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吸收与发展
传统美学意蕴下的苏州博物馆
社科文化
传统美学意蕴下的苏州博物馆
蒋思琪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建筑,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天人合一”的园林景观设计于一身。在展现中国
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将苏州地区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新型建筑理念合二为一,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优
秀案例。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讲究“以和为美”。对于“以和为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现在建筑形式上。不
论是建筑体量还是色调,亦或是材料的选择,整体上都达到了视觉效果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风水学的核心命题,所谓“山环水抱、前山后势”,不仅具有哲学的内涵,同时也贯穿与美学发展的始终。在
自然光线和景观设计中,对“崇尚自然”的表现随处可见,并且别具特色,耐人回味。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以和为美;天人合一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体现出传统的苏州建筑所独特的韵味,置于院落之间,建筑与景观合二为一。在设计当中寻找传统的建筑美学元素,遵循自然主义、宗教等哲学观念,提取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点睛之笔,并不断挖掘提炼形成中国未来园林建筑发展新的方向。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为生存打造器物的同时就伴随着一定的审美意识,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没有明确的概念,所谓的审美意识也是依托于器物的社会功能性,但是审美意识的发展并未停止。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美学思想,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生活,民族心理,行为习惯等,而且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奠定美学基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宝贵的财富。在艺术学中,美是艺术的外在表现,艺术是美的内在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法国哲学家马利坦曾言,只要艺术仍然是艺术,它就不得不专注美的研究。
苏州博物馆建筑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有传统文化中大门得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崭新得风格
新馆坐落在苏州东北街上,就是传统建筑得提炼版,就是现代与传统得完美得结合、中而新,苏而新,不大不高不突出、
粉墙黛瓦,据介绍,这就是一种“中国黑”花岗岩片,黑中带灰得“中国黑”淋了雨就是黑色得,太阳一照射就变成深灰色、屋顶采用1:2坡顶,完全符合苏州民居屋顶得坡顶比例
石片屋顶得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建筑得采光问题,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屋顶瞧似简单,其实结构非常复杂。从石材层往下数,还有金属板,木板,保温板,钢体结构,面板,吊顶。而特别得就是,博物馆屋面泄水不再全部依靠传统得瓦楞铺流排出,而就是通过屋面将雨水渗透至金属板,借助金属板得泄水系统处理滞留积水。
北墙之下独创高低错落得石片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水幕墙与荷花池采用天然地基,用混凝土压浮
借鉴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得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得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得金属遮光条交织得光影,进入到博物馆得活动区域。光线经过色调柔与得遮光条与过滤所产生得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得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得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在主庭院中,亭得设计就是现代得形式,钢结构,双层,亭顶为玻璃并覆盖木饰贴面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具。池中得八角凉亭,师古而不泥古,凉亭得八角形与中央大厅及西路两个
主展厅大八角形相呼应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④.建筑空间流线掌握及细节设计
通过中心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 廊道终点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 贵宾厅、博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 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以便于功能周转。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构造, 既有传统 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 又以现代材料赐予其崭新的风 格。
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爱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 王府毗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弥补了 古物无保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 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争论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 用作贮存,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 索有机的结合,图形构成 的奇妙转换,现代空间中 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 新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 转换的关键。
②.颜色
新馆实行了与设计其他 城市标志性建筑物不同的手 法,保存了苏州温顺、清淡、 俊秀的黑自基调。为了与四 周民居环境协调,博物馆尽 管用的全是现代新材料,但 外墙与内墙都以纯洁的白色 作为主基调,仅仅在空间转 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画外 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 面与白墙相配,清爽雅洁, 与苏州传统的城市颜色肌理 相融合,新瓶老酒,为粉墙 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 新的诠释。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苏州市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本文将对其建筑进行客观完整的
赏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4号,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场所之一。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和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以简洁、大气为主,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建筑主体呈矩形平面,共有四层,高度约为30米。整个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进入苏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古的园林建筑,这是博物馆的主入口。园林建筑以传统苏州园林的造园技巧为基础,运用了假山、水池、廊桥等元素,展现出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陈列室、多功能厅等功能区域错落有致。展厅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又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结合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文化场所,不仅展示了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技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使得博物馆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建筑景点之一。
总之,苏州博物馆建筑的赏析展示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魅力。其简洁大气的外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内部空间布局,以及展厅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成为了一座集传统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建筑作品。
苏州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PPT
节能设计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节能的需求,采用 了中空玻璃、太阳能利用等节能技术,减少了建 筑的能源消耗。
环保材料
在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木材、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等,这些材料对环境的 影响较小。
建筑寿命
博物馆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都考虑了建筑的寿命, 采用了耐久性较好的材料和技术,使建筑能够长 期保持其功能和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 术和材料,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展望和思考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 传承,避免盲目追求现代感而忽视文化底蕴。
人性化与功能性的结合
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性化,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确 保建筑的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
05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评价与影响
专业评价和社会反响
专业评价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被广泛赞誉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得到了建 筑界的高度认可。
社会反响
苏州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观,人们对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展览内容 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环境影响
苏州博物馆的建成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文化 休闲场所。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建筑,其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
对苏州古城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该博物馆的外立面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营造出了现代感十足的外观,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元素,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既现代又具有传统韵味。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周边环境的特点。苏州是一座历
史悠久的古城,其园林建筑以水、石、植物为主要元素,因此博物馆的立面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内部与外部景观相互交融,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现苏州园林的特色。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筑外墙的设计
采用了苏式园林的意境,如水墨画般的线条勾勒出了建筑的轮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博物馆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使建筑呈现出轻盈、透明的感觉,与传统的砖瓦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最后,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在建筑外墙的
装饰中,博物馆采用了传统的雕刻工艺,将苏州园林的图案、花纹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建筑本身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对苏州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苏州古城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样的设计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让人感受到了苏州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博物馆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苏州的历史与文化。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传承与创新
传承创新
――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
工艺1082班周丽慧 200811414235
内容摘要: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传承创新
正文:
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由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曾有著名评论家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传承
1.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粉墙黛瓦粉墙黛瓦是极具苏州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的色调正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建筑元素。
三角形的运用新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2的三角形体。提取了传统的比例和尺度,将几何图形与空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
国苏州市的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该博物馆建筑设计典雅,展览丰富多彩,是游客了解苏州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场所。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苏州园林的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建筑
手法和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在博物馆的外部,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瓦当等传统建筑元素,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的展陈手法和设施,使得展览更加生动有趣。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苏州博物馆成为了一处文化艺术的殿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
个方面。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展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向人们展示了苏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此外,苏州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书画展、古代工艺品展、非遗传统技艺展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最后,苏州博物馆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博物馆开设了许多文化
艺术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游客讲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使得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此外,苏州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
物馆,不仅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它不仅是苏州市民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外地游客感受苏州风情的重要景点。希望苏州博物馆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化传承、艺术展示和历史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
立面设计理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建筑理念。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展现了苏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融合了传统苏州园林的设计元素,如曲水流觞、
假山小景等,使建筑外观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灵动。同时,立面上的雕刻和装饰也运用了传统的木雕、砖雕等手工艺技术,展现了苏州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韵味。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注重了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建筑外墙采
用了现代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使整个建筑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具有了现代建筑的时尚感和科技感。立面设计还充分考虑了采光、通风等因素,使建筑内部充满了自然光线和清新空气,为展览和参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后,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建筑外
墙采用了节能材料和技术,使建筑在保持美观的同时,也具有了较好的节能效果。同时,立面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文化
与环境,展现了苏州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这种立面设计理念不仅为苏州博物馆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希望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能够在更多的建筑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当代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2发 展
中 国传统 建 筑是 我 国 五 千年 历 史文 化 的 精髓 ,也是 劳 动 人 民智 慧 的结
晶, 对 于研 究我 国的社 会 历史 文 化 , 促 进 建 筑设 计 水 平 的提 高 有着 十 分 巨大
的作用 。经过 长期 的发 展 和演 变 , 传统 建 筑 已经不 仅 仅局 限 于单 一 的建 筑领 域, 而是 涉及 艺 术 、 文化 、 科学 等 多个领 域 , 成 为 一 门完 整 的建筑 体 系 。但 是 ,
刖 吾 :
在 现代 建 筑技 术 的推 动 下 ,传 统 建筑 元 素 的继 承 和应 用 出 现 了新 的 尝 试 。 以著名 的苏 州博 物馆 为例 , 在 设 计时 , 融 人 了江 南 地 区传 统建 筑 特 有 的 “ 粉墙 黛 瓦 ” 元素, 使 得博 物 馆 可以充 分 融人古 来 的苏 州城 之 中。 同时, 为 了体 现 出色 彩 的统 一 , 使 用花 岗岩 代替 了青 瓦坡 顶 , 使得 建 筑设 计 完 美 实现 了现 代 建 筑材 料 和传 统建 筑 元素 的融 合 ,可 以说 是 传 统建 筑 继承 和 发 展 的里 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现代建筑的风格逐渐向着相对统一的风格转变 , 呈 现 出“ 千城 一 面 ” 的现象 , 使得 我 国传统 建 筑 元 素逐 渐 失去 了立 足 之地 , 陷 入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建筑,其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立面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外观的展示,更是对于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与表达。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以传统园林的意境为灵感,通过精致的雕刻与装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韵味。建筑外墙上的砖雕、石雕以及木雕,都蕴含着对于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同时,现代的建筑材料与技术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建筑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立面设计还体现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建筑外墙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的照射与通风,使得建筑内部能够充分享受自然光线的照射,减少对于人工照明的依赖,同时也为建筑内部创造了良好的通风环境。
此外,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还体现了对于城市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建筑外墙上的装饰图案与雕刻,都融入了苏州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园林景观、传统建筑、水乡文化等,使得建筑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风采与魅力。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外观的追求,更是对于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与表达。希望这样的设计理念能够在更多的建筑中得到体现,为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与文化底蕴。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介绍
苏州博物馆是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贝聿铭设计的,他将现代主义情怀与苏州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博物馆位于苏州历史街区的东北部分,毗邻着建于19世纪的忠王府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建于16世纪的园林建筑-拙政园。
虽然博物馆延续了许多贝聿铭设计中的几何和视觉元素(正方形、长方形和金字塔),但该设计仍借鉴了许多传统的苏州建筑,使用了白色的灰泥墙,深灰色粘土制的瓦片屋顶和错综复杂的花园建筑。几何图形的起伏折叠与苏州地区常见的色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混合体,代表了建筑师在当代建筑语境中重新构想苏州和中国风土人情的雄心。
在中国传统和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中,有些很多元素是共享的,例如,对称性,几何形状和对线条感的注重。该建筑的外墙的灰色线条强调并突出显示,这些线条定义了建筑物的形状,就像传统书法一样。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十分的低调,并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容。此外,博物馆的建筑保持了相当低的高度,以符合并满足周边的历史环境。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前瞻性。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钱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空间意向:天造与人为的联姻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同时,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间的戏剧性。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两侧的墙面上有两个菱形的窗洞,透射出的依然是室外的绿色景观,像极了两幅挂在墙上的画。不难发现,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塑造空间的语言,然而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通过穿插与组合,创造出来的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空间气质。中庭的吊灯也是独立设计的,将传统中式花灯取其形,再利用方形与菱形的结构将传统精神完美地与现代材料结合而成。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建筑艺术之作,其立面
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现代建筑的探索。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园林建筑的精髓,展现了苏州古城的独特韵味。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建筑师在设计立
面时,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建筑特色,将传统的园林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通过精心雕琢的砖雕、木雕和瓦片等传统材料,使建筑的外立面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气质,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在传统文化的基
础上,建筑师运用了现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使立面设计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建筑外墙采用了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使建筑呈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最后,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与融合。建筑师在设计
立面时,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和自然景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和绿化植被的布置,使建筑外立面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总之,苏州博物馆的立面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现代建筑的探
索以及对环境的尊重与融合。这种立面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建筑师对建筑艺术的追求与创新,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以及对环境的关爱与呵护。愿苏州博物馆成为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
论苏州博物馆内设计中的中式元素
论苏州博物馆内设计中的中式元素
摘要:苏州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园林的现代演绎。通过对苏州博物馆的解读和调查,探索其再室内设计中采用的中式元素。从园林空间布局、造景手法、色彩基调、光线处理、其他一些细节体验出发,逐个分析其中式元素。观察苏州博物馆,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建筑元素,也是贝聿铭先生惯用的一些手法,还有就是对于地域文脉的新的诠释。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园林,室内设计,空间布局,造景,色彩基调,光线,地域文脉
一、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市古城区东北街,紧邻拙政园、忠王府、狮子林等传统园林建筑,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被贝聿铭称为“最亲爱的小女儿”。
苏州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26500平方米,
其中7500平方米是忠王府建筑面积。博物
馆的一个界面正好位于城市主干道临顿路
上,是苏州古城肌理的再现。它于2006年
10月正式落成,自此便成为苏州的另一个城
市标志,也作为游客亲近贝大师的方式之一。
对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提出了
“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
的理念。在选址上选择较为难处理的位置,
一方面紧邻临顿路,另一方面周围有著名的
拙政园、忠王府还有狮子林等历史保护遗产,
对于建筑的限制相对比较大。风格上选择了符合苏州城市形象的风格,体现了苏州城市的文脉,足以作为一座现代的苏州园林。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了中式元素,其中最多的当是苏州的地域特性。这些同时体现在苏州博物馆的造型设计、空间塑造以及室内装饰中,可以说整个苏博是一座现代的但是由传统中式元素的展览建筑。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物藏品而闻名。该建筑不仅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成为苏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苏州的园林特色。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一个园林式的布局,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分是一个开放的广场,中部是主体建筑,后部是一个花园。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与苏州古典园林的理念相呼应。
苏州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材料,但在外观上仍然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建筑外墙使用了灰色的砖石和灰色的琉璃瓦,整体色调简约而不失庄重。建筑的屋顶采用了弯曲的线条,与传统建筑中的脊饰相呼应,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动感和流畅感。
苏州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精致而富有层次感。主展厅位于建筑的中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充满自然光线。展厅内部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将不同的展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艺术上的享受。此外,建筑内还设有专门的陈列室、教育中心、多功能厅等,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便利的参观体验。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
独特魅力。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建筑的外观简洁而不失庄重,内部空间设计精致而富有层次感,展品陈列合理有序。无论是从外部欣赏还是从内部参观,都能感受到苏州博物馆所传递的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不仅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苏州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中国园林艺术课程代码:FINE110049.01 开课院系:艺术教育中心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曹旖宁学号:12307110332 专业:生物科学
一、论文要求
论文主题:自选一与中国建筑有关的题目
题目自拟,内容不唯一,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选择一个角度切入,不要泛泛而谈。
二、具体要求
1.正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不包括注释和参考书目等)。
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4.字体: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
5.论文写作格式:
5.1 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
5.2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
5.3 一律使用脚注。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
5.4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6.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7.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8.最晚于12月26日上课时提交论文纸质版,逾期按零分处理。
苏州博物馆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吸收与发展
曹旖宁 12307110332
摘要:苏州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就因其既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理念,又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城市和谐对话的成功典范。所谓“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个中蕴含的理念值得深思,毕竟,在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将本民族的传统风格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并不是用传统建筑元素和一些简单的符号象征就可以办到的。
关键词:传统现代传承发展
引言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庆典上,贝聿铭先生说“希望这个作品可以给中国的建筑道路指明方向”。这句话是贝先生对中国建筑的现状有感而发的。中国这近二十年来建造了亿万幢建筑,城市化的推进使许多城市变成了同一张脸,这实质是思维的同质化,肯静心认真研究、思考的建筑师太少了,人们忙于赶风潮了,迎合所谓的时尚,使得城市特色甚至中国特色慢慢消融了。而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贝聿铭先生的悉心雕琢下,一方面吸收了苏州本地传统建筑以及古典园林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根据其博物馆属性和现代建筑的需求做出了突破和创新,是近些年中国建筑中为数不多的传统与现代合璧的成功一例。
1 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矛盾
正因为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有着种种差异,才使得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的创新看起来是矛盾的对立面,而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或是有所取舍或是在对立中寻求到了统一,故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功能的矛盾
童寯先生指出“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中国园林的长廊、狭门和曲径并非是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和假山亦非为逗引儿童而设。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1而现代景观恰恰是为了服务大众而存在的,旨在吸引游人,和游人产生互动。苏州博物馆在对空间大小的对比处理上很好地凸显了其作为现代博物馆的功能。
1童寯.中国园林- 以江苏、浙江园林为主[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
1.2 选材的矛盾
古典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石为辅;而现代建筑从经济角度和建筑的寿命考虑以钢筋水泥为主,导致了现代景观和古典意韵分道扬镳。漏窗、铺地的过于繁琐精美的纹样也由于华而不实遭到摒弃。苏州博物馆在对漏窗元素的突破创新和玻璃顶窗下方的木贴面铝合金栅形遮光条等很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的材料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1.3形式的矛盾
“中国园林往往封以高墙......以墙掩藏内秀,而以门洞后的一瞥以召唤游人”“中国园林的入口也不显眼,做得平平常常,游人无须冠冕堂皇的进入......臻使东方游客在离园时,也许会怀疑他是否正回归到自然中来”2而现代景观的最高荣誉则是融入生活,成为人们日常休憩的场所,在形式上应该是完全开放的。大门和大堂的大气以及馆内服务设施的齐备彰显了苏州博物馆作为现代景观建筑的成功,而在细节中依然由“移景”、“取景”、“借景”等营造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内涵,又不失古典园林的意趣。
2 整体设计中的传统建筑元素和发展
2.1地理位置
苏州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古城区,南临东北街,西接齐门路,这里“水路并行,河街相邻”,是十分典型的古城风貌。东连忠王府,北筑“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园林风格的拙政园。博物馆的主庭园与拙政园西园隔墙相望,水脉相通,既有文化之源延续之意,又弥补了原水系冗长且无结尾的缺陷,使得苏州博物馆“恰如其分”地楔入到环境脉络中。
2.2外形
苏州博物馆的造型塑造了其鲜明的建筑风格。博物馆的大门采用钢构与玻璃形式衍生自传统的两坡落水。博物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体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为1、横边为2,这是水乡江南瓦顶木结构椽梁的基本模数。入口的中式洞门,中央共享大厅的左右两侧的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 比2 的三角形体。屋顶和屋面不在同一个斜坡,而是形成一个折角,好比江南民居“老虎天窗”的外部形态结构。整体建筑提取了传统的比例和尺度,将几何形体与空间进行了完美组合,但几何式的现代主义风格中难以剥离中国传统江南园林的气韵和影子。
2.3 取材
苏州传统建筑的框架为木质梁架结构,而贝聿铭先生在博物馆结构设计中完全采用了钢结构,然后采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符号,又确保整座建筑的承接力度坚固而保持原样,规避传统建筑因材质造成的损毁隐患。屋顶形态没有借用传统建筑“大屋顶”的形制,而是采用了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中国传统符号和现代玻璃材质的组合运用,无不彰显建筑既传统又现代的气质,精神内涵是传承的,而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
2.4配色
粉墙黛瓦是苏州民居建筑的鲜明特征,运用黑白两色重现博物馆的主色调。白墙是建筑主体,而屋顶灰色青瓦则由中国黑的花岗岩取而代之,这种花岗岩日晒而灰,水浸而黑。取传统水墨画浓淡变化之意。远观其在色彩上和青瓦形异而神似,因此保留了与古城片区相邻建筑的统一色调,延续与周边环境相匹配的民居风格。但花岗岩的质地却给建筑带来了不同于传统的、别具时代气息的视觉感受。
3 典型局部设计中的传统建筑元素与发展
3.1立体版米芾山水画卷
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贝聿铭先生巧妙借用拙政园补园的一面白墙作为宣纸,精心挑选和打磨的泰山石片,阴阳向背的片石由左至右错落铺设开去,明暗冷暖交替,厚薄质感相异,高低起伏,极具自然律动的美感。与崇尚“皱、瘦、漏、透”的太湖山石不同,更像是贴壁而立的浮雕壁画。寻找着微妙的色彩变化,米黄色与浅褐色、青灰色互为衬托,或独特的“皴纹”般的天然线条肌理,特殊的质感和色彩,加强了整个组群的平面化特征,大气而不失精致,营造出米芾山水的独特意境。3平远看去,就如同一幅雅秀浩渺的山水画卷,可谓大美。结合池水的倒影,营造出烟雨江南青山秀水的情调神韵,宛若天开。
3.2 室内水幕墙
中灰色背景的墙面面砖、墨黑如同色线的流水沟渠,构建出一道别样的风景:折线形的黑色沟渠以强烈肯定的节奏富有变化地停顿与行进,富于现代构成意识;中灰色的墙体并非平板的平面造型,而是以沟渠为边界自下至上层层后退递减,呈现出浮雕般的面板层次;流水自上至下,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或缓或急轻轻泻下,似山间飞瀑,富有节奏的流动线路又让人联想起传统山水画中“皴”出的线条,又像是翻转了九十度的曲水流觞。整个墙面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