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科学
1.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掌握化学的发展历程
理解化学的重要性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掌握实验安全常识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分类2.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2 物质的分类
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
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理解化合物和元素的区别
第三章:原子和分子
3.1 原子的结构
学习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理
3.2 分子的性质与结构
学习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
理解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
第四章:化合价的计算与应用
4.1 化合价的概念与计算
学习化合价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化合价的计算规则
理解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理解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5.1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
学习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有机物的命名规则
理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5.2 有机物的性质与反应
学习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有机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理解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6.1 碳原子结构与性质
学习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掌握碳的氧化物、酸、盐的性质
理解碳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应用
6.2 碳的氧化物
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
理解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教案内容: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内容:化学科学的定义、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概念、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类。
3. 第三章:原子和分子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结构。
4. 第四章:化学反应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
5. 第五章:溶液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稀释。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情况。
2. 组织实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开展化学知识应用竞赛,检验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视频、化学知识动画等
4. 教学网站:人教版化学教学网站
板书设计:
一、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科学的定义
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册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2)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3)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第二单元原子和分子
(1)原子的结构;
(2)分子的概念;
(3)离子和化合价。
3. 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用途。
4. 第四单元氧气和氢气
(1)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2)氢气的制备和性质;
(3)气体的收集和检验。
5. 第五单元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配制;
(3)溶液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加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加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
2. 学会使用活性炭、过滤纸等实验器材进行水的净化实验。
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净化效果。
教学重点:
1. 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
2. 水的净化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教学难点:
1. 水的净化实验操作技巧。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烧杯、活性炭、过滤纸、玻璃棒、漏斗等。
2. 实验材料:天然水、活性炭、过滤纸等。
3. 课件和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净化水?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净化水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保证水的质量和安全。
二、水的净化原理和常用净化方法(10分钟)
1.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通过吸附、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杂质。
2.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常用净化方法:活性炭吸附、过滤、沉淀、蒸馏等。
三、水的净化实验(1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3.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1.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判断实验结果,总结净化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和总结。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板书设计:
一、水的净化原理
吸附过滤沉淀蒸馏
二、常用净化方法
1. 活性炭吸附
2. 过滤
3. 沉淀
4. 蒸馏
三、实验结果分析
1. 实验操作技巧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1
《环境保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显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显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干知识加以扩大,讲授进程中重视中考热门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肯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态调查,供学生挑选。这样做可使全部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全部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触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很多,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立刻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索、扩大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板书设计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板书设计化学教案大全
板书设计: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
3.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2.化学元素的基本信息和周期规律
教学难点:
1.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并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15分钟)
1.学生围绕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性规律。
2.学生学习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和周期规律,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和元素间的关系。
三、实践(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实验和观察,探究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梳理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内容和规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绘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性规律图,突出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和重要信息。
七、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是否对化学元素周期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
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化学初中全册教案
化学初中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化合价、化学反应等。
2. 化学原理: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摩尔概念、溶液的配制等。
3. 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常见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4. 化学与生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环保意识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质量、体积、温度等,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二、化学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用图片或实物进行举例。
2. 讲解化合价的概念,并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
3.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化学原理(20分钟)
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2. 讲解摩尔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
3. 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如浓度的计算、溶液的稀释等。
四、化学实验(25分钟)
1. 复习基本实验操作,如取用药品、仪器清洗、废物处理等。
2. 讲解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量筒等。
3.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如pH值的测定,并进行结果的讨论。
五、化学与生活(15分钟)
初中八年级化学教案(全套共36课)
初中八年级化学教案(全套共36课)
课程简介
本套教案是为初中八年级学生编写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包括36个课时的内容。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科学,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套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 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套教案的内容包括以下36个课时: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3. 元素和化合物
4. 元素周期表
5.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6. 化学式与化合价
7. 物质的变化与反应
8. 燃烧与燃烧反应
9. 氧化与还原反应
10. 酸碱与中和反应
11. 盐的产生与识别
12. 酸、碱、盐的应用
13. 溶液的浓度
14. 金属与非金属
15.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16. 金属的活动性
17. 电解与电解质
18. 氧气与氧化反应
19. 氢气与还原反应
20. 水的结构与性质
21. 溶液的酸碱性
22. 氯气与氯化反应
23. 麻醉剂与防腐剂
24. 化学能与能量变化
25.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
26. 酸碱等价反应
27. 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28. 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
29. 氧化还原的符号表示法
30. 溶解度产品和溶度
31. 酸碱中和的计算
32. 酸碱水解盐和碳酸盐的析出反应
33. 盐酸和碳酸氢铵反应
34. 碳酸盐和强酸的反应
35. 氧化剂和还原剂
36. 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
本套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练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课程+板书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
一、教案内容:
第1课时:化学是一门科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3. 了解化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化学这门科学。
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三、课堂讲解
1. 讲解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 讲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等领域。
3. 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新的物质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内容:
第2课时:原子和分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
2. 掌握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3. 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教学难点:原子和分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原子和分子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原子和分子。
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分子的定义和特性。
三、课堂讲解
1. 讲解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 讲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4. 讲解分子的特性:分子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和相互作用。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初中化学苏教版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苏教版教案全册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为什么我们要学化学
2.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讲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2.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
2.介绍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3.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4.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的性质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
依此类推,逐步完成整本册的教案设计。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
活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养教化目的
1.学问目的:a常识性介绍化学探讨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推断一些易辨别典型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
c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力目的:培育学生视察、描绘试验实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觉性和主动性。3.德育目的: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永久运动,是不行歼灭,
只能在肯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化,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教化。
4.美育浸透点:以化学试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试验中仪器美,化学试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概念〔区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断一个改变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改变。
疑点:物质改变与物质性质区分。
解决方法:〔1〕通过视察演示试验,列表记录试验现象,由学生探讨而得出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概念及本质区分。〔2〕通过学生探讨而归纳出物质性质与物质改变区分。
三、试验及教具打算:
试管,带弯管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区分,留意概念间区分与联络。
如,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改变发生过程中两者互相关系找寻它们联络。
2.学会视察化学试验。
首先要视察改变前物质颜色、状态;再留意视察改变中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响停顿后,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视察试验,将有助于我们思索改变缘由,推想改变原理,总结改变规律。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教案内容:
一、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1.1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分类,举例说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列出物质分类的定义和特点,用图示表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组成。
1.2 化学反应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举例说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板书设计:列出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用图示表示各种反应的特点。
二、第二章:原子与分子
2.1 原子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的组成和原子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原子的结构,解释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板书设计:列出原子的结构,用图示表示原子序数的意义。
2.2 分子
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性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的概念,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性质。
板书设计:列出分子的概念和性质,用图示表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三、第三章:溶液与化学平衡
3.1 溶液
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的浓度。
教学内容:介绍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性质和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列出溶液的定义和性质,用图示表示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3.2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解释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板书设计:列出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原理,用图示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
化学初中教科书全套教案
化学初中教科书全套教案
教材:化学初中教科书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
3.培养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内容。
教学方式:结合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等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物质的组成
1.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物质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体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
1.介绍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物质的变化过程;
3.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物质的变化规律。
第三课:化学实验技术
1.讲解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及其操作步骤;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实验技术的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术和观察能力。
第四课:化学实验报告
1.介绍化学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2.指导学生编写化学实验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表现;
2.实验操作: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实验报告: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反思:
1.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矫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定期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将能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希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不断进步,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
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
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
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
概念。
[投影]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
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