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破碎规律

合集下载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是指裂缝在酸蚀作用下的流体渗流能力,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裂缝宽度:裂缝宽度是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宽度较大的裂缝相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来说,渗流能力更强。

这是由于裂缝的宽度与渗流路径的长度成正比,裂缝宽度越大,渗流路径越短,流体渗流的阻力越小,导流能力越强。

4. 岩石的渗透性:裂缝导流能力还受到周围岩石的渗透性的影响。

渗透性较高的岩石相对于渗透性较低的岩石来说,裂缝导流能力更强。

这是由于渗透性高的岩石能够提供更多的渗透通道,使得流体更容易通过岩石进行渗流,从而增强裂缝的导流能力。

5. 酸蚀条件: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还受到酸蚀条件的影响。

酸蚀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酸蚀作用的强弱,从而影响裂缝导流能力。

较好的酸蚀条件可以增强酸蚀作用,使得裂缝导流能力增强。

裂缝宽度、裂缝长度、裂缝连通性、岩石的渗透性和酸蚀条件是影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规律,对于了解裂缝渗流机理、优化酸蚀工艺和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6 破碎岩石的变形性质

4.6 破碎岩石的变形性质

当RMR<55时,质量中等或较差的岩体 E0 10 45
(GPa)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对于破碎硬岩,Ed/E比值可高达13.0,对动力法 中高频弹性波丢失严重。
(2)用剪切波频率 f 估算
f =剪切波(横波)频率,单位1/s。 频率愈低,岩石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碎。
类别 完整岩石 裂隙中等张开的岩石 裂隙很张开的岩石
E\ ᴦ
<2 2-10 >10
(1)用岩石综合特征值RMR估算
第二章中介绍的岩体评分RMR包含了岩块强度、岩体完整性RQD、节理间距、节 理状态、地下水状况等五项因素,并根据节理方向进行了修正。
当RMR>55时,质量较好的岩体
(GPa)
RMR10
破碎岩石
破碎岩石
岩石内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强风化、强卸 荷岩体(一般均指天然岩体)。
相对完整岩石,破碎岩石变形量非常大,且 永久塑性变形显著。
破碎岩石的承压板试验 P-S曲线
卸载回滞环 再加载曲线相互平行; 反复加、卸载、曲线总趋势保持不变; 其斜率E即为破碎岩体的弹性模量。 E与单调加载曲线斜率Γ(伽马)的比值E/Γ(伽 马)可达4.5以上; 且 E/Γ的愈高,说明岩石愈破碎,故可用E/Γ的 大小,对破碎岩体进行分类。

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演化规律研究

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演化规律研究

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演化规律研究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会出现微观损伤,这些损伤会进一步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研究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演化规律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类型混凝土中的微观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微裂缝:混凝土在受到外部荷载时,容易出现微裂缝。

这些微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的初始缺陷、荷载的变化或温度变化引起的。

2.毛细孔: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分子在水泥凝结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形成的。

这些毛细孔会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加,从而影响其耐久性。

3.损伤带:在混凝土中,当受到荷载时,会形成一些损伤带,这些损伤带通常与微裂缝和毛细孔有关。

损伤带的形成会进一步加剧混凝土中的微观损伤。

三、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演化规律1.微裂缝的演化规律混凝土中的微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初始缺陷和荷载的变化引起的。

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时,微裂缝会逐渐扩展和连接,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微裂缝的演化规律通常可以用断裂力学来描述,即微裂缝的扩展速率与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强度因子有关。

2.毛细孔的演化规律混凝土中的毛细孔会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加,从而影响其耐久性。

毛细孔的演化规律通常与混凝土中的水泥凝结过程和水分的迁移有关。

在混凝土中,水分的迁移通常是通过扩散和渗流来实现的。

因此,混凝土中的毛细孔的演化规律可以用扩散和渗流理论来描述。

3.损伤带的演化规律损伤带是混凝土中的微观损伤之一,其形成通常与微裂缝和毛细孔有关。

在混凝土中,损伤带的形成会导致混凝土的刚度和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

损伤带的演化规律通常可以用损伤力学来描述,即损伤带的扩展速率与应力和损伤状态有关。

四、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监测方法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监测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

1.直接监测直接监测是指通过实验来直接观察混凝土中微观损伤的演化过程。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台倩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酸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裂缝导流能力由酸蚀裂缝表面形状决定,即酸蚀凹凸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深浅。

缝面粗糙度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取决于粗糙位置的分布,粗糙位置的随机分布将导致酸蚀凹陷的相互隔离,缝面越粗糙,导流能力就越低。

当凹凸面分布沿流动方向有较强的关联性时,分散的酸蚀凹陷相互连接形成沟槽。

深沟槽中液流压降十分微弱,流动阻力很小,因此,沟槽对裂缝导流能力的贡献很大。

并且裂缝表面越粗糙,导流能力就越高。

关键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分析1 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裂缝导流能力由酸蚀裂缝表面形状决定,而酸蚀裂缝表面酸形状主要由裂缝表面物性即渗透率和岩性的分布决定。

渗透率分布沿流动方向有较强的关联性时,裂缝表面易形成沟槽;如果关联性较弱,则酸蚀凹陷分散分布,裂縫不易连通。

渗透率非均质性强时,裂缝闭合宽度较大,导流能力大;反之,裂缝闭合宽度小,导流能力小。

对于均质地层,则裂缝会闭合,当岩性沿层理方向关联性较强时,酸化后易形成沟槽。

综上所述,形成深而窄沟槽的一般条件是:低温;渗透率、岩性分布在水平方向具有强关联性,在垂直方向具有弱关联性;渗透率具有强非均质性。

1.1 岩石嵌入强度嵌入强度反映了裂缝抗变形能力对导流能力的影响,是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当注酸过程中并未在裂缝表面形成沟槽,酸蚀裂缝完全由缝面高点支撑时,缝面高点的强度就对裂缝的导流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岩石嵌入强度较低时,裂缝支撑点将塌陷,裂缝导流能力值将会很低,当岩石嵌入强度较高时,裂缝支撑点能承受足够的地层压力,裂缝导流能力值要高很多。

所以,无论是储层岩石的初始嵌入强度低,或者是酸化后岩石嵌入强度大幅降低,闭合应力条件下的裂缝导流能力都不会很高。

1.2 酸液接触时间对酸化前后的岩石嵌入强度测试,假设裂缝面未形成沟槽,导流能力完全由缝面高点支撑,酸化后的RES值较酸化前小,且RES值的减小幅度根据岩石类型和反应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变形体的变形规律

变形体的变形规律

第二章第三章变形体的变形规律变形: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岩石的物理性质组要从岩石的质量指标、体积指标及水理性质三方面进行介绍一、岩石的质量指标(1)岩石的密度岩石的密度分为岩石的质量密度(简称密度)和重力密度(简称重度)(2)岩石的比重岩石的比重是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Grd和4℃时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二、岩石的体积指标(1)岩石的空隙性岩石的空隙性: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等的统称。

(2)岩石的碎胀性及碎胀系数从岩体中采掘或崩落下来的碎石,其整个体积大于它在岩体内的体积。

这种体积增大的性质,叫做岩石的碎胀性。

三、岩石的水理性质(1)岩石的含水性岩石的含水性一般用湿度或含水率表示(2)岩石的吸水性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

通常以吸水率表示。

(3)(4)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4)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称为岩石的软化性(5)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6)岩石的膨胀性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和相应地引起压力增大的性质称为岩石的膨胀性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变形性质及强度性质①岩石的变形性质:是指岩石所表现的弹塑性等力学属性,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岩石的流变性;②岩石的强度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单向抗拉强度、抗剪强度以及岩石的三向抗压强度等。

一、二、岩石的变形性质(1)岩石变形的力学属性物体上任一点的绝对或相对位移,或者线性尺寸的变化,称为该物体的变形。

岩石变形的力学属性:弹性、塑性、粘性、脆性和延性岩石变形分为:弹性、塑性、粘性、脆性、延性弹—塑性、塑—弹性、弹—粘—塑性或粘—弹性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①岩石的组分和结构;②受力条件、大小;③温度等环境因素(2)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变形性质岩石试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全过程可由图全应力—应变OABCD曲线表示。

由全应力—应变曲线可将岩石的变形分为下列四个阶段: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OA 阶段):即试件中原有张开性结构面或微裂隙逐渐闭合,岩石被压密,形成早期的非线性变形,在此阶段岩石横向膨胀很小,试件体积随荷载增大而减小。

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破碎规律

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破碎规律

高低 起伏 不平 整 形 态且 发 育 方 式 不 规则 , 裂 缝 两 表 面上 的微 凸体与 凹 陷相互对 应 、 完全 吻合 , 在地 层应 力条 件下 , 初 始 裂 缝 可 以达 到 几 乎 完全 闭合 的状 态 。初始 裂缝 形成 前后裂 缝表 面微 凸体 各个 部位 的受 力情 况 未 发生 改变 , 因此 微 凸 体不 会 发 生变形或压碎的过程 。 地层条件下 , 裂 缝 以及 裂
理论依据。从初 始 和 酸 蚀 后 裂 缝表 面微 凸体 的受 力 分 析 入 手 , 用 He r z弹 性 接 触 理 论 和 D r u c k e r _ P r a g e r 屈 服 破 坏 准 则 解 释 了酸 蚀 裂 缝 表 面微 凸 体 变 形 和 破 碎 规 律 , 结果表 明, 在地 应
图 1 天 然 裂 缝 照 片
Fi g . 1 Th e p h o t o s o f n a t u r a l{ r a c t u r e s
[ 作 者 简 介 ]李 沁 ( 1 9 8 5 一) , 男, 博士研究生 , 研 究方向 : 油 气藏 增 产 技 术 ,E — ma i l : c wl q 8 5 1 @1 6 3 . c o m。
第4 o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4月
成都 理 工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 UR N A L O F C HE N GD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O L O G Y(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了酸 蚀裂 缝微 凸体 在 闭合应 力条 件下 的变形 及 破 碎规 律 , 为保持 人 工 裂 缝 开启 提 高 裂 缝 导 流 能 力 提供 理论 依据 。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断裂参数衰减规律

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断裂参数衰减规律

f a t r n r y,o o c e e u d r s la e e v r n n s 1 ( y ma s M g O4 a d Na S ) a d c e n r c u e e eg f c n r t n e u f t n io me t ( 0 b s) S n 2 O4 n la
c n r t ( 0, 8 ) o ce e C5 c 0 ,d rn h t a k p ro u i g t e a t c e i d,t e c a k n t e g h,t n i t e g h,f a t r n r y a d h r c i gsr n t e sl s r n t e r cu ee e g n
e l r n t o c e e C3 ) h r c i g s r n t r a t e g h c n r t ( O ,t e c a k n t e g h, t n i t e g h a d f a t r n r y i c e s t f s s e sl s r n t n r c u e e e g n r a e a i t e r
wa e .The r s ls o o h ta k t s ho t a heva ito ff a t e p r me e sund rs la e e — tr e u t f8 m nt s a t c e ts w h tt ra i n o r c ur a a t r e u f t n v r nme s i nfu n e he c m p e sv t e gt io nt s i l e c d by t o r s i e s r n h.Al g wih t on t he dur to fs la e a t c a i n o u f t ta k,f r n r o o —

碳酸盐岩酸蚀裂缝表面形态特征的实验研究

碳酸盐岩酸蚀裂缝表面形态特征的实验研究

第32卷第3期2020年6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2No.3Jun.2020收稿日期:2019-08-01;修回日期:2019-09-09;网络发表日期:2019-09-1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深裂缝性气藏井筒失稳机理及转向工艺优化研究”(编号:2016ZX05051)资助作者简介:冯炜(1993—),男,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井工程和储层改造。

地址:(35131)Via G.Gradenigo 6,Padova ,Italy 。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0)03-0166-07DOI :10.12108/yxyqc.20200316引用:冯炜,杨晨,陶善浔,等.碳酸盐岩酸蚀裂缝表面形态特征的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2020,32(3):166-172.Cite :FENG W ,YANG C ,TAO S X ,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urface feature of acid-etched fractures in carbonate rocks.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0,32(3):166-172.碳酸盐岩酸蚀裂缝表面形态特征的实验研究冯炜1,2,3,杨晨1,3,4,陶善浔1,3,王财忠1,3,陆彦颖5,张路锋3,周福建3(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2.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帕多瓦35131;3.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4.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郑州450046;5.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广汉618300)摘要: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常规手段,酸液对岩石的非均质刻蚀使得裂缝表面呈现独特的形态特征,目前针对酸蚀前后裂缝表面形态特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的研究

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的研究

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的研

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研究研究表面分形变化规律对于金属铝酸溶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蚀过程,并有助于改善金属铝的性能。

因此,本文将综述最近几年关于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往的研究发现,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是由溶蚀率、酸浓度、温度及溶剂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研究发现,溶蚀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当温度升高时,溶蚀率也会随之增加;酸浓度与溶蚀率的关系也是正相关的,当酸浓度升高时,溶蚀率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不同溶剂的溶蚀率也是存在差异的,如果采用非水溶剂溶蚀,可以获得更高的溶蚀率。

除了影响溶蚀率的因素,研究发现,表面分形变化也受表面形貌和原子结构的影响。

研究发现,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许多不同的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会受到表面形貌和原子结构的影响。

此外,由于溶蚀过程会产生孔洞、裂缝等表面缺陷,这些缺陷也会影响表面分形变化的规律。

最近的研究发现,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例如,可以通过拟合曲线的方法研究表面分形变化规律;也可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表面分
形变化规律;此外,还可以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表面分形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研究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蚀过程,并有助于改善金属铝的性能。

最近的研究发现,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描述,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金属铝酸溶蚀过程表面分形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表层围岩劣化特征

表层围岩劣化特征

表层围岩劣化特征
表层围岩是指与地表相接触的围岩,其受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表层围岩的劣化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化:表层围岩受到风化的影响,会出现表面脱落、颗粒剥落等现象。

2. 水蚀:表层围岩受到水蚀的影响,会出现表面烂泥、孔洞、沟槽等现象。

3. 冻融:表层围岩受到冻融的影响,会出现表面裂缝、剥离、破碎等现象。

4. 生物侵蚀:表层围岩受到生物侵蚀的影响,会出现表面被蚀刻、铜绿等现象。

5. 化学侵蚀:表层围岩受到化学侵蚀的影响,会出现表面被酸雨侵蚀、生锈等现象。

以上这些劣化特征都会对表层围岩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围岩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表层围岩的劣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1 -。

酸蚀涂层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酸蚀涂层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酸蚀涂层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酸蚀涂层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它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酸蚀层,然后再施加涂层,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和耐蚀性能。

酸蚀涂层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

在酸蚀涂层法中,首先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洗和脱脂,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

然后,通过将金属置于酸性溶液中,使其与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均匀且致密的酸蚀层。

这个酸蚀层可以有效地增强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和附着力,为后续的涂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酸蚀涂层法的应用领域中,它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和装饰性处理。

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酸蚀层,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酸蚀涂层法也可以为金属表面提供丰富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涂层材料和颜色,以实现装饰效果。

然而,酸蚀涂层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酸蚀涂层过程中使用的酸性溶液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和腐蚀性,需要注意处理和排放。

其次,酸蚀涂层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术经验。

此外,酸蚀涂层法的涂层厚度有限,不适用于需要较厚涂层的场合。

综上所述,酸蚀涂层法是一种在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和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和装饰性处理。

虽然酸蚀涂层法有一些局限性,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相信它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内容的概要。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酸蚀涂层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酸蚀涂层法的原理、应用领域和优缺点三个方面的内容。

结论部分总结了酸蚀涂层法的重要性,展望了酸蚀涂层法的发展前景,并给出了最终的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整篇文章将从宏观到微观地介绍酸蚀涂层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评述其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浅谈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原因分析

浅谈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原因分析

浅谈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原因分析摘要:裂缝是固体材料的某种不连续现象,混凝土裂缝是其材料中的不连续现象,可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肉眼可见裂缝(一般大于等于0.05毫米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微观裂缝是指小于0.05毫米的裂缝)主要有三种:1、粘着裂缝:是指骨料与水泥石的粘接面上的裂缝,主要沿骨料周围出现。

2、水泥石裂缝:是指水泥浆形成水泥石时出现的裂缝分布在骨料与骨料之间。

3、骨料裂缝:是指骨料本身所具有的裂缝。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在混凝土结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的事件屡见不鲜。

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经常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

其实,如果采取一定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

为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认识,尽量避免工程中出现危害较大的裂缝,下面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方便设计、施工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

荷载引起混凝土结构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1、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

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配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

2、施工阶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构件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3、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运行;受不利条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

蚀纹面问题分析与探讨

蚀纹面问题分析与探讨

蚀纹面问题分析和探讨一,蚀纹面简介二,蚀纹面优点——结合线,轻度缩水,发白及轻度气痕。

三,蚀纹面缺陷---拉伤,模印(包括顶针-入子印,应力痕),油光,蚀纹粗细及明暗不一致。

四,蚀纹面其他作用---后模蚀纹,顶针蚀纹,照相腐蚀等。

注:总感觉自己还是写的不够具体,但是由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加上自己水平有限,只能写这么多,还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不吝赐教。

中日龙电器制品(深圳)有限公司IE部李东一,简介(喷砂纹/梨地纹/皮纹)蚀纹面也叫咬花面,我以前在台资厂都这样叫,来到中日龙后改叫为蚀纹面或晒纹面。

塑胶件常用的花纹叫做梨地花纹,名字的来路就是,花纹象梨皮上的坑坑点点一样。

事实上,蚀纹就是在模具上腐蚀出一个一个的小坑,使产品表面形成一种凸凹感。

蚀纹面也分粗细,粗的我比较喜欢,这样模具蚀纹面的寿命也长,几乎不需要怎么保养,产品也好做,外观上的不良得以掩盖,还耐碰刮伤。

细纹相对就比较头疼,模具寿命短,产品表面原有的缺陷不但遮盖不住,还会添一些其他麻烦,不过花纹越细越有利于脱模。

细纹的加工,除了靠化学蚀刻外,靠放电同样能得到均匀一致的细花纹,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键帽表面花纹比较细,模具就是这样加工的,这样的缺点是寿命要短于化学蚀刻。

蚀纹面的产品外观美观且简单,模具及生产成本要比镜面及光面低廉,但对中日龙来说,如果代工的产品都是蚀纹面,那就没有什么利润了,党工的话是最好要求客户接受三涂或五涂,这样产品的附加值就大了,报价就高了,我们赚的钱也多了,总比做一般的成型件了来的快。

一般化学蚀刻的步骤是:1,模具脱脂→2,封贴→3,表面处理→4,蚀刻→5,喷砂用封贴→6,干燥→7,喷砂→8,除去贴纸→9,洗净→10,防锈。

在富士康DT(II)事业处的时候,有个专门的咬花房,经常去,看的最多的封贴,喷砂,当时还没有感觉咬花是多神秘的东西,出来后发现,这个还是很有保密性的东西,只怪自己当时太年轻,只顾和里面的咬花妹聊天了,却忘了学点技术了。

【免费下载】现浇混凝土浅表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免费下载】现浇混凝土浅表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浅表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包车混凝土构件浅表裂缝是建筑工程常见通病之一,造成的原因主要有材料原因、施工原因、设计原因及使用等原因。

有些工程设计本身对有些次要构件允许有不大于规范的裂缝产生,有些裂缝对工程的美观带来一定影响,有些裂缝对工程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影响。

尤其是裂缝深至钢筋部位的,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如有水渗透到混凝土内部或混凝土吸入空气中的潮气造成钢筋锈蚀,产生受冻膨胀导致混凝土崩裂等。

混凝土浅表裂缝的形成主要由塑性裂缝、干缩裂缝、粗骨料沉落裂缝、凝缩裂缝及碳化裂缝等五种。

从外观看裂缝分为有规律性裂缝及无规律性裂缝两种。

裂缝的外观形状主要有横向裂缝、竖向裂缝、斜向裂缝、纵横交叉裂缝、龟纹裂缝等几种。

现就现浇混凝土浅表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剖析:一、塑性裂缝1、塑性裂缝是一种表面很浅的裂缝,一般在混凝土初凝后形成,裂缝宽度极细,形状如水纹,俗称水纹缝。

缝与缝之间相互不连贯,在混凝土干燥后,一般细看不易发现,浇水湿润后便能清晰地看清,大多在空气湿度小、气温较高及风速流动较快的自然环境下产生。

2、塑性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有:(1)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细骨料粒径较细或采用粉质砂;(2)模板吸水性能较好,浇捣前未浇水湿润或混凝土下的垫层干燥,在混凝土成型后将混凝土内的水分吸去;(3)混凝土养护不及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3、塑性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选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粉质砂;(2)高温作业及风速流动较大的天气应适时洒水养护,并采用覆盖养护或涂刷混凝土养护液;(3)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在初凝阶段,尚未终凝时,可洒水重新压实压光,揉压去裂纹;(4)如混凝土已凝固可用水泥胶浆渗入缝口中处理,或采用过筛的干水泥灌入缝隙中再淋水湿润(以下简称“灌缝法”)。

二、干缩裂缝1、干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终凝以后发生,缝宽度较细,用刻度放大仪观察约在0.15mm左右,裂缝无规律性,纵横相交,平面裂缝比侧面多,也有侧面不裂缝现象。

灰岩酸蚀裂缝软化区域力学特性与微观特征

灰岩酸蚀裂缝软化区域力学特性与微观特征

灰岩酸蚀裂缝软化区域力学特性与微观特征
齐宁;马世鑫;章泽辉;周顺明;邹浩然;李满亮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24(31)3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常采用酸化酸压工艺进行改造,酸蚀后岩石表面的微观结构被溶蚀破坏,岩石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最终的改造效果。

为明确酸蚀对
灰岩力学特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开展了酸蚀前后灰岩力学特性实验、表面形态特征扫描电镜研究和微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表征。

结果表明,酸蚀后岩石
表面出现了一定厚度的酸蚀软化层,厚度约为11.61μm。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酸蚀软化层的存在,灰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表面硬度均降至酸蚀前的约40%。

酸蚀后表层岩石内部产生了大小不一的溶蚀孔洞,并在溶蚀孔洞周边引发应力集中,改变了
酸蚀软化层的应力分布。

在高闭合应力作用下,溶蚀孔洞易于发生挤压变形或坍塌
破坏,这也是酸蚀软化层力学性质改变的主要原因。

结合核磁共振T2谱,发现孔径
尺寸在1nm~1μm的孔隙数量变化最大,酸液溶蚀改变了灰岩软化层内部的孔隙结构,进而显著影响酸蚀后岩石的力学性质。

【总页数】9页(P147-155)
【作者】齐宁;马世鑫;章泽辉;周顺明;邹浩然;李满亮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1
【相关文献】
1.中东地区某油田碳酸盐岩酸蚀微观特征研究
2.碳酸盐岩酸蚀裂缝渗流-传热特性
3.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红黏土力学特性与微观机理研究
4.层状灰岩酸蚀化学-力学损伤演化机制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按断裂的途径,断口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两大类。

穿晶断裂又分为穿晶韧性断裂和穿晶解理断裂(其中包括准解理断裂)。

沿晶断裂也分为沿晶韧性断裂和沿晶脆性断裂。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穿晶断口(1)穿晶韧窝型断口断裂穿过晶粒内部,由大量韧窝的成核、扩展、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断口。

宏观形貌:在拉伸试验情况下,总是先塑性变形,引起缩颈,然后在缩颈部位裂纹沿与外力垂直的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失稳,沿与外力成45°方向快速发展至断裂。

众所周知,这种断口称为杯锥状断口。

断口表面粗糙不平,无金属光泽,故又称为纤维状断口。

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断口通常是由大量韧窝连接而成的。

每个韧窝的底部往往存在着第二相(包括非金属夹杂)质点。

第二相质点的尺寸远小于韧窝的尺寸。

韧窝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形成情况:1)韧窝底部有第二相质点的情况。

由于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力学性能不同(另外,还有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结合能力、热膨胀系数、第二相质点本身的大小、形状等的影响),所以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沿第二相质点边界(或穿过第二相质点)易形成微孔裂纹的核心。

在应力作用下,这些微孔裂纹的核心逐渐长大,并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显微孔坑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变薄,直至最后断裂。

图3-41是微孔穿过第二相质点的示意图。

若微孔沿第二相点边界成核、扩展形成韧窝型裂纹后,则第二相质点留在韧窝的某一侧。

2)在韧窝的底部没有第二相质点存在的情况。

韧窝的形成是由于材料中原来有显微孔穴或者是由于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显微孔穴,这些显微孔穴随塑性变形的增大而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直至断裂。

这种韧窝的形成往往需要进行很大的塑性变形后才能够实现。

因此,在这类断口上往往只有少量的韧窝或少量变形状韧窝,有的甚至经很大的塑性变形后仍见不到韧窝。

当变形不大时,断口呈波纹状或蛇形花样,而当变形很大时,则为无特征的平面。

韧窝的形状与应力状态有较大关系。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和控制
高强度的混凝土早期收缩较大,这是由于高强混凝土中以30%~60%矿物 细掺合料替代水泥,高效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1%~2%,水胶比为0.25 ~0.40,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给高强混凝土带来许多优良特性,但其负 面效应最突出的是混凝土收缩裂缝几率增多。高强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干燥 收缩、温度收缩、塑性收缩、化学收缩和自收缩。混凝土初现裂纹的时间可以 作为判断裂纹原因的参考:塑性收缩裂纹大约在浇筑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出现;温 度收缩裂纹大约在浇筑后2到10d出现;自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 几天到几十天;干燥收缩裂纹出现在接近1年龄期内。
10-7-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计算 10-7-2-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公式
1.最大绝热温升(二式取其一) (1)Th=(mc+k·F)Q/c·ρ
(2)Th=mc·Q/c·ρ(1-e-mt) (10-43)
式中 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334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e——为常数,取2.718;
t——混凝土的龄期(d);
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查表10-82。
系数m 表10-82
浇筑温度(℃) m(l/d)
5 0.295
10 0.318
10-7-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结构的宏观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这是发 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二是结构次应力引起 的裂缝,这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的差异引起的;三是变形 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结构变形, 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验算-裂缝概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验算-裂缝概述

如何预防裂缝?
中铁十二局集团武广客运专线廊步特大桥箱梁施工总结
原材料选择 水泥:采用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并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细度模数在2.4-2.7之间,含泥量 为0.2%. 碎石:粗骨料主要控制其级配和粒形,选择级配、粒形好的 碎石,对碎石筛选冲洗,确保碎石质量。 掺合料:在胶凝材料总量中,提高粉煤灰、矿粉所占比例, 以降低水化热并提高混凝土和易性。 外加剂:必须采用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必须大于20%。 配合比设计 在满足强度、弹模及耐久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工艺性能要 求,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反复比选,选择低水化热、低收 缩性的配合比是箱梁裂纹控制的源头措施。
THE END
《钢筋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验算
裂缝验算-裂缝概述
裂缝的一些实例
郑州-亚洲第一立交桥 ,通车6年
裂缝的成因和分类
按裂缝的产生时间 按裂缝的产生原因 按裂缝的形态
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和使 用期间产生的裂缝
非受力因素产生的裂缝和 受力因素产生的裂缝
龟裂、横向裂缝(与构件 轴线垂直)、纵向裂缝、 斜裂缝、八字裂缝、X形交 叉裂缝等
钢筋混凝土箱梁设计强度高,胶凝材料用量大,一次浇筑混凝土数量 大,箱体内部空间小,降温条件差。箱梁内部钢筋、孔道密布,难以布 设内部降温循环水管路。为此,箱梁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从以下角度拟 定措施:
⑴降低水化热总量及降低水化热释放速率; ⑵降低入模前混凝土及模板与环境温度差; ⑶采取强制性热交换措施,减少梁体内外温度差;
裂缝的成因和分类
温度变化或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低温引起裂缝:冻裂 降温引起的裂缝:有水平约束的超静定结构、合拢段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的成因和分类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 第2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0No.2 2013年4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Apr.2013 DOI:10.3969/j.issn.1671-9727.2013.02.14[文章编号]1671-9727(2013)02-0213-04[收稿日期]2012-09-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050)[作者简介]李沁(1985-),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藏增产技术,E-mail:cwlq851@163.com。

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破碎规律李 沁1,伊向艺1,卢 渊1,张 浩1,李成勇1,李永寿2,王 洋2,解 慧2(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摘要]探讨酸蚀裂缝面上微凸体在地层应力作用下变形破碎规律,为酸蚀裂缝闭合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从初始和酸蚀后裂缝表面微凸体的受力分析入手,用Herz弹性接触理论和Drucker-Prager屈服破坏准则解释了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和破碎规律,结果表明,在地应力条件下初始裂缝表面微凸体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变形破碎,酸蚀后裂缝表面微凸体在承压时的变形程度与地应力、岩石的弹性模量及酸蚀后微凸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当酸蚀后裂缝面微凸体的曲率半径大于其发生破碎的最小曲率半径时,酸蚀裂缝可保持较大的开度及导流能力。

[关键词]酸蚀裂缝;微凸体;变形;破碎;曲率半径[分类号]P589.1[文献标志码]A 酸化压裂是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的增产改造技术。

酸液注入地层后与裂缝壁面岩石发生不均匀反应,形成不规则的裂缝表面,在地层闭合应力下不会完全闭合,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通道。

国内外多数学者采用了宏观评价[1-3]、微观模拟及有限元分析[4-7]等手段对地层裂缝展开了大量研究,内容包括了裂缝的形成演化、闭合机理以及裂缝渗透率影响相关因素等方面。

裂缝表面形态是裂缝闭合的关键因素,裂缝表面支撑部位在地层闭合力条件下不发生大面积变形和破碎是保持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用Herz弹性接触理论和Drucker-Prager屈服破坏准则研究了酸蚀裂缝微凸体在闭合应力条件下的变形及破碎规律,为保持人工裂缝开启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初始裂缝在地层中的受力分析地层中的初始裂缝因产状不同,在地应力条件下的受力方向与大小也不相同。

图1为人工钻取岩心中天然裂缝的照片,观察发现裂缝表面为高低起伏不平整形态且发育方式不规则,裂缝两表面上的微凸体与凹陷相互对应、完全吻合,在地层应力条件下,初始裂缝可以达到几乎完全闭合的状态。

初始裂缝形成前后裂缝表面微凸体各个部位的受力情况未发生改变,因此微凸体不会发生变形或压碎的过程。

地层条件下,裂缝以及裂图1 天然裂缝照片Fig.1 The photos of natural fractures缝面上的单个微凸体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8]。

图2-A中σv为垂向应力,σh,max为水平方向最大主应力,σh,min为水平方向最小主应力。

在不考虑裂缝内流体压力影响的情况下,由图2-A可得,作用在裂缝面的有效正应力(σne)取决于原地应力、裂缝产状(裂缝倾角α、裂缝走向与水平方向最大主应力的夹角β),即 σne=σvcosα+(σh,maxsinβ+σh,mincosβ)sinα(1)刘向君等[8]指出裂缝面(xy平面)坐标系下,平行于xy平面的有效应力与裂缝面垂向有效应力之间满足σx=σy=μ1-μσz式中:σz为垂直作用于裂缝面的垂向有效应力,σz=σne;μ为岩石的泊松比(如图2-B所示)。

可以得出在初始裂缝表面上的微凸体各部位受力平衡,因此不会发生变形及压碎过程。

2 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的应变特征酸蚀后,初始裂缝的表面形态发生改变。

由图3中照片所示,酸蚀后裂缝面上凹陷处的曲率半径增大。

由于在裂缝面上相对应的微凸体和凹陷处的曲率半径发生改变,此时的微凸体在地应力下的受力情况发生改变,微凸体主要承受Z轴方向上的压应力发生变形(图4)。

本文以Herz弹性接触理论[9]为基础,进行了以下研究。

图2 裂缝及裂缝表面单个微凸体受力分析图[8]Fig.2 Stress analysis of the fracture and the single microbulges on the fracture surface图3 酸蚀前后裂缝表面照片Fig.3 The photos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before and after being acidized图4 酸蚀裂缝面微凸体变形示意图Fig.4 Deformation of the microbulges on the acid-etched fracture surface·412·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 假设:裂缝表面微凸体与凹陷处的接触方式近似为2个不同曲率半径的球的接触;裂缝表面各向同性,则裂缝的接触区半径r与球半径关系式为r=3σρ′4()E1/3(2)其中:ρ′与裂缝两表面形状的曲率半径ρ1和ρ2的关系为1ρ′=1ρ1+1ρ2;E为裂缝表面岩石的弹性模量。

由法向接近量δ与微凸体的压平程度成正比———δ∝r2ρ′可得δ=9σ216E2ρ()′1/3(3)或写成σ=43Eρ′1/2δ3/2。

由(3)式可知裂缝表面微凸体在承压时的变形程度与地应力、岩石的弹性模量及酸蚀后微凸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3 裂缝表面微凸体破碎规律判定酸蚀后裂缝表面微凸体可能在闭合应力下发生破碎,导致裂缝开度急剧降低甚至闭合,因此,必须考虑岩石在承压时破碎情况。

根据裂缝岩石表面微凸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用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10,11]可以表示为f(σne)=ασne+槡33σne-μ1-μσ[]ne-Kf(4)式中α与Kf为与岩石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有关的参数,α=sinφ9+3sin2槡φ,Kf=槡3cosφ3+sin2槡φC。

当f(σne)=0时,裂缝面上的有效正应力为岩石的屈服应力,即σne=σs=3 Kf(1-μ)3α+槡3-(3α+槡2 3)μ(5)假设裂缝表面接触时凹陷处的曲率半径远大于对应微凸体的曲率半径,则ρ′=ρ1。

将(3)式中的应力值代入(5)式,可以得到在屈服应力值下裂缝表面微凸体的最小曲率半径ρmin。

ρmin=81 K2f(1-μ)216E2δ3[3α+槡3-(3α+槡2 3)μ]2(6)由上式可知,若酸蚀后裂缝表面微凸体曲率半径<ρmin时,在地应力条件下,裂缝面微凸体发生变形直至破碎。

若酸蚀裂缝面微凸体的曲率半径>ρmin时,酸蚀裂缝面微凸体有较好的支撑能力,不会发生变形破碎,裂缝开度及导流能力相对较大。

4 结论及认识a.初始裂缝面微凸体各部位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变形破碎过程,对应区域吻合较好。

b.由于酸蚀裂缝对应部位曲率半径差异变大,导致裂缝表面不吻合,微凸体受压应力变形,其变形程度与地应力、裂缝表面岩石弹性模量及微凸体曲率半径有关。

c.用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考虑裂缝表面微凸体破碎情况,可推出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在屈服应力下的最小曲率半径(ρmin)。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考虑使酸蚀后裂缝面微凸体的曲率半径>ρmin,酸蚀裂缝则具有较大的开度及导流能力。

d.本研究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酸蚀裂缝表面的变形和破碎规律,下一步将对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微凸体分布情况的裂缝面与闭合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整体裂缝面上不同微凸体分布情况的变形破碎规律。

[参考文献][1]蒋海军,鄢捷年.裂缝性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0,7(3):39-46.Jiang H J,Yan J N.Experimental study on stresssensibility of fractured reservoir[J].Special Oil &Gas Reservoirs,2000,7(3):39-46.(In Chinese)[2]单钰铭.致密砂岩中裂缝的变形特性及对渗流能力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4):457-461.Shan Y M.Deformation of fractures in tight sand-stone and its control on seepage ability[J].Journal of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Tech-nology,2010,37(4):457-461.(In Chinese)[3]周健,陈勉,金衍,等.压裂酸化中近缝区灰岩强度弱化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206-210.Zhou J,Chen M,Jin Y,et al.Experimental studyon strength reduction effects of limestone near frac-ture area during acid fracturing[J].Chinese Journal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7,26(1):206-210.(In Chinese)·512·第2期李 沁等:酸蚀裂缝表面微凸体变形破碎规律[4]Duan Y T,Meng Y F,Luo P Y,et al.Stress sensi-tivity of naturally fractured-porous reservoir withdual-porosity[J].SPE50909,1998:295-302.[5]罗强.碳酸盐岩应力-应变关系与微结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增1):2657-2660.Luo Q.Microstructure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of carbonate rock[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27(S1):2657-2660.(In Chinese)[6]Ruffet C,Fery J J,Onaisi A.Acid fracturing treat-ment:A surface topography analysis of acid etchedfractures to determine residual conductivity[J].SPEJournal,1998,3(2):155-162.[7]陈光智,李月丽,卢渊,等.酸蚀裂缝表面特征:酸化对裂缝导流能力的意义[J].国外油田工程,2009,25(12):6-9.Chen G Z,Li Y L,Lu Y,et al.The texture of acid-ized fracture surfaces-Implications for acid fractureconductivity[J].Foreign Oilfield Engineering,2009,25(12):6-9.(In Chinese)[8]刘向君,梁利喜,成竹,等.裂缝闭合临界流体压力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05,25(10):89-90.Liu X J,Liang L X,Ye Z B,et al.Effects of criticalfluid pressure of fracture closure on oil/gas exploita-tion[J].Natural Gas Industry,2005,25(10):89-90.(In Chinese)[9]Popov V L.接触力学与摩擦学的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Popov V L.Contact Mechanics and Friction Physical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 Press,2011.(In Chinese)[10]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德鲁克-普拉格岩石强度准则的修正[J].水利学报,2004,9(9):1-8.Cao W G,Zhao M H,Liu C X.Modified Drucker-Prager strength criterion based on statistical damagetheory for rock[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4,9(9):1-8.(In Chinese)[11]朱浮声.岩石的强度理论与本构关系[J].力学与实践,1997,19(5):8-14.Zhu F S.Strength theory and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rock[J].Mechanics and Practice,1997,19(5):8-14.(In Chinese)Deformation and crush law of microbulges onsurface of acid-etched fractureLI Qin1,YI Xiang-yi 1,LUYuan1,ZHANG Hao1,LI Cheng-yong1,LI Yong-shou2,WANGYang2,XIE Hui 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ique,Northwest Oilfield Company of SINOPEC, Urumoqi 830011,China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deformation and crush law of the microbulg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id-etched fracture under the crustal stress provides a theory basis for the acid-etched fracture closingmechanism.Based on the former analysis of the microbulg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fracture before andafter being acidized,the deformation and crush law of microbulg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id-etchedfracture is explained by the Herz elastic contact theory and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The resultshows that the initial force of the microbulg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fracture is balanced under thecrustal stress so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crush will not occur.The deformation degree of themicrobulges is affected by the crustal stress,the elastic modulus of rock,the curvature radius of theacid-etched microbulges after being acidized.When the curvature radius of the acid-etched microbulgesis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crush radius rmin,the acid-etched fracture can maintain a bigger apertureand a better diversion capacity.Key words:acid-etched fracture;microbulge;deformation;crush;curvature radius·612·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