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合集下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教学设想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

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而行。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2)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元曲 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
杂剧 散曲
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
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又曲名子“,叶相儿当”于,一只首有诗一或个一
阕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 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 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 曲牌。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思 :题 目
且听风吟阁
马致远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
作者生平馆 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并称“元曲四大家”,著有《汉宫
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 梦》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 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 《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 赞它“纯属天籁”。
人在天涯
品味 探究
请 说 说 这 幅 图 画 哪 里 画 的 不 足 ?
1.没有画出枯藤。画出枯藤与老树缠 绕,更能表现苍凉的意境。
2.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太灵动了,不符合 “昏鸦”。不如改为栖息在树上,表现出乌 鸦的没有生气。
3.小桥流水人家
4.西风没有体现出来。可以画一些炊烟, 或者让画中人不戴帽子,乱发飘飞;或者让人 物的衣衫随风翻卷。可以表现出西风来。
作者描绘的这个意境给你带来 什么样的感受?
悲凉、哀伤。


枯藤 老树
鸦 昏鸦
品味 探究
秋的荒凉 和凄清
枯萎,没 苍老,光 黄昏使得乌鸦飞不动 有生命力。 秃秃的。 了,变得没有精神。
古道
西风
瘦马
年代久远, 杂草丛生, 没有什么人 在行走。
秋风,吹在 人身上让人 感到寒冷。
孤独,寒冷
说明行了很 长时间的路, 旅途劳顿, 精神疲惫。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精美课件

2 任
格 律

常 识格而得名,有五言 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 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 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2 格律常识
题目: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 任
合 作

探 究
4 合作探究
问题一
1.结合注释理解 诗意,并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出来。
问题二
2.诗的四联写了 什么内容,四联 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三
3.“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 景象?请简要赏析。
问题四
请从炼字的角度 赏析“阔”和 “悬”。
4 合作探究
含处炼这夜说 的,字两,说 哲并上句江“ 理说的诗春海
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 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4 合作探究
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 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早春景色 思乡之情





谢谢观看 下节课更精彩
问 题 五
。明精在入日
其妙用旧生
蕴之词年残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解析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解析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解析版)一、知识点回顾《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原文翻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知识点归纳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意 节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研读课文 深入理解
断夕古小枯 肠阳道桥藤 人西西流老 在下风水树
天 净 沙
·
天 瘦人昏 秋
涯 马家鸦 思
枯藤老树昏鸦
枯、老,象征迟暮。 枯,枯萎。 老,僵老。
乌鸦,凄凉、哀怨、不祥
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 不解之缘。
枯藤老树昏鸦
点明时间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朝著名的杂剧和 散曲作家。他曾热衷于功名,但 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 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 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 的作品之一。
文史知识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 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 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 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 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 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 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 人还漂泊在天涯。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 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 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 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 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夕阳西下 时间愈来愈晚,光线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 迟暮苍凉的氛围
⊙结句点明了什么?
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乡 愁已断肠
此时此刻,太__阳____正西沉,撒下凄冷的 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 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人 “在__天_涯___”,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 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 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 能不柔__肠__寸__断!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有关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思乡旋律。

3.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2. 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齐背前两首诗。

二、走近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三、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四、文体知识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律诗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引导学生标注每一联的名称)五、新课学习(一)初读诗歌感受诗韵美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诗作的思想感情。

朗读提示:“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 /悬"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 /旧年”。

/代表长顿,/ /代表短顿,“阔"和“生”是单音节,语言节奏不能读错。

同时,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应一致。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联读第一部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

2.通过对比,理解诗词意思,学习诗词创作的手法。

3.通过两首诗词的对比,感悟两位诗人在创作时不同的心境。

4.通过对两首诗词对比,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第二部分: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写作技巧。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难点:1.通过两首诗词的对比,感悟两位诗人在创作时不同的心境。

2.通过对两首诗词对比,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课时:两个课时第三部分:教学任务课前:预习任务1.朗读并背诵《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2.同样是写景,思考他们有什么不同。

课上:第一课时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任务(全班背诵两首诗词) 提问1: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次北固山下》:明亮;《天净沙·秋思》:凄凉。

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对比阅读训练。

由于是第一次训练,我已经列好了关键词,请大家顺着这个思路进行比较并做好笔记。

二、作者背景(这个部分由教师来讲解。

) 出示背景资料:《次北固山下》(10min)王湾考上进士、游历山河时,此时的他正值青年,满腹才华,春风得意,心怀天下大志,笔下自然有无限壮美山河所以诗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海日残夜、江春旧年的变化。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繁荣安稳。

明确:《天净沙·秋思》元朝初年经历了朝代更迭,国家动荡,生活不稳定。

加之统治者又对儒生高压打击使得元朝文人空有一腔热血与才华得不到施展。

诗人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穷困潦倒的羁旅途中写下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家乡以及天涯游子壮志难酬的悲苦之情。

《次北固山下》在他的诗篇中展现出的还有唐代诗歌中的意气风发积极昂扬的气象。

以磅礴开阔的壮美之势展现着大唐山河的壮美,展现着大唐诗人的壮志,展现着大唐盛世的壮丽。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这是次北固山下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2)
【思考】这首曲的题目是什么?从 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信息?
请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曲呈现 的画面,要加入合理的想象。
【老师的描绘】
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边,稀疏 地立着几株沧桑的老树,树干上缠着枯败的 藤蔓,树顶周围有几只乌鸦来回盘旋,发出 凄切的鸣声。不远处,一座小木桥静静地卧 在小溪之上,似乎正在倾听它潺潺的诉说, 小溪流向一个古老的村舍,有几户人家已经 燃起炊烟。我——一个飘零异乡的游子,独 自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缓缓孤零地行进在尘 土飞扬,秋风劲吹的古道上,不知何时才能 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
【讨论】
1、小令写景罗列了哪些景物?哪些 字突出了它们的特征?它们共同营 造了怎样的氛围?与作品抒发的思 乡之情有何联系?
2、小令的主旨句(直接抒情)的句 子是什么?小令景与情的详略、先 后处理给你怎样的启示?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结合本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乡佳句】
1、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 •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 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 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 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 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 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2、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美好的新生的 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 黑暗。
写景中透出生活的哲理,给人乐观、 积极、向上的力量。
• 《天净沙.秋思》,萧瑟荒凉的环境,道出 了游子的孤苦寂寞,给人的感觉实在是不 能承受之重。
• 《次北固山下》,写景中给人乐观、积极、 向上的力量,思念家乡,却丝毫没有沉重 的感觉。
古诗四首 之
《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断夕古小枯 天
肠阳道桥藤 人西西流老 在下风水树 天,瘦人昏 涯 马家鸦 。 。,,
马 致
净 沙
.
远秋

故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什么季节的?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断肠人”是怎样的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 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 肠寸断 。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季节 自
的?

2、读诗歌,赏画面,说说每一联 的意思。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比 较 拓 展
刚才所学的这两首诗,两位作 者拥有什么共同情感?
美丽的乡愁
牛刀小试
• 1、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将其改写为一篇 200字左右的小散文。
•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将这两首诗背诵 下来。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次北固山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开阔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三、诗歌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大家能想到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四、初读1.解诗题:“次”:停泊,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题目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

2.点名读,指导节奏:“客路/青山/外"”海日/生/残夜3.主要内容:描写了冬未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这首诗情感真切,意境广阔,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妙(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写了什么内容(“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2.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难以回到家中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想念,怀念)3.设身处地想想,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思念家乡,漂泊无)4.联系下文,哪些意象也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漂泊状态和思乡之情(乡书、归雁)5.指导朗读(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想象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2.“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3.小组赛读。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D:\次北固山下.mp3
理解诗意: 参照注释,同桌互解诗意。
译文: 游客路过险要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 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挂。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 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 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哪一句直接抒情?
再读诗歌,感受意境
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中 写景句的画面。
感受意境:
1、用自己的话描述“潮平还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从哪些词语可见?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韵律,感受声韵美。 2.朗读诗歌,感受意境美,品味重点诗句, 体会作者情感。 3.背诵。
朗读中感受韵律:读准节奏、读出重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次北固山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古诗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古诗鉴赏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联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想象法: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讲授法: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次北固山下》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次北固山下》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次北固山下》活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诵并默写全诗。

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北固山的风景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会想到什么?"从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现存诗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三)解题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三)朗读诗歌(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答疑解惑,重点讲解以下词语和句子: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这首诗的美。

2. 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

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 讲解法:对诗歌中的典故、意象和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音乐《乡愁》听完这首歌曲,大家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如:思乡情怀)2. 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面对长江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思乡之情啊!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板书课题)二、读通读顺1. 自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纠正字音及节奏(师生就长句如何读留听录音)。

3.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配乐朗读)4. 集体背诵。

三、理解诗句1.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有不理解的字词,互相讨论。

2. 质疑: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解答。

3. 了解诗意后,请同学们默写课文。

然后互相对照,查看彼此的正误及理解程度。

4. 就各自不太理解的诗句提出疑问,然后学生间讨论解答。

或者由老师解答。

5. 共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并尝试背诵诗句。

6. 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学生齐背课文。

7.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如:我懂得了什么是思乡之情;我了解到了古代诗词的魅力所在等等。

)8. 你认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思乡之情的词是哪一个?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归雁”等词均与“乡愁"有关。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郑俊芳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郑俊芳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1《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丹阳市埤城中学郑俊芳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两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这两首诗歌。

2.领悟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式。

学生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

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注于笔端,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诗词。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一)简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2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二)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三)学生自由朗诵诗歌。

(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提示:次,停宿的意思,诗题即停宿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

(该环节由教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学习)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处达”,表达自己羁旅思乡的感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 (2)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前三行全是写景,用名词构成一幅 凄切恸(tò ng)人的图画。“枯”、 “老”、 “昏”、“古”、“西”、“瘦”等词语 的色彩情 调都贴切的衬托出天涯游子的思绪。 后两行才点名在夕阳下环境中的游子, 显得何等孤凄悲凉。
主题
通过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深刻 地表现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 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枯藤老树 昏鸦,)
缠 满枯藤的老树上栖着黄昏时的 乌鸦。 (“枯、老、昏”渲染出肃杀悲凉气氛。)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 河边住着一些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千年古道 上,西风劲吹,一个游子 骑着一匹瘦马缓缓而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句)
夕阳在慢慢朝西方落下,柔肠寸断的 游 人正漂泊在天涯。
写作特色
1、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2、运用了景物烘托写法。 3、简约中见深细。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
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 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 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 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 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 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 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 一句的。
主题 表达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词语 准确传神。
思考题:
1.想像一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是怎 样的?
2.如果你身临其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诗中富含哲理的是哪句? 4.诗的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周林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周林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二、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三、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公元712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

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

四、品读欣赏(1)听录音(2)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

(4)学生齐读。

五、释词明义出示疑难词语,学生思考后投影,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1)次:诗人途经镇江,在北固山下过夜,“次”应当理解为“停泊”。

(2)客路:指驿道,是陆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林琼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林琼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次北固山下一.教材解析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绵绵如丝的长长的铁轨,乡愁是落日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羁旅途中扬起的灰尘,乡愁是明月下窗口仰视的双眸。

思乡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它在岁月的心河中愈酿愈香。

《次北固山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唐代律诗。

该单元以“自然”为主题,以三个维度为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领略美的景物,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情景导入,以歌煽情《流浪歌》课前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

将音量慢慢扭小。

以这段缠绵哀愁的乐曲为背景,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陈星多年前演唱的《流浪歌》。

《流浪歌》刚一出世,就唱遍了长城内外,席卷了大江南北。

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轻吟低唱“同学们,当年和《流浪歌》一起走红的许多流行歌曲,都如同夜空一瞬即逝的流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可为什么《流浪歌》却能如此受人欢迎让人喜爱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以“乡愁”为话题,顺势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诗歌《次北固山下》。

三.整体感知,读中现情首先,我调动情绪,满怀激情的朗诵了课文。

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等形式朗读了几遍课文。

律诗十分讲究形式,律诗的朗读自然也要注重形式。

在与学生讨论时,我们结合课外背诵过的《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几首律诗的特点,适时在屏幕上出示了诗歌节奏的划分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文字。

然后,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几个轮回下来,学生的朗读也已有几分滋味了。

四.赏析诗歌,领悟诗情“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生:乡书是家信,诗人漂流在外,很想家,所以写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写景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老树上枯藤缠绕,乌鸦归巢,还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几户人家正炊烟袅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温馨宁静的家。而此时诗人却还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行进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他将投宿到何方呢?望着西沉的太阳,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长路关山何时尽”啊!难怪诗人要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了。
诗歌鉴赏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新年和旧年的交替(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而诗人依旧羁旅他乡,面对此景,情何以堪?他怎能不产生思乡之情呢? 所以,此两句在写景中,点明时令,并暗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思乡图深秋暮景图
写景
抒情
侧面: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翔的一曲《故乡的云》曾唱红了大
江南北,唱出了诸多游子的心声。中国 是一个诗的国度。而思乡是中国文学的 主题之一,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 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 行旅诗:《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 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后两首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示例:这种篡改经典,恶搞 诗词的做法是对经典文学作 品的亵渎。
• 3. 请同学们先组内交流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再推举代表全班展示,不求重复。其他同学倾听、 共同积累评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北诗

环环
归 雁 洛 思 念 和 下游开阔、
固 山


言 律
春 相 扣 。 阳 边 。 ”同情
秀丽的早春 寓 情 于 景色,表达 景、

诗季
了自己无比热爱江南山 情 景 交水和旅途中 融、旅
怀念家乡及 亲人的思想
感情。
直抒胸

天净 元
沙曲 ·秋 四

思大
家、




散 曲深 ( 小秋 令)
28 字 , 分为 上下 阙。
• 3.请根据你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画一幅画。
•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或个性选择其 中一题进行大胆的想象习作。
代表分别展示。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并想象两首诗歌所 描写的画面。
2. 两首诗歌的结构怎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哪 些关键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写作手法上有 哪些共同点?
结构梳理
行(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次 北 固
见(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对偶)
江南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春早

(景中含理)(充满春意)
下 感(尾联)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游子
(设问) (淡淡乡愁)
思乡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 山川的博大胸襟。
枯藤 老树 昏鸦
天 净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冷清
古道 西风 瘦马


旅 思
·
夕阳西下

秋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之悲
游子漂泊行旅图
给下面的图片配上诗句
小桥流水人家
马潮平两岸阔
潮平两岸阔
夕阳西下, 断肠人有天涯。
作 课题 者
背 景
内格 容律 分分 类类
时课 令文 背结 景构
关 键 句 思想 ( 主 旨 感情 句)
主旨
写作 手法

八句
“ 乡 书 对 友 人 诗人细致地 借景抒
次代
四 联 , 何 处 达 ?的 关 切 、描绘了长江 情、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句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 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情趣,想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 冬去春来的变化。 2. “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 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语气、语调及节
奏。
(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意境及主题,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
3.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感受中国诗歌
的思乡旋律,养成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的
习惯。
(难点)
整体感知:读诗韵
请听朗读录音、观看视频,注意诗歌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和韵律。
自主划分两首诗歌的朗读节奏,并找出《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中哪些字押韵(韵脚)?押什么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合作探究:品诗景 悟诗情
•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内容,并推举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作业超市 自主选择
• 1. 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的颔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中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展开想 象进行描写。
• 2.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 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抒胸臆、反衬、烘 托、渲染、白描等。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 1. 在“分门别类集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王湾
《次北固山下》,王安石《泊船瓜洲》,李白《静夜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
似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是《
》。

• 2.在课外活动中,有位同学搜集到以下被篡改的古诗,有 些同学认为这样改很好玩,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夕阳 西下, 断肠人 在天 涯。”
飘零天
涯的游
子对故 乡的凄 凉、愁 苦之情
白描
举一反三 归纳学法
• 文言古诗文“七步” 阅读法 第一步,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 第二步,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 第三步,注重诵读,疏通文意。 • 第四步,掌握内容,划分结构。 • 第五步,体味思想,把握感情。 表现手法一般有: • 第六步,抓关键句,领会主旨。 借景抒情、寓情于 • 第七步,品味赏析,借鉴写作。 景、情景交融、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