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3f13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d.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时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称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全国统一,为封建历史上的第三次统一。
2. 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 隋朝科举制创立: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推动教育发展。
4. 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隋朝二世而亡。
第二单元:唐朝时期1. 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名臣: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
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官吏。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贡献: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重视农业生产。
贡献: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名臣:姚崇、宋璟。
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贡献:开创“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第三单元:唐代社会与文化1. 民族关系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
实例: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2. 对外关系遣唐使: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鉴真东渡: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玄奘西游:西行天竺求取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
3. 文学艺术唐诗: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2020年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20年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be1ad6058fb770bf78a55f6.png)
2020年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使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自大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2)大大增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动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方面:意义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很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有时间很短(5)都因为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大运河仅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3e78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b.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3262362b160b4e767fcfec.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学习七年级的历史内容,长期性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多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
下面是为大家的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和同为一家”唐太宗推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一、西域(新疆):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二、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以游牧为业,以农耕为生。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对外友好往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二、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学大师。
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三、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⒈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重心南移主要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农业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的大统一,使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3943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2.png)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秦朝的建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天下的封建国家。
秦国在战国时期迅速崛起,经过
秦始皇的努力,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秦朝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秦朝得以迅速崛起。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推行
郡县制和推行统一法律制度。
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雄才大略和权谋治国,使秦朝在政治
和军事上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三、秦朝的经济建设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了万里长城和修建了连延数千里
的大运河。
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工程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秦朝的经
济发展。
四、秦朝的文化建设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他统一了文字和度
量衡之后,使得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五、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去世后,由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手段过于苛刻,引起了社会的大规模反抗。
最终,秦朝在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下,灭亡于战国时期。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9a57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e.png)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的建立: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 隋朝的统一: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时间:605 年开始。
-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的创立:- 创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 政治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 3 课盛唐气象。
1. 经济的繁荣:-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50d2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3.png)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主要包括先秦时期的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和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1.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呈现出多国分立的局面,诸侯国之间互相争霸,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同时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开始形成。
3. 重要人物和事件:在先秦时期,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著名的思想家,以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庄公等著名的君主。
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齐桓公的改革、晋文公的用商人治国、楚庄王的游说百家等。
二、秦汉时期的历史1. 秦朝的兴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权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六国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发动了一系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并且修筑了长城、修建了华清池等一系列的工程。
同时还推行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加强了对封建诸侯的控制。
3.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秦朝的衰落后,由刘邦建立的封建王朝。
汉初,刘邦实行“暴秦之难”的政策,兴起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0883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e.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1. 隋朝的统一与繁荣1.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完成南北统一。
1.2 开皇之治统治措施: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大运河的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一说四五千里),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2.1 唐朝的建立建立时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2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贞观之治的成就: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3 武则天与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如姚崇),重视吏治,崇尚节俭,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3.1 科举制的诞生诞生阶段: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2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4.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4.1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意义: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4.2 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少数民族:吐蕃、回纥、南诏等。
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
4.3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影响方面: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5. 辉煌的隋唐文化5.1 建筑水平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5.2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发明时间:隋唐时期。
重要作品:《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62b6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2.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完整版)人教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指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满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 多民族的发展特点: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共同发展。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中央政权对各民族进行统一管理,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益。
第二章:大秦帝国的兴亡- 大秦帝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建立。
- 秦朝的兴起:秦始皇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统一中国,实现“焚书坑儒”,设置郡县制度等。
- 秦朝的衰落:秦朝统治的残酷和压迫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农民起义和内部斗争导致了秦朝的衰落。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风云- 罗马帝国:古代罗马的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古代帝国之一。
- 罗马帝国的征服:罗马军队通过征服周边地区,建立了广阔的领土,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各个地方。
- 罗马帝国的分裂: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第四章:南亚古国的繁荣- 南亚古国:古代南亚地区的一些繁荣国家,如古印度、古代波斯等。
- 古印度的繁荣:古印度有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农业,产业和贸易非常繁荣,和也在此时兴起。
- 古代波斯的繁荣:古代波斯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在波斯地区得到传播。
第五章:动荡的北方草原- 北方草原:指中国北方的广袤草原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 匈奴的崛起:匈奴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强大民族,他们经常骚扰中国的边境城市,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 中原文明的影响:中国的中原文明对北方草原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如汉文化和汉字的传播。
第六章:东亚的国际交往- 东亚的国际交往:东亚地区古代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
- 东亚的贸易: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贸易,交流了各自的特产和文化。
- 东亚的文化传播:和儒家思想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第七章:东南亚的国际交往- 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东南亚地区古代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7af5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纪传体通史形式归纳整理)第一部分本纪与世家一、隋文帝杨坚本纪:1、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2、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3、隋文帝励精图治,形成了“开皇之治”。
二、隋炀帝杨广本纪:1、开凿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征发民众,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三、唐高祖李渊本纪: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四、唐太宗李世民本纪:1、“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统治措施:注重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2、对科举制的贡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3、民族关系:(1)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
(2)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对外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
他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文化成就:(1)唐太宗为父亲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参与编创《秦王破阵乐》。
五、武则天本纪: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发展农业;创设殿试和武举,选拔贤才;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224d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7.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变革- 三纪一法:殷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分为夏、商、周三纪,加上周制定的法律,被称为三纪一法。
- 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高超,制品数量和品种都极为丰富,有商鼎、商彝等。
- 商代奴隶制:商代的奴隶主要用于生产和劳动,其中还包括女奴。
第二章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 郑国渠:春秋时期郑国修建的一条运河,连接黄河和淮河。
- 马蹄铁汉墓:东周时期的汉墓,出土大量随葬品,如马蹄铁、铜鞮等。
- 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互通有无,相互研究,促进了两国文明的繁荣。
第三章焦桐礼义故事- 焦桐故事:春秋时齐桓公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难题,考查了焦桐的品德,最终选择他为继承人。
- 礼义故事:《左传》中的很多故事都提到了礼义之道,如孔子拜见鲁哀公时的礼节、衡山伯接待客人时的规矩等。
第四章秦汉的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法律等,推广蛇形书法(小篆),修建万里长城、陵墓等建筑工程。
- 汉武帝的改革: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丝绸之路,发展了西南地区。
- 长安城:是秦汉时期的皇家都城,是古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工艺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六朝古都:包括南朝的建康(今南京市)、临淮(今淮安市)、江都(今扬州市),以及北朝的洛阳(今洛阳市)、鄴(今河北临漳)、平城(今山西大同)。
- 《庄子》和《南华经》:是中国道家文献的代表作之一,主张自由无为,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
- 诗经、楚辞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六章唐代的大唐盛世- 长安城:唐代的都城,是古代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 大唐盛世:盛开着多样的文化与艺术,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和平时期,经济、科技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契丹、吐蕃、回纥等民族的来犯:这些民族入侵唐朝,给唐朝的疆土安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09c4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一、秦朝统一中国1. 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2. 秦始皇:秦始皇的改革、统治措施,修筑长城和修书同文、度量衡的推行。
3. 儒法斗争:李斯和商鞅的政治主张。
4. 秦朝的灭亡:秦朝丧权辱国、士人反秦,起义军之乱。
二、西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 秦朝灭亡后的混乱局势,刘邦成为汉朝建立者。
2. 刘邦的帝制制度、田赋制度、推行轻徭薄赋、加强中央集权。
3. 郡县制度的推行、丞相制度的设立和官府系统。
4. 西汉的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5. 文化艺术的进步:汉字的发展和著名医药学家华佗、科学家张衡等。
三、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1. 新朝的兴起:汉哀帝时期、王莽的改革,红眉起义。
2. 光武中兴:刘秀的建议与过江后的恢复。
3. 后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郡国制和九品中正制。
4. 经济情况:冶铁业、水利工程、农业和海上贸易的发展。
5. 社会状况:豪强割据、大官僚、世族的风行、士人乡绅。
四、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刘备的起义与建立蜀国,孙权的东吴,曹操的起义与建立魏国。
2. 蜀、吴、魏三国政治制度的建立:魏国的郡县制、三公制、孙权继承制度、刘备的丞相制度。
3. 经济发展:青黄不接的状况、农业的发展、丝绸的传播。
4. 文化艺术的发展:诗人曹操、杜牧,书法家诸葛亮等。
五、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南朝刘宋的建立和北魏的分裂。
2. 南朝文化的繁荣:大量文人的出现、文学艺术的发展。
3. 北魏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官僚制度,并且出现僧官的现象。
4. 北魏的经济发展:屯田制、农业的提高、商业的发展。
六、隋代和唐代1. 隋朝的统一和隋文帝的改革:修筑大运河、推行均田制、修官印骑兵、推行科举制。
2. 隋朝的灭亡和唐高祖李渊的起义与建立。
3. 文化的进步:科学家王羲之、文学家贾思勰和杜牧等。
4. 政府机构的建立: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二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7fca21e9ec3d5bbfc0a74d4.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3、隋初经济的繁荣:原因:①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治国措施: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得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3、治世局面: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改国号为周。
2、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改革措施: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开元初年注意“戒奢从简”。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身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fa4935a417866fb94a8e12.png)
2020年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西藏自治区(拉萨+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宁)4个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3个省:山西(太原+晋)、河北(石家庄+冀)、陕西(西安+秦)、青海(西宁+青)甘肃(兰州+甘)河南(郑州+豫)、湖北(武汉+鄂)、安徽(合肥+皖)湖南(长沙+湘)、广东(广州+粤)、山东(济南+鲁)福建(福州+闽)、浙江(杭州+浙)、江苏(南京+苏)、江西(南昌+赣)云南(昆明+滇)、贵州(贵阳+黔)、四川(成都+蜀)海南(海口+琼)、台湾(台北+台)3、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e03b02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f.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 581年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都城: 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 589年思考: 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 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 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 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 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界限缩小, 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 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 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 力量衰弱。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2000多千米。
2、开凿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1., 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出现繁荣景象, 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任用贤才(姚崇),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工具的改进: 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蜀锦(2)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2)长安城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 树木成行。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e53c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4.png)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后半部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再到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史的开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发展。
- 魏晋风度:文化特点,如玄学、清谈等。
- 南北朝:北方的鲜卑族建立北魏,南方的汉族政权如宋、齐、梁、陈。
#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开凿,连接南北的经济和文化。
- 唐朝的繁荣: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文化艺术达到高峰。
#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迭。
- 十国:在五代时期同时存在的十个割据政权。
# 宋元明清- 北宋与南宋:北宋的建立,南宋的南迁和抗金。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世祖忽必烈的统治。
- 明朝:朱元璋建立,中央集权加强,海禁政策等。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政策。
# 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导致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
-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
# 重要历史人物-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 李白、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影响深远。
- 苏轼: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多才多艺。
-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
# 重要历史事件-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开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安史之乱:唐朝中期的一场大规模叛乱。
- 蒙古西征:元朝时期对欧洲的军事征服。
# 文化成就- 唐诗宋词:文学的高峰,代表人物如李白、杜甫、苏轼。
-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54b330cfc789eb172dc86b.png)
历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
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