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一)
翻译(ຫໍສະໝຸດ Baidu)
•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 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 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 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 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 了。
课文结构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者:------的原因。
⑤然:这样
① ② ③ ④ 故木受绳 则直,金 就 砺
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 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日:名作状 参:验,检查。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 为轮⑤ ,其曲中规⑥。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輮:使…弯曲, “輮”通“煣” ⑤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⑥规:测圆之器
① ② ③ 虽 有 槁暴
,不复挺者④, 輮使之然⑤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空想
借 助 学 习 弥 补 不 足
学习的
作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弥补不足。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 渊 ②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③ ,而 神明自得④ ,圣心备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对于人来说,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 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一 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即一个人如果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 变化。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上④食埃土,下④饮黄泉, 用④心一④也。蟹六跪⑤而二螯⑥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⑦也。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④上、下:名作状 用:以,因为。一:数作形,专一
⑤跪:蟹的脚。
⑥螯:蟹钳。
•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 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 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 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 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 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 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 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 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比喻论证
分论点 比 喻 句
学习
见 闻 陆 水
楫( jÍ )
蛟( jiāo )
跬( kuǐ )
驽( nú ) 镂( lîu ) 蟮( shàn )
骐骥( qí jì ) 锲( qiâ )
跪( guì ) 螯( áo )
课文串讲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①“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问、有 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 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 ,“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还 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③已:停止
比喻论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变化
提高 自己 改变 自己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木、金
结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 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须臾:片刻。
⑦躁:浮躁,不专心。
•
• 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 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 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 舍。
堆土成山,风雨就 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 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 长;积累善行,形成良 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 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 思想境界。所以,不积 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 达千里;不汇集细流, 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 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 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 功在于不停止。
本文写作最大特点:
大量运用比喻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 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 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 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这些比喻从 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解释,因而使这 一论点既明确又生动。
比喻论证
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所讲道 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 的设喻特点如下: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
宋 代 刻 书 《 荀 子 》
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它有“劝告”“劝勉”“鼓励”的意思。
生词注音
中(zhîng ) 舆( yú ) 槁暴( gǎo pù ) 参省( cān xǐng ) 輮( rïu ) 有( yîu ) 砺( lì ) 须臾(yú )
跂( qì )
生( xìng )
第四段
积 累
4 喻
学习 的方 法和 态度
10喻
坚 持 4 喻 专 心 2 喻
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面 论 : 设喻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对比 积 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面 成 德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 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神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明 自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得 对比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圣 心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对比 备 焉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 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 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水,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 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 的重要性。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 ”,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 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类天生有 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 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所以他主张“明 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认为人和 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15.劝学(节选)
荀子
劝学诗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荀子像
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 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 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 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 书,死后葬于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 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23.3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 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 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 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 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 古代圣明的君王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们是偏邪险恶 而不端正、叛逆作乱而不守秩序的,因此给他们建立了礼义、制定 了法度,用来强制整治人们的性情而端正他们,用来驯服感化人们 的性情而引导他们。使他们都能从遵守秩序出发、合乎正确的道德 原则。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 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 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 ,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①焉:兼词,从这里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 跬”跨两脚为“步”。 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 君子曰:学不可以 •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 已。 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 青,取之于蓝而 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 青于蓝;冰,水为 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 之而寒于水。木直 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 中绳,輮以为轮, 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就可以 其曲中规。虽有槁 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 暴,不复挺者,輮 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 使之然也。 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 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 术辩论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作品,小部分是他 门人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 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 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 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 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 列观点和主张。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翻译(三)
•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 学也;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 •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 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 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 看得广阔。
• 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 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 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 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此之谓也。 ——《荀子 王则》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 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荀子之前,中国古代一直都说‚老天有眼老天有眼‛,也就 是觉得天是有意志的,他是能看到一切的。 只有到了荀子,他才开始觉得天是自然的天,是与我们的所作 所为、与我们的意志无关的,他开始提出分出自然的天,人文的天 ,分完要不要制天要不要用天。荀子思考中的一个重点在于用天。 荀子对‚天‛的看法,一方面受到道家‚天为自然‛的观念启 发,主张天道自然,自有其运行的规则。天是没有意志的,只是遵 循一定的自然法则而生成消长,祸福则出于人为,并非出自于天意 ,这就是‚天人之分‛。因为他认为天没有意志,所以自然就没有 畏天、敬天的观念,于是就转化‚天人之分‛的观念,强调人为的 力量,主张以人力‚制天‛、‚用天‛。
• 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 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 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
拿刀刻东西,中途 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 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 泥土,下饮泉水,是因 为它心思专一;螃蟹有 六条腿,两只大夹,然 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 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 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