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新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_讲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从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为鉴”,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总结了“一五计划”(1953-1957)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一,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建设要量力而行。
第三,保证重点建设。
以重点为中心。
第四,经济建设与生活提高的关系,第五,增产节支,提高效益。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56年4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二)《论十大关系》的出台1956年4、5月间,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先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地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015)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LOGO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1、思考 “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2、结论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LOGO
3、现实思考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各民主党派分别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 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LOGO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1、思考
(1)重工业是重点 (2)发展重工业的方法 “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2、结论
理清关系,长远发展,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 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LOGO
3、现实思考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 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思考
苏联模式
2、结论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要很好的协调,应当在巩 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LOGO
3、现实思考
LOGO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 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 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 都作过贡献。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 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巩固各民族的团 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LOGO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下互动)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工程类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科学 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 实践经验。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 想资源。
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心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民主政治建设是重要保障,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 命上来。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和个体所有制。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理论框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后来的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 理论支持。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 启示。
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4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主要特点是: •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 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 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 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 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 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 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 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 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 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 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 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 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 的经济模式。
三.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1957年下半年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 • 1.出现偏差的表现: • ⑴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 • ⑵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 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做阶级斗争; • ⑶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 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 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又 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了解党在对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点与难点: 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那些艰 辛的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第9次课)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阶级斗争
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因此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探索误入歧途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 王光美在迎接刘少奇骨灰的专 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骨灰撒入大海 机上
知识点之一:以苏为师
苏联模式的弊端全面暴露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
知识点之二:以苏为鉴
走自己的路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论十大关系》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激情岁月
知识点之二:以苏为鉴
有无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仍 然存在矛盾且是 社义社会前进的 根本动力。社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贯穿 社义始终。
大炼钢铁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干鼓 足 干 劲 加 油
饭放 开 肚 皮 吃 饱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大跃进提出“以粮为纲” 高产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 小麦高产卫星,亩产达到2105斤。 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放出一颗 水稻高产卫星,水稻亩产1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
的榜样。” ——毛泽东
知识点之一:以苏为师
走俄国人的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 《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 在1952 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 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 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 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 府偿付苏联自 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 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 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 产于1950 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 3亿 6000 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 1%)。 苏联模式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 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1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 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 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 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 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 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 联学习。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 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 来‛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
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 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基本设想
所有制 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私有制 商品生产与交换
公有制 无商品生产与交换
无计划、无政府
有计划发展 按劳分配
运行状态 分配形式
资本家:按资本雇佣工人: 按劳动力价值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 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 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人口众多
全新的课题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
一“穷”二“白”。“穷”就 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 “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 科学水平都不高。” 这是我国的基 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 发点。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2)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教 训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关力之间的矛盾,上层 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性质——非对抗性的。 基本矛盾的特点——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 点。 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和方法——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 身来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两 类 不 同 性 质 矛 盾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 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 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与指导方针
三、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思想
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 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起积极因素都调动起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 2、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探 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 发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建设 规模和速度要 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存在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 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矛盾的基 本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方针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背景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工 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主体。受苏联影响,使重工 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比重失 调。
2.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社 会同样存在矛盾 ,这些矛盾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向 前发展。提倡用 对立统一规律分 析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分析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的性质、特 点和解决途径, 提示了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我们搞革命有经验,但建设没有经验,还须硬搬一部分苏 联的经验,……因为我们不向苏联学向谁学呢?”
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久之 计”。
2.内容
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 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 共产党面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 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导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经 历了曲折过程,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 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宝贵的财富,为后来探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验借鉴。
个体经营
工商业经营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 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 刘少奇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 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 市场”的思想。 • 毛泽东主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性质:非对抗性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相适应生产力特点来自相适应又 相矛盾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
解决途径: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 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 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作风,这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 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 内引起了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 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 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 处理。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 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 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 林曾认为一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 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 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 做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1.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
两大阵营趋于缓和 社会主义阵营内发出了改革的呼声 亚非新兴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 世界经济科技开始迅速发展等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消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
三:毛泽东在1957 年 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关于科学和教育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发展力量生产力。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2015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在所有的招考 职位中,已经报考 的职位达到12492 个,占总职位数的 79.8%,仍有两成 职位,包括3167个 岗位仍无人问津。
“最火”岗位来自哪里?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人社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就 业、职业培训的技术指导以及职业技能鉴 定的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肥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 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2、具体原因: a 对党和国家,国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 b 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 c 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 现象
1958年我国第 一艘万吨远洋 轮下水
1964年10月第 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3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 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 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5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 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 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 果》的“秘密报告”,全 盘否定斯大林,尖锐地揭 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 肃反扩大化错误,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 浪潮和波匈事件。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 步骤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1964年,周恩来提出了分两步走 的宏伟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20世纪) 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4章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研制的中国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58 北京 第一辆国产微型汽车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毛泽东提出,应当采取“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 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 界前列。
局限: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 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经过一个专门的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
第二节 教训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教 训、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52 青海湟中“土改” 中,斗争地主
1950 北京 收听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报道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 主要任务。 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 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 体系。 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 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958 宁夏石嘴山 大炼钢铁运动中的小高炉
文化大革命——检阅红卫兵
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求 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 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及 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四个阶段
1、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 期 2、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到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 3、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前 4、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7年夏天反右派斗争干扰了我 们党从1955年底开始的探索,尤其是反 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 又重提到阶级斗争,一直到1966年“文 化大革命”爆发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始终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之间徘徊。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把繁纷复杂的社 会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敌我矛盾是对 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显而易见对抗性矛盾;两类不同 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论述了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方法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方针。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是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 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提示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 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 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 立后,照搬苏联模 式,经济上片面发 展重工业,政治上 制造个人崇拜,破 坏法制,引起人民 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 大学生和群众举行 示威游行,要求第 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 的斯大林铸像,同 保安部队发生武装 冲突。
《概论》13修订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事之秋.苏共二十大 上赫鲁晓夫作的秘 密报告,在二战后 刚刚建起的社会主 义阵营各国引起了 激烈的震荡。这是 社会主义世界的第 一次总危机。
•整理课件
东欧出现了意欲推翻现政权的波匈事件
•整理课件
国内也出现了农民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以及上街 请愿、游行示威等群体事件。甚至出现殴打闹事、要“共 产党下台”的事件。这对于刚刚建立新中国7年,一直还 沉浸在欢悦、自豪和自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无疑是 极大的震撼。
•整理课件
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人 民?什么是敌人?
⑶ 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 的类型
⑷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 的方法也不同
⑸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方针
⑹社会矛盾在一定的条件 下会发生转化
人民内部:“团结─批评 ─团结”方针;
科学、文化、艺术领域: 实行“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
为了巩固新中国和执政地位,以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致 决定,从政治思想和经济建设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方 面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整党整风,巩固执政地位; 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一系列大的改革,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都发动起来,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于是在 1958年,毛主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家都是一致赞成和拥护的。
•整理课件
学习重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思想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经验教训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对于社会主义,我们 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 不甚了了。” “还有 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 国”
第四章_(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 对外国文化实行关门主义,凡西方文化 就是姓资的,凡是姓资的就是腐朽没落 的,这种在“纯社会主义”环境中培养 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不但没有杜绝资 产阶级文化,相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 文化产生一种神秘威、向往感,从而使 社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偏离了人类文明 的大道 。 • 意识形态的混乱,出现信仰危机
15
• 国际 • 整个20年代正是世界资本主义战后黄金 时代,发迅速,实力强大,苏联仍处在孤 立包围之中,处处受抑制。俄共党内长期 在着极为强烈的危机感和备战思维,党内 都认为战争临近而坚决支持斯大林的备战 政策。这种备战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做 支撑。斯大林模式中的超工业化,以集权 体制中一切力量发展现代化工业的道路正 迎合了这种危机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26
民族和宗教问题上 • 苏联时期推行俄 罗斯化政策,民 族主义被视为苏 维埃和社会主义 的对立面而受到 打压,各民族的 政治、文化、经 济精英多被处决, 民族语言文化和 民族意识遭到摧 残。
27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 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 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 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 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 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 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 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 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 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 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 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
4.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主要是出于下列两方面原因
其一,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学 习苏联模式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4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89)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2、波匈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4、第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 “农业为基础”表现在:农业关系人民的生存;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市场; 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农业为工业提供外汇。所以农业就是工业化的基础。“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否则“手中无粮,地动山摇”。
• “工业是主导”,主导就是领导,是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 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方针的同时,还提 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如:“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工农业并举,重工业、轻工业并举, 中央与地方类性质的矛盾,一类是敌我矛盾,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只能采取无 产阶级真正的方法来解决;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 质的矛盾,只能按照团结—— 批评——团结的公式来解决。
• (3)当前我国大量的、经常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 活的主题。P92
• (4)两类矛盾可以相互转化。如果我们善于执政,会处理,敌我矛盾也可以 转化人民内部矛 盾,如果不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可能转化为对抗 的矛盾。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明了方向。
三、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思想
• 补充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当时,实质上是工业化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质 是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面临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矛盾? 2.波匈事件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出,当时正在莫斯科率领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 大的总书记贝鲁特在表态时讲道:"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得知斯大林做坏事的消息,波兰人 民那么感谢斯大林,感谢他的智慧和援助……"他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没有随波兰代表团回 国,于 3月12日在莫斯科猝然去世。随后,在波兰出现了大的社会动荡。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972年的时候又有过一次比较大的国外项目引进浪潮, 引进了很多大型化纤项目、氨纶等化工项目。 所以,很多年轻人一直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是改革开 放以后,由乡镇企业作为主力军弄起来的,其实之前也完 成了很多,并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在1978年之前,我们已经能造汽车了,钢 铁产量已经过一千万吨,也基本上能够解决 石油的自给自足问题。中国恢复了铁路建设、 航空建设,还是全世界四个核武器国家之一, 是第三个核爆国,军工工业发展也很完备了。 所以,1978年之前建立了很庞大的国民经济 体系。为1978年以后的改革,其实已经建立 了一个经济基础。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获 得独立、自由以后,如何走上工业化的道 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 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前的时代性 课题。这一课题破解成功,将令世人更加 信服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假如像苏联 那样轰然瓦解,那就是中国历史的莫大悲 剧。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为了弥补社会主义工业化经验的不足,我国学习和借鉴了苏联工 业化的经验,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我国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 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比例 失调。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就是农业和工 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 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 民经济的总方针。
(四)我国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五)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②这两类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 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是非对抗性的; ③由于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敌我矛 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而人民内部的矛盾,只能用说 服教育的方式解决。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括为一 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 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在1949年到1978年之间,中国其实也有几次大的 工业化浪潮。如说1953年到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 计划,我国建设成功了很多大的工程,比如说首 钢集团、一汽集团就是那时候建立的。其中仅当 时的苏联,就帮助我们建设了156个大型工业项 目,50年代的时候做了很多工业项目。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 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面临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矛盾? 1.苏共二十大 苏共二十大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批判个人迷信和斯大林, 这也是苏联自斯大林时代之后的头等大事,震惊了世界, 也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后果。受到苏共二十大的影响, 1956年当年就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死伤上千 人
波匈事件是指1956年6月波兰西部波兹南城发生的流血事件,简称波兹南事件, 和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匈牙利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大动乱,称匈牙利事件
(二)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所 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 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提倡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 想 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提出 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明 确了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道路的这一根本把党内 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 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 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后,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失误
【教学重点】《论十大关系》《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解读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 段的关系的探讨和评价与分析、理解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毛泽东指出 “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 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 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3、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 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 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 是相矛盾的。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从1960年开始,到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有一 个"三线建设",就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建了很多 大的工程,比如在四川省绵阳地区的大批兵工厂, 都是那时候建的。还有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 如成昆铁路建设,就是在那个阶段建设的。我国 先后发现并开发出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一批 大型油田以及其它能源资源,从而也建立起了一 个比较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