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与冷敷的区别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敷与冷敷

热敷

一般可利用热毛巾、暖水袋、暖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协助吸收汗水及减低灼伤的机会),直接敷治患处,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钟。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药物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适用症状

慢性炎症及痛症(患处没有发红或发热的症状),例如:慢性腰颈痛、慢性退化性膝关节炎、肌肉疲劳或痉挛等。

注意事项

切忌使用过热的温度或躺於暖水袋上。患有心脏病及高血压者,如欲於左肩及颈的位置使用热敷,应先请教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热敷期间,若病情加剧或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向医护人员查询。

禁忌

患有急性炎症、皮肤炎、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患处有伤口、刚愈合的皮肤、过份疼痛或肿胀、失去分辨冷热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严重老人痴呆症的人士) ,都不宜使用。

患处反应

於敷治后,患处应感到和暖和皮肤短暂变红。若患处於热敷后有持久的红疹、痛楚或不适,应尽快求医。

应用

适当的热敷,配合足够休息和正确患处护理,例如适当姿势及辅助性运动,能加速不少痛症的痊愈,若有疑问,请向物理治疗师或医护人员查询。

热敷分类

热敷能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用热敷的方法能使宝宝温暖舒适,对一些末梢循环不良(手足冰凉)的宝宝进行保暖。同时,热敷还有助于消炎、消肿和加速组织再生;局部的热敷还能缓解疼痛。所以,热敷也常常用于宝宝皮肤疖肿、臀部肌肉注射后吸收不良而出现的硬结、腹痛、腹胀等。

热敷的方法有干热敷和湿热敷两种

干热敷

常常用热水袋。一般在家庭中做干热敷非常方便且易行。方法是热水袋内灌入1/2-2/3的热水,斜放水袋将气排出,而后拧紧塞子,用布擦干水袋表面的水,倒提起来抖动,检查无漏水后,用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使用中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用开水时应加入适量的冷水,使袋中水温在50-60℃较为合适,并要仔细检查有无漏水。使用热水袋后,要随时观察,以防烫伤。如果发现皮肤潮红时应停止。做热敷时可根据需要及时换热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湿热敷

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需要热敷的部位,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敷布的温度以不感觉烫、能耐受为原则。湿热敷也可采用在热湿毛巾上放热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热度。湿热敷一般可持续20-30分钟。在热敷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局部皮肤颜色,询问烫不烫?避免发生烫伤。同时,热敷后应将局部擦干盖好,不要立即外出,避免着凉感冒。

冷敷

即用冰袋或冷湿毛巾敷于头额、颈后或病变部位皮肤上。敷于病变部位,主要目的是促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减

轻张力较大肿块的疼痛,达到消肿止痛之功效。高热病人,敷于头额、颈后可降低体温、改善不适感。

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降温退热,可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可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增加散热,降低体温。冷敷适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早期局部软组织损伤、高热病人及中暑者、牙痛及脑外伤病人。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于局部,每隔1-3分钟更换一次,持续15-20分钟。也可用冰袋裹上毛巾敷于局部,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作用

1、止血:寒冷致使血管收缩,而起到止血作用。在止消化道出血时,间断喝些冰水,疗效远胜于一般止血药。又如外伤血肿,立即局部冰敷,可止血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

2、消肿:扭伤或挫伤后,由于小血管破裂,血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出现肿胀,肿胀压迫神经末梢还带来疼痛。而冷敷使血管收缩以阻断这一病理过程。待冷敷停止后,血液恢复正常时,受损部分机体已进行了修补及产生凝血,因而减轻了局部发青及肿胀。2-3天后再进行热敷,以促进瘀血的吸收,

这是扭伤的最佳处理方法。如扭伤后立即热敷、按摩、活动,只能加重肿胀,有害无益。

3、降温:冷可带走热量。遇到高热,一般退热药无效时,多求助于全身冷敷,其主要部位是头部、颈部、腋部、大腿根部、窝部等有大血管的部位。冷敷可用冷水、冰水、酒精等。冷敷对高热可谓是简单、安全、速效、经济的退热良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