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
当RDW轻度增高时, 血细胞分析仪RBC直方图3显示出 红细胞主群左移, 主要分布在50~100fL, 峰顶约在65fL 处, RDW轻度增高为16.8%。含义汇报提醒为“小细胞低 色素和不均一性”镜检血片时RBC体积显著减小, 大小差
异不显著。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1页
血液学检验发展
• 1、5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显微镜计数方法进行红、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计数。因使用手工,费时费劲,且检验结果准确性、准确 性受到影响。
• 2、50年代早期,美国库尔特先生研制出血细胞分析仪,伴随科 学技术发展及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量水平不停提升,测量参数 不停增加,同时还提供细胞分布直方图,对一些疾病诊疗与治疗 含有主要临床价值。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6页
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血小板直方图(图2-55)显 示出血小板分布于21~5fL范围, 主要集中于 2~10fL, MPV仅为6.4fL。含义汇报提醒为 “小血小板”。镜检是可见许多小血小板。
17%, 嗜酸性细胞1%、中性粒细胞46%。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3页
血小板参数和直方图临床应用
• 1、PLT和MPV正常 • 2、PLT降低,MPV随之增高,如血小板破坏增多 • 3、PLT增高,MPV正常,如反应性血小板增多 • 4、MPV异常增高,如地中海贫血、慢性髓性白血病 • 5.MPV异常减低,如血小板增生不良
• 3.细胞体积直方图:共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个体积分布 直方图;直方图X轴为细胞体积大小,Y轴表示细胞相对数量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2页
血液学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 1、标本采集应尽可能在受检者平静、平稳状态下,采集 部位应无损伤、无输液等情况
临床血液学检验绪论ppt课件
6. Romanowsky型混合物染色剂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直到现在 其基本配方仍被广泛使用,这一混合染色剂由甲基蓝、伊红和 天青组成,依据染色后细胞的大小、形状及色彩深浅进行鉴别
始人之一、著名的血液学家、医学教育家。多年致力于临 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 研究所(天津输血及血液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 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主编有《邓家栋临床血液 学》、《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 及其他医学专著
15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 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 之一,其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在引领 中国血液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方面具有极高价值。 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还有首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20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及特点 (一)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21
原发性血液病:是指原发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并以血液学异常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多有其独特的血液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红细胞疾病
原发性血液病
白细胞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病)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继发性血液病 (继发性血液异常)
继发性血液病(继发性血液异常):是其他器官或组织的病变,通过 某些机制累及血液和造血组织而出现血液异常,其转归常取决于原发 疾患。此外,外科手术、严重创伤及药物治疗等也可引起血液学异常
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血液学血液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来源、增值、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等。
2.临床血液学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检验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1.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血液通过血管循环全身,各种组织都与血液密切接触。
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可以反映在血液可以反映在血液变化中,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影响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2.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血液学检验的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应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式实验;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程度血液病的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的分化发育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继分为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此期的造血大约在人胚发育第二周末开始,到人胚第九周时止。
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雪到。
学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六周,至胚胎第5个月逐渐退化,随胚胎发育,骨髓造血日趋发育,第8个月时,骨髓造血已经高度发育,骨髓腔中呈现密集的造血细胞灶且各系造血细胞均可见到,缺乏脂肪,这时候骨髓成为造血中心,从此肝,脾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
临床血液学检验
7
干细胞的认识
• 干细胞概念:1896年Wilson提出 •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C,ESC):1981年小鼠囊胚中证实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C, iPS):胚胎干细胞样
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C,HSC):来自ESC和iPS,在造血微环
6
血细胞数量的检测:血细胞吸管(1852-1867年)、血细胞 计数板(1855年)、血红蛋白计(1878-1895年)、细胞分类 技术(1877-1912年)、血细胞自动计数仪(1953年Coulter) 红细胞的认识:携氧功能(1871-1876年)、碳酸酐酶的发 现(1935年)、红细胞寿命(1946年)、红细胞的代谢和结 构等(1959年后) 白细胞的认识:最早认识的为粒细胞(1892-1930年,趋化、 吞噬、杀灭细菌),其次为单核细胞(1910年后,吞噬、抗 原递呈),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近50年) 血栓和止血的认识:1842年发现血小板、1882年发现止血 功能、1923年发现聚集和粘附功能、近50年血小板颗粒及组 分、凝血机制、纤溶、内皮细胞等在分子水平认识
19
20
8
• 造血调控的认识: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控— —造血细胞与间质细胞之间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与造血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信号转导 通路的启动或关闭一系列的基因表达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临床血液学检验:1绪论和造血检验基础
对骨髓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的认识
对干细胞的认识
分化 增殖
组成
构成
干细胞
细胞群
组织
机体
定义: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 能够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的细胞群体。
干细胞的特点
➢ 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产生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 细胞,以保持干细胞数量的恒定
➢ 具有高度分化的能力,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分化的子代 细胞,最终形成功能特异的细胞类型,在组织修复和新 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 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始对凝血机制有了较为 深刻的认识
• 60年代的“瀑布学说”已成为公认的凝血机制 • 血液凝固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止血的问题,而且
也涉及到血管内血栓的问题,血栓的形成比止 血缺陷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 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血流动力学共同参与和调节着血 栓的形成过程
血液学检验发展史
16世纪末 显微镜问世 19世纪中期
• 1852年血细胞计数发明 • 1868年证明红细胞来源于骨髓 • 1880年血细胞染色方法建立
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
血液学的研究进入了形态血液学阶段
对血细胞的认识
• (一)红细胞的认识
• 1871~1876年 红细胞具有携带氧功能, 且能在组织中参与呼吸作用;
• 1935年 红细胞具有碳酸酐酶,明确了 红细胞的呼吸作用,并且参与维持体液 酸碱平衡
• 1946年 证明红细胞寿命在120天左右 • 1900年 发现ABO血型 • 20世纪30年代 应用体外保存血液输血 • 近30来红细胞结构与脂肪、蛋白的关系
已较为明确
• (二)白细胞的认识 1.对粒细胞的认识
100 101 102 103 104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 血栓与止血相关分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病合并 非血液系疾病
非血液系统疾病 合并血液病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巨幼细胞性贫血 轻型血友病 多发性骨髓瘤 皮肤性淋巴瘤
呼吸疾病-红细胞增高 消化疾病-贫血 感染-白细胞增高 临床疾病-DIC
急性大失血-输血 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 血小板重度减少 -血小板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
利用多种检验技术对血液学 异常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观 察,推动和促进血液学与临 床血液学发展和提高。
• • • • 血细胞认识 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骨髓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的认识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
血细胞认识
• • • • • • • 显微镜 列文.虎克 1673-1677 红细胞 1673年 Leeuwenhoek 白细胞 1749年 Senac 血小板 1842年 Donne Wright、Giemsa染色 1902年 骨髓穿刺术 1929年 Coulter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1953年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 血液学(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检验(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
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 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 临床分支学科。
• 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2.骨髓穿刺临床应用范围: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出现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等;出现不明原因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其他,比如骨髓活检、造血干细胞培养、骨髓移植;禁忌症: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严重血友病患者禁忌;晚期妊娠的妇女做骨髓穿刺时应慎重3.骨髓穿刺部位:髂骨后上棘首选、胸骨、胫骨;抽取量:骨髓细胞学检验⑴低倍镜观察:判断骨髓细胞涂片质量、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数并分类、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⑵油镜观察:有核细胞计数并分类:①计数的部位:骨髓渣周或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单个排列开的部位②计数的数目:至少200个有核细胞③计数顺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呈s走势,避免重复计数④必要时分类计数25个巨核细胞;观察内容:包括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的细胞形态及增生程度;⑶结果计数:计数各系统细胞总百分比及各阶段细胞百分比一般情况下,百分比是指有核细胞的百分比ANC;在某些白血病中,还要计算出非红系细胞百分比NEC,是指除有核红细胞、淋巴、浆、肥大、巨噬细胞外的有核细胞百分比;计算粒红比2-4:1;计算各阶段巨核细胞百分比或各阶段巨核细胞的个数1.健康人体骨髓象特点:粒红比值2-4:1;粒细胞系统占40%-60%;红细胞系统占15%-25%2.细胞化学染色检验:⑴铁染色:骨髓中的铁在酸性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下,形成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细胞外铁:反映体内贮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小粒的巨噬细胞中;细胞内铁:指存在于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红细胞中的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细胞内蓝色颗粒在5颗以上,围绕核周三分之一以上者;⑵过氧化氢酶POX染色是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首选的、最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⑶苏丹黑SBB染色SBB与POX染色的区别:两者的结果与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在使用时POX为首选,后可选用SBB染色;3.贫血:是指患者的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应的年龄组、性别组和地域组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可根据红细胞形态学指标MCV、MCH、MCHC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4.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物理、化学、生物及某些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①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MCV正常, MCH正常,MCHC正常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②骨髓象急性: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③骨髓活检重型再障:几乎全为脂肪髓轻型再障:脂肪髓中有造血灶④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罕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5.缺铁性贫血IDA是因机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和铁吸收减少使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为得到足够的补充,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①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H↓,MCHC↓,MCV↓;RDW红细胞大小均匀程度↓,中心浅染区扩大,②骨髓象 Ret↑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系增生,粒红比值降低,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粒细胞系比例相对较低,巨核细胞系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正常;骨髓铁染色:IDA患者的骨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储存铁缺乏,即细胞外铁阴性;细胞内铁明显减少或缺如,且颗粒小着色谈;本法是诊断IDA的一种直接而可靠的方法;③临床表现乏力、心悸虚弱、口角炎、舌炎、舌感觉异常、烧灼感或叶酸缺乏,使细胞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核发育障6.巨幼细胞贫血MgA是由维生素B12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型贫血;患者骨髓中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出现巨幼变为其特征,外周血中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 ;①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 MCHC正常,RBC、Hb↓,以RBC减少更为明显;RDW↑,Ret↓②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各阶段的巨幼红细胞比例大于10%诊断标准,出现“核右移”与“核幼质老”③临床表现一般贫血症状;常伴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脊髓后侧束变性,表现为下肢对称性深部感觉及振动感消失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诊断:1.溶血性贫血HA,是由于红细胞自身缺陷或外在因素使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一类贫血;①分类: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溶血性贫血;按溶血发生的场所可分为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性贫血;按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②溶血性贫血的诊断主要寻找的证据有:红细胞破坏过度的表现:血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引起黄疸,尿胆原阳性;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表现: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数增加,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缩小;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溶血病;因肝细胞内X染色体上PIG-A基因突变,引起糖化磷脂肌醇GPI锚合成障碍,使GPI锚连接蛋白缺失;①血象呈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贫血,Ret↑,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②骨髓象半数以上的患者三系增生活跃③特殊溶血试验 PNH确诊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是PNH的筛选试验;流式细胞术金标准检测发现GPI锚连接蛋白CD55或CD59低表达;尿含铁黄素试验阳性1.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生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的改变,而引起血红蛋白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①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称地中海贫血;分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多余的α链与δ、γ链聚合形成HbA2和HbF 而使之含量增加;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中海贫血,多余的β链聚合成为HbHβ链形成四聚体β4即HbH病;多余的γ链聚合成为Hb Bartsγ链形成四聚体γ4又称Hb Barts病②检验血红蛋白电泳:β地中海贫血患者HbA2和HbF增加,α地中海贫血患者HbH或Hb Barts增加;人体三大Hb HbA:α2、β2HbA2: α2、δ2HbF:α2、γ21.MICM分型: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2.法F美A英B:提出FAB分型方案,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1.急性白细胞FAB分型:ALL分型:L1 以小细胞原始和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质较粗,核仁小不清L2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核染质较疏松,核仁较大,一个至多个L3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质细点状均匀,胞质噬碱,有较多空泡AML分型: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系标记M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性,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成熟型AML属于FAB分型中的M2a型,同未分化型;①血象贫血显着,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主②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③细胞化学染色 POX和SBB均呈阳性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①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减少,白细胞数中度减少②骨髓象增生活跃,各阶段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③化学染色POX和SBB呈阳性④免疫学检验CD33常为均一性阳性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值性肿瘤,主要累及粒细胞系……①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后降低;白细胞显着增高,血小板增高②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比值明显增高③细胞化学染色NAP阳性率减低④免疫学检验⑤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90%~95%的患者可检出Ph染色体Ph染色体是一染色体,是从患者的外周中发现,命名为Ph染色体;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骨髓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或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细胞发病风险增高为特征;2.浆细胞肿瘤系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多肽链亚单位的一组肿瘤性疾病;3.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起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临床表现有贫血、感染、出血、广泛骨质破坏等;①血象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晚期患者常有全血细胞减少②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10%以上,该细胞在骨髓中可呈弥漫性分布1.纤溶酶的作用:①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②水解各种凝血因子③分解血浆蛋白和补体④裂解多种肽链⑤降解GPIb⑥激活转化生长因子,降解纤维连接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等各种基质蛋白;2.出血时间BT是指皮肤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自然出血到日然止血所需的时间;BT延长:表明主要涉及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初期止血缺陷,多由于血小板减少所致;BT正常:并不能完全除外期止血缺陷;BT缩短:可在一些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患者中观察到的出血时间缩短;。
临床血液学检验
演讲人
目录
01. 血液学检验概述 02. 血液学检验项目 03. 血液学检验方法 04.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血液学检验概述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
血液学检验是对血 液成分、功能和疾
病的检查和分析 1
血液学检验是临床 4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血常规、血型、 血液生化、血液免
血程度
02
原理:利用血液分 析仪,通过光电原 理计数红细胞数量
03
正常值:男性(4
04
临床意义: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等疾 病诊断和治疗评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血 液学检验的重要 功能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 能提示感染、炎症 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成人 (4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浆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等
THANK YOU
差、操作失误、样本
污染等
03
异常值处理:重新检
测、排除干扰因素、
对比参考值等
04
异常值意义:提示疾
病、诊断依据、监测
治疗效果等
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 电解质、血糖等
血液凝固检查:凝血因子、 抗凝血因子等
血液免疫学检查:抗体、补 体等
血液遗传学检查: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
02
应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 断和分型
03
优点: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多个抗原
04
局限性: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好, 对细胞内部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差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正常值范围
01
红细胞计数: 男性(4
第一章 临床检验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温医临床血液学检验课件.doc
第一章临床检验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笫一节血液学概述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屮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等。
近年来,随着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实验技术的日新刀界,促使血液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不断地深入和扩大,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如血细胞生物学和血液分子生物学等。
血液学己成为生理和病理多种专业工作者共同耕耘的园地,血液学范I韦I不断扩大,血液学在医学整体屮已成为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前驱。
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免疫学家、遗传学家、肿瘤学家等与临床血液学家密切合作,使临床血液学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同吋,临床血液学乂为多基础学科解决了不少问题,并开阔了新的领域。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色插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临床血液学重点研究血细胞(如白血病等)、造血组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等)和血栓栓塞(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等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等。
此外,也研究临床各科疾病;如肝脏病、肾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病、传染病、免疫病、产科病、恶性肿瘤、遗传病等以及外科手术、严重创伤、一药物治疗等所引起的血液学并常。
近年来,利用分子标志物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和对血栓前状态进行精确诊断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崛起和发展,乂形成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ic examinations)这一分支。
实验诊断及临床血液学检测
实验诊断及临床血液学检测实验诊断是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创新,实验诊断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而临床血液学检测则是诊断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涉及血液的生理、病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是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是指在实验室中运用特定的技术,对人体组织、体液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病情和疾病诊断的过程。
常用的实验诊断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功能异常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诊断技术。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技术、DNA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核酸探针技术,可以直接在细胞内进行检测和分析。
该技术可以检测到RNA和DNA分子的序列,并且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观察其表达情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癌症、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
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基于微芯片技术,运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对大量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实验诊断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数千甚至数百万种分子,具有高效、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基于微芯片技术,运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对大量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实验诊断技术。
与生物芯片技术相比,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研究和诊断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临床血液学检测临床血液学检测是指运用血液学方法,对人体血液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病情和疾病诊断的过程。
常用的临床血液学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免疫学检测等。
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测是临床血液学检测中的核心项目之一,它包括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等。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的贫血程度、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进而确定疾病类型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血液生化学 4、血液免役学
5、
遗传血液学 6、血液流变学7、实验血液学。 Nhomakorabea1
血液病的发展史
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骨髓象血液一样被 吸取和推成薄膜片,在油镜下观察。
细胞形态学至尽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 和临床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3
红细胞的认识
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能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 变成碳酸根离子,使之溶解于血液中,同时也 能将碳酸根离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肺泡中释 放。
24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大,且不规则) 胞核:大 小:大→小(红细胞核消失,巨核细胞:小→大)
形 状:圆→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稀疏→粗糙致密,浅→深 核 仁:多→少→无 ,清晰→模糊→消失 胞质:数量:少→多 染色:嗜碱、深染→嗜碱、淡染→嗜酸、淡染(单核细
胞和淋巴细胞仍嗜碱) 特殊物质(血红蛋白、特殊颗粒等):无→少→多 核/质:大→小(核大质少→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
胞。 骨髓造血 胚胎第14周时,骨髓开始造血。
12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造血 1、红骨髓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 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2、黄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 脂 肪细胞代替,成为脂肪化的骨髓。
13
淋巴器官造血
胸腺和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 熟的场所。
脾不仅有造血功能,还有免疫、清除、储血、 滤血等多种功能。
阳性 阳性 弱荧光、强荧光
19
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胎肝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20
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及肌腱等组 织分化的潜能。
21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特点: ➢ 自我更新 ➢ 多向分化 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9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 血液检验的循证可称为循证血液检验医学。
10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造血。 造血器官是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
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11
胚胎期造血器官
中胚叶造血(卵黄囊造血)胚胎发育第二周末 肝脏造血 胚胎3-6个月,肝脏是主要的造血细
T淋巴细胞有杀伤、辅助、抑制、诱导作用。
5
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血小板有止血功能、修补血管壁的功能、聚集 功能、粘附功能。
到60年代“瀑布学说”已成为公认的凝血机制。
6
止血过程
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
血流减慢
胶原暴露
血小板 粘附 聚集 释放
血小板血栓
组织因子释放 凝血酶
止血血栓
出血 血肿压迫血管
止血
纤溶酶
25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
26
造血的调控
造血基因的调控 1、原癌基因 c-myc基因 ras基因 c-abl基因
血管再通
7
二血液与临床的关系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1、血液病合并非造血系统的疾病(MM)
(巨幼贫)。 2、非造血系统的疾病合并血液病(肾病、
肝病、结缔组织病)。 3、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成分输血。
8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临床检验医师需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 验医学等的专门学习和培养。
血液检验专家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 知识。
17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一般特征: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一个造血干细胞只进行
不对称分裂,一个分化早期的造血祖细胞,另 一个子细胞保持干细胞的全部特性不变。 多向分化能力,在调空因子的作用下,分化形 成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淋巴 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祖细胞。
18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部分特征
干细胞 祖细胞 各系原始细胞 幼稚细 胞 成熟细胞
22
血细胞的发育过程
髓系:红细胞系统(Epo)
粒-单细胞系统: 粒系 嗜中性
(GM-CSF)
嗜酸性
嗜碱性
单核系
巨核细胞系统(Meg-CSF和Tpo)
淋系: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23
血细胞发育中形态学演变规律
• 细胞的大小及外形 • 细胞质 • 细胞核 • 核质比例
寿命在120天左右。 临床用于输血。
4
白细胞的认识
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细胞内 存在过氧化物酶,是自身体内的H2O2起氧化作用。
嗜酸细胞内有阳离子蛋白,具有杀死微小生物的作用。 嗜碱细胞的嗜碱颗粒含有组胺、5-羟色胺等参与过敏
反应。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溶酶体。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绪论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概念:血液学(hematolggy)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 究对象的医学科学,一个独立分支学科,血液学检验是用各 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计术来分析和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 理变化,从而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治 疗观察核预后判断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包括 : 1、血细胞形态学 2、血细胞生理学
特征 自我更新能力 体内造血重建功能
CD34 HLA-DR
C-kit FLK-2 MDR1 AC133
Lin CD33 CD38 Rh123
造血干细胞
强 长期 阳性 阴性 阳性 阳性 强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弱荧光
早期、晚期造血祖细胞
弱、无 短期、无
阳性 阳性 阳性(70%-80%) 阳性(20%-50%) 弱阳性 弱阳性 阴性、阳性
巨噬细胞等组成。 细胞因子 GM-CSF 、SCF、IL1-18、EPO 、
TPO。
16
造血干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根据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 细胞。
按分化潜能分三类 1、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 2、多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
胞、神经干细胞。 3、专能干细胞如肝干细胞,肠上皮干细胞。
淋巴结
14
髓外造血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 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 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这些 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15
造血微环境
骨髓微血管系统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因子。 基质细胞由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