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1-3C地球的公转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一、课题信息二、【知识梳理】(理脉络,打基础、学方法)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考点知识梳理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1)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 的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 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 年。

(4)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⑴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中α。

目前α=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β= 。

(在图中填写两个平面)⑵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发生周年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取决于 大小),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继而引起四季的更替。

[知识点二] 学会作图作图:在左图C 处作出自转方向、轨道上作公转方向。

在右图用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标出二分二至的节气及日期。

课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班级课时考号姓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三、合作探究(准确把握重难点)【合作探究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A、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春秋二分日(图丙):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降低。

夏至日(图甲):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图乙):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冬至日(12 月22日前后)
黄道平面 南极
北极星
北极 66°34′
黄赤交角 23°26′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活动
•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 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 没有太阳直射
长短 短(比太阳日短3分56秒)长(比恒星日长3分56秒)
原因
自转与公转无关
自转和公转联合作用
应用
科学研究
日常生活(一天)
④ 地球自转一周3 60度,所需的时间 为24小时,据此, 我们可以算出,地球 自的角速度大约为1 5地度球/自时转.除南北两极外,
任何地点都相同.
地球线速度: 是指单位 时间走过的线长
2.特点 ①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 远日点 椭圆形轨道. ②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太阳
近日点
③. 地球公转速度
角速度每日东进1°, 线速度平均约为30km/秒
时间
日地距离
一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七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角速度 61’/d 57’/d
线速度 30.3km/s 29.3km/s
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平均约30km/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陈仓高中地理必修一1[1].3-4-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 课件1

陈仓高中地理必修一1[1].3-4-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 课件1
A
请思考:
太阳直射点为什 么会回归移动?移动 范围是多大?
6.22夏至 3.21春分 9.23秋分 12.22冬至
次年3.21春分
B C
D
思考: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移动导致了什么 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高度
地球的公转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黄 赤 交 角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034′ 南北极圈的度数 ′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026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和黄道面的交角是多少?
黄赤交角示意图
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的公转
活动:
点击观察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 夜 长 短 的 变 化 活动:
请归纳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的公转
1. 直射赤道时各地昼夜更 替现象如何? 2. 直射南(北)回归线时 有没有无昼夜更替现象的 地方?什么现象?
北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昼 短 渐 于 长 夜 冬至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昼 长 于 夜
北半球为例
地球的公转
昼 渐 短
昼渐短,昼<夜
秋分
昼最短
昼夜等长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014年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23°26′S
2013年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针对性练习
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6)热水器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 阳能,应不断调整 太阳能热水器与楼 顶平面之间的倾角 使太阳光线与受热 板之间成直角。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 的倾角(α)和正午 太阳高度角(H)的 关系为:α+H=90º
太阳能热水器 的倾角调整
水箱
集热管
α
H
调 节 杆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的概念: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 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做 昼弧 ,位于夜半球的部 分叫做 夜弧 。
北回归线 ②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③冬至日,太阳直射在 南回归线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 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
①夏至日时, 大值, 南半球 ②冬至日时, 大值, 北半球
针对性练习
1.请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画出夜半球。
冬至 12 22 2.该图的节气是______,大概是____月_____日左右,太 阳直射_________。 南回归线
3.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地理坐 标是 (23°26′S,180°) 。
O
C D E F

4.A、B、C、D、E、 F六点正午太阳高度 由大到小的排列 是 A=E>F>D>B>C , A点的正午太阳高 为 , 90°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为 。 0°

地球公转说课稿

地球公转说课稿

<<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中的“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

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将地球运动规律灵活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而高一学生未学过空间几何,很少有过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训,空间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节课的难点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地球公转的意义”。

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黄赤交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

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

也能够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因为⑫____________的存有,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⑮________的更替、⑯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⑰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____夜○23____,纬度越高,昼越○24____,夜越○25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____夜○28____,纬度越高,昼越○29____,夜越○30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31________现象;○32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地球的自转、公转、黄赤交角、意义(带动画演示全面)、自转和公转的意(90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 地球的自转、公转、黄赤交角、意义(带动画演示全面)、自转和公转的意(90张PPT)

讨论
A
指出下列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
S
1、判读方法: 沿地球自转方向 从夜进入昼为晨线 从昼进入夜为昏线 2、画法 晨昏线 垂直于太阳光线 并平分地球
B C
E
N
D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 晨 晨 晨 昏 线昏 线 线 )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晨 昏 圈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晨 线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昏 线
A
N
O
B
A
N
O
B
N
N
A
S
O
B
在中国北京刚日出而在美国纽约已经日落, 为什么?
(三)时差
地方时
时区
区时
日期
一、地方时
1)地方时的概念: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
2)地方时的特点: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东边的地方时早,西边的时间晚 (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数值越大) 3)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一小时
D B A
C
一、地球自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计算公式
某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 ° )
(同减异加) (东加西减)

高中_地理_必修一_地球的公转

高中_地理_必修一_地球的公转

日期
太阳直射 纬线
正午太 阳高度 为90º的 纬线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 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地区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 值的地区
北半 球夏 至日
北回 归线
北回 归线
南半球
北半 球冬 至日
南回 归线
南回 归线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地区
北半球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变化的原因
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3月21日~6月22日 21日 22日
昼夜等长
6月22日~9月23日 22日 23日
昼夜等长
9月23日~12月22日 23日 12月22日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12月22日 12月22日~3月21日 21日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2)规律 )
①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二分日: ②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 秋分: 春分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 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春分: ③秋分—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 秋分 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 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④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赤道:
B地
70°S 30°E 高纬 南半球 东半球 南寒带 无 有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20-2021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2020-2021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2)请归纳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 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 侧逐渐降低。
(3)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 H=9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 纬度的差距(同半球减异半球加)
【对点训练】
见图 “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纬度为α, 南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能保证北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 照的楼间距最小是多少?
昼夜长短的变化 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白昼 北极圈及其
越长。
以内出现极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南极圈
纬度越高,白昼 及其以内出
越短。
现极夜。
【活动】
太阳光直 射赤道示 意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示意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示意
填表
太阳光直射的纬 白昼消失的地区 黑夜消失的地区
线
北回归线
南极圈及其以内 北极圈及其以内
4.五带的划分 (1)什么是南、北回
归线,纬度是多少?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
23.5°N
光线直射点可能达到的
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 称为南、北回归线。它 23.5°S
们的纬度分别是23.5°S
和23.5°N。
(2)五带的划分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太阳光 直射现象
无太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 划分等。
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 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 从而导致以上地理现象。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学质疑]
一、地球的公转
1、用地球仪或乒乓球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明地球的公转有特点。

2、怎样理解地球公转方向?
3、读课本图1-3-2,说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有什么特点?
4、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试着想一个好办法轻易记住它。

5、开普勒关于行星公转的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请你据此分析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6、读图1-3-3,说明什么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是多少?试用地球仪演示观察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情况。

7、什么叫回归年?什么叫回归线?什么叫极圈?
8、试将课本图1-3-4改画成一个更简单的示意图。

[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16“活动”,思考还能画成什么样的示意图。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66034′N 寒带范围变大 600N 温带范围变小 300N 23026′N

23026′S 300S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600S 66034′S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A为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23.50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黄赤交角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 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1.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共23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共23张PPT)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 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概念:地球绕其旋转轴(地轴)的运动
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南极倾向于太阳
远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北极倾向于太阳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思考:
北极极昼天数?
186 天?
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度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意义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 转(共23 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课标细化】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说出并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说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4.通过演示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理解晨昏线的特点,掌握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5.理解时差的形成原因,区分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准确计算地方时或区时。

6.理解日界线划分方法及日期判断和计算。

7.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和影响8.掌握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9.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10.理解四季的划分与更替及五带的划分。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三个部分。

我们都知道“谈天是为了说地”,在简单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我们从地球运动这一内容入手来向学生描述整个地球的一般特征,回归“说地”这一地理学的本质要求。

在教材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的运动其地理意义”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一个延伸。

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识记太阳日、恒星日、恒星年、回归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基本概念2.通过读图理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的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的轨道以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3.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和由黄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能够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关演示活动的学习,比较并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动手描绘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3°26′N 0° 23°26′S
Inquiry 4
N
S 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变式图一
23°26′N 0° 23°26′S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变式图二
23°26′N 0° 23°26′S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变式图三
23°26′N 0° 23°26′S
方法技巧 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黄赤交角
Obliquity of the ecliptic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 两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性质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Moving
of
the
Sun's
Direct
Spot
观察下图,说出地球在四个位置
地球的公转
EARTH'S REVOLUTION
方向
注意视角的转化带来的变化
方向 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的公转
EARTH'S REVOLUTION
周期
从太阳第一次经过地球和遥远恒星的
概念 连线到第二次再次经过地球和这颗遥
远恒星的连线中间所经过的时间。
时间 365天6时9分10秒
地球的自转
✓ 绕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地球的公转
✓ 绕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角速度 • 线速度 ✓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
EARTH'S
R O TAT I O N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公转
速度最慢 远日点
速度最快 近日点
快—最快—慢 公转速度快慢差异
1.说说从我国的国庆节至春节这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的 变化情况。 2.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天数是186天, 冬 半 年 ( 图 中 近 日 点 所 在 的 半 圆 ) 的 天 数 是 179 天 。 造 成 这种天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日期
9.23前后秋分 次年3.21前后春分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12.22前后冬至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
北 南 南 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称为回归运动 周期为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和回归年
恒星年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 地球与某一恒星连线的时间间隔, 为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连续两次通 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为365天5 时48分46秒
根据示意图,地球公转真正的周期是恒星年
远日点
近日点
思考:
为什么在近日点,地球离太阳近,而北半球 是冬季?
A.晚上9点 C.晚上8点56分4秒
B.晚上9点3分56秒 D.晚上8点3分56秒
课堂练习
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
轨道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C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4.每年的11月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 四点最近的是( C )。

【备课无忧】《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备课无忧】《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太阳 361° 假周期 24小时 日常生活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
类型对比项目
参照物 转过角度
性质 使用时间
用途
恒星日
遥远的恒星 360° 真周期
23h56m4s 科学研究
太阳日
太阳 3 6 0 °5 9 ′ 假周期
24h 日常生活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9:16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V = 1670km× COS
30°N
60°N
21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线 速度约为1670km/h,同一纬线上,海 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处角速度相等, 为15°/h。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回归年指从太阳直射点第一 次直射在春分点到太阳直射 点第二次直射春分点中间经 过的时间。
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 角度:稍少于360° 性质:假周期 用途:生活中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速度和日地距离的变化
远 日 点
中心
近 日
太阳

日地距离的变化:近日点(一月初),远日点(七月初)。一 月初——七月初,由近到远;七月初——一月初,由远到近。 公转速度的变化: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 (29.3km/)。一月初——七月初,由较快到较慢;七月初— —一月初,由较慢到较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H?
b a
H=900- (b-a)
例2:太阳直射北纬a,求北纬b该日的正午 太阳高度H。
N
H?
a
b
H=900- (a-b)
例3:太阳直射南纬a,求北纬b该日的正 午太阳高度H。
N
b a
H?
H=900- (b+a)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规律: N N
H b ? a H ab ? H=900- (a-b)
4. 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的是: B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5.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A A 春分日--秋分日 B 夏至日--冬至日 C 秋分日--冬至日 D春分日—夏至日 6.下列有关四季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我国春季始于春分,终于夏至 B 一般把1、2、3三个月划分为春季 C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D 四季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C
A
B
D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66034’N
23026‘N 00 23026‘S 66034‘S S S 66034‘S N
N
66034’N 太 阳 光 线
A
B
C
23026‘N 00 23026‘S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C B A
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 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 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 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
地球公转时 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移动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我 国: 春季:立春 —立夏;夏季:立夏—立秋; 欧美国家: 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 三、四季的划分 秋季:立秋 —立冬;冬季:立冬—次年立春. 看作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
我国夏季
我 国 春 季 我国冬季
我 国 秋 季
(四)四季的划分 欧美国家: 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 看作四季的起点。 我国传统四季: 春季:立春——立夏; 夏季:立夏——立秋; 秋季:立秋——立冬; 冬季:立冬——次年立春
7. 下列有关昼夜长短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B A、3月21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12月22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9月23日,只有赤道处昼夜平分 8. 6月22日,下列地区昼长状况,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哈尔滨>兰州> 广州 C B、哈尔滨>北京>广州>兰州 C、哈尔滨>北京>兰州> 广州 D、广州>兰州>北京>哈尔滨
C B
A
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 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 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 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B
A C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66034’N 23026‘N 00 N N 66034’N 太 阳 光 线 S 66034‘S 23026‘N 00 23026‘S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 从而产生了: (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小结:(全球除赤道外) 1.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 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形成了四季 2.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 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 形成了五带 ①二十四节气对我国黄河流域人们的生 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 ②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能量从低纬 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N
b a
H ?
H=90பைடு நூலகம்- (b-a)
H=900- (b+a)
已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a,求纬度b的正 午太阳高度角H,用900减去两地间的纬度夹角: ①同一半球,减去两地纬度差(a-b)或(b-a) ②不同半球,减去两地纬度和(a+b).
例如:求夏至日66.50N 、100N、300S、 66.50S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四)四季的更替
(五)五带的划分
练习:
1.有关正午太阳高度角,叙述正确的是: C A赤道永远最大 B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D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 2. 欧美国家的夏季始于: A A 夏至 B 立夏 C 12月22日 D 6月初 3.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A自转和公转的结果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小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规 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 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0 南北回归线之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0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例1:太阳直射北纬a,求北纬b该日的正午 太阳高度 H.
怎么挖 不到宝 藏呢?
在一年中白天最 短的那天到来的时候, 当这一天中太阳 升得最高的时刻, 胡夫金字塔的影 子顶端所在的地方埋 藏了你永远也无法想 象的巨大宝藏
冬至日
正午时刻
(四)四季的划分
由于一年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 变化,导致各地得到的太阳能量不同,从而产生 了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的 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时间最 短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9.下列有关四季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我国春季开始于春分,至于夏至 B一般把1、2、3三个月划分为春季 C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 季节 D四季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B
10.北回归线是下列哪两个热量带的分界线: A热带与温带 B热带与北温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11. 读某日阳光 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 6 月___ 22 日的日 ● (1)此图表示__ 照情况,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______ , ● ● ●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 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两侧递减。 ________________ A ,昼夜平 (2)ABCD四点中,此时为极昼的是 __ B , 夜长于昼的_D_ 。 C ,昼长于夜的是 __ 分的是 __ AB , (3) ABCD四点中,此时太阳高度大于00的是___ 小于00的是___ D ,等于00的是___ C 。 (4) 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B﹥ C ﹥ D ﹥ A 。 ________________
A B C
S
23026‘S
66034‘S
练习:1. 求出A、B、C各地的昼夜长度。 2. A、B、C三地该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练习结论: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长短相同; 纬度不同的地方,昼夜长短不同。
小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 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 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4、公转速度: 每年1月初,地球在近日点位置时,公转 角速度、线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在 远日点位置时,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1)角速度:平均值大约为59′/天(10/天) 3600÷365天= 59′/天
(2)线速度:平均值大约为30 千米/秒
2∏R÷365天 =2 × 3.14 × 1.5亿千米÷(365×24×60×60秒) = 30 千米/秒
H1=900-(66.50-23.50)=47 H2=900-(23026′-100N)=76034′ H3=900-(23026′+300)=36034′ H4=900-( 23026′+ 66034)=00 注意: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
下图ABCD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 排列顺序是: B>A > C > D .
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
埃及
夏日里的一天
在一年中白天最 短的那天到来的时候, 当这一天中太阳 升得最高的时刻, 胡夫金字塔的影 子顶端所在的地方埋 藏了你永远也无法想 象的巨大宝藏
北温带国家:
春季:3、4、5; 秋季:9、10、11;
夏季:6、7、8 冬季:12、1、2
(五)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无阳光直射 北温带 23026′N 有极昼极夜 66034′N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00 23026′S
无阳光直射
南温带 南寒带
66034′S 有极昼极夜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地轴倾斜,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找出地球公转与自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绕日运动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线路(椭圆)
远日点
(7月初)
S
近日点
(1月初)
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km,称为1个天文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