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王蒙的《春之声》作品提示
《春之声》教案及练习
1.了解“意识流”小说的一般特征:表现手法及结构特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时期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及结构特点。
学习策略:
这篇小说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的某些写法,如果按欣赏传统小说的习惯来读,有些地方可能读不懂。在学习中,可以抓住一些重点问题(理清放射性的结构特点、把握中心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作者选取直线性的心理结构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呈流动状态映现,以蒙太奇的效果迭出,使小说结构语义产生了自然流动性。
C.《春之声》在发表时曾引起较大争议,批评者对这种过分侧重于心理活动,并且叙述随意跳跃的方法持怀疑态度,这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去颇远。
1.B(A伧chen;C饶ráo;D心扉fēi)。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风尘仆仆梦寐以求贫脊彪炳千古
B.恍然大悟熙熙嚷嚷嬉戏要言不繁
C.忍辱负重炊烟袅袅斑斓不修边幅
D.坚韧不拨安然无恙心扉德艺双馨
2.B(A“贫脊”应为“贫瘠”。B“熙熙嚷嚷”应为“熙熙攘攘”;“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C无错。D“坚韧不拨”应为“坚忍不拔”)。
9.月亮本来是圆的,作者为什么反复描述为“方方的大月亮”?
【课外阅读】关于王蒙《春之声》
【课外阅读】关于王蒙《春之声》
无论对王蒙本人还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春之声》都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作者曾以直面现实的勇气揭露出我们生活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矛盾,但他并非只是一味地描绘社会生活的阴暗侧面,相反,他总是注意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时代本质,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鼓舞。《春之声》通过主人公岳之峰在闷罐子车里由见闻引起的丰富联想,让人们聆听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大步迈来的铿锵脚步声。从困难中露出希望,冷峻中透出暖色,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艺术表现上,《春之声》或许更值得我们重视。它是新时期文学中率先运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小说。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通过对人物内心图景的细致描绘,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命运遭际和思想性格,同时也表示出社会生活丰富而又纷杂的面影。小说采用“放射性结构”,有力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纵笔所向,今昔中外、乡风城貌,了无拘牵,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此外,意味深远的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其艺术上的显著特色。王蒙是一个经历坎坷而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未泯的战士,又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家。他的《春之声》不仅传达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春的信息,而且以“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花样翻新”(王蒙语)的创作手法,为新时期小说创作园地的繁荣与发展奉献了一束奇葩。
《春之声》赏析
精心整理
《春之声》赏析
《春之声》赏析
王蒙是一个经历坎坷而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未泯的战士,又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浪漫主义情调的作家。他的《春之声》不仅传达了中国改革开放之春的信息,而且以“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花
动,
落味”,
人”;由“火车站黑压压的人头”,想到解放前学生去南京请愿“也没这么多人”。这些联想表现出他对这种热闹既感欣慰又感不满,因为这是繁荣,也是落后。车厢里人们轻松惬意的议论:“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袁、豫剧片《卷席筒》、三接头皮鞋、包产到组、差额选举……”岳子峰是声声入耳。人们的自由交谈使岳子峰感到温暖,感到党的政策顺天应人,感到春的信息、生活的转机。他深受鼓舞,浮想联翩,一个又一个春天的美好图景就在脑海中涌现了。岳子峰的遐想是被车
厢中突然响起的德语童声合唱打断的。闷罐子车厢里竞有先进的录音机,录音机的主人是一个学外语的妇女,表明人们都在为振兴祖国而发愤学习。这使他感到“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松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看到了闷罐子车的破烂寒伧的外表”“火车头是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在这种春天的感受中,他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风光,综合一路的感受,小说的主旨便水到渠成:“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
清洁的、
图。
可他的心灵世界已经远远超出了这块天地:他在为改革开放带来的转机而高兴时,也牵挂着国家的落后;他在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激动时,也忧虑着种种丑陋。他的所有联想汇合在一起,以自我展示的方式在人们面前树立起了一个独立思考、热爱生活、毫无羁绊、心灵自由的典型。这样的典型人物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只有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才会有如此开放的心灵,才会有人的意识的觉醒,才会有自由的思考,才会有如此美好的感受。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准
【课外阅读】王蒙《春之声》赏析
【课外阅读】王蒙《春之声》赏析
《春之声》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它主要写工程师岳子峰访德归来,春节前夕搭乘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思绪。列车启动“咣”的声响,是主人公驰骋联想的起点,这使他想到甜蜜的童年,写出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双亲的爱。列车运行“那愈来愈响的声音”,使他想到“下起了冰雹”、“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有人打铁”;想到歌曲《泉水叮咚响》;联想到“广州人凉棚下面垂挂的许多三角形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再想到“美国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等。这些自然灾害的音响,落后生产方式的音响,象征着落后;点缀生活的美好音响,表达了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些,流露了岳子峰对祖国落后的忧虑和对祖国繁荣的渴望。车厢里“旱烟叶发出的辣味”和“汗味”,刺激岳子峰的大脑产生各种关于气味的联想;由南瓜的香味想到火车站前各种小吃和土特产。联想流露出他内心的满足和幸福,使他感到物质越来越丰富,人民的生活正越来越好。乘闷罐子车的拥挤使岳子峰产生了人多人少的对比联想:由“王府井的人流”想到“汉堡的街道上可以说看不到人”;由“火车站黑压压的人头”,想到解放前学生去南京请愿“也没这么多人”。这些联想表现出他对这种热闹既感欣慰又感不满,因为这是繁荣,也是落后。车厢里人们轻松惬意的议论:“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三接头皮鞋、包产到组、差额选举镲”岳子峰是声声入耳。人们的自由交谈使岳子峰感到温暖,感到党的政策顺天应人,感到春的信息、生活的转机。他深受鼓舞,浮想联翩,一个又一个春天的美好图景就在脑海中涌现了。岳子峰的遐想是被车厢中突然响起的德语童声合唱打断的。闷罐子车厢里竟有先进的录音机,录音机的主人是一个学外语的妇女,表明人们都在为振兴祖国而发愤学习。这使他感到“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松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看到了闷罐子车的破烂寒伧的外表”,“火车头是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在这种春天的感受中,他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风光,综合一路的感受,小说的主旨便水到渠成:“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望的和永远不应该忘怀的。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通观全篇,文章的主旋律是春天的声音,这一主旋律是在人们意识的层次上开掘出来的并得到抒发加深的,是外景在人物心灵上的升华。而春的声音又是一个总体象征,用自然界的春天象征朝气蓬勃的社会生机,改革开放给国家、人民生活带来的转机。除总体象征外,那“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火车头,拖着破烂寒伧的车厢奔驰”,“落后、破旧、令人不适的闷罐子车里,却有先进精巧的进口录音机在播放音乐”,又构成了局部象征。这两个图景,虽都象征着现实生活的矛盾、不协调,也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旧的还在、新的已经产生,同时还象征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既有沉重的负担,又有光明的前景。这些象征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万象更新的春景图。观赏这幅图画,使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祖国无论是人们的思想状况、言论,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正呈现出令人兴奋的转机,伟大祖国迎来了重新振兴的春天。
在失望的现实中寻求转机——从王蒙小说《春之声》看他的历史反思意识
·教育广角·
《春之声》是当代作家王蒙创作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它是王蒙在80年代小说创作中极具反思意识的代表性作品。小说写的是一个出国考察三个月后刚回国的工程师岳之锋坐闷罐子车回乡探亲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小说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写了几十年的风雨变幻,情绪变化及主观感受。出国访问的现代化生活体验与故乡落后生活的巨大反差在岳之锋的心湖中荡起层层涟漪:他回忆并感慨着,对比并思考着,失望并憧憬着。小说最后以“如今的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望的和永远不应该忘怀的”收尾,传达了作者人生需要在失望的现实中寻求转机的情感指向和人生态度,因为“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
《春之声》创作于1979年,同一时期,《布礼》、《蝴蝶》等小说也相继出炉,他们不仅代表了王蒙这一时期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认识的理智而深刻的变化,而且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反思意识更具理性和智性。50年代的王蒙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困惑迷茫的,现实的复杂性使王蒙的理想主义和廉价的乐观主义遭遇了尴尬和困惑,《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正是这种尴尬和困惑的产物,它表达了理想在现实中受阻之后的一种颤音。那么,80年代重新回到文坛的王蒙在身份定位和思想心态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或者说王蒙还是50年代的那个王蒙吗?显然不是的,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王蒙沉浸在“少共情结”中,也就是王蒙式的忠诚,那种对信念的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改的衷心。对于“少共情结”,王蒙一直不以为然,当然不是说王蒙不再忠诚,而是这种说法显得简单化了。王蒙说:“是的,四十六岁的作者已经比二十一岁的作者复杂多了,虽然对于那些消极的东西我也表现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但是,我已经懂得了‘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道理。懂得了讲‘费厄泼赖’,讲恕道,讲宽容耐心,讲安定团结。尖酸刻薄后面我有温情,冷嘲热讽后我有谅解,痛心疾首后面我仍然满怀热忱的期待着。我还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不能一下子变成现实,懂得了用小说干预生活毕竟比较踏实地地去改变生活容易。所以我写小说的时候,比起用小说揭露矛盾、推动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我更着眼于给读者以启迪、鼓舞和安慰。所以,在《布礼》、《蝴蝶》里,我虽然写了一些悲剧性的事情,却不想、也几乎没有谴责人。”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
【课外阅读】试论《春之声》的意识流创作特色
内容摘要:《春之声》是王蒙用西方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一篇小说,与《墙上的斑点》相比较,我们发现《春之声》确实具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如采用人物内心独白和新的时空体系来描写人物的意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描写感觉印象等。但是由于中国的文学传统的影响,王蒙的小说在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和叙事等多个方面显示了中国式特点。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中国意识流小说只是中国的一些作家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技巧而创作出的具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的小说,我们称之为“东方意识流”或“心态小说”,实际上就是西方意识流的中国化,即西方意识流技巧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融合。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在政治上完成了拨乱反正,思想上实行了大解放,经济上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整个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新时期,显示出一股勃勃生机,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也随之发生着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更活跃了,内心更复杂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的事物传到中国来,中国开始了在古老而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与创新的过程。在文坛上,中国的作家们已经不满足于用旧的文学形式来表达他们在新时期的感受,于是纷纷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一些文学形式和手法来反映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以及处于这一重要的大转变时期的人们的新风貌,他们反思过去,歌颂新时代,对未来充满希望与祝福。而在这一时期的众多作家中,不论是在歌颂新时代这一重大社会主题上,还是在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上,王蒙都走在了前列。他在80年代初发表的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风筝飘带》、《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布礼》、《蝴蝶》等六个中短篇小说是他在这时期的重要作品,它们都是王蒙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表现新时代新生活主题的小说。
高中语文《春之声》优秀教案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互动游戏,如知识竞赛 、猜词游戏等。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及时记录并给予反馈。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思 维。
阅读课文《春之声》,让学生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及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 技巧,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意思。
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 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收束环节: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
01
创设春天场景
通过布置教室、使用道具、播 放音乐等方式,营造春天的氛 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
受课文。
02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模拟春天的各种活动,如赏 花、踏青等,深入体验春天的
美好。
03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感受 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
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布置与《春之声》相关的阅读、写作任务,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春之声》详细解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之声
王蒙
咣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夏天的时候,脱光了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故乡的清凉的小河里。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摇晃着的吗?
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辉还是站台的灯? 黑咕隆冬,好象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门咣地一关,就和外界隔开了。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正在那里等待着你。都是回家过年的。
还真有趣。在出国考察三个月回来之后,在北京的高级宾馆里住了一阵——总结啦,汇报啦,接见啦,报告啦……之后,他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他怎么也没想到要坐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闷罐子车呀。
上到列车上的时候,他有点垂头丧气。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来临之时,正在梦寐以求地渴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们,却还要坐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事实如此。事实就象宇宙,就象地球,华山和黄河,水和土,氢和氧,钛和铀。既不象想象那样温柔,也不象想象那么冷酷。
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包产到组。中医治癌。差额选举。结婚筵席……在这些温暖的闲言碎语之中,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阔人骑毛驴,穷人靠两只脚。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气咣气……喀郎喀郎……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
语文:3.13《春之声》课文精讲
13。春之声·课文精讲
1 .文本全解.
(1)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王蒙,1934 年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1948 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49 年开始做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53 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 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 年在北京郊区劳动, 1962 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63 年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9 年调北京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长等职。王蒙是中国新时期文坛创作最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他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清醒、冷峻而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断的创新.《春之声》是他在艺术上创新的一篇优秀作品。
(2)基本解读。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
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歌唱生活中的新转机”,但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语言结构独特,意象鲜明,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这是作家内心爱国深情的真实写照,体现一种抒情散文的情韵.
《春之声》PPT课件
作 者 : 王 蒙
导
读
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
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意识流
作者王蒙
意 识 流
它把人类心理活动中象流水一样活动着的意
识的客观状态,比喻为一个生动的形象。
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
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
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 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意 识 流 小 说
意识流小说
技法:
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 无所不知的描写 戏性独白
作者王蒙: 当代作家 作家 文化活动家 河北南皮人 长篇小说 《青春万岁》 短篇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文坛称号
“集束手榴弹”
“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问: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是一个巧合还是 必然,那么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 明确: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用在
这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它比喻祖国
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无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限希望和憧憬!
请欣赏《春之声》
精华赏析:独特的语言
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还有南瓜的香味哩!
提示:奇特的比喻,使平常的描写生动且有回味。
13.春之声.
13.春之声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2.体会本文放射性的结构特点;品味“把平淡的事物表述得饶有趣味”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表现出的新旧冲突、社会转变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作家作品
王蒙:当代作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作家、文化活动家。河北南皮人,1934年10月生于北平。
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的《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
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寒伧(cāng)醪糟(láo)铁砧(zhēn)揿键钮(qìn)B.涟漪(yī)晕眩(xuàn)凛冽(lǐn)偌大(ruò)
C.采撷(xié)袅袅(niǎo)喧嚣(xiāo)饶舌(láo)
D.心扉(fěi)怏怏(yàng)和煦(xù)无恙(yàng)
答案:B(A伧chen;C饶ráo;D心扉fēi)。
2.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风尘仆仆梦寐以求贫脊彪炳千古
B.恍然大悟熙熙嚷嚷嬉戏要言不繁
C.忍辱负重炊烟袅袅斑斓不修边幅
D.坚韧不拨安然无恙心扉德艺双馨
答案:B(A“贫脊”应为“贫瘠”。B“熙熙嚷嚷”应为“熙熙攘攘”;“要言不繁”应为“要言不烦”。C无错。 D“坚韧不拨”应为“坚忍不拔”)。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蒙春之声的读后感
王蒙春之声的读后感
王蒙春之声的读后感
《春之声》是王蒙为改革开放唱的一支赞歌,内容很主流,在描写上却大胆选用了偏“意识流”的写法。虽然历史已久,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还是被文中涌荡的激昂振奋的情绪所带动,思绪不知不觉的飘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和先前所读的汪曾祺不涉时政不同,王蒙的文章是建立在现代中国政治风云变迁的基础上写成的,关乎国计民生。然而若一味只写政治,很容易读来乏味,王蒙却匠心独具,把宏大的政治融入到细小的生活、微妙的感情中,很容易带动读者情绪,产生共鸣。
本文内容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讲述的就是改革开放后,父亲曾被打成右派的岳之峰历时二十年后再回家乡,一路思绪的变化。王蒙把原本可以一笔掠过的情节放大化,浓墨重彩的刻画人物的思想活动与行为活动,从一个人物的细微活动,折射出整个世界的巨大变迁。
乘坐闷罐子车旅行是令人不快的,这种恶劣的条件与岳之峰刚考察归来的心境有着巨大的反差。在狭窄的'空间里,主人公的思绪漫无边际地跳跃、遨游。西北高原的黄土,广州人凉棚下发出丁冬清音的三角形瓷板;站前广场丰富的土特产,极“左”年代物质的匮缺;破旧落后的车厢,崭新的车头;令人气闷的空间,令人兴奋的进口录音机和高雅的德语歌曲;拥挤的旅客,慕尼黑的歌剧院;闹哄哄的眼前的现实场景,平静的童年生活;中国、外国;历史,现实;城市、农村
—系列对比现象通过岳之峰的联想产生联系,营造成—个自如的超时空心理空间,反映了广阔的生活面。色彩斑斓的点点滴滴刺激着岳之峰的感官,渗入他的思绪,主人公的心中交替更迭着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虑,对未来的希冀,有感慨,有失落,有忍耐,有欣慰。最终,主人公怀着开朗、乐观的心情结束了这趟闷罐子车的旅行。“他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他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
春之声--王蒙
约翰斯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本曲是约翰· 斯特劳斯不朽的名作。它 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其节 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 有较强的欣赏性,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 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 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 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 住了大自然的春色,给听众一种春意盎然 的感觉。
主人公岳之峰,在一个闷罐子车的小空间里联 想着世界的大空间,在一个半明半暗、嘈杂拥 挤的环境里,联想着一个现代文明世界,在时 来运转的时候联想着昔日的命运多艰的日月。 这小与大、嘈杂拥挤与现代文明、几十年的坎 坷多艰与一旦时来运转,两者之间的不对称, 在他心理上造成一种张力,一种躁动不安的张 力,这种心理张力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产生 比较复杂的艺术触动,因而在心理上容易引起 读者的共鸣。
“西门子公司规模巨大,··我们才刚刚起步。赶上, ·· ··
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就像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 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连火柴、电池、肥 皂都跟
跟着短缺。现在呢,一下子又都变了出来”,学德语 的妇女,三洋牌的录音机播放着约翰· 斯特劳斯的《春 之声圆舞曲》,还有人们谈论的自由市场、百货公司、 香港电子石英表··包产到组、收购大葱、差额选举等 ·· ·· 等等等,不都表明着生活可贵的转机吗? 当然,中国还很落后,人口又多,与国外比还有 很大差距,这是现实,小说也没有回避。但一切都在 变,一切都充满了希望,这就令人鼓舞!
经典名著赏析第四讲:王蒙《春之声》赏析演示文稿1
• 3、《活动变人形》简介:作品中的主人 公倪吾诚是个遗腹子。他和他的祖父一样 是个革命激进分子,他的母亲为了拴住他, 给他抽大烟,他由一个伟岸的男子变成一 个下肢痿缩的罗圈腿。后来他以娶亲为条 件去留洋读书,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 的人。然而他的妻子、小姨子、岳母却是 不折不扣的旧思想文化的奴隶。这本书通 过他们之间的矛盾讲述上个世纪中国先进 的知识分子的迷惘和无助。
• ③、岳之峰听到车厢里旅客们的 议论和牢骚,引起了他对祖国历 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的思考。 这时铁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在他心 中转换成了“历史、历史;现实、 现实;理想、理想;哞—哞—、 咣气咣气……喀郎喀郞……
• 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了莱茵河畔的高速公 路、山坡上的葡萄树、暗绿色的河流、 法兰克福孩子们欢乐的画面;闪现出了 西北高原上故乡的山水、花草、小屋和 童年的生活,出现了解放前夕北平的学 生运动,接着又出现了解放了的北平, 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他青年时代的初恋, 冬末初春时节对于春天的感觉又回到他 的心头,春天又在他心中荡漾,他感觉 到了春天的声音、春天的力量。
二 、 王 蒙 的 主 要 作 品 :
• 王蒙是名多产作家,主要作 品有:
• 1、长篇小说: • 《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 《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失态的季节》、《青狐》等。
• 2、中短篇小说、小说集: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说客盈门》、 《相见时难》、《深的湖》、《心的光》、 《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冬雨》、 《加拿大的月亮》、《名医梁有志传奇》、 • 《球星奇遇记》、《蝴蝶》、《相见集》、 《雪球集》、《布礼》、 《风筝飘带》、 《纸海勾沉——尹薇薇》《坚硬的稀粥》、 《我又梦见了你》、《妙仙庵剪影》等。
【课外阅读】经典重读(一)又读《春之声》
【课外阅读】经典重读(一)又读《春之声》
【课外阅读】经典重读(一)——又读《春之声》
卡尔维诺是这样解释经典的,“经典是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文学史家与评论家们为什么是经典纠缠不休,还真不如卡尔维诺说得这么干脆,这么贴近读者的感觉。经典总是事后认定的,多长时间?三十年够了吗?1980年,王蒙创作了《春之声》,当我再次读这部小说时,这三十年显得那么遥远,又是那么亲近,它当然在讲述一个当年的场景,而它所涉猎的话题好像到今天人们依然在争论不休。
小说故事很简单,或者可发说就没有什么像样和完整的故事。准确地说,小说只是一个的一个生活片断。从德国访学归来的热物理学家岳之峰回家过年探亲,搭乘的是一辆闷罐子车,整个旅途也没有什么发生什么具体的事情,主要就是人物在这一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随着列车的启动的声音与和月光投身到车厢,岳之峰开始了一路的联想。他想到了童年,想到了故乡、与年迈的双亲;列车运行声音使他想到冰雹、打铁、歌曲、风铃与美国的抽象派音乐等;车厢里的旱烟味和汗味让岳子峰产生了各种气味的联想,南瓜的香味、火车站前的各种小吃;而闷罐子车的拥挤使岳子峰想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群与生活场景:人流如织的王府井、街上几乎看不到人的汉堡、到处是黑压压的人头的火车站、甚至想到了解放前去南京请愿的学生队伍。岳之峰的联想有些是整块的,更多的是零碎的,许多思绪是与车厢里的声音与画面交织在一起的。车厢里人们议论的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三接头皮鞋、包产到组、差额选举等等都让岳子峰浮想联翩。如果说小说还有什么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的话,那就是岳之峰与一个用三洋牌录音机学外语的妇女的简单而不经意的交流。
分析当代文学王蒙《春之声》
王 蒙
十 一 届邓 三小 中平 全讲 会话 上
十 四 个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农 民 的 喜 悦
特 区 发 展 一 景
作者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曾
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 时也是一个作家、文化 活动家。
河北南皮人,1934年10 月生于北平。中学时参加中 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4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手榴弹”。
《春之声》写作手法
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而
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
的代表作,更是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 的开山之作。 这种意识流小说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 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 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什么是“意识流”
2.梦境
意识流小说写了许多梦。这种梦不同于 以往传统小说所写到的梦——那种梦往往是 完整的,人工的,带有明显倾向的,是让它
起烘托、陪衬作用的。而意识流小说中的梦
却往往是破碎的,含糊的,更缺少有机联系
而象征意味更浓。
eg : 这天夜里,素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放风筝。 不是在绿草地上,不是在操场上,而是在马背上 放风筝。天和地非常之大。“农村是一个广阔的 天地”,孩子们齐声朗诵。原来放风筝的并不是 她,而是一位一顿吃了六两炒疙瘩的小伙子。俗 名叫做屁股帘儿的风筝毕竟飞起来了,比吊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的汽球还高。 飞呀,飞呀,一道道的山,一道道的河,一行行 的青松,一队队的红卫兵,一群群的马,一盘盘 的炒疙瘩。这真是有趣!她也跟着屁股帘儿飞起 来了,原来她变成风筝上面的一根长长的飘带儿 (《风筝飘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王蒙的《春之声》作品提示
王蒙的《春之声》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曾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小说通过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回乡探亲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歌颂了80年代第一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转机,表达了吸取历史教训,不再重蹈覆辙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正视历史转折时期的困难和矛盾,一定要把四化搞上去的决心。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和快节奏、多线条的当代社会生活?作者打破常规,借鉴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伸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王蒙语),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作者选择了一个巧妙的视点:岳之峰乘坐春节期间增开的闷罐车回到他离别20多年的故乡,不久前出国考察所见与眼前图景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在他脑海里旋转般地闪过一组组对比的镜头:由乘客“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似的闷罐子车联想到三叉戟飞机,规模巨大的西门子公司,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工厂的装配线,莱茵河的高速公路;由X城火车站广场集市丰富的土特产联想到“文革”中连火柴、肥皂都缺少的古怪现象;由到处洋溢着的团聚的气氛联想到1956年回乡四天,检讨22年的可怕历史------这种种联想贯穿全篇,“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又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的线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的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王蒙语)。其中,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忧虑,有对生活艰辛的感叹,也有对生活的温暖美妙的欣慰,“写了冬的痕迹,更写了春的声息”,表现了历史转折时期我国人民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转机与希望。这种写法既节省笔墨,所表达的生活又不是提纯了的、单色的,而是内涵丰富、色彩斑斓、耐人寻味的。
《春之声》撷取主人公大量的感官印象,这些感觉、印象、人物、景物,渗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包含着人物的清醒的思考、判断和理性。象征、梦幻等手法的运用,打破了形象的平面性和直接性,创造了诗的意境。小说中那列外表破烂的闷罐子车,挂上了崭新轻便的内燃机车车头;那嘈杂拥挤的车厢中回旋着的《春之声圆舞曲》和人们温暖的闲言碎语,充满着欢快的青春活力。这一切分明象征着80年代第一春我国面临的社会现实:转机已经到来,问题还不少。整个作品流贯着时代的声音:“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