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讲稿

合集下载

非连续变形分析_DDA_方法理论研究发展现状_江巍

非连续变形分析_DDA_方法理论研究发展现状_江巍

图 1 角与角接触示意图
图 2 角与边接触示意图
2. 3 块体系统的总体平衡方程 块体之间相互约束构成一个块体系统 。 块体系 统的总势能包括块体单元的应变能 、 初始应力的势
u =
j =1
∑ aj f j(x , y ), v =
x , y) ∑ bj f j (
( 3)
式中 f ( x , y) 相当于位移转换矩阵 ; a j 和 bj 为变形
3 2 2 3
85
转化性决定的 , 检查工作量比前一种情况少得多 , 判 断效率高 。 ( 3) 参考面法 : 该方法根据块体可分解性和接触 形式的可转化性 , 将两块体间的接触转化为参考面 与顶角间的接触 。 参考面是块体的一些表面 , 根据 两块体上下不同表面间的夹角和相对关系来确定 。 有时参考面在同一块体上 , 有时却在两个不同的块 体上 , 该方法检查工作量小 , 效率高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 对于所有的 2D DDA 的接 触 , 最后都 转化 为角/ 边接 触 , 同理 , 所有 的 3D 接 触 , 最后都可以转化为角/ 面接触 , 关键在于最先进 入面的寻找与确定 。 由于岩体中的裂隙 、节理 、软弱 夹层面大多可以看作由面/ 面接触组成 。 对面/ 面接 触而言 , 由于两个面是平行的或接近平行的 , 最先进 入面可以是其中任何一个面 , 确定了最先进入面 , 面 面接触可以容易地转化为角/ 面接触 。 作者用矢量 方法推导了 3D DDA 的角/面接触模型 , 对角/ 面接 触 , 边/ 面接触 , 面/ 面接触作了初步探索 。 但是对于 角/ 角接触 , 角/ 边接触 、 边/ 边接触 , 如何确定最先进 入面 , 还要做进一步研究 。 4 结 语 本文介绍了非连续变形分 析( DDA ) 方法理论 的建立 , 详细论述了 DDA 理论的基本思想 , 位移模 式 , 求解过程和目前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发展 。 作 为一种近年新发展的数值计算理论 , DDA 在满足弹 性理论的基本条件下 , 能够反映出岩体变形的不连 续性 , 既具有有限元理论基础的严密性 , 又具有离散 元法可计算大位移的特点 ,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数值 计算方法 。 DDA 理论的发展趋势 : ( 1) 加强在工程中的应用 。 国内外学者已经在 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 将 DDA 应用到了边坡工程 、 地下工程 、 土力学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去 , 取得 了初步的一些成果 ,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 ( 2) 3D DDA 理论的进一步 研究 。 困难主要是 3D DDA 的接触进入理论 。 ( 3) 多相耦合问题和弹塑性耦合问题 。 这方面 的研究刚刚开始 , 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

4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讲稿

4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讲稿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1 DDA方法的提出模拟介质不连续缝的历史可追溯到30年前的Goodman、Taylor和Brekke等教授发展的节理单元。

对岩土裂缝的数值计算发展很快,并己在岩石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Cundall介绍的离散元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节理或块状岩石。

两者是用虚拟力来调整滑动和阻止块体重叠的一种方法,有时候可达到稳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完全的运动理论和能量极小化的基础上,美籍华人石根华博士和Goodman提出并发展了一个计算块体系统的应变与位移的新方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iscontinuousDeformation Analysis)。

这种方法是以研究非连续块体系统不连续位移和变形为目的的一种数值方法,它将块体理论与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分析相结合,在假定的位移模式下,由弹性理论位移变分法建立总体平衡方程式,通过施加或去掉块体界面刚性弹簧,使得块体单元界面之间不存在嵌入和张拉现象,应用最小势能原理使整个系统能量最小化,从而保证在静力和动力荷载下包含离散和不连续块体的地质系统大位移破坏分析得到唯一解。

该方法具有离散元法的大多数特点,特别适合于非连续体的位移模拟。

非连续变形分析严格遵循经典力学规则,它可用来分析块体系统的力和位移的相互作用,对各块体允许有位移、变形和应变;对整个块体系统,允许滑动和块体界面间张开或闭合。

如果知道每个块体的几何形状、荷载及材料特性常数,以及块体接触的摩擦角、粘着力和阻尼特征。

DDA即可计算应力、应变、滑动、块体接触力和块体位移。

DDA方法自提出以后,由于这一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结果非常接近实际,能够很好地模拟块体间的滑动、张开和闭合,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滑坡、隧洞坍塌等许多工程领域。

2 DDA法的基本原理2.1 DDA方法中块体的位移模式在DDA方法中,块体系统的大位移和大变形是通过分步迭代计算的小位移和小变形累加来实现的。

由于每一步都是小位移,因此可以设每一块体在每一步过程中具有常应力和常应变,块体任一点(x,y)的位移(u ,v )可用6个位移不变量来表示,即(u 0,v 0,r 0,x ε,y ε,xy γ),其中,(u 0,v 0)是块体内特殊点(如块体的重心)(x 0,y 0)的刚体位移;r 0是块体绕转动中心(x 0,y 0)的转动角(以rad 为单位);x ε,y ε,xy γ是块体的法向应变和切向应变。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DDA)理论及其在岩石边坡失稳数值仿真中的应用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DDA)理论及其在岩石边坡失稳数值仿真中的应用

• 939 •
ε z ) 为轴应变; (γ yz,γ zx,γ xy ) 为剪应变。 利用式(1)进行计算时,DDA 考虑到外力、体
力、应变能、惯性力等所产生的势能,并在块体产 生接触时必须加入接触力所产生的势能,通过最小 势能法建立联立方程,在解联立方程后获得各个块 体的位移与变形。
3D DDA 利用二块体在空间中的相对几何位置 进行接触判定,例如,当任意二块体之间相互接近 产生如图 2 所示的点对面接触时,利用下式可以对 点与面的接触进行判断:
2002 年 7 月 1 日收到初稿,2002 年 10 月 11 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吴建宏 简介:男,28 岁,现为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非连续体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
• 93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年
Key words numerical computation,three 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rock slope, numerical simulation,large displacement
如图 1 所示,3D DDA 中,存在于三维右手螺
旋坐标系块体 i 内任意点 P(x,y,z)的位移与变形 可分解为与 X,Y,Z 坐标轴平行的 3 方向刚体位移、 3 方向刚体旋转、3 方向轴应变与 3 方向剪应变,在 数学上以式(1)来表示。由于各块体内为常应变,计 算时块体内亦保持常应力状态。
1引言
日本列岛位于板块的交接处,地形高低起伏, 十分复杂,地质上则因长期受到板块间相互挤压而 造成地震频繁,岛内断层分布广泛,岩体多为大小 不同的不连续面所分割,再加上部分地区在气候上 多有降水,因此,边坡的破坏所导致的灾害屡见不 鲜。从相关的防灾对策和研究来看,对于岩石边坡 的破坏活动,通过开发仿真性数值方法来予以研究 是十分必要的。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1 期
地 下 空 间 与 工 程 学 报
C ie eJ u a o d rru d S a ea dEn ier g hn s o r l f n Un ego n p c n gn ei n
V0. 14
F b. 0 8 e 2o
D A方法等, D 另外 , 程序 的前后处理 、 可视化方 面
也得 到 了较 大 的改 善。 随着 D A 的理 论及程 序 的 D F渐 成熟 和完善 , t 它在边坡 工程 、 工程 、 地下 采矿工
程 、 电工程 中 的应用 也 越 来 越广 泛 水 , 用 于 也
的运动和块体之间的接触统一到联立方程组 中, 用 隐式 的格式 求解 , 到每个块 体 的位 移未 知量 。由 得 于 D A方法基 于运 动学理论 , D 因此 , 可用 于求 解 既
20 0 8年 2月
非连续变形分析 ( D 方 法中的预应力锚杆模拟 ’ D A)
张秀丽 ,焦玉勇 ,刘泉声
( 国科 学 院武汉岩 土力学 研究所 , 中 武汉 摘 407 ) 30 1
要 : 立 了预应 力锚 杆在 D A 程序 中的 表 达形 式 , 加入 到 D A程 序 中。作 为验 建 D 并 D
K y od :D n dr asp o e o c e t i o no t
1 引 言
D A方法是 石根华博 士 提 出来 的一 种 基 于离 D 散介 质模 型 的数值 方法 , 方法 能充分 考虑岩 体 的 该
证, 计算了两个算例 , 用以模拟无锚杆 、 有锚杆 ( 不同预应力值 ) 条件 下节理岩体的稳定情况, 模 拟 结果体 现 了预 应 力锚 杆对 节理岩体 的加 固作 用, 而且 随 着预应 力值 的增 大 , 这种加 固作用

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简介-连续+非连续方法

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简介-连续+非连续方法
MSC.MARC:处理高度组合非线性结构、热、其他物理场 和耦合场问题,具有基于区域分割的并行有限元技术。被应用 于产品加工过程仿真,性能仿真和优化设计。用于航空航天, 轮胎橡胶,汽车制造,冶金工艺等行业。
四、著名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范围
➢ UG 软件起源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1991年11月并入世界上
MARC 美国 MARC 有限元 多行业通用 非线性计算 JACOBS
ADINA 美国 Bathe 有限元 多行业通用 非线性计算
FLAC
美国 Cundell 有限差分 岩土行业 前后处理麻烦、 计算收敛性好
MIDAS 韩国
有限元 土木工程 中文操作、易学
同济曙光 中国 朱合华
有限元 隧道工程 中文操作、 快速计算(二维)
三、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发展( 1980~1990年)
➢1988年Flomerics公司成立,提供用于子系统内部空气流 及热传递的分析程序。 ➢1989年Engineering Software Kessemochand Development公司成立,致力于发展P法有限元程序。同时 期还有多家专业性软件公司投入专业CAE程序的开发。 ➢这一时期的CAE发展的特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结构分析 和场分析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力学模型开始拓展到各 类物理场(如温度场、磁场、声波场)的分析;从线性分析向 非线性分析(如材料为非线性、几何大变形导致的非线性、 接触行为引起的边界条件非线性等)发展,从单一场的分析 向几个场的耦合分析发展。
四、著名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范围
➢ MSC系列工程分析软件: MSC.PATRAN:可进行静力 /动力学 / 非线性 /热分析 /复
合材料 /优化灵敏度分析等分析。 MSC.DYTRAN:求解高度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动力响

数字矿山-高等采矿学

数字矿山-高等采矿学

三、采矿数值分析新进展
优点 它是一种高度统一的数值方法,它流形方法用连续的和非 连续的有限覆盖系统把连续的和非连续的变形问题分析融为一 体,统一解决了有限元、非连续变形分析和解析法的计算问题, 而有限元法和DDA法则分别是流形方法的两种最特殊的形式。
3、无网格划分
由于有限元法等基于网格的方法在结构网格的生成、特大变形、 奇异性或裂纹竭力动态扩展模拟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从20世纪70年 代起,无网格划分的诞生,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单元、网格对数值 模拟分析的严重限制。
1、非线序变形分析方法(DDA)
非线序变形分析方法(DDA)是石根华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提 出的一种平行有限元方法的基于隐式算法,该方法基于最小时能 原理建立系统平衡方程式,选择位移为联立方程式的未知数,把 刚度、质量和荷载的子矩阵加到联立的系数矩阵中去。
三、采矿数值分析新进展
DDA方法以严格的经典力学规则为基础,老驴了块体自身的变形 及运动,客服了离散元法难于达到稳定的缺点,能够较方便地用于非 连续体的平衡和运动学分析。
高等采矿学
主要内容:
一、数字化矿山及其建设 二、信息化矿山 三、采矿数值分析新进展
一、数字化矿山及其建设
1、数字化矿山定义
数字化矿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 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生产活动的三维尺 度范围内,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 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 使矿山企业生产呈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一、数字化矿山及其建设
Mapgis软件
它集先进的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及计算 机科学为一体的高效大型中文智能GIS软件系统,主要用于矿产资源管理、 地质勘查、测绘、土地管理、国防等,是我国个领域进行数字化建设的首 选软件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中断续节理扩展的模拟方法研究和试验验证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中断续节理扩展的模拟方法研究和试验验证
p rmees e rsns h t n t t n a o epo es f o kfi r. h t n ai a f iu lon aa t pee t tes e gha e u t ni t rcs c l e T ea eu t n l o r a j i rr r t i nh or au t o w vt t mehncl a meess tde yit d c gte e nt no vr ajit o n c vt t; n e t n a o c a i r t u idb r u i f io f iu lon n et i r e a dt t u t n ap a r is n o n h di i t c i ya h ae i fr l o iu l on c a i lp rmeesi etbi e .A c rig t h h n me o fmeh nc l omua fvr a jitme hnc aa t s s l h d c odn o te p e o n n o c a i t a r a s a p rmees t n a o c i r,tes e ghci r nJn ig r eina dtemai m n i t n t aa t e u t ni r kf l e h rn t t i ( nn s i r n xmu t s es e gh ra i n o au t re o e ct o h e l r ci r n ori e ie t one ok massae s de . rga n h t n a o a o iu l on rei )f n r t n itd rc se r t i P o mmig te a eu t n l t o tm t j u d r i w fvr a j i t t meh nc l a meesa di po e t n t fr uao t ie t on t A i l etef c r g c a i r t n m rvd s e gh o l fi e t n it noDD t s a at i ap a r r m nr t j m i o mu t h r u n poes fne ieton. tatte to a dtd ycmpr gte o p t i sl t ereteut rcs o it tn jit s h h d s l a m r t A l , me iv i e b o ai m u t nr utwi s atsrsl . n hc ao e s h h s Ke r s o kmeh nc ;dso t u u eomainaayi D A) ne ie ton ;s e g rein y wo d :rc c ais i ni o s fr t n ls ( D ;itr t nj it t n t ci r ; c n d o s m t r h t o

常用数值分析方法

常用数值分析方法

边界 问题
所有这些数值 分析方法的在 引入过程中, 都存在一个先 天的不足,就 是边界问题的 解决。
THANK YOU !
14
常用数值分析方法 理论与应用
1
主要内容
1、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2、几种常见的数值分析方法 3、几点思考
2
一、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求解方法 数值方法
精确解
实验手段
差分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变分法
加权余量法
3
一、数值分析方法概述
重要性
必要性
由于诸多问题本 身的复杂性—— 非均质、非线性 以及复杂的加荷 条件及边界条件, 精确解已无能为 力。
二、几种常见的数值分析方法
2.数值流形方法(NMM)
以下两图中,由两个圆和一个矩形(用细线表示)划定三个覆盖:
V1,V2,V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成数学网格,粗线 表示材料边界和内部 弧形裂缝。图中V1被 物理网格分成两个物 理覆盖11、12,V2有两 个物理覆盖21、22,V3 有两个物理覆盖31、32。
V2 21 1221
V1
11
12
122132 2132 2231 31 V3 1131
1122 112231
二、几种常见的数值分析方法
3.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DDA是有限单元的广义化
模拟高地应力引起的隧洞坍塌
二、几种常见的数值分析方法
4.界面元法(ISE)
在块体单元 的界面上, 位移可以不 连续 能够较好地 反映岩体变 形特征 提高了应力 状态判据的 可靠性,使 其非线性解 不至于出现 漂移 可对具有复 杂分布结构 面的岩体, 进行数模仿 真和为网格 剖分带来方 便 可以实现开 挖过程的模 拟。对于加 固锚件能够 实现几何布 局上的完全 仿真。

4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讲稿

4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讲稿

4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讲稿非连续变形分析(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是一种地震力和地震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

它是由国际上知名的地震工程专家林永健教授于1970年代提出的,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DDA方法是一种离散法,它通过将岩体或结构物离散为许多小块或刚性单元,并通过连续地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变形,来模拟地震加载下的动力响应。

DDA方法能考虑结构物或岩体内的不连续面,如裂缝、节理等,因此适用于具有非线性和非连续特性的岩体和结构物。

DD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进行双向迭代求解,循环计算每个刚性单元的应力和变形。

首先,在横向方向上,根据刚体平衡条件计算每个刚体单元的受力状态。

然后,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本构关系,计算每个刚体单元的应力和变形。

接下来,在纵向方向上,根据刚体平衡条件计算每个刚体单元的受力状态。

然后,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本构关系,计算每个刚体单元的应力和变形。

如此重复循环迭代,直到收敛为止。

DDA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非连续的数值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岩体或结构物的非线性和非连续特性。

其次,DDA方法能够考虑地震加载下的动态响应,可以预测结构物或岩体在地震时的破坏情况。

此外,DDA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可以直观地展示结构物或岩体的动态响应。

然而,DDA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计算量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其次,由于模型离散化的限制,对于较复杂和大规模的问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模拟误差。

此外,DDA方法的结果高度依赖于输入参数的准确性,对于参数的选择和设定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者们不断改进和发展DDA方法。

通过引入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加速计算过程。

通过优化离散化策略和使用更精确的本构模型,可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数值方法,如边界元法、有限元法等,进行多尺度分析,提高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

洛带隧道可行性分析报告

洛带隧道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目的及意义[项目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我国的隧道工程建设也再次进入一个高潮期,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穿越煤系或赋存瓦斯地层的隧道。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瓦斯灾害,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成洛大道洛带古镇隧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天府新区龙泉版块综合交通规划中洛带至五凤镇快速通道的龙泉驿区段,路线全长11.056公里,总投资约15.478亿元,采用BT+EPC模式建设,建设总工期3年。

设计采用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3m。

本线两座隧道总长4924m,均为越岭隧道。

其中洛带古镇隧道长2915m,将军顶隧道长2009m。

根据地勘钻孔隧道内浅层天然气检测结果判定两座隧道均为高瓦斯隧道。

洛带古镇隧道自2013年7月进场施工,截止目前洛带古镇隧道进口左右洞洞身开挖完成约900延米,出口左右洞洞身开挖完成约1600延米。

2015年2月24日洛带古镇隧道进口段发生瓦斯爆炸,初步判定右洞2个爆点(K2+300、K2+587),左洞1个爆点(ZK2+810),导致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仰拱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其中二次衬砌损伤主要表现为二衬混凝土裂缝、渗水、局部破碎以及仰拱混凝土裂缝。

裂缝以纵向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拱顶及拱腰附近,缝宽多为0.2~3mm,个别爆点位置裂缝宽度大于3mm,裂缝深度多数贯穿整个二次衬砌厚度。

局部破碎主要分布在爆点的拱顶位置,最大破碎面积达到28平方米。

仰拱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洞口路段的纵向裂缝,开裂位置与混凝土纵向施工缝重合。

二衬混凝土局部裂缝位置渗水,部分路面积水。

洞身已实施初期支护未实施二次衬砌路段主要病害表现为喷射混凝土出现破损、掉落、空洞,部分钢拱架开裂、变形。

削竹式洞门墙身严重开裂;拱部混凝土破碎、缺损,钢筋部分外露、锈蚀。

基于上述的情况和隧道瓦斯爆炸致灾机理需要制定相应的隧道支护结构修复方案。

应用自然邻接点插值法的块体非连续变形分析

应用自然邻接点插值法的块体非连续变形分析
T e x c te s fed o h l c ,s me i r v me t r e eo e n l dn :d r cl s g h g e r e o y o a a o g t e a t sr s l f t e b o k o mp o e n s a e d v l p d i cu i g ie t u i i h r o d r p l n mil s i y n
M A n z n ZHEN G o g , LIChu . a g Yo g—he g , H n n gu n
(tt yL b rtr fGe meh nc n oe h ia gn eig SaeKe a o aoyo o c a is dGe tc nc 自然邻 接 点插 值 法 的块体 非连 续 变形 分析
马永政 ,郑 宏 ,李春光
( 国科 学 院武汉 岩土力 学研 究所 岩 土力 学与工 程 国家重 点实验 室 ,武 汉 40 7 ) 中 3 0 1

要:传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法( A) DD 采用线性位 移模式存在诸多缺陷。为准确计算块体应力场,传统上一般直接增加位
b o n lr rb o k b d n rc a xp o a i t o ov r o e d f cso i e rm od swe la he o s e d neo age l c en i g o rcke l r tone ct e c m e e t ft ln a he ea l sot rm de . K e or :DD A ;i e rdip a e e tm o ; t a l m e tm eh yw ds ln a s l c m n de naur l e n t od; t a i b n e o a in e naurlnegh ori tr l to p

非连续变形分析块体模型研究

非连续变形分析块体模型研究

非连续变形分析块体模型研究非连续变形分析是岩石工程和工程地质力学中最近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数值方法。

该方法为分析岩石块体接触运动提供了包括接触检测、接触类型判断、接触计算以及块体变形在内的一套完备的仿真工具,因此近年来得到科学界和工程界越来越多的研究。

本文将非连续变形分析看做是由块体接触算法和块体变形模型两个部分构成的计算框架。

因此,为提高这种方法的计算精确度和效率,可以从改进接触算法和块体模型两方面入手。

虽然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接触算法最近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对其块体模型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依然停留在数十年前的成果上,已经严重制约了这种方法对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

为此,本文在继承非连续变形分析接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新的块体模型,并为求解这些模型开发了基于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的高性能算法。

这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提出基于Galerkin加权残值法的三维高阶多项式块体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分析夹支薄板、中厚板和厚板的挠曲问题。

该模型与已有的高阶多项式块体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新模型基于Galerkin加权残值法得到变分公式并组集总平衡方程组,从而能够得到更加紧凑和高效的计算公式;此外,采用积分形式的罚函数法而不是固定点弹簧引入本征边界条件,从而避免了固定点弹簧带来的困难。

数值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计算公式适用于受横向作用力的各种厚度的夹支方板的挠曲问题。

通过将得到的解与解析理论和ADINA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块体模型及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2.提出一种称为块体粘接模型的新的基于虚拟不连续网格的块体模型。

该模型将块体离散成由三角形单元或四边形单元组成的集合,同一块体中相邻单元的重叠边彼此分开,并通过粘接弹簧连接在一起,而属于不同块体边界上的单元边通过接触弹簧连接,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开闭迭代算法控制接触弹簧的施加和撤销。

与已有的基于虚拟不连续网格的块体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避免了对块体内部的子块体单元进行接触检测和开闭迭代运算,从而提高了这类模型的计算效率。

非连续数值方法综述

非连续数值方法综述

非连续数值方法综述杨凡(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非连续问题是岩土及水利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类难题,由于其对工程的影响巨大,近几百年来特别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从最早的非连续问题解析解法—刚体极限平衡法出发,引申出近几十年来有关非连续问题研究的热点—非连续问题的数值解法,然后对这些非连续的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发展情况进行一一综述。

关键词:非连续;数值方法;岩石和土都是经历过变形的地质体,受其成因、组成、结构、年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岩土材料具有高度的非连续性、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的特征,在力学性质上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

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等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岩体与土体变形及稳定问题的学科[1]。

岩土工程中的非连续变形问题主要是由岩石及土体中不连续面的存在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中的不连续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存在于岩体中的节理、软弱夹层以及土体中的剪切破坏面,另一类则是岩土结构如各类基础、挡土结构、地下结构等与岩土体之间的接触面。

显然,不连续面对岩土体或结构的受力、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使计算结果真实地反映出岩土体及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在计算时不能忽视不连续面的存在[2]。

对于具有不连续面的结构,在承受荷载的过程中,不连续面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将影响到两侧岩土体的应力和变形,从而影响到整个体系的应力场,而应力场的改变又影响到不连续面的状态。

因此,解决岩土力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非连续变形的模拟,分析研究结构中各种不连续面的构造特点和力学性能,研究其受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3]。

几百年来,人们对非连续变形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最早有关非连续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求解析解的层面上。

1773年,法国科学家库伦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了著名的库伦土压理论,刚性楔体和静力平衡的应用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个基调。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DDA)方法的扩展及在地震滑坡脉冲致滑机理研究..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DDA)方法的扩展及在地震滑坡脉冲致滑机理研究..

摘要在地震动作用下,边坡受到扰动发生失稳,并产生滑坡运动。

尤其在地质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区域,地震动表现出较明显的脉冲特性,其诱发的滑坡运动往往具有速度高、影响区域广等特点,使得人类生命、财产、资源等遭受重大损失,近断层地震动的脉冲成分对滑坡体运动的影响的研究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的岩质滑坡体中,各岩块间及滑坡体与滑动面间表现出高度不连续性,DDA(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不连续性、大变形的特点决定了其适合用于地震滑坡运动等高速远程运动模型的研究。

其中,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 DDA)是二维非连续变形分析(2-D DDA)在维数上的延伸与扩展,相较2-D DDA可以同时考虑水平面上的双向地震作用,并且可以模拟块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及反映最终的堆积情形,是综合考察脉冲地震动作用下滑坡体三维运动特性的有力数值工具。

原3-D DDA程序的地震模块尚不完善,无法较好地考虑地震荷载,限制了研究的进行。

基于原程序扩展了地震模块,实现了将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信息输入至3-D DDA 主计算程序,并将地震加速度记录转化为三维块体地震体力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块体模型验证了新程序地震记录的输入精度,通过斜面滑块模型验证了新程序动力临界滑动条件的识别精度和动力滑移位移的计算精度。

经检验,新地震3-D DDA程序可以正确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滑块的动力运动。

基于验证后的新程序对滑坡的最简形式:斜面滑块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滑块运动位移的增加情况与规律波形(简谐波)高度对应,地震波对基座块体的作用可以通过块体间接触很好地传递至滑块上。

三层滑块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3-D DDA数值模拟方法弥补了理论方法的不足,可以对多层滑块的动力运动要素进行求解。

在地震3-D DDA程序地震模块功能实现和验证精确的基础上,通过八斜面滑块模型的算例研究了地震脉冲成分的滑块致滑机理与近断层地震动脉冲成分的方向差异性。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T
Fi :在块体i上分配给六个变形变量的荷载
2016/12/28
18
4.块体系统的总平衡方程
对非连续变形分析,平衡方程式用总势能 的最小化来推导。方程 式(14)的第i列由6个线性方程组成:
0 , r 1, , 6 d ri
(15)
式中 dri 是块体i的位移变量。 沿x和y方向作用在块体i上的所有荷载和接触力方程式为:
11
2.块体变形的子矩阵
块体变形矩阵 点 ( x , y ) 的总位移 ( u ,v) 是包括所有变量 (u0 , v0 , r0 , x , y , xy ) 的位移 累加。公式(2)~(5)的矩阵相加可得块体变形矩阵:
u 1 0 u0 v 0 1 v0 u (y y0 ) r0 v (x x0 )
平行移动 考虑块体只包含平行移动 (u0 , v0 ) 时,块体任意点 ( x , y ) 的位移 ( u ,v) 可表示为:
u 1 0 u0 v 0 1 v0
(2)
图1 块体平行位移
2016/12/28
8
2.块体变形的子矩阵
0 ( y - y0 )
u0 v0 ( y - y0 ) / 2 r0 ( x - x0 ) / 2 x y xy
图5 块体的一般变形
2016/12/28
12
2.块体变形的子矩阵
上述公式可用下式给出:
2016/12/28
6
2.块体变形的子矩阵
大位移和大变形是由分步的小位移和小变形累加而成。每一步中,所 有点的位移是小的,且位移函数可进行简化。 DDA方法与有限元方法类似,均以位移为未知量。设每一块体通体 有常应力和常应变,块体任一点 ( x , y ) 的 ( u ,v) 可用六个位移不变量表 示:

非连续变形分析_DDA_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刘军

非连续变形分析_DDA_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刘军

3
DDA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

3.1 块体内应力场的描述 DDA 方法中, 块体的位移模式为全一阶近似模 式,因此,每个块体内的应力、应变为常数,块体 较大时得不到块体内部精确的应力状态。为此,许 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提高块体内场函数值精度的方 法。石根华[1
, 2]
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
了高价位移公式和级数位移近似,认为块体内任意 点(x,y)位移可表示如下:
格,而提出了次块体理论,即在原来大的块体内又 划分出小的块体,用以描述块体内的应力场及块体 的破裂行为、裂纹扩展传递行为。 文 [8] 在次块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 节理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在块体单元内用假想 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将块体单元剖分, 用 “切割” 、 “粘 贴”的方式研究块体系统的力学行为。 3.2 块体的接触判断 块体系统中块体之间的接触判断是一个很重 要的问题。在接触问题上,石根华最早用罚函数来 处理。这种方法有其优点,即总体平衡方程的方程 数量不增加而且容易得到解答。但该方法有 3 个缺 点,即接触问题的解答精度与所选取的罚数关系密 切,罚函数方法仅能近似地满足接触限制并且接触 力必须先计算出来。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文 [7]应用增广拉格朗日乘 子法来代替 DDA 中的罚函数法进行接触处理( 图 3) 。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包含一个拉格朗日乘子 λ∗ ( 代表接触力 λ ) 和一个罚数( 代表接触弹簧的刚 度),接触力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包括两部分,第 1 项是由拉格朗日乘子引起 的应变能,第 2 项是由惩罚因子引起的应变能。对 该式求导使应变能最小化,便可得到它们在块体系 统中的贡献。
图2 Fig.2 块体内的有限元网格[6] Finite element meshes in block element[6]

基于DDA的反倾层状岩体渐进式断裂研究

基于DDA的反倾层状岩体渐进式断裂研究

基于DDA的反倾层状岩体渐进式断裂研究
研究表明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以倾倒变形最为典型,变形破坏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滑坡或崩塌,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
甚至人员伤亡。

所以正确、定性、定量地认识反倾层状岩质斜坡的倾倒破坏过程与特性,能为后期具体的边坡工程治理提供正确有效的参考。

为此,本文基于岩体破坏机制和力学原理,以叠合悬臂梁、独立悬臂梁、叠合简支梁和独立简支梁4种基本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反倾岩质边坡岩层的受力特点,给出了4种力学模型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并
由此给出了4种模型下岩层的拉裂破坏力学判据。

分别分析了4种力学模型中,岩层断裂位置的计算公式以及断裂特点。

借助各类有限元、离散元网格划分的思想,根据非连续变形分析(DDA)在岩体分析应用
中的良好适用性及有效性,综合考虑计算高效性与实用性的同时,在
计算机程序上实现了悬臂梁、简支梁耦合DDA分析算法,采取“虚拟节理面”切割岩体、“虚节理”向“实节理”转换的方式,初步实现了DDA中单元块体的断裂破坏。

进一步运用改进后的DDA程序,详细分析了茨哈峡左岸坝址区4~#倾倒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分带性”成因,解释岩体倾倒破坏过程中张拉裂隙普遍呈现“上大下小”成因的同时,分析了特殊张拉裂隙呈现“上小下大”现象的成因。

详细分析倾倒体变形破坏过程中“分带性”的过程中,总结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破坏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累积性特性。

最后,通过现场勘察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验证了悬臂梁、简支梁耦合DDA分析方法在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应用中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
1 DDA方法的提出
模拟介质不连续缝的历史可追溯到30年前的Goodman、Taylor和Brekke等教授发展的节理单元。

对岩土裂缝的数值计算发展很快,并己在岩石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Cundall介绍的离散元法现在被广泛应
用于节理或块状岩石。

两者是用虚拟力来调整滑动和阻止块体重叠的一种方法,有时候可达到稳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完全的运动理论和能量极小化的基础上,美籍华人石根华博士和Goodman提出并发展了一个计算块体系统的应变与位移的新方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这种方法是以研究非连续块体系统不连续位移和变形为目的的一种数值方法,它将块体理论与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分析相结合,在假定的位移模式下,由弹性理论位移变分法建立总体平衡方程式,通过施加或去掉块体界面刚性弹簧,使得块体单元界面之间不存在嵌入和张拉现象,应用最小势能原理使整个
系统能量最小化,从而保证在静力和动力荷载下包含离散和不连续块体的地质系统大位移破坏分析得到唯一解。

该方法具有离散元法的大多数特点,特别适合于非连续体的位移模拟。

非连续变形分析严格遵循经典力学规则,它可用来分析块体系统的力和位移的相互作用,对各块体允许有位移、变形和应变;
对整个块体系统,允许滑动和块体界面间张开或闭合。

如果知道每个块体的几何形状、荷载及材料特性常数,以及块体接触的摩擦角、粘着力和阻尼特征。

DDA即可计算应力、应变、滑动、块体接触力和块体位移。

DDA方法自提出以后,由于这一数值模拟方法所得结果非常接近实际,能够很
好地模拟块体间的滑动、张开和闭合,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滑坡、隧洞坍塌等许多工程领域。

2 DDA法的基本原理
2.1 DDA方法中块体的位移模式
在DDA方法中,块体系统的大位移和
大变形是通过分步迭代计算的小位移和小变形累加来实现的。

由于每一步都是小位移,因此可以设每一块体在每一步过程中具有常应力和常应变,块体任一点(x,y)的位移(u ,v )可用6个位移不变量来表示,即(u 0,v 0,r 0,x ε,y ε,xy γ),其中,(u 0,v 0)是块体内特殊点(如块体的重心)(x 0,y 0)的刚体位移;r 0是块体绕转动中心(x 0,y 0)的转动角(以rad 为
单位);x ε,y ε,xy γ是块体的法向应变和切向
应变。

考虑块体平移(u 0,v 0)、转动(r 0)、正应变(x ε,y ε)和剪应变(xy γ)变形的情况下,取块
体系统的全一阶位移模式,块体内任一点的位移可写为
[]}{i i D T v u =⎭
⎬⎫⎩⎨⎧ (2-1) 其中i 表示系统中的第i 个块体,且有
[]⎥⎥⎥⎦
⎤⎢⎢⎢⎣⎡-------=2)(0)(1020)
()(01000000x x y y x x y y x x y y T i T
xy y x i r v u D },,,,,{}{000γεε= 由此则可推导出:
⎥⎥⎥⎥⎥⎥⎥⎥⎦
⎤⎢⎢⎢⎢⎢⎢⎢⎢⎣⎡⎥⎥⎥⎦⎤⎢⎢⎢⎣⎡-------=⎥⎦⎤⎢⎣⎡xy y x r v u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v u γεε0000000002)(0)(1020)
()(01 (2-2)
可以证明上述位移函数是块体变形的全一阶近似。

2.2 联立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
块体系统的总势能包括块体单元的应变能、初始应力的势能、点荷裁和线荷载作用下的势能、体荷载势能、锚杆连接的势能、惯性力势能和粘性力势能等。

由最小势能原理,在势能泛函取最小值时系统达到平衡。

块体系统的总势能可写成一般形式:
[][][][]}{2
1F D D K D T T -= (2-3) 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平衡方程式由总势能最小化原理来建立,即由各种力和应力产生的总势能min = 来推导,则得到平衡方
程式为:
0/=∂∂ri d (2-4)
式中,i 代表第i 个块体;ri d 是块体i 的位
移变量;r =1、2、3、4、5、6,对应于上述6个位移不变量。

方程式0/0=∂∂u ,
0/0=∂∂v 分别代表作用于块体x 、y 方向上所有荷载和接触力平衡。

方程式0/0=∂∂r 代表作用于块体i 上
的所有荷载和接触力的力矩平衡。

方程式0/=∂∂x ε ,0/=∂∂y ε ,0/=∂∂xy γ 代表
沿x 、y 方向块体i 上的所有外力和应力的平衡。

式(2-4)的系数由下列微分求得:
02=∂∂∂si
ri d d (r,s=1,2,3,4,5,6) (2-5)
上式中,当i =j 时,则为块体i 的系数
元素,由块体i 的材料特性和相关块体的相互作用决定,构成6x6阶对称阵。

当j i ≠时,则为块体系统中块体i 的相关联元素,即由块体i 和块体j 之间的接触所决定,也构成6x 6阶阵。

把块体系统中所有自身的系数子阵和块体间的相关联子阵叠加,则构成总体平衡方程式为:
⎥⎥⎥⎥⎦⎤⎢⎢⎢⎢⎣⎡=⎪⎪⎭⎪⎪⎬⎫⎪⎪⎩⎪⎪⎨⎧⎥⎥⎥⎥⎦⎤⎢⎢⎢⎢⎣⎡n n nn n n n n n F F F D D D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2121321
2232221
1131211 (2-6)
简化为 ]
[}]{[F D K =
式中,每个系数元素ij K 都是6x6阶子矩阵;i D 、i F 是6xl 阶子矩阵,其中i D 代表块体i
的变形变量(i d 1,i d 2,i d 3,i d 4,i d 5,i d 6);i F 是块体i
上分配给6个变形变量的荷载,它可由下式求出,
0)0(=∂∂-ri
d r=1,2,3,4,5,6
引人边界条件和块体系统的运动学条件,即可对上述方程求解,得到每一个块体的位移与变形状态。

2.3 DDA方法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2.3.1 DDA进行块体系统数值模拟的步骤与有限元相同,DDA也属于位移法,最
后得到的平衡方程与有限元法的平衡方程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便于计算机的编程求解.用DDA进行块体系统数值模拟的步骤如下:
(1)块体边界的生成;
(2)以块体为单元形成单元刚度矩阵和载
荷列阵;
(3) 根据块体的约束条件和接触关系,建
立整个块体系统的总刚度矩阵和载荷列阵;
(4) 求解方程][}]{[F D K ,求得}{D ,即每个块体单元的位移分量;
(5) 根据位移分量求得块体系统的内力分布。

DDA 方法既可处理静力学问题也可处理动力学问题,而且能模拟块体系统发生的大变形、大位移力学行为。

3 DDA方法与其它数值方法的比较3.1 DDA法与有限单元法的比较
DDA是与有限单元方法相平行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它解算的网格与有限单元类型相似,但所有单元是被事先存在的不连续缝所包围的实际隔离块体,这是非连
续变形分析显著超过有限元分析的优点。

在有限单元法的情况下,未知数是所有节点的自由度之和;在DDA法的情况下,未知数是所有块体的自由度之和。

从理论观点看,DDA是有限单元法的广义化。

3.2 DDA与DEM的比较
DEM与DDA同属代表性的非连续体数值
解析法,因此,在理论上有加以比较以显示有关差异的必要。

事实上,DEM与DDA 所解算的均为下列块体运动方程式:
[][]}
K
A
M=
+(3-1)
D
{
}
{
}
{F
式中:[M]为质量矩阵,[]K面为刚性矩阵,}
{D为位移向量,[]F为{A为加速度向量,}
力向量。

DEM与DDA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
于DEM在求解的过程中,无需构筑总体方程组,直接求解,属数值解析上的显式解法。

DDA则需通过形成总体方程组来求解,数值计算上属隐式解法,因此,与有限单元法一样保证具有唯一解,解易收敛,进行计算时可代入较大的时间步长,并且各参数具有较明显的物理意义,适用于岩
体边坡破坏的大变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