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合集下载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 教案 导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 教案 导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邹平黄山中学霍爱东设计说明:《贝多芬百年祭》是影响世界的一篇祭文。

萧伯纳以他敏锐的目光、充沛的感情和犀利的笔法为我们刻画了贝多芬的不羁形象,使人们重新审视那个走过百年的巨人,感受来自一个伟大灵魂的振颤。

学习这篇文章,应使学生在感受伟人心灵、得享光照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萧伯纳精炼传神、酣畅淋漓的语言艺术,得到思想开掘与语言发展的双重效益。

鉴于此,关键步骤设计如下:分三步。

第一步,在大体理清结构后,让学生寻找文章中评价贝多芬使用最多的词,通过对“疯”的不同含义的探讨直接进入文章的思想内核;第二步,突破“贝多芬之谜”;第三步,赏析文章语言,领会对比衬托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贝多芬音乐的感性认识,尽量多地使用贝多芬名曲作背景音乐。

导入阶段使用吉他曲《爱的罗曼史》,“知人论世”阶段使用交响曲《英雄》,最后诵读时则使用钢琴曲《欢乐颂》。

最后,让学生课下阅读《巨人传》并观看据萧伯纳剧作拍摄的电影《圣女贞德》,使本课得以深化和延展。

2008年4月13日《贝多芬百年祭》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个性及其音乐特点,感受一代音乐大师的精神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表现技艺。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班级:黄山中学2006级7班(重点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示贝多芬铜像,播放《爱的罗曼史》)师: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这个角落,一百八十年前的3月,曾举行过一场盛大的葬礼。

尽管送葬的人对死者还充满非议和不解,但他们都明显地感觉到,有个巨人从他们身边逝去了。

50多年后,雕塑家塑了这尊铜像,雕像的背面,刻着一个简单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谁来描述一下这个雕像?生:这是一个沉思的巨人,他思考着人生的苦难,心中涌动着命运的旋律。

(鼓掌,笑)师:说得很好。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一、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 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学习要点1. 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 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4. 学习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作者生平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四、作者作品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一、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感受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性格及其音乐的特征,进而领悟“反抗性”是贝多芬性格的核心,也是他音乐的性格;2、理解贝多芬反抗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3、拓展延伸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贝多芬性格中的“反抗精神”,并能认识到这种性格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2、以理解贝多芬性格及其音乐之间关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结合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贝多芬反抗性的性格成就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

2、初步理解课文,总结每段意义,并理清课文结构。

六、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大体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同时也知道了他主要的音乐作品,现在,我们先欣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

请大家用心体会,一会儿来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受。

[播放乐曲]选取大概一组同学谈感受大家的感受很丰富,刚才不少同学的说法就是你对贝多芬音乐的见解,我们已经熟读了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那么以这样激越昂扬的文字来解读的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2、研讨:贝多芬其人性格以及其乐特征活动:(1)速读课文,迅速找出文中描述刻画贝多芬性格的语句和点明贝多芬音乐特征的语句。

(2)就近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提炼概括贝多芬性格特征及其音乐特征。

贝多芬性格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是一个倔强高傲、狂放不羁、蔑视权贵、不屈合世俗、不受传统拘束、保有正直真诚的本性,极具反抗意识的人。

贝多芬音乐的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的音乐满含激情,奔腾澎湃,充满情感,让人激动让人警醒,极具反抗性的特点。

[在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当中,萧伯纳最想突现的一条以一贯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萧伯纳认为贝多芬音乐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3)这样,大家是否可以看出贝多芬个性特征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了呢?[铺垫问题:是否发现他的音乐特点中有一处矛盾之处?(贝多芬之谜)]3、由“谜”而“迷”(1)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萧伯纳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2)萧伯纳认为解开这个谜的意义和价值何在?4、拓展延伸:由贝多芬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往往和他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价值有密可分的关系。

2017鲁教版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word教案

2017鲁教版必修四贝多芬百年祭word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文本感受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性格及其音乐的特征,进而领悟“招架性”是贝多芬性格的核心,也是他音乐的性格;二、理解贝多芬招架性的性格成绩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3、拓展延伸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贝多芬性格中的“招架精神”,并能熟悉到这种性格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二、以理解贝多芬性格及其音乐之间关系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延伸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其艺术成绩之间的关系的启迪。

三、教学难点结合贝多芬的生平和那时的时期背景,理解贝多芬招架性的性格成绩了他独特的音乐,也铸就他在音乐史上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时刻:2课时五、课前预备:一、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

二、初步理解课文,总结每段意义,并理清课文结构。

六、教学进程一、导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大体了解贝多芬的一生,同时也明白了他主要的音乐作品,此刻,咱们先欣赏一段贝多芬的音乐。

请大家用心体会,一会儿来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受。

[播放乐曲]选取可能一组同窗谈感受大家的感受很丰硕,适才很多同窗的说法就是你对贝多芬音乐的观点,咱们已经熟读了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那么以如此激越昂扬的文字来解读的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二、研讨:贝多芬其人性格和其乐特征活动:(1)速读课文,迅速找出文中描述刻画贝多芬性格的语句和点明贝多芬音乐特征的语句。

(2)就近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提炼归纳贝多芬性格特征及其音乐特征。

贝多芬性格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是一个倔强高傲、狂放不羁、鄙弃权贵、不屈合世俗、不受传统拘束、保有正直真诚的本性,极具招架意识的人。

贝多芬音乐的特征:[板书]小结:贝多芬的音乐满含激情,奔腾彭湃,充满情感,让人激动让人警醒,极具招架性的特点。

[在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当中,萧伯纳最想突现的一条以一贯之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萧伯纳以为贝多芬音乐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大家是不是能够看出贝多芬个性特征与其音乐之间的关联了呢?[铺垫问题:是不是发觉他的音乐特点中有一处矛盾的地方?(贝多芬之谜)]3、由“谜”而“迷”(1)此刻回过头来看一下,萧伯纳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安在?(2)萧伯纳以为解开那个谜的意义和价值安在?4、拓展延伸:由贝多芬咱们能够看到,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往往和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有密可分的关系。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2
《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的事迹,把握贝多芬音乐中所体现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找出中心语句,写出内容提要,整体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第一段,作者在列举具体事例以后得出结论,即“贝多芬的灵魂是最奔腾澎湃的”。

第二段,作者把首句作为本段中心句,通过将贝多芬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来证明贝多芬的与众不同。

“贝多芬对莫扎特有一种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引出第三
段的内容。

第三段,具体说明贝多芬与别的音乐家的不同,“贝多芬不是戏剧家,赋予道德以灵活性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可厌恶的玩世不恭”。

第四段,是一个过渡段,由评论贝多芬的个性过渡到评论其音乐特色,“……不但是一种使他们困惑不解的意想不到的音乐,而且有时候简直听不出这些杂乱音响是有管弦乐器发出来的音乐”。

第五段,“音乐的作用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从另一方面说明贝多芬与同时代音乐家的不同。

第六段,“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注意“以上”一词所指的内容。

第七段,“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大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大步”,注意“这个”具体指哪个?
五、体味语言:
一篇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散文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活动安排2024年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各地文化机构纷纷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学校也不能落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我们学校也将举办以“探寻贝多芬的音乐之旅”为主题的百年祭教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人生、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内容,探讨贝多芬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1.学习录像片段,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在班级内放映介绍贝多芬生平和创作的录像片断,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贝多芬的成长经历、个性、贡献和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聆听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如《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让学生感受和领略贝多芬的音乐语言、风格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展开课堂讨论,探讨几部代表作品的特点和背后的音乐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贝多芬的几部代表作品,如《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展开课堂讨论,探讨它们的音乐特点和背后的音乐故事,同时发现他们和贝多芬的人生和思想之间的联系。

4.参加音乐会,体验和感受现场音乐的情感魅力安排学生参加贝多芬音乐会,体验和感受现场音乐的情感魅力。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贝多芬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从而更有感受地理解和认识贝多芬音乐的精神内核。

5.成果展示和分享,提升学生的表现和交流能力通过学生的自选小型贝多芬创意作品展示和口述分享,提升学生的表现和交流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效果评价和总结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贝多芬的人生、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和风格,并从中发现他们与贝多芬的思想和精神内涵之间的联系。

评估教学效果,既要看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和听课反馈,也要看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的教案

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的教案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时刻以教育引导学生为己任。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更好地传授贝多芬百年祭知识,使学生真正吸收和体会到其中的精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的文章中,我将对此进行讨论。

为了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这个主题的内涵和背景。

百年祭是为了纪念作曲家贝多芬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文艺庆祝活动。

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出贝多芬的杰出贡献,而且也是为了展示整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我们需要把主题的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人生经历等因素统筹起来,才能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解、问答、讨论、演示、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等方面全面接触和了解贝多芬百年祭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讲解或讨论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文化载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文化的内在蕴含。

在演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合唱、乐器演奏、舞蹈等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和积极性。

为了确保贝多芬百年祭教案的导向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全局规划和连贯性。

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估等具体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条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补充和问题评价,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的空间。

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是保证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达到学习目标。

评估标准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不同设置,例如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编写一份优质的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贝多芬百年祭 精品课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 精品课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重点】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经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二、作者介绍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

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

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三、课文内容分析《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

萧伯纳书写贝多芬的时候,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出关键词句分析。

)1 / 3(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奔腾澎湃、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清教徒性格。

(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最新-《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精品

最新-《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精品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篇一: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贝多芬百年祭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学习要点1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4学习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作者生平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

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

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

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四、作者作品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

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贝多芬百年祭》说课稿

《贝多芬百年祭》说课稿

《贝多芬百年祭》说课稿一、说教材《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课文选自《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文章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为我们所熟知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简要提及他的双耳失聪、终身未娶。

本课内容重点是从他的精神品格与音乐创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伟大灵魂与不朽成就。

所以我在解读课文时通过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理论,抓住课文后半部分,即从音乐创作史的角度分析贝多芬音乐的深刻思想内涵,解读贝多芬的深沉孤独感,那种隐藏在贝多芬不羁个性后的人的孤独感。

二、说学情对大多数高二学生来说,文中诸多专业名词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作者从音乐史角度评价贝多芬就更不易读懂。

所以我重点从写人散文一般的阅读规律方面引导他们探究,听其言观其行,对比中见特征,探究人物性格特征。

相信学生在高一练习了一系列写人记事散文阅读和写作,现在把握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人物精神应该没有太多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特别注意了阅读目标与写作目标的统一,读写不分离。

1.知识与能力(1)了解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音乐特征及性格特点,并认识两者之间的关联。

(2)体会写人散文描写手法的丰富与细致生动,并借鉴这些写人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钩玄提要,细读文本,通过自主阅读与分组合作,探究与领悟贝多芬其人其乐的特征与价值。

(2)学会分析复杂句子,自觉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丰富自己的语感图式,提高语文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贝多芬的奔放不羁与热情狂野,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2)领悟贝多芬的深刻思想与深沉孤独,思考人生。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准确把握贝多芬的人物精神。

训练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钩玄提要,并通过长难句子的分析认识贝多芬的音乐与性格特点。

这节课的难点,我认为,应该不是通常所说的领悟贝多芬的反抗精神,这一点显而易见。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必修).doc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必修).doc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必修)《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的不朽的精神和艺术魅力。

体味伟人给我们的震撼。

2、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研读文本,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难点: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教学过程】大师写大师的文章,某种程度上往往是洞察深邃,见解精当,品评上高人一筹,这就使我们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合理的高水平的认知平台。

高的起点势必也会给问题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能更好地对文本加以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资料,找一些贝多芬的著名乐曲来欣赏,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细致地研读课文,从品味词语入手,走进大师,了解他的品格精神和在音乐方面的伟大成就,同时,透过语言也要学生来品味探究萧伯纳的艺术特色,从中受到感染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眼睛去寻找,用心灵去感受,真正与伟人全方位接触,形成共鸣。

供学生研读课文中思考参与的几个问题:1、本篇文章中所写的人物贝多芬在萧伯纳的眼中是怎样一个人?他是一个丰满的个性化的人物吗?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入手,细细分析品味、感悟,并且找出能表现人物品格的关键句子,讨论分析。

开篇作者从贝多芬逝去的情景入手,“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多么地与众不同,多么的大气磅礴,又是多么的震撼心灵,这就是贝多芬。

“他是反抗性的化身”这一句又把我们引入到大师的灵魂深处,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人格特性——反抗性。

缘何贝多芬有着鲜明的反抗性,可以结合学生课前对资料的搜集,来简略谈一下贝多芬的生平,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贝多芬的一生是在孤独和不幸的痛苦中度过的,生活的艰难和噩运历炼了贝多芬的精神和意志,在这种生活的重压下,贝多芬没有逃避,而且直面人生,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抗争,完全可以说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性格人物。

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那么,语文教师在讲解上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贝多芬百年祭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事迹,把握贝多芬音乐中所体现的精神,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

2、找出中心语句,写出内容提要,整体把握文意。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二、本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1、背景介绍:一百多年前,一位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逝去了。

他,就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

他艰难坎坷的一生,坚韧超凡的毅力,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

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贝多芬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

“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称贝多芬为“反抗的化身”。

萧伯纳不但是位出色的剧作家,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青年时,他就希望成为男中音,工作之余,他为《明星报》撰写了不少音乐评论。

音乐拉近了贝多芬与萧伯纳的心灵距离。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萧伯纳发现了贝多芬钢琴曲与众不同的个性,那撞击、咆哮、怒吼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他。

在贝多芬逝世100年后的1927年,萧伯纳为自己崇拜的音乐家写下了这篇文章。

2、作者介绍:乔治•萧伯纳(1856—1950),英国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圣女贞德》《苹果车》等,它是“易卜生主义”的继承人,英国“新戏剧”的创始人,作品具有高度的社会性,语言机智雄辩,以幽默讽刺著称。

三、批注: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是把段落要旨、心得体会、疑难注释等随手批写在书上,有旁批、眉批、尾批等形式。

旁批是在句子旁边批注,眉批是在书上方批注,为批是在段、篇或回的末尾批注。

批注可以是对语句表达技巧的评价,也可以写对语句内涵的挖掘,还可以写出自己的个性感受。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2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2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21、背景介绍:一百多年前,一位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逝去了。

他,就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贝多芬。

他艰难坎坷的一生,坚韧超凡的毅力,同他的音乐一起启迪着后人。

法国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家罗曼·罗兰称贝多芬为“胜利的普罗米修斯”。

“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称贝多芬为“反抗的化身”。

萧伯纳不但是位出色的剧作家,还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青年时,他就希望成为男中音,工作之余,他为《明星报》撰写了不少音乐评论。

音乐拉近了贝多芬与萧伯纳的心灵距离。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萧伯纳发现了贝多芬钢琴曲与众不同的个性,那撞击、咆哮、怒吼的音乐深深吸引了他。

在贝多芬逝世100年后的1927年,萧伯纳为自己崇拜的音乐家写下了这篇文章。

2、作者介绍: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等。

3、拓展阅读贝多芬故居之游李泞波恩并不大,道地的一个小城,每日却接待不少的游客,其中大部分是慕贝多芬故居之名而来。

德国小城市中尽有一些极古老的房子,大多是两三层的,包括一个阁楼,看上去并不破旧脏乱,反让人颇有思古之幽情。

贝多芬故居就是如此。

从门外看,它与道旁其他小楼连为一体,并不算顶起眼。

淡粉色的墙上挂着一块乳白色的石牌,上面刻着端严的印刷体金字,表明这座小楼就是贝多芬的故居。

牌子下方是同色的格式玻璃窗,挡着白纱帘,右边是深墨绿色的木质大门,上有绛红色纹饰和金色把手,深沉而肃穆,甚至有些让人敬而远之,倒是颇合贝多芬的为人。

贝多芬早年的”家”现在变成了博物馆。

从楼底到楼顶,我看全了贝多芬的生和死。

生前的寂寞,身后的萧条,最终的辉煌。

这栋楼的每一层都很低,木板地不知是何年之物,走在上面吱呀吱呀地响,让人感到压抑,仿佛贝多芬的魂灵始终笼罩着这房子。

其实,他又何尝离开过呢?或者,就是这种压抑,造就了他的叛逆性格吧。

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悟贝多芬的独特个性与音乐特色。

2、感悟本文哲理语言。

一、导入: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他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一起感受了贝多芬音乐的魅力。

你想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独特个性和音乐特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来再一次触摸贝多芬那伟大的灵魂。

(板书题目及作者)首先请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对贝多芬了解。

(老师适当补充,要简洁)(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童年在鞭笞中渡过,父亲希望他能成为第二个音乐神童(音乐神童指莫扎特),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便遭毒打。

由于其天赋过人,加之后天的刻苦磨练,十二岁时便受聘为宫廷御用乐师,开始养家。

十七岁时,前往维也纳拜见了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扎特。

当他在莫扎特面前大展自己的钢琴身手时,连被誉为神童的莫扎特也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这个年轻人必将掀起乐坛狂澜.”。

莫扎特的话不到十年即应验。

35岁双耳完全失聪,但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如《命运》、,《英雄》、《月光》等等。

)二、作者介绍:本文作者萧伯纳,英国知名的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圣女贞德》、《鳏夫的房产》、《芭芭拉上校》。

)三、整体感知本文是贝多芬逝世百年祭的纪念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文章以激情澎湃的语言展现出贝多芬的音乐和品格,通过对贝多芬音乐的描写表现了他高贵的灵魂,表达出对贝多芬的热爱及对贝多芬的敬仰。

文章已经要求大家预习,下面再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的第一感觉。

(或者说一说,读了文章后,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语言、修辞手法、内容方面来思考:1)、语言特点:包含激情,充满哲理,有许多精辟、深刻、含蓄的语言。

2)、表达手法:文章侧重抒情、议论;修辞手法——对比、比喻3)、句势:以长句为主(因为是翻译的缘故)4)、内容:①整体—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独特(倔强、反叛)及音乐特色(特点、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2《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

《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不朽的精神和艺术魅力,体味伟人给我们的震撼;2、学习借鉴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的对比、衬托手法;3.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以及蕴藏在其中的丰富情感重点难点: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感受一代音乐大师不朽的精神和艺术魅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贝多芬介绍(略)萧伯纳介绍(略)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评述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及其音乐的总的特色。

第二部分:阐述了贝多芬音乐的独创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 问题探究a.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从中找到答案。

学生从文中找到下列语句,并逐句进行赏析。

1.唐突神灵,蔑视天地2.遇到大公和随从时,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直穿而过。

3.他是反抗性的化身4.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

5.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

6.除了贝多芬之外谁也管不住贝多芬。

7.一个不穿紧腿裤的激进共和主义者。

8.他有着奔腾澎湃的伟大灵魂。

9.清教徒性格b.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从中找到答案。

音乐的特点和他本人的精神品质有无对应联系?学生从文中找到下列语句,并逐句进行赏析。

1.奔腾澎湃,有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

2.有意的散乱无章3.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4.有嘲讽的意味5.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6.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c.请思考:贝多芬音乐为什么会有惊人的活力和激情?明确:贝多芬深深的同情和悲悯下层苦难的民众,他是用音乐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表达他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执着追求!希望他们振作起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以坚强的意志和残酷的命运抗争和那个黑暗的时代抗争!他的奔腾澎湃的灵魂正是源于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源自于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d.萧伯纳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贝多芬是用音乐传达思想,他的思想不但具有时代性,而且引领了时代,超越了时代,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价值,对于贝多芬,不应该仅是纪念,而是要传承他的思想和精神,他的思想和精神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盈和充实,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承受住任何的风霜雨雪!以不屈的意志面对人生的困境!他的思想和精神的光芒将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获得永恒!由此可以分析出贝多芬的精神品质,学生对贝多芬及其音乐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

京版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京版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京版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征文课题:《贝多芬百年祭》作者姓名:庞秀卿所在单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通讯地址:朝阳望京科技园北京第八十中学《贝多芬百年祭》教学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本文在预习、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上述三个目标。

但在一篇文章中对这三个目标不能平均对待,否则无法体现文章重点。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维敏捷,又要求人们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能力,因此本文在设计中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这篇文章初读感觉较难,因为语言习惯不同、知识背景生疏。

再读感觉文章结构严谨而清晰,阅读难度降低。

再读感觉文章内容丰厚而有深度,阅读难度又增加。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的理解文章的精髓,需要老师设计问题精炼而又有整体性,还要体现出层次感,使问题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内涵。

同时还要避免在讲课过程中泛泛而谈,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抓几个关键句,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积累、整合有关贝多芬的知识。

2、学习采用对比和衬托方法刻画人物。

3、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文本。

抓住几个关键句进行讨论、探究,拓宽学生知识面,挖掘教学深度。

三、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阐释人物特点和音乐的特点。

文中人物的性格比较明晰,经过反复阅读,学生可以分析出来。

但是为什么说“在贝多芬和莫扎特、海顿之间隔着一场法国大革命”,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风暴中的一个巨浪”也就是贝多芬的个性与时代的关系,学生很难分析出来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最具表现力的语句认真品味,并结合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较为准确的把握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

2、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理解贝多芬音乐的时代意义。

经过阅读分析,概括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对学生来讲应该不会太难,但是贝多芬的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文章表现的比较含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勾画评点,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大师人格及音乐魅力。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难点: 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

2、感受诗化的语言中的丰富的情感,学会分析品味。

一、导入:
1827年3月26日,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肖伯纳的文字走近贝多芬,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二、作者介绍:
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

因其戏剧强烈的讽刺倾向,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

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的代表作有《鳏夫的房产》、《圣女贞德》和《巴巴拉少校》等,其中《圣女贞德》是他最佳的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

三、课文内容分析
《贝多芬百年祭》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全文脉络清晰,从整体上看,文章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及音乐的特点:
1、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的个性。

萧伯纳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事件来说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提示: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分析。


(1)贝多芬的个性:反抗性、奔腾澎湃、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清教徒性格。

(2)萧伯纳围绕的核心:作者以“反抗性化身”为核心,将贝多芬的个性和音乐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能体现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体事件:
①第一段第三、四行“街上遇到大公不脱帽,且在他们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

②第一段第六、七行“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被警察当作流浪汉抓起来”。

(4)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2、写贝多芬离不开写他的音乐。

阅读课文4至7自然段试归纳贝多芬音乐的特点。

在萧伯纳眼中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同学们应该先抓关键句去理解,先找关键句,然后加以讨论、分析、归纳,形成一定共识。


(1)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杂乱音响,不对称;活力与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
罩着我们。

”“是使你清醒的音乐。


(2)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惊人的活力与激情。

(3)音乐与个性内在的联系
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

音乐中的活力与激情,来源于他不屈的反抗性的个性品格,可以说他的个性魅力与他的音乐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是协调统一的。

四、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1、语言特色: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诗化,饱含着作者浓重的情感。

2、艺术手法:对比;大量运用生动具体的描绘;比喻
举例说明:①谈到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澎湃时,与韩德尔巴哈相比较,突出贝多芬的活力与热情。

②莫扎特、海顿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但在这里,都是为了衬托贝多芬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贝多芬百年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贝多芬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更因为他是一个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是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只有勇敢的面对生活,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才能唱响生命的赞歌。

贝多芬那种不屈于命运,敢和世俗、平庸、传统挑战,敢于和病魔、困窘、寂寞搏斗的精神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