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解剖_图文

合集下载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
(2) 关节窝(下颌窝)比髁状突大。
2.关节囊 (1)松而薄,韧性很强的纤维囊。 (2)上起关节窝周缘,关节结节、鳞鼓裂,下止于下颌颈。 (3)关节囊内面均被覆一层滑膜。 3.关节腔 关节盘四周与关节囊相连,把关节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上腔:大而松,滑动。下腔:小而紧,转动。
4.关节盘 (1)呈椭圆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位于关节窝与髁状突之间,由前向后分别为前 带、中间带、后带、和双板区。中间带最薄,后带最 厚。 (3) 功能: ①协调关节窝与髁状突解剖形态不一致。 ②缓冲作用。 ③使关节做旋转运动。
部位:
运动轴心 髁状突 转动:髁状突
髁状突
滑动:下颌孔附近
1.开闭运动:
(1)开颌运动:对称性运动,由降颌肌群、翼外肌参与。
小开颌运动 大开颌运动 最大开颌运动
幅度: 18-25mm 25-40mm
40-60mm
有个体差异性
髁状突 仅作转动 转动、滑动
仅作转动
运动情况
关节盘: 基本不动 关节盘在向前 基本不动
滑动的同时又
稍向后方旋转
运动发生 关节下腔 关节上、下腔 关节下腔
在外斜线的上方,5 5 的下方或 4 4 与 5 5 之间 的下方,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一孔,称为 颏孔。孔内有颏 N血管通过,成人颏孔多朝向后、上 外方。
(2)内面: ①正中线之下份,有上下二对突起,称为颏棘。 上方:上颏棘,颏舌肌附着 下方:下颏棘,颏舌骨肌附着 ②自颏棘下方斜向后方有一 条与外斜线相对应的骨嵴,称为 内斜线或内斜嵴或下颌舌骨肌线。 ③内斜线上方, 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与舌下腺相邻。 内斜线下方, 颏棘外下方左右各有一二腹肌窝为二腹肌前腹 起点,二腹肌窝后上方(或舌下腺窝的后下方)又有颌下腺窝与 颌下腺相接. (3)牙槽突: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3.支柱及支架结构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 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以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 底,由此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 颅底。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承受尖牙区的咀 嚼压力.
(2)颧突支柱: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垂直部:鼻腔的后外侧壁,外侧面有翼 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 共同形成翼腭管。
蝶突、眶突、蝶腭切迹,与蝶骨体的下 面合成蝶腭孔,翼腭窝经此孔通向鼻腔。
锥突:在水平部与垂直部的连接处有锥 突,锥突后面的中部构成翼突窝底,为 翼内肌的起始处。
六、蝶骨
位于颅底中部,包括:
(一)蝶骨体
(二)小翼
全身骨骼系统中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
受压迫吸收,受牵张增生。
(1)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部分。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包被于牙周膜的外围。上有 许多小孔,称之为筛状板。因其骨质致密,X线片上呈现 一白色线状影像包绕在牙周膜周围,又称之为硬板。
固有牙槽骨、筛状板、硬板系指同一部位。 上颌牙的唇颊侧骨板均比腭侧者薄。上颌第一磨牙颊侧 骨板因有颧牙槽嵴而厚度增加,上颌第三磨牙牙根远中面 的牙槽骨骨质比较疏松。
(2)牙槽嵴:指牙槽窝的游离缘。 (3)牙槽间隔:指两牙之间的牙槽突。 (4)牙根间隔:指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突。

颌面部局部解剖

颌面部局部解剖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眶下区:上为眶下缘, 邻鼻区,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 .颧区:上为颧弓上缘, 为颧骨下缘, 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突 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 .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 后界为咬肌前缘, 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区和 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 .腮腺咬肌区: 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 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后 为胸锁乳突肌、乳突、 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 腹的前缘, 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腮腺鞘浅层密切连于腺而附 于颧弓,深层附于颅底,而且 于颧弓,深层附于颅底, 增厚形成茎突下颌韧带, 增厚形成茎突下颌韧带,介于 腮腺与下颌下腺之间。 腮腺与下颌下腺之间。 具有下列特点: 具有下列特点: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 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 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 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 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翼颌间隙相 所以腮腺的化脓性炎症, 通。所以腮腺的化脓性炎症,脓液 不易向浅层穿破, 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 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淋 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 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 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巴结 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感 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瘤 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 位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和颈外静脉周围, 沿颈外静脉向腮腺淋巴结延伸。 • 收集枕淋巴结的输出管、腮腺、耳后等 处的淋巴结。 • 输出管越过胸锁乳突肌,入其深面的颈 深上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或颈淋巴干。
甲状淋巴结
位于颈内静脉的前方,沿甲状腺
上静脉排列,与之紧密接触。甲
状腺癌肿常转移至此。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方,在肩 胛舌骨肌跨越颈内静脉处。为一 个大的淋巴结。舌癌下颌鳞癌口 底癌转移时常可侵及此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唾 液 腺 (涎 腺)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 左右颈深下淋巴结的输出管组成左右 颈淋巴干。
颈淋巴干 jugular lymphatic trunk
系颈深下淋巴结输出管组成。左右颈淋巴干分别注入左胸导管和右淋 巴导管。有时直接入静脉角、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右淋巴导管 right lymphatic duct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及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合而成 ,接受右侧头颈部、右上肢、右侧胸部的淋巴回流,注入右静脉角。有时三 淋巴干分别直接入右静脉角、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
c nodes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管入纵行组 • 纵行组:深,纵形排列,输出管 组
成颈淋巴干
环形组
枕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面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腮腺深淋巴结
颌上淋巴结 颊淋巴结 眶下淋巴结 颧淋巴结
耳前淋巴结 耳下淋巴结
纵形组
咽后群
颈前群
颈前淋巴结 内脏旁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 气管前淋巴结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21
三 皮下组织 ※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颏部及鼻翼致密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22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3
18
❖ 4关于面部皮肤手术切口的选择 解剖学差异:眉间、外眦、下唇
❖ 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
19
20
二 皮肤 ※
❖ 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 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 3 皮脂腺 皮脂腺囊肿
毛囊和汗腺
4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分 区
5
(二)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
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 4 鼻根、鼻尖和鼻背 ❖ 5 鼻底和鼻孔 ❖ 6 鼻小柱和鼻翼 ❖ 7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 ❖ 8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 ❖ 9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
40
❖ 腮腺乳头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上 ❖ 腮腺造影、导管内注射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3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 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 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4
2.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5
(1).鼻根、鼻尖和鼻背: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 有左、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 小柱;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Leabharlann Baidu,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6
12
临床常以面神经主干 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 分为浅深两叶,浅叶位于 面神主干和分支的浅面, 而深叶位于面神主干和分 支的深面。
13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颧 弓下约1.5cm处穿出腮腺鞘→腮腺咬肌 筋膜浅面前行→与颧弓平行,导管上方 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面 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导管常用来作 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导管横 过咬肌外侧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 转向内,绕过颊脂垫,穿入颊肌,约成 45°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走 行一段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一、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的发展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原始阶段 (16世纪~18世纪)
•第二阶段 经典阶段 •第三阶段 新技术阶段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16世纪初~18世纪)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意大利解剖学家Mondino dei Luzzi (1316)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2.1 伟大的俄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Pirogoff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皮罗戈夫
Nikolay Ivanovich Pirogoff (1810~1881)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2.1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
于1852~1859年间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 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层解剖学著作 其断面含有头部横断面、胸部横、矢状断面、男 女腹部的横、矢、冠状断面和四肢的横断面 包括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
用》
姜树学 等(1998): 《断面解剖与MRI 、CT、ECT对照图谱》 张绍祥 等(2004):《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付升旗、陈成春 等(2009):《Human sectional anatomy》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5.2 国内早期研究情况
唐勇等
• 用CT图像研究了咽旁间隙及其邻近结构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科学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一)颜面部的定义:上自发迹,下至下颌 骨下缘或达舌骨水平,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通常称为颜面部。
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图1-1 颜面部的范围
颌面部的分区
1、颌面部的三等份分区法:
图1-2 颜面部的分区
颌面部的分区
2、颌面部的解剖分区法
图1-3 颜面部的解剖分区
颌面部的分区
3、口腔:位于颌面部的区域内,是指由牙、 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 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4、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
口腔颌面部的生理功能
1、摄食、咀嚼 2、味觉 3、吞咽 4、表情活动 5、辅助语言 6、呼吸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意义
(一)位置显露:易受外伤、早期发现病变 (二)血运丰富但缺乏静脉瓣膜,组织疏松,组织
修复快,易出血、水肿。 (三)解剖结构复杂:功能障碍(进食、呼吸、语
言等)、颅脑损伤。 (四)自然的皮纹结构:面部畸形。 (五)腔窦多,有多个组织间隙:易感染,且感染
易向临近组织扩散。
第二节 口腔
一、口腔的解剖结构 口腔(Oral Cavity)为消化道的起始部分, 是一个多功能的器官,具有摄食、咀嚼、 感受味觉、吞咽、表情、辅助语音和呼吸 等生理机能。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剖

脊副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颈二腹肌淋巴结 甲状淋巴结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submandibular lymphatic nodes
• 位于颌下三角内,介于下颌骨下缘和颌 下腺之间。 • 接纳面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引流颌下腺、舌下腺、上下唇外侧、颊 部、鼻、上下颌牙(下切牙除外)、牙 龈、眼睑内侧部、软腭、舌前2/3的淋巴。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 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 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巴结 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感 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瘤 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出
锁骨上淋巴结
superior clavicular lymphatic nodes
即颈横淋巴结 • 系颈深淋巴结向下外延伸的部分,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13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

13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

腮腺咬肌区
二、层次及内容
4、腮腺—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
“腮腺床”内各重要血管神经可以下列骨性标志进行辨别和寻找: ①环椎横突约位于乳突尖端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 ②颈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位于环椎横突的前方和茎突的
深面; ③茎突将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和其深面的颈内动脉分开; ④ Ⅸ-Ⅻ对脑神经在环椎横突前方开始分开:舌咽神经在下颌
24、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 中1/3段。
腮腺咬肌区
腮腺和咬肌及其表面的软组织 合称为腮腺咬肌区。 一、境界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 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腮腺咬肌区
二、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 神经;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 形成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直达该肌前缘。
(3)腮腺浅叶下端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前向后依次为:面神 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
腮腺咬肌区
二、层次及内容
4、腮腺—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 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 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上述 结构称之。其中,茎突诸肌及颈内静脉紧邻腮腺深叶深面, 更深层则为颈内动脉和Ⅸ-Ⅻ 对脑神经。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下唇、颏部表面标志
颏唇沟 颏下点 颏孔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面部比例: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三停五眼”之说。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又可分为: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 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腔位于面下1/3。颅面 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 主要为面中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颌骨 肌肉 血管 淋巴组织 神经 涎腺 颞下颌关节
颌面部
2.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睑部表面标志 睑裂 宽3.5cm,高度
1.0~1.2cm 内眦、外眦
鼻部表面标志
鼻根、鼻尖、鼻背 鼻底、鼻前孔 鼻小柱、鼻翼 鼻唇沟
口唇区域表面标志
唇面沟 口裂 口角 唇红 唇红缘 唇弓和人中点 唇峰和唇珠 人中。人中嵴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
概述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位于颜面部的下2/3。
颜面部
上至发际,下至下 颌骨下缘或颏下点,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或颞骨乳突之间的 区域。以眉间点和 鼻下点的水平线将 颜面部三等分。
颌面部
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如72代表左下颌乳侧切牙。
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髓腔 :髓室,根管,根尖孔
牙冠的形态 :唇(颊)面、舌(腭) 面、近中面、远中面和咬合面五个 面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的圆形淋巴滤泡 突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舌的肌肉 横纹肌 纵横、上下等方向 排列,活动灵活
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 -舌前2/3为舌神经 ;后1/3为舌咽神经 及迷走神经;运动 神经-舌下神经; 味觉神经-面神经 的鼓索支
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切牙乳头(incisive pa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la) 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腭垂(又称悬雍垂) 腭腺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 咬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 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 矢状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 覆盖度不超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 后牙的颊侧。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口底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 (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一般左右同名 牙多同时期萌 出,上下颌同 名牙则下颌牙 较早萌出
智齿阻生 :第 三恒磨牙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硬腭: a.腭中缝 b.腭皱襞 c.切牙孔 d.腭大孔
软腭: a.腭帆张肌 b.腭帆提肌 c.舌腭肌 d.咽腭肌 e.悬雍垂肌
指舌体以下,下颌骨体以内的口腔 底部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舌下肉阜:颌下腺导管的开口 口底黏膜下有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 走行
1 牙合 在各种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 现象,就成为牙合 。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 (一)表面形态标志 1.睑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3.口唇区域的表面标志 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 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腔 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 颗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