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与区位专题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工业学案
区域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工业【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能够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判断某工业区形成的条件。
2、了解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和特点,能够分析其形成条件。
【学习重点】1.我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2.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联系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知识一、工业【自主学习】(学生填写)1.工业: 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劳动密集型:如:纺织业。
③资金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④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
6.基础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
它包括煤炭工业、石油产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等①煤炭工业—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内蒙古②石油、天然气工业——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和新疆石油基地③石油化学工业——黑龙江的大庆、吉林的吉林、辽宁的辽阳、北京的燕山、山东齐鲁和西北的兰州,上海的金山等地④钢铁工业⑤电力工业北方:火电—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南方:水电—水能丰富的地区风力发电站—沿海/北方风力大的地区能源缺乏的地区—核电站【导读归纳】(教师点拔)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某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①地理位置;②资源条件;③交通条件;④劳动力、技术、历史条件;⑤农业基础等。
如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近海运输方便,有利于同各友好国家往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络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交流。
②当地及其邻近地区资源丰富,如辽中南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④四个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高考地理一轮 第23讲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23讲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工业的主导区位分类工业区位类型主要工业部门特点布局原则发展变化原料指向型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影响在减弱市场指向型啤酒厂、家具厂、印产品不便于长接近市场市场影响在加强刷厂、炼油厂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动力指向型有色冶金,如炼铝厂、钢铁厂需源消耗大量动能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最好是靠近廉价的水电)动力影响在减弱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纺织、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增强技术指向型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激光、核电、高分子合成、高档服装对技术条件要求高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加强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⑵题。
⑴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⑵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 B.市场C.动力 D.劳动力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别和从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P代表的是汽车制造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汽车制造包括整车制造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即最有可能是的A。
⑵抓住关键词“汽车服务业”可知,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市场。
答案:⑴A ⑵B【变式训练】(2011·盐城调研)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完成⑴~⑶题。
⑴表示土地、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b、a、cC.c、b、a D.c、a、b⑵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⑶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服装厂B.糕点厂C.乳制品厂D.炼铝厂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点在于依据图像分析工业区位要素,联系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布局的特点。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复习教案: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复习目标1.了解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具体内容和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二、复习内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资源条件等;b.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条件、市场需求、劳动力资源等;c.社会文化因素: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产业基础等。
2.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a.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区位选择;b.基础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区位选择;c.工业集群与工业分散的区位选择。
三、复习方法1.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加深对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的理解;2.复习课堂上的讲解和讨论,整理重点和难点知识;3.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4.参与课外讨论和研讨活动,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5.综合实例分析,掌握应用能力。
四、复习步骤与整理1.复习区位因素a.自然因素:i.气候条件:寒冷地区适宜重工业发展,温暖湿润地区适宜农副产品加工;ii. 地形地貌:平原地带适宜轻工业发展,山地地带适宜水电能源开发;iii.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地区适宜资源型工业发展。
b.经济因素:i.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地区适宜工业发展,航运条件良好的地区适宜港口工业发展;ii. 市场需求:人口密集地区适宜消费品工业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适宜旅游产业发展;iii.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充沛地区适宜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
c.社会文化因素:i.政策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工业发展;ii. 人文环境:教育资源丰富地区适宜高技术产业发展,文化底蕴深厚地区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iii. 产业基础:技术积累较强地区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复习区位选择a.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区位选择:i.重工业:依靠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一般选择资源丰富地区;ii. 轻工业:依靠交通运输和市场需求,一般选择物流便捷和消费密集的地区。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学科领域:地理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变化趋势。
2.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作用。
3. 能够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 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变化趋势。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2. 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工业区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3.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如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区位因素,并判断其合理性。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道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中的答题情况,评估他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掌握水平。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请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判断其合理性。
作业请在下次上课前提交。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激发学生的回忆。
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工业区位教案
工业区位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工业区位内容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区位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的概念和意义;2. 了解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工业区位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工业区位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工业区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工业区位的定义和意义;(2)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3)工业区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工业区位的概念、意义以及主要影响因素;(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工业区位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情况;(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工业区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学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工业区位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问题或示例,引发学生对工业区位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工业区位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工业区位的定义和意义,向学生介绍工业区位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3. 分析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20分钟)教师分析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地理条件、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案例分析:不同工业区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2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不同的工业区位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区位条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不同工业区位的特点和发展潜力。
5. 小组讨论:工业区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工业区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
6. 学生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工业区位(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了解当地的工业区位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学案第14讲工业区位
⾼三地理⼀轮复习专题学案第14讲⼯业区位⾼三地理⼀轮复习专题学案14⼯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解析】记忆]1.主要⼯业区位因素(1)⾃然因素:包括⼟地、⽔源、原料、动⼒等(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等。
2.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以花费最低的⽣产成本获得最⾼利润。
3原料,⽣产⾷⽤油。
据此完成1~2题。
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油⽣产⼚,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阔 B.劳动⼒资源丰富 C.技术⼒量雄厚 D.⽣产成本低廉2.该⾷⽤油⽣产⼚应靠近()A.商贸中⼼ B.机场 C.⽕车站 D.港⼝⼆、⼯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经济因素: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劳动⼒数量对⼯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市场、劳动⼒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2.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理因素等成为重要⼯业区位因素之⼀。
【例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被合称为“⾦砖国家”(BRICS)。
中国是世界最⼤的钢铁⽣产国,但需⼤量进⼝铁矿⽯。
巴西(下图)是拉丁美洲⼈⼝最多、⼯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的东南沿海地区。
巴西铁矿⽯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出⼝国。
2010年4⽉13⽇,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约热内卢附近建设⼀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型钢铁⼚,所产钢材主要⽤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油开采等⾏业,部分输往中国。
简述该钢铁⼚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考中出现频率较⾼,相关图形较多,牢固掌握⼯业区位原理、仔细研究各种⼯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常见的⼯业区位模式图如下:1.柱状图依据图⽰信息,找出占成本⽐例最⼤的因素,即为影响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如上图中甲为技术导向型、⼄为原料导向型、丙为劳动⼒导向型、丁为市场导向型⼯业。
【例3】图1为某企业在甲、⼄、丙、丁四地⽣产同⼀批产品的成本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工业区位因素
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工业生产活动、工业区位。
[基本原理]工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活动: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2.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选择会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1)经济效益: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会综合考虑多种成本,把工厂建在总成本最低的地方。
工业特点布局原则举例运输成本原料容易腐烂;原料运输成本很高原料产地附近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产品容易变质;产品运输成本较高靠近市场肉类加工业、啤酒制造业需要大量运进原料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宝山钢铁厂能源成本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多能源供应地附近电解铝厂劳动力成本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对技术要求不高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普通服装制造、制鞋、家用电器装配技术要求高,需要素质较高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集成电路、机器人制造、的技术人员的地区生物制药、航空航天(2)环境因素往往通过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饮用水厂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造纸厂、皮革厂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3)社会因素主导因素主要原因案例政策国防需要我国在内陆山区建立大型工业基地产业升级换代我国棉纺织业的“东锭西移”文化、个人偏好个人情感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回国投资建厂(4)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会近距离的集聚起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还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丰富、优质的水源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复习教案章节一:复习工业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工业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内容:1. 工业的定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工业的分类:重工业、轻工业、混合工业。
3. 各类工业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教学活动:1. 提问:什么是工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2. 讲解:工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工业应用。
章节二:复习工业区位因素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2.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
教学内容:1. 工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作用。
2.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等。
教学活动:1. 提问:什么是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2. 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小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案例。
章节三:复习工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
2. 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工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最优区位、适宜区位、限制性区位。
3. 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活动:1. 提问:什么是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2. 讲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原则及方法。
3. 小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探讨其合理性。
章节四:复习工业布局的变化及趋势教学目标:1. 理解工业布局的变化。
2. 掌握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工业布局的历史演变: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园区布局等。
2. 工业布局的变化原因:技术进步、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
3. 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势:绿色环保、智能化、协同发展等。
教学活动:1. 提问:工业布局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影响工业布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 讲解:工业布局的演变、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设计思路】学生在高一学习时已经了解了关于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但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更没能形成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部分的复习,拟采用案例和典型例题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梳理、深化主要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变式训练、问题探究、总结提升等环节引领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相应的思维方法。
通过师生相互评价、生生评价,深化学生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工业的区位选择【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具体要求就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剖解开来,其一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其二是在主导因素影响下的主要工业类型;其三是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其框架结构如图1【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掌握主要工业类型的生产特点和区位特点。
2.掌握分析、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的思维方式,能综合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
3.掌握工业区位模式图的阅读方法,提高获取、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4.学会运用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工业类型。
2、复习难点: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灵活运用和对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的正确分析与评价【课前准备】教师需根据《考试说明》、教材、学生的学情精心编制导学案,认真批阅导学案,查找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进行归类,决定课堂策略,学生阅读《考试说明》和教材,完成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提前梳理主要知识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疑难点,以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活动设计】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工业类型。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有原料、燃料、地形(土地)、水源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经济政策、国防安全等)、农业基础、原有的工业基础、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三是环境因素,既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见图2),又考虑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工业、感光器材工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工业生产 第26讲 工业区位因素教案(含解析)-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6讲工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工业区位因素1.主要区位因素2.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布局(1)工业区位选择: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主导因素与工业布局[易误辨析] 1.家具制造业一定是市场导向型工业吗?说明理由。
提示家具制造业若建在原料丰富的地方,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交通和科技的发展(1)区位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布局 19世纪 煤炭资源 靠近大煤田 20世纪初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市场靠近沿海消费区2.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1)环境敏感企业: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业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字母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A污染空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B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C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政策因素(1)原因:优惠政策有利于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
(2)表现⎩⎪⎨⎪⎧20世纪80年代前:内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西部纺织工业中心建设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力度加大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易误辨析] 2.原料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不大?提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原料利用率提高,单位产值所需原料数量减少,所以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例1】 (2018·全国文综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与区位专题教案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
⑤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
(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2)经济因素: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②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⑤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
⑥工业基础雄厚。
⑦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
(3)社会因素: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②国防安全;③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④工业惯性;⑤社会协作好: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
(4)环境因素:①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
A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
B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
C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②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水源;B河流的下游③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A远离居民区;B远离农田④交叉污染:兼顾上述要点2.根据不同工业的特点,按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划分:(1)、主导区位因素为经济因素:注意:具体工厂选址考虑环境因素补充:工业区位选择及评价:在选择工业区位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而异,优化选择,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高度统一。
(1)从经济因素看,主要从土地成本(城市中心、边缘、远郊地区的地价差异很大)、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电子、纺织、食品、出版印刷等无污染、高利润的企业一般位于市区;钢铁、石化、火电厂等需要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土地,并且要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一般选择在郊外;钢铁、制糖等制成品重量大为减少,原料及运输成本比重高的企业应以原材料产地为首要区位因素;有色金属冶炼等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于电子装配、服装、纺织等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应接近廉价劳动力;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讲,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啤酒饮料、家具制造一般宜接近消费市场;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往往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首选。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某一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优劣,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求、历史条件(4)环境因素:用于具体布局例题1:读“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的长短表示各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
与图示区位条件相匹配的工厂是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 B.②——计算机装配厂C.③——甘蔗榨糖厂 D.④——采矿厂答案:A点拨:有色金属冶炼需要消耗大量电能;②主导区位因素为技术,而计算机装配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③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而甘蔗榨糖厂需要靠近原料产地;④主导区位因素为劳动力,而采矿厂需要靠近原料产地。
例题2:下图为某城市一年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及该市工业区划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工业布局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点拨: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西北风,结合河流流向判断工业布局是否合理。
①为钢铁厂,建设在城区西侧,大气污染小,且有铁路,所以布局合理。
②为炼铝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料,不能建设在城区内;③为服装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应该布局在城区;④为石油冶炼厂,建设在西北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故不合理。
(2)若图中显示工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其中受市场区位指向明显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点拨:钢铁厂、炼铝厂需要靠近能源和原料地,服装厂应靠近劳动力,石油冶炼厂一般设在消费地,用管道或船运输原油,受市场区位指向明显。
二、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1)总厂与分厂联系:如汽车工业。
(2)上下游(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联合企业。
(3)共用基础设施联系(规划工业区)2、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集聚:(1)工业集聚优点:①节省运费,提高经济效益;②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费用;③利于处理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主要工业集聚类型:①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②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3)我国工业集聚类型:①利用廉价劳动力;②利用交通枢纽(港口、铁路枢纽);③利用资源或能源工业分散:①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②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3、工业地域类型及对城市的作用:(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②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②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3)基本工业地域类型:①专业性工业地域,如石化工业区,钢铁工业区等。
如上海金山石化,天津大港石化,大庆石化,攀枝花钢铁工业等。
②综合性工业地域,由于共用某地的基础设施,或者某地存在多种资源,使一个地区形成具有多种区位指向的工业部门,从而集聚为综合性工业地域。
如天津市既有资源指向型工业,也有交通指向型工业,还有劳动密集型工业,形成了综合性工业地域。
(4)工业地域类型与城市关系:基本工业地域是中小城市的主体,是大城市组成部分。
大城市具有若干基本工业地域。
(5)工业区形成与主要工业区:①工业区形成:若干基本工业地域(或者工业城市)组成工业区。
②我国主要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这些工业区组成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此外我国还有长江沿岸经济地带,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③世界重要经济区:欧洲西部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北美工业区等。
4、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区位选择:(1)区位因素包括:靠近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完善;有航空港和高速公路;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优越。
(2)著名工业区: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称号;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5、世界主要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日本-中国工业区。
三、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1)工业区: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等。
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2)传统工业区共性特点: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3)共同衰落原因和振兴措施:四、世界主要新兴工业区:(1)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典型案例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例如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集中了许多相关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机,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供销体系。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该工业小区集中了世界瓷砖工业生产的30%以及出口量的60%。
典型案例2-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
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①区位优势: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B.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
C.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D.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E.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②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③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世界著名高技术工业区: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