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03

(完整版)《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03
冯骥才 当代作家、画家
小说《义和拳》《神鞭》 《雕花烟斗》等 散文《珍珠鸟》等
炯炯 亢奋 暧昧 龟裂 苍劲 葱茏 隧道 聆听 神谕 呵护 遁去 坍塌 磨砺 粗糙 泯灭 庇护
天涯海角
五彩缤纷 悬崖峭壁 暧昧
神采奕奕
暖和
神采焕发 焕然一新
涣然冰释 江水涣涣
读课文前14段回答问题
历史美 时间美 文化美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图片
迈锡尼遗址
爱琴海文明金三角之一
龙门石窟
雷峰塔遗址图片
福建土楼
新疆清真寺遗址
文章重点解疑体会作者情感
•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 明确: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 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 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 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 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
2.从课文来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讨论:
有人说:重修是为了更好的 保护 你同意不同意重新修建圆明 园?
保护古代文明遗产的方法:
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 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 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 位。
冯骥才有感于传统文化内涵的 败落,停下创作,致力于文化 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是他尊 重历史,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败 落忧患意识的体现。
3.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 头中间”这句话?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课件

解题 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
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
现的雕塑。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 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 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d奥真实的历 史。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 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
整体感知,梳理文本(跳读提炼)
行文思路:
希腊国家考古博 物馆(雕像、残 臂)
帕果斯山 顶(石碑)
迈锡尼(城 堡废墟)
苏纽(海神庙)
3、作者感受:
喜欢(石头)_______ 奇异和美妙 的感受
震撼 ____
________
钦佩(希 腊人)
理解品味(品读感悟)
A:以第2段为例,分析作者如何 表达对古希腊石头的喜欢的。
本节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品读句子,把握作者情感 精读第一部分,理解作者对历史文物的态度 学习文体特点,探究写作主旨
冯骥才, 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和画家。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 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 “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 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 “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 远影响。 作近品:年长来《冯义和骥拳才》致《神力灯于前城传》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 抢救上,中短《《完啊雕成》花从、烟斗《文神》艺鞭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

精选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3

精选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3




冯石
骥 才


9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城市保护 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对包括 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 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 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 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 次性地做了10年。完成从文艺 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 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 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 望者”。
历史美 (时间美)
文化美
古代文明的 联系融合
对待古文物的

方法和态度
现代希腊人对待古文物的方法和态度
一、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
的现场,尊重历史而不更改历 史。只做加固和清洗工作。
二、旅游区的商店盖在隐蔽的地 方,不干扰人们的视野,使历史 的空间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帕 特 农神 庙
《米洛斯的阿芙 洛蒂忒》,阿芙 洛蒂忒是 爱与 美之神,这尊 《米洛斯的阿芙 洛蒂忒》,已经 成为赞颂女性人 体美的代名词。
星巴克进驻故宫
ruì
2007年初,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博客中指 责星巴克咖啡将其分店开到故宫,是“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因为“故宫是中国几 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国的象征”, 而星巴克则是来自美国的“不登大雅之堂的 饮食文化代表符号”。芮成钢向星巴克的首 席执行官发出“抗议”,要求其将店铺撤出 故宫。进驻故宫七年的星巴克,最终在经历 了一场公共关系危机后宣布退出。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疑惑之处,借助注释,正音正字,初知文意。

2.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游览古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拉奥雷斯·帕果斯山上的雕像,以及迈锡尼遗址和海神庙,通过对古希腊“石头”的描写,阐释了自己对古代历

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古代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

四、研读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明确: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用课本上的画线部分解释: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从课文来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

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

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

3.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

明确: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4.应如何看待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

明确: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

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图片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迈锡尼遗址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爱琴海文明金三角之一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文章重点解疑体会作者情感
•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 明确: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 (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 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 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 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5.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 明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不为美 丽而耽搁,因失去而忧伤;它没有拖泥带 水的留恋也不肯做搔首弄姿的回望。历史 与古老的文明只有留给后人去苦苦追寻了。 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 可摧”。历史会因为久远而模糊,文化会因 失传而断层。“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 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 一些残块和断片。”现在这些残块和断片”固 然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 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 就再也无从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3.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

《古希腊的石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高教版】1

《古希腊的石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高教版】1

2019/8/9
27
▲2007年浙江横店集团宣 布将投资200亿元在当地 异地重建圆明园。该重建 工程相关单位宣布,目前 已筹集到资金11.6亿元 。工程预计明年春节后开 工。“已经开始为开工做 准备了。”
2019/8/9
28
▲端午节被韩国抢注
▲中医中药资源大量流失 ▲武强画界的染纸和蜡花---亟待抢救的文化遗产 ▲黄山:“国宝”级文物单位周围几成垃圾场 ▲南京“慰安所”遗迹火灾烧出文物保护无奈 ▲皇家古窑遗址行将消逝 文保人士呼吁加强保护 ▲抢救赶不上消失速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立 ▲法
2019/8/9
26
星巴克进驻故宫
▲ 2007年初,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博客 中指责星巴克咖啡将其分店开到故宫,是“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因为“故宫是中国几 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国的象征”,而 星巴克则是来自美国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 文化代表符号”。芮成钢向星巴克的首席执行 官发出“抗议”,要求其将店铺撤出故宫。进 驻故宫七年的星巴克,最终在经历了一场公共 关系危机后宣布退出。
2019/8/9
24
▲现代希腊人是怎样保护古希腊文化遗产的?告诉了我们 什么?
▲一、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场 ,尊重历史而不更改历史。只做加固和清洗工 作。
▲二、旅游区的商店盖在隐蔽的地方,不干扰 人们的视野,使历史的空间受到绝对与纯正的 保护。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 两个强盗走进一个地方,一个抢 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 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 散,日月无光。
讨论:
有人说:重修是为了更好的 保护 你同意不同意重新修建圆明 园?
保护古代文明遗产的方法:
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 解与崇拜,科学的方法, 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 位。
冯骥才有感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败落,停
下创作,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是他尊重历史,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败落忧 患意识的体现。近年来,作者致力于城市 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 家向“社会活动家”角色转换,被誉为 “民间文艺救生员” “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 者”
文章重点解疑体会作者情感
• 1.作者为Baidu Nhomakorabea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3, 题 目 解 释
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在冯 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 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 摸的真实的历史。
•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 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 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 ,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 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 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3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ppt课件3

戏马台为齐 桓公所建, 桓台以此得 名,后为历 代县衙所在 地,解放后 县政府驻地 58年搬走, 改为炼铁厂
气修厂。
抢救赶不上 消失速度

要我 说有 !话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 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 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 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 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马桥
马车桥像一位历史老人,守候在古狄水边, 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经历了人世间五彩 缤纷的花开花落、风云变幻走到了近代。村 民对这座桥多次修复,还在马车桥村西九仙 庙上立碑刻记:“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 车两马,曾过此地”。 随着时光的流逝,古老的马车桥终因狄水的 干涸而失去作用。1967年,马车桥的桥面 被拆除,桥基也深埋到地下,上面盖起了宅 院,昔日狄水之上的马车桥荡然无存了!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古希腊的石头ppt4(3份打包) 鲁教版

古希腊的石头ppt4(3份打包) 鲁教版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课话题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文明的传承
尽管无情的历史遗弃它,有心的希腊人却无比珍惜它。他们保
方式在我们看来十分奇特,他们绝不去动一动历史遁去之后的“现
柱在一千年前倒在那里,今天绝不去把它扶立起来,因为这是历史
尊重历史就是不更改历史。当然他们又不是对这些先人的创造不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凤凰古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
兰著名作家路易· 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曾经的古城风景秀 久、名胜古迹甚多。可自从旅游开发后,道路和城市的扩建
加速了古城的对外开放,经济利益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凤凰古
我。再也看不到晨雾中在沱江流水中洗衣的妇女,再也看不到原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暧 昧( à i ) . 坍 塌( tān ) . 甬 道( yǒnɡ ) .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教学过程:

福州市交通职业中专学校余珍希

附一:板书设计:

本文是一篇记游类文化散文,请阅读全文,标注自然段段落号,并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或许你在读完文章之后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请完成下面的两步吧。

①在文中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

②归纳整理文章内容方面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好的表述应该是完整、准确和流畅的。你做到了吗?)

附四:作家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二十四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二十四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二十四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教学目标:

1.理解古希腊文化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并能够运用到自

己的写作中。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能力。

4.通过课文中石头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并探讨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置知识启动

1.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古希腊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古希腊的

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以及它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介绍本课文的主题和背景,让学生预先了解到本文节选来自《试论石头》,并由法国哲学家帕斯卡编纂而成,其中探讨石头的

象征意义,引导人们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1.分段阅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

体验和阅读质量,可以在前期先行解释课文中生僻词汇或神秘术语,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2.引导学生理解石头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让学生探讨石头为

何被赋予象征性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想象石头象征着的事物。

3.通过对一些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书面表达当中。

三、思维拓展与探索

1.运用对石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一些困境,如环境问题、人口过剩、自我封闭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方法。

2.通过团队合作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了保证讨论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些问题和提示,以引导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讨论和表达。

四、归纳总结与展示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4课《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疑惑之处,借助注释,正音正字,初知文意。

2.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游览古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拉奥雷斯·帕果斯山上的雕像,以及迈锡尼遗址和海神庙,通过对古希腊“石头”的描写,阐释了自己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古代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

四、研读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明确:在作者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用课本上的画线部分解释: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从课文来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

3.怎样理解“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

明确: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4.应如何看待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

明确: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高层次的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教学PPT

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教学PPT
犍陀罗国的核心区域包括今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 北部,其地处兴都库什山脉,人口多居于喀布尔河、斯瓦 特河、印度河等河流冲击形成的山谷地区。这里不仅是印 度大陆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且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连接点上, 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 问题七:对古希腊神像和中国佛像比较过后,作者 意识到这些“残缺的石头”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保护文物。
• 问题十:文中说,古老的石头“各自不同的形态都 是历史的表情”,你是怎样理解“历史的表情”的?
“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 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 印记与年龄的刻度。”这些都是对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也 正是今人对历史沧桑感的一种真实的认识。古希腊的石头展 示的是历史美、时间美、文化美。
• 问题五:石头真的是永恒的吗?作者由“一截石雕的 男子的左臂”展开描绘和想象,提出了一种美的观点。
残缺是美
历史美 时间美 文化美
古物复原会破坏这种美感
第1—10段,交代参观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提出 残缺是一种美。
• 问题六: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 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民俗文 化学者。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 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致力于 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 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 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语文鲁人版第四单元(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语文鲁人版第四单元(古希腊的石头)课件
希腊人怎样对待这些石头?在保护历史的做法上采取了方13
13
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 的原貌与原状
启示?珍视历史就是保护它的原貌与状14
14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 两个强盗走进一个地方,一个 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 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 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 散,日月无光。
神谕聆听隧道葱茏苍劲龟裂暧昧亢奋炯炯9
9
天涯海角
五彩缤 悬崖峭壁 纷
神 奕神采采奕焕发 焕然一新 涣然冰释 江水涣
辨形神采焕发10
涣wenku.baidu.com
暧昧 暖和
10
速读前14段,回答问题
4段,回答问题1古希腊石头所代表速读前1
11
历史美 时间美
文化美
历史美时间文化物的魅力12
12
速读15~29段,回答问题
希腊人怎样对待这些 石头?在保护历史的 做法上采取了怎样的 方式?举例
19
冯骥才有感于传统文化 内涵的败落,停下创作, 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 保护工作,是他尊重历 史,对传统文化内涵的 败落忧患意识的体现。
冯骥才有感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败落,停下创作致力发掘20
20
语文ⅲ鲁人版第四单元(古希腊 的石头)资料1
资料1古希腊的石头) 语文鲁人版第四单元(ⅲ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25 15
C组:200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材料有这样一段话: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 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 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 “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本文作者行走在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像间有什么感受?作者 又是如何“行走”在古希腊“已经满是裂痕和缺 口”的石头间的? 对“行走”的理解——不是仅有喜悦,不是仅陶 醉在艺术的 享受中,而是引发理性的思考,得 到启示,并付诸行动,做一些对文化保护有意义 的工作。 2014-6-25 16
圆明园
2014-6-25
5
教学目标:
•1、解读文本,品味优美 语言 •2、领会作者对文化古迹 的情感态度 •3、探究文化古迹保护的
2014-6-25
6
背景介绍: 冯骥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对 古代文化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八 十年代,他就凭反思历史、反思传 统文化的《神鞭》《三寸金莲》等 一系列小说蜚声文坛。当来到古希 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时,他有 了惊人发现,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 文明联系在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 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
2014-6-25 13
理解品味(品读感悟)
A组:以第2段为例,分析作者如 何表达对古希腊石头的喜欢的。
本段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活画出 雕像和壁画人物明亮的眼睛,表达自 己对雕像和壁画人物的喜爱
2014-6-25 14
B组: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 的石头”?
•喜欢这些刻着历史与 艺术的石头,发现了 古物的历史美和文化 美。
古希腊的石 头1
2014-6-25
1
表情丰富,眼睛明亮,引 古希腊雕像发人们神奇的遐想。
2014-6-25
2
斑驳的城墙,年代久远, 雅典卫城 饱经历史沧桑。
2014-6-25
3
灰黄的石柱,记载着 文明古国非凡的过去 巴比伦遗址
2014-6-25
4
破碎的石壁,坍塌的废墟 更是背负着屈辱的历史,镌刻着血与火的 印记
1、希腊人珍视历史,保持古迹原状原貌。 2、希腊人决不让文化古迹受任何现代事物的 干扰,历史空间受到绝对纯正的保护 3、希腊人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与崇拜,有科 学的保护方法,有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 品味
2014-6-25 18
赏析探究
B组:曾引起各方争议的圆 明园复建工程将陆续启动, 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崭 新的仿古建筑——圆明园 长春园宫门将出现在公众 面前。结合本文作者的观
2014-6-25
8
.3.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静静坐在山顶一块山石上,默默享 受着这种奇异和美妙的感受,直到夕阳把 整个石碑 得金红,仿佛一块烧透了的熔 岩。 • (2)被时光的筛子 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 的房宇、残垣断壁、断碑,兀自竖立的石 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 • (3)爱琴王如今还在海底吗?他到底身在 哪里?在远处那一片 着波光的“酒绿色
希腊国家考古博 2、行文思路: 物馆(雕像、残 臂) 迈锡尼(城 堡废墟)
2014-6-25
帕果斯山 顶(石碑)
苏纽(海神庙)
11
3、作者感受: 喜欢(石头)
____ _______
奇异和美妙 的感受
震撼
________
钦佩(希 腊人)
2014-6-25
12
品读感悟
• 作者为什么喜欢希腊博物馆的石头 呢? • 发现帕果斯山顶的石碑,为什么有 “奇异和美妙的感受”呢? • 登临苏纽海神庙,为什么“由衷地 钦佩希腊人”呢? •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品读感悟,
2014-6-25 7
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1、正字音 炯炯( )有神 暧( )昧( ) 亢( )奋 坚不可摧( ) 葱茏( ) 头颅( ) 五彩缤( )纷 神谕( ) 呵( )护 坍( )塌 废墟( )
磨砺( ) 2、多音字
剥落 剥蚀 剥花生 剥皮
甬( )道
龟甲 龟鉴 龟裂 龟兹
泯( )灭
藏龙卧虎 藏匿 藏族
C组参考:
பைடு நூலகம்
• 引发反思,再灿烂的文明也经受 不住时光的侵蚀,古老的文明在 破损。 意识到文物保护的迫切性, 联想到我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欠缺, 更有了历史责任感。 落实到行动 上,冯老在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 段,停下创作,致力于文化发掘 与文物保护工作,并发表文章,
2014-6-25 17
赏析探究 A组:作者为什么由衷地钦佩希腊人?
2014-6-25 9
整体介绍
• 本文是文化散文,它以“古希 腊的石头”为文化载体,进行 理性思考。 • 现在让我们阅读全文,看作者 写了古希腊哪些石头?作者又 以此思考了什么? • 跳读文本,梳理作者行文思路, 提炼作者的感受。
2014-6-25 10
整体感知,梳理文本(跳读提炼)
1、文体特征:文化散文
2014-6-25 19
探究参考:
• 1、古物翻新,甚至更愚蠢的复原,破坏时 间在每一件古物的体内全留下的美丽的生 命的年轮。 • 2、修复圆明园,历史的魂灵就会一下子逃 离而去。 • 3、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鲜活 历史见证,供游人参观凭吊,教育后人勿 忘国耻。 • 4、今人面对充满屈辱意味的圆明园时,应 保持清醒。既然我们无法扑灭英法联军那 场可耻的大火,那么,何不让历史继续给
2014-6-25 20
课堂总结:
• 1、自主积累知识,加大知识储 备 • 2、整体阅读文章,把握文体特 征 • 3、提炼内容要点,理清行文思 路
2014-6-25 21
2014-6-25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