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数字填图问题

合集下载

找规律填数、图 (第三讲)

找规律填数、图 (第三讲)

骄子教育三年级奥数(讲学稿)指导老师:梁老师(第三讲)——找规律填数、填图(第1课时)点击目标在数学中,如果给你一列数,让你根据这列数前后、上下的排列关系,寻找它们排列和变化的规律,在根据这样的规律,在这列数里填上适当的数,这样的问题我们叫做找规律填数。

点击例题例1、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4、8、12、16、、(2)3、6、9、12、、(3)30、60、120、240、、(4)243、81、27、9 、例2、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3、4、6、13 、、(2)3、5、9、17、33 、、(3)1、2、2、3、3、4、5、5 、(4)12478、24781、47812、78124 、巩固练习1、(1)2、6、10、14、18 、、(2)9、12、21、33 、例3、按规律填数。

(1)1、3、7、15、、63、、…(2) 1、1、3、15、、945、、…巩固练习2、求这列数中所缺的那个数。

1、1、2、6,、120、…例4、在里填上3、4、5、6、7,使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得12。

例5、把4、5、6、7、8、9、10、11、12、填在方格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的和都得24。

例6、找规律,求m的值。

267 373 465 m25 17 35 23 45 15 45 25实弹射击练1:⑴11、13、15、()、()(2)2、6、18、54、()、()(3)6、17、8、15、10、13、12、()、()(4)1、2、1、4、1、6、1、8、()、()(5)2、6、7、21、22、66、67、()、()练2:将1-6这6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左图的内,使每边上的数字和数都相等。

练3:在左下图和右上图中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1 8 15 221 3 9 27骄子教育三年级奥数(讲学稿)指导老师:梁老师(第三讲)——找规律填数、填图(第2课时)点击例题例1.请你接着画。

看图填数中班科学教案

看图填数中班科学教案

看图填数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学生能够填写图像中的数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值填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填写正确的数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投影仪。

2. 教学材料:图像填数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活动(5分钟)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填数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填一些有趣的图像中的数值。

2. 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将展示一张有趣的图像,让学生用数字填写空白处的数值。

步骤二:展示图像(10分钟)1. 展示图像:使用图片投影仪将图像投影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认真观察图像上的内容。

2. 引导观察:教师将图像上的各个部分依次指向,并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尝试确定填写正确的数值。

步骤三:填写数值(15分钟)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讨论并确定图像中每个空白处应填的数值。

2. 展示答案:请每个小组依次报告填写的数值,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和展示。

步骤四:反思和总结(10分钟)1.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填写数值的思路和方法,对填写错误的数值进行纠正和解释。

2. 总结规律:帮助学生总结图像中数值的规律和关联性,并归纳出填写数值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给学生发放图像填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校对答案。

2. 答案讲解与评价:请学生报告他们填写的答案,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挑战:给学生提出更复杂的图像填数问题,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尝试填写更多的数值。

2. 反馈建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实验一 数字填图问题

实验一 数字填图问题

g
5
h
9
i
4

216 378
例 594
5 7 6
182 394
576
5
6
7
128 218 439 与 349
567 567
5 4 9
162 287
549
解的 个数
1 8
1 8
28
1 8
⑥g 4 ,则 h i 14,共计有解4 8 32 个. 解例见下表:
g
考虑到a ~ i 互不相同,当要求a b,d e, g h 时, 有如下4组解(见下表):
a
b
c
d
e
f
g
h
i0
(1) 3
5
8
2
7
94
6 10
(2) 2
6
8
4
5
93
7 10
(3) 2
7
9
3
5
84
6 10
(4) 4
5
9
2
6
83
7 10
注:本问题实际上仅有2个解是本质的,即表中的
第2,3行和第4,5行所代表的解仅是位置不同而已.如
若问题有解,则显然有i 1且
(a b) (d e) (g h) c f i 10
故 45 (a b c) (d e f ) (g h i)
2(c f ) i 11
即c f 17, 故c 8, f 9或c 9, f 8.
g
2
2
2
2
h
4
3
9
7
i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数字填图DGSS教程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4.3.4 重新绘制剖面图和柱状图
4.3.4.1 生成剖 面柱状 图
4.3.4.2 生成剖面图
The End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剖面厚度计算
剖面厚度计算
高精度剖面厚度 计算
真厚度就是导线 (斜距)的长度。 计算完毕,在厚度 计算框中(最下面 的编辑框中),自 动填入计算结果。
剖面编号规定: “PM”+三位数字 如PM001
①创建新剖面
注意: 再次进入已有剖面 时,只需直接点击 OK进入剖面
②确定剖面编号及
字数
③点击OK
4.2.3打开剖面
①剖面选择 ②选择剖面编号
I48C004001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03-8-2
张克信 朱云海 张智勇 03-8-10
注意: 要编辑剖面信息,必须在步骤③中,
产状位置画分层线: 可以在产状的位置上按产状要素绘制 分层线,但分层线的长度比正常的分层线短一些。该功能 便于用户画岩层花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 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 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2.1 在掌上机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好一个 新剖面后,按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 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逐层详细 记录各层分层斜距、岩性、岩相、构造、各 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 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 (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 量位置、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 置等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实验三 数字填图问题

实验三 数字填图问题

第三周数字填图问题一、问题背景和实验目的数字填图问题是数学问题的一种趣味形式.早在19世纪后半期,一些数学家就在报刊中大量使用数字填图游戏和字谜游戏等,目的是使业余爱好者也能通过简单的形式去认识、理解和琢磨深奥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中甚至包括困惑了世间智者350多年、于1994年才刚刚被证明了的“费马大定理”.100多年来,数字填图问题对数学界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知道,数学问题一般都经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才得以解决.而逻辑证明是指从一些公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来证明问题.但随着20世纪4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改变了整个世界,计算机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于是,能否用计算机来证明数学问题便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所谓计算机证明是指充分发挥计算机计算速度快和会“推理”的特点,用计算机程序模拟解题或进行穷举检验,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几乎所有的数学家对计算机证明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相信,只有逻辑证明才是真正可靠的.但“四色问题”的证明,又使他们感到困惑,因为“四色问题”的证明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证明.能否用计算机来证明数学问题的争论可能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本实验旨在通过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数字填图问题的探究,谈谈这类问题的逻辑推理解法和计算机解法.二、相关函数(命令)简介1.cputime命令:记录执行本命令时的Matlab时钟的时间(秒).2.tic命令:开始计时.3.toc命令:结束计时.4.disp(x):输出矩阵x.x的各项应为字符,所以在输出时要进行转化.相关的命令有:num2str( ):把数值转化为字符;mat2str( ):把矩阵转化为字符.三、实验内容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来谈谈数字填图问题的两种解法.然后通过几个稍复杂问题的探究,从中展示逻辑推理的严谨以及计算机解法的魅力,启迪我们去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注:在本实验中,将表达式abc理解为abc,即100*a+10*b+c,其余类似,不另加说明.(一)、一个简单的问题及其解答问题一:在图 1 的几个加法等式中,每个□表示一个非零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问有多少个解?图1【逻辑解法】 为简洁起见,将它的 3 个式子记作: a + b = c ,d + e = f ,g + h = i 0,若问题有解,则显然有 i = 1,且(a + b ) + (d + e ) + (g + h ) = c + f + i ⨯ 10,故 45 = (a + b + c ) + (d + e + f ) + (g + h + i ) = 2 (c + f ) + i ⨯ 11,即 c + f = 17,故 c = 8,f = 9 或 c = 9,f = 8.考虑到 a ~ i 互不相同,当要求 a < b ,d < e ,g < h 时,有如下 4 组解(见下表):注:本问题实际上仅有 2 个解是本质的,即表中的第 2、3 行,第 4、5 行所代表的解仅是位置不同而已.如不要求 a < b ,d < e ,g < h ,则解的个数是 1212124C C C 个.【计算机解法】为验证此结果,可用 Mathematica 、Matlab 、Turbo C 等软件进行模拟解题,充分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进行穷举法检验.实践表明本问题解的情况恰如上所述.用 Matlab 实现的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1,这一算法比较慢(一个更慢的算法参见附录1B ,试分析其原因),而一个提速的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2,Turbo C 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3,而Mathematica 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4.【评论】这个问题的逻辑解法十分简单,或许根本不需要计算机解法,但所用程序有一定的代表性,稍加修改即可解决一系列问题,这点可从下面的问题中看到.(二)、几个较复杂的问题及其解答问题二:在图 2 的 4 个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非零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问 (A )、(B )、(C ) 和 (D ) 这 4 种情形分别有多少个解?图2讨论:显然,情形 (C ) 无解.情形 (D ) 与 情形 (C ) 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因此也无解.情形 (B ) 与 情形 (A ) 实际上也是同一个问题.我们先讨论情形 (A ) 的解的个数.【逻辑解法】为简洁起见,将此竖式记作:abc + def = ghi ,即 ,其中 a ~ i 代表 1 ~ 9 这 9 个互不相同的非零数字.据九余数性质可知,两个“加数”中的六个数字之和被 9 除的余数应等于“和数”中的三个数字之和被 9 除的余数.又这两个“加数”与“和数”中共九个数字正好是1,2,⋅ ⋅ ⋅,9,它们的和为 45,被 9 除的余数是 0,易见“和数”的三个数字之和被 9 除的余数必为 0,也即:“和数”是 9 的倍数.注意到题设可知,“和数”的三个数字之和必定为:g + h + i = 9 或 g + h + i = 18.<1> 考虑 g + h + i = 9 的情形.(1) 首先必定有 g > 3,否则 {a ,d } 最小为 {1,2},{b ,e } 最小为 {4,5},{c ,f } 最小为 {6,7},此时已有 abc + def > 400,与 g ≤ 3 矛盾.故 g ≥ 4;另外,g ≤ 6 为显然;(2) 若g = 4,由 g + h + i = 9,h + i = 5,故 {h ,i } 最小为 {1,4} 或 {2,3};但已有 g = 4,故 {h ,i } 为 {2,3},而 {a ,d } 最小为 {1,4},从而g ≥ 5,与 g = 4 矛盾;(3) 若g = 5,由 g + h + i = 9,h + i = 4,故 {h ,i } 为 {1,3};而 {a ,d } 最小为 {2,4},从而g ≥ 6,与 g = 5 矛盾;(4) 若 g = 6,由 g + h + i = 9,h + i = 3,故 {h ,i } 为 {1,2};而 {a ,d } 最小为 {3,4},从而g ≥ 7,与 g = 6 矛盾.综上所述,g + h + i = 9 的情形下问题无解.<2> 考虑 g + h + i = 18 的情形.由于 g ≥ 4(理由同上),以下按 g = 9,8,⋯,4 的顺序分类讨论:(1) g = 9,则 h + i = 9.由于 a ~ i 互不相同,于是 g ,h ,i 的可能的取值见下表:对这些竖式有序地交换两个加数的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可得到每个类型的 8(=121212C C C ) 个不同竖式 (解),小计有解 12 ⨯ 8 = 96 个.注意:表中的第 2、5、6、9 列为容易造成失解的地方,要特别留意. 完全类似地有如下一系列过程:(2) g = 8,则 h + i = 10.仿(1),小计有解 10⨯8=80 个,解例见下表:(3) g = 7,则 h + i = 11.小计有解 5⨯8=40 个,解例见下表:(4) g = 6,则h + i = 12.小计有解6⨯8=48 个,解例见下表:(5) g = 5,则h + i = 13.小计有解5⨯8=40 个,解例见下表:(6) g = 4,则h + i = 14.小计有解4⨯8=32 个,解例见下表:结论:本问题的解的个数为:(12 + 10 + 5 + 6 + 5 + 4) ⨯ 8 = 42 ⨯ 8 = 336.注:<1>如不考虑两个加数的上下位置关系,则总的解的个数为:42 ⨯ 8/2 = 168.<2>由于情形(B) 与情形(A)是同一个问题,故解的个数也为:42 ⨯ 8 = 336.【计算机解法】为验证此结果,仍用Matlab、Mathematica、Turbo C 编程进行模拟解题,充分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进行穷举法检验.实践表明本问题有且只有336 个不同竖式(解),而Matlab 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5,你可发现它与附录 1 十分相似.【评论】这个问题的逻辑解法较复杂,而计算机解法则是如此的简单快捷,运行整个程序不要 1 分钟.实际上非常复杂的“四色问题”的证明也是这样:对1482 种有代表性地图的分析,若依靠人工去做,可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用计算机,只要1200 小时即告完成.这还是70 年计算机的计算水平,若用现在的计算机,计算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一天!问题三:在图 3 的加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非零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问可有多少个解?【逻辑解法】为简洁起见,将此竖式记作:a + bc + def = ghi或,其中a ~ i代表1~ 9 这9 个互不相同的非零数字.据九余数性质并采用完全类似问题二的讨论可知,“和数”的三个数字之和必定为:g + h + i = 9 或g + h + i = 18.同时,g≠ 1,否则 d = 1;另外g > d,从而g = d + 1.由于9 ≥ g ≥ 2,以下按g = 9,8,7,⋅⋅⋅,2 的顺序分类讨论:(0) g = 9,d = 8.则h + i = 9.由于a ~ i互不相同,于是g,h,i的可能的取值为(见下表):图3小计有解0 个.(1) g = 8,d = 7.则h + i = 1(不可能,舍去) 或h+i=10.由于a ~ i互不相同,于是g,h,i的可能的取值为(见下表):对这些竖式有序地交换三个加数的个位数、两个加数的十位数,可得到每个类型的12 个不同竖式(解),小计有解2⨯12=24 个.完全类似地有如下一系列过程:(2) g = 7,d = 6.则h + i = 2(不可能,舍去) 或h+i=11.仿(1),小计有解2⨯12=24 个.(3) g = 6,d = 5.则h + i = 3 或h + i = 12.有解1⨯12=12 个,解例见下表:(4) g = 5,d = 4.则h + i = 4 或h + i = 13.有解3⨯12=36 个,解例见下表:(5) g = 4,d = 3.则h + i = 5 或h + i = 14.有解2 ⨯ 12 = 24 个,解例见下表:(6) g = 3,d = 2.则h + i = 6 或h + i = 15.有解2 ⨯ 12 = 24 个,解例见下表:(7) g = 2,d = 1.则h + i = 7 或h + i = 16.有解2 ⨯ 12 = 24 个,解例见下表:结论:本问题的解的个数为:(2 + 2 + 1 + 3 + 2 + 2 + 2) ⨯ 12 = 168.【计算机解法】让我们再尝试计算机解法.仍用Matlab、Mathematica、TurboC 编程进行穷举法验证,程序清单类似于附录1~附录5,不再另附.运行结果表明本问题的确有且只有 168 个不同竖式(解),要说明的是:该程序在一般的计算机上运行一次也只需不到 1 分钟.【评论】也许有人会说,你的问题还仅是一个有穷的问题,象“费马大定理”这样的无穷问题,你的计算机就无能为力了! 情况或许是这样.但应该注意到:非常复杂的“四色问题”也是一个无穷问题,但妙就妙在有人能将它们缩小到 1482 种有代表性地图以内,从而成为一个有穷的问题!至此,对于计算机解题的作用恐怕再不能视而不见了! 下面的两个问题也是成功地运用计算机解题的的一些典型例子,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它们的推理解法.问题四:图 4 的加法等式是:两个真分数之和等于第三个真分数,每个□表示一个不为 0 的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比如:847965321=+,试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图4【计算机解法】本问题利用计算机程序已找到解答,共有 10 个解.解答请参见:《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1994 年第 5 期.【评论】程序如何编? 看起来问题似乎很简单,只要将附录1~附录5 稍加修改即可.例如可利用附录 6 的 Matlab 程序进行计算.但实际情况让我们大吃一惊:用 Matlab 程序居然只有 6 个解!还有 4 个解到哪里去了?用 TurboC 程序编写出的类似的程序居然只有 7(或9)个解!还有 3(或1)个解到哪里去了?还有人用 Turbo C 程序编写出的类似的程序,却居然得到了 11 个“解”!这个多出的 1 个“解”是哪里来的?类似的问题还会发生在本实验的“四、自己动手”的第 6 题中,用不同的语言编写出的类似程序,其运行结果居然差距很大,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根据观察,可能是浮点问题,也可能是整数的上界问题,或别的什么原因.具体什么原因,留作思考题.问题五:图 5 的加法等式是:两个假分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假分数,每个□表示一个不为 0 的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试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图5【计算机解法】本问题利用计算机程序也已找到解答,共有41个解.同样只要将附录1 ~ 5的程序稍加修改即可.(三)、小结数字填图问题是一种活泼的、变形的数学问题,逻辑推理是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但也有若干数字填图问题要找到这样的逻辑推理解法是非常地困难,而采用计算机解法则轻而易举.问题一和问题二就是这样的例子.至于问题四和问题五则只能给出计算机解法.尽管数学家们很难接受计算机解法,因为他们担心计算机会出错(尽管这种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他们坚信逻辑证明是解答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但上述事实证明计算机解法也是十分有效的.另一个公认的例子是“四色问题”,它的证明实际上就是一个计算机证明.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可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管将来的结论如何,但计算机证明(解题) 毕竟代表将来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方向.就象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 突发灵感地把“伊娃沙娃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完美地互相补足,以致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一样,未来的数学家或许会让“逻辑证明”和“计算机证明”也完美结合,从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注;西蒙·辛格[英],1998 年.《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 年的谜》,薛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四、自己动手1.一道竞赛题(以下称“原问题”)1998 年4 月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办的初中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试题:在下面的加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那么A 与B 的乘积的最大值是多少?解答:最大值是15.你能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吗?由上述问题引伸出的三个问题:2.满足原问题题意的不同的加法算式(竖式)共有多少个?本问题有60 个不同竖式(解).试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原竞赛题是针对初中生而设计的,故问题的难度被大大降低了.本练习已有一定难度.不可否认,逻辑推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计算机模拟解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将练习 2 一般化,你将发现计算机模拟解题的有效性和重要性.3.如果在原问题中删除条件:“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则满足题意的不同的加法算式(竖式)共有多少个?本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有约束条件的全排列问题.本问题的答案是:48195 个!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值.要得到这个数值应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试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注:假如在本问题中允许三个“加数”与“和数”均可以由数字0 作为开头,去掉“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这个条件限制,本问题则变成一个真正的全排列问题.在 a + bc + def = ghij中,“和数”ghij 是被动的.由a,b,c,d,e,f {0,1,2,3,4,5,6,7,8,9},此时本问题有解106个.练习 3 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解题的真正代表,可以说计算机模拟解题能力在某些方面确已达到了逻辑推理解题的能力.而以下的练习 4 将把练习 2 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你将发现运用计算机模拟解题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运用逻辑推理解题.这个问题是:4.假如违反常规,允许三个“加数”与“和数”均可以由数字 0 作为开头,保留条件:“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则满足原问题题意的不同的加法算式(竖式)共有多少个?本问题共有 228 个解,即在练习 2 有 60 个不同竖式(解)的基础上再增加 168 个解.试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分析和观察:练习 4 的结论与本实验中的“问题三”的结论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有何联系?5.验证本实验中的“问题四”、“问题五”的结论.能否给出相应的推理解法?答案是:非常困难! 不妨一试.你是否发现运用计算机模拟解决本问题,已超过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本问题?6.设A ~ J 表示十个互不相同的数字,问:方程(注意: 组成分数的四个数的第一位数字不能为0)IJH DEFG ABC 共有多少个解?答案是110个? 是118个? 是其它的数字?为什么?五、附录附录1 (fulu1.m):tic;n=0;for a=1:9for b=1:9if (b==a), continue; endfor c=1:9if (c==a | c==b), continue; endfor d=1:9if (d==a | d==b | d==c), continue; endfor e=1:9if (e==a | e==b | e==c | e==d), continue; endfor f=1:9if (f==a | f==b | f==c | f==d | f==e), continue; endfor g=1:9if (g==a | g==b | g==c | g==d | g==e | g==f), continue; endfor h=1:9if (h==a | h==b | h==c | h==d | h==e | h==f | h==g), continue; end for i=1:9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continue;end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a+b==c & d+e==f & g+h==i*10 & a<b & d<e & a<d & g<h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num2str(b), '=', num2str(c), ' ', ...num2str(d), '+', num2str(e), '=', num2str(f), ' ', ...num2str(g), '+', num2str(h), '=', num2str(i), '0']) 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 %% 共有10个endt3=toc;fprintf('\n The elapsed time(measured by tic/toc) is: %g',t3)附录1B (fulu1B.m):t=cputime;n=0;for a=1:9for b=1:9if b~=afor c=1:9if c~=a & c~=bfor d=1:9if d~=a & d~=b & d~=cfor e=1:9if e~=a & e~=b & e~=c & e~=dfor f=1:9if f~=a & f~=b & f~=c & f~=d & f~=efor g=1:9if g~=a & g~=b & g~=c & g~=d & g~=e & g~=ffor h=1:9if h~=a & h~=b & h~=c & h~=d & h~=e & h~=f & h~=gfor i=1:9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a+b==c & d+e==f & g+h==i*10 & a<b & d<e & a<d & g<h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num2str(b), '=', num2str(c), ' ', ...num2str(d), '+', num2str(e), '=', num2str(f), ' ', ...num2str(g), '+', num2str(h), '=', num2str(i), '0'])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 end;end;end;end;end;end;end %% 共有17个endtime=cputime-t附录2 (fulu2.m,提速版):t02=clock;n=0;A1=1:9;for i1=1:9a=A1(i1); A2=A1([1:i1-1,i1+1:9]);for i2=1:8b=A2(i2); A3=A2([1:i2-1,i2+1:8]);for i3=1:7c=A3(i3); A4=A3([1:i3-1,i3+1:7]);for i4=1:6d=A4(i4); A5=A4([1:i4-1,i4+1:6]);for i5=1:5e=A5(i5); A6=A5([1:i5-1,i5+1:5]);for i6=1:4f=A6(i6); A7=A6([1:i6-1,i6+1:4]);for i7=1:3g=A7(i7); A8=A7([1:i7-1,i7+1:3]);for i8=1:2h=A8(i8); i=A8([1:i8-1,i8+1:2]);if a+b==c & d+e==f & g+h==i*10 & a<b & d<e & a<d & g<h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num2str(b), '=', num2str(c), ' ', ...num2str(d), '+', num2str(e), '=', num2str(f), ' ', ...num2str(g), '+', num2str(h), '=', num2str(i), '0'])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t2=etime(clock,t02);fprintf('\n The elapsed time(measured by clock/etime) is: %g',t2)附录3 (Turbo C 程序,fulu3.c):#include<stdio.h>main(){ int a,b,c,d,e,f,g,h,i,j,n=0;printf("\n\n");for (a=1;a<=9;a++){for (b=1;b<=9;b++){if (b==a) continue;for (c=1;c<=9;c++){if (c==a||c==b) continue;for (d=1;d<=9;d++){if (d==a||d==b||d==c) continue;for (e=1;e<=9;e++){if (e==a||e==b||e==c||e==d) continue;for (f=1;f<=9;f++){if (f==a||f==b||f==c||f==d||f==e) continue;for (g=1;g<=9;g++){if (g==a||g==b||g==c||g==d||g==e||g==f) continue;for (h=1;h<=9;h++){if (h==a||h==b||h==c||h==d||h==e||h==f||h==g) continue;for (i=1;i<=9;i++){if(i==a||i==b||i==c||i==d||i==e||i==f||i==g||i==h) continue;elseif ((a+b==c)&&(d+e==f) &&(g+h==10*i)&&(a<b)&&(d<e)&&(a<d)&&(g<h)){printf ("%3d: %d+%d=%d, %d+%d=%d, %d+%d=%d0 ",++n,a,b,c,d,e,f,g,h,i);if (n%3==0) printf("\n");} } } } } } } } } }}}附录4 (Mathematica 程序,fulu4.nb):Timing[ (*a+b=c, d+e=f, g+h=i0*)Clear[n,a,b,c,d,e,f,g,h,i]; n=0;For[a=1,a<=9,a++,For[b=1,b<=9,b++,If[b!=a,For[c=1,c<=9,c++,If[c!=a&&c!=b,For[d=1,d<=9,d++,If[d!=a&&d!=b&&d!=c,For[e=1,e<=9,e++,If[e!=a&&e!=b&&e!=c&&e!=d,For[f=1,f<=9,f++,If[f!=a&&f!=b&&f!=c&&f!=d&&f!=e,For[g=1,g<=9,g++,If[g!=a&&g!=b&&g!=c&&g!=d&&g!=e&&g!=f,For[h=1,h<=9,h++,If[h!=a&&h!=b&&h!=c&&h!=d&&h!=e&&h!=f&&h!=g, For[i=1,i<=9,i++,If[i!=a&&i!=b&&i!=c&&i!=d&&i!=e&&i!=f&&i!=g&&i!=h &&a+b==c&&d+e==f&&g+h==10*i&&a<b&&d<e&&a<d&&g<h,Print[++n,": ",a,"+",b,"=",c,",",d,"+",e,"=",f,",",g,"+",h,"=",i,"0"]] ] ] ] ] ] ] ] ] ] ] ] ] ] ] ] ] (* total have 17 right ")"s *)]附录5 (Matlab 程序,fulu5.m):程序基本上同附录1,只要将倒数第 4 行至倒数第9 行换成下列 5 行即可.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100*a+10*b+c)+(100*d+10*e+f)==(100*g+10*h+i) & a<d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100*a+10*b+c), '+', num2str(100*d+10*e+f), '=', num2str(100*g+10*h+i)])附录6 (Matlab 程序,fulu6.m):程序基本上同附录1,只要将倒数第4行至倒数第9 行换成下列 6 行即可.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a/(10*b+c)+d/(10*e+f)==g/(10*h+i) & a<d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 num2str(b), num2str(c), '+', ...num2str(d), '/' , num2str(e) , num2str(f), '=', num2str(g), '/', num2str(h), …num2str(i)])。

数学游戏:分数字、按要求填数(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数学游戏:分数字、按要求填数(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数学游戏:分数字、按要求填数(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分数字:请将方格分成5个区域,每个区域必须包含1~3这三个数字。

分数字(1)分数字(2)分析:这一题考察孩子的观察能力,只要细心、耐心一点,恰当的分割,使每一块区域都有1、2、3这三个数字就可以了。

答案如下分数字(1)答案分数字(2)答案配套练习:练习1:将下列方格分成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必须包含1~4这四个数字。

练习1(1)、(2)(提示:上面的图是两小题的图片,大家可以做一做,明天小编会在评论区,发所有练习的答案。

)按要求填数:例题1:按要求填数1、每一行、每一列都要分别填入1~3这三个数字,且不重复。

2、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粗框内所填数字的总和。

例题1教学图分析:第一行第一列的数单独在一个粗框,且粗框左上角的数字是3,根据题目要求中的第二条,只能填数字3。

同样道理第三行第三列,也就是右下角的那一格应该填数字1。

例题1讲解图1再看第一行剩下的两格,它们也在一个粗框内,且左上角的数字是3,所以这两格一定是数字1和2。

题目要求中的第一条说了,每一行、每一列的数字不重复,第三列已经有数字1了,因此第一行第三格只能填数字2,第二格填数字1。

第二行三格在一个粗框内,目前还无法确定每一格怎么填。

那先考虑第三行,第三行前两格还没填,这个粗框左上角的数字是5,应该填数字2和3,第一列已经有数字3了,因此第三行第一格填数字2,第二格填数字3。

最后根据每一列都要分别填入1~3这三个数字,就可以把第二行的数字都填出来。

例题1答案总结:通过上一个例题,很容易发现:我们应该先填,由一个格子组成的粗框,这种情况下,粗框中的数字等于左上角的数字。

填出这些数字,再结合题目题目中的两条要求,就不难填出所有答案了。

配套练习:练习2:按要求填数1、每一行、每一列都要分别填入1~4这四个数字,且不重复。

2、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粗框内所填数字的总和。

练习2例题2:按要求填数1、每一行、每一列都要分别填入1~4这四个数字,且不重复。

数字填图DGSS教程02-前期准备

数字填图DGSS教程02-前期准备

①投影变 换--投影 转换--成 批文件投 影转换
方法一
成批文件投影转换
②设置“当前投 影参数”与“目 的投影参数 ”
③开始投影
第四步:投影变换
方法二 工作区直接投影转换
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中,在 文件中打开需要进行投影变换的地形数 据。
④ 开始转换
① 选择文件
③ 目的 投影参数
在投影变换中进行转换,用 工作区直接投影转换。
矢量字库目录C:\PROGRAM FILES\DGSS\CLIB 系统库目录C:\PROGRAM FILES\DGSS\SLIB 系统临时目录C:\PROGRAM FILES\DGSS\TEM
注意:安装完成后,在工作盘D盘根目录下建立DGSdata文件夹
工作数据的 路径下所有 的图幅,双 击图幅下的 数字填图即 可进入图幅 数据。
2.5.6 对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 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
2.5.7 对前人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原始资料 (如野簿,实际材料图,野外手图,编稿地质图等), 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经野外调查验证后,筛选 出可以利用的地质路线资料,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 录入到数字填图系统中,并进行批注,可与实测地
进入数字地质调查综合信 息平台后的界面
野外实际数据
成果数据
快捷方式进入地质路线及剖面
实测剖面的界面
工作数据的 路径下所有 的图幅
第一次进入数字填图桌面系
统时需要在设置中设置工作 数据、系统数据的路径及修 改目录环境。
2.4 图幅PRB库的建立 2.4.1 打开DGSS填图程序 2.4.2 选择工作区 2.4.3 1:50000图幅选择
2数字地质填图前期准备填图前期准备2数字地质填图前期准备21野外数据采集装备22数字地形资料23数字填图程序的安装23数字填图程序的安装24图幅prb库的建立25前人地质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利用及数字化21野外数据采集装备准备211数字填图装置212野外数据采集器213野外数据采集装备要求2

数字填图问题集锦

数字填图问题集锦

数字填图问题集锦(收集)1、请问B过程是归属上一个R过程,还是下一个R过程?在定界线点的时候,是先P过程,还是先B过程。

谢谢!答:一般先定P过程,再定B过程。

B过程中的R编号一般填写已经存在的R编号,即上1条R过程;如地质点上的B过程不属于任何R过程,其R编号可填0,也可以不填。

2、我的th500爲什麽只有GPS點沒有了地圖了?答:当GPS点超过图面范围时就会出现此现象。

应该是背景图层有问题,参数不正确或者图的范围不包括当前所处位置。

3、①由于路线较长,一次两次完成不了,中途转到桌面系统进行整理,然后再通过手图组织生成野外手图转到掌上机,出现P和R描述内容不显示现象(别的内容显示正常),请教专家如何解决?②路线调查过程中脉岩在掌上机上是如何表达?脉岩在路线调查过程中经常遇到,表示成rb过程又过于复杂,请问专家如何解决?答:①因为桌面转出掌上机数据只转出了跟图形有关的部分,而描述文件时单独存储在“Note”文件夹中的,建议你不要把原来的野外路线数据删除,而是覆盖,这样路线中的note 文件夹还保留以前的内容,就不会出现你说的现象了。

②需要进行的拓扑造区的脉岩必须用两条界线表示,如果不需要拓扑,则可以用一些符号和线型表示。

4、区调项目填图工作已经结束,现在正在编制实际材料图,但有些微小地质体在路线中没有控制,需要补点,请问能不能不设计路线只定一个点,具体该怎么操作,谢谢!答:程序中完全可以在PRB或者实材图单独增加一个地质点,但此修改过程应严格遵守填图工作有关技术规范,在对原始资料增删改时要慎重。

5、在室内整理时,增加产状和采样时,检查出现无路线号和无地质点号,请问一下该怎么处理,编号是怎么处理。

答:所有的路线过程都要填写“路线号”和“地质点号”这两个关键字段,如果在野外没有填上,回到室内也可以补充。

6、打开工程图件的时候出现“当前工程中有文件地图参数不匹配”,并且修改后再次打开也会出现!答:造成此现象一般有如下原因,请逐一检查排错:1 工程中的文件地图参数不一致2 工程中的文件被物理删除了3 工程图例板找不到了(可以在工程文件列表中弹出右键菜单,选择关联图例文件,然后把图例版文件名清空即可)7、剖面起点坐标的地理坐标值格式是什么样的啊答:标注高斯实际坐标,单位是“米”,一般横坐标整数部分是6位,纵坐标是7位。

数字填图规范

数字填图规范

数字填图规范(讨论稿)2011年12月项目要求1、项目组需统一修订各项目的字典库,一方面添加和本项目有关的人员、填图单位、岩石类型等内容,另一方面删除和本项目无关的内容。

2、岩性代号和花纹按国标GB958-99执行,有关内容见附表。

国标中没有的内容可按相关规则编制,并报处里统一执行。

(杜绝个人一些错误书写习惯)地质路线1、野外地质点、分层线、产状、样品、照片等要求有GPS点控制。

2、记录内容P:地质点注意对宏观特征的观察。

断层点先描述断层特征,再叙述围岩特征;界线点先描述界线两侧地质内容,后描述接触关系,注意接触证据的收集。

(注:如界线处被第四系覆盖,关系不明,就如实描述,不用推测关系;整合接触也要叙述证据;角度不整合一定要有界线两侧岩层产状、不整合面等相关证据)B:只描述接触关系类型和接触证据。

R:如与上点岩性相同,简单描述岩性即可;如岩性不同则正常描述。

重点描述沿途露头、粒度、矿物、夹层中比例等变化特点。

3、路线小结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工作量;其次主要成果,包括路线中主要地质内容和对本次路线的一些个人认识;最后是存在问题。

4、自检包括地质内容检查和PRB逻辑关系检查。

建议自检和路线小结另存为Word文档。

5、要求路线中甲级点+乙级点大于总地质点数的90%,杜绝丁级点。

①甲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图文并茂。

②乙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文图基本符合,必要描述内容如接触关系、点间记录的连续性、路线小结等较详细、完整。

③丙级点指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较多,描述简单,文图有多处不符,必要描述内容过于简单、潦草。

④丁级点地质点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很多,必要描述内容基本达不到要求,甚至是错误的,没有意义的地质点。

6、加强对产状数据的收集。

岩层产状要求1公里测量一个产状,发生变化时必须测量;侵入体注意收集节理、接触面产状;擦痕、枢纽、柱状节理、矿物生长等线理产状。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ppt课件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ppt课件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1) 属性联动浏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数字拼图练习题

数字拼图练习题

数字拼图练习题1.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有趣而挑战性的数字拼图练习题,它可以帮助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练习是一个数字拼图,需要将九个数字放置在一个3x3的方格中,使得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2. 在开始此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练习的规则。

我们会得到一个3x3的空方格,其中包含了九个小方格。

我们需要将数字1到9填入这九个小方格中,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

填入数字的顺序没有要求,也没有限定。

3.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出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位于一行或一列上的三个数字相加,并验证它们的和是否相等。

同样,对于对角线,我们需要将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并验证它们的和是否相等。

4. 为了简化解题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位置开始,一步一步地向下移动。

假设我们选择了左上角的位置,那么我们可以将数字1放置在此处。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数字2放置在右上角的位置,这样我们就保证了顶行的和为3。

随后,我们可以将数字3放置在中间位置,这样我们就保证了对角线上的和为3。

5.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填入剩下的数字。

我们可以选择将数字4放置在左中位置,这样我们就保证了左列的和为7。

此时,我们会发现右列和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并不相等。

这意味着我们之前的选择不正确。

6.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其他的数字组合。

我们可以将数字4放置在右中位置,这样我们就保证了右列的和为7。

继续尝试,我们可以将数字5放置在左下角的位置,从而保证了底行的和为9。

7. 接下来,我们可以选择将数字6放置在中间底部的位置,这样我们就保证了对角线上的和为9。

现在,我们只剩下两个数字,即7和8。

我们尝试将数字7放置在右下角的位置,并发现其不会影响任何行、列或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

8. 最后,我们将数字8放置在中间右侧的位置,完成整个数字拼图。

我们可以验证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为15,符合我们的要求。

数字填图

数字填图

第六讲 数字填图填图是一种运算游戏,他要求把一些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填进各类图形,这不仅可以提高运算能力,而且更能促使你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使你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一】如下图,把3、4、6、7四个数填在四个空格里,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都得14,怎样填?【例二】如图所示,在圆圈里填上不同的数,是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2.【例三】如右图,把1、2、3、4、5五个数填入五个圆圈里,使每条斜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是8.知识导航例题精讲5【例四】如右图所示,把适当的数填到三角形的空圈里,使每条直线上3个圈中的数相加都是10.【例四】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得数都18.7106 【例五】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四个数相加得数都34. 161311 10 97 1215【例六】请你把1、2、3这三个数填在下图中的方格中,使每行、每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1 23【例七】把1、2、3、4、5、6、7七个数填在右图中的七个圆圈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2。

【例八】把1、2、3、4、5、6六个数填在右图中的六个圆圈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9。

1、如右图,把2、3、4、5、6填入右图的五个方格里,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之和等于:①11、②12、③13.2、如右图,把1、2、3、4、5五个数填入五个圆圈里,要求分别满足一下条件:(1)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8;(2)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9;(3)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10.(1) (2) (3)3、把11、12、13这三个数填在方格中,使每行、每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4、 如图所示,从2、3、4、5、6中先取适当的数填入小圆圈,使同一个大圆上的小圆圈中的四个数的和①都等于15,②都等于16.17家庭作业。

数字填图教程

数字填图教程

1.2 数字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数字地质调查 - 从地质填图中应用计算
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入手,在确定地质填 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地质 填图的规律,在不约束地质工作者地质调
查思维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
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
项地质观测数据。
1.2 数字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①mapgis主菜 单中选择 “输入编 辑”—“新建 工程”—“从 文件导入”
③在工程中添加项目, 将校正后的原图文件 全部添加,套合原图 与标准图框
第四步:投影变换
①投影变 换--投影 转换--成 批文件投 影转换
方法一
成批文件投影转换
将原图文件进行投影变换,目 的是将单位“毫米”转化成 “米”
2.1.1
数字填图装臵(the devices for digital mapping ): 是用于数字填图的 现代化野外设备,它 们包含下列五件基 本装臵:
数字填图装臵
(1) 用于野外数据采集的掌上计算机(可以是运行PLAM OS 或WINDOWS CE的掌上计算机、手持计算机、平板电脑); (2) GPS(可以是PC插槽接口GPS、夹克GPS或蓝牙GPS); (3) 便携式计算机(CPU PIII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20G以上);
(3) 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相机;
(4) 数字语音录入笔。
2.1.2 野外数据采集器
野外数据采集器是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 重要平台,是野外数据获取技术的基础。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观测的工作方式要 求随身带到野外的设备: • 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 • 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 • 具有与室内所用系统的接口 • 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应体积小、重量轻、功 耗低、连续工作时间长等。

数字的形填充应用题

数字的形填充应用题

数字的形填充应用题形填充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训练方式,它要求我们在指定的形状内填充正确的数字,以满足给定的条件。

这种应用题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于数字的形填充应用题,并通过图例和解题思路来分析。

1. 题目一:根据下图所示,填充正确的数字。

(图例)解题思路:观察图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小方格中都有一个数字或一个算式。

我们需要根据规律填入正确的数字。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每行和每列的数字满足一定的关系。

例如,第一行的数字依次递增,而第一列的数字依次递减。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始终为同一个值。

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依次填入数字。

2. 题目二:根据下图所示的形状,填充正确的数字。

(图例)解题思路:观察图例,我们可以看到形状中的一些数字已经给出,我们需要根据已有数字的规律来填充其他空白位置。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每行和每列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图例中缺失的数字。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斜线上的数字之和也相等。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填入正确的数字。

3. 题目三:根据下图所示的形状,填充正确的数字。

(图例)解题思路:观察图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小方格中都有一个数字和一个算式。

我们需要根据已有数字和算式的规律来填充其他空白位置。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每行和每列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图例中缺失的数字。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也相等。

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填入正确的数字。

总结:数字的形填充应用题是一种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好方法。

通过观察规律和进行计算,我们可以正确填充数字,满足给定的条件。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仔细观察,并且善于总结规律。

希望通过这些形填充应用题的训练,能够提高大家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字数:500字)。

幼儿园数学涂色题

幼儿园数学涂色题

幼儿园数学涂色题一、认识数字涂色1. 画有 10 个气球的图片,每个气球上标有数字 1 到 10,请小朋友根据数字涂上相应的颜色,比如数字 1 涂红色,数字 2 涂蓝色等。

2. 给出一张画有许多小动物的画,每个小动物身上有数字,让小朋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来涂色,奇数涂一种颜色,偶数涂另一种颜色。

二、简单加减法涂色1. 画一棵大树,树上有10 个苹果,旁边有算式3+2=5,让小朋友把 5 个苹果涂上颜色。

2. 设计一些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如花朵、糖果等,旁边写上算式,让小朋友通过计算后给相应数量的物品涂色。

三、形状与颜色结合1. 画各种形状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每个图形标上不同的颜色,让小朋友根据要求涂色,例如把所有红色的圆形涂上蓝色。

2. 给出一张画有混合形状和颜色的图案,提出任务,如把蓝色三角形和绿色正方形涂上黄色。

四、比较大小涂色1. 画两组数量不同的水果,旁边标上数字,让小朋友比较大小后,给数量多的那组水果涂上颜色。

2. 给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小朋友找出最大或最小的数字,然后给对应的图案涂色。

五、规律涂色1. 画一排有规律排列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圆形……让小朋友接着涂出后面的图形颜色。

2. 设计一些数字或颜色有规律的序列,让小朋友按照规律进行涂色。

六、位置涂色1. 在一张纸上画出九宫格,每个格子里有不同的图案,给出位置提示,如左上角的图案涂红色,让小朋友完成涂色。

2. 设计一些复杂的位置关系,如第二行第三个、第三行第一个等,让小朋友准确涂色。

七、时间概念涂色1. 画一个钟面,标上不同的时间,让小朋友根据时间给相应的区域涂上颜色,如 12 点到 2 点涂蓝色。

2. 给出几个不同的时间段,让小朋友在对应的时间区域涂上颜色。

数字搭积木用积木拼凑出数字形状(幼儿园大班数学试题)

数字搭积木用积木拼凑出数字形状(幼儿园大班数学试题)

数字搭积木用积木拼凑出数字形状(幼儿园大班数学试题)数字搭积木用积木拼凑出数字形状数字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小朋友在数学学习的初期都需要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数字。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字,搭积木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具。

通过积木的形状和拼凑,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字的形态和组成。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利用积木拼凑出数字形状。

1. 数字的基本形态在开展数字搭积木活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数字的基本形态。

数字由若干个直线组成,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数字。

例如,数字1由一个上下相连的直线组成,数字2由两个直线组成,数字3由两个直线和一个弯曲的直线组成,以此类推。

2. 利用积木拼凑数字形状在教具中,常用的积木形状是方形和长方形。

通过这些基本形状的积木,孩子们可以拼凑出各种数字形状。

比如,可以使用方形积木来拼凑数字1,只需要将两个方形积木垂直并排放置即可。

可以使用长方形积木来拼凑数字2,将两个长方形积木水平堆叠放置。

同理,可以根据数字的形态,通过合理搭建积木来拼凑出其他数字形状。

3. 组织搭积木活动为了让活动更加有趣和有效,我们可以组织搭积木比赛。

首先,将数字形状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几个不同的积木。

然后,将这些部分的积木放置在一个盒子里,让每个小朋友轮流从盒子里选择积木来搭建数字形状。

活动结束后,评选最快搭建完成或者搭建得最好的小朋友。

4. 拓展应用除了数字形状的拼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积木的应用。

比如,可以将积木染上不同的颜色,让小朋友通过搭建积木来认识和理解数字的大小。

通过观察不同数字用积木搭建成的形状,并比较形状的大小,培养小朋友对数字大小的概念。

可以使用积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练习,让小朋友通过拼凑积木来解决数学问题。

总结起来,通过数字搭积木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字的形态和组成,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数字搭积木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7_数字填图问题

实验7_数字填图问题

Matlab 程序自己动手!
这里的三个问题都是有穷问题,如果是无穷问题, 如“费马大定理”,计算机可能就无能为力了。 但如果能将无穷问题可以转化成有穷问题,则仍 然可以发挥计算机的特长,如著名的“四色问题”。
下面介绍的两个问题,目前还没见到它们的逻辑 解法,但利用计算机却可以成功解决。
数字填图问题四
{a,d} 最小为 {2,4},从而 g > 5。 + a d g b e h c f i
g > 5
④ 若 g = 6,则 h+i = 3,故 {h,i} = {1,2},
{a,d} 最小为 {3,4},从而 g > 6。
g+h+i=9
g > 6 ⑤
当 g > 6 时,因为 g+h+i = 9,故 h+i < 3,无解。
当 g+h+i=9 时,问题无解
逻辑解法
考虑 g+h+i=18 的情形
由前面的推理可知 g > 3,下面按 g = 9,8,7,6,5,4 逐个讨论。 a+b+c+d+e+f=45-18=27 + a d g b e h c f i
① g=9,记 L=a+d,M=b+e,N=c+f,则:
g+h+i=18
问题背景和实验目的
所谓计算机证明是指充分发挥计算机计算速度 快和会“推理”的特点,用计算机程序模拟解题 或进行穷举检验,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如著名的 “四色问题”。但几乎所有的数学家对计算机证 明持保留态度。 本实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填图问题,研究 这类问题的逻辑推理解法和计算机解法。

数字拼图题练习题

数字拼图题练习题

数字拼图题练习题在数学学习中,数字拼图题是一种常见的练习题型。

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拼图题练习题,希望对大家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填写拼图中的数字。

提示1:该数字是两位数;提示2: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提示3:个位上的数字是4。

请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思路。

解答与思路:根据提示3,个位上的数字是4,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填写为4。

根据提示2,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因此十位上的数字填写为6。

所以正确答案是46。

第二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填写拼图中的数字。

提示1:该数字是三位数;提示2:百位上的数字是2;提示3:个位上的数字是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的奇数;提示4:十位上的数字是奇数。

请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思路。

解答与思路:根据提示2,百位上的数字是2,因此百位上的数字填写为2。

根据提示4,十位上的数字是奇数,因此十位上的数字可以填写为3、5、7或9。

根据提示3,个位上的数字是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的奇数,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可以填写为5、7或9。

所以正确答案有多种可能,例如231、251、271等都是正确的。

第三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填写拼图中的数字。

提示1:该数字是四位数;提示2:千位上的数字是1;提示3:百位上的数字是0;提示4:个位上的数字是比千位上的数字大1的偶数;提示5:十位上的数字是0。

请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思路。

解答与思路:根据提示2,千位上的数字是1,因此千位上的数字填写为1。

根据提示3,百位上的数字是0,因此百位上的数字填写为0。

根据提示5,十位上的数字是0,因此十位上的数字填写为0。

根据提示4,个位上的数字是比千位上的数字大1的偶数,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填写为2。

所以正确答案是1020。

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拼图题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技巧。

在解答题目时,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提示逐步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这种题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填数问题初中

填数问题初中

填数问题初中数学中通常涉及到逻辑推理、数字规律和代数等知识点。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或限制下,填入适当的数字以满足某种要求或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填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数字拼图:
给定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图形或表格,其中一些数字是已知的,
而另一些数字是空的。

要求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得整个图形或
表格满足某种规律或条件。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通过观察、试验
和逻辑推理来解决。

解决方法:
•观察已知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尝试填入可能的数字,并检查是否满足条件。

•使用逻辑推理和排除法来缩小可能的数字范围。

2.幻方:
幻方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正方形表格,其中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给定一些数字,要求填入其他数字以构成一个幻方。

解决方法:
•了解幻方的基本性质,如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之和相等。

•尝试填入数字,并使用排除法来确定其他位置上的数字。

•利用已知数字之间的关系,逐步推导出其他数字。

3.数字序列:
给定一个数字序列,其中某些数字是未知的。

要求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得整个序列满足某种规律或条件。

解决方法:
•观察已知数字之间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使用代数方法,如方程或不等式,来求解未知数字。

•在填入数字后,检查整个序列是否满足给定条件。

在解决填数问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和试错法。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格子画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格子画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格子画练习题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是打下了日后学习数理化的基础。

而在数学学习中,小格子画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练习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格子画的练习题。

第一题:颜色填充根据给定的图形,在小格子里填充相应的颜色。

例如,给定一个由4个小格子组成的正方形,要求在其中的3个小格子上填充蓝色,一个小格子上填充黄色。

在小格子画上正确填充颜色,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练习。

第二题:线条延伸在小格子画中,给定一个由水平和垂直线条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延伸出符合规律的线条。

例如,给定一个由三个水平线条和两个垂直线条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将图形延伸,补全一条水平线条和两条垂直线条,使得图形保持对称和规律。

第三题:图形剪纸小学生喜欢剪纸活动,而在小格子画练习题中,也可以加入图形剪纸的元素。

例如,给定一张由小格子组成的正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将纸板剪成指定的形状图案,可以是动物、植物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剪纸技巧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题:数字填充在小格子画练习题中,数字填充是常见的题型。

例如,给定一个由小格子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将数字1到9填充到小格子中,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和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这种题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题:图形重建在小格子画练习题中,图形重建是一类较为复杂的题型。

例如,给定一个由小格子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图形的一部分或者部分规律来重建完整的图形。

这种题型对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小数学格子画练习题,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互相学习和进步。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格子画练习题的作业经典案例不胜枚举,每个练习题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周数字填图问题一、问题背景和实验目的数字填图问题是数学问题的一种趣味形式.早在19世纪后半期,一些数学家就在报刊中大量使用数字填图游戏和字谜游戏等,目的是使业余爱好者也能通过简单的形式去认识、理解和琢磨深奥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中甚至包括困惑了世间智者350多年、于1994年才刚刚被证明了的“费马大定理”.100多年来,数字填图问题对数学界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知道,数学问题一般都经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才得以解决.而逻辑证明是指从一些公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来证明问题.但随着20世纪4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改变了整个世界,计算机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于是,能否用计算机来证明数学问题便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所谓计算机证明是指充分发挥计算机计算速度快和会“推理”的特点,用计算机程序模拟解题或进行穷举检验,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几乎所有的数学家对计算机证明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相信,只有逻辑证明才是真正可靠的.但“四色问题”的证明,又使他们感到困惑,因为“四色问题”的证明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证明.能否用计算机来证明数学问题的争论可能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本实验旨在通过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数字填图问题的探究,谈谈这类问题的逻辑推理解法和计算机解法.二、相关函数(命令)简介1.cputime命令:记录执行本命令时的Matlab时钟的时间(秒).2.tic命令:开始计时.3.toc命令:结束计时.4.disp(x):输出矩阵x.x的各项应为字符,所以在输出时要进行转化.相关的命令有:num2str( ):把数值转化为字符;mat2str( ):把矩阵转化为字符.三、实验内容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来谈谈数字填图问题的两种解法.然后通过几个稍复杂问题的探究,从中展示逻辑推理的严谨以及计算机解法的魅力,启迪我们去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注:在本实验中,将表达式abc理解为abc,即100*a+10*b+c,其余类似,不另加说明.(一)、一个简单的问题及其解答问题一:在图 1 的几个加法等式中,每个□表示一个非零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问有多少个解?图1【逻辑解法】 为简洁起见,将它的 3 个式子记作: a + b = c ,d + e = f ,g + h = i 0,若问题有解,则显然有 i = 1,且(a + b ) + (d + e ) + (g + h ) = c + f + i ⨯ 10,故 45 = (a + b + c ) + (d + e + f ) + (g + h + i ) = 2 (c + f ) + i ⨯ 11,即 c + f = 17,故 c = 8,f = 9 或 c = 9,f = 8.考虑到 a ~ i 互不相同,当要求 a < b ,d < e ,g < h 时,有如下 4 组解(见下表):注:本问题实际上仅有 2 个解是本质的,即表中的第 2、3 行,第 4、5 行所代表的解仅是位置不同而已.如不要求 a < b ,d < e ,g < h ,则解的个数是 1212124C C C 个.【计算机解法】为验证此结果,可用 Mathematica 、Matlab 、Turbo C 等软件进行模拟解题,充分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进行穷举法检验.实践表明本问题解的情况恰如上所述.用 Matlab 实现的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1,这一算法比较慢(一个更慢的算法参见附录1B ,试分析其原因),而一个提速的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2,Turbo C 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3,而Mathematica 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4.【评论】这个问题的逻辑解法十分简单,或许根本不需要计算机解法,但所用程序有一定的代表性,稍加修改即可解决一系列问题,这点可从下面的问题中看到.(二)、几个较复杂的问题及其解答问题二:在图 2 的 4 个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非零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问 (A )、(B )、(C ) 和 (D ) 这 4 种情形分别有多少个解?图2讨论:显然,情形 (C ) 无解.情形 (D ) 与 情形 (C ) 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因此也无解.情形 (B ) 与 情形 (A ) 实际上也是同一个问题.我们先讨论情形 (A ) 的解的个数.【逻辑解法】为简洁起见,将此竖式记作:abc + def = ghi ,即 ,其中 a ~ i 代表 1 ~ 9 这 9 个互不相同的非零数字.据九余数性质可知,两个“加数”中的六个数字之和被 9 除的余数应等于“和数”中的三个数字之和被 9 除的余数.又这两个“加数”与“和数”中共九个数字正好是1,2,⋅ ⋅ ⋅,9,它们的和为 45,被 9 除的余数是 0,易见“和数”的三个数字之和被 9 除的余数必为 0,也即:“和数”是 9 的倍数.注意到题设可知,“和数”的三个数字之和必定为:g + h + i = 9 或 g + h + i = 18.<1> 考虑 g + h + i = 9 的情形.(1) 首先必定有 g > 3,否则 {a ,d } 最小为 {1,2},{b ,e } 最小为 {4,5},{c ,f } 最小为 {6,7},此时已有 abc + def > 400,与 g ≤ 3 矛盾.故 g ≥ 4;另外,g ≤ 6 为显然;(2) 若g = 4,由 g + h + i = 9,h + i = 5,故 {h ,i } 最小为 {1,4} 或 {2,3};但已有 g = 4,故 {h ,i } 为 {2,3},而 {a ,d } 最小为 {1,4},从而g ≥ 5,与 g = 4 矛盾;(3) 若g = 5,由 g + h + i = 9,h + i = 4,故 {h ,i } 为 {1,3};而 {a ,d } 最小为 {2,4},从而g ≥ 6,与 g = 5 矛盾;(4) 若 g = 6,由 g + h + i = 9,h + i = 3,故 {h ,i } 为 {1,2};而 {a ,d } 最小为 {3,4},从而g ≥ 7,与 g = 6 矛盾.综上所述,g + h + i = 9 的情形下问题无解.<2> 考虑 g + h + i = 18 的情形.由于 g ≥ 4(理由同上),以下按 g = 9,8,⋯,4 的顺序分类讨论:(1) g = 9,则 h + i = 9.由于 a ~ i 互不相同,于是 g ,h ,i 的可能的取值见下表:对这些竖式有序地交换两个加数的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可得到每个类型的 8(=121212C C C ) 个不同竖式 (解),小计有解 12 ⨯ 8 = 96 个.注意:表中的第 2、5、6、9 列为容易造成失解的地方,要特别留意. 完全类似地有如下一系列过程:(2) g = 8,则 h + i = 10.仿(1),小计有解 10⨯8=80 个,解例见下表:(3) g = 7,则 h + i = 11.小计有解 5⨯8=40 个,解例见下表:(4) g = 6,则h + i = 12.小计有解6⨯8=48 个,解例见下表:(5) g = 5,则h + i = 13.小计有解5⨯8=40 个,解例见下表:(6) g = 4,则h + i = 14.小计有解4⨯8=32 个,解例见下表:结论:本问题的解的个数为:(12 + 10 + 5 + 6 + 5 + 4) ⨯ 8 = 42 ⨯ 8 = 336.注:<1>如不考虑两个加数的上下位置关系,则总的解的个数为:42 ⨯ 8/2 = 168.<2>由于情形(B) 与情形(A)是同一个问题,故解的个数也为:42 ⨯ 8 = 336.【计算机解法】为验证此结果,仍用Matlab、Mathematica、Turbo C 编程进行模拟解题,充分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进行穷举法检验.实践表明本问题有且只有336 个不同竖式(解),而Matlab 程序清单可参见附录5,你可发现它与附录 1 十分相似.【评论】这个问题的逻辑解法较复杂,而计算机解法则是如此的简单快捷,运行整个程序不要 1 分钟.实际上非常复杂的“四色问题”的证明也是这样:对1482 种有代表性地图的分析,若依靠人工去做,可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用计算机,只要1200 小时即告完成.这还是70 年计算机的计算水平,若用现在的计算机,计算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一天!问题三:在图 3 的加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非零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问可有多少个解?【逻辑解法】为简洁起见,将此竖式记作:a + bc + def = ghi或,其中a ~ i代表1~ 9 这9 个互不相同的非零数字.据九余数性质并采用完全类似问题二的讨论可知,“和数”的三个数字之和必定为:g + h + i = 9 或g + h + i = 18.同时,g≠ 1,否则 d = 1;另外g > d,从而g = d + 1.由于9 ≥ g ≥ 2,以下按g = 9,8,7,⋅⋅⋅,2 的顺序分类讨论:(0) g = 9,d = 8.则h + i = 9.由于a ~ i互不相同,于是g,h,i的可能的取值为(见下表):图3小计有解0 个.(1) g = 8,d = 7.则h + i = 1(不可能,舍去) 或h+i=10.由于a ~ i互不相同,于是g,h,i的可能的取值为(见下表):对这些竖式有序地交换三个加数的个位数、两个加数的十位数,可得到每个类型的12 个不同竖式(解),小计有解2⨯12=24 个.完全类似地有如下一系列过程:(2) g = 7,d = 6.则h + i = 2(不可能,舍去) 或h+i=11.仿(1),小计有解2⨯12=24 个.(3) g = 6,d = 5.则h + i = 3 或h + i = 12.有解1⨯12=12 个,解例见下表:(4) g = 5,d = 4.则h + i = 4 或h + i = 13.有解3⨯12=36 个,解例见下表:(5) g = 4,d = 3.则h + i = 5 或h + i = 14.有解2 ⨯ 12 = 24 个,解例见下表:(6) g = 3,d = 2.则h + i = 6 或h + i = 15.有解2 ⨯ 12 = 24 个,解例见下表:(7) g = 2,d = 1.则h + i = 7 或h + i = 16.有解2 ⨯ 12 = 24 个,解例见下表:结论:本问题的解的个数为:(2 + 2 + 1 + 3 + 2 + 2 + 2) ⨯ 12 = 168.【计算机解法】让我们再尝试计算机解法.仍用Matlab、Mathematica、TurboC 编程进行穷举法验证,程序清单类似于附录1~附录5,不再另附.运行结果表明本问题的确有且只有 168 个不同竖式(解),要说明的是:该程序在一般的计算机上运行一次也只需不到 1 分钟.【评论】也许有人会说,你的问题还仅是一个有穷的问题,象“费马大定理”这样的无穷问题,你的计算机就无能为力了! 情况或许是这样.但应该注意到:非常复杂的“四色问题”也是一个无穷问题,但妙就妙在有人能将它们缩小到 1482 种有代表性地图以内,从而成为一个有穷的问题!至此,对于计算机解题的作用恐怕再不能视而不见了! 下面的两个问题也是成功地运用计算机解题的的一些典型例子,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它们的推理解法.问题四:图 4 的加法等式是:两个真分数之和等于第三个真分数,每个□表示一个不为 0 的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比如:847965321=+,试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图4【计算机解法】本问题利用计算机程序已找到解答,共有 10 个解.解答请参见:《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1994 年第 5 期.【评论】程序如何编? 看起来问题似乎很简单,只要将附录1~附录5 稍加修改即可.例如可利用附录 6 的 Matlab 程序进行计算.但实际情况让我们大吃一惊:用 Matlab 程序居然只有 6 个解!还有 4 个解到哪里去了?用 TurboC 程序编写出的类似的程序居然只有 7(或9)个解!还有 3(或1)个解到哪里去了?还有人用 Turbo C 程序编写出的类似的程序,却居然得到了 11 个“解”!这个多出的 1 个“解”是哪里来的?类似的问题还会发生在本实验的“四、自己动手”的第 6 题中,用不同的语言编写出的类似程序,其运行结果居然差距很大,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根据观察,可能是浮点问题,也可能是整数的上界问题,或别的什么原因.具体什么原因,留作思考题.问题五:图 5 的加法等式是:两个假分数之和等于第三个假分数,每个□表示一个不为 0 的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试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图5【计算机解法】本问题利用计算机程序也已找到解答,共有41个解.同样只要将附录1 ~ 5的程序稍加修改即可.(三)、小结数字填图问题是一种活泼的、变形的数学问题,逻辑推理是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但也有若干数字填图问题要找到这样的逻辑推理解法是非常地困难,而采用计算机解法则轻而易举.问题一和问题二就是这样的例子.至于问题四和问题五则只能给出计算机解法.尽管数学家们很难接受计算机解法,因为他们担心计算机会出错(尽管这种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更重要的是他们坚信逻辑证明是解答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但上述事实证明计算机解法也是十分有效的.另一个公认的例子是“四色问题”,它的证明实际上就是一个计算机证明.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可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管将来的结论如何,但计算机证明(解题) 毕竟代表将来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个方向.就象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 突发灵感地把“伊娃沙娃理论”和“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完美地互相补足,以致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一样,未来的数学家或许会让“逻辑证明”和“计算机证明”也完美结合,从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注;西蒙·辛格[英],1998 年.《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 年的谜》,薛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四、自己动手1.一道竞赛题(以下称“原问题”)1998 年4 月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主办的初中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试题:在下面的加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数字,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那么A 与B 的乘积的最大值是多少?解答:最大值是15.你能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吗?由上述问题引伸出的三个问题:2.满足原问题题意的不同的加法算式(竖式)共有多少个?本问题有60 个不同竖式(解).试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原竞赛题是针对初中生而设计的,故问题的难度被大大降低了.本练习已有一定难度.不可否认,逻辑推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计算机模拟解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将练习 2 一般化,你将发现计算机模拟解题的有效性和重要性.3.如果在原问题中删除条件:“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则满足题意的不同的加法算式(竖式)共有多少个?本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有约束条件的全排列问题.本问题的答案是:48195 个!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值.要得到这个数值应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试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注:假如在本问题中允许三个“加数”与“和数”均可以由数字0 作为开头,去掉“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这个条件限制,本问题则变成一个真正的全排列问题.在 a + bc + def = ghij中,“和数”ghij 是被动的.由a,b,c,d,e,f {0,1,2,3,4,5,6,7,8,9},此时本问题有解106个.练习 3 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解题的真正代表,可以说计算机模拟解题能力在某些方面确已达到了逻辑推理解题的能力.而以下的练习 4 将把练习 2 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你将发现运用计算机模拟解题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运用逻辑推理解题.这个问题是:4.假如违反常规,允许三个“加数”与“和数”均可以由数字 0 作为开头,保留条件:“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同”,则满足原问题题意的不同的加法算式(竖式)共有多少个?本问题共有 228 个解,即在练习 2 有 60 个不同竖式(解)的基础上再增加 168 个解.试给出逻辑推理解法并用计算机加以验证.分析和观察:练习 4 的结论与本实验中的“问题三”的结论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有何联系?5.验证本实验中的“问题四”、“问题五”的结论.能否给出相应的推理解法?答案是:非常困难! 不妨一试.你是否发现运用计算机模拟解决本问题,已超过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本问题?6.设A ~ J 表示十个互不相同的数字,问:方程(注意: 组成分数的四个数的第一位数字不能为0)IJH DEFG ABC 共有多少个解?答案是110个? 是118个? 是其它的数字?为什么?五、附录附录1 (fulu1.m):tic;n=0;for a=1:9for b=1:9if (b==a), continue; endfor c=1:9if (c==a | c==b), continue; endfor d=1:9if (d==a | d==b | d==c), continue; endfor e=1:9if (e==a | e==b | e==c | e==d), continue; endfor f=1:9if (f==a | f==b | f==c | f==d | f==e), continue; endfor g=1:9if (g==a | g==b | g==c | g==d | g==e | g==f), continue; endfor h=1:9if (h==a | h==b | h==c | h==d | h==e | h==f | h==g), continue; end for i=1:9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continue;end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a+b==c & d+e==f & g+h==i*10 & a<b & d<e & a<d & g<h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num2str(b), '=', num2str(c), ' ', ...num2str(d), '+', num2str(e), '=', num2str(f), ' ', ...num2str(g), '+', num2str(h), '=', num2str(i), '0']) 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 %% 共有10个endt3=toc;fprintf('\n The elapsed time(measured by tic/toc) is: %g',t3)附录1B (fulu1B.m):t=cputime;n=0;for a=1:9for b=1:9if b~=afor c=1:9if c~=a & c~=bfor d=1:9if d~=a & d~=b & d~=cfor e=1:9if e~=a & e~=b & e~=c & e~=dfor f=1:9if f~=a & f~=b & f~=c & f~=d & f~=efor g=1:9if g~=a & g~=b & g~=c & g~=d & g~=e & g~=ffor h=1:9if h~=a & h~=b & h~=c & h~=d & h~=e & h~=f & h~=gfor i=1:9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a+b==c & d+e==f & g+h==i*10 & a<b & d<e & a<d & g<h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num2str(b), '=', num2str(c), ' ', ...num2str(d), '+', num2str(e), '=', num2str(f), ' ', ...num2str(g), '+', num2str(h), '=', num2str(i), '0'])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 end;end;end;end;end;end;end %% 共有17个endtime=cputime-t附录2 (fulu2.m,提速版):t02=clock;n=0;A1=1:9;for i1=1:9a=A1(i1); A2=A1([1:i1-1,i1+1:9]);for i2=1:8b=A2(i2); A3=A2([1:i2-1,i2+1:8]);for i3=1:7c=A3(i3); A4=A3([1:i3-1,i3+1:7]);for i4=1:6d=A4(i4); A5=A4([1:i4-1,i4+1:6]);for i5=1:5e=A5(i5); A6=A5([1:i5-1,i5+1:5]);for i6=1:4f=A6(i6); A7=A6([1:i6-1,i6+1:4]);for i7=1:3g=A7(i7); A8=A7([1:i7-1,i7+1:3]);for i8=1:2h=A8(i8); i=A8([1:i8-1,i8+1:2]);if a+b==c & d+e==f & g+h==i*10 & a<b & d<e & a<d & g<h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num2str(b), '=', num2str(c), ' ', ...num2str(d), '+', num2str(e), '=', num2str(f), ' ', ...num2str(g), '+', num2str(h), '=', num2str(i), '0'])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t2=etime(clock,t02);fprintf('\n The elapsed time(measured by clock/etime) is: %g',t2)附录3 (Turbo C 程序,fulu3.c):#include<stdio.h>main(){ int a,b,c,d,e,f,g,h,i,j,n=0;printf("\n\n");for (a=1;a<=9;a++){for (b=1;b<=9;b++){if (b==a) continue;for (c=1;c<=9;c++){if (c==a||c==b) continue;for (d=1;d<=9;d++){if (d==a||d==b||d==c) continue;for (e=1;e<=9;e++){if (e==a||e==b||e==c||e==d) continue;for (f=1;f<=9;f++){if (f==a||f==b||f==c||f==d||f==e) continue;for (g=1;g<=9;g++){if (g==a||g==b||g==c||g==d||g==e||g==f) continue;for (h=1;h<=9;h++){if (h==a||h==b||h==c||h==d||h==e||h==f||h==g) continue;for (i=1;i<=9;i++){if(i==a||i==b||i==c||i==d||i==e||i==f||i==g||i==h) continue;elseif ((a+b==c)&&(d+e==f) &&(g+h==10*i)&&(a<b)&&(d<e)&&(a<d)&&(g<h)){printf ("%3d: %d+%d=%d, %d+%d=%d, %d+%d=%d0 ",++n,a,b,c,d,e,f,g,h,i);if (n%3==0) printf("\n");} } } } } } } } } }}}附录4 (Mathematica 程序,fulu4.nb):Timing[ (*a+b=c, d+e=f, g+h=i0*)Clear[n,a,b,c,d,e,f,g,h,i]; n=0;For[a=1,a<=9,a++,For[b=1,b<=9,b++,If[b!=a,For[c=1,c<=9,c++,If[c!=a&&c!=b,For[d=1,d<=9,d++,If[d!=a&&d!=b&&d!=c,For[e=1,e<=9,e++,If[e!=a&&e!=b&&e!=c&&e!=d,For[f=1,f<=9,f++,If[f!=a&&f!=b&&f!=c&&f!=d&&f!=e,For[g=1,g<=9,g++,If[g!=a&&g!=b&&g!=c&&g!=d&&g!=e&&g!=f,For[h=1,h<=9,h++,If[h!=a&&h!=b&&h!=c&&h!=d&&h!=e&&h!=f&&h!=g, For[i=1,i<=9,i++,If[i!=a&&i!=b&&i!=c&&i!=d&&i!=e&&i!=f&&i!=g&&i!=h &&a+b==c&&d+e==f&&g+h==10*i&&a<b&&d<e&&a<d&&g<h,Print[++n,": ",a,"+",b,"=",c,",",d,"+",e,"=",f,",",g,"+",h,"=",i,"0"]] ] ] ] ] ] ] ] ] ] ] ] ] ] ] ] ] (* total have 17 right ")"s *)]附录5 (Matlab 程序,fulu5.m):程序基本上同附录1,只要将倒数第 4 行至倒数第9 行换成下列 5 行即可.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100*a+10*b+c)+(100*d+10*e+f)==(100*g+10*h+i) & a<d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100*a+10*b+c), '+', num2str(100*d+10*e+f), '=', num2str(100*g+10*h+i)])附录6 (Matlab 程序,fulu6.m):程序基本上同附录1,只要将倒数第4行至倒数第9 行换成下列 6 行即可.if i~=a & i~=b & i~=c & i~=d & i~=e & i~=f & i~=g & i~=h ...& a/(10*b+c)+d/(10*e+f)==g/(10*h+i) & a<dn=n+1;disp(['第', num2str(n), '个解:', num2str(a), '/' , num2str(b), num2str(c), '+', ...num2str(d), '/' , num2str(e) , num2str(f), '=', num2str(g), '/', num2str(h), …num2str(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