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x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专题(四)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习题新人教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含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性质,包括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2.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知识点一、制取二氧化碳知识在线1.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实验仪器和其他用品:锥形瓶(或试管、广口瓶等)、双孔橡皮塞(或单孔橡皮塞)、导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片、火柴、澄清石灰水。
3.实验原理:CaCO3+2HCl 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5.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装置(如图所示);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然后堵上橡皮塞;④从长颈漏斗倒入适量的稀盐酸;⑤收集二氧化碳;⑥验满二氧化碳。
6.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7.检验方法: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8.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9.放置方法:盖上玻璃片,然后瓶口向上正放在桌面上。
易错警示(1)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2)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强烈挥发性,会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
版安徽省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精炼讲义 课后习题)
版安徽省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精炼讲义课后习题)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讨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绪:〔原理、装置、检验〕〔1〕发作装置:由反响物形状及反响条件决议:反响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那么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作装置。
反响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求加热,制气体时那么用双氧水制O2的发作装置。
〔2〕搜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议: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搜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响〕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相反的发作装置3〕气体搜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廓清的石灰水,如能混浊,那么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扑灭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响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4、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求①液体不能用稀硫酸,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响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掩盖在大理石的外表,使反响逐渐中止。
②也不能用浓盐酸,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挥收回氯化氢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③固体不能用碳酸钠替代大理石,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响太猛烈,使生成的气体不易搜集,同时,碳酸钠相关于大理石来说价钱较高,不经济。
5、制取二氧化碳的本卷须知〔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5〕运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8〕不能用稀硫酸替代稀盐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普通思绪和方法1、药品的选择2、装置的选择3、气体的检验和验满〔依据气体的特性停止验证〕例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搜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以下性质不用思索的是〔〕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能否与水反响例2请依据以下图回答以下效果:〔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作装置是____,搜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宿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宿州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量取5.0mL的水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C.用活性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D.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和铁粉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方法A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取样,加入二氧化锰,B硬水与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C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取样,观察颜色D氮气与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A.A B.B C.C D.D3.下列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CO)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B.CO(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CuO(C)把固体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D.N2(O2)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4.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两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换算出瓶内空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占空气的体积按五分之一计算),最后推算得到实际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00%B.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7.5%C.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较纯的是排空气法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4.2%5.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C.为了达到“低碳”出行的目的应当禁止使用机动车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9.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观: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守恒观:10g水加热生成10g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组成观:氧气和臭氧组成元素相同D.微粒观: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也相同B.水和冰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排列方式相同C.过氧化氢与水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二氧化碳气体和干冰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填空题11.完成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加热碱式碳酸铜:_________,生成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安徽宣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安徽宣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操作方法A试验石墨的导电性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进行导电性实验B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鉴别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隔绝空气,高温处理D验证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点燃纯净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A.A B.B C.C D.D2.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说法正确是A.①、②、③、④都变红B.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实验中的CO2可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3.下列物质中性质与用建不相关联的是A.金刚石很硬—刻划玻璃B.石墨质软—作电极C.木炭可燃—作燃料D.氮气稳定—作食品填充气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MnO2中少量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D 硬水软化 过滤A .AB .BC .CD .D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A .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 .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 .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6.有CO 、2CO 和2N 的混合气体10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 .30gB .50gC .80gD .100g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事 实解 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 分子比原子大分子由原子构成 C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 D 氧气(O 2)和臭氧(O 3)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 .AB .BC .CD .D8.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
安徽宣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A解析:A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直至镁完全反应,图象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能为0,图象错误;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氧气的质量,而该图象中催化剂增加了生成物的质量,图象错误;D、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图象错误。
故选A。
2.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 .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 .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D 解析:D 【分析】由图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422CO +6H C H +4H O 一定条件。
A 、甲为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B 、反应中,二氧化碳是由C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乙烯是由C 、H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H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 、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44):12=22:3,不符合题意;D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
故选D 。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 .的化学式为C 2H 4O 2C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 .和都是氧化物D解析:DA 、反应中催化剂将反应物吸附在自身的表面,加快了反应的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分子的结构图可知,的化学式为C2H4O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而分子的种类改变,数目由2个变为1个,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是乙酸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错误,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