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环境因子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实验一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步骤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2)用小镐挖约20~50cm深的土炕,每隔5cm放一支土壤温度计。
(3)每隔约10分钟记录一次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温度计测定温度的时候,取出或取下温度计时应尽快的读数,否则会增大误差。
3. 湿度单独测定湿度的常用温度计有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和露点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包括两个温度计,其球部并排暴露在空气中。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 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 、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C,室温20~25C, 35C)。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C、室温和35C 下30 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C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 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表1-1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
,30%。
,40%。
)。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 30%, 40% 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实验一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水热组合状况在决定植被类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Walter生物气候图解能较好地反映水、热二者综合的气候特点,是目前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Walter 生物气候图解主要是用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的匹配关系来表示生物气候类型。
通常以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为两个纵坐标(右边为降水量,左边为温度),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P=2T(其中P为月平均降水量,T为月平均温度),而用一年中的12个月份作为横坐标。
实验目的:(1)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方法(2)加深理解植被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特点实验器材:1、气象资料(世界主要城市气候数据)2、实验器材坐标纸、直尺、铅笔、橡皮等方法与步骤1、气象数据的整理2、坐标轴刻度的确定(1)按P=2T分别建立两条纵轴(降水与温度)的坐标刻度值,每个刻度的大小视站点逐月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而定,如月平均温度曲线1刻度(即1格)等于10℃,则月平均降水刻度1格等于20mm。
若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刻度单位缩小1/10。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年平均温度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示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区,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
(2)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3)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4)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
(5)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实验二+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方气候的特性可依据气象资料说明,局部小气 候或生境中的热状况,则通常由实地观测获得。 本实验将通过对不同生境中气温与地温的测定, 掌握测定温度的一般方法,并讨论植物与温度 的生态关系。 通过实验,学习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以及空气 湿度的测定,了解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安置.
*普通生态学实验*
*普通生态学实验*
*普通生态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温度表(见图)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 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 管四个部分。 地面温度表(又称0cm温度表)、 地面最高和最低 温度表的构造和原理,与测定空气温度用的温度表相 同。 5、10、15、20cm曲管地温表的结构和原理基 本同上,只是表身下部伸长、长度不一,并且在感应 部分上端弯折,与表身成135°夹角。
*普通生态学实验*
通风干湿表
温度表球部装在与风扇相通的管形套管中,利
用机械或电动通风装置,使风扇获得一定转速, 球部处于≥2.5m/s(电动通风可达3m/s以上) 的恒定速度的气流中。由于球部双层金属护管 表面镀有镍或铬,是良好的反射体,能防止太 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
*普通生态学实验*
通风干湿表主要用于
实验二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土壤、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测量及小型生 态仪器的使用)
*普通生态学实验*
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设备
四、操作步骤
五、结果计算 六、分析及讨论
*普通生态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温度与植物的生态学关系分析中,大气候、地
*普通生态学实验*
(三)观测时的注意事项
1.在观测中发现最高温度表水银柱在窄道处断开时, 应稍稍抬起温度表的顶端使其连接在一起。若不能恢 复,则减去断柱的数值作为读数,并及时进行修复或 更换。有关情况要在观测簿的备注栏注明。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1)温度因子植物种子的发芽、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都有它的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超过这个界限,它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其它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一般说来,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生长发育.但当温度超过所要求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限度时,生长就会停止,或者死亡。
只有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迅速而健壮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通常根据植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与适应范围分为四类:1)最喜温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热带,生长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温度,否则就会冻死。
如橡胶、椰子等。
2)喜温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亚热带,生长过程中不能忍受零度以下的低温。
如杉木、毛竹等。
3)耐寒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温带或寒温带,能够忍受一定的低温.如毛白杨、刺槐等.4)最耐寒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寒带,能够忍受长时期的低温。
如落叶松、樟子松等。
另外,各种植物的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异.有些种类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对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或广布树;对一些适应能力小,只能生活在很狭小温度变化范围的种类称为“狭温植物”。
(2)水分因子水分是决定树木生存、影响分布与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与适应不同。
1)依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分类①旱生树种通常在土壤水分少,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的树种,具极强的耐旱能力,这类树种的根系通常极为发达,其叶常退化为膜质鞘状或叶面具发达的角质层、蜡质及绒毛,如沙枣、梭梭树、木麻黄、沙棘等。
旱生树种据形态和适应环境的生理特性又可分为少浆植物或硬叶植物、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冷生植物或干矮植物。
②湿生树种需要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树种,在干燥的环境下常致死亡或生长不良。
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
如池杉、落羽杉、水松等。
湿生树种据其对光照的要求又可分为阳性湿生树种和阴性湿生树种。
①中生树种介于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树都属此类,这类树种多生于温润的土壤上,如麻栎、枫杨、油松等。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六大因子评分样表和评分标准)
1
1
3
1
2
6
10.
试验溶液
配制
硫酸泄漏
腐蚀人体、污染土地
现在/将来
异常
2
2
2
1
1
2
16
11.
化学试验
废液排放
污染土地和水体
现在
异常
2
3
3
1
2
2
72
重要
12.
清洗化学试验容器
污水排放
污染水体
现在
异常
3
2
2
1
1
13.
二楼车间
切割下料
皂化液泄漏
污染地面
现在
正常
1
1
1
1
1
14.
废油排放
污染土地
现在/将来
异常
1
1
1
1
21.
固体废弃物排放
污染土地
现在
正常
1
1
1
1
1
22.
火灾
污染空气和水体
将来
紧急
1
1
1
1
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频次
社区关注
改进难度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实验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一:目的1: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通过双因子杂交,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学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3:验证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现象和遗传规律二:原理1)、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
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
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在遗传,发育,生理, 和行为等的研究方面,果蝇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
原因是它易于培养, 繁殖快,使用经济: 它在室温条件下, 十天就可以繁殖一代; 且只有四对染色体, 易于遗传操作; 还有它有很多突变体可以利用。
中文学名: 黑腹果蝇 拉丁学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别称: fruit fly 二名法: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目: 双翅目 Diptera 亚目: 长角亚目、短角亚目 科: 果蝇科Drosophilidae 属: 果蝇属Drosophila 亚属: Sophophora 种: 果蝇 分布区域: 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2)、果蝇的生态学特性果蝇又称小果蝇(Drosophilidae 科,Drosophila 属),英文全名 fruit fly 。
它和危害农作物的果实蝇(Trypetidae 科,Bactocera 属)不同,果实蝇危害瓜果类果实非常严重,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隐忧.刚形成的蛹呈微黄色,之后颜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呈深褐色。
果蝇类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以腐烂的瓜果等为食,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n]。
研究表明,果蝇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嗅到水果发出的气味就会飞来取食、交尾和产卵[7]。
环境科学基础实验二
实验步骤
步骤一:确定研究主题和实验设计
确定研究主题,如“不同光照强度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设计实验方案,包 括实验材料、设备、方法等。
实验步骤
步骤二: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水生生态系统模型、不同光照强度的光源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三: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按照实验要求,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模型,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以及水环境 、光照等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公开性和公众参与的原
03
则。
实验步骤
步骤一
确定评估对象和范围,明确评估目的 和任务。
02
步骤二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了解 项目或政策的基本情况和环境现状。
01
步骤五
编写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评 审,向相关部门报送。
05
03
步骤三
分析项目或政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 响,预测未来环境状况,评估影响程 度和范围。
04
步骤四
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对策, 提出改进建议。
THANKS
谢谢
03
CHAPTER
实验三: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实验目的
掌握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大气污染物监测是通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和分析,了解其浓度和 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环境质量。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这些 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居民生活等。
02
CHAPTER
实验二:水质分析
实验三 斑马鱼促性腺成熟机器早期发育模式
第10次卵裂 中期囊胚转换
囊胚早期
囊胚中期 囊胚晚期
囊胚早期 囊胚中期
50%下包
囊胚晚期
Gastrula Period (5.3-10 h)
50%下包
Segmentation Period (10-24 h)
Pharyngula Period (24-48 h)
Hatching Period (48-72点
➢ 斑马鱼胚胎发育时期的记录【选取6个以上 不 同 时 期 的 胚 胎 照 片 , 并 注 明 时 间 hours post-fertilization (hpf)、温度,并对发育过程 做一简单描述,如卵裂类型,原肠作用中的 细胞运动】
实验二 环境因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自主设计实验)
1. 每组选取以下其中一种环境因子
酒精, 洗衣粉,重金属离子(ZnSO4或GuSO4) 葡萄糖,阿斯匹林等
2。稀释到不同浓度(建议3-5个浓度梯度), 以正常发育为对照,观察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
影响。
提供如下母液:
• 洗衣粉:3%母液 • 酒精:20% • 重金属:1g/L • 阿司匹林1g/L • 葡萄糖:10g/L
Zygote Period (0-.75h)
——卵质向动物极流动,形成胚盘
2-cell
Cleavage Period (0.75-2.2 h)
—— 6次卵裂,15-20 min间隔分裂一次
4-cell
8-cell
Blastula Period (2.25-5.25 h) ——卵黄合胞体层(yolk syncytial layer, YSL) 、表胚层(enveloping layer, EVL)、深层细胞(deep cells)
生态因子测定实验
环境生态学实验一校园内不同环境生态因子的测定【实验目的】在掌握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校园内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测定,认识不同环境生态因子的差异性,以及建筑物、街道布局对生态因子的影响,了解生态因子对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调整措施。
【实验材料】光照度计,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卷尺。
【实验步骤】(一)环境对照组的选取选取环境对照组(选择校园内的三个地方,尽可能选择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可以包括室内),例如空旷草地、林地、室内,建筑物的南侧和北侧,建筑围合区和开敞区,东西向和南北向道路等。
(二)光照强度的测定对环境对照组内的不同地点,各选取3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每次测定的数值(精确到个位)。
(三)空气温度湿度的测定对环境对照组内的不同地点,各选取3个测定点,在1.5m高处,用温湿度计测定每一点的温度、湿度,并记录下每次的数值(湿度精确到个位,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四)风速的测定对环境对照组内的不同地点,各选取3个测定点,在1.5m高处,用风速测定仪测定每一点的风速,并记录下每次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作业及思考题】(一)实验结果记录根据所整理的测定结果,将所得到的生态因子数据进行列表(格式可参加下表)。
(二)思考题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以下问题:1、不同环境下生态因子的差异性;2、造成生态因子差异性的原因;3、不同环境下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人的感受及活动产生哪些影响;4、在不同环境下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5、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调整局部环境下的生态因子,以满足植物和人对于环境的需要。
附:实验报告要求1、每位同学单独撰写实验报告,用专用实验报告纸撰写。
2、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与分析,思考题回答。
表1 生态因子记录表组别日期天气状况地点1:测定时间:地点2:测定时间:地点3:测定时间:。
实验室操作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
验室工作外套 ◇室内负压。
和手套,必要
时要有呼吸防
护面罩。
BSL-4
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高,通常引起严重疫病 实验室诊断,病原的分离、鉴 的、暂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动物致病。通过气 定(毒型和毒力),动物实验 溶胶传播的,引起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动物致病; 等及相关试验研究和操作。 或导致未知的危险的疫病。 与 BSL-4 微生物相近或有抗原关系的微生物也应 BSL-3 操作加: 在此种水平条件下进行操作,直到取得足够的数据 ◇进入之前更换衣物; 后才能决定,是继续在此种安全水平下工作还是在 ◇在出口处淋浴; 低一级安全水平下工作,以及从事外来病病原微生 ◇实验室拿出的所有材料在出 物的研究分析。国家根据防治规划和计划需要另有 口处消毒灭菌。 规定的。即除 BSL-3 含的病原微生物外,还包括 一部分外来病(如裂谷热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 病毒)等疫病。危害 4 级。
瘟等弱毒株。危害 1 级。
等及相关试验研究和操作]
障) 要求开 放台面, 有洗手池
BSL-2
对个体危害程度为中度,对群体危害较低,主要通 实验室诊断,病原的分离、鉴
过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播。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 定(毒型和毒力),动物实验 等及相关试验研究和操作。
但对实验人员、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 BSL-1 操作加:
(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 BSL-2 操作加:
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 ◇控 制 进 入 ;
兰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 ◇所有废弃物去污染;
禽流感、鸡新城疫等)、二类动物疫病中布病、结 ◇实验室衣服在清洗之前需灭
核病、狂犬病、马传贫、马鼻疽及炭疽病等引起的 菌;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山东大学实验报告题目:综合测定生态因子1,实验目的1,掌握光强计和温湿度计的使用2,测定了5个不同物候观测点的光强、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3.分析不同生境中生态因子的差异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第二,实验原理生态因子是指对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生态因素也可以被认为是环境因素中对生物体起作用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有机体之外的所有环境因素。
特定个体或生物群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受生物影响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植物群落与环境密不可分在任何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中,植物不仅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对环境有巨大的转化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展到成熟阶段,群落内部环境也发展成熟。
植物群落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与群落外的不同。
植物群落中的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有序地生活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
不同植物群落的环境因子明显不同。
三、实验设备照度计、温度计、笔记本四、实验的地点和过程在本次生态因子测定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五个地点进行测定:马克思主义大楼前、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化学大楼前和经济学家大楼前分别于3月12日(XXXX)和3月26日(XXXX)进行测量,两次测量间隔两周每次测量时,应标出每个测量点的位置和位置,并测量和记录每个点的照度、温度和湿度。
注:1,测量点的选择:注意不同生境的选择,对生态因子有显著差异的进行对比分析2,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测定:一生中选择3个相邻位置,用恒湿器分别测量每一点1.5m的高温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量值3,光强的测定:一生中选择3个相邻位置,将照度计水平放置在每个点的表面上,测量光强,并记录每次测量的值五、实验结果(一)原始数据记录时间地点项目温度14.6 14.6 14.6 13.9 13.9 13.9 13.8 13.8 14.0 14.0 14.0 13.9| 3月12日,2016湿度27.6 27.7 27.7 28.9 28.9 29.2 30.1 30.2 30.2 28.1 28.0 28.0 27.7照明4600 . 0400 . 0400 . 0400 . 0400 . 0400 . 03400 . 3200 . 035 . 01362 . 01362 . 016 199马克思和马克思图书馆南图书馆南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图书馆北图书馆北化学楼化学楼化学楼学者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实验报告第1页、第3页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学者|从表中可以大致看出,马克思学院的南侧、经济学家楼、图书馆和化学楼都是向阳的一面,气温略高于图书馆的北侧。
生态因子测定
生态因子测定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实验综合项目科研报告(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王江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 生物科学______________班级:13生物1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 郑晨乐________________学号:1331210020 ___________1科研报告题目:(宋体、加粗、小四字体)2研究意义:(要求查阅参考文献,结合已有研究,探讨该综合项目所掌握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哪些领域的研究;宋体、五号字体)3研究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过程采用的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宋体、五号字体)4结果与分析: (结合图、表条理清楚的展示结果的规律;宋体、五号字体)5讨论:(要求查阅参考文献,对数据结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宋体、五号字体)6参考文献:(要求在文中引用标注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体)说明:封面和此说明页对面打印;科研报告根据研究意义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性进行打分。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1、研究意义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
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而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栖息地的环境称为生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逐渐成为全世界生物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而生态因子在决定生物多样性格局中的作用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
此外,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影响和道地药材的形成是道地药材研究的重要内容。
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以及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2:,土壤无机元素能够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理代谢活动,促进植物的生长,影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积累,最终影响中药材品质「役例如人参中人参皂苷含量随产地不同变化较大,主要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等都会影响着人参品质「4近年来有些研究还表明,多变的气候因子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会使人参的质量差异较大「5]o又如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烟叶品质和香气风格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6]o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替、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与生态因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理实验02-TTC法测定根系活力+光合因子
品抽提液的吸光值。
7
五、原始数据 六、结果计算
根据样品的A485,参照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先计算出X(mg)
,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根系还原TTC的强度,并代表根系活力。
TTC还原强度[mg/(g· h)]=
X W· t
W:样品鲜质量(g);t:反应时间(h)。
12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
选取功能叶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脉—→打取叶圆片约50片—→加水淹没叶片
后,放入减压装置,减压至叶片完全下沉(呈半透明状)—→置于暗
处备用。 取100mL三角瓶4个,编号,在1号瓶中加入新制的无CO2水 40mL,再向2、3、4号瓶中各加入40mL 0.5%的碳酸氢钠溶液。
13
在2号瓶上用较厚白纸遮光,3号瓶放在冰浴中降温至10℃左右
8
七、分析与讨论
结合不同处理下根系活力大小以及反应过程中三苯
甲腙在根尖上“着色”部位的差异进行分析。
9
实验02-2 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真空渗入法)
一、实验目的
直观了解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
用强度(速率)的影响。
10
二、实验原理
真空渗入法可使叶肉细胞间隙充满水分而使叶片下沉。
实验02-1 根系活力的测定 (TTC法)
一、实验目的
理解植物根系活力的内涵;掌握TTC法测定根系活
力的原理与方法。
1
二、实验原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的标准氧化电位为 80mV的氧化还 原物质,获得氢的能力强。溶于水为无色溶液,还原后即生成红色 而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腙 (TTF)。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它对环境的敏感性很高,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
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其中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如16S rRNA、ITS等基因测序,以及物理化学方法,如土壤pH值、温度、水分含量等环境因子的测定。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环境因子、宿主因子和相互作用因子等。
环境因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它包括了土壤、水体、气候等各种环境条件。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等养分的影响;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水温、水动力学、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三、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多项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以土壤微生物群落为例,研究发现土壤pH值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pH值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都会发生变化。
此外,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水分状况等环境因子也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类似地,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也与水温、水质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详细关系。
其次,要考虑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微生物的功能。
通过对微生物功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需要结合统计学和计算生物学等方法,加强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
总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实验室cv标准
实验室cv标准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CV),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二、动物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1、选址: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
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僻静、卫生区域。
2、各实验室的布置。
前区的设置: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饲料室、一般走廊。
饲育区的设置: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动物实验区:包括缓冲间、实验饲育间、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
辅助区: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设备)、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设备)、机械设备室、淋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
其他设施设备: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均应在压强变化相交处设有缓冲设置。
3、空调系统:有可控制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和分布,有一定的换气量和气压。
4、照明:无窗动物房使用荧光灯,有窗动物房可安装玻璃窗,以滤去紫外线。
要求12h亮,12h暗。
5、供水:有饮用水和精制水。
三、动物实验室一般环境因子控制要求1、温度:目标值为21~27℃。
可因动物品种而不同。
2、湿度:45%~55%。
3、气流速度:10~25cm/s,要避免直接吹风。
4、换气次数:6~15次/h。
5、气压:洁净区气压为正压,感染区气压为负压。
实验室生物因子及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
中文名
梅毒螺旋体
生物危害级别
第三类
实验室操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等
安全实施
生物安全柜,应急装备等
工作性质
检测
英文名
Treponema Pallidum
简介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因而梅毒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1-2a(年)内传染性强,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因梅毒的传播方式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梅毒分为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也称胎传梅毒。螺旋体通过患病孕妇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梅毒螺旋体在胎儿的肝、脾、肾上腺等器官大量繁殖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出生活的梅毒儿。早期病变有梅毒性鼻炎,梅毒性天疱疮和斑丘疹:晚期呈现锯状形牙、先天性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等。获得性梅毒:又称后天梅毒。主要经性接触传染,少数也可通过接吻、哺乳和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的病人带菌的日常用品而传染。此外,输带菌的新鲜血也可传染。
生物因子
中文名
甲型肝炎病毒
生物危害级别
第三类
实验室操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等
安全实施
生物安全柜,应急装备等
工作性质
检测
英文名
HepatitisAvirus
简介
甲型肝炎病毒(HAV)属于小RNA病毒科,嗜肝RNA病毒。直径约为27nm,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本病毒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1小时不被灭活。病毒核酸为单正股只有一个血清型。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敏感。HAV可在培养细胞上进行培养但增殖非常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且病毒释放亦十分缓慢。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患者。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50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酶升高前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后2周开始,粪便中不再排出病毒。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而造成散发流行或大流行。
环境因子教案
环境因子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环境因子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子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 目标- 了解环境因子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环境因子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了解环境因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教学内容3.1 环境因子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因子的概念;- 环境因子的分类:自然环境因子和人为环境因子。
3.2 环境因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环境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光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pH值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4 环境因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环境因子对农业的影响;- 环境因子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 环境因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5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环保知识和节约资源的方法。
4.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环境因子的定义、分类和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向学生传递知识;-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环境因子的实际情况;-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环境考察活动,加深对环境因子的认识。
5. 教学评估- 课堂练:进行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检验学生对环境因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评价学生对环境因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研究总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因子的总结性文章,包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6. 教学资源- 教材:环境科学教材;- 视频素材:与环境因子相关的纪录片或教育视频;- 实地考察地点:附近的公园、湖泊、灌溉农田等。
7.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教育资料;- 相关研究报告和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早
较晚
③寿命
较短
较长
干旱贫瘠土壤 湿润肥沃土壤
①群落内天然更 少或无
多
新
②自然稀疏
出现早,强度大 出现晚,强度小 或无
①光补偿点
高
低
②光饱和点
高
低
③叶绿素a/叶绿 较大(喜直射, 较小(喜散射,
素b
利用红光)
利用蓝紫光)
④可溶性蛋白含 较高
较低
量
树冠的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淡而质薄,如果 是常绿树,其叶片寿命较短的为阳性树。叶幕区 浓密,叶色浓而且质地厚的,如果是常绿树,则 叶可在树上存活多年的为耐荫树;常绿性针叶树 的叶呈针状的多为阳性树,叶呈扁平或呈鳞片状 而表、背区别明显的为耐荫树;阔叶树中的常绿 树多为耐荫树,而落叶树种多为阳性树或中性 树。
实验二 环境因子(光)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
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 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 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生活型:乔木(针叶、阔叶、常绿、落叶)、灌木(常绿、落 叶)
冠形:伞形、近伞形、近圆锥形、圆锥形。 枝叶分布:稀疏、较稀疏、较浓密、浓密。 透光度:枝叶透光面积占树冠面积的百分比。 叶型:“阳生叶”-只着生阳生叶;“阳、阴”-有阳生叶和阴生叶 分化;“阴生叶”-只着生阴生叶。 枝下高(m):最下一轮活枝到地面的高度。 冠高比:树冠长度与树高之比。 相对高:植物株高(树高m)与基径(胸径cm)之比。
长度 (cm)
叶片形 宽度 态 (cm)
厚度 (cm)
叶片颜色
栅栏组 层数
织
紧密度
气孔 相对密度
相对大小
叶脉相对密度
其它特征
实验报告要求: 1、 写出小组成员姓名(以3人一组为宜),根据调查记录表分析你
所调查植物的耐荫性及对光适应的典型特征。简要说明根据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强度的不同适应性在栽培管 理及群落配置的应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表2 阳生叶与阴生叶形态、解剖及生理特性比较
特征
阳生叶
阴生叶
叶片形态
厚而小
薄而大
叶片颜色
较浅
较深
角质层
发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发达
栅栏组织
较厚或紧密
较薄或稀疏
气孔
较密较小
较希较大
叶脉
较密
较稀
叶绿素含量
较少
较多
蒸腾作用
较强
较弱
光补偿点、饱和点
高
低
三、实验材料: 校园内生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种类 四、方法与步骤:
1、在校园内选择20种完全展叶的成年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 分别按下列指标分级进行观测,结果填入”结果1-1”中。
生长速度:快,较快,较慢,慢。 开花结实:早,较早,较晚,晚 寿命:短,较短,较长,长。
生境:干旱贫瘠,较干旱贫瘠,较湿润肥沃,湿润肥沃。 2、综合考虑各观测指标,对20种植物的耐荫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 (1,2,3,…)排序; 3、根据各植物的耐荫性顺序,并结合年龄、气候、土壤条件对耐 荫性的影响,确定不同植物的耐荫性类型(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 植物)
结果1-1 植物耐荫性鉴别调查记录表
种 生 冠 枝 透 叶 枝 冠 相 生 开 寿 生境条件 排 类
名 活 形 叶 光 型 下 高 对 长 花 命 (包括所 序 型
型 分 度 高比高速 结
处位置)
布
度实
结果1-2 植物阳生叶、阴生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观察记录表
特征
海桐
樟树
夹竹桃
阳生叶 阴生叶 阳生叶 阴生叶 阳生叶
器官。 1、外观
2、生长发育 3、生境特征 4、群落 5、生理
其它参考
表1 不同植物耐荫性类型的主要差异
特征
阳性植物
阴性植物
①冠形
伞形
圆锥形
②枝叶分布
稀疏,透光度大 浓密,透光度小
③叶型
一般只有阳生叶 有阴阳叶或只有 阴生叶
④枝下高
大,自然整枝强 小,自然整枝弱
⑤相对高
较小
较大
①生长
较快
较慢
②开花结实
2、 附上植物耐荫性鉴别调查记录表(不少于20种)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 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 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 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 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 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 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 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 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 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 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 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 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 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不同的植物需要光的强度是不同的。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弱不 同的要求,可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喜光植物,或“习光植物”),和阴 性植物(喜阴植物,或“习阴植物”)两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 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 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 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 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 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 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 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