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优秀)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记得网的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
小朋友们。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
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字。(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
才略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
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文言句子。(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文中流传至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5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
答: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答:
参考答案:
(二)1.⑴研究⑵重新⑶更加⑷转移
2.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凿壁偷光程门立雪(2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分)《孙权劝学》阅读答案2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
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
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等到及鲁肃过寻阳()(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优秀)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优秀)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
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
特点呢?记得网的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希
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字。(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文言句子。(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
编攥的 ______________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_____________ 史书。 2、 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
3、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 )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 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
”平公
善哉! ”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 •恐已暮矣()
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不超过五个字)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父异()焉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
案
下面是提供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更:
(2)及鲁肃过寻阳过: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和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答案
1.(1)重新。(2)到。
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孙权劝学鲁肃惊赞
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二)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
今:现在当涂:当道,掌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好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邪:通“耶”,语气词”吗”
但当涉猎
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卿今者才略
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刮目:擦擦眼
2. 翻译以下句子。
孙权劝学阅读以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以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以及答案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本文主要通过()来刻画人物
4.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
5.文中孙权善权,请结合实际对不爱学习的艾万同学进行劝学(不超过50字)
阅读答案: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治经为博士吗?
(2)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长兄你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了?
3、对话
4、惊叹
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成就,长大就会遭到社会的抛弃,让自己无比后悔。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理解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孙权劝学阅读理解答
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
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B。盲臣安敢戏君乎()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肅过寻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孙权劝学》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5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
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附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5篇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5篇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篇一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4.解释加点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
15.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两个,它们是:和(2分)
17、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1
一、基础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卿( ) 当涂( )辞( ) 孤( )
涉猎( )孰( )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⑴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⑴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⑵(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⑶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翻译下列各句。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孙权劝学》
(一)课内阅读理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邪(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 )鲁肃过( )寻阳,与蒙议论( ),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事( )之( )晚乎!”肃遂
( )拜蒙母,结友而别。
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
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等书。
3、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2个)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②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8.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
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13.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4、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B.盲臣安敢戏君乎()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及鲁肅过寻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6、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7、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
1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20.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2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22.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补充资料
一、古今异义:
博士今义:一种学位名称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孤今义:孤独古义:君主的自称见.往事今义:看见古义:了解但.当涉猎今义:但是古义:只见往事
..耳:今义:过去的事情古义:历史过.寻阳:今义:路过古义:到
二、一词多义:
1、辞以.军中多用自以.为大有所益把
2、卿今当.涂掌事正在但当.涉猎应当
三、课文理解
1.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2.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3.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