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的药理学特点2010
药理毒理学
药理毒理学
药理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副作用的科学。它涉及到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的药理毒理学、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一、药物的药理作用
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药理作用可以是治疗性的,也可以是毒性的。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药理作用机制,如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或非药理作用引起的对机体的损害。毒副作用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药物的毒副作用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药物代谢产物有些具有药理活性,有些则无活性或活性降低。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的产生。
四、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连续使用时,药物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效应的变化。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是药效的协同或拮抗,也可以是毒副作用的增强或减弱。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因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或药效降低。
五、特殊人群的药理毒理学
特殊人群的药理毒理学是指不同年龄段、性别、生理状况等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差异。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用药时特别关注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药物反应。
临床药理学: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
( 三 ) 儿 童 药 物 剂 量 计 算
1
3
4
1.72m2
2
5 按药动学参数计算 药动学原理和机体代谢特点。首次剂
量(突击剂量)和维持剂量,累加剂量,间歇剂量等。
四、老年人用药
60周岁-65周岁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大于10%的国 家为“老年型国家”。
药动学:血药浓度偏高 药效学:低敏-疗效差;高敏-不 良反应多
治疗胎儿宫内疾病
感染: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 胎儿心动过速:地高辛(室上性)、利多卡 因、普鲁卡因(室性)
肯定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抗菌药:四环素类;氨基甙类抗菌素;甲硝唑(致 畸?) 安眠药:眠尔通、地西泮、利眠宁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 止吐药:苯海拉明、扑尔敏、敏克静、安其敏 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提前半年停药);药酶诱 导剂和光谱抗菌药导致避孕失败 抗肿瘤药:苯丁酸氮芥、马利兰(白消安)、 6-巯 基嘌呤、氨甲喋呤 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老年人
一、妊娠期用药
对自身的影响:孕妇的药动学特点
对胎儿的影响:能否通过胎盘?是否致畸?
妊娠期常用药物的选择?
(一) 孕妇的药动学特点
吸收: 1.胃肠蠕动减弱(孕激素):地高辛达峰时间推迟, 吸收率增加 2.胃酸分泌减少:水杨酸吸收↓;镇痛药,安眠药吸 收↑ 分布: 1.血浆容积、脂肪组织、细胞外液增加:分布容积↑ 2.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结合率↓
特殊人群的镇痛治疗
1. Douglas L. Schmucker et al. Age-related changes in liv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40 (2005) 650–659
复方镇痛药
药物名称
去痛 片
成分与规格
氨基比林150mg 非那西丁150mg
咖啡因50mg
苯巴比妥15mg
氨酚待因Ⅰ号
可待因8.4mg
对乙酰氨基酚500mg
氨酚待因Ⅱ号
可待因15mg
对乙酰氨基酚300mg
萘普待因
可待因15mg
奈普生150mg
阿斯匹林可待因
阿斯匹林325mg 可待因15mg
路盖克
双氢可待因10mg 对乙酰氨基酚500mg
女性: CCr×0.85
CCr=(140-年龄) ×体重(kg)×88.4/〔血肌酐浓度umol/L×72 〕
(血肌酐浓度1mg/dl≈88.4umol/L)
倍他司汀药理作用、药物区别、疾病应用及特殊人群眩晕症药物注意事项
倍他司汀药理作用、药物区别、疾病应用及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药理作用
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 受体强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有促进脑干、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并减轻膜迷路积水作用,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区别
倍他司汀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和盐酸倍他司汀,甲磺酸倍他司汀与受体结合率相对更高,餐后用药胃内溶解度更高。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盐酸倍他司汀用药适应证、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相似。
倍他司汀眩晕疾病应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药物治疗主要是考虑BPPV 合并其他眩晕疾病导致内耳损害,倍他司汀可用于复位后有残存症状患者。
BPPV 成功复位后残留症状主要为头晕、不稳及颈部不适,残留症状的发生率与患者复位次数有关。
治疗开始前评估:在初始治疗完成1周后,有条件建议行眼性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检查和动静态平衡评估。
治疗后:用药后每个月监测、复查,功能完全恢复、症状完全缓解或患者不能获益。
梅尼埃病
倍他司汀可用于预防梅尼埃病发作,常规剂量为 18—36 mg/d,最大可达108 mg/d。倍他司汀对梅尼埃病的预防作用呈剂量-时长依赖效应,强调大剂量、足疗程药物治疗,高剂量组发作次数最少。高剂量3个月疗效不佳可将剂量提升至超高剂量。
用药前评估:保证基础治疗前提下,对仍在发作期患者进行前庭功能评估后,开始维持性口服药物治疗。
推荐评估手段:温度试验和头脉冲试验;眩晕发作量表;动静态平衡评估。耳蜗电图因其侵入性和复杂性,不适用于日常随访。
用药后每3个月复查,6-9月建议继续升阶治疗方案。有明显改善,至少半年无发作可减至常规剂量维持,直至停药。每次减量或停药,随访和检查评估下进行。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的合理用药】
4、排泄:妊娠期肾血浆流量约增加35%,肾 小球滤过率约增加50%,肌酐清除率也相应 增加,由于药物排泄过程加快,致使血药 浓度不同程度降低(妊高症例外)。
【妊娠期的合理用药】
5、药物在胎盘的转运:胎盘通透性与一般的血 管生物膜相似,相当多的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 障进入胎儿体内。药物在胎盘的转运部位是血 管合体膜,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合体细胞基底 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组成的薄膜。药物多以被动转运方式通 过胎盘屏障。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3、药物的排泄:老年人的肾单元、肾小球滤过 率及肾血流量均随增龄而减少。80岁以上老年 人肾单元仅为青年人的1/3,肌酐清除率降至青 壮年的1/3以下,因而使药物的排泄受到限制。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4、药物的分布:老年人体内水、肌肉组织、血 浆蛋白等随增龄而降低,会引起药物分布的变 化,蛋白结合药物减少,具有药理活性的非结 合部分(游离)药物浓度相对增加, 因此,老年 人用药剂量和次数均应低于青壮年为宜。
【遗传药理学】
必须考虑:不同的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和代谢 是不同的;具有迅速代谢药物能力的人,为获得 适宜的治疗浓度,需要更高的剂量,更频繁地给 药;而代谢能力缓慢的病人,为避免发生毒性反 应,需要较低的剂量和较少的给药次数;这对于 那些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尤其重要.
【遗传药理学】
药物在儿童中的药理学研究
药物在儿童中的药理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
人们的关注。在儿童医疗保健中,药物的使用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儿童生理特点和身体机能的差异,儿童中药物的药理学特
征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研究儿童中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具有重
要意义。
一、儿童药物代谢差异
在儿童的药理学研究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与成人在药物代谢
方面的差异。相比成人,儿童的肝酶活性较低,药物的代谢过程相对
较慢。这就意味着相同剂量的药物在儿童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容易
造成药物积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同时,儿童的肾脏滤过能
力也较弱,排泄药物的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儿童药物的给药剂量需
要根据年龄、体重和生理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二、儿童药物动力学研究
除了代谢差异外,儿童药物的动力学研究也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儿童中,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均存在差异。儿
童的胃酸分泌较成人少,胃肠道蠕动速度也较慢,影响了药物的吸收
速度和程度。此外,儿童体内的脂肪和水含量比例与成人不同,药物
的分布情况也存在差异。在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
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排泄速度较低。这些
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药物的行为特点,制
定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
三、儿童药物安全性评价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药物
研发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对儿童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通
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我们可以评估药物对儿童的不良反应、耐受
性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儿童中常见疾病的特点和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特殊人群用药
7.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呈昼夜节律
相同剂量下利多卡因16:00用药,局麻作用维持 时间比8:00用药长。
8. 药物毒性呈昼夜节律变化
许多药物LD50有昼夜节律变化,因此,有人建 议在报告药物LD50时,应注明实验时间。
(四)反复用药
在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 能出现药效,称为耐受性(tolerance)。这种耐受性在停药 一段时间后,机体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 如在短期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耐受性,称为快 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如麻黄碱和加压素极易产生快 速耐受性。 少数药物连续应用一段时间后,病人会对药物产生病态 的依赖性,可分为习惯性和成瘾性。 习惯性(habituation):指精神上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中断 给药会出现主观不适感觉,如喝酒吸烟可产生习惯性。 成瘾性(addiction):指精神上和机体上都对药物产生依赖 性,中断给药时会出现戒断症状(abstinance syndrome)。
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或浓 度的增高药理效应也增强,这种剂量与效应的 关系称为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1.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阈浓度 minimum effective dose )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 半数有效量(ED50) 能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 (量反应)的剂量或浓度。 3. 极量(maximum dose)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4. 常用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5. 最小中毒量(minimum toxic dose) 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 6. 致死量(lethal dose):引起死亡的剂量。 7. 半数致死量(LD50) 引起50%试验动物死亡(质反应)的剂量。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试卷及答案
合理用药概述试题
一、选择题
1. 老年患者使用洋地黄时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原因( C )
A循环系统功能降低B肾脏功能降低C肝脏代谢功能降低D神经功能系统降低E心输出量减少
2. 以下可引起儿童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的药物是( D )
A氯霉素B新生霉素C磺胺D四环素E安钠咖
3. 下列药品中,新生儿局部应用过多可能导致中毒的是( A )
A硼酸B炉甘石C氧化锌D滑石粉E甘油溶液
4. 以下所列老年人常用的药物中,可能诱发或加重青光眼的是( C )
A普萘洛尔B阿司匹林C硝酸甘油D硝苯地平E甲基多巴
5. 老年人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减少,有效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明显减少的药物是( C )A保泰松B阿司匹林C维生素B族D对乙酰氨基酚E磺胺异噁唑
6. 以下有关新生儿用药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E )
A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短B新生儿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吸收快
C药物在新生儿脑脊液中分布较少D新生儿局部用药透皮吸收较成人少
E新生儿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
7. 儿童期用药最需要关注的情况是(E )
A 静脉给药
B 局部用药
C 皮下注射
D 一般药物的排泄
E 影响骨和牙齿发育的药物
8. 妊娠合并糖尿病首选的药物为(B )
A 甲苯磺丁脲
B 胰岛素
C 格列吡嗪
D 二甲双胍
E 阿卡波糖
9. 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是(B )
A心脏 B 肝脏 C 肾脏 D 脾 E 肺
10. 下列哪种药品儿童不能服用:(A )
A 氧氟沙星
B 红霉素
C 苯巴比妥
D 以上3 项
二、多选题
1. 关于孕妇用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E )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利奈唑胺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摘要利奈唑胺是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及耐药结核病的疗效显著,但血液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也较突出,且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因此,临床上必须合理使用利奈唑胺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抗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本文介绍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着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指征,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
ABSTRACT Linezolid is the first antibacterials of oxazolidinone used in the clinic,which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ing 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and also has some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hematologic and nervous system and even induces bacterial resistance easily. Therefore,it must be used in right ways to make full use of its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and avoid its adverse reaction and delay the generation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eatures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linezolid,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its suitable indications,and provision of some reference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应用原则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张菁
危重感染
临床药理
3
抗菌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
脂肪组织,无脂肪体重、重要脏器(肝、肾、脑 等)的血流量、全身含水量、心输出量、血浆白
蛋白、肾功能等均见。
组织器官萎缩,生理机能减退 易患细菌性感染,常较严重
改变?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年轻人
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不同于一般治疗量
临床药理
4
的
影
Ke↓ t1/2Ke↑(t1/2Ke=0.693/Ke),
响
血药浓度↑,毒性↑,自肾主要排出的药物,
T1/2Ke↑明显,毒性反应增加
临床药理
35
肾功能减退时剂量调整根据
肾功能损害程度 抗菌药物对肾毒性的大小 药物体内过程,即药动学特点 抗菌药物经血透或腹透的清除情况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临床药理
28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注意点
1. 氨基糖苷类: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 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并在治 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TDM,根据结果个体化给药 2. 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 选用。在治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TDM,个体化给药。 3. 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 儿。 4. 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 人
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的合理使用
人类数据
氢化(可的 松) 泼尼松(龙)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有致畸危险 可使用
有致畸危险 可使用
有致畸危险 可使用
无资料
美国-FDA危险分级
D
(1-3月)
D
(1-3月)
D
(1-3月)
C 轻微致畸和毒性作用,但用药的
益处远大于危险性,应权衡利弊
C 广泛使用,有轻微致畸作用
C
孕妇益处远大于胎儿危险, 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存在危险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3)抗休克作用
①、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的 治疗。 ②、扩张痉挛收缩血管和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痉挛 血管某些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 ③、稳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 ④、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迅速退热。
不良反应:常用应用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3、如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 骨折的发生
,以防止骨质疏松和
4、激素非退热药物,切忌当退热药物使用,且发热原因不清时,应用 激素可干扰热型,影响诊断。
四、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的合理应用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
1、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 特殊。情况下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决定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由乳汁恒量分泌,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 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若哺乳期妇女接受中等剂 量、中程治疗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时不应哺乳,以避免经乳汁分泌的糖皮质激 素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是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
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
1. 儿童: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选择
适合儿童的剂型,如颗粒剂、液体剂等,并且关注药物对儿童体格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慎重,应尽量避免使用影响胎儿或乳汁中的成分。在选择药物时,要咨询医生并权衡药物的风险与益处,遵循医生的指导。
3. 老年人: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较差,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积累。在给老年
人用药时,要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多药联合使用,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
不良反应。
4. 肝肾功能损伤者:肝肾功能损伤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导致药物的积累和不良反应。在给肝肾功能损伤者用药时,需根据肝肾功能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并定期检测药物浓度
和肝肾功能。
5. 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这些人群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因此需注意药物
的剂量、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在用药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尽量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6. 过敏体质者:过敏体质者需特别注意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对自身过敏的药物或与过敏原有交
叉反应的药物。在用药前可以进行过敏测试,以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总之,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是个体化的,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特殊情况,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用药,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最新版整理ppt
29
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机制
氯霉素
灰婴综合征
酐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 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
磺胺药
脑性核黄疸
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
喹诺酮类
软骨损害(动物)
不明
四环素类 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
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
氨基糖苷类
肾、耳毒性
肾清除能力差,有遗传因素、药物浓度等个体 差异大
万古霉素
肾、耳毒性
同氨基糖苷类
磺胺药及呋喃类
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最新版整理ppt
30
特殊人群
01
肾功能减退患者
02
肝功能减退患者
03
妊娠期和哺乳期
04
新生儿患者
05
小儿患者
06
老年患者
最新版整理ppt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 质发育不良 不可用于 8 岁以下小儿
最新版整理ppt
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 良影响 该类药物避免用于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
32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 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
防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 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
临床药理特殊人群用药幻灯片
(一)妊娠期的母体生理学改变
心血管系统
心输出量 心率 搏出量
↑30%-50% ↑20% ↑10%
血流量
子宫
↑950%到500ml
肾
↑60%-80%
肝
↑75%
皮肤(手) ↑600%-700%
16
(一)妊娠期的母体生理学改变
血液系统
血浆容量 红细胞 血浆白蛋白浓度 血浆脂质
呼吸系统
潮气量
↑50% ↑18%-30%
药物经代谢脂溶性降低后,返回母体血中的速度降低, 药物易在胎儿体内蓄积。 胎儿体内药酶受母体应用的药物或食品添加剂的诱导作用。
29
二、妊娠期临床用药
药物可通过胎盘:
➢直接进入胎儿体内产生不良影响--直接毒性作用 ➢通过影响胎盘功能---间接影响胎儿 ➢作用于母体---间接影响胎儿
30
二、妊娠期临床用药
56
(4)抗癫痫药
癫痫大发作,卡马西平和苯二氮卓类是首选药。 卡马西平增加神经管缺陷的危险性约1%,神经 管缺陷可在妊娠第18周期间通过测定子宫内甲胎 蛋白及胎儿超声发现。
57
(4)抗癫痫药
妊娠期间苯妥英钠治疗可出现系列畸形。其异常包 括颅与面部畸形,远侧的骨和指甲发育不全、生长不 足、智力迟钝和心脏缺陷。对于癫痫小发作,以乙琥 胺为代表的丁二酰亚胺类是妊娠最初三个月的首选。
特殊人群临床药理学研究
↓89% ↓72%
↑ 93% ↑43%
14
肝功能不全对药物PK的影响(6) 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药物经胆汁排泄(如利福平、红霉素、四 环素等) 。 在慢性肝受损时,胆汁分泌障碍,药物排出受阻,可能导致药物血浓度↑ 。
15
肝功能不全对药物PK的影响(7)
肝功能不全时,对药物PK全过程 有不同程度影响。
肾衰时血清肌酐浓度 正常血清肌酐浓度
×正常给药间期 24
肾功不全患者的用药剂量调整系数
剂量调整系数 F =
1 Fu (Ki-1)+1
Fu = 药物经肾以原形从尿排出% Ki相对肾功能:患者肌酐清除率与正常
肌酐清除率( 90 ml/min)的比值。
正常剂量
肾衰时药物维持量=
F
=
肾衰时给药间期 = F×正常给药间期
药物PB↓, Vd↑, 作用增强,毒性 ↑
10
肝功能不全对药物PK的影响(4)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肝损害时,肝药酶系统(CYP,乙酰转移酶、 磺基转移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 —经肝摄取代谢的药物,药物代谢速率↓, 血中原形药↑。 —非经肝摄取代谢的药物,受影响较少; —经肝代谢活化的药物,临床疗效减弱。
7
肝硬化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Meperidine Pentazocine Propranolol
临床药理27-9特殊人群用药(4版2022)(1)
临床药理27-9特殊人群用药(4版2022)(1)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汪晖(教授、博导)
主要内容第2章临床药动学第7章妊娠期和哺乳期合理用药第8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9章老年人用药
第2章临床药动学(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药物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机体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定性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aborption,ditribution,metabolim,elimination,ADME)
研究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以数学模型与公式定量地描述药物随时间改变的变化过程(Time-effectrelationhip)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1.简单扩散(implediffuion)脂溶性药物扩散,依赖膜两测药物浓度差,借助其脂溶性从高浓向低浓转运,为被动转运,不耗能。绝大部分药物按此方式转运。离子障(ion-trapping)绝大多数药物弱酸性或弱碱性药
物。非解离型(分子状态)的药物脂溶性高,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解离型(离子状态)的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药物pKa值和解离比例用Handeron-Haelbalch公式计算
临床意义:主要应用在药物中毒的解救上。如服用碳酸氢钠,可碱化血液和尿液,促进弱酸性药物苯巴比妥排泄;服用氯化铵,可酸化血液和尿液,促进弱碱性药物美加明排泄。
2.滤过(filtration)水溶性药物扩散,依赖膜两测浓度差,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从高浓向低浓转运,为被动转运,不耗能。药物分子量小于100~150道尔顿采用此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
1. 新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2.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特殊反应 新生儿及儿童的合理用药
按不同人群药物代谢及效应特点合 理用药-个体化用药(individu alization of drug therapy)
• 小儿不是小型成人-不能完全以成人的规律外推到小儿! • 小儿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仅可能产生量的差异,还可 能引起质的不同。
(3)皮下注射-不适于新生儿 • 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药物容量过大 时使流向皮肤的血流减少,药物的浓度或腐蚀性可能损 害邻近组织,并且周围循环不良影响药物吸收。
3、皮肤粘膜给药 • 易因药物吸收过量产生不良反应乃致严重中毒,特别是用药面积大、 皮肤或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 • 一般认为新生儿、婴幼儿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强。 -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 -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约为2倍)。 • 也应当注意皮肤粘膜接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 皮肤涂红汞可引起汞中毒; • 阿托品滴眼时如不充分冲洗,可因鼻咽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 • 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在部分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因 萘经皮吸收,产生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D
X
B、C类药物 • • • • • 青霉素、头孢菌素,制霉菌素, 镇痛药,抗风湿药,抗过敏药, 肼屈嗪,β受体阻断药, 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 甲状腺素
D类药物 • • • • • • • • • 四环素类:牙齿黄色色素沉着,牙齿畸形,骨骼生长迟缓 卡那霉素:内耳损伤 氯喹:视网膜色素沉着异常 三环类抗抑郁药:血细胞损害 口服降糖药:畸形 氯噻酮,噻嗪类:尚未证实临床致畸 糖皮质激素:尚未证实致畸,但需谨慎 地西泮: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资料不一致 氯氮卓,戊巴比妥:待进一步确定
Leabharlann Baidu
围生期 (perinatal period) • 指产前,分娩时和产后的一段时间。 • 对于人类,围生期一般是指从妊娠第28周到产后1周, 包括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后1/3阶段到出生后的新 生儿阶段。
围生期药理学(perinatal pharmacology) • 主要研究围生期内药物对胎儿、新生儿和母体的作用特 点与规律,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两个方面。
2、注射给药 (1)静脉注射 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过低时,常选用静脉给药。 • 危重病人的可靠给药途径,尤其是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 短期内常有多种药物直接注入静脉。 • 静脉高渗药物(如10%葡萄糖液)有致高渗血症的危险。 -高渗血症可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 -直接注入门静脉或脐静脉可致严重肝坏死; -某些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4、脂肪含量低 • 早产儿体脂含量仅为3%,足月儿为12%,出生后皮下组织相对量渐 增,直至青春期。体脂含量的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与再分布。 • 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 新生儿易出现药物中毒
• 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和幼婴脑与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很多,另外血 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均使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新生儿与幼婴 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
根据上述分类标准,临床应用药物中, • 0.7%属于A类 • 19%为B类 • 66% 为C类 • D类和X类分别占7%。
上述分类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药物对每一位孕妇的危险性还 受到药物剂量、用药时间、遗传因素、孕期保健和潜在疾 病的影响。
(二)药物对胎儿功能的影响
• 胎儿生长发育期对药物损害轻度敏感,如受损害易造 成行为畸形或生理功能异常 根据利弊衡量,掌握适应 证用药
围生期合理用药 1、注意妊娠期用药的致畸问题 (1)不同胎龄的胎儿或同龄胎儿的不同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别很 大。人类致畸敏感期约在妊娠第3周至第3个月。 (2)孕妇用药对胎儿是否产生影响,尚取决于药物本身的致畸性。根 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危险性,将药物分为A,B,C,D,X 5类。对 于D类与X类药物,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2)II 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 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 性仅为成人的1%,至3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吲哚美辛和水杨酸盐。 • 因为氯霉素主要经此途径消除,因此新生儿用一般剂量的氯霉素 就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
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90%在24小时内以葡萄糖醛酸结合 型由尿排出,而新生儿由于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生成不足, 活力较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不足50%,血中游离 氯霉素浓度增高,能导致循环呼吸衰竭(灰婴综合征)。 • 出生2周以内的新生儿,口服或静脉注射氯霉素的剂量减为2 5mg/kg/d。 • 出生越过2个星期的患儿,口服或静脉注射的剂量为50 mg/kg/ d ,分4次给药。 • 用量若超过100 mg/kg/d,死亡率为对照组的8倍。
• 根据药物可能对胎儿的不良影响,1979年美国FDA根据药物对胎 儿的致畸危险性,将妊娠期药物分为以下5类(危害等级):
A B C 在有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 最安全 影响, 动物试验及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动物实验证 青霉素类等(多数 实无危害,但不能保证对人类也无危害。 临床用药) 对动物与人均未进行充分研究,或对动物研究已获 阿司匹林、利福 药物致畸资料,但对人尚无有关报道,这类药物的 平等。 妊娠期临床选用最为困难,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 在孕妇的治疗量时,对人类胚胎肯定有一定的危害,苯妥英钠治疗癫 但尚不能确定致畸作用为药物所致,还是疾病所致,痫。 在孕妇用药有绝对益处时才可慎用。 已确证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妊娠期应禁用。 抗代谢药、喹诺 酮类等。
2、哺乳期合理用药 大多数药物可随乳汁排泄,但乳汁中浓度较低。 有些药物从乳汁中排出量较大,如对婴儿有影响,乳妇应慎用或禁用, 如非用不可,应暂停哺乳。 1)明确用药指征,选择高效低毒药物; 2)选择t1/2短的药物; 3)进入乳汁少,对婴儿影响小 4)避免血药浓度高峰期授乳; 5)大剂量用药时监测婴儿血药浓度; 6)用药期间暂停授乳
胎儿药效学特点 (一)药物致畸作用 • 胚胎期,器官形成期对药物损害高度敏感,如受损害 则造成器官畸形; • 怀孕4个月内谨慎用药
妊娠期用药与致畸
• 孕妇用药是否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根据用药时的孕龄及药 物本身的致畸性。 • 不同胎龄的胎儿,或同胎龄胎儿的不同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别 很大。敏感期约在妊娠第3周至第3个月。
(2)肌内注射 • 吸收量决定于肌肉收缩力、局部血流量和肌肉大小。新生儿及婴儿肌 肉尚未充分发育,血流少、活动弱→吸收缓慢,不规则。
应注意: ①脂溶性高的药物易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内,吸收较好; ②水溶性药物要注意,药物pKa值应接近生理的pH值,防止药物在注射 部位发生沉淀,形成硬结; ③新生儿患外周血流灌注减少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 合征或活动较差的新生儿,均可减少肌注时药物的吸收。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1、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1) 抗生素滥用 2)维生素过度补充 3)慎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 皮质激素可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童骨成长及蛋白质合成; •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酶加速维生素D代谢,造成缺 钙; • 磺胺类、硫脲类、地高辛等可影响甲状腺功能; • 氯丙嗪可产生内分泌紊乱; • 雄激素制剂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 • • •
巴比妥盐(D):全妊娠期;长期应用,新生儿药物依赖性 氯霉素(C):晚期妊娠;有发生灰婴综合征的危险 氨基甙类抗生素(D):妊娠期;新生儿听力丧失,肾损害 地西泮(D):妊娠期;长期应用,使新生儿对药物有依赖性
药物通过乳汁对婴儿的影响 • 大多数药物均可随乳汁排泄,一般由乳汁中排出的药物浓度较低, 不到新生儿的治疗量浓度。 • 有些药物从乳汁中排出的量较大,如红霉素、异烟肼、磺胺甲恶唑、 卡马西平、硫脲嘧啶、巴比妥盐、地西泮、甲硝唑等。 • 这些药物对乳妇应慎用或禁用,如非用不可时,应暂停哺乳。
胎儿药动学特点 (一)经胎盘转运和生物转化 1、经胎盘转运 影响因素 胎盘血流量,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药物的脂溶性和离子化程度; 妊娠期胎盘绒毛上皮与血管内皮组成的生物膜厚度
2、药物经胎盘代谢 • 胎盘在药物代谢中也起一定作用。胎盘具有许多生物合成和降解的 酶,如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等。
(2)胃排空时间延长 • 新生儿出生后胃蠕动无规律,胃排空时间延长至6~8小时。 约经6~8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 • 胃排空时间延长→峰浓度↓(药物在肠道中吸收减少), 达峰时间↑ 生物利用度↑(肠蠕动较慢)
(3)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 • 对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 早产儿口服维生素E生物利用度减小,可能继发于胆汁酸和胰酶合 成功能不足,随年龄增大,维生素E吸收增多。 (4)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发育 • 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如核黄素吸收受到限制。 (5)胃肠疾病状态 可恶化肠内情况,进一步减少药物吸收,如 • 脂肪泻的婴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 • 腹泻可减少某些药物吸收; • 一些严重全身疾病可减少胃肠道血流量,进而减少药物吸收。
• 因此,有些药物通过胎盘活性增加;而有些药物通过胎盘则活性降 低。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中,皮质醇及泼尼松经胎盘转化为1酮衍生物;而地塞米松通过胎盘时,则不经过代谢进入胎儿。所以 孕妇疾病可用泼尼松,而治疗胎儿疾病则可用地塞米松。吸烟孕妇 的胎盘中该类酶的活性比不吸烟孕妇要高。
(二)胎儿药动学特点 1、吸收:主要经胎盘,还可通过羊水从胃肠道和皮肤吸收 2、分布:肝、脑相对较大,分布较多 3、代谢:肝脏缺少代谢酶 4、排泄:经胎盘从母体排出,速度较慢;肾及胆道排泄功能均很弱。 排至羊膜腔后,药物可被胎儿再次吞咽,形成药物在胎儿体内再次 循环。
4、直肠给药-常用的给药途径 • 胃刺激性大,首过消除多的药物 • 昏迷,口服不配合
(2)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 新生儿血浆中的胎儿白蛋白与药物 的亲和力低,降低了药物结合量,故用药时要注意药理效应。
(3)存在竞争物 新生儿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与血浆蛋白竞争 结合的代谢物,由母体经胎盘进入体内的大量游离脂肪酸、激素、 胆红素及其它竞争性底物的存在,占据了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减 少了结合容量,并可能诱导白蛋白构型变化。
• 乙底酚:苗勒氏管发育障碍,阴道腺病, 宫颈病变,副睾囊肿,睾丸发育不全 • 苯环利定:不育症,流产,染色体异常 • 异维A酸:心血管畸形等 • 抗甲状腺药:甲状腺功能低下 • 青霉胺:胎儿发育迟缓,四肢畸形,脑瘫 • 苯妥英钠:颜面畸形,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 丙戊酸:发育迟缓,多发畸形 • 抗惊厥药三甲双酮:骨畸形,小头等 • 氯喹:视网膜及第8对脑神经损害 • 喹诺酮类:软骨损伤,骨骼发育受阻
X类药物 • • • • • • • • • 抗叶酸药,抗代谢药:脑和四肢畸形 锂:心血管畸形 碘:孕妇长期用药使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及甲状腺肿 香豆素类:鼻畸形,眼损害,智力发育障碍,耳聋,心脏畸形, 流产,死产 乙醇(2 g/kg/d):生长障碍,头骨发生畸形,智力发育障碍, 低出生体重儿,胎儿酒精综合征 雄激素:女性性器官男性化 抗雄激素:男性性器官女性化 孕激素:心脏、四肢畸形(可疑) 炔诺酮:可能使女性生殖器男性化
新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机体组成成份比例及解剖结构不同: 1. 水份含量高(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2. 血浆蛋白含量低 3. 胃肠功能不足 4. 肝肾功能发育不全 5. 血脑屏障发育不全
(一)吸收 1、经口给药 (1)胃酸过低或缺如 • 新生儿由于胃中有碱性羊水,胃液呈中性,但出生几小时后胃液pH 由6~8迅速降至1~3,约10天左右又逐渐回升到中性,随后由于胃酸 分泌渐增,胃液pH渐降,直至2~3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 • 青霉素吸收↑ • 弱酸性药物吸收↓
(4)病理状态及其它因素 • 慢性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蛋白合成障碍;严重肝病合成蛋白不足; 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经尿流失,均能产生低蛋白血症。 • 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因弱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妨碍血浆蛋白与 药物的结合。 • 此外,新生儿动脉导管尚未完全关闭,动-静脉短路使其血pH较 低,从而影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