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及应用
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新视角
网络药理学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新视角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正逐渐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新视角,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网络药理学强调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研究药物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复杂的生物网络,深入揭示药物作用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疗效和复杂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往往侧重于单一成分或单一靶点的分析,难以全面揭示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机制。
因此,将网络药理学引入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然后阐述了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网络药理学的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和取得的成果。
本文还探讨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传统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然而,传统的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往往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复方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以及基于临床经验的复方配伍规律总结。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药复方的部分作用机制,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多组分多靶点作用等特点,这些方法难以全面深入地揭示中药复方在生物体内的整体作用机制和分子网络调控关系。
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忽视了中药复方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思路与方法
床应 用基础 。因此 , 图 2客 观 反 映 了 中 药 功 效 问 的 内在联 系 , 其中 9 5 . 7 3 %的 功 效 都 是 相 互 关 联 , 只 有
关功效包括 滋阴 、 温 中、 破血 、 补脾 、 健脾 、 补 中。在 药物配伍 上 , 可选择滋 阴补血之熟 地黄 、 阿胶 等 ; 温 中行 气之 肉豆 蔻 、 檀香 、 山奈等 ; 破血 行气 之三棱 、 莪 术等 ; 补脾 益 气 之 甘草 、 茯苓等 ; 健 脾益 气 之 苍 术、 白术 等 ; 补 中益气 之党 参 、 炙红芪 等 ; 补 血活 血 之 当归 、 鸡 血藤 等 ; 行 气活 血 之丹参 、 天仙 藤等 ; 益 气活血之 红景天 、 益母草 配伍使用 , 共奏益 肾补脾 、 活 血 利 水 之 功 。魏 建 红 等 【 睬 用 益 肾 补 脾 活 血 汤 为 主方 , 成功治疗早期糖尿病 肾病 4 8例 。益 肾补脾活 血 汤方 剂 中包 括黄 芪 、 山药 、 丹参 、 苍术 、 玄参 、 黄 精、 山茱萸 、 黄连 、 党参、 茯苓 、 水蛭 、 益母草 , 与本 文 基于集 中型活血 功效子 网络分析 的结果一致 , 说 明 中药功效 概念 网络能够为 治疗疾病 提供新 的思 路 , 进而指导配伍 。
修回 日 期: 2 0 1 3 — 0 7 — 1 9
★
瘀” 拆分为 “ 活血 ” 、 “ 化瘀 ” , 并认为所 拆开 的两个 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 目 ( 3 0 9 7 3 9 4 6 ) : 基 于三 阴三 阳系统的药性组合模式及其作 用机理研究 , 负 责人 : 王耘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委 面上项 目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拥有着千年历史和积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概述中药复方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案,往往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和疗效。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整合系统生物学、网络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型科学,通过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探究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从而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二、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
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目前已有多个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像TCMSP、TCMID、STITCH等。
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供后续研究使用。
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该网络包括三个要素:药物、靶标和疾病,通过靶标的联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建立这种网络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文献挖掘法,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相应连接关系;2)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验证前期推理的连接关系;3)数据挖掘法,利用大数据快速筛选已知的药物靶标和疾病信息进行连接。
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核心节点是指在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关键通路是指在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传递通路。
对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三、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和前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首先可以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快速筛选药物靶标、验证药物适应症、寻找多靶点作用的药物等。
其次可以在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根据网络分析结果进行药方的优化设计,提高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面向数据挖掘的中药药性与功效数据库的建立
万方数据·96·ChinescJournfllofInformatiOnOnTCMSep.2010V01.17No.9639条;通过排序,出现频数在前15的功效术语见表l。
深入的研究。
表1出现频数前15的功效术语序号功效术语频数序号功效术语频数l清热解毒459凉血112解毒2010利尿103止痛20ll利尿通淋104止血1812明目lO5强筋骨1613祛风除湿lO6祛风湿1614润肠通便107凉血止血1215杀虫108祛风122.4中药药,陛与功效间依赖网络的构建中药功效与药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药性总论》中将功效与五味的关系概括为“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本研究以药性与功效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依赖网络(见图1)。
根据此依赖网络中的方向,可以从一类药性或功效的有无推断另一药性或功效的有无。
2.2基本中药功效词表通过对中药功效进行认定,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拆分、合并后,得出中药功效词表。
即:安蛔、安神、安胎、拔毒、辟秽、补肺、补肝、补火、补脾、补肾、补血、补中、除痹、除烦、调冲任、调经、定惊、发表、腐蚀赘疣、攻毒、和解表里、和胃、和血、和中、化湿、化痰、回阳、活血、健胃、降逆、接骨、劫痰、截疟、解毒、解痉、解暑、解郁、开窍、开胃、开郁、宽胸、理气、利关节、利湿、利湿退黄、利水、利咽、敛疮、敛肺、敛汗、凉血、疗癣、明目、纳气、宁心、暖宫、排脓、平喘、平肝、破瘀血、清虚热、清肠、清肺、清肝、清热、清湿热、清头目、清心、驱虫、祛风、祛风湿、祛寒、祛寒湿、祛湿、祛暑、祛痰、祛瘀、软坚、润肠、润肺、润燥、散风、散风寒、散风热、散寒、散结、散痞、散瘀、涩肠、涩精、杀虫、摄唾液、渗湿、升阳、乌发、生肌、生津、图1中药功效与药性关系网络拓扑图收涩、收湿、疏肝、舒筋活络、缩尿、通鼻窍、通便、通经络、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部分中药的新功效进行了预测。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网络药理学以网络生物学为基础,通过构建生物网络模型,研究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本文旨在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然后重点分析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中药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
还将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中药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参考,促进中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二、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致力于整合生物网络、多组学数据以及计算生物学方法,以更全面、系统地理解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研究领域,网络药理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策略,为深入探索中药的复杂作用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网络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于,它认为药物与生物系统的交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过程,而非单一的线性关系。
这一网络由多个生物分子(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
中药作为一种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体系,其药效往往是通过与生物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即靶点)进行交互,从而发挥其整体疗效。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通过高通量技术(如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等)获取生物网络中的多组学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与药物作用相关的关键节点和通路;通过实验验证这些预测结果,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在中药研究中,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鉴定,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预测药物的可能作用靶点;二是中药作用机制的解析,通过分析药物对生物网络的影响,揭示中药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三是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不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机制;四是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优化,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和分析,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学》 新编 中药志》 和《 等为主作为相关信 息的来源。结果 可对 中药 的性 、 、 味 归经、 治、 能、 主 功 药理 作 用等数据进 行 多种 方式 的模糊 查询和 管理 ; 本数据库 系统 结构还可与其 它中药数据库 兼容 , 数据相 对 完备 , 且数 据形式有 利于数据挖 掘 ; 通 过在 中药功能研 究 中的应用 , 提供 了相 关研 究信 息 , 发现 了数 据库需要完善 的 内容 。结 论 通过 完善 , 实现 中药功能 一药
苗 明三 , 尹俊 涛 , 亚蕾 , 杨 王
( 南 中医学 院 , 河 河
摘要 : 目的 建 立便 于开展 中药功能研 究和 中药资料数据查询 的数 据库。方法 采 用 B S Bos / e e, / ( r e Sr r浏览器/艮 器 wr v 月务
模 式) 结构模式 , 台数据 库采用 S LSre 2 0 , 台语言采 用 A P A t eSre P g ) 输入 中药相 关信 息和 中药功能 后 Q evr 0 0 前 S ( c v e r ae ; i v 主治 一药理 作用相关信息 , 以《中国药典》 《中药学》 中药 学教 参》 中华本 草精 选本》 《 《 《中药药理 学教材 》 中药 药理 《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0 O .0N .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9V L2 O4 S 0
时珍 国医国药 20 0 9年第 2 0卷第 4期
◇药事管理◇
中药 功 能 一药 理 一临床 数 据 库 系统 的建 立和 应 用
当代科技发展 的一个重 要特征 是信息 科学 向各传 统学科 广 12 C C S后 台数据 库 的建 立 该 数 据 库采 用 S LS re 0 0 . F P Q e r 0 v 2 泛 而 深 入 地 渗 透 。今 天 的 中 药 学 如 同 2 0世 纪 9 0年 代 的 分 析 化 数据库 管理系统进 行存储 和管理 , 它不需 要建立 客户机/ 务器 服 学和生物科学 , 为解决研究 领域 中出现大量新 难题 , 在突破 原 式 ( l n sre, / ) 构 的 数 据 库 系 统 , 是 通 过 建 立 B S 正 ce t evr C S 结 i / 而 / 有的学科概念和界限 , 前所 未有 地依 靠信息技术 。随着 中药信 息 ( rw e Sre, Bo sr e r浏览器/ / v 服务 器模 式 ) 构模 式 的数据 库 。B S 结 / 表达的数字化趋势 , 各类 中药数 据 的产 出规模 呈现爆 炸性 增长 。 结构是 WE B兴起后 的一种 网络 结构模式 , B浏 览器是客 户端 WE 将 具有特点的 中药数据库的建立和利用极 为重 要 , 需要开展 中药信 最主要 的应用软件 。这种模式 统一 了客户端 , 系统功 能实 现的 简化 了系统 的开发 、 护和使用 。B 维 / 息计算 智能分析技术 、 于各类 中药数 据库 的数 据挖 掘技术 、 基 研 核心部分集 中到服务器上 , 究 中药科 学数据及其隐含规律 的模式发现技术等 方面的研究 , 从 s最 大的优点就是可 以在 任何 地方 进行 操作 而不用 安装 任何专 而提高中医 药人 员 对各 类 信息 的综合 处 理 及 应用 能 力… 。 目 门的软件 , 只要有 一台能上网的 电脑就能使用 , 客户端零维护 ; 系 前, 国内外 已有不少关于 中药 的数 据库 , 同的数据 库往往 因建 统 的扩展非常容易 ; / 不 B S结构 的使用 越来 越多 , 特别 是 由需求推 立 背景 和应 用 目的之 不 同而 有 各 自的 特 色 和 应 用 范 围 。对 于 中 动 了 A A J X技术 的发展 , 的程序也能在客 户端 电脑上 进行部分 它 药 功能 的数 据挖 掘而言 , 已有数据库 难 以在 中药 的功 能 、 理和 处理 , 药 从而大大地减轻 了服务器 的负担 ; 并增 加了交互 性 , 能进行 临床等方 面提供完备 的信 息 , 以适 应多 角度 、 难 多层 次数据 挖掘 局部实 时刷新 ; 只要能上 网 , 由系统管理 员分 配一个用 户名和 再 之 目的。建立一个有利 于挖掘 中药功能的 中药功效谱数据库 , 可 密码 , 就可 以使用 了, 至可 以在 线 申请 , 过 内部 的安全 认证 甚 通 促进 中药功效 的研究 、 掘 、 选 、 挖 筛 完善与应 用 , 以更有效指 导 中 后 , 不需要人 的参 与 , 系统 可 以 自动 分 配 给用 户 一个 账 号进 入 药 的临床应用 J 。本 数 据库 收集 、 理 了常用 中药 的性 、 、 整 味 归 系 统 。 数据库 中主要存储 中药 和中药功 能 一主治 一药理作 用 2个 经、 功能 、 理 、 药 主治等数据 信息 , 通过此计 算机分 析系统对 中药 功能 、 临床应用和药理 作用 数据 库 系统 (h ne —rl i a — 实体 的信息 , tei r e t nd t t ao u 两个实体可通 过控 键相互 切换 , 有利 于数据 间的链 bs ytm o cieemei n , fnH n—Ci cl p l ao 接和整合 。它们 为药 性理论 的研究 和药理作 用机 制的研究 提供 aess f hns dc es uc o e i l ja a p ctn— n i i p am clg a e et, F P ) 相 互 关 系进 行 深 入 分 析 和 研 究 , 基 本 数 据 。见 图 1 。 hr aooi l f c C C S 及 c f s ~2 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全面更可靠 的信 息平 台 , 同时也 为中药的现代 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
网络药理学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药理学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药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开始吸引人们的关注。
这个学科是基于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在药物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和计算机预测,快速筛选出有可能具有临床效果的药物,为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在中草药研究中,网络药理学更是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草药的构成和药效。
中草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物,具有复杂和多样的化学成分。
在传统中药研究中,往往采用一些基础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检测中药的成分。
但是由于传统化学方法的限制,很多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无法被有效地分离和检测。
而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网络分析和模拟,深入探究中草药的成分及其与人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预测其可能的生物学效果和作用机制。
这为中草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加速了中草药的研究进程。
其次,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中草药中新的有效成分。
在中草药的研究中,往往存在一些复杂和多成分的中草药,其中有一些成分可能存在药效。
而通过传统的生物学和化学方法,很难将这些有效成分找出来。
而借助网络药理学的手段,我们可以分析中草药的多种成分与人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预测其中有可能的对疾病有治疗效果的成分。
这为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此外,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中草药的药理和毒理作用。
中草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复杂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而传统研究方法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取得研究结果。
而网络药理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网络分析,预测中草药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并预测其中有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为中草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最后,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中草药的潜在药物靶点,从而探讨中草药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往往比传统药物更为复杂和多样。
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才能够探究其确切作用机制。
活血化瘀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方法
修回 日期 : 20 1 0一 9 一 0 5 2
*
科学技术部国家 9 7 3
(30 9 7 3 9 4 6 ) :基于三阴三阳系统的药性组合模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负责人:王耘 ) * * 联系人:王耘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方剂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 T e l: 0 1 0一 84 7 3 86 2 0 , E一 ma l : i wa n g u n@ bu y c m. d uc e n ;乔延江 , 本刊编委 ,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主要研 究方向 :中药信 息 工程 , T e l:0 1 0一 84 7 386 2 1,E一 二 l:力 qi o @2 a 6 3n et o
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不清楚 , 通过中药有效成分
作用靶点构建功效 网络的实际困难 , 提 出按照 以中 药药理作用 为主要桥梁的功效 网络构建思路 虽然
5
dr u gs, d r u g ae tio n s a nd d r u g tar e g
(D at b ase i a ssue) : ) l一 ( 9 906.
1. 数据来遮 本文选择赖天松主编的 临床方剂手册 中活血
化癖方剂共 13 3 首[ ] 方剂中所涉及 中药的药理作用 2 来 自于颜正华主编的高等 中医药 院校 教学参考丛书
中药学(第二版 )3 ] 各药理作用相关分子网络来源于
Dr u gBank 数据库 卜 ,I 和 K EG G 数据库 ,
2. 功效模块网络的构建 统计 13 3 首活血化疲 方剂中各药味 出现的频次 ,
《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初探
《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初探该文论述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介绍了贵州医科大学中药药理学教研室开展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实践,课程平台设立三大模块:课程信息、教学资源管理和师生互动。
分析了网络课程平台对贵州医科大学中药药理学教学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师生互动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
提出需要改进之处。
标签: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改革效果分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已然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资源之一。
目前,各高校大力开展网络资源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和精品网络课程等的建设,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交互性等优势,积极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更好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贵州医科大学于2015年9月开展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作为中药药理学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承担科室,我们对近一年的建设与应用进行总结与思考,概括为以下几点,旨在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一、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正常、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为贵州医科大学中药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药学药物制剂学专业选修课程。
[1]与传统药理学相比,中药药理学与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天然产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密切相关,是连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纽带,是现代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课程。
[2]然而,中药药理学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药物作用机制多靶点,复方药物组方多元化等特点,传统的课堂讲授内容有限,难以解释清楚中药复杂的作用及机制,学生感觉知识点杂乱,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与记忆,学习热情不高。
此外,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进步,更多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被研究发现,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教材,更多地要注重与科学研究前沿接轨,应培养学生具有对中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能力。
中医信息学在中药药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信息学在中药药效中的应用探讨中医信息学是一门融合了中医学、信息科学和现代技术的交叉学科,它旨在通过对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中药研究中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中药药效的研究中,中医信息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中医信息学的概念和特点中医信息学是运用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领域中的数据、知识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学科。
它涵盖了中医文献的数字化、中医临床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中药方剂的信息化管理以及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模型构建等多个方面。
中医信息学具有以下特点:1、多学科交叉:融合了中医学、信息科学、统计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数据量大:中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文献、临床数据和实验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
3、知识复杂:中医理论包含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复杂的概念和关系,需要借助信息学手段进行清晰的表达和理解。
二、中药药效研究的现状与挑战中药药效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中药药效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样本量有限等问题。
此外,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作用机制多样,单一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全面揭示其药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但这些方法在中药药效研究中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整合困难、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等。
三、中医信息学在中药药效研究中的应用1、中药数据库的建立建立完善的中药数据库是中药药效研究的基础。
这些数据库包括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中药药理作用数据库、中药临床应用数据库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库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为中药药效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例如,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点;通过对中药药理作用数据库的查询,可以获取中药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通过对中药临床应用数据库的研究,可以总结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经验和规律。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生命科学的深入探索,中药网络药理学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正逐渐展现出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巨大潜力。
中药网络药理学以网络生物学为基础,通过构建生物网络模型,深入剖析药物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传统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式,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其科学内涵的阐释和现代化发展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网络药理学的出现,为中药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计算机技术、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网络药理学形成了以网络靶标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成分靶标疾病的分子网络构建,为中药复杂作用模式的解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解析以及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网络,预测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揭示中药复杂组分与多重功效之间的交互规律,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筛选潜在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为新药创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网络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分析带来了巨大困难中药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整体性也对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需要注重中药自身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医药体系研究的网络药理学方法,同时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以推动中药研究的深入发展。
中药网络药理学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通过深入研究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技术应用和创新发展,有望为中药的科学内涵阐释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认可。
1.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概念与特点中药网络药理学强调整体性。
传统中药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网络药理学则通过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从系统层面揭示中药的药效机制,体现了中药的整体性作用特点。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中药的作用机制一直以来尚未完全清楚,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随着网络药理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利用这一方法来探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本文将介绍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方法以及应用。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它基于网络分析的原理,将药物、靶点和疾病等元素组成一个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参数来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对于中药而言,网络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的复方药效、多组分作用和多靶点作用等特点,从而揭示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可以用于构建中药网络。
中药网络是一个包含中药组分、靶点和药效等信息的网络模型。
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库挖掘等方法,我们可以收集到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以及靶点等信息。
然后,通过构建中药网络模型,我们可以分析中药中各个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网络药理学可以用于预测中药的药效。
通过分析中药网络中的靶点活性,我们可以预测中药的药效。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中药网络和疾病网络之间的相似程度,从而预测中药对于某种疾病的疗效。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有潜力的中药组分,进而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网络药理学还可以用于挖掘中药的作用机制。
例如,通过分析中药网络的拓扑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中药化合物和靶点。
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这些中药化合物对于疾病的作用机制。
这为中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网络药理学基于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为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然而,网络药理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例如数据的可靠性和标准化等问题。
我们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和开发。
网络药理学赋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揭示中医古方奥妙!
网络药理学赋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揭示中医古方奥妙!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中医学界现在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医治疗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辨病论治,而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再加上变化万千的组方形成的复方就更加复杂,建立能反映中医药整体特色的研究新策略和新方法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由此,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吸引了诸多关注。
网络药理学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和生物系统网络分析来设计药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综合探索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和影响,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治疗疾病的奥秘。
这些概念反映了多组分、多靶点和系统调控的思想,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思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强调对病因病机的全面认识。
网络药理学研究主要由网络构建、网络分析和实验验证三方面构成,即先利用公共数据库和文献,结合高通量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已知药物成分的靶点信息和特定疾病的靶点信息;然后采用网络可视化工具构建“基因-药物-靶点-疾病”多维生物网络模型,通过对网络中特定信号节点在细胞、分子以及生物整体水平上的多层次分析,找出关键节点,并从整体生物网络平衡角度发现目标药物对“致病网络”的干扰作用机制,进而预测已知药物防治疾病的药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参与调控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潜在药理学机制和方剂配伍规律;最后进行动物或细胞水平等的验证,揭示药物防治疾病的现代药理学机制,并探究药物所能干预的新的适应症。
助力揭示古方奥妙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四君子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机制四君子汤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因为化合物众多,靶点复杂,使得探索作用机制的过程十分困难。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一种中草药研究的流行方法,是我们探索此类问题的有益方法。
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四君子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活性成分、药物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
通过 TCMSP数据筛选四君子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胃癌前病变的疾病靶点。
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及应用
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及应用王耘;张燕玲;史新元;乔延江【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08(010)005【摘要】中药功效相关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之间组成了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一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闻相互协同的机理,明确这一复杂作用关系的整体效应,对于基本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是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融合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中药功效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中药功效的分子网络、模块网络和概念网络.提出中药功效网络构建的三种基本途径,分别为基于中药作用靶点辨识、基于药理指标相关作用环节和基于中医理论与中药基本信息的网络构建,并以活血化瘀功效网络为例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可能的应用途径.【总页数】4页(P105-108)【作者】王耘;张燕玲;史新元;乔延江【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 [J], 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2.活血化瘀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方法 [J], 王耘;王刚;肖斌;乔延江3.摘要:针对目前网络教学评估存在若干问题,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一种新形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并应用于公共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旨在探讨这种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以及教学产生的后效作用。
[J], 方匡钿4.活血化瘀中药功效网络的构建方法研究 [J], 张水莲5.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分析——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J], 胡淑坤;孙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的构建与分析
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的构建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的构建。
方法: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Pajek和ORA等软件对中药方剂的网络进行构建,然后对构建好的网络进行网络直径,距离,平均度数等性质的分析,然后利用化学空间的理论,通过描述符计算,重心的处理,空间降维等方法构建中药的化学空间。
在构建好的中药方剂网络和中药化学空间的基础上,对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的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中药方剂网络是一个部分没有标度的较为复杂的网络,也兼具了小世界的特点在里面。
中药化学空间,其中的化学离散性质和中药的整体性相辅相成,通过对网络路径的分析,对化学距离的测量,其分析结果与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性质相一致。
结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在现如今的网络和化学空间方面得到了技术支持,存在了科学的基础,这次的实验和分析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药方剂网络;中药化学空间;构建分析;中药配伍禁忌中医方面的复杂性是临床长期存在的因素,复杂的科学,复杂理论的提出也是为现代临床研究中药提供的新思路。
中药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让复杂的技术对中药的研究存在恰当的适应性[1]。
复杂的网络技术是最长采用的研究手段,尤其是应用在生物科学的领域居多,网络技术的应用,让生物学从理论步入了实际的应用。
在医药研究方面呢,中药与生物学的结合一直是最重要的命题,从生物学出发,采用复杂的网络技术,围绕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的药性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国中医临床的中药方剂配伍特点和性质进行总结分析。
1.2方法1.2.1中药方剂网络的构建分析1.2.1.1数据采集选择教育部统编的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作为数据采集的来源,将收录的382首方剂纳入“方剂数据库”。
方剂学中收录的方剂均为历代经典方剂以及临床实践有效的方剂,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可靠性。
1.2.2.2网络构建方剂数据库中收纳的中药均为网络点,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为网络弧边,构建成为一个方剂网络。
中药复方解析暨网络药理学实用技能
中药复方解析暨网络药理学实用技能研究技术会议各企事业单位: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分析方法对生物系统进行分析,从系统水平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兴交叉学科。
传统的中药复方机制研究需要解决中医方剂成分不清、靶点不清、机制不清的问题,将网络药理学方法应用到中药研究中,使得原先难以定性的机制得以预测和验证,在发表论文方面已获得较高认可。
目前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到了中药方面科研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该方法亦是协助大家在无工作基础、尤其是缺乏实验条件时进行中药机制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没有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和网络药理学基础的初学者,化繁为简,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快速实现网络药理学全套分析流程,从而更好的实现网络药理学关键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推广。
一、时间地点:年月日月日(第一天报到,授课两天)河南*郑州二、学习目标:通过天的系统培训,学习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系统解读篇网络药理学文献,分析各种研究套路;、各种疾病、药物、蛋白质、小分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的查询、靶点预测,小分子的筛选,疾病基因及西药靶标的查询,转录组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网络构建和分析方法,重要靶点的分析方法。
、网络药理学的基金申请和课题设计。
三、参会对象:国内各级医院临床医生、药师、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高校老师、硕博士研究生、对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尤其适合初学者和无基础的学员,无需任何基础,也无需学习任何语言,轻松解析中药复方)四、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案例讲解分析结合;、课后加微信群答疑。
五、主讲专家:慕臻生物科技教育平台特约主讲专家,国内知名双一流重点高校博士生导师、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十余年,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数十篇论文,其中含多篇分以上文章,为多家期刊编委及审稿人。
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
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摘要】目的: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
方法:通过整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记载的中药功效,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功效概念网络,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
结果:构建包含422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发现经常连锁出现的21个功效群,并以活血功效为例,构建了活血功效的子网络,分析子网络在药物配伍中的应用方法。
结论: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集中体现,能够系统揭示中药功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配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stablish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concept network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ner 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efficacy as well as to suggest the application way of efficacy concept network.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medicine efficacy recorded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 Edition, Volume I),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efficacy concept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efficacy concept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extract specific effica-cy sub-network based on efficacy concept network and then to discover the efficacy groups by utilizing the net-work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the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concept network, 422 efficacy concepts were con-structed and 21 tightly efficacy groups were discovered. Using the efficacy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sub-networks wasdiscussed.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concept network can be used to reflect the basic theor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Chinese medicine , to systematically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efficacy concepts, which can be beneficial to guide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disease treatment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638-642)【关键词】中药功效;概念网络;配伍【作者】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是药物对人体医疗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达形式。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及临床有效方药探索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及临床有效方药探索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起因目前还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导致。
目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症状进行控制,如使用外用药、内服药物等。
其中,中药治疗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中药治疗银屑病的需求,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信息系统,并探索了临床有效的方药。
该信息系统通过筛选公共数据库中的中药化合物、靶点、药理作用等信息,并利用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中药的治疗银屑病的作用进行预测和评估,最终得到中药与银屑病的关联网络。
本文所构建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包含了740种中药和2318个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网络分析,可以得到中药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通过对银屑病靶点进行筛选,并将其与中药的靶点进行比对,可以得到中药与银屑病靶点的关联关系。
最终,将中药的化合物、靶点与银屑病的靶点进行结合,可以得到中药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通过对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有潜力的中药治疗银屑病。
例如,当归、白术、山茱萸、黄芩等中药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中,当归和白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等方式来缓解银屑病的症状。
而山茱萸、黄芩则可以减轻皮肤过度生长、促进皮肤细胞更新等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本文还筛选出了具有临床有效性的方药。
例如,复方地黄、玄参、黄柏等可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贫血、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而薏苡仁、白术、当归、川芎等则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方式来调节银屑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总之,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信息系统和方药探索对于银屑病的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合物、靶点及其与银屑病的关联,可以发现一些有潜力的中药,并通过结合成方药的方式来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银屑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 多学科研究 的基础上 , 在 整合 已有成果 和
技 术 ,构建 中药 功 效 网络 是 中药 学 研 究 的基 本 内 容 之一 。本 文对 中药 功 效 网络 的概 念 与 研 究 思 路 进 行
了探讨 ,并通过具体 实例说 明了中药功效 网络在 现 代 复 方 研 究 中 的地 位 与作 用 。
础 及 其 组 织 形 式 ,模 块 网 络 揭 示 了 功 效 的 功 能 构 成
中药 功 效 分 子 网 络 是 从 分 子 层 次 上 揭 示 中药 物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概 念 网 络 揭 示 了 功效 间 的 内在 联 系
应 , 于基 本 清 楚 中药 的物 质 基础 和 作 用机 理 具 有 关键 作 用 , 中药 学理 论 与现 代 研 究成 果相 融合 的 对 是 基本 途 径 。 本 文探 讨 了 中药功 效 网络 的基 本概 念 , 出 中药功 效 网络 的 三 个 层 次 , 别 为 中药功 效 的 提 分
分 子 网络 、 块 网络 和概 念 网络 。提 出 中药 功效 网络 构 建 的三 种基 本 途 径 , 别为 基 于 中药作 用靶 点 模 分 辨识 、 于 药理 指 标相 关作 用环 节和 基 于 中 医理 论 与 中药基 本 信 息 的 网络 构 建 , 以活 血化 瘀 功 效 网 基 并
床作 用 的 总 结 , 与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 物 学 研 究 和 化 生 学研 究 具 有 不 同 的 理 论 基 础 ,其 概 念 的 内涵 和 外 延 与 现代 药 效 学 指标 具 有 实 质性 差 异 。 只 有 给 予 明 确 的 功效 描 述 , 中药 才 能 在 中 医 药理 论 指 导 下 有 效 使 用 , 有 将 现代 药 理 学 、 物 学 、 学 的 研 究 与 中药 只 生 化 功 效 密 切 联 系 ,新 的 研 究 成 果 才 能 有 效 解 决 中药 学 发 展 过 程 中 的理 论 问 题 ,才 能 使 中 药 学 容 纳 更 多 的 研 究成 果 , 进 自身 的发展 和 完 善 l 促 1 ] 。 中药 功 效 物 质 基 础 难 以归 结 为 某 一 特 定 有 效 成
如 下 j个 层 次 :
() 1 中药功 效 分子 网络 。
配 伍 的理 论 基 础 。随着 中 药 实 践 与 中医 药 理 论 的进
一
步密切结 合 ,这类 功效 网络将 为中药基本理论 的
完善与创新提供基础 。 中药功效 网络 的j 个层 次从 不同角度表达 了中 三
药 功 效 的基 本 特 征 ,分 子 网 络揭 示 了 功 效 的物 质 基
2 0 第十卷 08
第五期 ★V 1 0 N . 0. o 1 5
摘 要 : 中药功 效 相 关 的 多成 分 、 多靶 点 、 多环 节之 间组 成 了密切 联 系、 互 协 同与 制 约 的复 杂 网 相
络 , 现 这 一 复 杂 网络 的 内在 联 系 , 示各 成 分 间相 互 协 同的 机 理 , 确这 一 复 杂作 用 关 系的整 体 效 发 揭 明
世界科学技术一 中医药现代化 ★专题讨论
点 和 节 点 间不 同 意 义 的边 ( 接 ) 成 , 以揭 示 中 连 组 用 药 功 效 的作 用 机 制 及 其 动 力 学 特 征 ,是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与 中医药 理 论 相 融合 的复 杂 系统 模 型 。 根 据 节点 和 边 的 不 同含 义 _ 中药 功 效 网 络 包 括 3 l ,
乔延江。
女★ 联 系人 : 乔延江 , 本刊编委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 究方 向: 中药信息工程 , 中药新药研 发 ,ma :_i @2 3 e。 E iy a 6m t 1 j o q
J [ c c c 凡 D 。 d5 n e(d 。 g
dr ( 0 ‘ 0 C ee dc nd e o / Ⅱ fn n , n e dc ] d e r 。 Ⅱ
一
分 ,其作用机理也难以归结为作用 于某一特异性靶
点, 而是 多个 成分 通 过 多靶 点 、 环 节 整 合 调 节 作 用 多
的结 果 。成分 问 、 靶点 问 、 节 间组 成功效 网络 的构 建
收 稿 日期 : 0 8 0 —1 O—6 4 2 修 回 日期 : 0 8 08 4 0 — 一O 2
络 为例探 讨 了 中药功 效 网络 可能 的 应 用途 径 。 关键 词 : 中药 功效 复 杂 系统 功 效 网络
中药 功 效 是 在 传 统 中 医药 理 论 基 础 上 对 中药 临
协 同 与制 约 的复 杂 网络 。发 现 这 类 复 杂 网络 的 内在 联 系 , 示 各 成 分 间 相 互 协 同机 理 , 揭 明确 复 杂 相 互 作 用 的 整体 效 应 ,对 于基 本 清 楚 中药 的物 质 基 础 和 作 用 机 理 具 有 关 键 作 用 ,是 中药 学 理 论 与 现 代 研 究 成 果 相 融 合 的基 本 途 径 _ 2 _ 。
1 立 药功 效网络的概念 . 中药 功 效 网 络 是 揭 示 中药 功 效 作 用 机 制 和 功 效 间 关 系 的 复 杂 网 络 。 这类 复杂 网络 由不 同类 型 的 节
★
科技部 国家“7 ” 9 3 计划((】C 5 4 O )寒热药性的 内在规律及 共同属性研 究, 2】6 B 0 7 3 : ( 负责人 : 乔延江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0 (】4 )三 阴三 阳系统 3 5)6 3 : ( 的抽 象数 学模 型及其在 癫痫预测 中的应用 , 负责人 : 王耘 ; 北京市 自然基金(0 2 3 ) 基于药效 团的活血化瘀 中药 筛选方 法学研 究 , 7 5O 8 : 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