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 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
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
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
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
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
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
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
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2.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3.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总硬度:水中Ca2+ 、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水污染控制工程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污染控制工程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
题库2023年
1.()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好氧呼吸,在缺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
答案:
兼性细菌
2.对污染底物的降解和转化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答案:
细菌
3.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
答案:
启动时间短
4.为了提高溶气效率,罐内常设若干隔板或填料,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答案:
正确
5.格栅可以充当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答案:
错误
6.沉砂池前可设置粗格栅以截留较粗大的漂浮物。
答案:
错误
7.格栅栅条间隙的选择以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的处理设备为根本原则。
答案:
正确
8.以下何种措施可以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和处理能力
答案:
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_在沉淀区增设斜板_回流部分活性污泥
9.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中,影响悬浮物上浮或沉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答案:
颗粒密度_水流速度_池体表面积
10.斜板沉淀池具有何种优点
答案:
停留时间短_去除效率高_占地面积小
11.平流沉砂池有何种缺点
答案:
流速不易控制_需要洗砂_沉砂中有机物含量高
12.对应处理对象依次选择处理方法:悬浮物();细菌();色素();
无机盐类();
答案:
13.在加压溶气气浮系统中, 为了提高溶气效率常采取下列措施
答案:
溶气罐中加设填料_采用水泵-射流器溶气系统
14.关于沉淀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斜板(管)式沉淀池是一种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
15.污水处理方法很多,属于物理方法的是
答案:
自然沉降法
16.下列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处理法的是
答案:
气浮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答: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 (3) 臭味 (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2、H
2
O、NO
2
和SO
2
,所消
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即溶解空气量和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它是调整气浮效果、控制出水悬浮物浓度、浮渣上升速度及污泥浓缩度的重要因素。
2.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又称接触稳定法。利用再生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和的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同活性污泥法在吸附池混合接触30-60min进行吸附。从沉淀池回流的污泥首先在再生池内进行生物代谢曝气达3-6h,恢复活性,在进入吸附池。再生池容积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50%,但处理效果较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BOD去除率为80-90%。此法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常不需设置初沉池,因而降低了处理厂的投资。
4.剩余污泥: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5.折点加氯消毒法:当水中有机物主要为氨和氮化物,其实际需氯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消毒效果最好,即折点加氯。原因:当余氯为化合性氯时,发生反应,使氯胺被氧化为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会逐渐减小,但一段时间后,消耗氯的杂质消失,出现自由性余氯时,随加氯量增加,余氯又会上升。
6.回流比: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7.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在生长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以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被净化。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课程代码372009)
一、名词解释
1、可生化性
参考答案:也称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即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是废水的重要特性之一。
2、UASB
参考答案: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的英文缩写,中文名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3、EGSB
参考答案: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Reacto,中文名为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4、AB法
参考答案: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5、生物反硝化
参考答案:是指污水中的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2--N,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6、膜生物反应器
参考答案: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7、调节池
参考答案:能对进水水量、水质进行调节的构筑物。
8、混凝
参考答案:指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是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单元操作。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9、水环境容量
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10、污泥负荷
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1/ 13
11、污泥龄
参考答案:将反应器内的工作着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江苏师范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0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10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格栅用以阻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B.格栅的水头损失主要在于自身阻力大
C.格栅后的渠底应比格栅前的渠底低10-15 cm
D.格栅倾斜50-60°,可增加格栅面积
2.集水井中的格栅一般采用()。
A.格栅
B.细格栅
C.粗格栅
D.一半粗,一半细的格栅
3.污水过格栅流速宜采用()m/s。
A.0.3~0.6 B.0.6~1.0 C.1.0~1.5 D.1.5~2.0
4.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A.横向潜孔
B.竖向潜孔
C.穿孔墙
D.三角堰滤
5.沉淀池的形式按 ( )不同,可分为平流、辐流、竖流3种形式。
A.池的结构
B.水流方向
C.池的容积
D.水流速度
6.浮选剂在破乳中的作用是()。
A.提高悬浮物颗粒表面的水密性
B.使亲水性物质转化为疏水性物质
C.抑制某些物质的气浮性能
D.调节废水的pH值
7.采用混凝气浮法可去除废水中的乳化油。()
A.对
B.错
8.压力溶气浮上法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A.压力溶气系统
B.空气释放系统
C.气浮分离系统
D.压水泵
9.()式沉淀池深度大,施工困难,适合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A.辐流
B.竖流
C.斜流
D.平流
10.根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等分成三层,则()。
,池长L缩短1/3
A.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
,池长L缩短2/3
B.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
,池长L增长1/3
C.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
,池长L增长2/3
D.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
11.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
A.自由沉淀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10章
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高廷耀第三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经典笔记2018版(精品笔记+同类院校真题答案+习题集+课件)
环境考研中心 2018 考研独家版权 淘宝店铺:envir.taobao.com
本资料有效期限为 2018 年 1 月
【展示细节】:介绍不同板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 提升复习效果。
版块一 关于本套笔记整体格式与内容说明............................................................................................................ 1 一、笔记章节框架内容设置说明.....................................................................................................................1 ◇ 备考指南............................................................................................................................................. 1 ◇ 知识点解读......................................................................................................................................... 1 ◇ 环境考研中心补充资料汇总............................................................................................................. 1 二、关于笔记中各知识点权重的说明.............................................................................................................1 三、关于笔记中内容组织格式说明.................................................................................................................2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5章答案
第十五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
2、厌氧发酵分为哪个阶段?为什么厌氧生物处理有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之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有什么优势,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通常厌氧发酵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水解发酵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在厌氧菌胞外酶的作用下,首先被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继而简单的有机物在产酸菌的作用下经过厌氧发酵和氧化转化成乙酸、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类等。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把第一阶段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转化为乙酸和氢,并有二氧化碳生成。第三阶段为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阶段产生的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转化为甲烷.
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在中温(35℃一38℃)进行(称中温消化),也可在高温(52℃一55℃)进行(称高温消化)。因为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考虑到各项因素对产甲烷菌的影响,因为产甲烷菌在两个温度段(即35℃一38℃和52℃一55℃)时,活性最高,处理的效果最好.
厌氧生物处理优势在于:应用范围广,能耗低,负荷高,剩余污泥量少,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处理及处置简单.另外,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污泥可以长期贮存,厌氧反应器可间歇性或季节性运转.其不足之处: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时间比好氧设备长;出水达不到要求,需进一步进行处理;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复杂;过程中产生的异味与气体对空气有一定影响。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及答案共4套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及答案共4套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在设计给水工程时,一般以规划设计年限内的()用水量来确定各项构筑构的规模。
A、最高日最高时
B、最高日平均时
C、最高日
D、平均日
2、以下几种物质中,常规的水质净化过程中不能除去的是()。
A、悬浮物
B、胶体物质
C、融解性物质
D、微生物
3、混那处理过程中,反应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大致为()。
A、10-30s
B、3-5min
C、20-30min
D、1-2h
4、沉沙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
A、无机颗粒
B、有机污泥
C、剩余污泥
D、有机颗粒
5、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
A、泥水分离
B、回流活性污泥
C、泥水分离和回流活性污泥
D、降解有机物
6、水体黑臭的原因是()
A、好氧条件下,好氧菌分解有机物造成的
B、厌氧条件下,嫌气菌分解有机物产生 H2S
C、水体中含有 NO2—
D、水体中含有 NO3—
7、活性炭吸附法除汞适合于含汞量()
A、高
B、低
C、很高
D、不能确定
8、下列构筑物属于生物膜法的是()
A、生物转盘
B、曝气池
C、化粪池
D、离子交换器
9、若测定不同有机物的浓度下,相对耗氧速率随有机物浓度增加而不断降低,则说明该有机物是()
A、浓度超过一定值, 微生物受到毒害
B、不可生化的 , 但也无害
C、可生化的
D、不可生化的 , 且是有毒的
10、砂子在沉砂池的沉淀是属于()。
A、自由沉淀
B、絮凝沉淀
C、拥挤沉淀
D、压缩沉淀
二、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BOD):
2、活性污泥:
3、污泥容积指数(SVI):
4、化学好氧量(COD):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9分)
1、污水回用:也称再生利用,是指污水经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后,回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杂用、景观娱乐、补充地下水地表水等。
2、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
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3、高级氧化技术: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工艺,该工艺一般采用两种或多种氧化剂联用发生协同效应,或者与催化剂联用,提高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评分:以上名词解释的评分采用(1)概念正确、(2)表达规范、(3)内涵要点齐备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来评判。其中尤以要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即SBR池常规工艺过程包括5个基本过程,他们分别是进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闲置。
2、对于一般的城镇污水,初沉池的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可以去除SS约(40-55)%,同时可以去除(20-30)%的BOD5。
3、废水中的油通常有4种存在形态,分别是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乳化油)。
4、生化反应中,产率系数y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它是污水生物处理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同时还起到(搅拌)作用而使混合液悬浮。。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卷)
(30分每小题3分)
1、废水水质的有机物指标主要有、、、等。
2、悬浮颗粒在水中的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
3、沉淀池的种类主要有、、、等。
4、在一般情况下,BOD/COD值愈大,说明废水可生化性。
5、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长要经过、、、四
个阶段。
6、生物膜法的主要类型有、、、。
7、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可分为(又可分为和两种)以及
(按受氢体不同又可分为和两类)。
8、废水厌氧处理的主要方法有、、、、
、等。
9、目前膜分离法技术主要有、、和。10、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大致分为、、三类。
(50分)
1、(15分)如果某污水厂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
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2、(10分)与好氧生物处理比较,厌氧生物处理有何优缺点?
3、(10分)试述工业废水水质对离子交换的影响?
4、(15分)简述生物法脱氮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0分)
1、(5分)含水率为99%的活性污泥,浓缩至含水率97% 其体积将缩小多少?
3 32、(15分)已知某生物滤池滤料体积为628m,厚度为2 m。处理的废水量为130m/h,
进入生物滤池的废水BOD浓度为180mg/L,经生物滤池处理后出水的BOD浓度为27 55
mg/L。试求该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q,以进水BOD为基础的有机物负荷F和以BOD5W5
去除量为基础的有机物负荷U。F与U的关系如何? W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B卷)
(30分每小题3分)
1、天然水中的杂质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和三类。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
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2.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
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3.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沉淀: 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
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
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
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
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
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
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
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
沉淀。
10.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
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
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
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3.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及参考答案
• 6、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主 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
– 答:脱氮:1、硝化:(a)好氧环境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碱度: (b)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c)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 是20~30℃。2、反硝化:(a)碳源:BOD5/TKN>3~5(b)pH :最适宜的pH是6.5~7.5(c)溶解氧应控制在0.5 mg/L以下(d) 温度:最适宜温度是20~40℃。
–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 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 、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 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 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 答:通常厌氧发酵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水解发酵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在厌氧菌胞外酶的作用下,首先被分解 为简单的有机物。继而简单的有机物在产酸菌的作用下经过厌氧发酵和氧化转化 成乙酸、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类等。 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 酸菌把第一阶段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转化为乙酸和氢,并有二氧化碳生成。 第三阶 段为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阶段产生的乙酸、氢气和二氧化 碳等转化为甲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
2、H
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答:
10.某工业废水水量为1200 m/d,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为800 mg/L,需要进行气浮法预处理,请为其设计平流式气浮池处理系统。
11.如何改进及提高沉淀或气浮分离效果?
答:由式可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大悬浮颗粒的直径,减小流体的黏度等都能提高沉淀或气浮分离效果。如:通过混凝处理增大颗粒粒径,提高水温以减小水的黏度。另外,也可以减小气泡直径来提高气浮分离效果。
地方标准:省、直辖市等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管辖地水体污染空制需要,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仿治法》制定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地方标准可以增加污染物控制指标,但不能减少;可以提高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但不能降低标准。
二、污水的物理处理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5与N、P的比值等。
常用脱氮除磷工艺性能特点
工艺名称
A
N/O优点
在好氧前去除BOD,节能;
硝化前产生碱度;
前缺氧具有选择池的作用
A
P/O缺点
脱氮效果受内循环比影响;可能存在诺卡氏菌的问题;需要控制循环混合液的DO工艺过程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如有硝化发生除磷效果会降低;工污泥沉降性能好;聚磷菌碳源丰
课后习题有答案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沉砂池的设置目的是去除污水中泥砂、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3)氧分源自文库:C
s值除了受到污水中溶解盐及温度的影响外,自然还受到氧分压或气压的影响,气压降低,C
s值也随之下降;反之则提高。
6.生物脱氮、除磷的环境条件要求和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主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
答: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有:(1)环境因素,如温度、pH、DO;(2)工艺因素,如污泥泥龄、各反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二沉池的沉淀效果;(3)污水成分,如污水中易降解有机物浓度,BOD
气固比选用涉及原水水质、出水要求、设备、动力等因素,对于所处理的废水最好金国气浮试验来确定气固比,无试验资料时一般取0.005-0.06,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取下限,如选用0.005-0.006;但悬浮固体较高时,可选用上限,如气浮用语剩余污泥浓缩时气固比一般采用0.03-0.04。
9.在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特点:
普通曝气法:在曝气池内,废水有机物浓度和需氧量沿池长逐步下降,而供氧量沿池长均匀分布,可能出现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的现象。这种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在于因曝气时间长而处理效率高,一般BOD去除率为90%—95%,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比较稳定的废水;但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其他在课后习题)
5.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气相中氧分压、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水温、污水的性质、水流的紊乱程度等。
(1)废水水质:污水中含有各种杂质,对氧的传递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他们会在气液界面处集中,形成一层分子膜,增加氧传递的阻力,影响氧分子的扩散。
三、污水的生物处理基本概念
1.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使用条件。
答:污水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水中存在溶解氧的条件下(即水中存在分子氧)。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水中既无分子氧又无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4.简述生物除磷的原理。
四、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一类好氧生物的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图如书251
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曝气池与池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成混合液,并在池内充分曝气,一方面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废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另一方面,通过曝气,向活性污泥供氧,保持好氧条件,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废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内被活性污泥吸附、吸收和氧化分解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净化的废水排出。大部分二沉池的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进口,与进入曝气池的废水混合。
(2)水温:水温对氧传递影响较大,水温上升,水的饿黏度降低,液膜厚度减小,扩散系数提高,K
La值增高;反之,则K
La值降低。水温对溶解氧饱和度C
s值也会产生影响。随着温度的增加,K
La值增大,C
s值降低,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有所减小。因此,水温对氧转移有两种相反的影响,但并不是完全抵消,总的来说,水温降低有利于氧的转移。
xx,除磷效果好艺灵活性差
A/O
2同时脱氮除磷;反硝化过程为硝化回流污泥含有硝酸盐进入厌氧区,提供碱度;水力停留时间短;反硝对除磷效果有影响;脱氮受回流比化过程同时除去有机物;污泥沉降影响;聚磷菌和反硝化菌都需要易性能好降解有机物
4.已知某小型污水处理站设计流量为Q=400m/h,悬浮固体浓度ss=250mg/L。设沉淀效率为55%。根据试验性能曲线查得μ
0=2.8m/h,污水的含水率为98%,试为该处理站设计竖流式初沉池。
5.已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平均流量为Q=20000m/d,服务人口100000人,初沉污泥量按25g/(人·日),污泥含水率按97%计算,试为该处理站设计曝气沉砂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2.常用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曝气池实质上是一个反应器,它的池型与所需的水力特征及反应要求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封闭环流式及续批式四大类。
3.活性污泥法有哪些主要运行方式?各运行方式有何特点?
答:活性污泥法主要运行方式有:普通曝气法、渐减曝气法、阶段曝气法、吸附再生(接触稳定)法、吸附—生物降解工艺、延时曝气法、纯氧曝气法和间歇活性污泥法。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6.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答案见课后习题
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黏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黏附性能?
答:见1-6xx内容概要。
8.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确定适当的气固比?3
3
答:气固比(а)的定义是溶解空气量(A)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标准:根据部分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部分行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
2.某种污水在一连续进水和完全均匀混合的反应器进行处理,假设反应是不可逆的,且符合一级反应(v=kS
A),反应速率常数k为0.5d,求解当反应池容积为20 m、反应效率为98%时,该反应器能够处理的污水流量为多大?
3.简述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过程的基本步骤。
答: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氮的转化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式中:A为颗粒在沉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对球形颗粒,A;u为颗粒沉速;λ为阻力系数。
对于层流,结合式(1)和(2),在Re﹤1时,
u
式中:μ为水的黏度。上式表明:(1)颗粒与水的密度差(ρ
s-ρ)愈大,沉速愈快,成正比关系。当ρ
s﹥ρ时,颗粒下沉;当ρ
s﹤ρ时,颗粒上浮;当ρ
s=ρ时,颗粒既不上浮也不下沉;(2)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成正比的平方关系;(3)水的黏度愈小,沉速愈快,成反比关系。因水的黏度与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加速沉淀。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4.解释污泥泥龄的概念,说明它在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答:污泥泥龄为在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泥龄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在理论上也有重要意义。以污泥泥龄作为生物处理的控制参数,其重要性是明显的,因为通过控制污泥泥龄,可以控制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及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理状态。
(1)氨化: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反应。在氨化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13
3
(2)硝化反应: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
2)和硝酸盐(NO
3)。
(3)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NO
2和NO
3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答:水的沉淀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密度比水大,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下沉而实现悬浮物与废水分离。
F
1、F
2分别表示球形颗粒的重力和水对颗粒的浮力,则颗粒在水中的有效重量为
(1)
式中:d为球体颗粒的直径;ρ
s、ρ分别表示颗粒及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以F
3表示水对颗粒沉淀的摩擦阻力,则
(2)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