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双方经济关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战的背后,不仅是两国之间的利益分歧,更是全球供应链格局的重新调整。在这种背景下,我国
跨国公司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与挑战。本文将对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
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供应链受到冲击
中美贸易争端导致了全球供应链格局的重新调整,我国跨国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模式面
临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美国市场上,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受到了关税限制,进口成本
大幅上升,从而影响了我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业务和盈利能力。
2.技术和创新受到挑战
中美贸易争端也导致了技术和创新领域的竞争加剧,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实施了
限制,加大了我国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难度和成本。这对我国跨国公司
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发展,也给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带来了不确定性。美国对
中国企业的制裁和打压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政策风险和
营商环境挑战。
二、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1.加强供应链优化和多元化布局
面对全球供应链格局的重新调整,我国跨国公司应该加强供应链的优化和多元化布局。在产品生产和供应环节,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网络,降低对单一国家
市场的依赖,规避贸易战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压力。
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面对技术和创新领域的竞争加剧,我国跨国公司应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身的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实践证明,跨国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问题一: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方式方法,跨国经营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一:了解文化背景
企业应该认真研究所要跨足的市场文化背景,包括其历史、宗教、习俗等等。了解市场文化特点,可让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对策二:建立文化交流平台
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与本地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翻译团队和文化交流平台,以此来加深和本地市场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问题二:法律与法规
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系和法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阻碍。
对策一:加强法律咨询
企业在拓展跨国业务时应及时寻找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了解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对策二:实施内部培训
企业内部法律培训的推展是非常必要的,让员工们掌握重要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企业税务及工商法律合规能力。
问题三:政治风险
跨国企业经营在政治稳定性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大,这可以是政治情况动荡、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冲突和战争可能导致资产损失、被接管、员工安全等问题。
对策一:尽量规避政治风险
企业应该减少政治风险并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尽可能规避政治风险,同时注重捕捉这类情况并逐渐适应当地的政治环境。
中国跨国公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跨国公司现状分析及展望
目前,中国跨国公司正在迅速发展,发挥着全球化、经济增长和贸易部门发展的重要
作用。跨国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发展迅速,而且正在积极走出国门,利用其技术和资源优
势前往国外开拓市场。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市场开拓和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正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跨国公司一方面,要发挥跨国贸易、投资等活动的重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为
国际经济和贸易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推动跨国公司和相关企业实现技术和经营模式的
升级变革,加快实现服务业的国际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扩大对外开放步伐,为国际经济
发展及相关企业的跨国发展提供坚强支持。
中国跨国公司要发挥这一优势,有必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跨国公司投资和营销
等活动的环境改善,丰富行业投资板块并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加强贸易示范带头作用,增
强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加注重跨境市场的竞争力,积极与市场发展的新兴趋势把握合作,特别是针对产业
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要在技术改革、品牌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以及在
投资领域的合作,加大投入经费,拓展跨国公司业务。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
国跨国公司发展机遇多多,但前景并不一帆风顺。随着世界经济紧缩,一些跨国公司也将
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中国跨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加强自身发展,掌握国际
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跨国合作,拓展企业经营范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全球化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国际声誉。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1. 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是一大挑战。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和限制政策常常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经营与发展。政治风险一旦出现,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甚至被迫退出当地市场。
2. 品牌形象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其品牌形象往往受到质量信誉、文化差异等影响。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3. 合规风险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合规方面的弱点,容易陷入合规风险。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4. 人才管理
跨国经营需要人才的支持,但中国企业在海外招聘和管理人才存在一定困难。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管理模式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效率。
5. 安全风险
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包括恐怖袭击、劳工冲突、自然灾害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对策
1. 加强政治风险研究
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准备。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争取政府支持,降低政治风险。
2. 提升品牌形象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时至
今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已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在经济全
球化的今天,作为公司发展最高形式,驰骋于本土和海外两种资源和市场间
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创造财富、引导资本、技术流向、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
最重要力量。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时
至今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已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在经
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公司发展最高形式,驰骋于本土和海外两种资源和
市场间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创造财富、引导资本、技术流向、影响世界经济
格局的最重要力量。目前,全世界称得上是跨国公司的有6万家,据统计,全球每年GDP的50%、贸易额的60%、技术转让的70%和直接投资额的80%
皆由6万余家跨国公司所贡献。从此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无疑
也将取决于本国能诞生多少堪与世界比肩的跨国公司。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
模结构三个方面。地区结构上,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企业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
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
目规模一般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近9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300
万美元以下。
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品牌性。国内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说明了中国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会太高。同时,我国企业还缺乏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国外已被他国企业抢注,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弄不好还会造成我方的侵权。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
一、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1、数字化转型
1、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这些 公司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并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例如,亚马逊、谷歌等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 从在线书店到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的华丽转身。
三、中国新媒体的趋势
三、中国新媒体的趋势
1、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短视频和 直播在中国新媒体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中国新媒体的趋势
2、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推荐、内容生成、广告投放等领域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三、中国新媒体的趋势
3、跨界融合:新媒体将与传统的媒体、产业、技术等领域进行更多的融合, 形成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跨国公司的发展提高了全球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这些公司通过引入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跨 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也推动了全球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 中国新媒体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与趋势。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 特点研究
目录
01 一、跨国公司发展的 新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
二、影响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竞争 优势的因素
1、全球经济环境
1、全球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例如,全球金融危机 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此外,贸易保护主义的 抬头也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2、文化差异
2、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 间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 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带来的影 响。
3、跨国经营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结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国际化经营 管理经验不足、风险挑战加大等问题。未来,中国企业需要更加理性地制定跨国 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并探索多样化的跨国经营形式,以更好地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内容
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随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 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文化差异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增加不 仅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也对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品牌国际影响力有限
3、品牌国际影响力有限
虽然中国企业在国内已经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但在国际市场 上,其品牌影响力还相对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战略方面缺 乏经验,国际品牌意识较弱。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课件
长虹作为国家首批一级企业,独家荣获 “中国最大彩电基地”、 “中国彩电大 王”殊荣;连续4年荣获“金桥”奖,囊 括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给彩电行业的所有 最高荣誉奖项,并被世界名牌组织誉为 “远东名星”,“长虹商标”为 “中国 驰名商标”。长虹先后与松下、东芝、 三洋、飞利浦、NEC、C-CUBE、陶氏化工 等国际大公司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
三个步骤 ➢ 设计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 ➢ 充分运用战略组合 ➢ 组织规划与机会有机结合
以宏基为例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宏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企
业
建立战略新选择
能
力
新潜在市场知识
亚洲 美国市场
拉丁美洲
欧洲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六、跨国经营的渐进化
与国外市 场接触
国际经营 地点
第一阶段 间接地 被动的 国内
❖ 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
如首钢、海尔、科龙、赛格、春兰、康佳、格兰 仕著名企业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 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
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 保险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建 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国水 利电力公司等.
❖ 中小型企业
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 企业。 如万向集团
康佳的前身—广东省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是1979年12 月成立的中港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中港方占有49%,当时生产的 收录机产品全部出口。可谓成肯少日.献早国际化经营之时。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伴随经济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十五”期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了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之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条件
1.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石油、天然气以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蕴藏量不足,即使国内拥有一定的资源量,人均占有量也比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部分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
经验和做法,实行跨国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
2.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市场机会。根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中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居第三位。截止到2004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5621.01亿美元。随着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将跨国公司的文化和形象带入了中国,我国一些在国内市场上发展势头不错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仅在家门口获得成功已不足以说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事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企业,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获胜,才是真正的优势企业。同时,跨国公司大量在华投资使中国企业增长了跨国经营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国内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信息渠道,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此外,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双边关系的改善,这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
一、中国跨国企业发展概况
1、企业分布较广,多元化初现趋势
中国6000余家海外投资企业虽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港澳地区就有2184家,占总数的35%左右,其余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及北美等地已近几年,非洲、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成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我国著名的通讯企业华为公司就始终把海外投资和贸易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上。因此总体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正日趋多元化。
2、投资领域广泛,但仍以贸易类为主
中国海外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但是在服务贸易、工业生产加工、资源开发等行业相对集中。近几年,境外加工贸易因为受到国家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发展很快。
3、跨国企业的主要构成
第一,“中”字头的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如中国石油已在海外投资7个勘探开发项目、一个炼油项目、一个管道项目,至2000年底累计投资156亿元人民币。
第二,由于在中国本土具有一定优势积累,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虽然在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设有20多个分公司。
第三,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凭借着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目前,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两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
第四,中国民营企业虽然现在走出国门的还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非常成功的案例。还有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远大集团、新希望集团、上海紫江集团等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可望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到跨国经营领域中。然而,这
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跨国经营过程中最基本的和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它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信仰、语言、历史和传统等。它经常会涉及到跨国企业与当地人的交流、招聘、管理、产
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借鉴经验教训,学会尊重、理解和适应外
来文化。
对策一:建立多元文化团队
有效的对策是建立整体多元文化团队,包括有实践经验、语言技能和跨国文化交流技
术的员工,旨在扩大中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与当地人员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问题二:法律风险
在跨国经营中,法律和法规是一个长期性、不断变化的挑战。它包括了类似于土地使
用权、商标、专利、其他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等,可能成为巨大的商业风险。
对策二:遵守法律法规
为了避免法律风险,中国企业必须熟悉和遵守当地法律和法规,并必要时寻求第三方
专业法律帮助,作出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规定的商业决策,并在实践中提高法律意识,有效
避免风险。
跨国经营受到汇率、利率、股票市场风险以及贸易和投资的变化而产生金融风险,这
些变化可能极大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大局。
对策三:分散风险、加强财务管理
为了避免金融风险,中国企业必须分散风险,寻找新的财务支持渠道,加强内部的财
务管理,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为企业的未来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问题四: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企业长期经营的重要策略要素,是企业对外的形象、信誉和声誉。跨国经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1、跨国公司数量大幅增长
中国跨国公司形成迅猛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底,居民资产跨国公司
已达到1500家,超过500个城市,投资资产跨国公司已有超过1000家,资产和流动性证明跨国公司也有1200家左右。
2、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中国跨国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力、领导能力和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跨
国公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4年,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
榜单中,中国有41家入围,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2018年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国企业有99家入围,成为全球企业排
名的第三位。
二、跨国公司发展问题
1、经营规模、财力薄弱
中国跨国公司尚存在经营规模较小、财力薄弱的问题,大多数跨国公
司规模不大、资产量较小,缺乏全球竞争力。
2、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尚未全面提升
中国跨国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仍相对较弱,对跨国贸易的专业技
能不足,业务流程不集中,组织团队结构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提升跨
国经营管理能力。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策
1、加大投资规模,强化资本实力
应提高公司投资能力,拓展国内外资本市场,加强财务实力增强主要
财力投入,为拓展国内外市场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2、完善管理结构,强化全球竞争力
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自动化决策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和加强
公司制度,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增强管理质量;鼓励员工创新,提高全
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3、加强创新技术,提升科技水平
应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和开发先进科技,提升创新能力;开展技术改造,优化技术流程,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与战略选择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一)外部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登陆。加入WTO 后,形势将更加严峻。这表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具有超强实力的巨型企业,它会拒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比如,我国的汽车工业仅整车厂就有100多家,但全年的总产量之和只相当于外国一家中型企业的产量。全国企业500强的销售额之总和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一批跨国大企业正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公布的数据,1997年全球共有跨国公司4. 5万家,其子公司25万家。这些企业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 —70%,产品研究与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中,由世界权威性财经杂志美国《财富》每年评出的全球500强,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跨国公司总数的1 %左右,但其销售额却占全部跨国公司总销售额的90%。并且从行业集中度
和其生产经营与其他跨国企业的相关性等经济指标看,全球500强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二)内部原因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及研究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及研究
摘要: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再是封闭的,世界各国的合作也已达到顶峰,各国企业若想在世界立足,就必须实行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企业的国际化就是各国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分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跨国经营海外投资品牌战略
一、前言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再是封闭的,世界各国的合作也已达到顶峰,各国企业若想在世界立足,就必须实行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企业的国际化就是各国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分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状况概述
我国由于“闭关锁国”等原因,对外开放较晚,使得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企业跨国投资
的行业领域也日趋多样化。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涉及的行业包括贸易、资源开发、餐饮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家电纺织等境外加工贸易。其中家电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在国外占据较大市场。贸易企业在我国对外投资中占59%,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增长迅速。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海外制造加工业的比重逐步扩大,非贸易性项目明显增多。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逐步扩大:包括商业建筑、民用建筑、石油化工、交通、电力、通讯、冶金及有色金属、铁路、航空航天、煤炭、林业、制造业等。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与现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
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一些国有外贸企业在海外经营
进出口贸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产性投资比重有所提高。进入
90年代后,跨国经营主体进一步多样化。目前,除了大中型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也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境外投资额增长很快。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为733.3亿美元,建立境外中资企业超
过1万家,投资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仅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
就达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已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从2001
年开始的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6%,对外承包工程年均
增长25%,对外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中资
企业(非金融类)的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177亿美元。另据德意志银行2022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
告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可能超过20%,并
将在2022年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中国的
跨国公司群体已经出现。跨国公司通常以一个国家为基地设立母公司,同
时又在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设立不同的实体,接受母公司的管理、控制和
指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这样一种富有高度组织性的巨型企业客观上需
要有高度严密科学的管理。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具有雄厚的物力、财力、人
力等优势,在资金、技术运用上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具有熟练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技术。而我国境外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的跨国经营难以摆脱两难境地。一是窗口式企业与政府计划的关系;二是窗口式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足。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
精力走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迫使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就要面对多种复杂的海外经营环境,互不相关的产业,多类非系列产品,多种技术门类和繁杂的经营方式,造成摊子铺得过大,人手不足,一时难以招架。这种局面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深入发展。
从“窗口”式跨国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看,基本上是产销脱节。“窗口”式的海外经营使非生产企业具有产品经销海外市场的垄断权,即建立单纯的外销产品部门、经营部门,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这不仅使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没有国内实业的根基,而且使生产企业的特点无法发展,企业发展需求、规模意识、竞争海外市场等方面意识受到抑制,形成我国跨国经营的“两段式”,或“两块式”。生产企业只能依据“窗口”式企业对生产企业的间接式要求,完成海外需求的一定数量和质量上的产品,形成外贸公司包购包销国内生产企业的部分产品。生产企业不直接以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鉴定生产成本、价格、效益、数量、质量、工艺和包装。自然,生产企业的效益只能通过窗口式外贸企业规定的产品价格和收益,将其控制在国内市场的收益水平上。生产企业不必利用产品的“影子价格”分析企业产品的成本与收益,设计产品的系列特色与包装,确定产品的行销市场,实施企业产权的运作和战略规划;也就不可能充分实现生产企业产品所应该获得的实际利润;甚至造成生产企业只支出,不收入的现象也可能发生。据统计材料显示,我国有5000多家海外企业,其中生产企业不足50%。生产企业与外销企业的不同步运行,使得生产企业不必考虑市场和效益问题,使外贸企业成为没有实业根基的虚壳。
第三,我国企业的早期跨国经营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借贷式经营,没有企业独立经营决策权,且不承担风险。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以政府贷款的方式开展业务的,没有自有资金。窗口式企业没有独立支配资金的权利,自然没有独立经营投资的决策权。由此,市场经济体制下借贷式经营本应具有的优势不可能发挥出来。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企业借贷经营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但有着它的特殊性,即企业不可能从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具有经营决策权,企业在利用自有资金决策投资项目,建立一整套决策程序,以及为达到企业运作目的而需要发挥的创造力等方面都必然要受到严重制约。一般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跨国经营是依据政府对外关系的需求,接受外援项目或续后在外经营,实行政府计划管理下的国外运行。造成国内管理者不能依据国外市场变化决策,国外经营者被动实施脱离实际的决策,企业自身的灵活性难以体现。有的企业在资金待批的过程中,为了不贻误工期和市场机会,提前将材料和设备运往国外,其结果工期和市场机会没有错过,而材料和设备却因提前计划的不准确而造成堆积和浪费。
在管理方面,跨国经营企业基本实行异地化经营。即经营项目在国外,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国内,只派遣与经营项目有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去国外经营。即使创立了合资合营部门,多数合作伙伴也都是港澳华商。多数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反馈信息甚少,难以打开当地市场。企业不能及时依照市场需求改进、翻新自己的产品;难以发现和挖掘新市场的创新机会。
在经济改革中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变化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渡
我国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从原有的窗口式企业,发展到两类企业并驾齐驱;一类是国有的在原有窗口式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的集团化企业;另一类是民营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两类企业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踏上了跨国经营的路途,成为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的生力军。在体制改革中,国有跨国经营企业首先从体制上把原有的驻外办事处全部改为效益经营型的企业,改变了以往的行政办公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利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