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合集下载

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观后感
我近日前往贵阳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博物
馆展览精美,全面展示了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和发展。

在进入博物馆之前,我对三线建设并不十分了解。

然而,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展
品和解说,我对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展馆布置得非常有条理,生动展示了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过程和成就。

我看到了许多照片、文物和模型,展示了当时人们艰苦奋斗的场景,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困难环境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非常优雅,吸引了我的目光。

展览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结合
了图片、视频和音频,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三线建设的过程。

这些多媒体展示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时期,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人们的团结奋斗精神。

展览还配备了专业的解说员,他们提供了有关展品的详细背景知识,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展览的信息。

博物馆还设有一个互动区域,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三线建设的一些任务。

我参与
了模拟修建山区公路的活动,这让我更加清楚地理解了当时人们工作的艰辛和困难。

这种互动体验使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对三线建设的理解和记忆。

总的来说,我对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的观看体验非常满意。

博物馆通过生动的
展览和专业的解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三线建设的伟大历程。

这次参观使我加深了对三线建设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诚挚地推荐大家有机会去贵阳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亲身感受那段艰苦而伟大的历史。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作文一
《神奇的三线博物馆》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六盘水的三线博物馆吗?那可真是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
一走进博物馆,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里面有好多好多以前的东西,有大大的机器,还有旧旧的照片。

我看到了以前工人叔叔们工作的场景,他们可辛苦了!为了建设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努力干活。

就像我的爸爸一样,为了我们的家一直在努力。

还有一个地方展示了他们住的小房子,很简陋但是很温暖。

那里有小小的床,简单的桌子,让我知道了以前的生活和现在很不一样。

在博物馆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啦!
作文二
《六盘水三线博物馆之旅》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经历,可有意思啦!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就特别兴奋。

进去之后,哇,好多新奇的东西呀!
我看到了一辆很大很大的火车头,听讲解员姐姐说,这是以前运输东西用的。

我想象着它冒着黑烟,呜呜叫着跑起来的样子,一定很威风。

还有好多工具,那些锤子、扳手啥的,比我的玩具可大多啦!工人叔叔们就是用它们建设了我们的城市。

我还看到了一些叔叔阿姨的笑脸照片,他们在工厂里干活,虽然很累,但是都很开心。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做游戏一样,虽然会出汗,但是心里美滋滋的。

从博物馆出来,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也为我们的家乡做贡献!
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去那里看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吕成焱6月22日下午,参加了司法局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走进大三线基地,扎根大山深处,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重温艰苦岁月感知三线精神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三线时期展品,让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温三线历史,感知三线精神。

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投资建设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40余亩,现已建成主楼博物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主要包括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育才壁,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中,三层主楼展区又分为七个展厅。

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9502件,已展出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音像资料时长1080分钟;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包括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18件。

★“淘”来的宝贝饱含深挚情结小到一双雨鞋,大到一架车床,博物馆内的上千件实物大都是工作人员们从三线企业和老三线建设者家中“淘”来的,而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一些老三线人在得知博物馆收藏三线时期实物后,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把家中的脸盆、藤条箱等物件无偿送到博物馆来。

六盘水市收藏协会的协会成员大都是三线工人或三线子弟,对三线历史有着特殊的情节。

协会的数十名藏家就曾携带三线建设时期藏品展开集中捐献,将收藏的“水城矿务局机关食堂粮票”、“贵州省青杠林农场革委会政工组纪念氢弹成功爆炸标语”等十余件藏品捐献给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800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800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800
一、思想收获
参观三线博物馆,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文物中蕴含的
历史文化知识,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历史不是客观的历史,而是一
种以人的智慧沉淀而构筑起来的,以人的心血和智慧去努力改变历史,去
实现理想的社会,这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二、认识收获
参观三线博物馆,让我更加认识到文物的历史价值,这些古老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它们中蕴含的历史记忆,正是历史中
的镜像。

对于每一个国家,它们都是其文化的一个精神宝库,保存文物,
不仅能够把我们的历史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行动收获
参观三线博物馆,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不仅要在博物馆中,
还要到当地民间进行加强文物的保护。

另外,在博物馆中,我们还要教育
孩子去尊重文物,去珍惜文物,这样,才能把珍贵的文物传承下去。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游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篇⼀:《初入三线博物馆》去贵州三线博物馆之前,我就像一个满心期待开盲盒的孩子。

到了那儿,嘿,那外观就很引人注目,像个神秘的大盒子等着我去探索。

走进馆里,就感觉像走进了时光隧道一样。

在入口处,我看到一些老照片,黑白色的,上面的人穿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工作服,眼神里透着一股劲儿。

那时候的衣服啊,款式可没现在这么多样,都是肥大宽松的。

我对着照片看半天,就想象自己要是生活在那个时候,穿着那样的衣服去上班,会不会走路都带风呢。

然后继续往里走,有一个大的展厅,展示了好多老物件儿。

我第一眼就瞧见了那些生锈的工具,像扳手啊,锤子啊之类的。

那锤子手柄上都有深深的手握的痕迹,一看就是被用过好多回。

我就想啊,这锤子以前该敲打过多少东西,它得见证过多少建设的过程呢。

我在这展厅里慢悠悠地晃,好像每一步都能踩到那个年代的回忆上。

这里面还有一些模拟的工作场景,那些假人做得还挺逼真。

我看到有一个人在操作一台特别古老的机器,我就凑上去瞧,机器看起来笨笨重重的。

我就在想,这得费多大劲儿才能操作它呢。

突然我发现一个小角落里的账本,那本子都发黄了,上面歪歪斜斜的字写着各种收支和物资记录。

看到这些细致入微的东西,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当时三线建设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一笔物资、每一个人力,都是实打实的投入啊。

篇二:《深入那些故事里》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就到了讲述三线建设者们生活的区域。

这里有一些还原出来的宿舍场景,床是那种窄窄小小的木板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的。

我看到墙上还贴着一些当时的标语,什么“艰苦奋斗”“建设祖国”之类的。

我想那个时候的人每天睁开眼看到这些标语,肯定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有干劲儿。

有一个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旧饭盒,那饭盒已经坑坑洼洼的了,可是感觉它充满了故事。

我就想象着,有个工人每天拿着这个饭盒打饭,在大食堂里和工友们一起边吃边聊建设的进度。

我注意到有一个展示柜里放着一些信件,信纸都已经薄得快透明了。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呢!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年代。

那些陈旧的机器、泛黄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充满故事的老物件,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我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住的简陋宿舍,那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几张木板床,连转身都困难。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房间,又大又舒适,和他们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能坚持下去吗?”还有那些巨大的机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感觉到它们当年的威风。

讲解员姐姐说,这些机器可都是当年的宝贝,工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们。

我就想,这些机器就像战场上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建设冲锋陷阵!我还看到了好多工人叔叔阿姨们的照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笑容,那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我听到旁边的同学说:“他们不累吗?” 怎么会不累呢?只是他们心中有梦想,有对祖国的热爱呀!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一直在不停地讨论。

“哇,你看这个!”“哎呀,他们太不容易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被那些历史深深吸引。

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那热火朝天的画面,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置身其中。

我仿佛看到他们挥汗如雨,听到他们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这就像我们在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拼命奔跑一样,充满了力量!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三线建设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那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不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吗?难道我们要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吗?不!绝对不!我要努力,要拼搏,要让自己的人生也像三线建设者们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那个火热的年代。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在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历史。

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就我的参观体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历史背景都匀三线博物馆位于贵州省的都匀市,它是以中国第三线工程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第三线工程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中国为了应对核战争的威胁而在内陆地区建造的一系列军事设施和工程。

该工程集团成立于1965年,历经多年的建设和改造,对中国的国防和战略意义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参观体验当我踏入博物馆的大门时,就被它独特的设计所吸引。

整个建筑以军事要塞为主题,外形仿佛一座山堡,给人一种坚固和安全的感觉。

我跟随着导游进入了博物馆的内部,发现展厅内的陈列布置得非常精美,每个展品都很有意义。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第三线工程是中国军队为应对国家安全挑战而建立的一系列防御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地下工厂、地下研究所、地下指挥中心等,它们被设计得非常隐蔽,以防止敌方侦查和破坏。

通过展品和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我得以深入了解这个工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第三部分:博物馆的亮点在博物馆中,有几个展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模拟地下指挥中心。

这个展厅通过模拟和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年指挥中心的场景。

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氛围和士兵们的辛勤工作。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是地下工厂的模型。

地下工厂是中国第三线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建设为中国的军事装备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模型上展示了地下工厂的各个部分,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

第四部分:思考与感悟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

我想到了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认识到中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和平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参观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现代战争的可怕性和核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中国第三线工程的建设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它让我明白了和平的珍贵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游记》
嘿呀,大家知道吗?我前段时间去了一个超有意思的地方——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

那一天,天气特别好,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就去啦。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看到那些陈旧的机器设备、泛黄的照片,哎呀,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过去那个火热的年代。

你们知道吗,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个特别的展品,那是一个老工人用过的工具包。

这个工具包啊,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好多处磨损呢。

我就在想啊,这个工具包跟着它的主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呀,说不定在那些艰苦的建设岁月里,这个工具包陪着主人一起奋战在工地,见证了一栋栋建筑的拔地而起。

看着它,我仿佛能感觉到当年那些工人们挥洒汗水的场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是一心为了建设美好的六盘水。

我就在那儿盯着这个工具包看了好久好久,心里头满是感慨。

在博物馆里逛呀逛,了解到了好多三线建设的故事。

那些前辈们真的太了不起了,为了这个地方付出了那么多。

等我逛完出来,太阳都快落山了,但我的心里却热乎乎的,满是对六盘水历史的敬佩和感动。

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呀,它就像一个时光的宝藏,让我们能去感受过去,珍惜现在,也激励着我们为了未来努力奋斗呀!下次有机会,我还得来这儿逛逛,再好好感受感受这份独特的历史魅力!。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一、博物馆概述都匀三线博物馆是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的一家专门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资料,是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场所。

二、参观经过进入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雕塑,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接着进入大厅,一幅宏大的壁画展现了三线建设的全貌,让人瞩目。

随后,我依次参观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室,包括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和多媒体展示等。

三、实物展示博物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实物展示,生动地再现了三线建设的艰辛和辉煌。

在展示厅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如弹药、武器和防护装备等。

这些实物无一不体现了抗战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

同时,还有展示了当时的军用通信设备、地下建筑模型等,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三线建设的巨大规模和科技含量。

四、图片展览除了实物展示,博物馆还通过图片展览展示了大量三线建设的历史照片。

这些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场景和日夜不息的努力。

通过这些照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线建设的规模之大、工程之艰巨,以及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的精神。

这些照片让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五、多媒体展示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些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三线建设的历史故事。

这种展示方式更加生动直观,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

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我感受到了三线建设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勇敢和无私,同时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充满敬爱之情。

六、心得体会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让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展览室中,我都感受到了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汗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项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信念,不懈努力,才能铸就华彩篇章。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游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篇一《初入三线博物馆》贵州三线博物馆那地儿,我早就想去瞅瞅了。

一到门口,那股子独特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博物馆的建筑看着特有范儿,方正又带着一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厚重感。

买票进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

那设备可真叫一个大啊,像巨人一样杵在那。

我在一个大机器前站了半天,这个机器有好多零件,螺丝啥的都生锈了,可是每个部件的构造还特别清晰。

我就好奇地顺着那机身摸了摸,糙糙的,还有点灰沾手上了,心里想这老物件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啊。

旁边有个小牌子介绍说这机器以前在某个三线建设的工厂里可是顶梁柱,没它很多活儿根本干不了。

往前走,又看到墙上贴着好些建设时期的照片。

照片里的工人们,个个精神饱满。

男人们都光着膀子,肌肉贲张,那眼神里都是坚毅。

女工人呢扎着两条大辫子,干活也不输给男同志。

我靠近了看那些工人的脸,就像能看到他们当时挥洒汗水的样子。

他们有的在挖矿,有的在搬建筑材料,还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工程师模样的人在研究图纸,那认真的劲头真让人佩服。

地上的泥土都是乱糟糟的,还有一些简易工具扔在一边,就跟施工现场似的。

顺着通道继续走,能听到附近有整点报时的广播声音,那种复古的广播腔听着特有感觉,好像一下把人拉回了那个火热的三线建设年代。

篇二《深入三线故事中》往博物馆里面走去,展品更加丰富多样了。

有一堆带着补丁的工作服在一个玻璃箱里。

那补丁补得可真是随意,但又能看出特别用心,一块蓝布盖在破洞上,针线歪歪扭扭的像蚯蚓在爬。

我仿佛能看到工人们穿着这样打着补丁的衣服在车间里忙碌。

有件工作服的袖口都磨破了,油光发亮的,肯定是经常在机器上蹭来蹭去。

这里还展示了一些工人们住的宿舍模型。

小小的房间里,摆着几张简易的床铺,床铺上就一床薄被和一个硬邦邦的枕头。

床头还挂着一些破旧的毛巾,都快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桌子上有个水壶和几个粗瓷碗,还有一本翻得卷边儿的毛主席语录。

地上放着用木头自制的简易鞋架,上面的鞋子有的还破了个洞。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有幸参观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还没有走进馆内就感受到了圣神与庄严!
带着对三线建设懵懵懂懂的认识走进博物馆,金黄的浮雕和刚劲有力的文字,让我内心充满着敬意!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三线建设,我的回答是安全线、文化线、生活线,但今天学习参观的三线基地是毛泽东1964年提出来的建设口号,是为祖国提供战斗物资保障的大后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这个是博物馆历史发展与现代数码相结合的视频语音功能,既能随时触摸查看详细的三线建设史记资料,又能听到老一辈三线建设者的专题访谈,内容丰富,感人至深,让人为之动容!。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那个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年代。

里面的展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老照片、旧工具,还有好多以前的文件呢!我看到那些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儿,他们的眼神坚定得就像我想要考100 分的时候一样!我忍不住想,他们难道不累吗?不会害怕困难吗?但再看看他们完成的那些伟大工程,我就知道,他们心里有一团火,啥困难也不怕!还有那些旧工具,虽然看上去又笨又重,可就是靠着它们,前辈们建起了工厂,造出了产品。

这就好像我们做数学题,虽然题目很难,但是只要有笔和纸,认真去算,总能找到答案,不是吗?我记得有个展示区,里面放着一件工人师傅穿过的工作服,上面布满了补丁和油渍。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师傅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

我跟旁边的同学说:“这衣服得多辛苦才能变成这样啊?”同学也点头,说:“肯定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是当年参加过三线建设的。

他给我们讲了好多当年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条件苦啊,住的地方简陋,吃的也不好,但是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我问老爷爷:“您觉得值得吗?”老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值得!没有当年的付出,哪有现在的好生活?”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看着那些展品,听着那些故事,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线建设的前辈们,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冲锋陷阵,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未来,无私地奉献着。

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吗?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前辈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浪费,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你们觉得呢?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感觉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1我有幸参观了一座三线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那里,我不仅仅是看到了文物和展览,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三线博物馆背后的深远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历史背景。

首先,我开始了解三线博物馆的历史背景。

三线是指中国的第三线建设,是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应对外部威胁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决策。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为了防范外国的进攻和保护国家的工业实力,中国政府将许多关键工业设施转移到了国内安全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三个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

而三线博物馆正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建立的。

第三段:文物陈列。

在三线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这些展品有的.是当时的实物,有的是照片和文件。

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当年的艰苦条件和勇敢奋斗的精神。

我看到了那些忍饥挨饿的工人,他们为建设国家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还看到了那些坚持不懈的科学家,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科研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文物让我对三线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当时的人们充满敬意。

第四段:展览设计。

除了文物陈列,三线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博物馆以时间为线索,将展品按照年代和主题进行分区展示。

这样的设计使得观众可以有条不紊地了解和理解三线建设的历程。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展品,比如模拟体验三线建设的场景和工程,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展览设计的巧妙和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深远意义。

通过参观三线博物馆,我认识到这座博物馆的深远意义。

一方面,它是对那个时期辛勤努力的人们的致敬,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记录。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座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以此来告诉新一代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价值观。

参观三线博物馆作文400字

参观三线博物馆作文400字

参观三线博物馆作文400字
踏入三线博物馆,简直就像走进了一个旧时光盒子。

墙上的照
片啊,真的就像打开了一扇扇历史的窗户,看得我眼睛都要瞪大了。

那些画面里的人,有的笑着,有的皱着眉,但每一个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有力量。

展厅里摆的那些老物件,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特别是那台机床,看上去都快成古董了,但那种厚重感,真的让人能感受到那个时代
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

走到模拟工厂车间那儿,我仿佛能听到机器轰鸣的声音,眼前
就像放电影一样,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那种气氛,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好像自己也成了那个时代的一员。

讲解员大叔讲得真好,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情。

他讲了三线建
设的历史,还说了那些工人们的付出和牺牲。

听得我眼泪都快掉下
来了,真的觉得他们太伟大了。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心里五味杂陈。

三线建设那段历史,真
的让人又敬又佩。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前辈们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

所以,咱们一定要珍惜,不能忘了他们的付出啊!。

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

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

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我曾有幸参观了几家三线博物馆,并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博物馆位于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规模相对较小,但每一家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珍贵的文物。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三线博物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三线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

这些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文物和实物,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在博物馆中,我可以近距离观看到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如瓷器、书法、绘画等。

通过观看这些文物,我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和创造的。

这使我深感自豪和敬畏,也加深了我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三线博物馆向我展示了许多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这些博物馆通常与当地的历史密切相关,展示了当地重要人物、事件和风土人情。

在博物馆中,我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到许多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故事。

我还可以欣赏到一些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服饰,这些都展示了这个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

此外,三线博物馆还提供了一种教育的机会。

这些博物馆常常会举办各种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和互动展览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并与专家学者和其他参观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还培养了我对艺术和文化的兴趣。

最后,三线博物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资源有限,这些博物馆往往面临着经费和人才的不足。

展览陈列和文物保护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博物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综上所述,参观三线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它们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教育的机会。

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博物馆的支持和关注,让它们继续为我们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参观三线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三线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三线博物馆观后感
我很荣幸能够参观三线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一场伟大实践,它不仅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也铭刻在无数人民心中。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困苦。

通过展品、图片、文献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我了解到了三线建设的背景、目的、规模和成果,同时也看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和感人故事。

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国家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除了了解历史的变迁和感受历史的厚重外,参观博物馆还让我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友好的当地人,听取了他们对于三线建设的感受和体验,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这段历史的热爱和珍视。

总之,参观三线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收获和启发的经历。

通过这次旅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机会。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激励我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都匀三线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时光的宝库,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巨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们充满着坚定和热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为了国家建设而不惜一切的决心。

这些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让我感受到了三线建设者们的伟大精神。

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有陈旧的工具、泛黄的文件、简陋的生活用品等等。

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却承载着那个特殊时期的无数故事。

一把生锈的铁锹,或许曾经挖开了建设的第一锹土;一本字迹模糊的工作笔记,记录着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却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过去的艰辛与不易。

博物馆的展厅中,详细介绍了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历程。

在当时国际形势严峻、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和改善工业布局,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

无数的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战士响应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偏远的三线地区。

他们背井离乡,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硬是在荒山野岭中建立起了一座座工厂、矿山和科研基地。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所打动。

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连续几个月日夜奋战在车间,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还有一群女工,她们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为生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三线建设的辉煌篇章。

看着那些展示当年建设场景的模型和图片,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

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们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依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建成了一条条铁路、公路,一座座厂房和高楼。

这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

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备课讲稿

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备课讲稿

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之前对“三线建设”的了解少之又少,第一次听到是在“三线建设”这名词的时候是在“三线博物馆”建成的时候在贵州新闻联播里听到的。

那时就想回学校了要去参观参观,可是一直还没去。

今天在党组织的组织下和系上的党员同志们一起前去参观。

当我们到达时,博物馆导游员早已在哪等着我们,一下车就跟随者导游一起步入了博物馆。

一进门看到的是耸立在一楼大堂的博物馆主题“大三线博物馆”几个大字构成的一个建筑物。

看着就可以想到当年“三线建设”贡献的伟大。

带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从艰苦的“干打垒”“磅礴征程”一直参观到“宏图大展”的现代化。

我们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见证这当年的革命前辈们的奉献,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

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价值追求。

“祖国江山无限好,襄阳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

为了革命同目标,人亲难比阶级爱。

”正是当时“三线建设”豪情万丈的真实写照。

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乐章,对中国西部,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在参观过程中给我最大感触的的是贴在墙壁的三线建设摄影画,那些画里显现出了当年革命前辈们艰苦生活,在他们面前我们现在的苦就那么的不值一提,他们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听不过去的呢。

我相信,只要好好努力,经过一番艰苦后总会有属于我们的辉煌。

无论在多么坚难的条件下,三线人那种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簇点燃民族灵魂的圣火从来没有熄灭过,如今燃烧得越来越辉煌了。

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

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

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三线博物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种博物馆类型,它位于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主要展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内容。

通过参观三线博物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同时也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三线博物馆的过程中,我首先被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与大城市的博物馆相比,三线博物馆往往规模较小,外观也更为朴素。

然而,这恰恰展示了农村地区的朴素和淳朴的特点。

有些博物馆甚至是旧农房改建而来,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更从中透露出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

进入博物馆后,我被展览区的陈列布局所吸引。

虽然设施和陈列方式不如大城市博物馆那样精致,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

展览区通常安排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沧桑”等不同主题的展览,通过图片、文物、实物等多种展示方式,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农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有的博物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或者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互动参观的机会。

比如,我曾经参观过一个三线博物馆,馆内设有传统农具的展示区,游客可以亲手体验使用农具的方法,并得到导游的详细解说。

这种互动体验极大地增加了参观的乐趣,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和了解到农村地区的传统工具和生活方式。

参观三线博物馆,我还意识到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我看到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这些都是城市中不易见到的。

同时,博物馆也为我了解农村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

通过参观三线博物馆,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变迁。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贫乏。

相反,正是这份贫乏,更增添了农村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三线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农村地区文化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参观三线博物馆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农村地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展览布局、互动体验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观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参观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参观三线博物馆的作文最近,我参观了位于我们城市郊区的三线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建设的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而设立的。

这些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当时中国各地的工业基地。

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地名,比如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等。

这些地方都是中国工业的重要中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着,我参观了一些展览室。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三线建设的展览。

三线建设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苏联解体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的核心思想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建立一些新的工业基地,以分散东部地区的经济压力。

这项工程历时十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

现在,这些工业基地已经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除了三线建设展览,还有很多其他的展览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有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展览,介绍了中国航天员的训练和太空探索的历史;还有关于中国高铁技术的展览,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

这些展览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成就。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细节。

比如博物馆内的展品都非常精美,而且很多都是实物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展品的意义,还能够增加参观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此外,博物馆内还有一些多媒体展示设备,比如触摸屏和投影仪等,这些设备使得参观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展品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三线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和科技成就,还对中国政府在推动国家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吕成焱
6月22日下午,参加了司法局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走进大三线基地,扎根大山深处,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重温艰苦岁月感知三线精神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三线时期展品,让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温三线历史,感知三线精神。

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投资建设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40余亩,现已建成主楼博物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主要包括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育才壁,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中,三层主楼展区又分为七个展厅。

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9502件,已展出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音像资料时长1080分钟;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包括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18件。

★“淘”来的宝贝饱含深挚情结
小到一双雨鞋,大到一架车床,博物馆内的上千件实物大都是工作人员们从三线企业和老三线建设者家中“淘”来的,而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一些老三线人在得知博物馆收藏三线时期实物后,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把家中的脸盆、藤条箱等物件无偿送到博物馆来。

六盘水市收藏协会的协会成员大都是三线工人或三线子弟,对三线历史有着特殊的情节。

协会的数十名藏家就曾携带三线建设时期藏品展开集中捐献,将收藏的“水城矿务局机关食堂粮票”、“贵州省青杠林农场革委会政工组纪念氢弹成功爆炸标语”等十余件藏品捐献给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1969年版的水城县贸易公司“日用工业品购货券”,背面标注着如此字样:“本券系无价证券,不记名、不挂失、不准买卖,只能在县城关通用。

”其中,“壹市寸”的“贵州省布票”发行于1967年9月,有效期只有三个月并“剪边作废”。

一寸见方的布票,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以家庭为单位限量发放的,并具有一定范围内流通资质的资格认证,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做饭的炊具,施工的铁锤,运载煤炭的灰车,制造产品的车床……一个个饱蘸历史笔墨的实物元素,构成了一段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和岁月长廊。

在三线博物馆的室外展区,一辆三线建设时期的卡车时常吸引游客的目光。

其历史特殊性在于,随着该类车型的横空出世,我国终于结束了不能自主制造汽车的尴尬历史。

正因如此,该型号汽车得以参加1956年国庆阅兵式,人们也得以一睹其风采。

这辆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解放牌汽车,是原贵州省交通厅直属运输企业水城汽车运输公司引进的第一批大型卡车,空车重3900公斤,最高时速可达65公里/小时,可载重4吨。

该车自1972年开始使用,在使用的26年间,跟随着三线建设者一起翻山越岭,安全行车百万公里,运输物资3000余万公斤,为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为战功累累,被誉为六盘水交通运输业的“大功臣”。

来自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的退休工人刘师傅,也捐出了自己的《春雷钢铁厂工作证》。

在刘师傅看来,他说最大的希望是这段三线历史不被后人遗忘。

★记住历史留住根脉
在诸多捐赠实物的三线老人内心深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三线博物馆的落成,而是希望后代能够铭记这段历史,希望能把贵州一座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的“根脉”留住。

据统计,仅1964年至1975年的12年间,在三线建设的带动下,贵州省初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都匀、凯里、安顺、开阳等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成倍增加。

197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24.97亿元,为1963年的3.41倍。

三线建设使贵州受益匪浅,不仅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使落后的黔贵大地逐渐成长为一颗闪烁在祖国西南隅的高原明珠。

重温三线建设历史,学习三线建设精神。

如今的三线博物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线精神传承之地,同样是道德建设示范之地,也是六盘水城市对外开放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截至今年2月底,贵州三线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团队1490个,接待省内外参观游客103余万人次。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六盘水市重要的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观光点,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道德讲堂总堂、三线人重温历史的首选地,同样成为六盘水的城市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

同时,它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记住历史,留住根脉。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
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面积近60亩,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5年3月,在攀枝花建市50周年之际,面向市内外游客开放。

作为反映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一张文化名片,该博物馆展陈设计和布展站在全国的视角和高度,放眼三线建设的13个主要省、区,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

博物馆展厅内容主要为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中央决策发动、13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五大板块,全面反映和展示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历史,弘扬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博物馆共收集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线建设的题词及彭德怀、李井泉、钱敏、徐驰、杨超等同志在三线建设时期的文物、中央和全国13省区三线建设的决策文献史料,三线重点企业航空、船舶、机械、交通、常规兵器等各类三线建设文物10000余件(套)。

并先后采集了国家相关部委、省、市、企业三线建设领导者、亲历者和研究学者等各个层面高清口述历史视频120人、8000多分钟,还收集了其他三线建设时期视频资料3000余分钟。

微距看苦禅
他是明星,闪耀画坛,一代宗师,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他是大侠,侠骨柔情,曾受尽日本特务的酷刑毫不屈服,却对弟子亲友温情满满;他是“高富帅”:人品高、艺品高、
武功高、身材高,学富五车、感情丰富、幽默风趣、富有正义感同情心,五官端正、满面正气,既有儒生的优雅又备武生的英气……这不是谍战片,也不是偶像剧,而是亲人眼里的着名画家李苦禅先生的真实模样。

李苦禅(1899—1983),山东高唐人,中国当代着名大写意花鸟画家,人民美术教育家。

6月11日是苦禅先生祭日,《藏天下》杂志有幸邀请到苦禅先生的儿子李燕和孙女李欣磬撰文以表纪念。

李苦禅、李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教授)都是中国着名的教育家、国学家、国画大家,出自书香门第的李欣磬受家学熏陶,是中国当代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锐导演、文化评论人、青年学者。

李氏一门三代均出手不凡。

《藏天下》杂志从今年4月刊开始,拟以三期连载这组纪念文章《敲开苦禅之门》,近距离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的李苦禅,敬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