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固始县蒋集镇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
———以固始县蒋集镇为例
陈泽昊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云南
昆明650000)
摘要:将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镇的各村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收集和整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本文从人地关系、社会、环
境要素三个方面来建立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进行评定的指标体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借助GIS ,采纳多因素综合评定的方法,来对研究区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农村居民点;蒋集镇一、引言
土地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是极其大而多样的。

然而,目前我国可利用的土地特别是耕地非常希缺,且农村土地尤其是农村建设用地浪费十分严重。

按2006年末所统计的户均住宅面积128平方米的标准来计算,那么农村实际空余的住宅面积有61952万平方米。

因此,对农村开展居民点的整治工程成为处理现在我国土地问题的方式之一,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的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居民点整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根据。

国内外学者及研究人员对农村居民点的研究只限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法与模式、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置特点和优化等方面。

而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评价的会少许多。

本文从人地关系、社会、环境3个方面来构建适宜性评定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固始县蒋集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资料法;2.层次分析法;3.多因素综合分析法;4.聚类分析法
三、实例研究———以蒋集镇为例(一)研究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
蒋集镇是位于固始县的东北部,距离县城仅19公里,东与陈集、泉河交界,西与李店、洪埠隔河相望,南和分水、沙河铺互邻,北连丰港、徐集两乡,水陆交通特别方便,是县东北的交通枢纽。

距离105国道、312国道都十分近,固陈、固徐公路直通镇内,镇内还设有客运站,可直接联通全国各地。

2.自然条件
蒋集镇地势东高西低,地面较平坦,雨水充足,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蒋集镇物多样,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蒋集镇的种植物种以小麦、油菜、水稻、玉米为主,特别是大麻、蔬菜闻名。

蒋集镇种植大麻历史悠久,因而有“蒋麻”之称。

3.社会经济条件
蒋集镇镇域面积有6871.07公顷,有23个行政村(街)和262个村民组,据统计蒋集镇2005年总人口数为6.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有0.69万人,而农村人口有5.9万人,其城镇化率仅为11.35%。

当时,蒋集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1.28亿元,第二产业有0.93亿元,第三产业为0.63亿元,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11092元。

蒋集镇土地总面积6871.0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150.72公
顷,林地有154.23公顷,水域有1400.09公顷,详细情况如下

图3.1
蒋集镇土地利用结构状况图
数据来源:蒋集镇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4.蒋集镇农村居民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05年,蒋集镇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911.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农村人口5.9万,人均居民点面积150.03平方米。

从蒋集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可以看出,村庄内各居民点分布散乱且面积较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和公用建筑的建设及其合理利用,也不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虽然蒋集镇总体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与国家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总体差不多,但有几个村人均居民点面积远远超出国家标准。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尤为复杂的工程,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项目,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该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2)整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应性评价指标,得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影响居民点整理的各因素,同时,要考虑到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所有的因素中要考虑到部分因素的主导作用。

(3)科学性原则
88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候,应该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因、本质、规律及目的等有正确的理解,以农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出科学的评价指标。

2.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从目标层来看,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要选出适合作为农村居民点的位置,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选取人地关系、社会、环境三个部分构成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原因(1)人地关系
在人地关系层次上选取了三个指标:现有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人均居民点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

而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整理而言,现有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反映的是农村现有的居民点的规模,在居民点整理时应尽量使得原有的居民点保持不变,对零散居民点和居民点面积小的地方进行拆迁合并。

(2)社会要素
农村居民点整理其中一个目的是要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因而农村居民点整理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社会层次上选取了农户可接受度、社会各界的支持度两个指标。

(3)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农村居民点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环境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对农民的收入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选取离城镇距离、森林覆盖率、水域所占比例三个指标。

(三)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本文着眼于影响居民点整理的各影响要素,通过查询和调查研究地区的人地关系、社会和环境影响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将各影响因素的分值进行标准化,计算综合分值,最后对各村的综合分值进行分等级。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 )来计算得出影响蒋集镇居民点整理各个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指将与决策有关的各要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及方案层等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别将B 、C 层上的各指标按相对重要程度分为若干个等级,建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运用excel 计算法,将判断矩阵输入excel ,经过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CR<0.1)后,最终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所得结果如表3.1所示:
表3.1
评价指标权重层次B1B2B30.6250.238
0.136
权重C110.1630.102C120.5400.337C130.297
0.186C21
0.667
0.159
C220.333
0.079C310.6480.088C320.1220.017C33
0.230
0.031
(五)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影响居民点整理的指标既有定性的,也不乏定量的指标,而且各种因素的计量单位也不一致,不便于参评,因此,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综合评价之前,要对评价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而,这些评价指标既有对评价结果起正作用的指标,这类指标值越大越好,也有对评价结果起负作用的指标,这类指标值越小越好。

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化处理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正作用指标:
X'ij =
X ij -minX j maxX j -minX j
(式3.1)
负作用指标:
X'ij =
mzxX j -X ij maxX j -minX j
(式3.2)
式中X'ij 为标准化后某指标的值,minX j 为标准化处理前同系列指标的最小值,maxX j 为处理前同系列指标的最大值,X ij 为i 评价单元在第j 评价指标上的实际值。

(六)综合适宜性值的计算
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将蒋集镇各村作为评价单元,根据前文所计算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值,采用加权平均法求综合评价值,但由于这样计算得来综合评价值的结果为小数,不便观察,因而对其进行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评价值=标准化值ˑ权重ˑ100
(式3.3)
(七)研究结果
本文以固始县蒋集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从而凸显出不同地区之间适宜性的差异,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提供有利依据。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蒋集镇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的各因素,来评价农村居民地整理的适宜性。

根据以上结果,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可以将零散分布的居民点拆迁至适宜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方,形成集中、有规模的居民点,这样既能节约利用土地,又能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这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选取的评价指标不够完善,只选取了关键且易获取的指标来对蒋集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因此,今后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应该注重农村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1]梁学庆等.土地资源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卢一唐.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 ].安徽农业学报,2010,16(3):6-8.
[3]
杨庆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