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详解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课件

明显的 条带状
平原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聚落分布最密集, 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
带状 团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
V形谷
中游 侧蚀
河谷 展宽
洪积—冲积 河漫滩平原 平原
下游 侧蚀
槽形谷 三角洲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知识总结]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 条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 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 的“U”型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趋利避害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共30张PPT)
河流中 下游
河漫滩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形成河漫滩,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
河漫滩平原 沙 洲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流速减
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连接成三角洲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河流中下游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类型: 河流侵蚀地貌:瀑布、峡谷等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 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 洲(河口)
黄河壶口瀑布
长江三角洲
1、河流侵蚀地貌:
长江虎跳峡 河谷的形成过程: 地壳运动、岩体抬升,低洼处汇集水流,流水破坏、搬
运地表物质,形成沟谷,沟谷水源稳定形成河谷
思考:下面素描哪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些 河流的出山口处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三 峡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画的?哪一幅是在上海接近入海口画的?
读某河口三角洲 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 外力作用是 C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 的是 D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东非大裂谷 C.喀斯特地貌 D.华北平原
外力作用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
河流入海口
河流堆积作用的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三角洲(入海口)
河流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快速发育的原因
1977年
1986年
2000年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输沙量大; 沉积物来源: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1)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1)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秀屿区下屿中学 张美霖
2016.6.27 制
目录
一、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 • 瀑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 洪积扇(平原) • 河漫滩平原 • 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 • 山地 • 平原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谷发育初期
1 2
3
4
河谷发育中期
2016.6.27
• 聚落往往沿河分布 • 一般分布于河流的冲积平原
• 出于安全考虑,聚落往往选在地势稍高处
• 或修筑防洪堤 • 地形越平坦,聚落数量、规模越大
练习: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蛇曲
练习:请简析图中西藏林芝地区民居选址的特点及理由
再见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 地形形态的塑造
秀屿区下屿中学 张美霖
1
冲积 平原
3
2
1. 洪积平原
1. 洪积平原
2.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2. 河漫滩平原
3. 三角洲
亚马逊河口三角洲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河流地貌 与聚落
3
2
1. 高原地区聚落形态
分布:河漫滩平原 形态:条带状 密度:小 规模:小 原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2. 山区聚落形态

河流遇到断层形成瀑布(委内瑞拉天使瀑布)
3.河谷发育的中期
落差减小,侧蚀增强
• 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凹岸凸岸 • 下蚀减弱 • 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3.河谷发育的中期
凸岸 -堆积
凹岸 -侵蚀
3.河谷发育的中期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 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侧蚀
向两侧河岸侵蚀 使河谷加宽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学以致用
结合右图回答下题。
1.材料中说:“在河流的发 育过程中,瀑布是一种暂时性 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
C 成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
激情展示
---- 长江之旅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 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 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 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荆江
虎跳峡
虎跳峡长20公里,峡谷与雪山海拔高差最 深达3900米,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峡谷
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A.内力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B.冰川作用
C
D.流水的搬运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 PPT演示人教版(优秀课件)

6° 46°
地中海
44°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 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 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教学课件1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教学课件1

B 凹岸
河流在B处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在A处流速慢, 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5. 河谷发育的成熟期
槽形河谷(宽而浅)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 •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 •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下蚀)

和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
(1)上游是山 区,地势较低处 气温较高、地形 更平坦、取水更 方便 下游地势低洼, 地势较高处可避 免洪涝灾害
(2)B地 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水源充足,而且B地周围 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
互动探究Βιβλιοθήκη 材料一 见下图。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
材料二 长江三峡地跨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区域,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 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江面最狭窄 处只有100米左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也是中国古文化的 发源地之一,曾是三国古战场,另外还有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它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句犹然在耳。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
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 三段河谷AA′、BB′、CC′的 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 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 道较窄,呈“V” 型;中游河谷 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 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开阔, 呈槽型。
答案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
2. 三 段 河 谷 AA′ 、 BB′ 、 CC′ 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河流地貌的发育(上课) 精品PPT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上课) 精品PPT课件

A:洪积---冲积平原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
B
B: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较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季节露出河面, 形成河漫滩。
C: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处水下 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的成因分类
侵蚀 地貌
堆积 地貌
(一)、河流侵蚀作用
形式 方向 影响 河段
溯源侵 源头 蚀
河谷延 源头上


下蚀
垂直地 河谷加 上中游


侧蚀
垂直于 河谷展 中下游 两侧河 宽 岸
❖溯源侵蚀——指向沟谷或河流上游方
向的侵蚀。
❖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流水侵蚀——侧蚀
2、越往河流下游河谷海拔越低,反之越高。 用途:1、通过河流剖面判断河流流向。
2、判断河流不同河段主要侵蚀形式。
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河口方向伸长 B.下蚀使谷底加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3.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 C)
(二)、河流堆积地貌
A
B
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您能说出图中A、B、C的地貌 名称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流地貌 影响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聚落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聚落形成明显条带状
冲积平原:形成沿河聚落带 和沿海岸聚落带
河漫滩平原——河流洪水泛滥时,
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 淹没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河流 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 几倍到几十倍。山区河流受谷底岩 岸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 较小,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生态工程建设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共16张PPT)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共16张PPT)
课本P84、P86、P88共有三道“活动”题
P88的“活动”题
河流干、支流汇合处,地势平坦, 利于农耕和基建;便于人、物流的集聚 和中转;同时还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因此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 地貌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侵 蚀地貌
河流堆 积地貌
以平原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河流地貌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对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貌
侵蚀 类型
河谷 演变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形 中期: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说明了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址具 有深远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共16张PPT)
(称形(多12成45,))的其该专近。原图地家几因所形预十。是绘是计年的在北来是外岸该我力将地国作与形哪用的B岛条中面连大的积接河增在的加一入速起海度,口加作请地快用,分区,和针析江对其中上原沙述因洲。现?也A象市作越采的用来取名下越的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