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
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 该国国民收入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 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 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 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DP与GNP。
GNP= 200 +50+120+10=380
2. I=300 ,Y=5200 I=500, Y=6000 Y1=5400; Y2=5550; Y3=5662.5 Y4=5746.87
3.设消费函数为C=120+075Y。试求: (1)消费水平达到1120时,收入应为多少?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各部为多少? (3)收入为3000时,消费水平为多少?
利润 10-7.5=2.5 40-5-10=25 27.5
3.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 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 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 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 政府储蓄=预算盈余(或赤字)=-200万
6、(1)Y = 1837.5 (2)KI = 2.5
T = 267.5 Kg =2.5
C = 1337.5 Kt = -1.875
第六章: IS-LM模型
1.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00r,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 C=90+0.8Yd,t=50美元,i=140-300r美元,g=50美元。 (1)请写出IS和LM方程,并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条件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 投资各为多少
(1)最终产品为项链售价为40万美元。故GDP为40万美元。 (2)增值法 第一阶段增值:10万美元—0万美元=10万美元 第二阶段增值: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 合计增值 40万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2020年10月整理).pdf

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支出;
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上政府支出;
d.政府预算赤字。
10.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 D )。
a.非意愿存货量为零;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GDP 不会发生改变; d.以上都对。
11.下列哪项经济政策会导致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税收减少 50 亿元; b.政府购买增加 50 亿元,同时增加税收 50 亿元;
a.两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 均衡水平就是潜在的 GDP 水平;
c.GDP 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潜在的 GDP 水平;
d.GDP 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潜在的 GDP 水平。
2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消费曲线与 45 度线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D )。
a.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的 GDP 水平; b.均衡的 GDP 水平;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26.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 GDP 下降,其他条件既定,可预期( )。
a.消费 C 和储蓄 S 将上升;
b.消费 C 和储蓄 S 将下降;
c.消费 C 将下降,但储蓄 S 将上升; d.消费 C 将上升但储蓄 S 将下降。
27.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且税收与收入无关,税收增加会使( )。
1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 S=S0+sY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 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宏观经济学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答案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答案-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中间产品:经济社会(即为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地区)范围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4、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出售的产品和劳务5、流量: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变量6、存量:一定时点上存有的变量7、名义gdp: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8、实际gdp:市场价值名义gdp也表示货币gdp,它就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排序的实际gdp就是用以前某年做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9、gdp的折算指数:也称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10、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的那一部分产值1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的那一部分产值12、国民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13、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赢得的总收入(未交纳个人所得税),它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14、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15、总收入法: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赢得总收入角度去核算一个国家一定期限内资金投入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16、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定限期内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进行核算gdp的方法第-1-页共22页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二)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列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至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e)购买一辆旧车(旧房子)(f)购买股票(g)出售彩票获得1万元(h)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蛋糕厂购入5吨面粉)(i)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j)政府的公债利息和消费利息(k)家庭主妇家务劳动这个价值(l)拍卖名画的收入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dp和gnp都就是流量的概念(b)gdp就是地域概念,gnp就是国民概念(c)gdp和gnp都就是以市场互换为基础(d)gdp和gnp就是同一概念,没区别3、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大于(c)等同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表明()(a)今年物价一定比去年低(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5、相对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指()第-2-页共22页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a)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其他国家的赠与(b)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全部的失业救济(c)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失业变动展开调整后所获得(d)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根据价格变动展开调整后所获得6、假如一个地区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175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价格矫正指数为1.60,则该地区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a)11000亿美元(b)15700亿美元(c)15700亿美元(d)28000亿美元7、如果某国名义gdp从1990年的10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5000亿美元,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1增加到2000年的2,若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该国2000年的gdp为()(a)100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c)25000亿美元(d)50000亿美元8、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a)5000元(b)4800元(c)4700元(d)4000元9、在一个四部门的经济中,gdp是()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和折旧10、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开支为8亿美元,投资开支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作商品和劳务的开支为1.5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1.8亿美元,则以下恰当的就是()(a)nnp是10.7亿美元第-3-页共22页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b)gnp就是10.7亿美元(c)gnp就是9.7亿美元(d)nnp就是9.7亿美元11、经济学上的投资就是指()(a)企业减少一笔存货(b)修建一座住宅(c)企业出售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就是12、经济学上的净投资是指()(a)建筑费用加之设备乘以存货变化的总值(b)建筑费用加之设备乘以存货变化的总值(c)建筑费用加之设备再加之存货变化的总值(d)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再减去资本重置的总值13、在国民收入支出核算中,住房是属于()(a)家庭消费支出(b)企业投资支出(c)政府购买支出(d)以上都不是14、未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他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固定资产就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就是()(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15、在国民收入账户中,投资市场需求可能将包含以下项目,除了()(a)企业出售代莱厂房和设备(b)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出售股票(c)居民和房东出售新房(d)公司产品存货的减少16、用收入法计算的gnp应等于()(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第-4-页共22页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c)工资+利息+中间产品成本+利润+间接税(d)生产企业总收入-中间产品成本17、以下恒等式恰当的就是()(a)s+g+m=i+t+x(b)s+g+x=i+t+m(c)s+i+x=g+t+m(d)s+t+m=i+g+x答案:1、befghjkl2、d3、b4、d5、d6、d7、b8、b9、a10、b11、d12、d13、b14、c15、b16、b17、d(三)辨析题1、无论是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还是政府公债利息都要计入国民生产总值里(1)这句话不完全正确(2)因为在gdp的核算中的利息就是个人提供更多资金给企业采用而赢得的利息。
《宏观4》第2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P443~444.3、答: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是有影响的。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的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来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则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10=30(万美元),所以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第2章作业题答案,4112

i i p1987 • q1987
∑p
i =1
n
在 i=1,2,3 时
i 1987
•q
i 1987
ε值 作出上述分析之后可得:
CPI = 100 =
∑
i p19 i ( i 9 4 p1i 9 8 7 q19 87 ) p1 9 8 7 = i ∑ p1i 9 8 7 q19 87
∑
⎡ pi ⎛ ⎢ 1i 9 9 4 • ⎜ ⎜ ⎢ ⎣ p1 98 7 ⎝
152 − 100 × 100% = 52% 100
两种计算的答案不同的原因:GDP 缩减指数与 CPI 的计算公式不同,前者使用 的是当期的商品的数量,后者选用的是基期的商品的数量。 (3)应该采用消费品价格指数 CPI。原因:养老金是用来维持老年人的生活的正常 进行,主要用于日常消费;比较两种指数的定义式可知,CPI 衡量的是代表消费者购买的固 定的一篮子商品和劳务的成本,CPI 考察的对象种类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品的种类贴近,考 察的对象数量不变;这样 CPI 就更能真实贴近的反映生活费用的涨落,养老金与 CPI 挂钩 就能在实际生活费用上涨时, 使发放的养老金的数量也随之上涨, 从而确保老年人的生活不
21 − 17 ×100% = 23.5% 17
所以采用不同的价格为计算标准, 会影响增长率, 23.5%不同于以 1987 年为基期所算的 GDP 的增长率 23%,但影响不大,只相差 0.5%。 【注意】 :根据题意别忘了在最后作出对选择不同的年份做基期算得的增长率不同、但这种 差异又不大的说明。 2 题: (a) 根据教材中的等式 S-I=G+TR-TA+NX 可知:当转移支付 TR 不变时,税收 TA 增加,则 G,NX,S-I 中至少有一个变化。即:税收增加,TR 不变,一定意味着 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b) i)两部门经济中:C+I=Y=C+S(Y=Yd) ,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则 C、 I 中至少有一个增加; ii)三部门经济中:Y=C+I+G=C+S+T-TR 消去 C: I+G=S+T-TR 整理: I=S+(T-TR-G)=S 总 S=I-(T-TR-G) 因为: Yd=C+S 把 S 代入:Yd=C+I-(T-TR-G) 在政府储蓄不变的前提下,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则 C、I 中至少有一个增加 iii)四部门经济中: Y=C+I+G+NX=C+S+T-TR 消去 C: I+G+NX=S+T-TR 整理: S=I-(T-TR-G)+NX 因为: Yd=C+S 把 S 代入:Yd=C+I-(T-TR-G)+NX 可知当 Yd 增加,C、I 可以都不发生变化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一般都是四部门经济, 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不一定意味着消费的增 加或投资的增加。 (c) 根据 C+S=Yd 可知:消费和储蓄的同时增加一定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3 题: (a)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800-200)=5400(美 元) (b) 净出口:NX=出口-进口 又 GDP=Y=C+I+G+NX,从而 NX=GDP-C-I-G=6000-4000-800-1100 =100 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D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第二章课后习题完美精简中文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完美中文精简版概念题1,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TR美元,但是不做任何工作,实际上就是加大了政府支出,GDP会增长。
2,a..厂商为经理买车应该看成投资,经理自己购买轿车则是消费。
b.雇佣配偶的行为是消费,计算GDP时会被计入;而无偿要求她担任此工作则是无形中忽略掉了消费环节,不计入GDP。
c.买美国轿车会使GDP增长,买德国车也会使GDP增加,但是会减少净出口。
3,GDP与GNP的区别在于: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使用GDP计量产出更好,GDP的精确度高。
4,NDP是国内生产净值,NDP是从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
如果用于计算产量,它比GDP更接近产品价值,但是折旧率是人来计算,所以会存在一定误差,在计算数值非常大时用GDP计算比较好。
5,GDP的增加不代表福利的增加,比如说GDP增加,同时人口也增长了,一平均,每个人的GDP没有变化。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人口的增长和减少对人均GDP有影响。
6,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从消费者的立场计算时我会选择用CPI计算。
7,GDP紧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100区别答不出。
8,物价是否翻了一倍,以及GDP紧缩指数有没有变化。
9,伤心。
以实际利率说明的,将要支付更少利息。
技术题12,b.收入增加意味着可支配收入增加,那么此时就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
宏观经济学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BCACB CBCAB1.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2.C.NDP=GDP-折旧。
3.A.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收入。
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4.C.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5.B.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6.C.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7.B.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8.C.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
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9.A.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10.B.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1.4第一年的产量=2.8第一年的名义GDP=2.8×500=1400。
三、判断题√√√√×××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2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二)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基本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函数乘数投资乘数定量税比例所得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C>MPC。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5、作为国民收人均衡条件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一致的。
()6、经济均衡既可表示为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又可表示为实际投资与储蓄相等。
()7、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8、如果前期期末储蓄存量为零,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当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1。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0、公司未分配利润可视为一种储蓄。
()11、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12、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13、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14、由居民户消费函数进行简单加总,即可得出社会消费函数.()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16、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
17、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18、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
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3、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递减;递减B.递减;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递减4、已知国民收入为20亿美元,政府预算有2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为2亿美元,储蓄额为4亿美元,则()。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 D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 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最终产品为项链售价为40万美元。故GDP为40万美元。
(2)增值法
第一阶段增值:10万美元—0万美元=10万美元
第二阶段增值: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
合计增值
40万美元
第一章 导论
(3)收入法
公司 金矿公司 金器制造商
合计
工资 7.5 5 12.5
利润 10-7.5=2.5 40-5-10=25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参考答案
1.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 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 该国国民收入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 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 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 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DP与GNP。
GNP= 200 +50+120+10=380
5.根据下列数据计算GNP、NNP、NI、PI、DPI。
消费
1732.0
统计误差
4.9
总投资
445.3
社会保险税
216.5.
政府购买
530.3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205.6
净出口
32.1
未分配利润
91.0
折旧
303.8
公司利润税
77.7
企业间接税 213.3
个人所得税
340.0
5.GNP=2739.7 NI=2435.9 NNP=2227.5 PI=2047.9 DPI=1707.9
(1)y=750 c=700 s=I=50 (2)50 (3)y=1000 △y=250 (4)y”=1500 s=I=50 △y”=500 (5)K=5 K’=10
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 s=-1000 + 0.25 y, 投资从 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和答案解析

f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
()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D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和租金。
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9.A.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10.B.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1.4第一年的产量=2.8第一年的名义GDP=2.8×500=1400。
三、判断题√√√√×××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
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
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7.×.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四、简答题1.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而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
2. 国民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答:(1)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因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以社会整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经济后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欧阳家百(2021.03.07)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 D )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 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作业
一、选择题答案
1、D;
2、A;
3、E;
4、B;
5、E;
6、C;
7、A;
8、D;
9、D;10、B;11、C;12、B
13、A;14、C;15、B;16、D;17、D
二、计算
1、表1中给出了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的统计资料。
要求:
解:(1)=100+10+30+30=170;(2)=90+60+30+(60-70)=170
(3)政府赤字=30-(30-5)=5
(4)储蓄= y d-c=(y-T+TR)-c=(170-30+5)-90=55
2、表2是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要求:计算
解:(1)支出法GDP=C+I+G+(X-V)=16728+3953+5347+(3398-3165)=26261
收入法计算的GDP=个人租金收入+雇员酬金+净利息+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公司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资本折旧+统计误差=318+15963+1798+1306+1827+105-46+2123+2873-7=26260
(2)用支出法计算的NI=GDP-资本折旧-间接税=26261-2873-2123=21265
说明:企业转移支付是指企业对非盈利单位的赠与或因消费信贷出现的坏账、呆账,它是总产出的一部分,但未通过销售获得收入
政府的间接税收入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是总收入的一部分
3、解GDP= C+I+G+(X-V)=500+(125+50)+200+15=890
NNP=890-D=890-50=840
NI=NNP-T=840-75=765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20-130+120=635
DI=635-80=555
4、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的余额,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Y D=GNP-T=4800-990=3810亿美元(2分)
(5)个人储蓄:S= Y D-C=3810-3000=810亿美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