季节性因素等多种经济条件的影响。

通货比率的提高,会使货币乘数变小,当基础货币不变时,会降低货币供给能力。

反之,该比率降低则会放大货币乘数,从而使等量基础货币能够支持更多倍数的货币供给。

②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t)。

这直接取决于公众的资产选择,间接
受收入或财富、利率水平和结构、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与货币乘数呈正相关关系,进而也正向地影响货币供给量。

上述分析表明,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并非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它是由经济体系内的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