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学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小石城山记归纳讲课稿

小石城山记归纳讲课稿

小石城山记归纳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逾.黄茅岭而下越过
2.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界
3.其上为睥睨
..梁欐之形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数:密集偃:俯类:像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而列.是夷狄陈列
7.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宜:应该
8.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屈辱,贬谪
9.或.曰:其气之灵
或:有人
10.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词类活用
1.其一西.出向西名作状语
2. 其一少北.而东.向北延伸、向
东延伸名作动
3.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名作动/ 登上名作动
4.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感到奇怪
形作动
四、特殊句式
1.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被动句
3.是固劳而无用判断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
丈之处,山路中断,被一条河水分开,有
2.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把小石子投进去,从
3.
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好像智者的有意安排。

4.
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

5
之南少人而多石。

”。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写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写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短文。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2. 课后作业:(1)学生对课文生僻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小石城山记》教学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学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学教案《小石城山记》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解,能翻译浅易文言文。

2、体会作者屡遭贬谪、怀才不遇而渴望改变的情怀。

3、学习本文物我相融的意境、象征手法和言志载道的风格。

教学重点:1、唐宋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特点。

2、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造物者之有无”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

投影柳宗元的《江雪》诗。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师生讨论后明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形体孤独寂寞、性格清高孤傲的老渔翁的形象。

老渔翁的形象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诗正是柳宗元在永州写的。

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独寂寞郁闷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1、研读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① 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写?试用一个字概括。

——奇②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在课本上找出并划下)。

③翻译下列句子:a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b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研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作者关于“造物者之有无”的讨论?②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③翻译下列句子:a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c神者傥不如是,则其果无乎?d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e是二者,余未信之。

(四)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分析本文的象征写法。

(即“物我相融”的具体表现)。

①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象征柳宗元遭贬不遇的处境)②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么?(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作者借景抒情,借题发挥,“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心态。

《小石城山记》七年级教案

《小石城山记》七年级教案

教案:《小石城山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石城山记》,了解小石城山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记叙文的内容,抓住主要事件和关键词;
2.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小石城山记》课文;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图片和视频资料:小石城山的风景照片和历史文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小石城山的美丽风景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询问学生对小石城山的了解和想法,激发学生对这座山的探索和了解的欲望;
3.介绍课文《小石城山记》的背景和内容,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小石城山的一篇文章。

第二步,阅读课文。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石城山记》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小石城山记》的内容。

2. 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结构。

3. 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运用。

3. 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

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文言文句式的辨析。

3.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小石城山记》。

2.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资料。

3. 相关参考书籍和教学资源。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简介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

2.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第一段,分析石之奇的特点。

2. 讲解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石之美的赞美。

3. 讲解课文第三段,把握作者对石之贵的阐述。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 分析并模仿文中句式结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课文背诵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第四段,理解作者对石之价的论述。

2. 讲解课文第五段,把握作者对石之灵的描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 分析并模仿文中句式结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课文背诵的重要性。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理解《小石城山记》的创作背景。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写景段落,感受作者笔下小石城山的独特之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小石城山的图片或视频)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山——小石城山。

这座山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描绘的吧!2、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因参与王叔文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就是其中之一。

(2)创作背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他在游览小石城山时,被其奇特的景观所吸引,同时也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疏通文意,积累字词(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小石城山记》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小石城山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词汇。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词汇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层次。

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 第三课时: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句式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结构。

语法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语法特点和用法。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思维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 第五课时:总结和拓展。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写作质量。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优秀2篇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优秀2篇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优秀2篇《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能力目标: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1 jiaoxuela 、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2、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再加上有工具书的帮助,因此已具备了自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对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等古汉语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3、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且高二文言文学习难度相对较高,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厚,只求掌握文言知识点,对文章内容则不太关注。

教材分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小石城山记》是最后一篇。

作者借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议论造物者的有无,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

粤教版教材把本文置于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的第一课,让学生品读山水游记鼻祖柳宗元的作品,体会文中的人文情怀与志向的表白,以及物我相融的意境与言志载道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

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是写水的,那我们今天来看《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看作者是如何写山的。

二、诵读感知,理清层次。

生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山水游记,全文由两个段落构成,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第二部分,议论与抒发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情感。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并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书写对联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3.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小石城山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答疑。

5. 实践操作:(1)让学生书写对联,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书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联书写、小作文和读后感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小石城山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课件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课件

代表作品:《永 州八记》、《封
建论》等
逝世时间:公元 819年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唐代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品:《永 州八记》、《封 建论》、《捕蛇 者说》等
开创了“古文运 动”,对后世影 响深远
散文风格独特, 被誉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思想及影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诗歌和哲学著作中,如《封建论》、《天论》等 柳宗元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诗歌和哲学著作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柳宗元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06
小石城山记的解读 与赏析
THEME TEMPLATE
小石城山记的解读方法及要点
解读背景: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主体、结尾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用词、修辞手法等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感悟等
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等
课件简介
主题:小石城 山记柳宗元
作者:柳宗元
创作背景:唐 代
内容简介:介 绍小石城山记 的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作品特等03柳宗元简介
THEME TEMPLATE
柳宗元的生平
出生时间:公元 773年
出生地:河东 (今山西运城)
家庭背景:出身 于官宦世家
主要成就:唐代 著名文学家、思
想家、政治家
柳宗元与 唐代文学: 探讨柳宗 元在唐代 文学中的 地位和影 响
总结:总 结小石城 山记柳宗 元课件的 主要内容 和亮点, 强调其对 理解和欣 赏柳宗元 作品的重 要性。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共23页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共23页
《小石城山记》讲课解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石城山记》导学案课件

《小石城山记》导学案课件

学习课文第一段: 自读,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径:一直、径直 寻: 寻找
少: 稍
不过:不超过
垠:边、界
睥睨: 城墙上的女墙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环:盘旋攀登
数: 密集
北、下: 名词做动词,向北走、向下走
西、北、东:名词做状语,向西、向北、向东
投以小石: 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游踪路线: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址
《钴母潭记》原址
《袁家渴记》原址
《小石城山记》原址
《石涧记》原址
《钴母潭至西小丘记》原址
《小石潭记》原址
❖这些作品把一山、一水、一石、一 草、一木都摄入笔端。作者那生花 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 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的散文应该 说始于柳宗元。
翻译课文第一段中带有“而”字的句 子,注意“而”字前后之向下 2、其一少北而东 译: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 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 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 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 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 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 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余秋雨《文化苦旅》
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黄茅岭 西山
小石 山城

西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 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
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 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 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 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 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 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 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小石城山记》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石城山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2)理解《小石城山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以及石城山的历史背景。

(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城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

(2)学生齐读《小石城山记》,感受文章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城山记》,疏通文意,理解词语。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4. 欣赏与借鉴:(1)学生分析《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如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等。

(2)学生结合自身写作实践,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城山记》。

3. 结合《小石城山记》的写作技巧,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及学习态度。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环节的表现,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4.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文修改,评估学生对《小石城山记》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石城的地理环境、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小石城山记》为例,讲解古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城山记》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品味作家笔下的山水之美,理解作者被贬后游历山水触景生情的感慨。

学习过程:一、自学(一)基础积累1、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河东人,世称。

与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后任柳州刺史,故也称为。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并称“”。

散文成就高,为“”之一。

作品风格清峻自然。

山水游记代表作是。

本篇通过小石城山的石块、山形和如同这一特点的描写,引出关于的议论。

在为小石城山怀伎不售而大发不平之鸣的同时,含蓄地抒发了之情。

2、给划线词语注音:逾垠睥睨堡坞.疏数偃仰夷狄更傥3、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其一少.北而东()(2)有积是石横当其垠.()(3)环.之可上()(4)其疏数偃.仰()(5)自西山道口径北.()(6)其一西.出()(7)其响.之激越()(8)良久乃已.()(9)类.智者所施设也()(10)愈以为诚.有()4、选出以下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又怪其不为之中州..(当中一州) B.而列是夷狄..(荒凉僻远处)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之有无久矣(天帝)..(美竹) D.吾疑造物者5、翻译。

(1)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2)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二)合作探究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一句,其气之灵表现何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析本文的象征写法。

(即“物我相融”的具体表现)。

①小石城山被冷落象征着什么?②小石城山上的幽景奇石象征着什么?3、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4、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身世之慨”?二、课堂展示学习成果三、拓展训练(一)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15分)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是:代词,这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行走舒缓的样子C.日.与其徒上高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梦:名词,梦境3.这篇文章取名为“始得西山宴游记”,标题中“始得”的意思是什么?就作者被贬永州来看,用“始得”一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二)阅读《石渠记》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石渠记柳宗元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①。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儵鱼②。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③。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④,既酾而盈⑤。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⑥。

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注释]①鲜:苔藓:②儵(tiáo)鱼:白条鱼。

③庥:同“休”,休息。

④崇:积聚。

⑤酾(shī):疏通。

⑥蠲(juān):清除、疏通。

4.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民桥.其上( ) (2)其长可.十许步( ) (3)其听.始远( ) (4)书之其阳.( ) 5.下列各组加点虚词在短语中的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3分)有泉幽幽然.可列坐而庥焉. 然.卒入于渴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 渠之.广 逾石而.往 视之.既静 列坐而.庥焉 6.翻译。

(6分)(1)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通观全文,在下面的空档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6分)本文按照找到石渠、__________、清理石渠、___________的思路缓缓写来,文中石渠已深深打上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印记。

例如“___________”一句,看似为石渠的遭遇而惋惜,其实又何尝不是隐含着作者的身世际遇。

四、归纳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1、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

2、把主观感受融入景物中,物我相融。

3、善用象征手法。

4、字凝句炼,简洁明快,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B .D .《小石城山记》学案答案一、(一)1、子厚,柳河东,柳柳州,韩柳,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记”山上竹树智者有意安排造物主有无贤者遭弃的郁愤3、(1)稍微(2)边、界(3)盘旋攀登(4)倒卧,俯(5)名词作动词,向北走(6)名词作状语,向西(7)回声(8)停止,消逝(9)好像(10)确实4、A(中州:中原。

)5、(1)拿小石头扔下去,从很深的地方传来咚咚的水声,那回声响亮激越,过了很久才停止。

(2)天帝或者不应该这样做,那么大概确实是没有天帝的吧?(二)1、表现在四处:一是土堡的形状;二是山洞的深窈;三是山上无土壤却生嘉树美竹;四是山石分布疏密有致。

心情:山石虽美,却不受人亲近、赏识,作者以物喻人,借奇石比自己,含蓄地抒发了身世之恨,沉痛而无奈。

2、①象征柳宗元遭贬不遇的处境②象征柳宗元峻洁孤高的人格3、没有。

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以及对“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这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

4、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三、1.(1)每天与我的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2)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被我拥有、欣赏了。

2.D(这里的“梦”是动词,做梦。

)3.初识,初游。

用“始得”一词,突出了作者“得而宴游”的惊喜之意。

4.(1)架桥(2)大约(3)声音(4)渠的北面5.D6.(1)石渠的宽度,有的一尺光景,有的几尺。

(2)石渠的美景到这里方才完毕。

7.观赏石渠记述石渠惜其未始有传焉者附《小石城山记》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朝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延伸,走过去寻找,却没有遇见什么风景;另一条稍为偏北而向东延伸,走不到四十丈远,路就被一条河流隔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档在路的旁边。

石山顶部的形状像城墙和房屋的栋梁,旁边凸出的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

往洞里看去,一片漆黑。

拿小石头扔下去,从很深的地方传来咚咚的水声,那回声响亮激越,过了很久才停止。

石山有小道,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能望得很远。

石山上没有泥土,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奇特而坚实,它们分布得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智者精心安排的。

唉!我怀疑天帝的有无已经很久了。

等到看见这一切,更相信天帝是确实有的了。

但又奇怪他为什么不把这座小石城山布置到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去,而把它放在荒凉僻远的夷狄之地,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这真是费力而毫无用处。

天帝或者不应该这样做,那么大概确实是没有天帝的吧?有人说:“这是用来安慰那些蒙受屈辱被贬到此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个地方的灵气没能造就出伟人,而独独聚集成如此优美的山水,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怪石多。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每天与我的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做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石渠记》译文:从袁家渴向西南行走,不到上百步,遇到一个石渠,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

石渠中有细微的泉水,流的声响忽大忽小。

渠的宽度有时一尺光景,有时几尺,它的长度大约十多步。

渠水到达一个大石块,从大石块下面流出。

越过石块向前,有一石洼,昌蒲覆盖在石洼上面,苔藓环绕四周。

泉水又转弯西行,向旁边隐没在岩石下面,向北流落入小潭里。

水潭的面积小于一百尺,潭水既清又深,里面有不少的白条鱼。

泉水又向北迂回曲行。

看上去像没有尽头,但最终流入了袁家渴。

渠畔都是诡异的岩石、古怪的树木、奇特的花草、秀美的修竹,可以成行地坐着在那里休息。

风摇动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声音在山谷里响动。

看看那些树木、花草、竹子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它们被吹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又开始在远处回响。

我跟随永州刺史遇到这石渠,除去遮蔽泉水的杂草和腐木,又凿土石来疏通泉水,杂草腐木既已积聚起来烧掉,泉流既已疏通,水就充满了。

可惜这泉水还没有讲起它的人,所以完备地记下它的景物,传给那些爱好山水的人。

把这篇记写在渠北面的石头上,使后来热心山水的人士容易找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日,疏通渠水到达大石块。

十月十九日,越过大石块遇到石洼及水潭。

石渠的美景到这里方才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