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斑病类的防治buchong
叶斑病类的防治
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
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霜霉病类(疫病)的防治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
卷曲,萎蔫苍白。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4. 化学防治
5. 生物制剂:
6. 种植抗病品种
1. 在园林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 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3. 3~4月在桧柏上喷洒1∶2∶100倍的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
4.化学防治
叶畸形病
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防治措施(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
叶斑病的生态学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05
叶斑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
01
02
03
病原菌识别机制
研究病原菌如何识别寄主 植物,以及这种识别机制 如何影响叶斑病的发病过 程。
病原菌繁殖与传播
探索病原菌如何在寄主植 物上繁殖,以及如何通过 气流、昆虫等传播媒介扩 散。
寄主植物抗性机制
研究寄主植物对叶斑病的 抗性机制,包括抗性基因 的鉴定、抗性信号转导途 径等。
探索新型防治方法和技术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开发 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性强、生长优良的 植物新品种。
精准农业技术
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叶斑病的精准 监测和防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叶斑病挑战
01
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各 国在叶斑病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 作。
叶斑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病原 菌附着在叶片上,借助风和雨滴 的飞溅扩散。
叶斑病的病原与症状
病原
叶斑病的病原菌多为真菌,如链格孢属、尾孢属等。
症状
叶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颜 色多为褐色或深褐色,有时中心颜色较浅,边缘颜色深,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 圈。
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大豆叶斑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办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大豆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的发生几率高,危害性大,一旦发生将会对种植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阻止病菌对作物的侵害,降低叶斑病的发生率,种植人员需掌握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此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笔者围绕探究大豆叶斑病的发生原因,分析相应的防治办法,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防控理念,从而减少叶斑病对大豆种植区的威胁,保护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叶斑病是一种常见于大豆叶部的病害,多见于大豆的叶面。叶斑病不仅有很高的作物致死率,还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发现病株时没有及时清除,可能会引发交叉感染,造成大量作物死亡,因此在大豆种植中,种植户应当注意对叶斑病的防治,避免因为防治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
1、叶斑病的发病原因
病菌以孢子或菌丝体块在种子或被害植株上越冬,因此带病种子和枝叶是主要病源。引发作物病害的原因包括营养失衡、温度不适、水分失当、光照不适、通风不良、PH值不适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等,其中和作物病害发生率关联比较大的影响因素有土壤、光照、水分等。叶斑病的类型包括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和灰斑病等几种,黄淮地区以灰斑病和褐斑病为主要病害。
早期的病斑表现为不规则的灰白色斑点,随意散生在大豆的叶面上,如果不及时对病株予以治疗,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颜色也会不断加深,灰白色会渐渐加深为褐色,有病斑的叶面也会变得干枯,同时还会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粒点,最终导致病株提前落叶。落叶问题会对大豆的光合作用带来干扰,致使大豆无法健康生长,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引发作物倒苗死亡。
大豆叶斑病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的优势和局限性
生物防治的优势
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保护天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生物防治的局限性
生物防治的效果相对较慢,且受环境条件的 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等。此外,生物防 治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对于一些严重的病
害可能效果不佳。
05
大豆叶斑病的综合防治 方案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同时,叶斑病还会影响大豆的 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含 量,对食用大豆的品质产生影 响
02
预防大豆叶斑病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大豆对叶斑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 可以有效减少叶斑病的发生。
轮换种植
避免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大豆,应轮换不同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病原菌的积 累和抗药性的产生。
合理轮作制度
避免重茬
叶斑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越冬,重茬种植会导致病原菌积累, 增加病害发生概率,因此要避免重茬种植。
轮作其他作物
可以与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如与玉米、小麦等轮作,以减 少病原菌的数量。
科学田间管理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 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避 免过早或过晚播种,以减少叶
建议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技能和意识,推 动大豆叶斑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THANKS FOR WATCHING
西芹叶斑病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在叶斑病发病初期,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如百菌 清、甲基托布津等。
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盲目加大药量和频 繁用药,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和保护生态环境。
交替使用药剂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药剂,以降低 病原菌的抗药性。
针对不同品种的西芹,选择具有抗叶斑病特 性的品种,如绿岭、文图拉等。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控制湿度, 及时清除病叶、老叶,减少病害传播。
轮作倒茬
与非伞形花科作物进行轮作,如豆类、薯类 等,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繁殖。
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西芹 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
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贫瘠的土地上种植。
种子选择
02
选择抗病性强的西芹品种,并使用无病种子,确保种子不带病
菌。
整地施肥
03
深翻土地,晒土杀菌,并施足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
种植期间管理
浇水管理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土壤过湿,同时注意 浇水时不要弄湿植株,以免增加病菌传播的机会。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查西芹的 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 施处理。
园林植物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技术
叶斑病是叶组织受到局部侵染,导致各种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分为褐斑病、黑斑病、角斑病、轮纹病、圆斑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各种点粒或霉层,叶斑病可引起叶片穿孔,早落,植株生长不良,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叶斑病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菌所致。下面分绍园林植物中几种常见叶斑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樱花褐斑穿孔病
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除危害樱花外,还危害桃、榆叶梅、杏等多种植物。
1、症状
病害主要危害较老的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叶片开始产生针头状紫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1~4毫米的圆斑,不久产生同心轮纹,有时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产生灰褐色霉状物,边缘产生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边缘整齐的穿孔。有时几个病斑愈合,穿孔较大而不规则。受害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
2、病原菌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尾孢霉属的核果尾孢菌。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枝梢中越冬。翌春随气温回升和降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和新梢。一般6月上旬开始
发病,6月下旬病情迅速发展,7~8月发病重。通风不良,植株密度大,树势衰弱,雨水多时,病害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
①加强养护管理,冬前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落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雨季注意排水,合理密植,使植物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料,使樱花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
掌握用药时机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病高峰期前 进行药剂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以免 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
生物防治及其他措施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对病害进行自然控制。
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采用灯光、糖 醋液等诱杀成虫,减少产卵量。
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也可通过昆虫、鸟类和人为操作等 途径传播。
02
病原菌鉴定与特性
病原菌形态特征
01
02
03
菌丝体
在寄主组织内或培养基上 生长,呈无色至淡黄色, 分枝繁茂,具隔膜。
分生孢子梗
单生或丛生,直立或稍弯 曲,无色,具隔膜,基部 稍膨大。
分生孢子
顶生或侧生,单胞,无色 ,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两 端钝圆。
不良环境条件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 照不足等环境条件有利于 病原菌繁殖和传播,增加 叶斑病发生的风险。
植株生长势弱
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时 ,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引发叶斑病。
影响因素分析
品种抗性
气候条件
不同品种的十大功劳对叶斑病的抗性 有差异,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有助于 降低病害发生。
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等会影 响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进而影响叶 斑病的发生。
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
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
叶斑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植物上的病害,它能够导致植物
叶片上产生小的黑褐色斑点,有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掉落,严重的话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叶斑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害,每年经济损失惨重。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防治叶斑病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的措施。
1.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是防治叶斑病的首要任务。农民应该
树立正确的病害观念,明确叶斑病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同时,农民要学会病害发生的规律,提高预防、防治和排查的能力,通过发现和及时处理感染的叶子,防止病害扩展,减轻经济损失。
2. 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环境治理,让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可以有效
地减少叶斑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正确浇水、施肥、修剪等措施,保持植物整洁、清新,减少叶片受到外力干扰的可能性,同时加强通风,促进水分蒸发等方面都是有效的防治叶斑病的措施。
3. 精密栽培
精密栽培是指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细节控制,使植物生长更加科学、更加健康。通过精密栽培,植物能够充分地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叶斑病发生的可能性。
4. 选择抗病优良品种
选择抗病优良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叶斑病的发生。现在已
经有很多抗病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都经过了应用研究和验证,可以帮助农民在生产中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产量和产值。
5. 核实病害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
发现病害后,要及时核实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常见的措施
包括手动采摘感染的叶子、清除死亡的叶子和枯萎的植株、使用杀菌剂等。
春兰叶斑病的防治技术
当春兰叶斑病发展到晚期时,叶片可能会出现枯萎、脱落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 植物死亡。
春兰叶斑病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通过对春兰植株的观察,可以发现叶片上的斑点、斑块等异 常症状。
检查病原体
可以通过显微镜等工具检查春兰叶斑病病原体的种类、数量 等,以进一步确诊病情。
春兰叶斑病的识别技巧
01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定期检查春兰植株,发现叶斑病症状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 病害扩散。
科学使用农药
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浓度,避免对春兰植株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混合使用
可以将化学农药与其他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进行混合使用,以提高 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春兰叶斑病的病原与症状
病原菌
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真菌中的一种,通常以菌丝体或孢子的形式在土壤、病残 体或空气中越冬。
症状表现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变为褐色,并产生黑色颗粒状物 。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春兰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1 2
发生时间
春兰叶斑病通常在春季开始发生,夏秋季为发 病高峰期。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避免产生药害。
春兰叶斑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前景
生物防治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5/
植物医院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河南省开封市年种植花生面积10多万公顷,近年来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调研,总结了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种类、田间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供种植者参考。
一、症状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叶部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3种病害的总称,3种病害能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约在初花期开始在田间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生较晚,大多在盛花期开始出现。黑斑病和网斑病发病较重时,可引起花生叶片大量脱落。1.花生褐斑病。主要为害花生叶片,
茎和叶柄次之。发病初期先在花生下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病斑,并逐步向上部
叶片蔓延,发病严重时在茎秆和叶柄等部位均能形成病斑。病斑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10毫米,病斑周围有一清晰的黄色晕圈,似青蛙眼,叶背颜色变浅,无黄色晕圈。有时在病斑上产生灰白色的霉状物。在茎秆、叶柄和果针上形成的病斑呈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2.花生黑斑病。又称黑疽病。主要为害花生叶片和叶柄,茎秆和托叶次之。发病多从花生下部较老叶片上开始,并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小而圆,暗褐色或黑褐色,直径1~6毫米。病斑边缘较褐斑病整齐,无黄色晕圈或不明显。叶背着生许多黑色颗粒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其上着生成丛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病斑常相互融合在一起呈不规则形,导致叶片卷缩而脱落。
3.花生网斑病。又称褐纹病、云纹
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是近年来发生逐渐严重的一种病害,可造成花生叶片提前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网斑病常在花针期发病,发病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茎秆。初发病时沿主脉产生
冬青树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冬青树的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枝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症确定具体的病害类型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对症下药。
1、叶斑病
(1)叶斑病是植物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的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其发病时分为三种,分别是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发生在冬青上的一般是褐斑病。具体的症状为叶上病斑呈圆形,后扩大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
(2)主要药物治疗方法为20%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硅唑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等药剂进行喷洒。
2、枯枝病
(1)枯枝病会造成枝冬青树枝表皮呈现出不正常的褐色,同时伴随着大片叶片变枯掉落,阻碍植株获取营养,最后会导致植株枯死。该病受害症状和植株失水死亡极其相似,在出现症状时要及时确诊并采取措施。
(2)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为修剪后喷洒新姿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脒鲜胺1000倍液,再每隔10天喷一次杀真菌药剂菌无菌600倍液或新姿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连喷3次。
3、根腐病
(1)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使植
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和枯枝病有些类似。早期发病时不表现症状,加剧后会出现新叶发黄,蒸发强时上部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
(2)常见的药剂治疗方法为喷洒10%抗菌剂401醋酸溶夜1000倍液,或采用甲霜恶霉灵或铜制剂进行灌根。
4、炭疽病
(1)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叶片或枝上出现斑点病斑上常有轮状排列、突破病部表皮的小黑点。发病重的叶片常有多个病斑,致叶片茎枯萎。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一、病毒性病害
(1)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发病部位会出现褪绿,并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例如菊花花叶病。
(2)发病规律由病毒汁液或是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病害易发生。
(3)防治措施①要加强检疫,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是无病苗。②要及时防治传毒昆虫,主要是防治刺吸式害虫,可用八方尚猛、冠呀、快彪、三彪等。③要及时清除病株,发生时可用光合素+绿展喷雾,间隔5天,连续2-3次。二、真菌性病害
(1)炭疽病类病害
①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病害。其主要危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也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会呈暗绿色,好似开水烫伤状,后期会呈褐色至黑褐色,然后病部会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则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颗粒。
②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是土壤中越冬,通
过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在通风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下容易发病。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也有差异。
③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光合素+炭科800倍液。(2)叶斑病类病害
①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中最为庞杂的一个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以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和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是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黑色小点,例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都属于此类。
常见花卉病虫害介绍——叶斑病
常见花卉病虫害介绍——叶斑病
常见花卉病虫害介绍——叶斑病
叶斑病是花卉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通常表现为在叶子上出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斑点或斑块,这些斑点颜色不同,可能为黄色、棕色、黑色等,同时叶子会出现变形、枯萎等现象。叶斑病是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它们侵入植物叶子内部,繁殖生长,导致植物叶子的变质和死亡。
叶斑病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黑斑病、白粉病和斑点病等,它们主要发生在花卉的叶子上,而且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病症的表现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
1.黑斑病
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叶斑病,它主要发生在玫瑰花、百合花、月季花和菊花等植物上。它的病斑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为0.5-1.5 cm,表面呈黑色或褐色;病斑周围的组织比较硬,颜色为暗绿色;病叶不易自然脱落,长期感染会导致花卉的凋谢和死亡。
防治方法:
(1)选用具有抗病性的品种种植;
(2)定期对植物进行松土、排水和施肥等工作,保持土
壤湿润;
(3)病叶及时剪除并焚烧,避免病菌传播;
(4)使用对症治疗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如蒙多等。
2.白粉病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叶斑病,它主要发生在玉兰花、牡丹花、茉莉花和丽格花等植物上。它的病斑呈白色或黄白色,表面带有一层粉状物质,一般呈现为叶子的上表面出现病斑,而下表面则很少感染。
防治方法:
(1)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的产生;
(2)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旱;
(3)松土、施肥和修剪植物等措施是预防白粉病的有效
手段;
(4)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灭霉灵
等。
合果芋叶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研究展望
抗病品种选育
生物防治
进一步研究合果芋不同品种对叶斑病的抗性 ,筛选出抗病性强的品种பைடு நூலகம்为生产提供抗病 种质资源。
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合果 芋叶斑病的方法,为绿色防控提供新的途径 。
预测模型构建
综合防治措施优化
基于气候、土壤等因素与合果芋叶斑病发生 的关系,构建预测模型,为提前预防和及时 防治提供依据。
杀菌剂防治效果
描述
使用杀菌剂后,叶斑病的病斑逐渐变小,植物生 长状态良好。
结论
杀菌剂对合果芋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效果
展示二
描述
通过综合使用多种防治方法,李女士家的合果芋叶斑 病得到一定控制。
结论
综合防治方法对合果芋叶斑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仍 需继续治疗。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症状识别
合果芋叶斑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边缘清晰,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内部呈黄褐色或黑 色,且病斑易于破裂。
病原鉴定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发现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引起的。
防治方法
针对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主要是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如使用甲霜灵、霜脲氰等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浇水、及时清理病叶等。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得性质与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与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得病原就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得种类有: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就是植物上最常见得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得叶片与新梢, 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得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与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得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得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得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与病枝,保持良好得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就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得类群,凡就是叶部产生斑点得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得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得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
产生长条形黑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枝条枯死。
诊断方法
01
02
03
症状观察
观察叶片和枝条是否有上 述症状,如有可初步怀疑 为十大功劳叶斑病。
显微镜检查
采集病组织和病叶,在显 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病原菌 的存在。
分离培养
将病组织和病叶进行分离 培养,观察是否长出相同 的病原菌,以确定诊断。
微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防治十大功劳叶斑病 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使用枯 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能够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注意事项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条 件和操作方法,避免对天敌和生态 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4
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植物的清洁
定期清理十大功劳周围的枯叶和杂草,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定期浇水,保持十大功劳的湿度,避免叶面长时间干燥。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病害产生抗药性,确保防治效果的可持续性。
THANK YOU.
注意药品的储存和 使用方法,确保安 全有效地防治十大 功劳叶斑病。
遵守农药使用规则 ,避免误食或接触 药品。
注意防治的最佳时间
根据病情和气候条件,选择防 治的最佳时机。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防治。
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合理安 排防治计划,确保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
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霜霉病类(疫病)的防治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疏松的霜霉状物,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1. 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大都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因而应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
2. 霜霉病一般要求低温高湿,疫霉菌一般要求高温高湿,因而应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
3. 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波尔多液、瑞毒霉、乙磷铝、达科宁、克露、加瑞农、普力克、杀毒矾等。
4. 选用抗病品种
灰霉病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温室内要适当降低湿度,最好使用换气扇或暖风机,减少伤口。(2)合理施肥,增施钙肥,控制氮肥用量。
(3)及时清除病株销毁,减少侵染来源。
(4)生长季节喷施杀菌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病毒病类及其防治
病毒病在园林植物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危害严重。目前,无病毒的花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自然界,一种花木常受到几种、几十种病毒的侵染。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严重时不开花,甚至毁种。
病毒病防治困难,主要措施有:加强检疫,繁殖无毒苗木,对有病种苗进行热处理,消灭传毒昆虫,选育抗病品种以及药剂防治(选用病毒A、菌毒清等)。
白粉病类的防治
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4. 化学防治
5. 生物制剂:
6. 种植抗病品种
1. 在园林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 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3. 3~4月在桧柏上喷洒1∶2∶100倍的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
4.化学防治
叶畸形病
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防治措施(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植株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
1、根据病害的症状表现,叶部上的常见病害类别有哪几大类?
其中以真菌引起的叶、花、果病害较为普遍,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病毒引起的叶部病害有花叶、变色条纹或条斑、畸形等症状。
细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枯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在管理粗放及污染严重地区时有发生,引起叶斑、叶枯等症状。
白粉病类嫩叶和嫩梢、花蕾。整个嫩梢、叶片布满白粉
锈病类: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草坪草的叶片,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卷曲干枯
炭疽病类:病部易产生黑色小点,往往呈轮纹状排列,潮湿条件下溢出粉红色粘孢子团潜伏侵染
灰霉病类(低温高湿型病害)在低温、潮湿、光照较弱的环境中易发生,因而是冬季日光温室中的常见病受害组织上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煤污病类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片和嫩枝表面满覆黑色煤烟状物
叶斑病类分为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角斑病、轮斑病、斑枯病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
点粒或霉层主要由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物所致
比较容易防治
病毒病类: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病重则不开花,甚至毁种。
2.幼苗猝倒病的症状有哪几种类型?论述猝倒病的药剂防治?
①种芽腐烂型发生在播种后至出土前这段时期。种子和幼芽受害,在土中腐烂坏死,地面表现缺苗现象。
②茎叶腐烂型发生在幼苗出土期。刚出土的幼苗茎、叶被病菌侵染,导致茎、叶腐烂,并常生出白色丝状物。
③幼苗猝倒型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的未木质化阶段。此时苗茎幼嫩,尚未木质化,病菌自幼茎基部侵入,致使幼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并腐烂、缢缩,幼苗迅速倒伏。
这种猝倒型的症状最为常见,也最危险。病害发展迅速,危害严重,常常从发病中心向四周扩展,几天之内即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甚至使育苗失败。
④幼苗立枯型发生在苗茎木质化以后。病菌自幼嫩的根部侵入,造成根皮腐烂,病苗直立干枯,但不倒伏,呈立枯型。
药剂防治:①种子消毒:②播种前的土壤消毒③苗期防治
1、在查阅某一种具体病害的资料时,或者说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诊断和治某一病害的时候,
应从哪几个方面掌握该病害?为什么?分要点展开说明。
【分布与为害】:
【了解症状】:重点掌握病害的为害部位和主要症状特点即识别要点。可以用两三句话把某一病害的识别要点概括出来。明确了这些内容,便于我们对病害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能突出防治重点。
【病原】:知道属于哪个亚门、哪一大类真菌等即可。
明确了病原是哪一类、哪一种,便于我们对症下药。
【发病规律】:包括了病害的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两部分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是:
1、侵染循环
①病原物的越冬场所;
②病原物传播的大致时期;
③初侵染发生的大致时期;
④病害的始发期为何时,盛发期为何时。
了解了上述内容,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清理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同时,②、③、④中只要知道一个,我们就可以确定出第一次喷药的大致时期。
2. 发病条件
即病害发生的三要素范围内的各种具体条件,如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寄主的因素等。明确了发病条件,就可以通过控制发病条件的办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与为害。
【防治措施】这是学习本课程的落脚点,其重要性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