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导学案 (编号:08)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英德中学高二地理覃文培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2、通过课堂上对长三角地区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演示)(2分钟)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师:边播放歌曲边展示深圳30年前和30年后的图片。
师:歌曲中描写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的那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呢?生:……[过渡] 30年来,作为珠江三角洲典型代表的深圳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是什么原因推动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板书)展示学习目标[讲授新课]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投影)(3分钟)学生阅读教材P70第一段归纳: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4.2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第一课时学案定稿
第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工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明确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3.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意义一、“导”——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二、“思”——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3分钟)【学习过程】特别提示:本章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必修2第二、三、四章的区位知识及分析方法!原理: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图(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海洋);B、(河流);C、(铁路);D、(城市);E、(城市);F、(城市)。
(2)本区位于广东省的部,毗邻地区,与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3)年,珠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和等。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整国内条件:是我国的前沿,有许多优惠区位条件:位于我国、毗邻、靠近侨乡优势: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①夯实基础阶段: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工业体系。
②稳步发展阶段:工业发展更注重和,工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
(2)存在问题:不足, 有限.(3)解决措施:发展经济区,扩大。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加速向城市的集中,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2)加速向城市的集中;(3)加速人的观念和的转变。
理解: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促进工业化。
具体如下所示:考点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导学案【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难点: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认识并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探究其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阅读理解】阅读教材P70第一段用关联图(箭头+文字)说明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点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的区位分析【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71-P72和下列材料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区位条件。
问题一:阅读下图“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和教材P70图4.17,描述并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提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问题二:读教材P71图4.18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图和下列材料思考: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为何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调整的?这种调整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材料: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产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工资差别很大。
为降低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以及收音机、电视机和照相机的装配、玩具制造等)需要产业转移,具有充足,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问题三:读下列材料思考珠江三角洲能先行一步,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原因是什么?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1980年8月26日,我国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体现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劳务费、外汇管理、人员入境和出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导学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阅读书本,了解区域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阅读书本,分析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和地理条件。
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阅读书本,列表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4、阅读书本,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学习过程】一、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地区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或或资源或位置发展工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例如靠森林、矿产等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东北模式;靠大城市扩散发展起来的苏南模式;靠外资推动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模式等。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珠三角的地理位置要求:在下图中找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位置在右图中找出珠三角、台湾、东南亚的位置。
2、珠三角迅猛发展的原因自主探究: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原因提示: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地理区位、人文条件加以考虑。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推动下不断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珠三角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典型例题】【例1】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21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21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知识铺垫】向城镇集聚 1. 城市化的含义 转变为城镇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②③3.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工业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 ,珠江 。
由 、 、 冲积而成。
包括 、 、 、 、 、 、 、 、 共9个地级市。
【合作探究1】 读“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把增长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最合适?每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阶段:特点: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完2. 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举例拓展】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合作探究4】结合课本及所给材料,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路在何方?材料1:课本图4.25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材料2:从2005年爆发“民工荒”以来,缺工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珠三角的上空。
4.2第二节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导学案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导学案学科:地理 备课人:张磊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能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能记住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3.能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难点: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认识并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探究其解决措施。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读图与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意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关系: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提高的原因(1)特定的背景①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调整,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技术、________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内: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优惠_______________,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2)有利的地理条件①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________,靠近东南亚。
②最大的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2.城市化的推进(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_____________的地区之一。
(2)表现:城镇数量猛增,_____________迅速扩大,本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生原因: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_________的吸引力正在下降;②缺乏合理的_____________。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16、8%。
水资源占全国4、01%。
读图1和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图2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水土资源丰富②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③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④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A B C D3、读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课题: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识记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推进的因素,知道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使用日期:年月日预习案(约15分钟)[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 工业变化(1)20世纪80年代前:工业基础比较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市。
4_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___________,毗邻_______,靠近________。
(2)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2、二、案例分析——芜湖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资料一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江苏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增加值,位居长三角之首;浙江金融业增加值贡献较大;而上海近年以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的现代服务业来增强其经济中心的功能,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也出现了产业结构趋,用地、能源紧张,资源短缺与浪费、环境污染并存等问题。
资料一中所述,对本市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什么影响?资料二芜湖正抢抓芜马(马鞍山)同城化、跨江联动发展等规划建设机遇,并适时规划230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规划建设海关特别监管区。
芜湖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芜湖城市东部和北部,现规划面积122平方公里,是当前我国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内设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
资料二所述为本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资料三芜湖周围4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3.6亿人口,46座大中城市,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和南京的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
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90公里,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130公里。
5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在境内交汇。
当前,宁安、京福2条高速铁路正在建设,建成通车后,将实现铁路20分钟到南京、合肥,1个半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福州。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明确珠江三角洲所处地理位置及范围。
过程与方法:1.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通过角色扮演,比较、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的发展特点,并能够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难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教学方法】图示法、小组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过程】[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音乐,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提高学习情绪,同时很好的引入本节课的切入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问题设计:看图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范围(包含哪几个市?)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定位的方法在学习中一直有锻炼,这一部分内容起到复习旧识,锻炼读图能力的作用。
[情境创设]展示珠江三角洲改革前后照片对比(小渔村——现代化大都市)问题设计:阅读课本,结合导学案,说说改革开放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为接下来的知识做铺垫。
问题设计:阅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表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提高利用了哪些条件,抓住了哪些机遇。
教师补充:借鸡下蛋—“三来一补”说产业结构调整。
问题设计: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本活动题。
精选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2 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自主学习区1.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地区①产业基础和②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③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2.出现的问题(1)④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⑤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⑥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受⑦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⑧酸雨的危害b.水污染严重,“⑨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e.森林面积减少,⑩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⑪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⑫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⑬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思维活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石化、钢铁等工业?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后劲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弱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互动探究区探究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材料二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如图) “城中村”就是在城市和村落之间存在的“混合社区”“城中村”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城市化了,“村民”们也都居住在市区,甚至是中心市区,他们已经完全不再从事或基本上不再从事属于农业范围的职业,甚至他们的户籍也已经全部或绝大部分转为城市户口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这个地区承受全省64%的工业污水和74%的生活污水据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近几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的监测,这个地区的酸雨已在50%以上珠江三角洲目前酸雨的年均值已与北美、日本、西欧的重酸雨区相似材料三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可有的放矢采取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但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应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如下图)(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2)①“城中村”的存在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③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3)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哪些城市为核心?这些城市应如何发展以避免结构趋同?②珠江三角洲地区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答案 (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人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使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②除了酸雨问题外,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等问题③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①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②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反思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自我检测区对应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劳动力素质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答案 1 C 2 D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第2题,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3~4题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D.环境污染严重4.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答案 3 B 4 D解析第3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第4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提升5.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材料二(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 (1)BDE (2)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第(1)题,由材料一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第(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基础过关]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经济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答案 A解析受南岭的阻隔,珠三角的国内经济腹地范围较小2.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 )A.香港、广州、澳门B.珠海、广州、深圳C.香港、广州、珠海D.香港、广州、深圳答案 D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答案 B解析珠三角地区主要的环境污染为水污染,“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4.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对症下药,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当是 ( )①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③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④改造并逐步淘汰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而不是农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5~6题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6.“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A.工商业B.农牧业C.第一产业 D.旅游业答案 5 D 6 A解析第5题,产业转移日渐加强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B、C选项均是第6题,“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区域联办,环境共治,机遇共享……2010年11月12日开幕的亚运盛会,给火热推进中的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熊熊”地“加了一把火”,成为了珠三角城市群更趋紧密的“催化剂”据此回答7~8题7.珠三角构建大城市群的优势是( )A.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C.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引外资和管理经验D.科技力量雄厚,位居全国首位8.下列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建大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B.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的经济核心C.区域内统筹规划,加强分工与合作D.基础设施建设可优先于环境保护治理答案 7 C 8 C解析第7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矿产、能源不足,科技力量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薄弱,但其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港澳、东南亚,便于吸引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第8题,构建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区域内统筹规划,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利于大城市群的构建;在构建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9.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读“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2)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文化因素(3)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许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不少于四条)(4)“十二五”规划期间,珠江三角洲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不少于三点)答案 (1)改革开放的政策;地理区位优越(或地理位置优越,或地处沿海,或交通便利,或邻近港澳);国际产业转移(2)B(3)政策优势减弱;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4)加快技术革新,大力开发自主品牌,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经济腹地;发展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泛珠三角是指珠三角及与其联系比较密切的经济地区,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9省区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珠三角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材料三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1)简要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2)材料二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答案 (1)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工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好;侨乡 (2)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因:该地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政策 (3)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经济腹地过小,劳动力素质低,工资上涨快,用工成本增加(4)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能力提升]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1~12题11.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1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答案 11 C 12 B解析第11题,A地(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第12题,B地企业主要是缺乏分工协作,过度竞争;C地企业因经济腹地小,市场开拓不到位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3~14题13.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14.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A.a B.b C.c D.d答案 13 C 14 C解析第13题,从图中数据信息看,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与国际通用标准相差不多;b指标为农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该项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第14题,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材料二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图1图2(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解析 (1)由图1可看出,五大湖区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廉价便利的水运;众多的城市,工业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2)结合材料与图2知,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汽车工业,其发展依赖于市场需求、钢铁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3)由题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很容易分析出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 (4)该题开放性较强,主要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学设计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并能根据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能自主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根据材料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4.通过新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知识的应用及方法的迁移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交流、反思自己的探究体会。
5.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增强了解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难点: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解法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引播放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中关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彩车视频,引出探究主题——工业化和城市化。
(烘托气氛、激发兴趣、引出探究主题。
)二、案例呈现:工业化、城市化对普通人的影响为了开展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一户家庭的变迁作为案例。
(通过个案,说明区域区域化、城市化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小中见大,体现新课程地理贴近生活的理念,并通过该材料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能力。
其中部分为将学内容,作为设问,引发同学思考学习的兴趣。
另外,为用珠江三角洲与李守银的老家皖北地区进行对比研究作铺垫。
)展示资料:李守银老家在皖北江淮平原上。
20世纪80年代初李守银一家来到珠江三角洲开始新的生活。
一开始,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李守银还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
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
1988年,李守银的儿子洗净泥腿放下裤管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与他一同进入该厂的还有数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导学案
高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优势条件。
3.比较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难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
【学法指导】启发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图示分析法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合作探究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优势条件情景一外商的忧愁怀特先生是一家服装厂的老板,在上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的冲击下,美国产业结构变动很大,他的服装厂经济效益逐渐变差,投入的成本却不断上升,他很焦虑,急着寻找新的出路。
情景二巧遇朋友怀特先生来到香港,恰巧遇到了合作商李先生,于是向他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
情景三来华投资得知李先生想要回自己的家乡(深圳)建厂,怀特要求一同前往,于是李先生带着他去见了招商引资办的负责人,经过一番洽谈和了解,怀特先生决定在深圳投资建厂结论知识点二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合作探究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1、自1980年至2005年,珠三角工业总产值的总体变化趋势?2、以那个时间点为界,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并结合书本知识总结阶段规律。
原因[合作探究三]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城市发展的比较1、珠三角的城市数目发生了什么变化?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城市化标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高二地理必修三《4.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b5E2 RGbCAP3、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p1EanqFDPw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DXDiTa9E3d过程与方法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RTCrpUDGiT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2、注重学生形象思维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案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案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案过程<2课时)一、导课: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地位。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5PCzVD7HxA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
珠江三角洲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最早地遇到了“茅盾突显期”。
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地区为例》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四单元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课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其问题与对策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2.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4.探究某工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二、复习及预习内容复习及预习目标:五种导向型工业、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预习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温故知新】-----1.五种导向型工业:。
2.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3.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条件:。
【自主学习】------大胆试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2.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四、问题与对策1.面临的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加之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竞争力明显下降。
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现象普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缺水严重;噪声扰民;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日趋严重。
2.采取的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工业和工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建设和的治理;加强对人口的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单元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课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其问题与对策导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比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的特点。
地理3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课标细化】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的预习】1、阅读教材p70第一自然段,思考:(1)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2、阅读教材p70第一个框题,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我的疑惑】【典型案例】[例1]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读下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地理条件.(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3)在上图所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2)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和空间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例2】(江苏无锡2010模考)(10分)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导学案(编号:08)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分析原因找出措施。
【自主学习】一、概述(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一般是指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第三产业表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城市化: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何联系?2.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般做法是什么?二、对外开放的前沿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的表现和影响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2、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另一方面:四、现在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泛珠三角的发展】2006年6月5日,香港特首曾荫权、澳门特首何厚铧和来自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的政府官员会聚在云南省的珠江源头,共同为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揭幕。
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
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1)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泛珠三角,其范围:(2)简述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3)泛珠三角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合作探究二:环渤海经济圈】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目前已呼之而出。
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
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港口星罗棋布。
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的环渤海经济圈,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渤海沿岸地区示意图(1)图中A地区是我国半岛上的工业区,该地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和。
(2)城市C濒临海域,它可依靠优越的条件来发展经济。
(3)近年来,摩托罗拉等手机生产企业进驻B地,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至少写二点),经过B地的铁路线有。
(4)图中D作为我国重要的天然良港,其出口物资主要是,主要出口对象是(国家)。
(5)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写三点以上)【合作探究三:长三角经济圈】阅读教材P78,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1) 完成表格4.4(2)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这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3) 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域扩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另一种是等级扩散,即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散,二级城市再向三级城市扩散,以此类推。
在长三角,上海属于一级城市,南京和杭州属于二级城市,但是,二级城市与其他各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扩散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京因距上海远,其近邻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你认为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应与如何确立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拓展】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阶段 (1)(2) 图14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的比较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比较 方法归纳: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背景:不同地区优势资源差异出现,地区资源优势显现,具备区位优势,同时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吸引外资。
主导产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 (2)产业升级阶段背景:工业基础奠定,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区域分工与合作增强 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课堂训练】1.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群发展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图1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变化过程。
据图,回答2、3题。
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东北模式:2.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3.从上述城市群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南方日报2009年11月28日讯,珠三角地区正遭受10年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著名灰霾研究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昨日对记者表示,从23日以来形成的灰霾,是广州一年多来最强的灰霾天气。
这也是珠三角近10年来遭受的灰霾天气中区域性最大和持续性最强的一次。
他还提醒,随着经济的复苏,明年灰霾可能还将加重。
据此回答6、7题。
4.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③“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④由于围湖造田,导致耕地面积增加⑤土壤肥力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5.珠江口还常发生赤潮危害,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一种海洋灾害B.水温高时更易发生C.常发生在较为封闭的海域D.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6.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C.著名侨乡D.腹地范围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城市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乙 1985年与1996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图(1)两经济区城市密集,共同的自然原因有:。
(2)两经济区经济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两地经济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是:(3)两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能源短缺问题,为此国家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4)A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4年以来迅速下降,尤其纺织、服装等行业更明显;而同时B城市人口却由几万人迅速上升到百万人。
请分析原因:(5)图乙为1985年与1996年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图,读后回答:为协调人地矛盾,实现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措施是: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导学案(编号:08)探究一:答案:(1)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和湖南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3)①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及承接);④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探究二答案:(1)辽东辽中南矿产资源丰富铁路交通发达(2)黄海廉价便利的海运(3)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好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京沪线或京沈线(4)煤炭日本(5)区位优势:①工业和经济基础好(有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②海陆空交通网络密集、四通八达;③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经济国际化程度高或高校科研探究三:(1)1 2 5 10 》200 2 1 7 8长三角地区城市等级高,等级、规模、结构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工明确,利于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三角已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二级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到其他城市,属于单核模式;珠三角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属于双核模式。
(2)首先,上海市经济实力强,城市品牌知名度高,发展速度快,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经济利益和机会;其次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带动的核心作用和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经济腹地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南京要解决自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
其次,要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升级;再次,加快与长三角的区域市场整合。
(4)三大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群的特点,发挥区域区位优势。
突出长三角城市群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科技性和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课堂训练】1-7 DBA CDCC8.(l)地处河流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水热条件优越(2)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力丰富;腹地广阔;教育科技水平高;原有基础好;地处改革前沿、政策好。
(答对四点即可)(3)积极发展核电、开发沿海大陆架的油气田,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
(4)随着香港经济、科技实力增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转向深圳等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故GDP中的工业产值下降;而深圳因吸引外资、技术、设备,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内地大量人口,使城市人口迅速上升(5)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有限土地资源,防止退化和污染;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每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