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河北,7—8,6分]家住某城 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增加 B. 先增后减 C. 一直减少 D. 先减后增
北京时间12:30,当地地方时为12:14,接近正午,由于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 (36.5∘+23.5∘)=30∘,由材料可知落地窗高2.6米,若阳光进深为2.6米,根据 tan 45∘=1可知,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5∘,即当日阳光进深约4.5米 。
D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产实践
获取解读信息
审题圈画关键词
调动运用知识一: 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书房窗子朝向正南
调动运用知识二: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在此期间书房白天均能见到阳光,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3—18时左右,电力总需求量大于电力净需求量,说明在这段时间有光伏发电量,即这段时间有太阳,因此当地昼长约15小时,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比较长的月份,因此最可能为6月。
北半球
B
获取解读信息
当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8点到凌晨3点多,夜长约9小时,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含解析)新人教版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读夏至日太阳光照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
(1)E点的地理坐标为,弧AE为(晨线或昏线)。
(2)此时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的区时为。
(3)C点在B点的方向,C点的日落时刻是时,昼长是小时。
【答案】(1)(66°34′N,120°W)晨线(2)4时(3)西北 20 16S,58°55′W)为该日4时。
(3)由图示可知,南北方向上,C点比B点更靠近北极点,所以C点在B点的北方;东西方向上,C点在B点的西方,因此C点在B点的西北方。
晨线上A点6时日出,同在晨线上且比A点相差30°的C点日出时刻为4时,日落时刻是(24-4)=20时,昼长是20-4=16小时。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折射点的纬度;极昼(极夜)发生地区,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的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1)非极昼极夜地区的变化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2)极昼、极夜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也经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①从空间分布来看,极圈内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越多;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一天极昼、一天极夜。
②从时间变化来看,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小;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大。
3.全球日出日落方位(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北,北半球时间为6时以前、南半球时间为6时以后;日落方位均为西北,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后,南半球时间为18时以前。
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地理知识点:昼夜⻓短的变化
今天⼩编为⼤家提供⾼考地理知识点:昼夜⻓短的变化,⼤家可以尝试⾃⼰画画图,记忆⼀下知识点!
⾼考地理知识点:昼夜⻓短的变化
全球昼夜⻓短以及正午太阳⾼度⾓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昼夜⻓短的变化
昼夜⻓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活中的感觉得出,⽽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短产⽣变化。
⾃⼰画⼆分⼆⾄⽇图(三线图)梳理。
⼆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夜最短,且纬度越⾼,⽩昼越⻓。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且纬度越⾼,⽩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02昼夜长短的变化新人教版
考点02昼夜长短的变化1 .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曲图池明太用直财履位于北半挛,北半球备地蚌倉上卷是均盘于| 我风,址北半球昴地均是昼忧夜拉此图表明A阳直射点住t南半球.南半球备电蝇纹上罢弧均丸于i 祓弧*牧尚半球各地均是蚤辰祗擁2 .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农阳直附点北移过程J匕半球各埔度登更掘虑变觥爭亞u 春分口毘至口爭至口軟分口貝至HjkF014t点侖移过相半球各坤屢罢覽卷・夜变短3 •极昼极夜范围一一抓“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 ° N的昼长等于23.5 ° 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⑷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鼓励市民在早晚高峰时 段错峰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建筑节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昼夜长短和光照强度变化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建筑能耗。
旅游活动中考虑当地日照时间
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
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昼夜长短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 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实验材料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计时器、记录表等。其中,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手电 筒用于模拟太阳,支架用于固定手电筒和地球仪,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并调整至水平位置。
2. 将手电筒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和角度,以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打开手电筒,并开始计时。
4. 观察并记录地球仪上某一点 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包括昼 长、夜长、昼夜更替的周期等 。
5. 重复以上步骤,但改变地球 仪的位置或手电筒的高度和角 度,以模拟不同位置、不同时 间的昼夜长短变化。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稳定,避免外部干扰影响 实验结果。
极昼极夜现象成因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极地地区在一段时间内会经历连 续的白昼(极昼)或黑夜(极夜)。
极昼极夜现象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物节律、人类生产和生活等。
赤道附近昼夜平分原理探讨
赤道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01
位于地球中部,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太阳辐射多。
昼夜平分原理
生变化,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昼长夜短,冬至时昼短夜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高中地理)
据此推算出昼长。
②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的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
球另一地的夜长。
③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向会出现两次等值。
4.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北半球)
(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日落于西北 (2)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南,日落于西南 (3)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西落(除极点地区) (4)极昼处(不包括极点),日出日落方位为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 (5)北(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
昼长夜短,昼增长
昼长夜短,昼缩短
南半球
向南移动 向北移动
顺时针摆动 逆时针摆动
昼短夜长,昼缩短 昼短夜长,昼增长
第二步:通过光照图理解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同一纬线上的地方昼夜长短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个地方,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一般计算方法
(1)利用昼(夜)弧的长度计算昼夜长短 昼(夜)长=昼(夜)弧所跨经度/15°
(2)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日落时间—12) 昼长=2×(12—日出时间)
(3)利用对称纬度: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 夜长短恰好互补。
3.利用“对称法则”突破昼夜长短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某地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极点的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③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典型例题答案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典型例题答案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东北 (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正东 (6时日出)正西 (18时日落)昼夜等长 南半球东南 (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答案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答案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东北 (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正东 (6时日出)正西 (18时日落)昼夜等长 南半球东南 (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对昼夜长短情况的影响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时刻北半球南北球北极圈内南极圈内春、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6时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夜最长、昼最短极昼极夜北北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冬至日(北半球)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夜最短、昼最长极夜极昼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0°~23°26′N)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极昼极夜北半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0°~23°26′S)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极夜极昼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见图1)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日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移动轨迹北半球南半球春分日至夏至日,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昼越来越短见图2夏至日至冬至日向南移动昼越来越短昼越来越长见图33.结论(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
(3)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对昼夜长短情况的影响⽇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出时刻北半球南北球北极圈内南极圈内春、秋分⽇⾚道昼夜等长6时夏⾄⽇(北半球)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夜最长、昼最短极昼极夜北北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冬⾄⽇(北半球)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夜最短、昼最长极夜极昼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春分⽇⾄秋分⽇(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0°~23°26′N)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极昼极夜北半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0°~23°26′S)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极夜极昼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见图1)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移动轨迹北半球南半球春分⽇⾄夏⾄⽇,冬⾄⽇⾄次年春分⽇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昼越来越短见图2夏⾄⽇⾄冬⾄⽇向南移动昼越来越短昼越来越长见图3图1 图2 图33. 结论(1)同⼀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出、⽇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条的夜长(昼长)。
(3)同⼀地点,⼀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出(⽇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或冬⾄⽇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为24⼩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昼夜长短的计算1. 根据⽇出、⽇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落时间)2;⽇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时;⽇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时。
2. 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根据该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V=15°/⼩时);昼弧+夜弧=360°;昼长=昼弧/V,夜长=夜弧/V;昼长+夜长=24⼩时。
高考地理总复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考地理总复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昼夜长短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甲地 白昼 时间 5 小时 30 分 乙地 9 小时 09 分 丙地 11 小时 25 分 丁地 13 小时 56 分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D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D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C)
5、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 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 0° ;C 66.5°S 。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A (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 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全年昼夜等长 。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全球各地的 昼夜均等长,为12 个小时。
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侧视图
C 北极上空俯视图 北半球: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南半球: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南极上空俯视图
●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A.M、N昼夜长短相等
B.Q点昼长为6小时 C.P点经度为15°W
D.上海(30°N)夜长为10小时
右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9---11题。
9.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10.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D A、30°--40 ° B、45°--55° C、5°--15° D、60°--70° 11. 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2
01
12
02
24
03
小时
04秋分05冬至06春分07
夏至
08
秋分
09
例2: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01
02
03
04
40°N上的昼长最长14小时51分钟
60°N上的昼长最长18小时29分钟
广告中的地理知识
20°N上的昼长最长13小时13分钟
5、记住三个参考数据:
提示:3月21日到6月22日白昼增长,故不会在南半球,排除A;有长昼现象,达18小时多,故不会在低纬度和副热带高压带,排除B、C。因此判断在副极地低压带,正确选项为D。
④地位于 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完成四地6月22日至9月23日日出时间图。 (3)8月23日,②地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思路1 思路2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 )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4、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20°N上的昼长最长
0° 上的昼长最长12小时
40°N上的昼长最长
60°N上的昼长最长
90°N上的昼长最长24小时
2小时26分钟
0小时
5小时42分钟
12小时58分钟
24小时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纬度越高,
3、极圈上极昼或极夜
4、极点上极昼或极夜
13小时13分钟
14小时51分钟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 16小时 B 14小时 C 10小时 D 12小时
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7届泰安模拟)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3.北京位于40°N,其昼长与别德马(40°30′S)的夜长大约相等。
根据前面分析,该日别德马地方时7时左右日出,故昼长为10小时左右,则夜长为14小时左右。
解题必备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2017届泰安模拟)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3.北京位于40°N,其昼长与别德马(40°30′S)的夜长大约相等。
根据前面分析,该日别德马地方时7时左右日出,故昼长为10小时左右,则夜长为14小时左右。
解题必备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昼长
2
日落时间=12+
昼长
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
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学霸推荐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
据此完成1—3题。
1.四地中位于寒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丁丙甲乙D.丁丙乙甲
3.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
A.9小时15分B.8小时35分C.10小时25分D.14小时45分
(2017年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4.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5.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答案
【答案】1.D 2.D 3.A
【解析】1.丁地昼长差为24小时,为极圈内的点,位于寒带。
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可知,昼长差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
3.因为任何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设最长昼长为x,则最短昼长为24-x,利用乙地x -(24-x)=5小时30分,可求出x为14小时45分,最短昼长为24-14小时45分=9小时15分。
【答案】4.C 5.A
5.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
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
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