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系统模型
合集下载
第5章 系统设计基础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3、体系结构的重要作用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4、体系结构风格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4、体系结构风格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4、体系结构风格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4、体系结构风格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4、体系结构风格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4、体系结构风格 、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2、发展 、 (3)发展基于体系 ) 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
(4)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的研究 ) 一个产品线代表着一组具有公共的系统需求集的软件系统, 一个产品线代表着一组具有公共的系统需求集的软件系统, 它们都是根据基本的用户需求对标准的产品线构架进行定制, 它们都是根据基本的用户需求对标准的产品线构架进行定制, 将可重用构件与系统独有的部分集成而得到的。 将可重用构件与系统独有的部分集成而得到的。
第5讲 系统设计基础 2、发展 、 框架模型: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 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 ◆ 框架模型 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但它不太侧重描述结 构的细节而更侧重于整体的结构。 构的细节而更侧重于整体的结构。框架模型主要以一些特殊 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和适应该问题的结构。 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和适应该问题的结构。 动态模型:是对结构或框架模型的补充 研究系统的“ 是对结构或框架模型的补充, ◆ 动态模型 是对结构或框架模型的补充,研究系统的“大颗 粒”的行为性质。例如,描述系统的重新配置或演化。动态 的行为性质。例如,描述系统的重新配置或演化。 可能指系统总体结构的配置、 可能指系统总体结构的配置、建立或拆除通信通道或计算的 过程。 过程。 过程模型: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 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 ◆ 过程模型 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因而结构是遵循某 些过程脚本的结果。 些过程脚本的结果。 功能模型:认为体系结构是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 认为体系结构是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 ◆ 功能模型 认为体系结构是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下 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框架模型。 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框架模型。
第5章模型预测控制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2 反馈校正 为了在模型失配时有效地消除静差,可以在模型预测值ym的基础上 附加一误差项e,即构成反馈校正(闭环预测)。
具体做法:将第k时刻的实际对象的输出测量值与预测模型输出之间 的误差附加到模型的预测输出ym(k+i)上,得到闭环预测模型,用 yp(k+i)表示: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3 参考轨迹 为了减少突加设定值时的冲击, 在MAC中,控制系统的期望输出 是由从当前实际输出y(k)出发且向设定值w平滑过渡的一条参考轨迹规 定的。
通常,参考轨迹采用从当前时刻实际输出y(k)出发的一阶指数形式: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1.4 滚动优化 在MAC中,k时刻的优化目标是: 求解未来一组P个控制量,使在未 来P个时刻的预测输出ym(k+i)尽可能接近由参考轨迹所确定期望输 出yr(k+i)。
^
^
ym (k 2) a1 u(k 1) a 2 u(k)
^
^
a3 u(k 1) a N1 u(k N 3)
^
^
^
a N u(k N 2) a N u(k N 1) a N u(k N )
^
^
^
^
ym (k P) a PM 1 u(k M 1) a P u(k) a P1 u(k 1) a N1 u(k N P 1)
05系统工程导论-第5章
25
• 统计分析法 对于那些属于黑箱,但 又不允许直接进行实验观察的系统 (例如非工程系统多数属于此类), 可以采用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的方 法来建造系统模型。
• 混合法 大部分系统模型的构建往往 是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
26
• 在某种意义下,建造系统模型是一 种艺术:解决系统建模问题必须充 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 科学知识,针对不同的系统对象, 或者建造新模型,或者巧妙地利用 已有的模型,或者改造已有的模型, 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适用的系统模 型,而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 搬。
29
结构模型可用有向连接图或矩阵来 描述,下图分别用有向图和树图表 示结构模型
30
结构模型具有一下特性: ①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可用有 向连接图表示:节点用来表示系统 的实体,而有向边则表示实体间所 存在的关系; ②结构模型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 模型:通过结构模型,可以分析系 统的要素选择得是否合理,还可以 分析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变化时 对系统总体的影响等问题;
2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一般 都包含三个要素:
• 实体 是指组成系统的具体对象;
• 属性 是指对实体特征的描述,用 特征参数和变量表示;
• 活动 是实体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 行的操作或过程。
3
(2) 模型与建模 为进行系统研究,系统模型用来收集 系统有关信息和描述系统有关实体,可 用数学公式、图、表等形式表示。模型 描述形式各异,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实体和真实关系中 那些有用的和令人感兴趣的特征的模仿 和抽象; •模型是对系统某些本质方面的描述; •模型反映被研究系统中实体、属性、活 动之间的关联,提供被研究系统的描述 信息,体现系统的整体特征。
simulink动态系统建模仿真_第5章
第5章 Simulink仿真设置
5.1.3 交互运行仿真
火龙果整理 uml.org.cn
在仿真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交互式执行某些操作,如: 修改某些仿真参数,包括终止时间、仿真算法和最大步长。
改变仿真算法。
在浮动示波器或Display模块上单击信号线以查看信号。 更改模块参数,但不能改变下面的参数:
Simulink中模型的仿真参数通常在仿真参数对话框内设
置。这个对话框包含了仿真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设置参数,在 这个对话框内,用户可以设置仿真算法、仿真的起止时间和
误差容限等,还可以定义仿真结果数据的输出和存储方式,
并可以设定对仿真过程中错误的处理方式。 首先选择需要设置仿真参数的模型,然后在模型窗口的 Simulation菜单下选择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命令,打开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对话框,如图5-1所示。
第5章 Simulink仿真设置
火龙果整理 uml.org.cn
图5-1
第5章 Simulink仿真设置
火龙果整理 uml.org.cn
5.1.2 控制仿真执行
Simulink的图形用户接口包括菜单命令和工具条按钮, 如图5-2所示,用户可以用这些命令或按钮启动、终止或暂 停仿真。 若要模型执行仿真,可在模型编辑器的Simulation菜单 上选择Start命令,或单击模型工具条上的“启动仿真”按 钮 。
第5章 基于系统辨识的建模方法
u(0) u(1)
y( N n) u( N 1)
u(1 n) u(2 n) (5.11) u( N n)
式中, θ是待估计的 2n维参数向量; ζ(N)是 N维观测向 量; ε(N) 是 N 维误差向量; Φ(N) 是 N2n 维数据矩阵。 (5.8)式和(5.9)
i 1 N
w( N )e 2 ( N )
用矩阵表示,就是
JW εT ( N )Wε( N )
(5.18)
式中,权矩阵W为N维对角线矩阵,并规定它是个 对称正定阵。 ˆ 加权最小二乘估计量 θ LSW 应满足的方程为
T ˆ Φ T ( N )WΦ( N )θ Φ ( N )Wξ ( N ) LSW
冷水
Q(蒸汽流量) T(出口温度) 热水
热交换过程示意图
选定一模型类(离散差分方程):
T (k ) a1T (k 1) anT (k n) b1Q(k 1) bnQ(k n) e(k )
和一个等价准则:
J e (k ) T (k ) a1T (k 1)
系统辨识方法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阶跃函数法 脉冲函数法 经典辨识方法(非参数模型辨识) 频率特性法 相关分析法 模型参数辨识 谱分析法 系 最小二乘法 统 现代辨析方法 梯度法 辨 极大似然法 识 差分方程 线性系统 状态方程 模型验前结构的假定 差分方程 非线性系统 模型结构辨识 状态方程 线性(单变量过程为阶次n) 模型结构参数的辨识 非线性(较复杂)
系统工程导论 第五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一节系统模型
部的条件变量。针对论证之后的系统目标要求,用一个逻辑的或数学的 表达式,从整体上说明他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动态情况。
2)采用模型化技术可以大大简化现实系统或拟建系统的分析过程, 它能把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经过恰当的抽象、加工、逻 辑推理,变成可以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的东西,从而能得到所需要给出 的结论;
1)图式模型——是指用符号、曲线、图表、图形等抽象表现系统 单元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特点:图式模型直观、明了,一眼便可洞察 全局,虽然不能完全用它进行定量分析,但为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打下 了基础。
2)模拟模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实体模拟模型,一类为计算机模拟模 型。实体模拟模型也称为物理模拟模型,它是指用一种原理上相似,而 求解或控制容易的系统,代替或描述真实系统。计算机模拟模型是指用 计算机操作而根据特定的程序语言描述真实系统的模型(数学模拟)
(2)经济上的考虑。对大型复杂系统直接进行实验其成本是十分昂 贵的,采用系统模型就便宜多了。
(3)安全上的考虑。对有些系统直接进行实验非常危险,有时根本 不允许。
(4)时间上的考虑。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它们的惯性大, 反应周期长,使用系统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很快就能得到结果。
(5)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
外在的影响并对一些过程作合理的简化。
5.1系统模型
5.1.2建立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2)采用模型化技术可以大大简化现实系统或拟建系统的分析过程, 它能把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经过恰当的抽象、加工、逻 辑推理,变成可以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的东西,从而能得到所需要给出 的结论;
1)图式模型——是指用符号、曲线、图表、图形等抽象表现系统 单元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特点:图式模型直观、明了,一眼便可洞察 全局,虽然不能完全用它进行定量分析,但为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打下 了基础。
2)模拟模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实体模拟模型,一类为计算机模拟模 型。实体模拟模型也称为物理模拟模型,它是指用一种原理上相似,而 求解或控制容易的系统,代替或描述真实系统。计算机模拟模型是指用 计算机操作而根据特定的程序语言描述真实系统的模型(数学模拟)
(2)经济上的考虑。对大型复杂系统直接进行实验其成本是十分昂 贵的,采用系统模型就便宜多了。
(3)安全上的考虑。对有些系统直接进行实验非常危险,有时根本 不允许。
(4)时间上的考虑。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它们的惯性大, 反应周期长,使用系统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很快就能得到结果。
(5)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
外在的影响并对一些过程作合理的简化。
5.1系统模型
5.1.2建立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第5章 系统工程-结构模型ISM
结构模型ISM(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 )
邻接矩阵的数学形式 (图论-矩阵)(见后面) 设系统S 有n 个元素, S=[e 1、e 2、…e n ] 则邻接矩阵
A = 111112
1122122
2112
121
2
n n n n n nn n
S e a a a S e a a a S e a a a n
S S S e e
e ⎡⎤⎢⎥⎢⎥⎢⎥⎢⎥⎢⎥⎣⎦
1 当S i 对Sj 有影响 其中各元素 a ij =
0 当S i 对Sj 无影响
这是布尔矩阵,应遵循布尔矩阵运算规则
①逻辑和 AUB =C (C 为布尔矩阵对应元素)
c ij
a ij U
b ij
max {}
,ij ij a b
②逻辑乘 A B =C (C 为布尔矩阵对应元素) cij
aij
bij
min {},aij bij
③A 和B 乘积 AB=D d ij a i1 b 1j a 12b 2j …
{}in nj
ik kj i11j i22j in nj 1
a b a b =max min(a ,b ),min(a ,b ),
,min(a ,b )n k =
邻接矩阵的性质
①邻接矩阵与系统结构模型图一一对应
1
2
3
4
5
123450000010000100100010000100e e e e e e e e e e ⎡⎤
⎢⎥⎢⎥⎢⎥
⎢⎥
⎢⎥⎢⎥⎣⎦
③邻接矩阵A 转置后的A T 是与A 相应的结构模型图
箭头反过来后的图的相应的邻接矩阵
010001010⎡⎤
⎢⎥⎢⎥⎢⎥⎣⎦
123
123000101010e e e e e e ⎡⎤⎢⎥⎢⎥⎢⎥⎣⎦
第五章 物流系统建模
哈佛大学的物流系统模拟模型。(一种采用逐次逼 近法的模拟模型) 目标:按照一定的步骤确定物流网络的构造和策略。 求利润最大解。
考虑的因素:物流服务和物流费用。
决策变量:流通中心的数目和地点;装卸设备;运 输和发送手段;库存水平。
(4)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 成的。
这种模型往往最为抽象,即在缺乏资料的情 况下,凭空构想一些资料、建立初始模型,再逐 渐扩展而成。 概念模型在形式上可以是思维的、字句的或 描述的。
(3)混合制
1)等待空间有限 2)等待时间有限 3)逗留时间有限
3、服务机构 由于顾客的情况不同,服务所需时间T也不同,因此 服务时间T是一个随机变量。
4、主要数量指标
队伍长度 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 服务台的利用率 顾客损失率
(三)库存控制模型 库存控制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
确定库存检查周期
解释现实问题
建模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系统原型概括形成模型 分析模型得出结论 利用结论来解释现实问题 与现实进行比较,重新认识现实,修改模型
模型:模型是对真实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 表示或抽象,而且往往是对系统中那些所要研究的特 征的抽象。它与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 标、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根据本题的要求,用推理分析法可以得出: 从仓库P(x,y)到用料点Pi(xi,yi)运输距离为: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物流工程管理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第五章
2)典型排队问题模型
排队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随机服务系统理 论。排队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排队等待时 间及所提供服务等参数,以便求得更好的服务。
研究排队问题实质上就是研究如何平衡等待时间与服务 台空闲时间,即如何确定一个排队系统,使服务台效率 要高,实体等待时间又不太长。
例:理发馆系统
还有一些用于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和管理系统) 仿真的特殊而有效的方法,如系统动力学方法、 蒙特卡洛法等。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连续系统仿真技术,研究对象主要是 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以及一些可以用一阶 微分方程组描述的系统。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结构框图、因果关系图、 流图等)、利用DYNAMO仿真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 系统的仿真实验,从而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 的动态关系。
(1)集中参数系统数字仿真算法 (2)分布参数系统数字仿真算法 (3)离散事件系统数字仿真算法
2)仿真软件
仿真软件可提供基本的功能元素,使仿真的编程工作大 大简化,常见的有Automod、Witness、eM-Plant、 Flexim、Racl等。
3.仿真结果的处理
根据流程运行结果,进行系统是否存在“瓶颈”,流程 是否畅通,物流量是否能满足要求。
问题一的求解方法:
1. 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 0.00~0.99(100个),某个数 字出现的概率相等。若产生1000个这样的数,则
第5章 系统模型
活动图:表示一个过程或数据处理中所涉及的
活动 用例图:表示系统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 时序图:表示参与者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各部 分之间的交互 类图:表示系统中对象类以及这些类之间的联 系 状态图:表示系统是如何响应内部和外部事件 的
静态建模 动态建模
5.1 上下文模型
上下文模型示出了要建模的系统在整个 环境中与其他系统和过程间的位置关系。上 下文模型定义了系统的边界。体系结构模型、 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上下文模型。
练习:按如下格式完成“还书”用例描述
用例名称 说明 参与者 频率 前置条件 后置条件 假设 基本操作流程 可选操作流程 修改历史记录 还书
说明
用例描述让用例变得更加完整, 没有用例描述的用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5.2.2 序列图
序列模(Sequence Diagram)型给出在 系统中参与者和对象之间的交互,用于对动 态行为建模。
关系
用例1
主角1
3 用例描述
3 用例描述
在描述用例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其他图
形来描述,例如,顺序图等等。 名称: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 如“研究班招生”。 标识符 [可选]:唯一标识符,如 "UC1701",在项目的 其他元素(如类模型)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说明: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参与者 [可选]: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尽管这 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但在没有用例图时,它有 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频率:参与者访问此用例的频率。这是一个自由式问 题,如用户每次登录访问一次或每月一次。
活动 用例图:表示系统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 时序图:表示参与者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各部 分之间的交互 类图:表示系统中对象类以及这些类之间的联 系 状态图:表示系统是如何响应内部和外部事件 的
静态建模 动态建模
5.1 上下文模型
上下文模型示出了要建模的系统在整个 环境中与其他系统和过程间的位置关系。上 下文模型定义了系统的边界。体系结构模型、 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上下文模型。
练习:按如下格式完成“还书”用例描述
用例名称 说明 参与者 频率 前置条件 后置条件 假设 基本操作流程 可选操作流程 修改历史记录 还书
说明
用例描述让用例变得更加完整, 没有用例描述的用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5.2.2 序列图
序列模(Sequence Diagram)型给出在 系统中参与者和对象之间的交互,用于对动 态行为建模。
关系
用例1
主角1
3 用例描述
3 用例描述
在描述用例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其他图
形来描述,例如,顺序图等等。 名称: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 如“研究班招生”。 标识符 [可选]:唯一标识符,如 "UC1701",在项目的 其他元素(如类模型)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说明: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参与者 [可选]: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尽管这 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但在没有用例图时,它有 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频率:参与者访问此用例的频率。这是一个自由式问 题,如用户每次登录访问一次或每月一次。
系统工程学(第五章)
2
1 系统仿真的概念
“仿真”一有时也译作“模拟”,是“模仿 真实世界”的意思。 仿真(simulatin): ISO(国际标准组织):仿真即用另一数据 处理系统,主要是用硬件来全部或部分地模 仿某一数据处理系统,以致于模仿的系统能 像被模仿的系统一样接受同样的数据、执行 同样的程序,获得同样的结果。 模拟(Simulation): ISO(国际标准组织):模拟即选取一个物 理的或抽象的系统的某些行为特征,用另一 系统来表示它们的过程。 3
6
计算机仿真语言
计算机仿真语言是具有适应系统仿真需要特 点的,以问题为基础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到 目前为止,主要的仿真语言有: CSSL,CSMP,DYAMO,GPASS,SLAM等等。 它们主要用在管理学方面。
7
3 系统仿真类型介绍
仿真类型 模型类型 物理仿真 物理模型 (模拟仿真) 半物理仿 物理-数 真(混合仿 学模型 真) 计算机仿 真(数字仿 问题 真) 数学模型 计算机类 型 模拟计算 机 混合计算 机 经济性 费用很高
16
基于归纳学习的方法
归纳推理法是定性仿真的一个新方向,它起源于 通用系统理论,主要利用其中的通用系统问题求 解(General System Problem Solve)技术。 输入尽可能多的行为,通过归纳学习的方式,构 造系统的定性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优势:它完全不需要对象系统的结构信息,不需 要预先提供任何模型。 缺陷:这种方法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处理和维 护;而且,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归纳 的完备性。
1 系统仿真的概念
“仿真”一有时也译作“模拟”,是“模仿 真实世界”的意思。 仿真(simulatin): ISO(国际标准组织):仿真即用另一数据 处理系统,主要是用硬件来全部或部分地模 仿某一数据处理系统,以致于模仿的系统能 像被模仿的系统一样接受同样的数据、执行 同样的程序,获得同样的结果。 模拟(Simulation): ISO(国际标准组织):模拟即选取一个物 理的或抽象的系统的某些行为特征,用另一 系统来表示它们的过程。 3
6
计算机仿真语言
计算机仿真语言是具有适应系统仿真需要特 点的,以问题为基础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到 目前为止,主要的仿真语言有: CSSL,CSMP,DYAMO,GPASS,SLAM等等。 它们主要用在管理学方面。
7
3 系统仿真类型介绍
仿真类型 模型类型 物理仿真 物理模型 (模拟仿真) 半物理仿 物理-数 真(混合仿 学模型 真) 计算机仿 真(数字仿 问题 真) 数学模型 计算机类 型 模拟计算 机 混合计算 机 经济性 费用很高
16
基于归纳学习的方法
归纳推理法是定性仿真的一个新方向,它起源于 通用系统理论,主要利用其中的通用系统问题求 解(General System Problem Solve)技术。 输入尽可能多的行为,通过归纳学习的方式,构 造系统的定性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优势:它完全不需要对象系统的结构信息,不需 要预先提供任何模型。 缺陷:这种方法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处理和维 护;而且,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归纳 的完备性。
第5章二阶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
02×2
2
6
5.1 二阶机器人系统模型
接下来构建2维 个的多智能体系统。
令=
=
=
1T
2T
T
T T ,
⋯
T
,
=
T T ,
1T
=
2T
⋯
T T ,
T
,
= 1T
=
T
,
2T
⋯
T T ,
= 1,2, ⋯ , ,那么基于式 (5-5),可以得到多智能体系
且仅当满足如下条件时,劳斯判据表明式 (5-16) 是渐进稳定的。
2
>
Im2 −Re2
−Re | |2
(5-21)
其中 Im 表示特征值的虚部。
综上,系统渐进稳定的条件为
2
>
Im2 −Re2
max
−Re | |2
, = 1,2, ⋯ ,
令 = T
T
= 1
2
T ,
= 1
⋯
T
2
⋯
, = 1
2
T,
⋯
T
,
其中 为系统中智能体的数量。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第5章 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
应用(Application)模型和研究 应用(Application)模型和研究(Research)模型 模型和研究(Research)模型
前者主要倾向于应用推广 因而具有便于使用、 前者 主要倾向于应用推广 , 因而具有便于使用 、 较粗放和 主要倾向于应用推广, 主要用于科研, 应用方向比较单一的特点;后者 主要用于科研 , 对其机理性要 应用方向比较单一的特点 ; 后者主要用于科研 求较高,因而具有操作复杂、参数较多、灵敏度高的特点。 求较高,因而具有操作复杂、参数较多、灵敏度高的特点。
3
性的抽象描述,以揭示系统的功能、 性的抽象描述,以揭示系统的功能、行为及其变化规 律。
第 五 章 模 型 库 及 其 管 理 系 统
在决策活动中, 在决策活动中,实体就是所要解决的问题及 该问题的环境。 该问题的环境。决策模型就是对问题状态和相应 对策方案之间关系的描述。 对策方案之间关系的描述。 模型是研究复杂实体的一种手段, 模型是研究复杂实体的一种手段,利用这一 手段,可以认识实体的本质和规律,以改造、 手段,可以认识实体的本质和规律,以改造、适 应和推动实体的发展。 应和推动实体的发展。
实质是将数据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的工具, 实质是将数据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的工具,人 是将数据转换成辅助决策信息的工具 们通过对模型的认识来增加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理解。 们通过对模型的认识来增加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理解 。
计算机仿真(第5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第5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章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系统 (时间基;输入集;输入段集;内部状态 系统S=(时间基;输入集;输入段集; 状态转移函数;输出集;输出函数( 集;状态转移函数;输出集;输出函数(输出段 集)) • 时间基是描述系统变化的时间坐标, 时间基是描述系统变化的时间坐标, T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 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 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 T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T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 对于离散事件系统,系统中的状态只是在离散时 对于离散事件系统, 间点上发生变化, 间点上发生变化,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 确定的。如理发店系统、订票系统、库存系统、 确定的。如理发店系统、订票系统、库存系统、 交通控制系统等。 交通控制系统等。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属性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属性:属性反映实体的某些性质,是实体特征的 属性:属性反映实体的某些性质, 描述,用特征参数或变量表示,它可以是文字型、 描述,用特征参数或变量表示,它可以是文字型、 数字型或逻辑型。 数字型或逻辑型。选用哪些特征参数作为实体的 属性与建模目的有关。 属性与建模目的有关。 • 选取原则: 选取原则: (1)便于实体的分类。 )便于实体的分类。 (2)便于实体行为的描述。 )便于实体行为的描述。 (3)便于排队规则的确定。 )便于排队规则的确定。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系统 (时间基;输入集;输入段集;内部状态 系统S=(时间基;输入集;输入段集; 状态转移函数;输出集;输出函数( 集;状态转移函数;输出集;输出函数(输出段 集)) • 时间基是描述系统变化的时间坐标, 时间基是描述系统变化的时间坐标, T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 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 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 T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T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 对于离散事件系统,系统中的状态只是在离散时 对于离散事件系统, 间点上发生变化, 间点上发生变化,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 确定的。如理发店系统、订票系统、库存系统、 确定的。如理发店系统、订票系统、库存系统、 交通控制系统等。 交通控制系统等。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属性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属性:属性反映实体的某些性质,是实体特征的 属性:属性反映实体的某些性质, 描述,用特征参数或变量表示,它可以是文字型、 描述,用特征参数或变量表示,它可以是文字型、 数字型或逻辑型。 数字型或逻辑型。选用哪些特征参数作为实体的 属性与建模目的有关。 属性与建模目的有关。 • 选取原则: 选取原则: (1)便于实体的分类。 )便于实体的分类。 (2)便于实体行为的描述。 )便于实体行为的描述。 (3)便于排队规则的确定。 )便于排队规则的确定。
第5章模型预测控制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如果当前及未来时刻的控制增量为
目标函数可取为:
一、单步预测、单步控制MAC,即预测时域为P =1, 控制时域为M=1.
(i) 开环预测控制:
^
N^
yr (k 1) ym (k 1) h1 u(k) h j u(k 1 j)
j2
(ii) 闭环预测控制:
单步优化MAC的特点: 算法简单, 但 不适用于有时滞或非最小相位对 象.
每到一个新的采样时刻,都要根据最新实测数据对前一时刻的过程 输出预测序列作出校正,或基于不变模型的预测输出进行修正,或对 基础模型进行在线修正,然后再进行新的优化。
不断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对预测输出值作出修正,使滚动优化不但 基于模型,而且利用了反馈信息,构成闭环优化。
第5章 模型预测控制
5.3 预测控制基本算法
2. 动态矩阵控制(DMC)的产生:
动态矩阵控制(DMC, Dynamic Matrix Control)于1974年应用在美国壳牌石 油公司的生产装置上,并于1980年由Culter等在美国化工年会上公开发表,
3. 广义预测控制(GPC)的产生:
1987年,Clarke等人在保持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的在线辨识、输出预测、 最小方差控制的基础上,吸取了DMC和MAC中的滚动优化策略,基于参数 模型提出了兼具自适应控制和预测控制性能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通信原理及System View仿真测试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18 AM已调信号频谱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频谱的比较如图5-19所示。 由图 可见, 与调制度为0.1时相比, 边带功率分量增加了, 即提 高了调制效率。
图5-19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功率谱的比较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③ 调制度为1.0时, DSB-AM调制器参数设置如图5-20所示。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15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的功率谱比较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② 调制度为0.5时, DSB-AM调制器参数设置如图5-16所示。
图5-16 AM调制器参数设置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已调信号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5-17和图5-18所示。
图5-17 AM已调信号波形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25 AM信号的包络检波法解调仿真电路原理图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分别如图5-26和图5-27所示。
图5-26 调制信号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27 载波信号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已调信号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5-28和图5-29所示。
图5-28 AM已调输出信号波形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29 AM已调信号的频谱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AM信号经包络检波后, 解调输出信号波形如图5-30所 示。 与图5-26所示的调制信号对比, 可发现两者都是单频 正弦信号, 而且频率相同, 可认为无失真恢复了原始调制 信号。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频谱的比较如图5-19所示。 由图 可见, 与调制度为0.1时相比, 边带功率分量增加了, 即提 高了调制效率。
图5-19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功率谱的比较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③ 调制度为1.0时, DSB-AM调制器参数设置如图5-20所示。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15 调制信号和已调信号的功率谱比较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② 调制度为0.5时, DSB-AM调制器参数设置如图5-16所示。
图5-16 AM调制器参数设置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已调信号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5-17和图5-18所示。
图5-17 AM已调信号波形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25 AM信号的包络检波法解调仿真电路原理图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分别如图5-26和图5-27所示。
图5-26 调制信号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27 载波信号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已调信号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5-28和图5-29所示。
图5-28 AM已调输出信号波形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5-29 AM已调信号的频谱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AM信号经包络检波后, 解调输出信号波形如图5-30所 示。 与图5-26所示的调制信号对比, 可发现两者都是单频 正弦信号, 而且频率相同, 可认为无失真恢复了原始调制 信号。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什么是模型?
模型是系统的抽象视图,它忽略了系统 中的所有细节。辅助模型的开发能够反映系 统中不同的信息。
3
描画系统模型
▪ 系统模型描画在纸上,是平面的;但思维则是 多维的,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出发:
1.从外部来看,对系统环境建模,即描述系统的“上 下文” 。
2.从交互上看,它是对系统与环境之间或是一个系统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建模。
▪ 名称: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 如“研究班招生”。
▪ 标识符 [可选]:唯一标识符,如 "UC1701",在项目的 其他元素(如类模型)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 说明: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 参与者 [可选]: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尽管这
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但在没有用例图时,它有 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13
5.2.1 用例模型
▪ 用例图用于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它描述 了系统的参与者与系统提供的用例之间的 关系。
▪ 参与着可以是人,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 ▪ 用例图仅仅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系统中的
信息
1 参与者
▪ 参与者(Actor)是系统外部
的一个实体(可以是任何的
事物或人),它以某种方式
参与了用例的执行过程。参
统外部的!! 3. 说明外部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10
上下文模型示例: MHC-PMS系统的上下文模型
5.2 交互建模
所有的系统都会涉及到交互,有可能是 用户交互,与用户的输入有关,有可能是正 在开发的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交互,或者 是组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交互。交互 图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识别用户的需求。
识别用例
▪ 识别用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分析系统的参 与者开始,考虑每个参与者是怎样使用系 统。使用这种策略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出一 个新的参与者,这对完善整个系统建模很 有帮助。
识别用例时有用的几个问题
▪ 在识别用例的过程中,通过以下的几个问题可以 帮助识别用例:
▪ (1)特定参与者希望系统提供什么功能? ▪ (2)系统是否存储和检索信息?如果是,这个行
Leabharlann Baidu
练习
▪ 识别“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中的参与者
2 用例
▪ 用例是一组连续的操作,当用户使用系统来完成某个 过程时出现,它是外部可见的系统功能单元。通过将 这些不同功能单元的组合,就构成了对系统总体需求 的描述。
▪ 用例要点: 1.位于系统 --必须由系统运行 2.目标导向 --用例运行必须有所目的 3.止于边界 --可以观测到结果,并且是在边界和外部 有所交互的 4.用户观点 --参与者观测 5.粒度 --是一组有共同目标或者可以类聚的目标的 实例组成
系 ▪ 状态图:表示系统是如何响应内部和外部事件
的
▪ 静态建模 动态建模
5.1 上下文模型
上下文模型示出了要建模的系统在整个 环境中与其他系统和过程间的位置关系。上 下文模型定义了系统的边界。体系结构模型、 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上下文模型。
7
上下文模型示例1:ATM系统
系统边界
ATM系统上下文
8
上下文模型是什么意思?
为由哪个参与者触发? ▪ (3)当系统改变状态时,通知参与者吗? ▪ (4)存在影响系统的外部事件吗? ▪ (5)是哪个参与者通知系统这些事件?(系统需
要什么样的输入输出)
用例识别练习
ATM自动柜员机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的 银行自动出纳系统,主要服务于活期储蓄, 实现客户自助服务的电子化设备。通过UML 对ATM自动取款机建模,实现查询余额、取 款、存款、转账、更改密码等业务,根据 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具体功能。
与者通过向系统输入或请求
系统输入某些事件来触发系
统的执行。参与者由他们参
与用例时所担当的角色来代
主角1
表。
识别参与者
参与者(Actor)是系统外部的一个实体,他们不是 系统的组成部分。回答如下问题,可以帮助建模人 员发现参与者。 ▪ 系统的主要客户是谁 ? ▪ 谁借助于系统完成日常工作? ▪ 谁来维护和管理系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 系统控制的硬件设置有那些? ▪ 系统需要和其它系统进行交互吗? ▪ 在预定的时刻,是否有预定的事件发生? ▪ 系统从什么地方获取信息?
▪ 注意:上下文模型的意图在于说清“系统的环境 是什么”,说不清的(不确定的)就通过讨论来 逐渐明确。
所谓“系统的环境是什么”——即从系统外部对系统的 输入开始,直到系统处理之后对系统外部的响应,此过 程的结构化描述。
9
上下文模型的建模方法
▪ 具体的建模(描述)方法
1. 对系统命名,表示出确定的系统边界; 2. 标识系统外部的所有参与要素;——注意,是系
3.从结构上看,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处理的数据 的结构建模。
4.从行为上看,对系统的行为建模,即描述系统的动 态行为和它对事件的响应方式的建模。
4
常见的软件系统模型
▪ 上下文模型 ▪ 交互模型
1 用例建模,2 时序图
▪ 结构模型
1 类图,2 泛化,3 聚合
▪ 行为模型
1 数据驱动的建模,2 事件驱动模型
第五章 系统建模(System models)
1
学习引导
▪ 本章介绍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模型,这些模型是在 需求工程和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建立有用工具。
▪ 主要内容:
理解如何用图形模型来表示软件系统; 理解不同类型的模型以及基本的系统建模角度,如上下
文、交互、结构和行为等; 统一建模语言(UML)中定义的符号及其建模应用;
▪ 用例与参与者之间的连线称为关系,关系也称 为关联或通信关联,它表示参与者与用例之间 的通信。一般情况下,不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信息流动的方向,因为信息流动是双向的。
▪ 如果使用箭头,则特意的表示信息的发起者或 接受者;
关系
主角1
用例1
3 用例描述
3 用例描述
▪ 在描述用例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其他图 形来描述,例如,顺序图等等。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已经成为描述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标准建模语言
常见的软件系统模型
▪ 活动图:表示一个过程或数据处理中所涉及的 活动
▪ 用例图:表示系统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 ▪ 时序图:表示参与者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各部
分之间的交互 ▪ 类图:表示系统中对象类以及这些类之间的联
什么是模型?
模型是系统的抽象视图,它忽略了系统 中的所有细节。辅助模型的开发能够反映系 统中不同的信息。
3
描画系统模型
▪ 系统模型描画在纸上,是平面的;但思维则是 多维的,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出发:
1.从外部来看,对系统环境建模,即描述系统的“上 下文” 。
2.从交互上看,它是对系统与环境之间或是一个系统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建模。
▪ 名称: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 如“研究班招生”。
▪ 标识符 [可选]:唯一标识符,如 "UC1701",在项目的 其他元素(如类模型)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 说明: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 参与者 [可选]: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尽管这
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但在没有用例图时,它有 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13
5.2.1 用例模型
▪ 用例图用于定义系统的功能需求,它描述 了系统的参与者与系统提供的用例之间的 关系。
▪ 参与着可以是人,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 ▪ 用例图仅仅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系统中的
信息
1 参与者
▪ 参与者(Actor)是系统外部
的一个实体(可以是任何的
事物或人),它以某种方式
参与了用例的执行过程。参
统外部的!! 3. 说明外部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10
上下文模型示例: MHC-PMS系统的上下文模型
5.2 交互建模
所有的系统都会涉及到交互,有可能是 用户交互,与用户的输入有关,有可能是正 在开发的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交互,或者 是组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交互。交互 图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识别用户的需求。
识别用例
▪ 识别用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分析系统的参 与者开始,考虑每个参与者是怎样使用系 统。使用这种策略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出一 个新的参与者,这对完善整个系统建模很 有帮助。
识别用例时有用的几个问题
▪ 在识别用例的过程中,通过以下的几个问题可以 帮助识别用例:
▪ (1)特定参与者希望系统提供什么功能? ▪ (2)系统是否存储和检索信息?如果是,这个行
Leabharlann Baidu
练习
▪ 识别“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中的参与者
2 用例
▪ 用例是一组连续的操作,当用户使用系统来完成某个 过程时出现,它是外部可见的系统功能单元。通过将 这些不同功能单元的组合,就构成了对系统总体需求 的描述。
▪ 用例要点: 1.位于系统 --必须由系统运行 2.目标导向 --用例运行必须有所目的 3.止于边界 --可以观测到结果,并且是在边界和外部 有所交互的 4.用户观点 --参与者观测 5.粒度 --是一组有共同目标或者可以类聚的目标的 实例组成
系 ▪ 状态图:表示系统是如何响应内部和外部事件
的
▪ 静态建模 动态建模
5.1 上下文模型
上下文模型示出了要建模的系统在整个 环境中与其他系统和过程间的位置关系。上 下文模型定义了系统的边界。体系结构模型、 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上下文模型。
7
上下文模型示例1:ATM系统
系统边界
ATM系统上下文
8
上下文模型是什么意思?
为由哪个参与者触发? ▪ (3)当系统改变状态时,通知参与者吗? ▪ (4)存在影响系统的外部事件吗? ▪ (5)是哪个参与者通知系统这些事件?(系统需
要什么样的输入输出)
用例识别练习
ATM自动柜员机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的 银行自动出纳系统,主要服务于活期储蓄, 实现客户自助服务的电子化设备。通过UML 对ATM自动取款机建模,实现查询余额、取 款、存款、转账、更改密码等业务,根据 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具体功能。
与者通过向系统输入或请求
系统输入某些事件来触发系
统的执行。参与者由他们参
与用例时所担当的角色来代
主角1
表。
识别参与者
参与者(Actor)是系统外部的一个实体,他们不是 系统的组成部分。回答如下问题,可以帮助建模人 员发现参与者。 ▪ 系统的主要客户是谁 ? ▪ 谁借助于系统完成日常工作? ▪ 谁来维护和管理系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 系统控制的硬件设置有那些? ▪ 系统需要和其它系统进行交互吗? ▪ 在预定的时刻,是否有预定的事件发生? ▪ 系统从什么地方获取信息?
▪ 注意:上下文模型的意图在于说清“系统的环境 是什么”,说不清的(不确定的)就通过讨论来 逐渐明确。
所谓“系统的环境是什么”——即从系统外部对系统的 输入开始,直到系统处理之后对系统外部的响应,此过 程的结构化描述。
9
上下文模型的建模方法
▪ 具体的建模(描述)方法
1. 对系统命名,表示出确定的系统边界; 2. 标识系统外部的所有参与要素;——注意,是系
3.从结构上看,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处理的数据 的结构建模。
4.从行为上看,对系统的行为建模,即描述系统的动 态行为和它对事件的响应方式的建模。
4
常见的软件系统模型
▪ 上下文模型 ▪ 交互模型
1 用例建模,2 时序图
▪ 结构模型
1 类图,2 泛化,3 聚合
▪ 行为模型
1 数据驱动的建模,2 事件驱动模型
第五章 系统建模(System models)
1
学习引导
▪ 本章介绍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模型,这些模型是在 需求工程和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建立有用工具。
▪ 主要内容:
理解如何用图形模型来表示软件系统; 理解不同类型的模型以及基本的系统建模角度,如上下
文、交互、结构和行为等; 统一建模语言(UML)中定义的符号及其建模应用;
▪ 用例与参与者之间的连线称为关系,关系也称 为关联或通信关联,它表示参与者与用例之间 的通信。一般情况下,不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信息流动的方向,因为信息流动是双向的。
▪ 如果使用箭头,则特意的表示信息的发起者或 接受者;
关系
主角1
用例1
3 用例描述
3 用例描述
▪ 在描述用例时,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其他图 形来描述,例如,顺序图等等。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已经成为描述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标准建模语言
常见的软件系统模型
▪ 活动图:表示一个过程或数据处理中所涉及的 活动
▪ 用例图:表示系统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 ▪ 时序图:表示参与者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各部
分之间的交互 ▪ 类图:表示系统中对象类以及这些类之间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