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以轨道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轨道是离散的,每个轨道对应着一定的能量。

原子的结构是由量子力学理论给出的模型,包括了不确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和量子态等概念。

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特性:(1)原子的尺度:原子的尺度非常微小,通常用埃(1埃=10^(-10)米)作为单位来描述。

典型原子的直径在0.1到0.5纳米之间。

(2)电子的轨道: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存在特定的能级。

这些能级用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来描述,分别代表了能级的大小、轨道的形状和轨道的取向。

而电子的自旋量子数则表示了电子自旋的方向。

(3)原子的稳定性:根据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原子的稳定性与其最外层电子的排布有关。

八个电子为一周期,周期表中第一周期至第八周期的元素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越不稳定。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约占整个原子质量的99%以上。

质子和中子都属于核子,又称为核子。

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称为质量数,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原子的放射性、稳定性和核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有关。

一般来说,质子和中子的数目相近的原子核更加稳定。

在原子核的内部,核子之间存在着强核力,这种力能够克服带来的排斥力。

当核子数目适当时,这种核力将相当强大,使得原子核趋于稳定。

而当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较大时,原子核则会不稳定,容易发生放射性衰变。

(2)放射性衰变:不稳定原子核会经历放射性衰变,即通过放射出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等方式,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基本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们共同组成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但它包含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它们带负电荷,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电子的外轨道上有固定的能量,可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从而导致原子的发光和吸收现象。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

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相互聚集,通过核力相互作用,维持着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的小范围内,并且它带有整数的电荷,这使得原子核可以被外部的电场所控制。

3. 原子的谱线原子的谱线是原子的能级结构在光谱上的体现。

原子的能级是电子在原子轨道上具有的稳定能量,不同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谱线。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放出能量,产生发射谱线。

而当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谱线。

通过观察原子的谱线,可以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原子的性质。

4. 原子的量子力学原子的性质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它通过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

原子内的电子是以波动形式存在的,它们的轨道运动是由波函数描述的。

波函数是满足薛定谔方程的解,并且它们描述了电子的位置、动量、运动轨道等性质。

量子力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光谱、化学键、原子的稳定性等现象,为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原子的谱线和原子的量子力学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的总结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原子物理,探索更多有关原子的奥秘。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原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及其核心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包括原子结构、核结构、粒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正电荷的集中体,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是负电荷的集中体,绕原子核运动。

2.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描述。

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序数相关,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

原子核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而电子质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三、核结构1. 核的组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中子数影响原子是否稳定。

2. 质子数和中子数元素的质子数即为其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同一元素的质子数在不同的原子中保持不变,但中子数可能不同,这样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3. 核反应和放射性核反应是核内质子和中子的重新组合或分解过程,可以引起核能的释放,包括裂变和聚变两种形式。

某些核素具有不稳定性,会自发地发生放射衰变,释放出射线和粒子,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四、粒子相互作用1.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电磁感应力。

原子核内的质子受到静电力的作用,使核能够保持稳定。

2. 核力和弱力核力是质子和质子,中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核内的粒子能够相互吸引,维持核的结构稳定。

弱力是一种负责放射性衰变的力,可以改变核粒子的类型。

3. 强力强力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能够紧密结合。

五、结论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对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子结构、核结构和粒子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物质的特性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

由此可得两点结论: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

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P3~5)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

(P6)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434ππ==4、核力的特点。

(P14)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3.核力具有饱和性;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

(P8)结合能:),()1,0()()1,1(),(),(2A Z Z Z A Z c A Z m A Z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

(P17)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原子物理 知识要点

原子物理  知识要点

原子物理 知识要点第一节 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 1、阴极射线 2、汤姆孙的研究3. 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 (1)粒子散射实验原理:(2)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几部分组成。

(3)实验的观察结果 入射的粒子分为三部分。

大部分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三个问题: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粒子大角度散射?(1)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2)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小结:实验中发现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上。

①绝大多数粒子不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②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

③极少数粒子被弹回 表明:作用力很大;质量很大;电量集中。

3、原子核的电荷与大小4.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第三节 波尔的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1、玻尔的原子理论(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这些状态叫定态。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为普朗克恒量)(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物理学科,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原子理论自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存在,但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原子的性质以及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主要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根据基本粒子理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

在原子结构模型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轨道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是离散的,即只能位于某些特定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被称为电子壳层,不同的电子壳层对应不同的能量。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吸引。

在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在一起。

原子核的直径通常在10^-15米的数量级上,而原子的直径通常在10^-10米的数量级上,原子核的大小远远小于原子的大小。

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包括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电荷、原子的半径、原子的稳定性等。

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电荷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因此原子的电荷通常为正数或负数。

原子的半径通常用原子量子半径或科学常数玻尔半径来描述。

原子的稳定性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有关,对于较轻的原子来说,稳定的原子核通常满足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在1:1附近,而对于较重的原子来说,稳定的原子核通常含有更多的中子以保持稳定。

4. 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原子和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静电斥力等。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极化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吸引力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斥力则是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斥力。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原子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1. 原子结构1.1 原子模型的发展一开始,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但经过实验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和放射现象,进而提出了原子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结构。

根据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我们有了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进而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电子轨道分布。

1.2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主要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的能级上。

2. 量子力学2.1 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既表现出粒子性也表现出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布洛赫假设,具有动量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

2.2 不确定关系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关系,它指出了在量子尺度下,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不确定关系对于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测量影响至关重要。

3. 原子光谱和能级结构3.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就是原子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会辐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产生光谱线。

3.2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根据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设,光是由一束束离散的能量等于光频的量子组成的。

光子的能量E与频率ν之间满足E = 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

4. 核物理4.1 放射性衰变核物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现象。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其中核反应的过程涉及质子、中子的变化。

4.2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资源,核聚变和核裂变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5. 原子核的物理性质5.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位素,中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质异能素。

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核反应的过程。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科学领域,涉及到原子的核心结构、电子能级、原子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与原子物理相关的知识点的汇总。

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2.元素和同位素:不同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中质子数量相同但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被称为同位素。

3.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也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4.原子的大小和电子云: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衡量。

原子半径与原子核半径相比很小,而都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则较大。

电子云是电子的概率分布。

5.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以一种称为核力的强相互作用力相互结合。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6.质子数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顺序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原子序数,这对应了元素的质子数。

7.原子的电子结构:电子以不同的能级(或轨道)存在于原子中。

电子能级是原子中电子的允许能量值,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8.电子能级和壳层:电子能级以壳层的形式存在。

第一壳层最靠近原子核,可以容纳最多2个电子。

第二壳层可以容纳最多8个电子。

其他壳层的容纳量依次增加。

9.量子力学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颗粒性。

电子的波动性表现在它在原子中形成的脉动波函数上,而电子的颗粒性则表现为它在测量时被观察到的位置和动量的特定值。

10.原子光谱: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组成和电子能级的结构。

11.张量力和强相互作用: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张量力。

张量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负责保持原子核的稳定。

12.电子云和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原子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历史1. 原子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人们对原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这种叫做“原子论”的哲学思想对后来化学、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论述了原子学说,使原子学说得到发展。

17世纪,英国科学家伽利略和泰勒独立提出了原子理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并提出了道尔顿原子论。

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和布朗尼根发现原子运动规律。

2. 原子的实质古时候,人们认为原子是世界上的最小粒子,因此名称“原子”。

20世纪初,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至今为止,已经证明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核,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约为1.67×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小很多,约为9.11×10^-31千克。

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来自于质子和中子。

3.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是由实验证实的。

经典的原子结构模型是由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的,称为“西瓜核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基底,电子均匀分布在其中,就像西瓜核和果肉一样。

然而,经过实验证实,汤姆逊的模型是不正确的。

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的核,并提出了“卢瑟福核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电子围绕核运动的轨道上,根据不同能级排列。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只能给出概率分布。

因此,电子云模型认为电子不是沿着确定轨道运动的,而是以一定概率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E s
仍与
j
有关。
能量E由
n, l , j 三个量子数决定。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分裂 当
0
时,
1 j 2
当 0 时,
j
1 2
1 j 能级不分裂 2 2 *4 Rhc Z El , s 1 3 2n (l )(l 1) 2 Rhc 2 Z *4 El , s 1 3 2n l (l ) 2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主要内容: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原子的核式结构、α粒子散 射实验(重点)。 基本要求: (1)掌握估算原子大小的方法、理解原子量的定义和原子量、 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汤姆逊模型的要点和遇到的困难;理解卢瑟福核式 结构的要点和提出核式结构的实验依据;
原子的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和原子量 各种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常用它们的相对值原子量。 原子质量单位:

自旋多重度,表示原子态的多重数。对碱原子 2 s 1 S 态虽然是单层(重)能级,仍表示为:2 S
2
例: 3 2 P 表示: n 3, 1, j 3/ 2 的原子态,多重度:2 3/ 2
Li原子能级图(考虑精细结构,不包括相对论修正)
单电子辐射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单电子辐射跃迁(吸收或发射光子)只能在下列条件下发生:
l
: 量子数亏损
能级图
0 5 4
s
=0 5 4 3 3
p =1 5 4 3
d =2 5 4
f =3 H 7 6 5 4 3
10000
柏 格 曼 系
20000 2
30000
2
40000
厘米-1
2
锂原子能级图
锂的四个线系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准备高考物理考试时,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和核辐射等内容,对于解答试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

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属性。

3. 原子的电荷状态: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原子呈中性;带有正电荷时,称为正离子;带有负电荷时,称为负离子。

二、放射性衰变1. 放射性衰变的概念: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核自发地转变成稳定核的过程,伴随着放射性衰变产物的释放。

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出α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β衰变是指放射出β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但不改变原子序数;γ衰变是指放射出γ射线,不改变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3. 放射性衰变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疗、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辐射消毒灯可用于杀菌消毒等。

三、核能1. 核反应的能量变化:核反应中,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变化Δm对应的能量变化ΔE=Δmc²。

2. 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聚变是指轻核聚合成重核的过程,如太阳能的产生;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轻核的过程,如核电站的反应堆。

3. 核能的应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提供热能等,但同时也存在核废料处理和环境影响的问题,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核辐射1. 核辐射的定义: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和高能粒子通过空气、物质等传播的现象。

2. 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α粒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比较小,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为电磁辐射,穿透能力最强。

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一、光电效应现象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0。

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 0满足:2max21eUmv=,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二、光子说1、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指的是关于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学研究。

原子是由带有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其大小约为 10^-10 米。

原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结构、核物理,以及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方面。

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结构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和带有负电荷的中性子组成,质子和中性子合称为核子。

中性的原子核直径约为 10^-15 米,比原子半径约大10^4 倍。

电子是质量极小的粒子,其轨道围绕在原子核外部,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可以将电子看做既有粒子特征,也有波动特征的物体。

电子的轨道可以用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来描述,其中每个轨道对应一定的能量,越靠近原子核的轨道能量越低。

原子结构的核心概念是能级,即原子中的电子具有可以带有的能量级别。

2. 原子核物理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的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比较复杂的,其力源来自于电荷和核力。

电荷相互作用力是简单的静电相互作用,但是在α衰变中,则是核力从中发挥作用,并且质子与中性子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核力的作用。

此外,核力对于比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更大的物体来说也非常重要。

核物质的质量密度所需要距离或所占的体积十分的小,因此核物质对于能量传输具有高度的效率。

核物理学中的原子核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核相互作用以形成新型核的过程。

这类反应可以具有放出大量的核能,可以用于核能的利用。

3. 原子和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原子和分子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许多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通常可以通过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并预测。

例如,材料的熔化温度和固化温度、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某些分子的光学性质等。

在化学过程中,原子和分子参与了大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涉及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所谓的化学键。

不同的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例如,将氧气和氢气转化为水,可以使能量在不同的形式之间传递。

同时,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也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工程和生物学领域。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
3. 原子量:原子质量真实值的相对数,常用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或u);
4. 原子能级: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状态,分为基态和激发态;
5. 原子的电子结构: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上的方式,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规律;
6. 原子光谱:原子吸收或发射光线的分布规律,可用于分析元素组成和结构;
7. 原子反应:原子的核反应,包括裂变和聚变,释放能量;
8. 原子实验:常见的原子物理实验包括电子衍射、原子吸收光谱、光电效应等;
9. 原子化学:涉及原子的化学反应,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电化学等。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及其内部结构、性质,以及原子与辐射相互作用等的学科。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原子核与围绕核运动的电子之间存在着静电吸引力。

正电荷的核吸引负电荷的电子,使得电子绕核运动。

电子可以处于不同能量的轨道上,这些能量被称为能级。

当电子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产生光谱线。

原子核主要有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原子核的质量数(A)等于质子数(Z)加中子数(N)。

原子的质量数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质子数也被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和中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被称为核力。

核力是一种非常强的力,可以克服电荷之间的斥力,使得原子核保持稳定。

放射性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释放出射线或颗粒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放射性可以分为三类: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

α衰变指的是放射性物质通过释放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来衰变。

α粒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

β衰变指的是放射性物质通过释放β粒子来衰变。

β粒子可以是高速电子(β-衰变)或正电子(β+衰变)。

γ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波,没有电荷和质量。

γ射线是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剩余能量。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较小原子核。

核裂变通常伴随着大量能量的释放,被广泛应用于核能产生和核武器。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融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

核聚变是太阳内部的能量来源,也是热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以上是一些关于原子物理的常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原子物理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其他领域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第五部分 原子物理

【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第五部分 原子物理

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第五部分原子物理一、核式结构和能级1.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⑴汤姆生原子模型:它发现电子,表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它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镶嵌在原子里。

⑵α散射实验: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多数穿过后仍沿原方向运动,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⑶核式结构学说: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⑷用核式结构学说解释α散射:因核很小,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很小,由于核的电量大,质量大,极少数α粒与核十分接近时,所受库仑力很大,发生大角度偏转。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⑴能级:原子在各状态的能量值。

①轨道量子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②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原子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③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电离: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间库仑力的束缚。

原子电离后的能量比它处于各种状态时的能量都要高。

⑵光子的发射和吸收①跃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自发地向较低能级变化的过程。

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

②放出和吸收能量:原子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

hν=E m-E n(m>n)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如果它是用吸收光子的方式进行,则只有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差时才能进行,如用电子碰撞原子,则只要电子的动能大小或等于两个能级之差时都可能进行。

如果要使它电离,则只要光子或电子的能量大小或等于它此时的电离能都可以进行。

⑶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光谱: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所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它们的能级不连续,所辐射的光子能量也不连续,因此光谱上光波频率只有若干个分立的值。

按玻尔理论计算的氢光谱中谱线位置与实际观测结果符合。

八年级物理原子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原子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原子知识点原子是最基本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关于原子的基础知识。

一、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核中包含着质子和中子,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

质子的电荷是正电荷,中子则是没有电荷,而电子则是带有负电荷的。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电子的质量则比它们要小得多。

二、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原子的原子序数是指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因为质子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原子序数也可以视为一个元素的识别码。

原子质量则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

基于这两个参数,元素就可以被唯一地确定出来。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原子,它们的核中的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同。

因此,同位素之间在化学性质上是相同的,但物理性质却往往是不同的。

例如,同位素碳-14可以用来进行碳约会的定年,而同位素碘-131则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

四、电子排布电子排布描述了原子内部电子的分布情况。

根据电子的能量不同,它们会依次填充原子的各个不同轨道。

在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在绕着核旋转,而在其他原子里则需要填满多个轨道。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工具。

它是根据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等因素来进行排列的。

它将各种元素安排在不同的列和行中,使得它们的某些化学性质能够进行预测,从而供化学家使用。

六、化学键和分子化学键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是由电子的共享来决定的。

当两个原子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们可以组合成具体的化学分子。

不同的分子拥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原子知识点。

识别不同原子之间的区别,理解同位素和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将会是学生今后在学习化学和物理学时非常有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 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 0。

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 0满足:02max21eU mv =,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二、光子说 1、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 的整数倍,hv 称为一个能量量子。

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其中v 辐射频率,h 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在空间中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ε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

hv =ε,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v 是光的频率。

三、光电效应方程1、逸出功W 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做的功。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 大于逸出功W 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入射光子的能量hv 等于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逸出功之和,即02max 21W mv hv += 其中2max 21mv 是指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

3、 光电效应的解释:①极限频率:金属内部的电子一般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只有入射光子的能量hv 大于或者等于逸出功W 0 即:hWv 0≥时,电子才有可能逸出,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②遏制电压:由02max21W mv hv +=和02max 21eU mv =有:00W eU hv +=,所以遏制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遏制电压的原因。

四、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1、康普顿效应:用X 射线照射物体时,一部分散射出来的X 射线的波长会变长,这个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是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重要实验之一。

2、康普顿效应的意义: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正确性,揭示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光子的动量为λh p =3、现象解释:碰撞前后光子与电子总能量守恒,总动量也守恒。

碰撞前,电子可近似视为静止的,碰撞后,电子获得一定的能量和动量, X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减小,所以X 射线光子的波长λ变长。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一、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mc E ∆=∆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反应方程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提醒: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1、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2、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个别原子核经多长时间衰变无法预测,对个别或极少数原子核,无半衰期而言。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工业、摊上、农业、医疗等(2)作为示踪原子四、原子结构1、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玻尔原子模型(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具有确定能量的未定状态叫定态。

原子处于最低能级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的状态叫激发态。

(2)频率条件:高能m 到低能m 态:辐射光子λchE E hv n m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

五、氢原子光谱(1) 氢原子能级图: 提醒:A 、原子跃迁条件:n m E E hv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时,只要入射光的能量eV E 6.13≥,原子就能吸收,对于实物粒子与原子作用使原子激发时,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

B 、 原子跃迁发出的光谱线条数2)1(2-==n n C N n ,是一群氢原子,而不是一个,因为某一个氢原子有固定的跃迁路径。

六、核力与核能1、核力:原子核内核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2、特点:强相互作用、短程力,作用范围1.5×10-15m 之内3、核能(1)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他的质量成正比。

即2mc E =含义:物体具有的能量与他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质量也增大,物体的能量减小,质量也减小。

(2)核子在结合成核子时出现质量亏损m∆,吸收的能量也要相应减小。

2mc E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m ∆,吸收能量2mc E ∆=∆ (2) 获得方式: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约要大3-4倍。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1 -13.612 -3.403 -1.514 -0.855 -0.54 ∞ 0 n E /eV图3一、单项选择题1.(云南省昆明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 .氢原子的能量增大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2.(云南省部分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理综卷)某光电管的阴极为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 eV ,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 =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照射到该光电管的阴极上,这束光中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条数是( )A.2条B.4条C.5条D.6条3.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 为基态,若氢原子A 处于激发态E 2,氢原子B 处于激发态E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A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 .原子B 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 .原子A 能够吸收原子B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D .原子B 能够吸收原子A 发出的光子并跃迁道能级E 44.(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 .235114489192056360U+n Ba Kr+3n →+ B .131131053541I Xe e -→+C .4141712781He+N O H →+ D .238234492902U Th+He →5.(福建省福州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质检物理试卷)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 )A .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 .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 .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选出了6.(云南省昆明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XS P +→i 30143015YB H Be +→+1052194ZLi He He +→+734242E 4E 3 E 2E 1图1C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 7.(2011年广州模拟)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A .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B .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 .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D .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8.(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B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C .原子核能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内存在电子D .氢原子从定态n =3跃迁到n =2,再跃迁到n =l 定态,则后一次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前一次的长9.(山西省忻州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

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B .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C .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D .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0.(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βαRn Th 2208623290y x ++→,其中( )A.x =1,y =3B.x =2,y =3 C .x =3,y =1 D.x =3,y =2 11.(2011届·南京调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A .光的粒子性被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所证实B .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红外线照射某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紫外线也一定可以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 .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