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80年代前期,美国资源部门先后发射了4颗陆地卫星, 结合航空遥感,收集了大量卫星图片,通过遥感技术的 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水文研究成果,并对国际服务, 其它西方国家也都相继采用卫星技术研究水文问题。
90年代以后,在水文领域已广泛地应用了3S技术, 3S系指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 息系统),RS(Remote Sensing,遥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采用这些新技 术,可以获取到以往传统方法所不能得到的各种信息, 如流域下垫面大面积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以及水文气 象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又极大地推进了 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因此,水文学科的研究已进入了 新的科技时代,如数字水利,数字黄河,数字长江等研 究成为当前十分瞩目的研究课题。
隋代开始把石人水尺改为木桩和石碑式刻 划水尺,称水则或水志。
至今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间的河岸崖壁上, 保存着1153~1870年间的 6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 位石刻114处。
四川涪陵县长江岸边的白鹤梁(长1600米, 宽15米左右)自公元764年开始雕刻石鱼图形记 载长江最枯水位,直到20世纪40年代共有刻记 163条,记有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这些珍贵的 石刻,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的古代水文站”, “世界水文史的奇迹”。
1935年,美国的G.T.麦卡锡提出的“马斯京 根”法对河道洪水演进计算方法。

水文学发展史

水文学发展史

1775年,A.de Chezy提出河道流速 公式(谢才公式)
1851年,Mulvaney提出汇流时间概念 和暴雨成因公式Q=CIA
1856年,提出描写渗流规律的达西定律
1871年,提出描写明渠缓变不稳 定流运动规律的圣维南方程组
1932年,Sherman提出单位线汇流 方法
1933年,Horton提出下渗理论与下渗 计算公式
1959年,Linsley和Grawford把数字计算 机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1973年,赵人俊等提出新安江模型,是 中国少有的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水文 模型
1965年,国际水文十年开始
1986年,Eagleson提出全球尺度水文学
1935年,McCarthy提出马斯京根河道 洪水演算方法
1945年,Clark提出储蓄理论和相应 的汇流方法
20世纪50年代, 工程水文学的兴 起与发展
1955年,Lighthill和Whithmat提出 动力波理论
1957年,Nash提出瞬时单位线概念、 理论与方法
1958年,加里宁和米留柯夫提出特 征河长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导出河 段汇流曲线
wk.baidu.com
中国:约2280B.C,大禹治水, 兴修水利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说
希腊:约600B.C~300B.C,提出全球 水文循环的初步概念

水资源的水文教育史

水资源的水文教育史

水资源的水文教育史

水资源的水文教育史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主题,它不仅涵盖了水文科学的发展历程,还包括了教育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重要性认识中的作用。以下是一篇关于水资源水文教育史的简短作文。

---

**水资源的水文教育史**

水,作为生命之源,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水文教育史,就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历史。从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洪水进行灌溉,到现代的水文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水文教育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在古代,水文知识主要通过口头传承和实践经验积累。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记录和总结水文现象,如中国的《水经注》和罗马的水利工程。这些早期的水文教育为后来的水文科学奠定了基础。

进入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文教育变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19世纪,水文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确立,大学开始设立水文课程,培养专业的水文人才。20世纪,随着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水文教育进一步发展,水文模型和水资源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和精确。

然而,水文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水意识。许多国家通过教育系统,普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资源的守护者。例如,世界水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水资源的水文教育史是人类与水和谐共处的历史。从古代的实践经验到现代的科学管理,水文教育一直在不断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

这篇作文简要概述了水资源水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口头传承到现代的科学教育,以及公众教育在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希望这篇作文能够启发你对水资源水文教育史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水文地质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水文地质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 类生产生活需求。
地下水保护
加强地下水保护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保障地下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修复与治理
针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恢复水生态 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05
全球水文地质的现状与挑战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技术方法:现代水文地质学研究采用 了多种技术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 球物理勘探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文地质 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 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水文地质学将迎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水文 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和 多学科融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水文地质学的创新发展。同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水文地质学将在应对水资源短缺、 地下水污染、土地退化等全球性问题 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下水资源。
早期的水文地质学研究主要集中 在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灌溉问
题上。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水文地质 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
开始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早期的水文地质研究与实践
01
19世纪初,水文地质学开始得到更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02
早期的水文地质学家通过实地调查和勘探,研究地下水的形成
、分布和运动规律。

水文学原理课件(第一章)

水文学原理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本章主要内容

1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2

水文学的发展动力

3

水文学的分支学科

4

本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水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同样也是社会生产资料

人类社会因水而得以延续,无水就会消亡;水是地球系统中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多种物质交换的载体。

大气圈

洪水与干旱

水圈

岩石圈

地质灾害

Aerosphere

Biosphere

lithosphere Anthroposphere

Hydrosphere

水问题的出现(60年代初)

人口的快速增长

起因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活动的加剧

引发的水问题水资源的量和质都不能满足需求

水多、水少、水脏以及由水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

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今天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影响着数以百万计人的生计

水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是全球性

的大问题,据世行预测,按现有的

耗水模式及速率,至2025年全球2/3

的人将生活在水资源短缺之中。世

行为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而投放

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每年700-800

亿美元,全球需求量在未来15年内

将增加2倍.

✓联合国(UN) ---IHD(65-74)/IHP

✓相关的国际或地区性的组织

IAEA/UNDP/UNESCO

✓非政府组织的广泛的关注

Four major water issues in China

Floods

Droughts

Soil and water losses Water pollution

more

less

turbid

dirty

洪涝灾害频繁

水文学的发展

水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水文学的发展
一 、萌芽时期(1400年以前)
这一时期中国的水文知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2000年前建成的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巨 大作用,其中就体现着成功的水文知识;又如 527年的《水经注》,是早于欧洲1000多年的 水文地理巨著;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 最先提出水文循环的概念。
Wwenku.baidu.comHEE
二、奠基时期(1400~1900年)
该时期,西欧的产业革命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 展,在水文观测方面,发明制造了雨量器、蒸 发器、流速仪等,系统的水文测验为水文定量 计算及预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WUHEE
三、应用水文学的形成(1900~1950年)
进入20世纪,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蓬勃发展 ,需要科学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使应用水 文学迅速发展起来。美国1900年J.A.塞登提出 著名的塞登定律、1932年L.R.K.谢尔曼提出单 位线法、1935年G.T.麦卡锡建立了马斯京根河 道洪水演算法,1924年H.A.福斯特完整地建立 了P-Ⅲ水文频率曲线计算方法等等,这一时期 我国则比较落后。
WUHEE
四、现代水文学时期(1950年后) 随着计算机、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水文学 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流域数学模型、水资源 学、水环境学、随机水文学相继形成。
WUHEE

水文科学大事年表

水文科学大事年表

=水文科学大事年表=约公元前3500 ·古埃及在尼罗河开始观测水位前3000年 ·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有地下水井公元前1400年 ·中国殷墟甲骨文记载雨、泉和洪水前后 公元前7世纪 ·中国的管仲提出河流分类法约公元前4世纪 ·印度开始观测雨量约公元前5世 ·中国编著《山海经》和《尚书·禹纪~前3世纪 贡》,记载中国的河流及其水文地理公元前251年 ·中国的李冰在都江堰用石人水尺观 测水位约公元前239年 ·中国在《吕氏春秋》中较完整地记述水文循环概念公元前221~ ·中国秦代在《田律》中规定全国各前206年 郡县呈报降水量的制度公元4年 ·中国的张戎提出黄河泥沙的定量概 念,指出黄河水浊,一石水六斗 泥公元88年前后 ·中国的王充提出水文循环和潮汐成因的科学解释公元1世纪 ·古希腊的希罗(亚历山大城的)提 出河流的流量取决于流速和过水 断面面积公元223年 ·中国在黄河支流伊河龙门崖壁石刻 记录洪水约公元527年 ·中国的郦道元著《水经注》,记录 1252条河流水文地理公元764年 ·中国在四川涪陵白鹤梁开始用石刻 记录长江最枯水位公元805年前后 ·中国的柳宗元著《天对》,阐明水文循环和海水不溢出的道理公元1247年 ·中国的秦九韶著《数书九章》,记 述全国州县用天池盆、圆罂测雨 及竹笼测雪和雨雪深度计算方法公元1342年 ·中国的李好文著《长安志图》,记有计算流量的单位名“徼”公元1424年 ·中国全国采用测雨器观测雨量公元1442年 ·朝鲜全国采用统一制作的“测雨器” 观测雨量约公元1500年 ·意大利的达·芬奇提出水流连续性原理,并提出用浮标法测流速公元1535年 ·中国的刘天和创制“乘沙量水器”, 取含沙水样公元1610年 ·意大利的圣托里奥创制第一台流速 仪公元1639年 ·意大利的B.卡斯泰利创制欧洲第一 个雨量筒,开始观测降水量公元1650年 ·死海开始观测水位公元1663年 ·英国的C.雷恩发明自记雨量计公元1674年 ·法国的P.佩罗发表《泉水之源》一书,提出塞纳河流域年雨雪量为 年径流量的6倍公元1680年前后·中国的陈潢提出流量计算方法公元1687

水文学年谱

水文学年谱

水文学年谱

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古埃及在尼罗河开始观测水位。

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有地下水井。

公元前1400年前后中国殷墟甲骨文记载雨、泉和洪水。

公元前7世纪中国的管仲提出河流分类法。

约公元前4世纪印度开始观测雨量。

约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中国编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记载中国的河流及其水文地理。

公元前251年中国的李冰在都扛堰用石人水尺观测水位。

约公元前239中国在《吕氏春秋》中较完整地记述水文循环概念。

公元前221~前206年中国秦代在《田律》中规定全国各郡县呈报降水量的制度。

公元4年中国的张戎提出黄河泥沙的定量概念,指出黄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

公元88年前后中国的王充提出水文循环和潮汐成因的科学解释。

公元1世纪古希腊的希罗(亚历山大城的)提出河流的流量取决于流速和过水断面面积。

公元223年中国在黄河支流伊问龙门崖壁石刻记录洪水。

约公元527年中国的郦道元著《水经注》,记录1252条河流水文地理。

公元764年中国在四川涪陵白鹊粱开始用石刻记录长江最枯水位。

公元805年前后中国的柳宗元著《天对》,阐明水文循环和海水不溢出的道理。

公元1247年中国的秦九韶著《数书九章》,记述全国州县用天池盆、圆罂测雨及竹笼测雪和雨雪深度计算方法。

公元1342年中国的李好文著《长安志图》,记有计算流量的单位名“徼”。

公元1424年中国全国采用测雨器观测雨量。

公元1442年朝鲜全国采用统一制作的“测雨器”观测雨量。

约公元1500年意大利的达·芬奇提出水流连续性原理,并提出用浮标法制流速。

公元1535年中国的刘天和创制“乘沙量水器”,取含沙水样。

中国水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水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水文学发展历程

一、水文学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水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古代。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中国就有了水利工程的雏形,这与水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正式的水文学理论和方法的形成要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研究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来的水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水文学的初步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系统地研究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他们通过对江河流域的水文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水文观测站网络,并开展了流域水文特征、洪水预报和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的成果为中国水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水文学理论的完善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水文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研究水文学的动态理论和模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他们通过对水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拟计算,深入研究了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为水文学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水文学应用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水文学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水灾的频发,水文学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水文学家开始研究水文学在水资源调控、洪水预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他们通过建立水文模型和信息系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

五、水文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文学家积极参与国际水文学组织的活动,与世界各国的水文学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他们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学术成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了中国水文学的国际化进程。

水文学简史

水文学简史

水文学简史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学。

水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时期,而它的飞跃发展则是最近一个世纪的事。同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相似,人们还难以找出公认的里程碑,把水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划分成若干明确的阶段。我们只是顺着它前进的足迹,大体划分以下。

萌芽时期(远古至约公元1400年)。

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和黄河这些古老文化发祥地的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了原始的水文观测。最早的水位观测是在中国和埃及开始的。

约公元前22世纪,中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已“随山刊木”(立木于河中),观测河水涨落。此后,战国时李冰设于都江堰的“石人”,隋代的石刻水则,宋代的水则碑等,表明水位观测不断进步。

最早的雨量观测于公元前四世纪首先在印度出现,中国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已开始有呈报雨量的制度,到了公元1247年,已有了较科学的雨量器和雨深计算方法,并开始用“竹笼验雪”以计算平地降雪深度。明代刘天和在治理黄河工作中,已采用手制“乘沙量水器”测定河水中泥沙的数量。

中国古籍《吕氏春秋》中写道:“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国道也。”提出了朴素的水文循环概念。成书于公元约六世纪初的《水经注》中,记述了当时中国境内1252条河流的概况,成为水文地理考察的先驱。诚然,这些原始的水文观测和水文知识是肤浅零星的,但已为当时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文资料。例如,根据雨量多少决定税收的多少,根据上游的水位向下游传递水情等,标志着水文科学的萌芽。

水文模型发展综述

水文模型发展综述

水文模型发展综述

水文模型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和预测水文过程的方法。它以水文变量为输入,如降水、蒸发、径流等,通过数学方程来模拟水文过程的演化。水文模型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1. 经验模型阶段:20世纪5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验模型开始出现,该模型基于经验公式和数据关系,以经验参数为基础来描述水文过程。

2. 物理模型阶段:20世纪6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物理模型被广泛应用。它基于物理规律和系统分析来揭示水文过程的内在机理。

3. 数值模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数值模型成为主流。它通过数学计算来模拟水文过程,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目前,水文模型已经成为水文学研究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未来,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水文模型将在水文学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 1 -

水文与水资源

水文与水资源

《水文与水资源学》知识点

Ch01 绪论

1水文&水资源

水文——泛指自然界中水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水资源——广义上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狭义上指在一定经济技术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1)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周期性)和偶然性(随机性)

(2)地区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3)水资源的循环性、有限性及不均一性

(4)利用的多样性

--农业、工业和生活,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

2水文学&水资源学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水文学研究方法——水文试验/数理统计/物理与数学模型

水资源学——是研究地球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人类对水的需求和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的一门科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水资源)。其核心是淡水供应与利用。

水资源学研究方法——经济学/人文方法渗透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相互交融。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侧重研究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水资源学是水文学研究对象的拓展,侧重研究水的供应与利用

3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

任务:全面深入了解水资源形成、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状况,并系统学习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形成规律,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内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变化规律及计算评价的方法;

天然水的水质及其形成变化;

水质评价和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法;

水资源管理等。

4水文学的发展

水文学发展的驱动力——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认识水、了解水以达到兴利避害和兴利除害的需求目的。)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
我国对地下水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真正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仅开端于30年代。如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朱庭祜,谢家荣等,曾于这一时期分别到过江西、河南及南京等地区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并着有论文或报告。但水文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在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来源:地大热能 2015-07-27
“水文地质学”这一术语,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在欧洲被正式提出来,但真正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比较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祗是本世纪30-40年代的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地质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许多(包括前苏联)对地下水的研究,开始在地质科学的基础上(如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和其他一系列基础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以及水文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下水的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展到对地下水的定性、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理论,勘察方法和应用方向,也逐步形成。从70年代以来,水文地质学又从地下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为研究地下水与人类圈内由资源、环境、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组成的大系统。因此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标,开始转入到研究整个水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交叉关系的新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成长时期(1900~1950)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 大战的破坏以后,各国都积极致力于经济恢复 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建设、动力开发、 交通运输、工农业用水和防御洪水等水利工程 中的一系列水文问题,促进水文科学迅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理论研究上或实 验研究上都取得较多的成果,处于领先地位。 如:
1) 原始的水文观测(水位观测)
古埃及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为了灌 溉引水开始观测尼罗河水位,至今还保存有 公元前2200年时所刻水尺的崖壁。
据《尚书· 禹贡》等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 前2300年相传大禹治水用“准绳”和“规矩” 等方法测量观测水位。 公元前300年,战国时代的李冰在四川都江 堰引水工程中,设石人水尺观测水位。 隋代开始把石人水尺改为木桩和石碑式刻 划水尺,称水则或水志。
2)水文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应用水文学的兴起
18~19世纪,西欧因产业革命促进了城 市、交通和工农业发展,以及大量的水利工 程建设等,这些实际的生产问题为水文科学
在理论上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文科学理论
逐渐形成。如:
1674年P.佩罗提出了水量平衡的概念,成为水 文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1738年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 1775年A.de谢才发表明渠均匀流公式; 1802年J.道耳顿建立了研究水面蒸发的道耳顿 公式; 1856年,H.-P.-G.达西发表了描述孔隙介质中地 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1851年T.J.莫万尼提出了汇流和径流系数的概 念,并发表了计算最大流量的著名推理公式。 水文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使水文计算和水 文预报技术方法得到提高,在工程建设和防洪中的成 果日益显著,从而逐渐形成以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为 主要内容的新的分支学科──应用水文学。
1935年,美国的G.T.麦卡锡提出的“马斯京 根”法对河道洪水演进计算方法。
1937年,美国的M.马斯克特用较严格的数学 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的运动,为地下水水文 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英国的H.L.彭曼用联解空气动力学方 程和能量平衡方程,导出了推求水面蒸发的彭曼 公式,使蒸发研究成为水文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2.奠基时期(1400~1900)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18~19世纪
产业革命给自然科学包括水文科学的发展以很 大影响。 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
1) 水文观测仪器的发明与水文测验的开展
这一时期,雨量器、蒸发器和流速仪等一系 列水文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为水文现象的实地 观测、定量研究和科学实验提供了必要条件;观 测和实验成果为水文循环学说提供了验证,水文 学的研究由定性描述深入到定量表达,为水文科 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中国水文科学的进展比较缓慢。 1840年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后,帝国列强为了掠夺 中国,通商通航设海关建码头,则需收集中国的 水文气象资料,为此,1862年开始在长江汉口设 立水位站(1865年起有正式的观测记录)。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张思聪 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人类探索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犹如人
类的文明史那样悠久。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
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 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 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 学。
至今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间的河岸崖壁上,
保存着1153~1870年间的 6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
位石刻114处。 四川涪陵县长江岸边的白鹤梁(长1600米, 宽15米左右)自公元764年开始雕刻石鱼图形记 载长江最枯水位,直到20世纪40年代共有刻记
163条,记有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这些珍贵的
石刻,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的古代水文站”, “世界水文史的奇迹”。
1949年R.K.林斯雷和M.A.柯勒、J.L.H.保罗 赫斯合著《应用水文学》,
1949年D.姜斯敦和W.P.克乐斯合著的《应用 水文学原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编著的《水 文学手册》
有些学者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及方法 引入了水文学,推动了水文计算技术的发展。这 些水文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迅速推广,丰富了 应用水文学的内容。
【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组将可持续水资源 管理的定义为“支撑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而不破坏它们賴以生存的 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和使用。”
4.现代化时期(1950年以后)
水文科学的发展出现新的发展:
第一,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突出需求,水文科学的研 究领域向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水文计算分析不 仅为建设工程提供设计数据,而且要为水资源评价和水资 源系统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 水文科学国际会议和合作的主题。许多水文学家和水文研 究机构都把自己的研究重点转向水资源方面,提出了可持 续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基础的研究。可见,水文基础性工 作与水资源管理是不可分的。
水文科学发展史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四个时
期:
水文科学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萌芽时期(公元1400年以前)
2.奠基时期(1400~1900) 3.成长时期(1900~1950) 4.现代化时期(1950年以后)
1.萌芽时期(公元1400年以前)
古代人在争取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开始观察和探索自然 界水的运动规律,以便达到治水和用水的目的。
来自百度文库
白鹤梁石刻(1)
白鹤梁石刻(2)
白鹤梁石刻(3)
2)水文循环概念的萌发
公元前1000年,在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 诗歌以及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亚历斯 多德(Aristotle)就有了有关水文循环的初步论 述。 中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在《天 问》中提出:“东流不溢,孰知其故?”,对百 川入海,而海水不溢的原因,提出问题。中国 《吕氏春秋》对水文循环过程进行了解释:“云 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 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 这便是古代人对水文循环的朴素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