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乡土小说
简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
简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RECOMMEND
简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 1
乡土文学是指描写故乡农村的人与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文学作品。乡土文学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热潮,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封建的陈规陋俗。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这一作家群具有大致相同的追求:
续写鲁迅的国民类型。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命名人,也是实际的开拓者。在鲁迅的影响下,乡土文学作家们从启蒙主义的创作目的出发,继续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写出了许多乡间国民的类型:如阿 Q 型、祥林嫂型、“看客”型。这些形象,或只能在精神麻醉中讨生活,或成为封建道德的牺牲品,或以他人的不幸丰富自己乏味的生活。在他们身上无不寄予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饱含了从国民心灵深处探寻民族悲剧根源的深层思索。
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作家群的作家们大都描写自己熟悉的故乡,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他们在地域里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创作题材,找到了艺术个性之源,找到了文化之根。如彭家煌常写的湖南农村士绅们的闹剧, 台静农擅写的安徽乡间宗法制度笼罩下的生生死死,蹇先艾笔下那“贵州道上”的野蛮习俗……这一切无不是性格生动、画面鲜明、风景传神。这批作家在表现地方特色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在重新认识故乡的同时,重新认识了自己。
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发展及流变
作者: 陶高清
作者机构: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246000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21-23页
主题词: 乡土小说;现代知识者;文化批判;乡愁
摘要: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与其描写对象之间有丰富的精神联系与复杂的情感矛盾.既包含理性的批判又有情感的怀恋,大多是批判与怀恋交织.其中乡土写实的一脉,到三十年代发展成左翼文学一派,代表作家有张天翼、茅盾、昊组湘、沙汀、艾芜等.而另一批作家却表现了一种复杂·心态.即将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批判和乡村纯朴民情的礼赞交织在一起.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芦焚等,到三十年代发展为'京派文学'.
20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形态及其新变
2004年5月第3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m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May,20014
No.320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形态及其新变
贺仲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从1920年开始,20世纪的中国乡土小说走过了80余年的历程。在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作家们秉承着不同的创作立场和创作方法,形成了乡土小说的多重创作形态。其中有鲁迅开创的文化批判型,茅盾为中坚的政治功利型,废名和沈从文倡导的文明怀旧型,还有赵树理为代表的乡村代言型。不同的创作形态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点,相互之间也构成了复杂的关系。90年代后,乡土小说创作形态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异。
关键词:乡土小说;形态;变异
中图分类号:120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4)03—0110—06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的是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嬗变与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乡村和中国农民都承受了现实和文化命运的巨大变迁,以之为书写对象的乡土小说自然也受到其波澜的冲击。由于作家们文化身份及与乡村关系的差别,他们创作时所呈现的立场和心态也纷繁多样。正是这一点,形成了20世纪乡土小说创作形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大体而言,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包括以下四种创作形态:
(一)文化批判形态
文化批判形态乡土小说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产物。作为知识分子的思想运动,许多五四文化启蒙者持有这样的看法:中国农村人口最多,文化水平最低,积淀的传统封建文化也最深,它自然应该成为启蒙运动的最主要对象。这一类型的乡土小说,就是以五四启蒙的文化立场,以现代文明代表者的身份对乡村进行审视和批判。
20年代乡土小说
2、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 转向农村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生活 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3、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的小 说审美领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 其中的圆熟之作具有意境美。
乡土小说的局限
1 、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把握 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与能力,虽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 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 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 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 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 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 他的影子。
灯
《陈四爹的牛》中描写一位有点阿
Q影子但性格更懦弱的农民周涵海, 妻子背地里偷人而被乡间民众取笑, 均无可奈何,他被人叫做“猪三 哈”、“黑酱豆”。陈四爹只准他 一顿吃两碗饭,他也忍饥挨饿地干 活。后因丢了牛怕东家责难而投水 自尽了。但陈四爹只为失牛而痛心, 放牛人的下落竟无人问起。
台静农(1902-
鸡鸣 人类的灾难 止不住鸡鸣, 村子里非常之 静, 大家唯恐大祸来 临。 不久是逃亡, 不久是死亡, 鸡鸣狗吠是理想 的世界了。
不 可 有 悲 哀 。
因 为 此 地 是 妆 台 ,
她 将 放 上 她 的 妆 台 。
二十年代文学概述
人生写实派作家
叶圣陶 许地山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1988.2.),原名 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
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
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主要作品有短篇
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 灾 》 ( 1923 年 ) 、 《 线 下 ( 1925 年 ) 、 《 城 中 》 ( 1926 年 ) 、 《未厌集》(1929年) 、《四三 集 》 ( 1936 年 ) ; 童 话 集 : 《 稻 草 人 》 ( 1923 年 ) 、 《 古 代 英 雄 的 石 像 》 ( 1931 年 ) ; 长 篇 小 说 《倪焕之》。
二十年代小说
一、人生写实派小说:
2、乡土小说:
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的影响下,受“为人生”文文学 主张的影响,以北京为中心,出现了一个以农村生活和乡土 回忆为描写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家群。所谓“乡土小说”, 就是指这类靠回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帶有浓重 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 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包括农村 中最底层的农村妇女、农民的思想状态,以及当时中国农村 发展趋势和特点。这些作家并不是始终扎根于农村的,而是 移居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他们的创作较多地受到“乡土文 学”奠基人魯迅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为题材,表現农民疾苦, 代表作家有王魯彦《柚子》,《菊英的出嫁》,彭家煌《怂 恿》、《活鬼》,台静农《拜堂》,許钦文《故乡》,蹇先 艾《水葬》,许杰《惨雾》、《赌徒吉顺》等。
20年代乡土小说ppt课件
灯
❖
深夜读书,
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
若抛却吉凶悔吝
相晤一室。
太疏远莫若拈花一笑了,
有鱼之与水,
猫不捕鱼,
又记起去年夕夜里地席上看见
一只小耗子走路,
41
❖ 夜贩的叫卖声又做了宇宙的言语, 又想起一个年青人的诗句 鱼乃水花。 灯光好像写了一首诗, 他寂寞我不读他。 我笑曰,我敬重你的光明。 我的灯又叫我听街上敲梆人。
31
❖ 1929年出版的《竹林 的故事》是他的第一 本小说集,属乡土文 学。其田园牧歌的风 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 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他的小说也往往被称 为田园小说。
32
❖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早期代表作品, 作者以清淡的笔墨,描绘了娴静淑雅的三 姑娘,作者写菜园,写竹林,写三姑娘, 总是一派牧歌似的青春气息。给五四退潮 的时候苦闷和感伤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 的空气 。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圆熟 之作太少。
28
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 思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 中国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 同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 命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 析派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 重等,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第八章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
第三节 高晓声
一、高晓声对农民命运的反思
1.高晓声(1928—1999)江苏省武进县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天在上》等,散文集 《生活的交流》等,文艺论集《创作谈》、《生 活·思考·创作》等。其中《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分获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 “陈奂生系列小说”由《“漏斗户” 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 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陈奂生出国》 等六篇小说组成,表现了以陈奂生为代表的新时 期农民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 活不断改善和进步的历程。
• 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我不知道该赞歌现 实还是诅咒现实,是为棣花街的父老乡亲庆幸还 是为他们悲哀。
• 那些亡人,包括我的父亲,当了一辈子村干部的
伯父,以及我的三位婶娘,那些未亡人,包括现 在又是村干部的堂兄和在乡派出所当警察的族侄, 他们总是像抢镜头一样在我眼前涌现,死鬼和活 鬼一起向我诉说,诉说时又是那么争争吵吵。
• 我就放下笔盯着汉罐长出来的烟线,烟线在我长
长的吁气中突然地散乱,我就感觉到满屋子中幽
灵飘浮。
——《秦腔·后记》
第六节 张炜的小说
一、作家简介 张炜,1965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
原籍栖霞。1980年开始创作,作品主要有 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 慧》、《家族》,中篇小说《秋天的愤 怒》、《蘑茹七种》等,短篇小说集、散 文集《玉米》、《融入野地》、《夜思》 等。现已出版《张炜作品选》五卷。
20年代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 乡土小说 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 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 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 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 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的伟大”,(鲁
《在贵州道上》以冷静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 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 状态 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 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 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 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 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 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 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 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笔下的人物,更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 道的关怀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 未名社的一部 语丝社、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彭家煌、台静农、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20年代乡土小说
1929年出版的《竹林
的故事》是他的第一 本小说集,属乡土文 学。其田园牧歌的风 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 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他的小说也往往被称 为田园小说。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早期代表作品,
作者以清淡的笔墨,描绘了娴静淑雅的三 姑娘,作者写菜园,写竹林,写三姑娘, 总是一派牧歌似的青春气息。给五四退潮 的时候苦闷和感伤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 的空气 。
“你看,什么事都有一定的。你看,
风波亭将星落下,五丈原八卦无灵, 这都是玉皇大帝同着列位诸仙排定的 棋势。你看,常言道:‘阎王要你三 更去,谁能留你到五更?’你看,天 二哥昨天这时还能骂人打人,今天就 没有气了。你看,天二哥虽是平凡人, 也是经了阎王爷从黑色的生死簿子, 圈将下来,交给牛头马面的,所以就 不早不迟地在昨天下半夜将他结果了。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 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 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 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 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 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 他的影子。
灯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 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 不吃!’ 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 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 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 姑娘低头过去。‛
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特色及意义
20世纪20年代乡土文学的特色及意义
乡土文学是指描写故乡农村的人与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文学作品。乡土文学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热潮,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封建的陈规陋俗。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这一作家群具有大致相同的追求:
①续写鲁迅的国民类型。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命名人,也是实际的开拓者。在鲁迅的影响下,乡土文学作家们从启蒙主义的创作目的出发,继续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写出了许多乡间国民的类型:如阿 Q 型、祥林嫂型、“看客”型。这些形象,或只能在精神麻醉中讨生活,或成为封建道德的牺牲品,或以他人的不幸丰富自己乏味的生活。作者在他们身上无不寄予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饱含了从国民心灵深处探寻民族悲剧根源的深层思索。
②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作家群的作家们大都描写自己熟悉的故
乡,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他们在地域里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创作题材,找到了艺术个性之源,找到了文化之根。如彭家煌常写的湖南农村士绅们的闹剧, 台静农擅写的安徽乡间宗法制度笼罩下的生生死死,蹇先艾笔下那“贵州道上”的野蛮习俗……这一切无不是性格生动、画面鲜明、风景传神。这批作家在表现地方特色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在重新认识故乡的同时,重新认识了自己。
简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
简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
简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乡土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算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时期,乡土文学也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绩。但是,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尤其是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加剧,使得乡土文学逐渐走向衰落。此时,大多数作家都没有足够的生活基础去体验真实的农村生活,因而其作品在内容方面较为贫乏,并且大多缺乏深度。有些作品甚至受到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被当作革命的宣传工具。从整个现代文学史来看,当时的乡土文学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作家对乡土文学的开拓以及他们创造出的小说样式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此,我们不能否认乡土文学的价值,更不能对其做出否定的评价。
鲁迅和周作人等人开始写作小说的时候,农村生活仍处于封闭状态。那时的“乡土小说”主要是指那些描绘下层民众悲惨生活、反映劳苦大众心声的小说。在他们的笔下,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获得解放,他们的生活依旧没有改变,依旧是穷困潦倒,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直到抗战爆发,农村才出现了一丝曙光。在进步文人的倡导下,中国的新文学才由封闭走向开放,此后乡土小说又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化。鲁迅把关注的视角转移到农民身上,小说内容的关怀对象也由下层转向上层。此外,在乡土小说中,还有一类反映农村青年男女爱情与婚姻的作品,鲁迅称之为“爱情小说”,如《伤逝》《弟兄》《颓败线的颤动》等,写了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如同样描写了城市青年男女间的悲剧爱情。
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具有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热衷于宣传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将新的精神注入到新文学当中,此时的新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启蒙精神,乡土小说自然不例外。梁实秋是该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位乡土小说作家,代表作有《槐聚诗存》《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等。他善于从寻常琐事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来表达主题,他主张写平凡的人物,写中国式的人情世态,主张对社会多一份爱心。可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乡土文学”。
20年代乡土小说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的伟大”,(鲁
《在贵州道上》以冷静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 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 状态 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 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 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 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 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 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 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 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源自文库下的人物,更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 道的关怀
鸡鸣 人类的灾难 止不住鸡鸣, 村子里非常之 静, 大家唯恐大祸来 临。 不久是逃亡, 不久是死亡, 鸡鸣狗吠是理想 的世界了。
不 可 有 悲 哀 。
因 为 此 地 是 妆 台 ,
她 将 放 上 她 的 妆 台 。
一 位 女 郎 拾 去 ,
个沉 镜在 子海 ,里 他 将 也 是
个因 镜为 子梦 ,里 梦 见 我 是
。
海 海 里 了 。 花“ 荷 。 “ ” 将善 花 ” 我 长男 微 将 在子 笑 永 你, 道 不 的 : 爱
20年代小说乡土小说南师大考研
握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与能 力,虽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景,却 未能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深刻的社 会原因。
2、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圆
熟之作太少。
七、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 两种思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 年代只是中国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 显不同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 归自然的生命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 张扬;“社会剖析派小说”对农村阶级 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其成就也多 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 作者生活在北京,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 。站在时代的历史高度,去观照被时代 遗弃了的边远农村。
5、台静农(1902—wk.baidu.com990)
• 安徽霍邱人。参加过“明 天社”、“未名社”,是 二十年代乡土写实小说潮 流中重要作家之一。
• 《地之子》收小说14篇, 多取材于民间,对当时辛 酸凄苦的农村生活作了素 描式的反映。
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 短篇集《柚子》、《黄金》 等,30年代写有长篇《野火 》(《愤怒的乡村》)。
《菊英的出嫁》可称代表作 。
《黄金》:描绘了一个在金钱的灵光笼罩下的炎凉世界。
王鲁彦小说的特点
①人物多是被反动的地方政权。外来的工业文明和冷酷的 人间习俗压迫、损害的农民、商人和其他小有产者。 ②受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影响,对心理描写颇为重视。逼 真地写出乡土人物土头土脑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异。 ③环境描写具有浙东风情,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俗学的价值 。
乡土小说的特点和成就
乡土小说的特点和成就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黎锦明等。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分西化的一次反拨,是新文学在革命之后着手建设的象征,反映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象征。也是写实派作家在坚持“为人生”文学观念的前提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实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小说”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又说,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回忆故乡的”,“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
乡土小说的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民俗文化批判
论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民俗文化批判
[摘要]2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们站在历史新的制高点上,将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力量集中在对乡俗陋习的批判上。通过展示具体的民俗事象,主要从习以为常的残酷和不人道、对女性的极端蔑视和践踏、顽固而愚昧的宗族观念和强烈而扭曲的子嗣观念等方面批判了传统民俗中的恶劣因素。
[关键词]20年代乡土小说民俗文化批判启蒙
民俗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它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反复出现、积淀,成为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本质、最深层、最稳固的部分,具有法约性、软控性,并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结构模式、人文观念以及集体无意识中的民族文化心理。所以,文学艺术家对民俗都倍加关注。钟敬文先生认为,文学的特点是用形象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思想感情),因为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有关的思想感情,所以要形象地真切地反映人们的生活就必须以基本的生活样式来表现,如果离开了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就不免显得抽象了[1] 。周作人也说:“要了解一国民的文化,特别是外国的,我觉得如单从表面去看,那是无益的事,须得着眼于情感生活,能够了解几分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态度,这才可以稍有所得。从前我常想从文学美术去窥见一国的文化大略,结局是土劳而无功,后始省悟,自呼愚人不止,懊悔无及,如要卷土重来,非从民俗学入手不可。”[2]由此可见,文学要揭示人的精神本质、揭示人性的深度,就离不开民俗描写,同样,要揭示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文化特质,也离不开民俗的描写。
民俗风土的描绘形象地展示着地方民众的心理性格、行为习惯、生活状况与生活环境,在极其平常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在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行为习惯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学中的一支,以“地方色彩”和“风俗画描写”为创作基本风格的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不遗余力地对民俗加以关注和描写,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农村中古老的民风、民俗,直接、形象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心理和思想观念,揭示了蕴涵于其中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发下,一批祖居偏远乡村的知识青年从闭塞的乡村走入都市。徐玉诺、潘训、彭家煌、许杰、黎锦明、蹇先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英的出嫁》
坚持批判的态度,审美偏于对恶的、
丑陋的事物的深入体验, 受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影响,对心理 描写颇为重视。逼真地写出乡土人物 土头土脑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异。
环境描写具有浙东风情,具有一定程
度的民俗学的价值。
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
又名彭介黄,字韫松,文学研究会会员 。
—— 风格粗犷,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 《惨雾》---原始械斗 《赌徒吉顺》
许杰(1901-1993),浙江天台人
乡土小说的贡献
1、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 识青年的狭小范围,第一次提供了中国农村 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题材宽广、真实 而多彩的生活画面,成为了解当时农村社会 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状况的最宝 贵的形象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许钦文,(18971984),原名许绳 尧,字士仁,浙江天 台人,与鲁迅先生过 从甚密,自称是先生 的“私淑弟子”。 一个热情、有风格的 作家。大刀阔斧,以 气势胜,是他基本的 风格
《鼻涕阿二》既控诉了非人社会的
冷漠与偏见对主人公的欺压,也揭 示了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劣根性。其 对社会的批判系基于对人性的批判, 因而具有深厚的力度。
《疯妇》描绘的是一出家庭悲剧。
蹇先艾(1906-1994),贵州 遵义人 ——用 平静文字叙述 愤懑压抑, 《水葬》“对我 们展示了‘老 远的贵州‘乡 间习俗的冷酷, 和出于这冷酷 中的母性之爱 的伟大”,(鲁
《在贵州道上》以冷静的笔调刻划了贵州山 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 状态 旧贵州这片贫困而苦难的土地,和在这片土 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人们。在他笔下涌现 出的众多人物,挑夫、马夫、滑竿匠、盐巴 客、乞丐、草药贩子、家庭主妇、失业青年、 农妇、小职员、女艺人、教员……对于他们 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际,作家不仅作了忠实 的记录和典型的反映,建构了作家独特的贵 州乡土的艺术世界,对他笔下的人物,更寄 予了深切的同情,表现出作家的良知及其人 道的关怀
wenku.baidu.com
鸡鸣 人类的灾难 止不住鸡鸣, 村子里非常之 静, 大家唯恐大祸来 临。 不久是逃亡, 不久是死亡, 鸡鸣狗吠是理想 的世界了。
不 可 有 悲 哀 。
因 为 此 地 是 妆 台 ,
她 将 放 上 她 的 妆 台 。
一 位 女 郎 拾 去 ,
个沉 镜在 子海 ,里 他 将 也 是
个因 镜为 子梦 ,里 梦 见 我 是
妆 台
诗中禅意:
1对诗歌意象的选取上
“镜”、 “花”、“水”、“月”、“灯”、 “日”等 2对佛禅词汇的直接引用或化用 3唯“心”是举、唯“心”至上的独 特运思
。
海 海 里 了 。 花“ 荷 。 “ ” 将善 花 ” 我 长男 微 将 在子 笑 永 你, 道 不 的 : 爱
花 ,
—
出亭 水亭 妙玉 善立 , —
我 望立 那在 一池 朵岸 好,
海
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人生的意义本就不在于它的故事,而在
“我”的叙述,隐而不发的含蓄
平和. “情境交融”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
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霚天气,打 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 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 水,被微风吹起了波皱。正在徘徊, 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 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 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 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 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 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 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 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 他的影子。
灯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
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 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他们的主人 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我写小说,很像古代陶渊明、李商隐写 诗‛,“就表现手法说,我分明是受了中国 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 样。‛
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 ‚三姑娘这时已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 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如同 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 是新的,怕是没有这样合适,不过这也不 能够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 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陈四爹的牛》中描写一位有点阿
Q影子但性格更懦弱的农民周涵海, 妻子背地里偷人而被乡间民众取笑, 均无可奈何,他被人叫做“猪三 哈”、“黑酱豆”。陈四爹只准他 一顿吃两碗饭,他也忍饥挨饿地干 活。后因丢了牛怕东家责难而投水 自尽了。但陈四爹只为失牛而痛心, 放牛人的下落竟无人问起。
台静农(1902-
小说特色:活泼的方言土语,浓厚的乡土气 息,严谨的艺术构思,多样的体式追求,诙 谐的笔墨情趣
其乡土小说的背景皆为“奚谷镇”。
《怂恿》---丰富的地方俗语 ‚莫手续不清,明日又来唱枷绊,翻 门坎‛, “随是什么爱寻缝眼‛爱‚称长鼻 子‛; “真是走了种的蛮‛; “空的,蛆婆子拱磨子不起‛; “小蛾子扑灯火‛; “
废名,(1901-1967)原名冯 文炳,湖北黄梅人。1926 年使用笔名废名。曾为语 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 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 京派代表作家。(倾向于 追求传统审美的境界) 《竹林的故事》 《桃园》 《枣》 《桥》《莫须
关于笔名由来:
废名在1926年6月10日的日记写道: “从 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个名字, 就叫做废名。我在这四年以内,真是蜕 了不少的壳,最近一年尤其蜕得古怪, 就把昨天当个纪念日子罢。”
然描绘了落后愚昧的农村生活图景,却未能进一步
探索造成这种落后愚昧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2 、大多数乡土小说在艺术上仍比较稚嫩。手法圆熟 之作太少。
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 思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 中国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 同的创作倾向——“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 命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 析派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 重等,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20年代乡土小说家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 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 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 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 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 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你看,什么事都有一定的。你看,
风波亭将星落下,五丈原八卦无灵, 这都是玉皇大帝同着列位诸仙排定的 棋势。你看,常言道:‘阎王要你三 更去,谁能留你到五更?’你看,天 二哥昨天这时还能骂人打人,今天就 没有气了。你看,天二哥虽是平凡人, 也是经了阎王爷从黑色的生死簿子, 圈将下来,交给牛头马面的,所以就 不早不迟地在昨天下半夜将他结果了。
‘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 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 不吃!’ 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 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 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 姑娘低头过去。‛
-------对故土的回忆、对美的爱怜、
对善的同情,对命运的哀伤与无奈, 又真正表现出了东方传统文化里含 蓄与敦厚的美。
2、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 转向农村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生活 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3、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的小 说审美领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 其中的圆熟之作具有意境美。
乡土小说的局限
1 、作者多是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还缺少把握 农村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眼光与能力,虽
1929年出版的《竹林
的故事》是他的第一 本小说集,属乡土文 学。其田园牧歌的风 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 小说史上别具一格, 他的小说也往往被称 为田园小说。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早期代表作品,
作者以清淡的笔墨,描绘了娴静淑雅的三 姑娘,作者写菜园,写竹林,写三姑娘, 总是一派牧歌似的青春气息。给五四退潮 的时候苦闷和感伤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 的空气 。
回忆故乡,回
忆重组来描写 故乡农村(乡 镇)生活,带 有浓重乡土气 息和地方色彩 的小说。
王鲁彦(1902-1944),原名 王衡,浙江镇海人 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 短篇集《柚子》、《黄金》 等,30年代写有长篇《野 火》(《愤怒的乡村》)。 写实的观照
《柚子》 “湖南的柚子啊,湖南的人头啊!” “这样 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啊!”
深夜读书, 释手一本老子道德经之后, 若抛却吉凶悔吝 相晤一室。 太疏远莫若拈花一笑了, 有鱼之与水, 猫不捕鱼, 又记起去年夕夜里地席上看见 一只小耗子走路,
夜贩的叫卖声又做了宇宙的言语, 又想起一个年青人的诗句 鱼乃水花。 灯光好像写了一首诗, 他寂寞我不读他。 我笑曰,我敬重你的光明。 我的灯又叫我听街上敲梆人
“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默默地想:同 嫂子拜堂成亲,世上虽然有,总不算好事。 哥哥死了才一年,就这样了,真有些对不住。 转而想,要不是嫂子天天催,也就可以不用 磕头,糊里糊涂地算了。不过她说得也有理: 肚子眼看一天大似一天,要是生了一男半女, 到底算谁的呢?不如率性磕了头,遮遮羞, 反正人家是笑话了。 ”(《拜堂》)
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 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 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 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
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 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 刊
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 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 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 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 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 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 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 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影 人 , , 深十 是 炉是是是是是 思海是是星有若夜 二 冬 火炉灯月日家 想是天花之身高一 夜 是火,,,, 是夜上,空外山支 月 的 墙, 一的的是是之流灯 十 声 上 个镜梦鱼鸟海水, 九 音 的 美子,,林。, 夜 。 树 , ,
孔
人类 人类的残忍 正如人类的面
彼此都是相识 的。 人类的残忍 正如人类的思 想 痛苦是不相关 的。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买 了一个油条,坐在茶馆里。 “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 吴三说。 “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屌事!” 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 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 居然他俩个弄起来了!” “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 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爷庄重地说。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摆花生摊的 小金从后面这样说。汪二的爹爹没有听见, 低着头还是默默地喝他的酒。”
1990),安徽霍邱 人 ——写悲剧的乡镇 传奇,沉郁、阴冷 悲剧性的乡镇传奇, 宗法制度对乡村底 层的精神统治
“以安徽故乡的人
事为材料,以一部 《地之子》”能将 乡间的死生、泥土 的气息移在纸上“。 收小说14篇,多取 材于民间,对当时 辛酸凄苦的农村生 活作了素描式的反 映。
《烛焰》《天二哥》《新坟》
‚当面的锣,对面的鼓,我俚打开窗 户说亮话; ‚随便放句什么屁,都像麻辣子鸡样 塞在人家口里,又厉害,又讨人欢喜。‛ ‚颈根‛(脖子),“不在乎‛(不必 要),“咸服 ‛(服气),“稳当‛(稳 重),“耳巴子‛(耳光),“强梁‛(称 霸),“粪涨‛(混账), “雅‛(也),“我 俚‛(我们),“楼‛(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