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FD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合集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宋雅晴;王娜;康晴晴;刘兮【摘要】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1996-2016年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衡量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程度.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K和劳动人口L为研究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我国FDI对GDP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22【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作者】宋雅晴;王娜;康晴晴;刘兮【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安徽合肥230601;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0.4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和国际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稳定较快且持续态势,然而经济增长已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必要支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体现了FDI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稳定且快速发展.FDI不仅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弥补资本形成不足,更是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必将FDI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且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总体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DeGregorio(1992)对拉美12个国家36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FDI对这些国家的GD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alasubramanyam等(1996)认为印度和中国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可有效利用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Abende-Nabende,J.L.Ford(1998)以台湾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推动作用;DeMello(1999)认为FDI有效的补充了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国家资本的不足,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沈坤荣、耿强(2001)以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选取我国1987-199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FDI的增长能促进GDP的增长;叶莉、郭继鸣(2004)从内生技术进步层面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增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贺红波、屠新黍(2005)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共存关系.大多学者认为,发达国家FDI净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发展中国家则不显著甚至为负.L.P.King与B.Varadi(2002)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短期存在促进作用,长期存在阻碍作用;Chung Chen,Yimin Zhang(1995)得出1978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GDP有推动作用,而张诚、赵奇伟(2006)以京津冀1980-2003年数据为对象,研究得出以1995年为拐点,FDI溢出效应逐渐消失,且与GDP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江锦凡(2004)研究FDI对GDP增长的影响中,发现同时存在资本效应和外溢效应;曹裕等(2008)研究得出中部地区GDP与FDI 不存在长期共存关系,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国内投资;程鹏、柳卸林(2010)从资本形成的角度研究FDI对不同地区GDP分别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 近年来,少有学者对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而FDI的净溢出效应是不断变化的;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因而本文研究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96-2016年,其中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F表示外商直接投资的年流入量、K表示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L表示劳动力人口,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折算出年度汇率.由于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不仅能够消除异方差,而且可以避免因数据变化带来的剧烈波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精确,因此在分析中对各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G、lnF、lnK与lnL.对所选指标做出如下假设:1.选择采用ln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PD)的自然对数值.由经济模型中存在的相关因果关系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自然对数值lnG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三个变量lnF、lnK与lnL为解释变量.2.选择采用lnF表示外商直接投资(FDI)年流入量的自然对数.由相关理论可知,GDP的自然对数值lnG与lnF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即表明若增加FDI的年流入量,则GPD也将被正向促进.3.选择采用lnK表示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自然对数值.由相关理论可知,GPD 的自然对数值lnG与lnK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选择采用lnL表示劳动力人口的自然对数值.由相关理论可知,GPD的自然对数值lnG与lnL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作为解释变量,其函数关系式如下:在上式中,A代表技术进步系数;而希腊字母α、β、γ代表偏弹性系数.对公式两边取对数得线性化函数如下:为了研究取对数后得到的线性化函数中4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先对4个序列进行时序图分析,分析结果如下:由上图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变量都存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的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由此判断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趋势性.在计量分析时,变量的平稳性是基本要求之一,如果模型中含有非平稳序列,基于传统计量方法的估计和检验都没有意义,其推断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因而下面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数据的平稳性.为防止出现“伪回归”,保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单位根过程是非平稳过程,进行单位根检验时的原假设是变量序列存在单位根.本文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各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检验结果看出,变量序列lnG、lnF、lnK、lnL的ADF值均大于对应的5%临界值,说明这些序列均不具有平稳性,接着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一阶差分,然后再分别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一阶差分序列的ADF统计量依然都比对应的临界值要大,还需继续进行二阶差分处理;二阶差分序列的ADF值明显小于对应的5%临界值,表明二阶差分序列均能够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因此,变量序列lnG、lnF、lnK、lnL全都属于二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分析的条件,可以继续进行协整检验.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有些序列自身的变化是非平稳的,但序列彼此之间却存在十分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每个变量虽然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若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文考察多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故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检验,考虑到lnF、lnK、lnL要素对于lnG的促进作用一般具有滞后性,对其进行了一阶滞后处理,迹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没有、至少1个、至少2个和至少3个的原假设,不能拒绝至少4个的原假设,所以各个变量之间具有三个协整关系,可以认为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几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一步对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有效,提取标准化协整向量,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将协整方程写成数学表达式如下:经检验这个协整方程式是显著的,从以上协整关系可以看出,尽管LNG、LNF、LNK、LNL尽管都是不平稳的,但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看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固定资产投资(K)和劳动人口(L)对我国经济增长均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从以上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然而这种均衡关系是否能够构成因果关系,就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即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劳动人口和GDP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需注意的是:如果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在不存在协整关系的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都将是无效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也是外商直投资的Granger原因;说明我国GDP的增长依赖于FDI的存在,FDI 会通过技术溢出和资本溢出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而lnK和lnG呈现互为促进、互为引导的双向因果关系;lnL和lnK呈现单向因果关系,lnL有着促进lnG变化的作用,但lnG则不能反作用于lnL;lnK、lnL是lnF的格兰杰原因,我国就业人数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我国建设生产基地,推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水平.虽然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因而本文选择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模型的精度.结果分析如下所示:根据上表数据,得到误差模型的修正结果如下:误差修正项反映了当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它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程度,即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上式结果看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1%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813%的力度作反方向的修正,将非均衡状态修正到均衡状态.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1996—2016年的数据,分别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我国FDI对我国GDP有显著的正面效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原因,即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后,反过来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进而形成了一种交替促进、良性循环的状况.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对我国的外资政策重新考量,使政策和现状保持统一,以便做到及时调整;出台相关政策筛选出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从外资企业吸收借鉴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相关文献】〔1〕曹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39-43. 〔2〕刘文勇,蒋仁开.FDI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4):21-26.〔3〕康晓剑.FDI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69-71. 〔4〕翟勍,谢富纪.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2):487-490.〔5〕张婧,马仁峰,王能洲.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经济论坛,2009(13):84-86.〔6〕孔凡文,才旭,于淼.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26(2):405-408.〔7〕张晓婧.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分析[J].我国市场,2013(41):117-133.〔8〕李颖.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5,9(9):35-41. 〔9〕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0〕Yan Liang.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vide Desirable Development Finance?The Case of China[J].Chinaamp;World Economy,2007,(2):104-120.。

高素质劳动力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

高素质劳动力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

高素质劳动力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任栋 崔雁冰摘 要:随着我国劳动力规模出现拐点和老龄化程度加剧,人才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地区间激烈争夺的重要资源。

本文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着眼,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高素质劳动力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及空间效应。

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并产生正向外部效应,高素质劳动力集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将对流出地区产生负向的外部空间效应。

关键词:高素质劳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面板模型作者任栋,经济学博士,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济南250014);崔雁冰,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济南 250014)。

一、文献综述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第一资源,其中高素质人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

自从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念以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成为分析经济宏观现象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学术界基本认同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性作用。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质的转变,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效应,高素质人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的创新(Romer,1989)、引进与吸收(Ciccone & Papaioannou,2006;Acemoglu, 2003),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化。

何菊莲等(2013)实证研究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效应;王健等(2013)总结了人力资本高素质劳动力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影响产业结构的三种机制,即技术进步、收入提高以及城镇化,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发现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

随着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广泛关注,一些新的理论开始涌现,陈凌等(1997)提出了人力资本的“配置能力”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陈晓光(2005)提出了高素质人力资本具有“向下兼容”的特征,而低水平劳动力无法替代高水平劳动力,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异质性;代谦等(2006)认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特征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FDI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分布的偏好趋势

FDI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分布的偏好趋势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162012年7月 FDI 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分布的偏好趋势分析①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朱军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方敏摘 要:本文分析研究了进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FDI及其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FDI分布呈现两种趋势,先由珠三角向长三角扩散,再由东部沿海向中部转移;2001年,FDI进入长三角规模超过珠三角,江苏省2003年实际利用FDI超过广东,并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2000年以后,FDI以独资形式为主,比重逐年上升;十一五期间,FDI在长三角、珠三角及江苏省稳步增长,但在第二产业的分布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分布比重稳步上升,表明三者利用FDI模式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同时,三地FDI与本地区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比,占比均稳步下降至20%以下,表明三地自身“造血”机能增强,资本积累达到溢出临界点,跨入资本引进与资本输出并行阶段。

关键词:FDI 长三角 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c)-216-02改革开放30年,在国家支持政策和市场内生力量的交替拉动下,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形成了华南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

1 长三角与珠三角概况比较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和上海市。

因此,2009年及以后,本文采用两省一市的数据。

扩容之前的长三角主要涵盖江、浙、沪所辖的十六个城市,土地面积109661.7平方公里,人口为9894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53954亿元,人均GDP54532元;珠三角仅包括了广东省九个市,土地面积41689.4平方公里,人口4471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47亿元,人均GDP66533元(数据来源:2009年长江珠江三角洲统计年鉴)。

两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临江濒海,优良港址众多,交通便利。

FDI——精选推荐

FDI——精选推荐

FDIFDI对我国收⼊分配的影响分析⼀、引⾔改⾰开放三⼗年来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 的规模不断扩⼤。

上世纪80 年代初,仅有3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进⾏外商直接投资,平均每个项⽬投资为122 万美元。

截⽌⾄2007年底,来我国进⾏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累计批准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超过90%的财富500强企业在华投资。

据统计,2007年全年实际利⽤外商直接投资⾦额为783.39亿美元。

此外,2007年约有21%的制造业增加值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并且直接吸纳了2200 多万⼈就业。

由此可见,外商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

外资进⼊中国之后,不仅仅带来了资本,还将技术和管理以及经营理念等带⼊中国。

同时,我国因吸收外资参与了全球经济的分⼯体系,因⽽我国国内的收⼊分配与不平等也会受到的影响。

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居民收⼊差距的扩⼤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乎是同时发⽣的。

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加⼤的同时,我国基尼系数从改⾰开放初期的0.29上升到2007年的0.47,处于国际警戒线之上。

因此研究FDI对我国收⼊分配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对于FDI对东道国的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理论观点:现代化假说(Modernization Hypothesis)和依附理论(Dependency Hypothesis)。

现代化假说的核⼼代表是库兹涅兹提出的“倒U曲线”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差距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扩⼤,⽽当经济发展到⼀定程度,收⼊差距⼜会逐渐缩⼩,收⼊差距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关系呈现“倒U型”。

依附理论则认为由于外资相对于本⼟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进⼊外资部门的⼯作⼈员吸收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在劳动技能上⽐正常部门⾼,因⽽其⼯资⽔平也更⾼,有研究表明外资部门⼯作⼈员平均⼯资⽔平⽐正常部门⾼10倍以上(Grilling,1993)。

外资⼯资⽔平的提⾼会刺激正常部门也提⾼⼯资,但是由于外资企业更倾向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正常部门⼯作⼈员的劳动技能⽆法满⾜外资的要求等因素会导致是收⼊不平等程度的拉⼤⽽不是缩⼩。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制造业高端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年12月第40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shui Norm al UniversityDec.,2020V〇1.40No.6生产性服务业F D I对中国制造业尚端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葛爱雯,郑小玲(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总体提升,制造业高端化已逐渐成为各国新一轮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生产性服 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F D I的引进更能够通 过吸收国外先进的服务要素,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专业化水平,从而 最大地发挥其辅助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建设,合理调整生产性服 务业的引资结构,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

关键词_•生产性服务业FDI;制造业高端化;熵值法;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制造业大 国,高端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但在加快转型升级的 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创而不 新”的问题,总体竞争力仍落后于先进的西方发达 国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世界进行新一轮产业 竞争的主要焦点,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 显著,《中国制造2025》这一纲领更是提出要促进 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以拉动产业逐渐实现中高端 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引人,不仅有 利于借助外部资本实现服务业自身科技和管理水平 的提升,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与制造业 间的上下游关联效应以助力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

因此,综合上述背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 I 和制造业高端化的关系,探索其对于制造业高端 化升级的影响程度,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 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全球竞争新优势、推 动我国逐步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方面,均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

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中国FDI的现状总的说来, 当前我国外商投资的情况可用“数量增多、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结构优化”16 个字加以概括。

日本贸易振兴会出版的《2003年度贸易投资白皮书》显示: 2002年,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最为活跃,世界对华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对美投资额而跃居世界首位,并连续两年达到历史最高记录。

而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比去年增长20.22%;合同外资金额1150.70亿美元,同比增长39.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2004年今年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25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1.74%;合同外资金额19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4.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

截止到2004年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71302个,合同外资金额9622.6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97.89亿美元。

下面是近几年中国吸收FDI占全球份额的数据。

全球直接投资一览表(单位:亿美元)专家分析,我国正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并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在全球突出强劲,国际投资者在新一轮制造业转移中普遍将我国视为投资信心最强国;我国社会稳定带来的安全效应,奥运、世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带来的难逢商机,加之我国持续的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极具潜力的市场,对投资者依然具有很大的的吸引力。

由此预计,近几年我国吸收外资有望再上一个新台阶,中国将在吸收FDI的全球竞争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FDI的经济意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多元化的形式涌入国内,这将对经济增长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FDI是资本存量,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体,因此,它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

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争论

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争论
用 FI D 总结 为如下几 个方 要性的争论
这一争论主要是基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 双缺 1” 2 理论。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 1 双缺 口” 模式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在储蓄 、 外汇 、 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实现经济发展 目 标所必需的资源 计划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缺 口, 即储蓄缺 口和外汇缺口, 而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些缺口的有效手段。战后特别是 2 O 世纪 6 年代以来 , o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利用外资或依靠外国储蓄来发展经济或实现经济高速增 长。 有学者认为, 以往 中国资金缺口大 , 因此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而中国 自 19 年 以来发生的情况却是 , 9O 除了 19 年以外 , 93 在国外资金大规模进人国内的同时, 国内储蓄已经有了超过国内投资的趋势。现在 中国资金供应 已经 比较 充裕 , 生产 能力 大量过 剩 , 因此没有 必要 继续 大量 引进外 资 。 然而 , 也有观点认为 , 我国吸收外资虽已连续 l 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 5 但从人均吸收外资 、 外商直接投资 占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和占 G P的比重等指标来看 , D 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发展空间还很大。 我国现有国内资 金和外汇储备较为充裕 , 但从发展水平看, 眼下吸收 F I D 不是因为国内没有资金 , 而是要吸收资金流动中承载 的各种竞争力和效益、 拥有 的有效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 、 造就的高素质人才 、 带来的市场和就业机会。因此 ; 继
续吸 引 F I D 以促进 我 国经济 发展水 平 的提 高很 有 必要 。
二、 关于利用 F 效应的争论 DI
( )D 市 场垄 断效应 一 FI 这种担心是基于海默的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理论 。 这一理论 以产业组织学为基础 ,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决

吸引外资的意义

吸引外资的意义
五、简短的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知道FDI在促进我国资本形成、吸纳就业和提高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方面贡献都是比较显著的,同时在我们对经济增长率与FDI的回归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总体上比较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我们对FDI的积极影响的进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过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上缴税收等途径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过也正如上文多次提到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逐步放开对外商行为的限制,出现了FDI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产业、垄断市场和封锁先进技术的新动向。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在积极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愈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两项吸引外资的最基本因素一直没变。金伯生说,随着我国对外资、合资企业在外资比例、国产化程度、外汇持有量和出口方面的要求逐渐取消,到中国发展并实现本土化生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
实际上,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得出的结论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大致相同。早在今年7月初,经合组织就在一份名为《外国直接投资趋势和近期发展》的报告中提出,200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该组织公布的数字与联合国贸发会议有些出入:2003中国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为530亿美元,美国为399亿美元。
金伯生还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有所增强,在逐步履行对WTO的承诺和各行业领域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外商可投资的范围也更加宽泛。另外,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强,连续几年的持续高增长使全球企业在寻找投资地点时纷纷看好中国;还有就是近年来世界制造业集团处在新一轮调整之中,并开始对中国重新定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交通基础设施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同时大湾区正大刀阔斧地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值得深入研究。

为此,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笔者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城市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对大湾区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本地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1 引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活力最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它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打造世界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而且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成果的重要窗口。

2017年,“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就表明,中国过去过度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模式已经结束。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理应承担起中国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典范。

在近几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新中国经济腾飞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自提出以来,一直着力于完善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明确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力争实现主要城市间一小时通达。

经过几年深耕发展,大湾区内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广佛肇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通车,城际间交通便利度大幅上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初期致力于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究竟是仅仅基于中国过去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所引导?还是顺应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进行相应布局?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文献综述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间进行生活与商务等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国内外学者在提及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和空间溢出效应时却有不同的看法。

Holtz-Eakin and Schwartz(1995) 基于美国高速公路的研究并没有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正向地理溢出效应[1]。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作者:潘素昆李梦旋窦得源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31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要从数量、规模的扩张转向发展质量的提升。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2018年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为 255937.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8%,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为25.4%。

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有效供给不足、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等问题。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2019年末,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为2001.4 亿美元,占全国存量的9.1%,排名第5;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2.4亿美元,占全国流量的14.8%,排名第2。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等渠道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作為一个制造业大国,自2000年“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快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际产能的步伐。

(一)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分析2003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2011年首次突破50亿美元,2015年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09%。

受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影响,2013年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率为-17%。

2018年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大幅下降,是由于我国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强了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更加成熟和理性。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呈现指数增长模式。

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39.53%。

中国改革任务完成了吗?

中国改革任务完成了吗?

中国改革任务完成了吗?杨斐任保平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体进入新的改革阶段。

在新的改革阶段,需要在判断改革进程的基础上,明确新阶段的改革方向。

本文从北京共识出发试图回答“中国改革任务完成了吗”的问题,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在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分析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赋权重,根据数据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区间,以此判断改革进程。

研究结果显示,微观领域的改革相对较为滞后,对于市场主体的影响程度比较小,主要受经济发展失衡的限制;宏观领域的改革相对深入,这与中国政府主导型的作用有关,尤其表现在国内基础环境的改善上,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先导性的支持;中观领域的改革仅停留在中间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整体的改革进程可以限定在“基本完成初级阶段任务,在中间阶段探索,但还未达到高级阶段”的进程中,改革任务还未完成,在微观基本层面得到改进,但其深层次以及宏观层面的改革任务仍很艰巨。

关键字:中国改革一、引言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历经30年,在中国社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在获取显著成就的同时,伴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和社会变迁,问题与挫折并存。

追溯改革的最初构想,总结与反思改革进程的同时,更应关注的是关于中国改革的任务问题,中国改革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任务没有完成,当前处于改革的什么阶段,未来的任务又是什么。

本文就基于这些疑问,试图回答“中国改革任务完成了吗”的问题。

二、文献述评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做出关于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能够直接回答改革任务是否完成的文献相对较为缺乏。

通过对经典理论观点的梳理,从三个维度做出综述,即横向的理论维度和纵向的发展演进维度,前者的文献是对改革方式在横向上做出的理论探讨,而后者则从纵向上分析改革的演进历程。

(一)横向的理论维度在理论上对改革的定义,法国学者贝尔纳·夏旺斯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改革?它是一揽子的改革计划,它运用一整套制度措施,旨在改善体制的运转和业绩;在保留国家所有制和一党制基石的同时,它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扩大经济中的横向关系、减少纵向联系。

2021-2022:台湾地区经济回顾与展望

2021-2022:台湾地区经济回顾与展望

2021-2022:台湾地区经济回顾与展望2021年台湾地区经济稳步增长。

2022年,台湾地区经济基本上会延续增长态势,但仍面临岛内经济民生矛盾凸显、新冠肺炎疫情管控以及中美博弈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共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

文|王子旗受惠于全球经济复苏,在投资及出口强劲驱动下,2021年台湾地区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6.09%,创2011年以来新高,同时人均GDP将首次突破3万美元。

展望2022年,台湾地区经济虽整体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预估2022年增速为4.15%,但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并持续发酵,同时内外环境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进一步加剧经济动荡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台湾制造业快速发展受中美战略博弈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加上“投资台湾三大方案”优惠政策吸引,岛内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据台湾地区投资审查主管部门统计,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台湾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约72亿美元,“投资台湾三大方案”总额逾1.5万亿元(新台币,下同),成为2020、2021年稳产能保出口、实现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引擎”。

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预计2021年固定投资对台经济贡献度为3.61个百分点,创1981年以来新高。

一方面,固定投资大幅增长。

2021年以来,岛内半导体大厂加速推动投资计划,带动岛内外供应链厂商在台投资群聚效应逐渐显现,加上台商回流扩厂投资动能延续,带动台湾制造业固定投资金额大幅增长。

据台湾浙江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 ,货轮在这里完成一定数量标箱的卸载作业后驶往高雄港岛内,2020年台湾制造业附加价值率升至32.28%,预计2021及2022年仍将保持正增长。

对外贸易表现优异2021年以来,台湾地区整体出口表现强劲,除继续受惠于新兴科技应用及远距商机持续发酵外,随着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率提升及推动规模空前的经济振兴计划,全球生产活动加速扩张,带动石化、机械等传统产业出口表现触底反弹。

服务业FDI_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服务业FDI_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可反映其出口商品品质结构,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不仅意味着国家出口产品升级、功能提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更表明其在全球价值链跃迁式高端嵌入。

服务业FDI规模近年来大体呈上升趋势,成为出口商品质量、技术和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文章运用2010—2019年服务业相关的样本数据,检验服务业FDI 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在服务业细分行业中分析。

结果表明,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都呈现显著影响。

其中,制造服务业、金融业与保险业、科技服务业及医疗卫生服务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并且不同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随时间波动产生变化。

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进一步提升服务业FDI质量、发挥服务业FDI作用和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复杂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服务业FDI;知识产权分类; 出口技术复杂度;全球价值链【中图分类号】F752引言在“重制造、轻服务”背景下,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也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

在顺利“走出去”和积极“引进来”的政策导向下,服务业FDI通过吸引外来资本开展对外贸易,除解决就业、弥补外汇储备不足外,其知识和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影响更为深远(李霞和邵建春,2021;于翠萍,2020)。

长期以来,我国FDI虽然持续净流入,但FDI结构并不平衡,从行业结构分布来看,制造业牢牢占据着FDI的主体地位,服务业FDI增长较慢。

一方面,中国的FDI限制多,FDI引入水平落后于全球。

截至2019年底,中国FDI存量相对于GDP占比12.44%,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2%。

另一方面,中国对FDI的限制高,如媒体、电信、法律等服务业限制最高,其次是金融服务业、商业服务等。

新增长理论提出,技术、知识等新生产要素能够提高经济产出的收益,也能够作为商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播和转移。

而FDI可以促使这些新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积累,进而提高全世界的总产出水平,落后国家通过逆向溢出效应吸收先进国家的知识和技术,提升其国内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产生所谓的“赶超效应”,从而实现国际化创新和全球价值链升级,且会对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

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

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论文报告: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一、全球FDI的现状二、全球FDI的特点分析三、中国FDI的现状四、中国FDI的对策五、结论与展望一、全球FDI的现状当前,全球FDI普遍呈现出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FDI规模达到1.5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虽然较2018年的增速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在扩张状态。

而2019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达到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

美国、中国和全球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和国家。

其中,亚洲和非洲地区的FDI发展速度最快。

二、全球FDI的特点分析1、国际化程度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各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逐渐增多,FDI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特点。

当前,全球FDI投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各大洲、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2、行业结构多样化全球FDI的投资领域涵盖了众多行业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如今,全球FDI领域已经涉及到高科技、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行业结构。

3、政策驱动力强各国政府在推动本国FDI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政策力度,比如给予税收优惠、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技术、资金等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力度不仅可以提高本国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4、横向合作趋势明显在全球实施主权繁荣政策的背景下,FDI的战略重心已经从单纯的资本布局,向企业合作、国别联盟、跨区域产业链优化突破等全方位发展。

逐渐从以所处领域为主导,向作业和运输效率最大化和全球综合竞争力优化的力量集中转移。

这种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各国间的合作和共赢。

5、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在全球FDI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了各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目前,科技迅速发展,新型技术在不断涌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技术与FDI结合趋势日益明显。

全球各主要国家均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以此提升其全局竞争能力。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孙绪晓(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134)[摘要]以2009-2018年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和3类生产性服务业FDI 为样本,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分析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FDI 通过技术创新能力、成本费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来看,技术创新能力、成本费用在生产性服务业FDI 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呈中介效应,且技术创新能力中介效应大于成本费用中介效应;从3类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来看,技术创新能力中介效应占比趋同,而成本费用差异较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FDI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能力;成本费用[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3-0057-04[作者简介]孙绪晓(1996-),女,天津人,2019级世界经济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理论与国际投资。

第2022年第3期(总第547期)商业经济No.3,2022Total No.547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截止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为26.6万亿元,占全世界的30%左右。

但在规模和产能快速扩大的背后,中国制造业仍面临研发投入不足、竞争力不足和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如何提高技术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是中国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逐步由工业化转向服务业化,服务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剥离,作为独立的产业进行发展,其具有高技术资本、高知识资本的特点。

但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制造业通过外部购买来满足自身相对劣势的中间需求,不仅提高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两产业融合发展(王芳,2021)[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变迁历程与取向观察:1978—2021年作者:马相东张文魁刘丁一来源:《改革》2021年第08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历经外资为主、外资内资并重、“双招双引”三大阶段,其现行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保障、财政奖励、金融支持等十大方面,共同特征是“惠强惠大惠新”,其中,“惠强惠大”正面临国内国际公平竞争原则的新挑战。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也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甚至有政府补贴。

不过,其优惠“标的物”,更加倾向于支持新增就业、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即“惠民惠小惠新”。

借鉴国际经验,未来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和优化路径包括:进一步优化所有企业的投资环境,由“特惠”逐步向“普惠”转向;加强平等竞争意识,由“惠强惠大”逐步向“惠民惠小”转向;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继续保留和进一步加大“惠新”力度。

关键词:招商引资政策;营商环境;投资环境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1)08-0131-14招商引资是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外部资源助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财税、土地、金融、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始終是地方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优惠政策意味着对少数企业的倾斜性支持,特别是大型的国企和外资往往享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因而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容易与所有制歧视纠缠在一起,从而引发是否违背公平竞争的质疑。

从全球背景来看,近年来,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体系发生深刻调整,诸如规则一致、竞争中性、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政策透明度和反腐败等“边境后”和“边境内”措施正在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的新趋势,公平竞争原则也将成为国际社会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不过,即使在美国这样自认为有很高的公平竞争程度的国家,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也会实行一些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也会与投资者进行个案谈判来确定鼓励和优惠方案。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分析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摘要:自从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9.7%,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连续21 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都令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分别从外资国别结构、行业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地区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所使用献。

1的企业)包括外商[1]。

2010 年,我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27406 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057.35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16% ,占世界的4.4%。

截止2011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 亿美元,同比增长9.72%;全球最大的500 家跨国公司均已来华进行投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超过1200 家[2]。

我国连续21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表1.1 1979——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额接投资的热潮,外资开始大规模地进入我国。

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据上图可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3]。

2.1 萌芽与开始阶段 (1979—1986年)1979 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允许外国投资者与国内企业组建合资企业。

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帷幕。

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法》的颁布取消了对外资所有权的控制。

这些探索性政策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利用外资初级阶段的政策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进入探索和试验性阶段。

此时,外资来源主要以港、澳、台为主,投资规模偏小,增长速度较慢。

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加工工业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